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经祖堂名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2:20:13 优秀作文
经祖堂名句优秀作文

篇一:名寺与名联

潮州开元寺

前身为荔峰寺,系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诏令全国挑选十大州郡,各建大寺,

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为名,“择一最胜景,易以年名冠之”,潮州开元寺便是其中一个。日本

圣武天皇天平十三年(公元741年),即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仿效唐开元寺制在日本各地

亦设立了国分寺。由于年代久远,全国各地开元寺多湮没无遗或易名,现存有福建的福州、

泉州、广东的潮州、河北易县等几座开元寺。

潮州开元寺宋代加额“祝圣道场”,是源于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有进士林绍坚舍

田6848亩入寺,林进士又奉宁宗万寿龙牌于寺,当时致祝此事,故有此匾;尔后历朝相沿,

都以寺为朝廷祝里之处;原匾额于文革间失落,今开元寺金刚殿内“祝圣道场”匾额是1985

年另制。元代曾一度改称为“开元万寿禅寺”、“开元禅寺”,元?泰定帝泰定二年(公元1325

年),改称为“开元万寿禅寺”,见开元寺大殿内大石香炉刻文;“开元禅寺”,元?顺帝至正六

年(1346年),见开元寺铜云版铸文。明代时开元寺曾4次易

名,首称“开元镇国禅寺”,见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

年),开元寺大钅生磬铸文;次称“镇国开元禅寺”,见明?神宗

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刘兴学《开元寺重修碑记》;

再次称“开元寺”,见明?思宗崇祯十年(年1637年),开元寺大

殿内木雕香炉刻文。明末又加额改称为“万寿宫”,至清?德宗光

绪二年(公元1876年),移建万寿宫于本城东府巷。从前开元

寺山门内上方,原有匾额向内写有“万寿宫”,文化大革命期间

被毁。从清代至今,“开元寺”与“开元镇国禅寺”可任用其一。

开元寺丛林之说:由地方官吏礼请诸方名僧大德为住持的寺

院,称十方住持院,亦称十方丛林。开元寺从元代起为临济宗,

并延续至清雍正末年,同时亦为子孙私承制即子孙丛林。宁波

天童寺自清末寄禅(敬安)重兴后,改为十方选贤制度,称为

选贤丛林,这种选贤制度是丛林住持史上的一个进步。1924

年厦门南普陀寺改子孙丛林为十方选贤丛林,即依天童寺选贤方法,订立“十方常住规约”20

条,并规定选举法、住持任期及进院退院等手续。(《厦门南普陀寺志》)开元寺于太虚法师

弘法团莅潮的翌年,仿南普陀寺改传法丛林为十方选贤丛林。此后,开元寺历任住持不仅有

曹洞宗、密宗、临济宗、黄檗宗的僧人。至此,作为千年历史的禅宗道场,开元寺所悬挂的

“禅寺”牌子,仅为虚衔而已。

开元寺在潮州城区开元路中段,据史料记载,唐代玄宗皇帝虔诚信佛教,他执政的开元年间,

正是唐代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最好时期。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他下令在全国10大州修建

以“开元”名义的十个寺院,潮州开元寺即为10大寺院之一。潮州开元寺其前身为荔峰寺,

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元代称“开

元万寿禅寺”,明以后改称“开元镇国禅寺”,简称开元

寺。由于年代久远,全国各地开元寺多湮没无遗或易

名,至今仅存有福建的福州、泉州、广东的潮州、河

北的易县等少数几处。宋代以后曾多次修缮开元寺,

其中以北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至庆历三年

(公元1043年)的修缮为最大一次。潮州开元寺是一

座比较完整的四合院平川式佛教建筑群,古朴雅致,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元寺,1980年曾进行修缮,

