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事件类材料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7:21:10 优秀作文
事件类材料作文优秀作文

篇一:事件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概念诠释】

事件(事实)类材料是相对于阐述类材料而言,这种作文题目中的材料以?事件?的形式呈现。这些?事件?有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包括人物故事、哲理故事和寓言故事等),有的源于现实生活,如时事新闻,调查报告等。

事件类材料一般包含了?人?(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如果是多个,则其中有主要人物,有次要人物),和?事?(即情节,情节可详细,也可简

单)。

事件类材料有的体现出较明显的感情倾向,有的则相对客观;有的事件有相对明显的结局,有的则结局较隐晦;有的材料中有明显的中心句揭示材料中心,有的则无。

有的题目只有一个事件,有的包含两个或多个事件。

近五年全国卷新材料作文题展示:

【2012年全国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

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

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篇二: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2013年18套作文试题,新材料作文占17题,仅天津卷是半命题作文,并且采取的还是“材料+命题”的形式。在这18套试题中,试题材料虽说兼顾到了诗歌(福建卷)、故事(课标Ⅰ卷)、言论(安徽卷),但却以“社会现象”类居多,它们分别是全国课标Ⅱ卷的“同学关系调查”,广西卷的“寻找手机”,山东卷的“莫言被‘咬’”,广东卷的“富翁捐助”,北京卷的“爱迪生与手机”,浙江卷的“童心”。这类作文试题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生活,跟随着时代的脉搏,占2013年高考作文试题数量的三分之一。显而易见,此类作文试题将代表着2014年的命题方向。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写好“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呢?

一、“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特点:

1、要有针对性。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而是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

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甚至你的评论标题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

3、要有说理性。定是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二、

就事论事就是指考生的写作对象必须是试题材料所展示的社会现象;一事一议的最大缺....

陷就是文章内容单薄,为了弥补这种缺陷,考生有必要运用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寻找一些和试题材料同类的素材以充实文章内容,支撑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同类拓展。具体可分为以....

下四步: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类比、对比联想同类或相反的现象。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紧扣标题,回扣材料)。

三、“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从试题所给的材料性质来看,可分为三类:

1、正面材料。如全国课标Ⅱ卷的“同学关系调查”,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

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山东卷莫言在被“咬”之后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并认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广西卷捡手机者认为不能用贪心来对待爱心。这类材料感情倾向明显,彰显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标Ⅱ卷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

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

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

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

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对此,我们可从以下思路构思立意: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就事论事、略写)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确实如此,同学之间只有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关系才能变得融洽,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就事论事、略写)

第三步:分析、阐释观点。考生可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的调查表明,近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存有不同的心理问题;②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③清华朱令案;④网友给同室的大学同学发短信感谢:“感谢当年的不杀之恩。”(同类拓展、详写)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要成才,先成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高尚的人,其之于社会的作用,恐怕是大于那些学富五车、却不惜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利益的人。让我们用尊重、理解和包容,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略写)

2、反面材料。如浙江卷三句话(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注:应为英国作家戈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都是对童心的论述,并且共同揭示了一个社会现实——少男少女的心灵在提前硬化。而材料的背后又具有明显的感情倾向,那就是“世界一旦失去这个伟大的孩提

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所以材料对世界失去这个伟大的孩提王国的社会现实是充满着否定态度的。

第一步:开篇引述材料。英国作家菲尔丁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就事论事、略写)

第二步:找准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剖析其谬误,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是的,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放眼身边,有多少孩子逐渐丧失了童真,他们过早地世俗化,梦想不再,锐气不再,暮气沉沉。所以,我们一定要留住童真,留住初心,留住曾经的美好。(先破后立)

第三步:联系社会现实中的类似现象,阐释所“立”的观点。考生可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在丰子恺白发苍苍时所作的画中仍可寻找到童真世界;②热播电影《致青春》引发全民大怀旧;③当孩子从老人那儿听到神奇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后,大人们往往一句“这个世界是没有神仙的”,就会使那个童年栖居的诗意空间轰然崩塌;④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里的孩子们都过早地学会了人情世故,例如攀比家长的地位和财富、向老师送礼、相互妒忌拆台等等。(同类拓展、详写)

第四步:结合试题材料再次强调所“立”观点,总结全文。中国作家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泰戈尔也曾说“在孩子的眼睛里能找到天堂”。让我们留住童真,捍卫最初的人性家园,回归生命的本真,只有这样,往前走,才能干净地看待这个世界。(略写)

3、开放性材料。如广东卷“富翁捐助”,北京卷“文学家与科学家对手机的认识”,此类试题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考生只需抓住一个观点自圆其说即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2013广东卷为例(原题略),考生可做以下解读:

