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发散思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3:34:21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发散思维高中作文

篇一:高考作文命题应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高考作文命题应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题“山羊过独木桥”启示 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项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作文。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采用事实型材料,取自学生比较熟悉的体育运动,制造了一个“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极端场面,把学生投入矛盾当中刺激他们思考这一问题。在审题上没有过多障碍,梳理材料可以看到,可供选择的话题也比较多,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切入角度。而在正面论述里也可以进行逆向思维。当然,这个主题和我们的时代息息相关,考生要写出独特的观点,必须在平时对当前社会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有自己深入的思考和关注,积累一定的素材,只有这样才能脱颖而出。

这个题目首先要注意“有争议”,从这里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比如对于竞技比赛来说,必须分出胜负,则两位选手的行为明显违反了规则;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生活中恰恰需要这种配合与和谐。那么由此引申,比赛有比赛的规则,生活有生活的准则。这是一个初步的分析。

这里的第一个关键词是“规则”,“山羊过独木桥”是一项竞技比赛,就是双方需要通过竞赛淘汰其中一位,产生一位优胜者——这 1

就是比赛的“规则”。规则的制定必然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为了保证公平和正义而制定的,因而它具有约束性。材料中的两位选手违反了这一规则,因而裁判认为有争议。这里就体现了坚守规则的原则性,一项规则的作用必须通过其有效执行体现出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规则还具有局限性。这项体育竞赛的规则不能适用于另一项,竞技规则又不能适用于其他领域,它的效力有一个边界。这又是本题的一个关键点,这两位学生的做法本身包含了一种停止竞争,合作共赢的精神——这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地方。比如在现在的社会交往中就提倡和谐、合作和双赢,这几乎成为普世价值。但是我们必须区分领域,如果在竞技体育中采取“不争”,反而违背了体育精神,失去了比赛本身的意义。反过来,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明明该讲合作、讲妥协的地方却使用竞技规则,把我们的生活“竞赛化”,那么同样会出问题。

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此有大智慧,儒家强调和为贵,讲究彬彬有礼,给人恬退隐忍的感觉。但那里面并非完全没有“争”。《论语》当中有两段话值得玩味: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孔子认为,君子一般情况下是不参与竞争的,但是在特殊的射礼中,大家必须要决出胜负,这是礼即规则包含的内容。但另一方面,这种竞争又不是剑拔弩张,你死我活,而是有温情的东西在里面,使人们在竞争的同时又不至于伤和气。这种将竞技和人情同时包含在内的规则精神实在高明,值得我们反思。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习惯于 2

把生活过成“走独木桥”:有的鼓吹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有的则利用人性中趋利的特性把人的活动数字化,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竞争水平,有的则利用资源紧张的客观条件推行淘汰制。老实说,这些举措并不是完全不合理的,有时候可能还是必须的。但是,当竞争、淘汰成为我们生活唯一的主题词时,就值得反思了。这也是这道题中我们可以挖掘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有人认为,这道题希望学生处理的是效益和道德之间的两难或者矛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当下我们的社会确实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引发民众普遍关切的食品安全问题、空气污染问题以及教育问题都或多或少可以追溯到这一对矛盾。但是,这里又不是简单地对此进行思辨,它还要求学生在规则的框架下,全面分析这一问题并积极思考其解决途径。比如上述《论语》当中的两段话可以说是一种解决的策略和设想。那么在现代社会,如何在法制建设方面下功夫,为各个领域的竞争制定合理有效的规则,使竞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而不是破坏作用,使竞争不至于“失范”。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高考作文中不少省区都关注了这一主题,比如新课标Ⅱ卷的“禁止喂食野生动物”也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规则和人情之间的关系,喂食动物是人类的一种善意,但是这种善意却最终导致不良后果,规则的制定看似违背人情,但恰恰包含了最大的理性。又如北京卷的“老规矩”,虽然关键在于文化传承与现代化这一关系上,但是在传统中找到“规矩”而不是其他,表明也有意在规则上作文章,它引导考生思考是否有约束就一定是不自由、不幸福的。 3

再如网上热议的安徽卷“编剧与演员的对话”,其实提炼材料的中心,也是在探讨习惯规则与创新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些都说明,我们所处的既是一个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突破陈旧思维的时代,同时也需要种种规范和约束来引导我们发展。

总之,无论是竞争也好,合作也好;守护规则也好,打破规则也好,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创新的活力,开创一个繁荣和谐的新局面。

最后,我想起了宋人卢梅坡的两首诗: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各位是否能从中悟到些什么?