1982年以后又连续三次大规模全面修复,才使千年古刹重现昔日风采。寺内墙壁各处侧镶

嵌着众多的开元寺兴建以来历代官府保护的文告和历代重修碑记石刻,

这些都是开元寺源远

流长的实证。1961年开元寺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承国务院定为全国

重点开放寺院,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潮州开元寺历经千年而犹

存,诚然为潮汕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千年佛教古刹,足见弥之珍贵。

潮州市开元寺地藏阁联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天堂路 明珠照彻,六道三途闻妙法;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幽冥金锡振开,四生十类沐慈恩。

来龙庵

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区下东平路王厝堀池干,这是闹市中一座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尼庵。

乃明代中叶,有富室谢氏女,矢志披剃出家,法名果弘。其父母为之建此庵以为清修之所,

法脉属临济宗。据庵内碑文记载∶一九三二年壬申,比丘尼释宽瞻进行修建。解放后一九

五五年乙未至一九九一年辛未,住持惟性尼师先后五次重修,完善各殿堂。

一九九七年丁丑,庵内尼众传心、传然、传贤、传文等同心协力,发动诸善信布施净资,

进行大规模重建,历时二年,将原来平房式建筑改建为二层楼房殿宇,建筑面积从原来六百

五十平方米,扩大至一千四百零八平方米,全庵规模臻于完备,有庵门、阳埕、弥勒殿、大

雄宝殿、藏经楼、寿光宝殿、客堂、祖堂、功德堂、斋堂;僧舍及两厢巷,成为潮州市区中

较大之尼庵。

庵之建设,古雅庄严,环境清幽肃穆,庵中各处均有高僧大德、当代书画名家题书匾额

楹联。御封泰国华宗大尊长仁得上师、潮阳灵山护国禅寺心印法师、书法家连登、董百振、

秦大我、曾景充、刘崇山...之墨宝丹青,挂满客堂两壁,倍添浓郁之佛教文化氛围,走进

来龙庵,莫不感到乃是清修之胜地也。开元寺原住持释慧原老和尚所撰两对楹联,将此庵之

胜妙概括无遗。

庵门联云∶「曲径有幽居安禅胜地,丛庐堪大隐守道乐天。」

弥勒殿联云∶「堪为名城增秀色,惟斯梵宇是福田。」

客堂壁上有一条幅,文曰∶「续焰传灯」,是潮州著名书画家佃介眉老先生嫡孙佃耀奎

所书,用「续焰传灯」四字,来赞叹来龙庵之比丘尼,甚为恰当。

本庵前任住持惟性老尼师,是本邑陈氏女,壮年却婚披剃,受具于曲江南华寺,得戒和

尚是虚云大师,依止师为宏修比丘尼,圆具后即进寺之附属,「无尽藏」尼庵参学,遂知尼

僧法规、修持途径,道心弥进。回潮州后兴修来龙庵,其师弟惟光尼师同至本庵熏修,虽资

供菲苦,而处泰然,守持不懈。

现任住持传心法师暨师弟传然、传贤、传文诸比丘尼,均惟性老尼师之徒辈,彼等皆盛

年舍俗,并由惟性老尼师送往僧伽培训班及五台山普寿寺、高 寺参学,为道自爱,成绩斐

然。惟性老尼师缘尽归西后,彼等徒辈均能鼎力扩建梵宇,完成先辈之遗意;尤能精勤梵行,

诸务如法,继承先人遗风。

庵中晨昏礼诵不违时,诵戒礼忏有定课,(第月初一、十五诵四分戒,初八、廿三诵菩

萨戒),又每年二月起观音七,十一月起弥陀佛七,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胜会,成为定制。

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遵释迦世尊定法结夏安居,持之不懈。

庵中诸比丘尼众,慈悲为怀,弘扬佛教济世利生之优良传统,尽其所能,账济灾区,扶贫济

困,为两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深受群众赞誉。 尼师们真修实行,使来龙庵

道风丕振,佛法兴隆,蒸蒸日上。

庵内供有舍利几百颗,碑刻一块系《修建潮州市来龙庵功德记》,珍藏有台湾版《大藏

经》和太虚大师《海潮音》。

现任方丈传心法师,七十一岁,广东省潮州市人,一九八三年出家,师从惟性法师。现

任监院传然法师,三十八岁,广东省潮州市人,一九八四年出家,师从惟性法师,毕业

于岭东佛学院,兼任广东省佛教协会理事。

双峰寺

揭阳市榕城东门马山巷的双峰寺,是古代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州三大

名刹。“双峰晚钟”为揭阳八景之一。创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历经兴废,于1991