第一步:开篇引述试题材料。有一富翁热心于慈善事业,决定向三个贫困家庭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捐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就事论事、略写)第二步:选择材料的一个角度分析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赞成,可反对,可辩证。在对捐助的态度上,我很赞赏第三家的做法,因为别人的捐助毕竟是有限的、暂时的,甚至说是一种施舍,一个人要想彻底地走出困境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以第三家为切入点提出观点、略写)

第三步:联系社会现实中的类似现象,阐释自己的观点。考生可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88岁高龄的郑州老人孙玉兰靠卖气球为儿子治病,被网友称为“气球奶奶”;②87版《红楼梦》“晴雯”的扮演者安雯为爱复出独立还债拒绝施舍;③中国式慈善往往大张旗鼓地捐赠,从不考虑受捐助者的感受;④诈捐门的反复出现,让受捐助者对捐助者也失去了信任。(同类拓展、详写)

第四步:结合试题材料再次强调所提观点,总结全文。第三家的做法让我看到了他走出困境的勇气与希望,因为独立是对自己最好的捐助。(略写)

四、失误警示

1、盲目地提某些大道理。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就事论事”,不能让文章的中心游离于“事件”之外,但是在考场上一些考生所谈的话题和材料事件毫无关系,以至于文章跑题。比如广东卷考生所谈的话题必须是“慈善”;全国课标Ⅱ卷考生所谈的话题必须是“同学关系”;北京卷考生所谈的话题必须是“手机”等等。如果考生所谈的话题游离于“事件”之外,那么写的必定是跑题作文。

2、内容空洞,走不出对试题材料的论述。社会现象类作文要求就事论事,于是有些考生就会就着材料大谈特谈,甚至对材料反复的叙述,缺乏对文章中心必要的拓展,进而导致文章内容单薄。

3、结构比例严重失衡。

而向外拓展的部分极少,进而造成文章在结构,材料安排上比例严重失衡。所以在文章结构上,考生不妨采取“起承转合”的结构来行文,可参照下表:

五、真题解析:

(一)2013年高考真题(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60分)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要求: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于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二)写作导引

此试题材料属于典型的社会现象类材料,对手机这种新兴事物,科学家与文学家都有自己的看法,而材料对二人的看法又没有明显的感情态度,所以试题的开放性很大,考生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抓住一点自圆其说即可。总体来说可从三个方面来立意:

1、肯定手机的积极作用。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使书信慢慢地走出了现代社会,所以手机正在慢慢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习惯,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所带来的科技革新是时代的进步、创新的精神;手机所带来的观念革新让我们开眼看世界,从感受新奇到自我成长等等。

2、揭示手机的弊端。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会发现,获取信息已经不难了,但是对信息的处理,对信息的筛选,需要我们心中有个“小太阳”;手机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再也不那么难,此时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成本压低,于是那种真诚还在吗?当你的朋友跟你面对面坐在一起,你们两个各自拿着手机发微博的时候,你们两个人之间美好的现实关系还在吗?你会发现都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所以,手机的确改变了我们太多,但是否同时也让我们的思想,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表面上近了,而实际上却更加遥远了呢?

3、综合以上两点,辩证地看待手机的利与弊。

(三)佳作展示

重拾指尖“滑”落的温情

北京一考生

假如爱迪生能来到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我想最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应该是手机。因为一“机”在手,足不出户,便可尽知天下之事,信息多元化的时代里,人们已离不开这个科技产品了。(引述试题材料)(起)

当人们的指尖飞快地滑过手机屏幕,当人们的脑袋随着手机里的音乐而频频晃动,当人

篇三: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师用)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一、审题指导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时事类新材料”常常在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是“中性”的,即不以对文中观点的“是”或“非”来确定作文的正确或错误。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思想来表达对材料的认识,可褒可贬,可评可争,可谏可讽,可嘻笑怒骂,也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都可以。其基本要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见解独特,启人心智。

这类材料作文,在写法上既要有评,又要有析;既要有自己明确的判断,又要有深入、透辟的剖析给予支撑。同时还要有类似现象的联想,或由此及彼加以延伸拓展,以避免陷入就事论事的局限。 一般可写成评述性文章即评论(有别于感想引申类文章),评定事件是非得失,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但又不停留在就事论事上。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结构。具体结构一般是:

叙(概述材料)——评(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分析评价事件或人物行为的本质或意义、危害)——联(由此及彼,联系相似、相对现象加以延伸拓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回扣材料,总结全文