4

篇二:发散性思维的运用3 高考作文一材多用例析

发散性思维的运用3 高考作文一材多用例析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即“通邮、通商、通航”。

2008年11月4日14时,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起,在台北签署包括海运、空运、邮政、食品安全方面的四项协议,两岸终于在分隔近一甲子之后正式实现“三通”。

[素材解读]

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事件,它为两岸和谐发展提供了良机,为双方共同发展提供了机会,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因此,对这一素材,可以从许多角度进行写作(沟通、交流、发展、机会、和平、振兴、责任??),只要从其中一个观点出发,或者把有关的几个观点联系在一起,就能打开写作的泉源。

[运用实例]

话题1: 沟通

曾几何时,一条宽不及200公里的浅浅海峡,生生横在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之间,通信受阻、交往受限。1979年元旦,一封《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了两岸“通航、通邮、通商”的构想;1987年,第一批回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踏上返乡之路。隔绝两岸同胞的闸门从此打开,两岸在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汇聚成强大的历史洪流,滚滚向前。2008年,两岸终于迎来了伟大的突破,这是多年努力沟通的结果,只有在沟通中,我们才能成就统一大业!

话题2: 梦想

对在大陆经商的台湾同胞来说,《两岸空运协议》的正式签订,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台湾电视台已经开始拼命地放送“两岸一日生活圈”广告:在上海吃午饭,回台北吃晚餐;在大陆工作,回台湾度周末??这样的生活,曾经仅仅存在于大陆台商的梦里。而今,梦想成真。

而对更多的中国人来说,这又何尝不是美梦成真呢?我们可以去台湾旅行,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们可以去台湾探访失散多年的父辈亲人,享受团圆的温馨??中华民族的史册,将铭记这梦想成真的一天!

话题3: 瞬间与永恒

《两岸空运协议》,缩短了从台北到北京的时间;《两岸邮政协议》,拉近了两岸同胞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三通”不再是“纸上谈兵”,两岸“千里”真正实现了“一日还”。 从新加坡“汪辜会”到台北“陈江会”,海峡两岸两代人为推动两岸交流、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所付诸的心力,凝聚成厚厚一叠的协议文件,描绘出一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蓝图。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浪花一朵,瞬即逝;而两代人智慧的结晶洗尽铅华之后,必将散发愈加璀璨的永恒的光芒。

话题4: 意义和价值

“三通”的价值,是实际效果。人流中包括探亲访友、经商、求学、观光旅游、学术文化交流、宗教朝拜等,产生的不仅是经济效果,还包括文化、社会、政治、思想感情等多方面影响和效果。物流,如果广义地理解,也不仅只是商品流通,还包括资金、技术、设备、信息等的交流,虽然主要产生经济效果,但也会改变人们的思想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产生政治效果。

要想提高“三通”价值,首先要把两岸经贸推进一大步,真正有助于双方共同克服困难、改善生活,使两岸同胞得到经济实惠;其次要推进文化交流和人员交往,促进两岸科学文化的合作与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理解与兄弟情谊。

话题5: 共赢

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合作才能共赢!

当前,两岸交流与合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岸同胞加强交流交往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两岸各领域开展互利合作的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具备,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光明。长此以往,终将形成两岸互利互赢的局面。

[佳作呈现]

话题:和谐

两岸·心相印

有这么一段感人至深的广告:年轻的老师带着稚气的学生,来到湛蓝的海边:“小朋友,海那边,就是我们的宝岛台湾!”可爱的童声齐道:“用心相印把海水吸干,台湾的小朋友就可以过来玩了!”是的,这是两岸相印的心的和谐、情感的和谐。

斯大林语:“一个民族具有自身的心理素质。”两岸都是炎黄子孙,都有着和谐而浓烈的华夏情愫。忘不了,《马关条约》签订时,公车上书,保台救亡的群情激昂;忘不了,台湾军民“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拱手让台”的气壮山河;忘不了,闻一多先生笔下深情的“台湾澎湖”的呼唤;忘不了,五十载铁蹄下的抗战不断!当抗战胜利之时,台北与重庆,充溢着一样的欢呼、一样的泪,炸响的同样是祖宗传下来的爆竹,纪念的是同一位国姓成功!这是和谐的民族感,这是拳拳的赤子心!