年12月10重建竣工并开光。1988年被批准开放,1993年被列为市首批文物保护单

位,规模宏伟,文物丰富。它也是市佛教协会办公所在地。

该寺由僧法山,在南宋绍兴十年创建于磐溪都双山的石母山(今揭东县桂岭镇政府

北侧)得名。按民间相传,绍兴十年重建揭阳县城时,地理家认为,“地龙”从莲花山脉

的龙颈一直行到双山,共99峰,再往东就是平川,而玉滘村正是“灵气所钟”,所以作为

第99峰的石母山,也就成了风水宝地,而建起了双峰寺。它是古揭阳文化的一种综合

积淀物。景炎元年(1276),寺被毁,32年后才规划重建,又2年动工,年余告竣。

后又被荡废,经多次重修。1958年9月19日,政府将榕城夏布社与寺合并为榕城分社

夏布厂。寺院为厂,僧尼全部还俗为工人。1966年7月3日,在“大破四旧”狂潮中,

数百红卫兵进寺开“声讨大会”,佛像全毁,宣布寺为二轻纺织厂。19976年10月“十年

文革”浩劫结束,结古刹带来生机。1986年4月,县政府决定复寺,由释又琼尼师

(1923-1991)等成立修建双峰寺理事会,得海内外善信慷慨解囊,于1986年10月

25日动工,经历五载,终于在1991年12月10日落成开光。

复建一新的双峰寺,占地3200平方米,其中建筑物2400平方米,坐北向南,由

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泰佛厅(与藏经楼同体异层)等主体建筑所组成,

辅以观音阁、地藏阁、东西两廊等。

全寺设计精巧,集闽、粤、浙各大佛寺特色,具明代风格,融古今建筑艺术于一体,

佛像龛座乃出自名工而雄奇博大,匾诗联碑系来自濡星而腾芳竞秀,红墙金顶,朱甍雕

梁,龙斗花拱,钩檐斗角,镂金焕彩,难怪香客摩肩接踵,游人络绎不绝。

双峰寺里的皇帝联

揭阳双峰寺大雄宝殿里有一副隽永奇趣的对联,为潮汕古刹群中所罕见。此联曰:

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

引大海之法流,传智灯之长焰。

联出唐太宗撰文《大唐三藏圣教序》,为揭阳名书法家蔡叔庸所篆书。“三藏”即唐高僧

玄奘的通称,俗称唐僧。

此联主旨鲜明,风格独特,文辞典雅,对仗工稳,最具特色的是每句都有一个史实和典

故,联想开来,妙趣顿生。作者驱史运典,将佛教经典名句信手拈来嵌入。上下联依次把玄

奘嵌入佛教学者、旅行者、唐高僧、翻译家等身份,附以成因,这样便背景广、容量大、景

象丛生、意味深长,使歌颂玄奘一生主要业绩的主题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郭伟忠)

揭阳双峰寺为潮汕三大名刹之一。其寺山门联是:

双修戒定,一念慈悲承般苦;

峰高林密,声传钟馨趣皈依。

禅宗哲理之玄,乐境之美,尽在联中 【揭阳双峰寺】 一 大雄宝殿 引大海

之法流 传智灯之长焰 承至言于先圣 受真教于上贤 ----唐玄宗 二 山门 双修戒定 一念慈

悲承般若 峰高林密 声传钟磬趣皈依

侣云寺

侣云寺,位于揭阳市榕城之东北,即东山区仙河村黄岐山南麓左下方的竺岗岩上。创建

于明末崇祯二年(1629),系县令冯元飚祭祀其爱妾黄月容之所,1988年9月被登记开

放,199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1995年农历润十月廿七日重建开光,为闻名遐迩的古

