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说明文题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0:17:26 体裁作文
说明文题型体裁作文

篇一:说明文常见题型

说明文常见题型:

1. 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

题型为: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①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②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2.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型为: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要明确概念,辨清各种说明方法)。

3. 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删掉这个词语后……”

①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 ②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4. 考查指示代词或有指示意义的词语的具体指代内容。 答这一类型题时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

5.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6.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题型: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7. 题型: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体现自己的价值观)。

8. 题型: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9. 题型: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说明文题型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10. 题型: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11. 题型: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答题方式:(一般)从原文中找到答案。(例: 死海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质变化?

答:(1)海水水体的分层结构消失(2)海水中的硫化氢消失(3)盐的沉积增多

分析答题技巧:学会从原文中提炼信息,抓关键词句。如:原文中有“这种变化果真发生了。”“原先存在于死海海水中的硫化氢,现在消失了。”“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

(例: 文章第8段划线处应填写的表明这段文字中心的句子是什么?(段首句) )

答:森林能够有效的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

12. 题型:发散创新: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或拟标语。技法指导: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14. 题型:给文段补充一个过渡句:

主要是结合上段的内容来考虑,方法是抓住上段说明的内容,以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为什么会(要)……呢?”这就能自然地引出下文了。

15. 题型:问前后的内容(所介绍的对象)是否矛盾: 从内容和角度这两方面思考,就能说出是否矛盾了。

16. 题型:根据说明的内容,怎样理清选文的思路:

技法指导: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再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因为有的是采用总分式,有的是总分总式,还有的又是分总式),就能说出其思路了。

17. 题型: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这有何作用: 答题方式:开头:①引出说明的对象。 段中:②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③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

篇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

1、考查说明对象:

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回答时形成一个短语:本文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例:《看云识天气》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2、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例:《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说明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以上可以回答为:应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地说明了——) ⑤、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⑥、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以上可以回答为:应用了——的说明方法,准确、科学、简明地说明了——)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5、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6、“这样”的指代义: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7、段落语句顺序:

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向沙漠进军》5、6段照应上文游击战、阵地战顺序。

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看云识天气》

8、语言准确性: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限制性词语或者采用列数字、下定义的句子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10、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 技法: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例:“死海之变”中“死海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质变化?

答:(1)海水水体的分层结构消失(2)海水中的硫化氢消失(3)盐的沉积增多。

11、发散创新:近几年,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综合各地开放型试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类试题大概从以下方面考查: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

(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但在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作答:

(1)是就材料回答问题。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答,意思答对就给满分;

(2)是阅读材料后受到的启示、感想。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

(3)是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它方面。

总之。这类试题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在答题的同时有助于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扩大学生独立发表见解的余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初中的记叙文包括新闻体裁的消息和通文学体裁的

记叙文的知识

记叙六要素:

1、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2、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3、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4、事情的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5、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6、结果(交代好结局。)

要求: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了---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记叙文中的作用衬托——,渲染——气氛)和社会环境描写(记叙文中的作用交待背景)。

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2。地点;3。人物;4。事件与事件背景;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其中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小说阅读题目类型

一、故事情节的分析

1.情节梳理: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情节的概括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温馨提示

(1)解题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

(2)用主谓句,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叙述。

(3)模式,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2. 情节鉴赏: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等等情节的鉴赏题型有:(1)文中写了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

知识储备:情节的作用

?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

篇三:说明文经典题型

说明文经典题型(期末复习2012.6)

1.判断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方式:

1、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程序说明文:介绍??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3、事理说明文:阐述??的道理

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3.如何判断说明顺序:

① 以时间为顺序的,一般都有表示年代的时间词出现。如:“过后”,“不久”

② 以空间为顺序的要抓住表示方位的词: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一般介绍建筑物的都用空间顺序。

③ 以逻辑为顺序的,判断是逻辑顺序可抓重点词语如:“所以”、“首先”、“其次”。

作者不管是采用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的说明对象的特点。

4.指代——“这”、“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5.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要紧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要考虑这一说明方法所处段落的中心句(一般为首句),要重视该说明方法的前面的语句,要根据不同说明方法运用不同词语归纳表述。 比如,

“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把??的特征说得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作诠释”这种说明方法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的特征。 “下定义”这种说明方法准确科学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

“分类别”这种说明方法层次分明、有条理地说明了??的特征。

“引资料”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总之,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一定要紧扣说明对象的特征,切忌泛泛而谈。

6.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所以一些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是不能删去的。

典型题型:“××”词能不能删掉?

例1: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

例2: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

例3:含铅的颜料一定不能用在玩具和炊具上。

例4: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000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200亿元。

例5:近200年间,地球上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例6:这种能源开发利用的仅占了百分之十。

例7:不少植物披针带刺。

例8: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

例9: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问:“缓解”改为“消除”好吗?

例10:科学实验表明,每人呼吸需氧量需由150平方米的绿叶提供的。

答案示例: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 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等)

试题二:

据报道,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为治理土地沙化拟一条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2分)

答: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标语能结合森林的作用,得1分;语言简洁,有感染力,得1分。例如:多种一棵树,少吃一粒沙。

试题三: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这是与社会中的地理学科的融合。答案:气候造福于人类的例子: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气候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抓住气候地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举例典型,表述具体即可得分)

开放性主观题及其解答: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开放拓展题型

【方法技巧】

1、首先要有时代精神,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的发展。

2、其次要善于从原文中找有用信息,对社会和自然,我们渗透这样的思想理念,“不仅要能认识它,还要能改造和利用它,让它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要注意深入挖掘事物、事理、人物背后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自身生活作答。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