两岸的文化,一脉相承,和谐着、共鸣着。中秋之夜,海这边与海那边期盼的是同一轮月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感动着,同样的方块字书写着同样的唐诗宋词;感动着,大江南北的方言与闽南话共同诉说着一样的“浅浅的海峡”般的乡愁。北京与台北,有着同一个故宫;海淀与新竹,坐落着相同的清华园。当京剧《四郎探母》在台北上演时,台下除了热烈的掌声,还有思乡的啜泣一片。这是共同的两岸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和谐。 两岸期盼和平统一的心情,一样的和谐,相同的迫切。厦金两地炮声早已消失,“直接三通”的呼声愈发强烈!从“九二共识”的头条号外,再到汪辜会谈的镁光灯频闪,一样的关注,共同的期待!面对少数“台独”分子的言行,爆发的是同样激烈的愤怒与斥责!当白色的巨鸟腾空而起,台商包机划破的不仅是五十多年的坚冰,还是冷竣的政治面孔,带来的是久别后团聚的欢欣与笑颜!共同而和谐的笑,洋溢在相同的黄色脸孔上!

2008年11月4日14时,当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的双手握在一起,两岸终于在分隔近一甲子之后正式实现“三通”;此后,“国宝”团团圆圆包机飞到台湾,更是受到台湾各届的热烈欢迎!两岸人民的内心,都在共同呼唤那和谐的美好未来! 这两岸的和谐,是长江与日月潭的和谐,是泰山与阿里山的和谐,是华夏的和谐! 企盼,和平统一后两岸永远和谐!

素材运用:

本文对海峡两岸的史实与现状可谓了如指掌,再加入2008年最新的相关素材,便成就了一篇佳作。本文成功运用素材的关键在于,将诸多历史事件罗列呈现,让人看到海峡两岸实现和谐的不易,并在“两岸三通”美好未来的展望中,看到希望,激发读者的情绪。 博尔特:一起飞翔

牙买加人博尔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一遭闪电。百米跑道上,当其他选手龇牙咧嘴、憋足了劲在后面拼命追赶的时候,他却开始减速,摊开双臂,得意洋洋地环顾四周,并在跑过终点前自信地拍打胸部。接下来.他又以无法阻挡的姿态,再夺男子200米和4×100米接力赛两枚金牌。这个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家伙赢得很轻松,庆祝成功的方式也很特别:脱下跑鞋,光着脚。对着看台扭屁股、做鬼脸。

“短跑之王”用速度征服了世界.也让中国感到了他的爱心。这个22岁的大男孩.向四川地震灾区儿童捐赠5万美元,邀请6名灾区儿童去“世界短跑中心”牙买加旅游,他俯下1.95米高的身子去亲吻一位失去左腿的汶川女孩,生动演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多向解读一

人类到底能跑多快?在北京奥运会男子200米决赛中,牙买加巨人“傅尔特”以鬼神皆惊19秒30的速度再次告诉世界,显示屏亮出这一令人窒息的数字时,鸟巢爆发出海啸般欢呼声,这一成绩刷新了保持12年的19秒32的世界纪录。这是博尔特16日晚以9秒69打破男子100米世界纪录后,奇迹再一次在“鸟巢”上演。

适用话题

奇迹 问 人生的极限

多向解读二

牙买加选手在北京奥运会田径赛场上的惊人表现,也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为何总是牙买加?大家心里的都有一样的疑惑,据说已经有人开始研究牙买加的地理环境以及牙买加人的遗传因素、肌肉类型、生活水平,看看这其中与牙买加人的短跑天赋有什么联系。 适用话题