刹、游览点。

侣云寺前身称“竹岐岩”,后筑为北极古庵。该寺历经沧桑。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

重修,光绪二十一年(1895)再修,改称“庵”为“寺”。1952年大受破坏,后全部倒塌荒

废。从1987年2月起,在海内外善信慷慨捐款下,重建侣云寺、凤岗岩、竺岗岩、晚翠

亭,新筑玉琴亭和修路。至1995年8年间,共投资230多万元。寺于1995年农历润十

月廿七日举行重建开光仪式。

今侣云寺占地4亩多,其中建筑面积约2千平方米,坐北向南,分为前厅、庭院、大

雄宝殿(奉三如来)、东侧观音阁,西侧月容殿、客厅、素菜馆(二层楼,位于寺西)。寺

前阔埕,东筑迎客厅及小型“天地父母”龛,埕摆古寺和“玄天上帝”石炉。大殿内供三大如来

佛、十八罗汉、黄月容神位(神牌写“皇明奉佛信女、扬州黄氏夫人之神位”由冯县令所书)

及挂像,月容夫人殿位于西侧,建筑50多平方米,内奉1米多高、装饰华丽的泥塑坐像,

两侧墙有对联,上方墙挂一幅敬录冯县令《钟铭》书法。后厅供玄天上帝。

该寺所在的黄岐山,西南离榕城仅5公里,海拔300多米,周围25公里,古木参天,

层峦重迭,岩洞众多,胜迹竞秀。南宋时有“九庵十八岩”,今则有四大名地、十大名迹、八

大胜景,故“黄岐晚翠”为古揭阳八景之一,历来为游览胜地。

慈云禅寺

揭阳市东山区黄岐山凤内嘴口慈云禅寺,原名观音堂,明万历年间(1573—1620)

由知县潘应龙创建,原址在榕城东门南河之滨,1997年在今址重建,至2001年完成了首

期工程,依山而筑,规模壮观,气势雄伟,令人赞叹。寺名由原中国佛协副会长、诗书家释

茗山(1913—2001)所书,古刹添辉。

原址之寺,是三进的中式寺院,有三厅八房二走廊,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空地200

平方米。清康熙三十三年(1619)知县蔡端修建。乾隆十五年(1750)知县顾彝重修,

二十年(1755)僧达云建造堂外石桥。

1959年揭阳侨中扩建,寺被改建为学生宿舍,住持释纯就移居揭阳市内双峰寺。1983

年12月,县政府同意归还寺地产权给佛教。1996年10月起由善信捐资修建,并筑飘水

亭3座。劈山炸石,三通一平,构筑殿宇,垒砌堤栏,塑造佛像,雕刻石木,美化环境,

篇二:新建 大名成语典故

大名成语典故

当头棒喝

临济(禅)宗(大名兴化寺为临济宗祖庭)大师们在接引初学弟子时,不会得到明确的解答,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后常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五家宗旨纂要》载:‘临济家风,全机大用,棒喝齐施。’临济宗始祖义玄禅师受黄檗之影响,有所谓四喝八棒。八棒,即:(一)触令支玄棒,为罚棒。(二)接机从正棒,为从正之棒。(三)靠玄伤正棒,为罚棒。(四)印顺宗旨棒,即印证来机,为赏棒。(五)取验虚实棒,即一见便打,试学人修行之虚实,无关赏罚。(六)盲加瞎棒,即盲目乱打,此为宗师之过。(七)苦责愚痴棒,与前者相反,乃苦责学人。(八)扫除凡圣棒,为至高之正棒。四喝,即:(一)一喝如金刚宝剑,有斩除情解之作用。(二)一喝如踞地狮子,有喝阻情解之作用。

