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三作文导学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0:34:49 高中作文
高三作文导学案高中作文

篇一:高三作文学案之一

高三作文学案之一 写好议论文主体段(2015-02-24 08:14:43)

编写:赵宗生

【训练目的】

1.明确议论类文章主体语段写作的意义。 2.掌握标准议论语段的特点。

【写作导言】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所以,为了我们的梦想,我们一定要热爱语文,加强作文训练,争取作文得高分。鉴于多数同学学习的是议论文,那我们就从议论文练起。

现在,大多数同学的议论文基本符合议论文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在议论文字基本能够占据篇幅的三分之二,基本会用例子证明观点,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很多同学写不好比较标准的议论段,以致于一篇议论文段不成段,结构不匀称,论证单调乏味。这样的现状必须改变。

主体段训练属于写作中的分解训练,是作文复习训练的重要一环。奥运会上,看到平衡木上柔曼绝伦的表演,奇怪运动员是怎样做到拿捏得分毫不差的。其实,秘密就在于教练对每一个动作的分解训练。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个比较标准的议论段,是议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作者整体议论水平的主体部分。优秀议论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形成强大的论证力量,而形成这种论证力量的部件就是议论文的主体段。一篇议论文如果能有几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力度的主体段,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颇具层次感,使议论文富有说服力。议论文出彩与否与标题、开头和结尾有关,更与主体段密切相关。作者的议论能力也主要体现在主体段。因此,写好议论文的主体段至关重要。

先看一篇满分作文吧。特别注意文后魅力评点与分析。

稳中求胜

①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②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③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④沉稳从难而来。(观点)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过渡)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正面叙例,例后评点)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

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反面叙例,假设分析)

⑤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⑥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魅力点评]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令人可喜的是,这三个分论点,并非在同一平面上展开,而是“层层深入”。再者,文中所用例证,均采自高中语文课本。文中提到的人物如宋江、刘备、孔明、班超、林则徐、秦始皇、楚霸王等,均为人所熟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古典诗文如《出塞》、《过秦论》、《阿房宫赋》及名人如孟子、孔明等的名句“信手拈来”,或引用或化用,用得炉火纯青,体现出深厚的积累与驾驭语言的能力。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干净利落。不得满分,天理难容!

那么,这样典型的议论文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如果我们从“细处”、从局部分析,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作者进行了精细的议论语段分解训练。主体部分③④⑤三个语段结构类似,经作者巧手一组装,“规范”的议论文就形成了。

【知识钩玄】

标准议论语段的构成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其实也是一篇微型的议论文,也要有观点句、材料句、分析句。此所谓麻雀虽小,然五脏俱全也!一般来说,一个标准的规范的议论语段,应该“五有”:语段有观点、例前有导语、叙例有方法、例后有分析、语段有推论。当然,你可以适当地变化,生出诸多变式,但一定要有的是:观点、事例、分析!

语段示例: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由此可以明确议论主体段的基本结构 :

分论点句(一句话即可)+阐释句(提出分论点后,最好对分论点再深入阐述一下,对其意义范围程度后果等方面做一下生发,会加深分论点的论证性)+材料句(结合分论点简要引述对论证有用的那部分)+分析句(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分析例子,论证分论点的合理性)+结论句(不是分论点的简单重复,应该在论证的基础上引申一下,或强调其意义,或强调其危害,或挖掘其本质,或扩展其范围,或表明态度,或发出呼吁??对论证的内容总结深化一下,然后巧妙过渡到下一个分论点)。

这里所说的主体段可以凝缩在在一个语段中,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小段。这个结构是一般议论语段的基本结构,并不排斥其他语段结构。依据观点和材料的结合,可以有并列结构、对照结构、层进结构和总分结构等结构形式。议论文语段结构也要富于变化,摇曳生姿。目前很多学生议论文中犯的一个普遍毛病是观点材料脱节,看似联想丰富,实则东拉西扯,漫无中心,不会构思,不会将观点材料合理结合是一大原因。不会写主体段更是议论特色不鲜明议论不深入的的重要原因。

对主体段几个组成部分的详细阐释:

一、分论点训练

(1)将全文的观点分解为几个相互联系的分论点 。

文章论点一经确定,可以对论点的内涵和外延作一个准确切分,或并列,或递进,逐一论述。分解层次,全方位立体地表述自己的感悟,理性色彩会更浓厚,有时还有一种铺排的效果,对读者的冲击力度很大。