二、审题立意、行文思路示例

1、考题回顾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2009年高考江西卷)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时,一定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并对此进行前后分析,才能较准确地把握材料主旨。本则材料的重心是“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而不是对佳士得的行为或者人们的议论发表看法。文章要始终围绕蔡铭超这个人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应抓住佳士得的行为“非法”和兔首鼠首铜像是我国流失国外的“国宝”等证据,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蔡铭超是“爱国”的、是有“智慧”的、能“巧用拍卖规则,维护民族尊严”等主题,从而对蔡铭超进行褒扬,对其行为进行肯定;抓住“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等关键文字,当然也可以对其有“微词”,写出有关个人“诚信”的主题等。

优秀范文

向不合理的规则说不

江西考生

今年3月,在国人的一片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将从圆明园非法掠夺的兔首、鼠首铜像进行拍卖。华人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有人称他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他恶意破坏规则,而我认为,他只是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向不合理的规则说了一声震惊全球的“不”。

众所周知,兔首、鼠首以及早先的其他生肖铜像,均是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非法所得。如今,这昔日的强盗不仅没有原物璧还,还不顾中国人强烈反对进行拍卖,何异于公然销赃?蔡铭超作为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是出于对祖国的热忱,不愿祖国的瑰宝

事件类材料作文

流入他人之手。而事后拒绝付款,则是对不合理的拍卖规则的抗争。试想,你会花重金从强盗手中赎回自家的宝贝吗?于个人,这令人义愤填膺;于国家,这辱国辱民族。倘若蔡铭超真的按照所谓的规则向佳士得拍卖行支付相应的款项,那在别人眼中,中国人岂不成了被打了左脸还把右脸凑上前去的任人欺凌的懦夫?所以,在蔡铭超看似无理的行为后面,其实蕴涵着成熟的思考与对不合理规则的奋力抗争。

中国自古便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训条,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王朝更是以此礼数、规则作为约束人的条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规则都值得不分青红皂白去遵守,否则,人就成了规则的奴隶。昔有爱国志士为抗争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殒身不恤,今有蔡铭超高价拍得铜像后拒绝付款,这些行为,究其本质都是对不合理的规则说“不”,都是对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人类社会基本公理的呼唤。看似无理的闹剧,破坏的是某些人心中所谓的规则,目的却是建立起真正符合真理的规则,如果说蔡铭超此举是向佳士得拍卖行及其无理规则的示威,那么我呼唤更多个蔡铭超照亮那些被不合理规则笼罩的黑暗肮脏的角落!

古往今来,任何一次对不合理规则的抗争都不是一时的冲动与头脑发热,那些看似肆意妄为的不羁后(面)都有理性的思考。李白咏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向浑浊的官场说“不”;苏轼泛舟赤壁,竹杖芒鞋,硬是以洒脱不羁向坎坷的仕途说“不”;沉郁的杜子美以“三吏”“三别”辛辣地对“猛于虎”的苛政说“不”……蔡铭超秉承这些力争,这些不羁,这种精神与豪情,向不合理的规则玩世不恭地大喊一声“不”!

无关伟大的民族气节,无关恶意炒作,蔡铭超只是向不合理的规则说了一声“不”,向真理与公平(发出了)深情的呼唤!

点评

原作文材料中说,有人认为蔡铭超拒不支付拍卖款是“恶意破坏规则”,而本文则是反弹琵琶,针锋相对,说蔡的行为是向不合理的规则说了一个“不”字。这就使得本文在众多人云亦云的文章中独树一帜,特别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作者说,蔡的行为并非“恶意炒作”,而是出于对祖国的一腔热忱,出于对不合理规则的抗争,而这个抗争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秉承着古代仁人志士的“这些力争,这些不羁,这种精神与豪情”。文章采用破立结合的笔法,高度评价了蔡的行为的意义。这样写,就使得本文具有历史的深度和现实的广度,不是仅仅对蔡的行为表个态的平庸之作所能媲美的。结尾处,作者用十分精练的语言收束全文,呼应标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虽然个别措辞还欠斟酌,但本文还是被评为一类卷,获得56分。 病文诊断

诚信无价

江西考生

蔡铭超高价拍下兔首、鼠首却拒绝付款,在我看来,这是不诚信的表现。兔首、鼠首虽然价高,但是,诚信无价。

我认为,做(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也必定要做到诚信。

诚信可以增进个人乃至国家之间的感情。且不说佳士得拍卖行是不是违背国人的心意,可是既然坐到拍卖会现场去,就得遵循拍卖的规则。蔡铭超的流拍显然没有遵循(拍卖规则)。放大一步想,人家法国人会怎么想我们中国人呢。甚至严重地说,中法关系难道不会因为这次流拍事件受到影响吗?所以,做一个诚信的人,才能做到和谐共处。