(三)一喝如探竿影草,有勘验学人之作用。(四)一喝不作一喝用,有不敢触讳之作用。

梅开二度

通常接连两次喜事都可以叫“梅开二度”。“梅开二度”源于小说《二度梅》,清初惜阴堂主人编辑、天花主人编次。《二度梅》述唐肃宗时历城县梅良玉全家遭人陷害,梅良玉逃至扬州为陈日升收留为仆。一日,陈见园中盛开之梅被风雨吹落,由此想到好友梅家无辜被害,万念俱灰,欲出家为僧,家人劝阻,陈言除非梅开二度,才可息出家之念。良玉感念万端,夜间作文祝告上苍,为陈女杏元发现。次日果然梅开二度,杏元告诸老父,陈遂以杏元许配良玉。朝廷与番邦议和,卢杞以杏元美,命杏元和亲,由良玉与杏元之弟春主护送。在邯郸之“重台”,杏元在与良玉泣别后跳崖自杀,良玉与春生逃走。杏元为神所救,化名江月英,被大名府御史邹伯符收为义女,与邹女云英感情甚笃。良玉化名穆云,由冯乐天荐与大名府邹伯符,邹爱其才,令其往大名府家中,以“穆荣”之名,入籍大名府。良玉当年高中了大名府科场案首。梅陈二人终于在大名府再次相逢,后邹夫人以云英和杏元二女同许良玉。后良玉以穆云名得中状元,唐帝查明卢杞陷害忠良真相,下旨法办,梅、陈二家团圆。 京剧、越剧均改编了此戏。

心心相印

佛教语,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出处 临济义玄主张“以心印,心心不异”,后世有“心心相印”一说。临济义玄主张“以心印,心心不异”,后世有“心心相印”一说。

《临济录》和《祖堂集》卷十九、《景德传灯录》卷十二、《五灯会元》等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和禅法。

摇头摆尾

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

典故详情:临济大师有一表弟叫元安,两人相差1岁,是挚友。这表兄弟两人的性格很不一样,临济遇事冷静,不爱虚夸张扬,性格内向、稳重;元安却好说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性格外向、轻率。一天,元安到临济家做客,临济设酒席款待他。表兄弟两个边喝边聊,兴致很高。不知不觉,酒至半酣,元安十分得意地对临济说:“表兄,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一定会替小弟高兴的。”临济关切地问:“表弟有什么喜事,快说来愚兄听听。”元安说:“小弟前日已得县令赏赐,就要被提升了。”看着元安那副高兴的样子,临济并没有一丝笑意,也没有一句表示祝贺或恭维的话。元安原本以为会得到表兄的赞赏,可是临济的表现却使他很失望。

看看天色已晚,元安这才想起应该回家了。他起身告辞时,临济却一把拉住他,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弟,听我告诉你一件事吧。有一条赤尾鲤鱼,样子十分好看,它自己也甚是得意。这一天,鲤鱼摇着头,摆着红色的尾鳍,向着南方游去了。可是它这一去,连它自己都不知道会游到那儿。如果游到宽阔的河里,那还算幸运;如果是游到了别人家腌鱼肉的缸里,那岂不是死路一条吗?”

临济一番话,元安立刻深感惭愧,自觉不如临济。

情生智隔,想变体殊

语出《临济录·三十九》“只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所以轮回三界,受种种苦。若约山僧见处,无不甚深,无不解脱。””

情生智隔,想变体殊意思是人要是有了七情六欲,那他的思想就会受到局限,视野就会变的狭隘,当他想有所作为的时候,能力也受到了限制无法再改变什么了。就是当一个人融入感情时,就会缺少一定的理智。不是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都低的可以。男人亦如此。毕竟是处在热恋中,一些其他的东西就不太会顾及。毕竟感情时属于感性方面的,理智正好是冲突了。还有世上所有的母亲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最漂亮,最聪明。所以人做事不要意气用事,尤其是重要的事,要三思后行,才不会做出后悔的事来。