分解方法:由论点关键词引发开来,先准确考虑关键词句的含义、范围、程度和色彩等意味,然后从逻辑角度(是什麽、为什么、怎样做等方面做远近深浅真伪表里的引申)和联想角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自然社会、个人集体种族国家,时间空间、古今中外,正面反面、假设引申等)逐层深入地思考和联想,展开全文的和局部的思路,充分显示作者识见。

有三看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看了这面想那面。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考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立论有说服力,逻辑思维严密,在看到事物的某一面的同时要想一想事物的另一面,通俗地说,就是看了这面想那面。文章能够写出两面内容,就很不错了。

二是看到表面求实质。写议论文章必然要涉及到一些具体的事实。有不少同学以为在文章中列举的事实越多越好,有了这些事实就有了说服力,其实不然。作者在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注意将这一件事和周围的事情,或者说和它有关联的事情联系起来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论述的深刻性就在这里。

三是看到前面推后面。为了显示问题的性质,给读者更多的启示,当考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以后,还可以“瞻前顾后”,依据已知判断未来。

分论点组合成文常见的章法有“横列式”、“纵贯式”、“对照式”、“扇面式”等。横列式,是采用从不同的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打开思路,纵贯式,是采用层层深入的思维方式打开思路;对照式,是采用辩证思维的方式打开思路;扇面式,是采用发散思维的方式打开思路。

思路的展开是写好主体段的思维基础。

比如:传递话题,范围非常广,物质的精神的思想的心理的文化的传递,数量多少的传递,客观主观的传递,单向多向或多向互动的传递的等等,但只有范围的联想,思路略显平淡,如展开思路考虑为何要传递(传递好处和不传递的危害,传递的现状、原因、本质、目的等),怎样传递(谁传递,传递什麽,方式方法等),若考虑个人或者某个集体在传递中在社会发展的整体链条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和所负的责任,当更显深刻。展开思路,抓住一点,深入挖掘,写成几个主体段,当为文章增色。又如一步与一生,属于关系型题目,表面并列,实则为条件因果关系,一步是条件,人生是结果,应重点谈一步对人生的重要性,思路也应顺次展开。可以考虑这样几个分论点。(1)一步重要,影响人生。但如果通篇只局限于此,思路展不开,挖掘不深,思维狭窄。(2)迈出怎样的第一步,就直接决定你将收获不同的人生:迈出人生正确的一步,谨慎小心,才能收获人生的黄金;但迈出人生正确的一步,如果走不好,并不一定能创造辉煌的人生;迈出错误的人生一步,饱尝人生酸楚,弱者从此倒下;迈出错误的人生一步,,如果坚强自立,跌到了再爬起来,就可能重建人生。分论点设计的好展开的好,就会在作文的立意点、材料点、语言点和构思点上取胜。

2、主体段训练方法:审题,整体构思,确立总论点,设立分论点,形成分论点的内在联系,列出提纲,然后再写其中一段,不可断章取义。要记住: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是部分形成的整体。基本思路:知识引路+方法指导+典型剖析+跟踪训练+改错训练

3、分论点的位置:一般放在段落的开头(或单独成段),也有放在当中和后面的。

4、分论点的风格:概括性为主,准确明白为根。而若干个分论点的恰当联系体现作者整篇的统筹能力,能增强文章的议论性。分论点应起到良好的领起和限制作用。恰当的限制体现议者思维的准确全面,能避免说理绝对化,加强说理的辩证性和深刻性。比如有学生对“三思而后行”给予否定,认为这是优柔寡断的表现。这样的求异文章可以写,表现了创新意识,但是作者忽略了前提条件,即在什么条件下“三思而后行”才是优柔寡断的表现,盲目否定不能服人。这要求学生的认识全面正确,符合客观实际,在思维方法上要运用辩证法分析,加强限制性。

5、分论点的数量:全文若干;语段的分论点一个即可,不能在一段中论证多个观点,否则会啥也想论述却啥也论不明白。

二、论证句

主体段的论证性主要体现在论证句上。论证句应该是一组句子,一个句子论证力度不够,显得单薄,而若干个句子就显得厚实些。整句和反问句的论证力量比较强,可以考虑多使用些。但只在数量和句式上做文章还不够,还应该在其他方面求发展。一是注意扣题点题,反复呈现有关话题内容的关键词,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提醒自己,不要写着写着节外生枝,离题万里;一是提醒阅卷老师,我的作文始终紧扣了话题;二是使用多种论证方法阐发分论点,使分论点站得住脚;三是联想丰富,感情充沛,文气贯通。