诚信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蔺相如完璧归赵,想必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秦王应允给赵国一座城池做交易,而私下却想白白得到一块美玉。可是,失信于人的人也必将得不到他人的(信)任。蔺相如看出秦王不是诚心,便以“璧有瑕,请(指)示之(王)”拿回和氏璧。我们称赞蔺相如的智谋而贬(抑)秦王的失信,所以,做一个诚信的人,你也可以收获他人的信任。

诚信可以让人快乐。街头艺术家汤姆在行人施舍的钱币中发现一张中了头等奖的彩票,第二天本打算回学校的汤姆没有回去,而是到那天演艺的地方等待遗失的人。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不

自己拿走,他只简单地回答:“我诚信,我快乐。”试想,假如汤姆没有回去送还彩票,他也许可以靠奖金生活一辈子,衣食无忧。可是那样的话,汤姆也许要永远活在悔恨和痛苦之中了。所以,做一个诚信的人,我们的心灵得到洗礼,我们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我们不难想象,一个不诚信的人会多么让人瞧不起,让人唾弃;一个不诚信的名(民)族会多么让人鄙夷和失望。曾经的美利坚是不诚信的,所以才有马丁·路德·金的黑人运动,就像他说的:“我们不会满足,只要黑人还在水深火热之中,只要黑人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为自由而战的斗争永远不会停业。”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言必信,行必果”的教训,作为现代人的中国人民,我们更必须做到诚信,诚信待人也是真心待己,诚信无价!

点评

本文符合议论文的文体要求,语句也比较通顺简洁(除个别字词有遗漏外),但除开头对蔡铭超的行为表态为“不诚信”之外,未对其行为进行具体分析论证,文章直到结尾再也没有回到命题人所给材料上来。文章列举蔺相如和汤姆的例证,仅是为了印证“诚信无价”的重要性,与试题给定的材料与论题缺少关联,属于比较典型的转移论题的现象。此外,本文还有牵强附会、词不达意、引用失误和写错别字等其他表述方面的一些问题。经过高考试评小组讨论,该文评定分数为36分。

2、他山之石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写的黄遵宪送梁启超诗《赠任父同年》,顾校长读到诗中第二句“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字时卡了壳。这事引起许多人指责,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1、把握材料的中心内容:顾秉林校长“卡壳之失”

2、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

1)为顾校长辩护:不能求全责备

2)批评顾校长:①为何不未雨绸缪②根源在于缺乏责任心

【例文展示】

例文1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古语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地日月尚且有盈有亏,更何况世上的芸芸众生呢?纵使有一些缺陷,只要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便能够在世间立身。可是无知世人却诸多留难,求全责备,实在可笑可怜。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和材料科学家,他在主持欢迎宋楚瑜到校发表演说时,因为引用的诗文用字冷僻,一时卡壳,以致尴尬了一番。事后便有无知的人大发议论,道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全无文学底蕴。又道校长不学无术,甚至还有要顾校长引咎辞职之说。其实有心人细心一想,便知此等言论全不足道。顾校长作为科学工作者,全副精力投入到科研之中,于文学言辞上稍有欠缺,当然在所难免。而且顾校长在物理、材料应用方面为我国贡献良多,怎能因此小失就要引咎辞职?顾校长虽然一时读错了文字,但瑕不掩瑜,他的才能人格并不会因此而被抹杀被贬低。顾校长,依然是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清华大学的校长。(叙、评事件)

韩愈在其名著《师说》中反复提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表明每个人学识才能各有高低,技巧手艺各有不同。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值得学习,绝对不因某方面某科目的不足便可

以耻笑。而且天下间每门技艺,每个学科都有极其深奥的原理,不少人穷其一生之力尚且未能钻研透彻,何况要样样皆精,科科都晓呢?由此可见,在某科有缺失不必可笑可耻,反而是那些只会大发批评,高谈阔论的人才是不学无术之人。