成功的 秘密 疑惑

多向解读三

新的世纪飞人博尔特不仅仅在田径上跑得快,同样在爱心方面也“跑”得快,他对汶川地震灾区的捐赠,完全说明了他的博大胸怀以及对奥运精神的阐述。

适用话题

跑 善良的心

关爱 说与做

多向解读四

奥运会上,让我们感动的事迹有许多,而牙买加人博尔特更加我们感动了一下。不仅有他的绝世速度所展示出来的风采,更有他亲吻汶川小女孩的画面。他的风采让我们痴迷,他的情操让我们感动。

适用话题

感动 风采 高尚的情操

格林斯潘:溜下神坛

“世界正处在危险之中。那些曾看不见摸不着的经济恶魔已经出笼。”说这番话的,是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这位3年前就预测房地产泡沫会破裂的经济学家认为,引魔入室的“元凶”,是美国前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

从1987年到2006年,格林斯潘一直掌管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决策机构。格林斯潘被神化了。崇尚自由经济、完全信任华尔街、强烈支持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他甚至成功地说服国会,废除了大萧条时代的法律,这些法律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开。以降低金融体系的风险。

格林斯潘终于低头承认:自己有“部分的错误”,另一部分错误则是互联网。其实,格林斯潘大可以找美国消费者做替罪羊的。美国政府推行“透支经济”,他们信奉“透支消费”,没有节制地预支未来,结果失去了现在。

多向解读一

如果说人们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得到什么教训,那就是一条简单而古老的经济学规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你想获取什么东西,你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当真实被掩盖时,危机也就应运而生了。

适用话题

教训 规则

现象与本质 得与失

多向解读二

高回报必然隐藏高风险,许多人看到了高回报,却不能辩证地看待问题,最终酿成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因此,我们要对任何具有潜在危机的事情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头脑发热、一意弧行。

适用话题

回报与风险 正确对待问题

清醒

多向解读三

一个人难免不会看走眼,人生难免不会犯错误,关键是如何对待错误。有的人总是喜欢掩盖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肯定不会从错误中汲取经验与教训,那么,当再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就有可能重犯相同的错误。格林斯潘最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虽然灾难已经到来,但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渡过灾难。

适用话题

正确对待错误 人生不能犯相同的错误

多向解读四

曾经,我们迷恋着一种前卫的消费观念,那就是超前消费,以为今天花明天的钱,生活不亦乐乎?事实上,这种观念的确也吸引了许多的消费者,但由于过度的“超前”,所一口咬定来的后果就是“后继补给”跟不上,最终造成危机的暴发,可见,在我们倡导一种观念时,应该仔细分析它的利与弊,不然会陷入盲目的误区中。

适用话题

观念 认清现实

现实与理想 避免误区

[材料]弗农凝思

1796年9月19日华盛顿借《美国广告》发表卸职演讲,自我解剖说:“即使值政府运行最佳时期,判断失误之处也在所能免。最后,我就意识到自己才疏学浅,经验匮乏,从而促使我怀疑自己能否胜任,也许在他人看来更是如此。”

华盛顿主动卸任,让位给亚当斯,为政坛民主更迭树立了良好的先例,从此连任止于两届,便成了美国总统不成文的规定。第四任总统杰斐逊决定放弃第三次问鼎的机会,罗斯福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破例在总统任上待了四届。

历史永远记住这一天,1797年3月5日,65岁的华盛顿圆满完成了权力移交.一身轻松地返回他的弗农山庄。他的孙女曾记录道:“祖父为再次成为农民华盛顿而无比高兴。” 然而这种无比高兴的日子还没能过上多久,华盛顿就又被召唤到前线。这一次是法国和美国起了严重冲突。亚当斯致函华盛顿:“你的威名胜过千军万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这种丹心报国的情感油然而生。于是华盛顿老爷子束装启程,前往费城接受军务。 (选摘周瑞金《弗农凝思》)

这则材料很简单,但它可以用到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市的许多高考作文中,只是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而已。请看以下几例:

1.话题: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华盛顿突然卸任,是意料之外的事,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他是为了什么出任总统?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现在他认为“自己才疏学浅,经验匮乏”,要求卸任,是为了让更优秀的人来领导国家,更是为了美国的民主政治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他没有学习世袭制,也不效仿君主立宪制,而是心中装着国家与人民的安