语段的类型:

三种语段的基本构成:

1、并列型:

观点句。阐释句。并列材料句一。分析句一。并列材料句二。分析句二。结论句

2、正反型:

观点句。阐释句。正面材料句。分析句。反面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3、归纳型:

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一。材料句二。材料句三。材料句四。结论句。

1、并列型:

“知羞耻成人”,一直都是仁人志士立身做人的宝贵经验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法宝。清代学者朱起凤年轻时在一家书院教书,因为没有弄清“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两词通用,而错判学生的作文,遭到众人的奚落。他知羞耻而发愤图强,潜心于词语研究,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辞通》,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英国生物学家谢灵顿早年沾染恶习,在向一位女工求婚时,被姑娘一句“我宁愿跳进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会嫁给你”的话深深刺痛,从此钻研医学和生物学,并最终在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所以说,知羞耻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成就事业的起步。

分析:两个事例地位相同,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句话分析材料。

2、正反型: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3、归纳型: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随堂演练】

1.请你分析下面一段文字的写法(按照主体段的基本构成标划一下): 必须坚守心中的道德律。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琛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197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说:"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

篇二:高三语文作文导学案

高三语文作文导学案

主体论证段的常式与变式

【学习目标】

解决议论文写作中“主体论证段的写作”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重点弄清楚主体论证段的常式与变式。

难点 :学会运用主体论证段的常式与变式进行论证。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为论点、本论、结论。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是本论部分,是文章的主体,是对中心论点展开深入论证的部分;结论部分是文章的结尾。本导学案探讨的是中间本论部分主体论证段的常式与变式。

1、主体论证段的常式:分论点→论据→议论→结论

2、主体论证段的变式:分论点→ 议论→论据→议论→结论

二、基础自测

分别找出下面三个主体论证段的分论点。

安于平凡,是低调中的进取。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只守茅屋八九间,采菊植桑,安于平凡;又有王维不喜官场黑暗,只求空山鸟语,日冷青松,安于平凡;更有苏东坡足踏芒鞋,仗剑天涯,安于平凡。他们不是避世,也不是甘于平庸,而是另一个层面的伟大,是另一番精彩的人生历炼。

安于平凡是不求功利,心境平和。学界泰斗季羡林独守一片清荷,淡泊名利之心,安于平凡。他不求名利,不争是非,一心做好工作来回报国家。他最爱荷花的一份高洁与平和,以清荷自比道出了他的人生哲学。安于平凡,可以告诉我们怎么自省,怎样平衡得失。

要做到安于平凡就必须学会平静地看待得与失的关系。一时的物质损失算不得真正的失去,而不经意间的精神获得将会使人一生受益。安于平凡的心境会使我们看淡单纯的功名追求。要做到安于平凡,就必须明白自己究竟最想得到的是什么,要找到自己最深的希望。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热泪盈眶。到大山深处去教书而放下大城市的诱惑,这曾是只有在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情节,而徐本禹却真真切切地将它演绎在了自己青春的人生中。他希望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让每个大山深处的孩子都能满足对知识的渴望。这才是最高境界的人生,是对安于平凡的最好诠释。

答案:

第一个主体论证段的分论点是:安于平凡,是低调中的进取。

第二个主体论证段的分论点是:安于平凡是不求功利,心境平和。

第三个主体论证段的分论点是:要做到安于平凡就必须学会平静地看待得与失的关系。

2、归纳主体论证段的知识

(1)主体论证段的组成要素:分论点、论据、议论

分论点:一般是一个简洁的陈述句,要鲜明准确。

论据:①点例与繁例,②正例与反例,③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

议论:分析分论点和论据,方法包括阐释内涵、探因究果、运用假设等。

(2)主体论证段的扩展思路

起始层:提出本段的论题或论点。(分论点)

展开层:提供论据,对论据进行分析,对论点进行论证。(论据、议论) 终结层:由展开部分引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结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1、题目: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1)搭建框架

(a)确立论点:

要敬畏生命

(b)切分论点:

分论点一:敬畏生命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分论点二:敬畏生命就是对生命的负责。

分论点三:敬畏生命才能让世界更美好。

(2)分论点一的扩展

要求:依据常式和变式用所提供的论据对分论点进行扩展,写一个主体论证段。 常式:分论点+论据+议论+(结论)(1——5组写作)

变式:分论点+议论+论据+议论+(结论)(6——7组写作)