其实不仅对不擅长的科目会出错,就是那些长年研究本门学科的专家学者也难免会马失前蹄,在最熟悉的地方摔一跤。清代著名学者朱起凤,饱读诗书,自命不凡。但他在学堂教书期间,却有一事令他无地自容。有一天,朱起凤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看到“盘施两端”,以为是“首鼠两端”之误,遂作更正。殊不知这词语出自古典,与“首鼠两端”的含义完全不同。于是乎全院扔书毁册,指桑骂槐地指摘朱老先生学识短浅。朱起凤虽闹此笑话,遭此大辱,却并不代表他一无所成。流传至今的珍贵文籍《辞通》便是这位朱老先生所作。难道后世会因为他的一点的疏忽,一丝的纰漏,就抹杀了他在文字学上的贡献吗?诚然,我们能包容朱子的过失,当然也应该理解顾校长的出错,因为,那毕竟是美璧微瑕。(联系相似的事例作论据,支撑观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应对顾校长的小小失误予以包容,而不应求全责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优劣。我们不能“以一眚而掩大德”,只一味地攻击别人的缺点,全不顾别人其他方面的优点和贡献。为山九仞,依然有棱有角;为海万丈,仍旧有深有浅。我们只会惊叹于山之高大,海之壮阔,却不会责山之棱角,骂海之有浅。(以山海作类比,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顾校长虽然有失,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以一眚而掩大德”)

山水亦然,何况世人!(收束全文)

23+23+8=54

点评 本文就顾校长“卡壳”之失而遭指责一事,为顾校长辩护。辩护的理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顾校长虽然有失,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以一眚而掩大德”。

例文2 一 字 千 斤

清华大学校长在宋楚瑜先生的欢迎仪式上出了一次糗:在念一首诗中的某个字时卡了壳。这一卡壳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指责顾校长及清华大学。顾校长大概也为此背负了很大压力,真可谓是“一字千斤”。

有人说:顾某人是物理学家,不会念古文也在情理之中。有人说:清华大学的校长竟然不会念古文,反映了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这两种意见我都不以为然。文理之别当然不可以成为卡壳的借口,但由此得出“人文精神欠缺”也未免太过片面。我认为,这“一字不识”反映了责任心的问题。

平日里的家人、朋友间读错一个字,不懂一个字当然没有问题,也没有人会追究。但顾校长不是正在家里吃饭,也不是正在与朋友聊天,而是以一个特殊的身份参加一个特殊的活动。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就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他代表了中国教育水平最高的学府之一的教育水平;作为主持,他掌握着欢迎仪式的成功与失败;作为将在全世界的媒体中出现的公众人物,他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中国;作为大陆同胞,他是与台湾同胞互通友谊的信使。这着这多重身份的顾校长,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讲话更加谨慎些呢?再者,古文在现在并不常用,不会读也在情理之中,骂得响亮的人也不见得有多少个能读出那个字来。但是,连小学生也知道,不会读的字可以查查字典。这种很简单就可以避免卡壳的办法,为什么身为清华大学校长却没有采用?如果在讲话之前认真地看一遍诗句,发现有难读的字马上想办法解决,那么还会出现卡壳的“事故”吗?当然不会!所以,归结原因,只能说顾校长的责任心不强,对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没有清醒的认识。

在某些人看来,一字不识也许是个无伤大雅的问题,但在我看来,这个字值千斤重啊!这种不负责的现象当然不仅仅发生在顾校长一个人的身上。在我们的身边,在电视里,在报刊上,随处可见类似的错误。顾校长只是“一字不识”,没有查字典;媒体们却把那些错别字铺天盖地地堆

到读者的面前。从前,人们见到这些错别字还会提出纠正,现在却大都麻木了,面对错别字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媒体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是错别字越来越多,到最后,会不会错的反倒成了对呢?人们看错别字,用错别字,教育水平又如何能得到提高呢?

各位肩负重任的文化工作者,在下笔之前,在开口之前,请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责任吧。因为在你的笔下,在你的口中,对你对我,都是一字千斤啊!

23+23+8=54

点评 本文先就事论事,评论顾校长“卡壳”之失在于责任感不强,对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没有清醒的认识。接着并不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而是在评论顾校长之失后,再作拓展,联系现实,针砭当前文化工作者的不负责任的问题,使文章更具现实针对性,从而使文章立意更高。

三、学以致用: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作家梁晓声日前在谈到中国现状时,说:“现在有三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也就是官方说法中的中国:高速、高铁、高楼、GDP、国家实力、外汇储备和富豪榜;一个是网络中国:很多人都不快乐、郁闷、愤怒、骂娘、嚷着‘撕毁一切’;还有一个是身边的中国: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过的日子,相比从前,确实是好些了。只有三个中国叠加在一起才是真实的中国。”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命题目的:旨在引导18岁左右的青年学生,理性客观的看待问题看待社会看待目前的中国,体现其对社会对国家应有的真实的情感。

2、审题指导:材料的核心是不能片面的看待日前的中国,不能一味的赞颂(护短),不能一味的批评,也不能一味的只跟从前比,而是应当把数字中国、网络中国和身边的中国联系起来,全面看待与评价,这也是审题时要清楚看到的审题方向。如果展开写到全面看待社会和生活也算合题,但若单写一个中国,则属偏题。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