危,其情其意,入情入理。

2.话题:圆与多角星

圆,规则;多角星,多变而灵动。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当别的国家创始人世袭延续之时,华盛顿却卸任了。他觉得国家要发展,必须有一套好的民主政治,有规则,也要灵活。不能一个人老把持着国家的最高位置,于是他让位给了亚当斯,自己走到了家乡的庄园——弗农山庄。他这一灵动的选择,为美国的民主政治开了先河,于是他被美国人民称为“国父”。他的灵动,换来了美国总统只能连任两届的先例。

3.话题:凤头猪肚豹尾

凤头,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开头。华盛顿干了两届美国总统主动卸任,为美国民主政治起了一个好的开端,于是美国总统只能连任两届。这一规则,给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带来了最大生机,美国成了世界第一大国,这就是丰厚,这就是猪肚吧。有了良好的开端,有了丰厚的积淀,肯定会有一个绝响的豹尾,一个美妙的未来。

苏轼早就告诉我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当然,这则材料只是一个例子。把它看成万能的钥匙也是不行的。只有学会了这种多元的思维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课堂练习】

从下面几个话题中任选一个,用“弗农凝思”材料,写一个语段。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

“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平凡与自豪”

“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

“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对上面语段的评价:

【课后练习】

材料: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光荣一生

【人物介绍】

霍英东先生是一生爱国的香港慈善家,过去数十年里,霍英东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港元,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方面,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霍英东一向对推动教育工作出钱又出力,过去数年巨额捐款包括先后两次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年先捐赠3000万元,两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笔总值8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更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的最高额纪录。

除了对本地教育支持,霍英东对内地教育也不遗余力(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尤其钟情他的家乡—番禺南沙。过去他曾捐款予南沙建中学,拨款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与内地专家合作研究科研发展,其中包括“南沙信息科技园”等项目。二十多年来,单是在家乡已投资建设超过40亿元。 有一次,某媒体记者问霍老一共向内地捐赠了多少钱,他回答不出来,只是谦虚地说:“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1、以“聚散”为话题,运用上面的材料,写一个语段。

2.以“穷与达”为话题,运用上面的材料,写一个语段。

3、以“忧患与安乐”为话题,运用上面的材料,写一个语段。

篇三:高考作文与思维

高考作文与思维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的基本含义是思考,但是较思考的涵义更丰富。思维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个是理性的,另一个是感性的。理性的思维是基于逻辑的思考,感性的思维是包含着一定情感倾向的意识。感性的思维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非常多,比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区别对待两种思维,用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和训练。

二.高中生作文思维能力不足的体现

1.作文无头绪,脑子一片空白,敷衍交差;

2.对话题、观点无感觉,甚至有排斥心理;

3.对概念(中心)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准,观点较为狭隘,思路不畅;

4.缺乏由现象层层发掘其本质的能力,就事论事;

5.缺乏由原因推理结果和由结果寻找原因的能力,不问为什么;

6.不会使用换位思考,发现不了事情或观点的合理性;

7.不会使用逆向思维,发现不了观点的局限性;

8.观点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言之无物,内容单薄;

9.观点起调太高,大而无当,导致议论卡壳,有理无据;

10.观点太多,往而不返,旁逸斜出,互相干扰;

11.想到好的观点,没有材料支撑,显得空泛苍白;

12.对时间(历史)概念和空间(地域)概念缺乏敏感,举不出材料;

13.概括、归纳、分类的能力差,无全面看待社会的眼光;

14.无迁移能力,不知道由此及彼,找到事物间的横向和纵向关联;

15.喜欢先写文章后拟题,文章随意发挥;

16.无结构概念,无过渡衔接,首尾不相顾;

17.段落长短无度,轻重不分,该突出的未突出,该点题的未点题;

18.文章理性过强,感性不足,有说服力却无感染力;

19.缺乏通过分析事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现实无关,与人生脱节;

20.求真、向善、求美的价值观并未成为全体学生的信仰,学生作文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

三.思维的组成

包括思维的起点,思维的方式,思维的终点

概念:内涵 外延

德行:精神、灵魂

为人 追求:内在、外在

思维 态度:进退、舍得

的起点

事理 本质:动机、目的

处事影响:原因、结果

智慧:方式、作用

思维起点的重要性

一、思维起点决定立意等级;