2、比较下面两段习作

分论点:敬畏生命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习作一

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53人命悬一线。生死大救援从此展开。3000多名抢险救援人员,日以继夜,抽水17万方;低洼积水巷道长达500多米,运送排水设施巷道长达600多米,倾角25度斜坡作业,工作最大断面只有30平方米,救援难度极大, 8天8夜后,有115人经过抢救奇迹般生还。

习作二

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53人命悬一线。生死大救援从此展开。3000多名抢险救援人员,日以继夜,抽水17万方;低洼积水巷道长达500多米,运送排水设施巷道长达600多米,倾角25度斜坡作业,工作最大断面只有30平方米??救援难度极大,但救援人员不抛弃不放弃。8天8夜后,有115人经过抢救奇迹般生还。王家岭诠释了对生命的尊重,这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如果不是对生命的尊重,怎么可能创造这样生命抢救的奇迹。对生命的尊重是敬畏生命的第一要义。

答案:习作一只叙述了论据,没有议论和 结论部分,不符合常式的写作要求。 习作二完全符合常式:分论点+论据+议论+(结论)的要求。“2010年3月28日——奇迹般生还”是论据;“王家岭诠释了对生命的尊重,这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议论;“对生命的尊重是敬畏生命的第一要义。”是结论。

3、下面文段属于主体论证段常式还是变式?请分析。

习作三

敬畏生命就是对生命的尊重。所谓对生命的尊重,底线是不残害生命,不放弃生命。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他生存的权力,每一个生命都有他独特的价值。任

何人也无权剥夺他,放弃他。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53人命悬一线。生死大救援从此展开。3000 多名抢险救援人员,日以继夜,抽水17万方;低洼积水巷道长达500多米,运送排水设施巷道长达600多米,倾角25度斜坡作业,工作最大断面只有30平方米-----救援难度极大,但救援人员不抛弃不放弃。8天8夜后,有115人经过抢救奇迹般生还。王家岭诠释了对生命的尊重。如果不是对生命的尊重,怎么可能创造这样生命抢救的奇迹! 答案:属于主体论证段变式。第一句是分论点;第二、第三、第四句是议论;“2010年3月28日”至“奇迹般生还”是论据;最后两句是议论。

根据论据的不同类型,还可演化出如下常见的变式:

A.分论点+理论论据+议论+事实论据+议论( 或事实论据+议论+理论论据+议论)

B.分论点+正例+议论+反例+议论(或反例+议论+正例+议论)

4、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运用以下两种变式,对分论点进 行扩展,写一个主体论证段。

A变式:分论点 +理论论据+议论+事实论据+议论

B变式:分论点+议论+正例+议论+反例+议论

分论点:敬畏生命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论据1:建行大庆分行的一名女营业员,面对手持凶器的两名歹徒,在报警无效的情况下,被迫向歹徒交出了一万多元钱。事后单位却对她进行了处罚,理由是她在关键时刻应毫不犹豫地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最宝贵的生命。

论据2:台湾岛内一周姓女子三番五次跳楼,消防单位10次救援,至少花掉100万元社会成本。

论据3:西弗吉尼亚州发生矿难后,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到西弗吉尼亚州,参加悼念仪式,在致辞中,他逐一念出全部遇难者的姓名。这些矿工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这种念出每一位遇难矿工名字的尊重,并非奥巴马所独创。2002年在“9211”一周年追悼仪式中,2800余名遇难者的名字足足念了2小时28分钟。

示例:分论点+议论+正例+议论+反例+议论

敬畏生命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分论点)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他生存的权力,每一个生命都有他独特的价值。任何人也无权剥夺他,放弃他,无论是以什么样的美丽借口。(议论)建行大庆分行的一名女营业员,面对手持凶器的两名歹徒,在报警无效的情况下,被迫向歹徒交出了一万多元钱。事后单位却对她进行了处罚,理由是她在关键时刻应毫不犹豫地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最宝贵的生命。(反例)为了公有财产就要求不惜献出生命,这是在美妙的旗帜下,肆意践踏、扼杀生命,骨子里反映的是一种漠视乃至无视生命的意识。(议论)相反,台湾岛内一周姓女子三番五次跳楼,消防单位10次救援,至少花掉100万元社会成本。(正例)这件事背后突显的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意识。一个女子两年内自杀10次,我们可以说她是在“折腾”。但是消防单位对该女子进行的10次救援,却一点儿也不是“折腾”。这就是对生命的尊重,这就是对生命的敬畏。(议论)所以,对生命的尊重是敬畏生命的第一要义。(结论)