探竿影草

解释: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出处:《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探竿影草略称探草。因其作用与目的,有不同解释:(一)指探竿、影草皆为渔者之工具。探竿,系束鹈羽於竿头,探於水中,诱聚群鱼於一处,然後以网漉之。影草,系刈草浸水中,则群鱼潜影,然後以网漉之。此皆渔者聚鱼之方便法。(二)指探竿、影草为盗者之道具。探竿,指盗者将之从窗、壁等洞穴揷入,以探测室内动静之竹竿。影草,为可隐身之蓑衣,穿著之便於窃盗。又探竿影草,於禅家,引申为师家探测学人,以试其器量。

割股啖君

语出《东周列国志·晋惠公怒杀庆郑介子推割股啖君》??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到一处地名五鹿(今大名县东四十五里劝善村),见一伙田夫,同饭于陇上,重耳令狐偃问之求食。田夫问:“客从何来?”偃曰:“吾乃晋客,车上者乃吾主也。远行无粮,愿求一餐。”田夫笑曰:“堂堂男子,不能自资,而问吾求食耶?吾等乃村农,饱食方能荷锄,焉有余食及于他人?”??再行约十余里,从者饥不能行,乃休于树下。耳饥困,枕狐毛之膝而卧。狐毛曰:“子余尚携有壶餐,其行在后,可俟之。”魏犨曰:“虽有壶餐,不够子余一人之食,料无存矣。”众人争采蕨薇煮食,重耳不能下咽,忽见介子推捧肉汤一盂以进,重耳食之而美,食毕,问:“此处何从得肉?”介子推曰:“臣之股肉也。臣闻:‘孝子杀身以事其亲,忠臣杀身以事其君。’今公子乏食,臣故割股以饱公子之腹。”重耳垂泪曰:“亡人累子甚矣!将何以报?”子推曰:“但愿公子早归晋国,以成臣等股肱之义,臣岂望报哉?”

后明朝诗人林魁《寒食题介子祠》有“年年寒食动春愁,生不明心死便休。但使亡人能返国,耻将股肉易封侯”的名句,称赞介子推的德行。

金科玉律

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最早出自西汉扬雄《剧秦美新》,《剧秦美新》(《全汉文》卷五十三)是扬雄仿效司马相如的《封禅书》而献给王莽的一篇奏书,它批判暴秦、抨击秦始皇焚书﹑统一度量衡等措施,赞美新莽,建议王莽效古

代故事而行巡狩天下、封禅泰山之礼。其中有“---懿律嘉量,金科玉条----”后作“金科玉律”。

路不拾遗

路上掉了东西,没有人拾为己有,多用来形容民风淳厚,对统治者的政绩加以颂扬。现用以形容社会风尚和道德良好。一见宋王谠《唐语林·政事林》:“郭尚书元振(今大名人,详见《人物·群体》部类郭元震条目),在凉州五年,令行禁止,牛羊被野,路不拾遗。二见《旧唐书》:“途有遗物,人不私取”。唐时一商人途经武阳郡(治贵乡,在今大名县东北)时,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他走出十多里后才发觉,心中十分着急,不禁喊出声来。这时路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那商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回身去找,果然找到了他丢失的衣裳。亦称遗袍复得。

元振济窆

出自《新唐书·郭元振列传》,唐朝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北)人郭元振,十六岁时在太学里读书,家里给他四十万文钱做零碎用度。有一个穿丧服的人到郭元振的门口请求着道:“我家里五代的灵柩都没有安葬好,散处在各地方,现在要想迁来安葬。可是没有钱,所以特地向先生来请求救济。”郭元振不问他姓名,就把家里寄出来的四十万文钱,尽数给了这个穿丧服的人,一点儿也没有吝惜的脸色。此事现编入《中华德育故事》。后以此事比喻君子帮助别人毫不猜疑、不遗余力。

二子争死

《史记·卫康叔世家》载,卫宣公继任前,曾与庶母夷姜私通,生子叫伋。继任国君后,立伋为太子。伋成年,卫宣公为伋聘齐国女宣姜。卫宣公见宣姜貌美,神移心变,据为己有。宣姜生下寿和朔二子,蓄意加害伋夺嫡。卫宣公因夺伋妻而厌恶伋,听了宣姜和子朔的谗言,欲废除伋,于是给太子白旄,命去齐国协约,而暗中在齐卫边界布下“强盗”,截而杀之。这个阴谋被告寿探知,他告诉伋:“边界有强盗,见了白旄就要杀掉太子,不可去。”太子伋说:“违背你命而求生,不行。”于是遂行。寿置酒以饯行为名将伋灌醉,盗去白旄并留言:“我已代往,请太子逃命。”遂骑快马先至边界。伋酒醒,不见白旄,急忙追赶。当他追到边界,寿已被杀死。伋指责“强盗”:“你们要杀的乃是我呀!”“强盗”又将伋杀死,回报宣公。宣公不让二子尸身回国,遂葬当地。人们称为太子冢。今大名县冢北村因位于太子冢之北而得名。此典故已被改编为京剧,广泛演出。

乞食五鹿

春秋时晋献公初有三个儿子,即太子申生、次子重耳和三了夷吾,后又娶骊姬姐妹,生下奚齐和卓子。骊姬野心勃勃,决意夺嫡。献公扭不过宠姬,狠心杀掉了随他征战有功的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只得逃亡。重耳逃亡他国。《左传》、《史记·晋世家》记载: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今大名县城东),乞食于野人,野人盛土器中进之。重耳怒,欲鞭之。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重耳稽首而载之。重耳流亡二十余年,后在秦国护送下回国即位,为文公,使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退师减灶

篇三:商於古道文化节点论

《两城一寺一驿》是商於古道文化节点论 作者:zenmax福凸

一、“两城一寺一驿”史记、史料遗迹记载出处

“两城一寺一驿”是指商於古道,现《秦岭秀地山水商州》〖03寒川佛诞旅游景区开发.商州区旅游开发局〗地段路边的两座史记名城;和因人而名的一所上下寺院,及一处驿站和驿站之处的古文化现存遗址。

此处是古道古文化的承上启下,在商於古道古战国、秦、汉、唐、中,其在秦末、汉、隋唐都有着商於史话必不可少的文化元素之一。哪是因为它曾是自国家有建制以来的一个地域的文化中心;是两百余年的上洛侯国。也是商洛市一级建制的前身上洛郡;是国家级名典王陵、《王陵故城》,及与《岳母刺字》同名的《王母教子》典故起因的出处。此处的唐末国师《释无业》和科学家僧一行的《商州铜佛龛》以及杨炎的典故,是教育人们爱科学和知恩报恩的社会及民间的精神食粮。

1、《王陵故城》

“王陵故城”。是指司马迁《史记》、盛弘元《荆州记》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李泰的《括地志》等;以及郦道元的《水经注》;一直到清代杨守敬的《水经注疏》;商州的《州志》清《商州赋》等所记载的一座城。然而,城匿藏古道深沟两千余年,成为史记学界的争论焦点。(城被发现,有城门,尚存,详细看《王陵故城》)秦末,第三势力王陵入武关在上洛县南三十一里建城屯兵的国家级重大事件。其中,其母教子作为历代小说、连画画与岳母教子同作为教材教化国民的精神典范。

其母故事是《史记》载在《楚汉传奇》电视剧可看到:王陵母穿着非常豪华,很显然和刘邦经济不同。当王陵过武关在上洛水旱路要喉的襄王沟建城屯兵数千近万人,那时,刘邦的人马最多也只不过二万余。王陵入关屯兵上洛对过武关下咸阳的部队进出意义重大。刘邦、项羽都认识王陵,王陵对二人都很要好,虽王陵母对刘邦有恩。但王陵更佩服项羽的军事才能。王陵是孝子,很听母亲的话。所以刘、项都在其母亲那做文章,做动员,让其母劝子归顺。一天,项羽又派人请她去,王母让刘邦的来人告诉王陵,说刘邦仁义,天下终归是刘邦的,不可犹豫和三心二意,为了使其子报效刘邦和建立未来的朝廷,王母想出一计,在和项羽交谈时,拔出项羽的剑,不是杀项羽(也杀不了),而是捅向自己的肚子。因为是在项府,外边的人就以为是项羽所杀,那么杀