示例:分论点+理论论据+议论+事实论据+议论

敬畏生命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分论点)海涅说:“生命是珍贵之物,死是最大的罪恶。”(理论论据)生命之所以珍贵,因为它是天地间最具灵性的,

它对于人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复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不管那是高贵的还是卑贱的。(议论)西弗吉尼亚州发生矿难后,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到西弗吉尼亚州,参加悼念仪式,在致辞中,他逐一念出全部遇难者的姓名。这些矿工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这种念出每一位遇难矿工名字的尊重,并非奥巴马所独创。2002年在“9211”一周年追悼仪式中,2800余名遇难者的名字足足念了2小时28分钟。(事实论据)或许绝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他们,但每一个名字总能触动他或她的亲人,那是一种生命被 重视的重量。(议论)

二、总结整理

从以上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分论点可在段首提出,也可在段尾提出。

2.论据与议论的组合可先叙后议,也可边叙边议。

3.根据论据的不同类型,扩展中“论据+议论”还可演化为:

A.理论论据+议论+事实论据+议论(或事实论据+议论+理论论据+议论)

B.正例+议论+反例+议论(或反例+议论+正例+议论)

训练案

一、课后巩固促提升

自主选择扩展形式,扩展分论点二和分论点三。

分论点二:敬畏生命就是对生命的负责

分论点三:敬畏生命才能让世界更美好

因果分析法

【学习目标】

解决议论文写作中“如何运用因果分析法”的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重点弄清楚“ 因果分析法”的分析过程。

难点 :学会运用“因果分析法”说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

领悟一:概念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

关键领悟

领悟二:因果分析法的语言标志

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语言标志: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究其缘由等等。

二、基础自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 考:下面文段的作者是如何运用因果分析说理的?

社会上如今很流行一句话:出名要趁早!将这句话做大做响的,是铺天盖地的选秀活动。在选手尚且稚嫩的时候将其推向光环万丈的明星路,看起来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作出的强势铺垫,但当沉下心来审视这个舞台时,我们却不难发现,事实上少年出道的明星很快便让我们忘记了。

在许多年前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而一炮打红的“美少女组合”个个年纪轻轻青春无敌,但今天早已为人淡忘;前几年因?°超级女声?±而为人所熟知的张含韵现在也仿佛沉进了海底。究其缘由,年少的她们凭一时的光芒而崛起,却无法适应人世险恶,早早走上社会,尚且稚嫩的心无法承受社会压力之重。这样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炫花了眼,也荒废了本该充实自己,升华自己的大好青春。试问,社会里的我们该早早成名吗?

答案:作者在叙述事例之后,用?°究其缘由?±把问题引向深处,指出少年出道的明星很快便让人们忘记,是因为他们?°无法适应人世险恶?±?°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炫花了眼,也荒废了本该充实自己,升华自己的大好青春?±。这样的分析使事例与观点紧密相连,充分显示出了论证的力度。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1、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饿人为什么不食嗟来之食?作者如何深入分析原因?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了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答案:一是施舍者的态度,吆喝一声“喂,来吃!”是如此蛮横和冷漠!另一个是施舍的目的,吃他的饭就要乖乖地听命于他,可见其目的之卑劣!这是对饿人人格的极大侮辱,因而饿人“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至此,文章水到渠成亮出了观点:“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极具说服力!

2、请用运 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下列材料 。

篇三:高三作文指导导学案

高三作文指导导学案(一)学会审题立意 高三语文组 陈亮编写 审核:刘甄 来兴喜

教学目标:

1、明确高考作文类型:话题作文; 2、学习怎样审题立意; 3、当堂写作。

教学重难点:学习怎样去审题立意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1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2014?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二、学会审题立意

1、什么是“审题立意”

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读材料——析材料——揭寓意——定立意 (一)单项材料

1.查原因(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题:《狼与羊》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原因分析法”立意是把握材料主旨的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甚至可以按照议论文行文的思路来规定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思路。 即审题立意可按此过程进行: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办) 具体操作如下:

a.“是什么”——原材料内容:主要对象、态度倾向、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等。( )

b.“为什么”——通过现象、实践看本质,探究因果、条件、事件本身反映的问题。( ) c.“怎么样(办)”——针对本质、原因,提出认识和看法。

( )

2.抓关键(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3.明关系(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4.辨是非(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二)多项材料 5.求异同 例⑴: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例⑵:

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的人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6.寻互补

例、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中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三、当堂写作

题目: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他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你的审题立意: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