母之仇王陵当然就会在上洛城中呆不住了。然而,项羽看出了其母用心之险,怒不可遏,索性就来料个痛快,让士兵在门口架起一口大锅,成全了已死的王母,告诫不忠的人。王陵自然归刘。所以王陵是大汉朝最后一个封侯的将领,但以王陵的才能,最终也没能阻挡其做(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丞相的脚步。

2、第二座城池“《古上洛》”城

“古上洛”,是上洛县、郡、州城,这凡商洛人都知道。 但是,其城址并非现在的州城,而是另有其城,这就很少人知道了。且遗址被找到。(详细请阅网点击《古上洛》有载)也就是汉代商於古道新兴的文化、经济、军事中心。是商洛市府的前身。是商邑、古商县在商於古道文化中心向现在商州城过渡的中间生存过的城池。该城建于西汉,长达近十代人;五、六百年之长,是商洛市文化城池的四分之一有多历史。

西汉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从科学、经济、军事在西汉等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上洛,作为国道和文化、军事、交通要塞功不可没。然而,在唐后的史记和史志等地点混淆和建制撤销中把此文化中心消失。

3、“上洛侯国”

国家史料、商洛市史记唯一有记载的以诸侯国文化存在的建制,在东汉商於古道,把商洛文化演绎了230年。其城就是上例之处被找到。其可观性、三面环水,像水中之州,且城廓尚在,住家不多,易建易修。

4、“一寺”

就是指商州元建寺(上下寺),与仍存的古道连接并列一起。是现存商洛市最大的寺庙。有国家级唐国师释无业。《宋高僧传》《唐汾州开元寺无业传》《祖堂集》 《论师》《500罗汉注解》《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唐五代禅宗在今山西地区的传播》《略论苏轼诗词中的禅玄风味和审美情趣》;《釋氏稽古略卷三》:《唐代五台山禅宗史料拾遗》《州志》《汾阳县志》等所记载的释无业,世界佛界领袖之一至今,谥号"大达禅师"。唐代全国36座塔之两座。释无业的心即佛,佛即心的与妈祖的对话故事,成为佛典和佛家必读。曾被两位皇帝三道诏书聘为国师。号称南有盐官北有无业。更被王安石誉为超越孔子之人。可谓在当时佛盛年代登顶佛堂。是最早走出上洛的最高荣誉者。(详细点击《释无业》《元建寺》、《商於古道文化一叶 释无业浅论》百科有载)

5、一驿是指洛源驿站

“洛源驿站”是指商於古道自周朝以来在道路传达信息,接洽国使、官客,所规定距离设置的站点。而且在汉朝(“汉代称驿或驿传,备有传车、驿马,凡出使用车者日乘传;用马者日驿骑”《陕西志,交通志》)就开始叫“驿”了。且驿名因地名而起。 雍陶,唐代文学巨匠。有《洛源驿戏题》;

有卢甚,唐朝政治人物。被朝廷赐死于此的典故。

还有一位是流传百世的有“有恩必报”之名典就出在洛源驿站。说的是金融改革家杨炎被贬时经过驿站时得到救助,但知恩不报遭朝廷再贬的典故。是说人一定要知恩和感恩,此故事作为教育百姓与人为善,有恩必报的因果关系,成为传世经典。又因为杨炎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金融改革家。是中国唐朝中期的政治家,两税法的创造和推行者。《资治通鉴》说:“上闻而恶之,由是有诛炎之志,隐而未发。”

《僧一行》《商州铜佛龛》,就在驿站砭道之上。史载明代商州十大景观之一。(现在铜佛已丢失留下了精美的石雕座子和佛窟佛庙遗址)

数学家、天文学家僧一行是世界第一个丈量地球的人;也是第一个把擒纵仪用于计时器的人。他制造的水动浑天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