二、思维起点影响内容深度;

三、思维起点决定取材范围。

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广度) 聚合思维(深度) 辩证思维(精度)

概念

认知能力

处事智慧

思维终点 处事

处事原则

志向趣味

为人 品位修养

社会责任

概念挖掘与立意

【材料作文】

犬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挖掘材料信息——善(追根溯源法)

〈形〉

1. 本意:会意,从言,从羊。羊是吉祥的象征。

本义:吉祥

2. 美好的,良好的;善良;好心

3. 慎重。

如:善政(妥善的政策法令);善思(慎重地思考);

〈动〉

1. 善于,擅长。

2. 喜爱。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3. 赞许。

使孔子徒欲表善 颜渊。—— 王充《论衡》

一、吉祥、美好的语言

1、真诚赞美别人 肯定

2、迎合别人区别看待

3、谄媚、溜须拍马否定 蔡京、秦桧、和珅??

二、擅长言谈、辩论

1.理论和学术上的论辩肯定

烛之武退秦师

2.政治军事外交上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肯定

诸葛亮舌战群儒

3.擅长诡辩、狡辩的否定

三、爱夸口、好立志、常空言

1、轻诺寡信、有言无行 烽火戏诸侯(正)季布一诺千金(反)

2、喜好自夸 赵括纸上谈兵致使赵军大败 马谡刚愎自用找来杀身之祸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话题作文“底线”

词典义:

1.犹内线。指战时在敌方活动以刺探情报的人员,即“卧底”。

2.足球﹑排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端线。

3.象棋术语,棋盘两端的第一条横线。

4.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术语,指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谈判双方讨价还价时心里可以承受或能够认可阈值的下限、或

某项活动进行前设定的期望目标的最低目标和基本要求。

5.伦理学术语,道德底线。

概念外延(取材角度)

一、公共道德(道德和法律)

二、家庭道德

父(母)慈子孝 兄弟和睦 夫妻忠诚

三、职业道德(责任、义务) 养殖业、食品加工、医药、医生、教师、公交司机等

四、个人品格 :尊严、道义、礼节 、诚信、卫生

五、国家层面:官员官风清廉 学术学风正气

高考作文

200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好奇心》

好奇心

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不过三个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种欲望,求知欲学的愿望。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总之,“好”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这种意识,才能去探求大千世界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

何谓“奇”?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然而,“猎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事物挖掘出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奇”。这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伽俐略对于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反问。

对于未知,我们“奇”;对于书籍,我们发现更多的“奇”。人类在“奇”的带领下更加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更加知晓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的宇宙太空。“奇”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探求品质。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阳明是这样解释心与理的关系。虽有夸张和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却能看出人们对于“心”的重要性的认识。

古人说过“心如止水”。由此可见一份安静的心情是多么重要。假如你带着浮躁之心,尚不说研究学术,恐怕自己也会被这情绪所左右,再也无法发现和创造了。《礼记》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即修心。当“心如止水”时,你的视野将扩大,你的思维将更加活跃。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人生凭“好奇心”而活,人类凭“好奇心”兴旺发达,永续发展。

【材料作文】

据报,十六岁的张炘炀已经是北航的博士,从他十岁读大学起,他就一直被称为神童、奇迹、天才,也一直遇到很多忧虑和困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道出了往事,如果父母不给他在北京买房,他就不参加硕士论文答辩,也不考博士。在答辩的最后一天,父母为了劝哄张炘炀继续把学业继续下去,在北京租了一套房子,骗儿子是买的。

第一步:寻找关键信息。

从材料中不难挑选出关键信息,第一,10岁上大学,16岁已经是博士生,被誉为神童、天才。第二,14岁硕士毕业,以完成学业为条件逼迫父母为自己在北京买房。第一个信息,反映张炘炀是一个高智商,知识水平超越同龄人的人。而第二个信息是需要分析一番的。 第二步:分析问题本质。

张炘炀为什么要让父母为自己买房?我们必须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入手进行较为准确和全面的分析。我提出了以下几个思路供学生选择:

(1)是忧虑生活压力吗?

(2)是跟同学炫富比阔只追求物质吗?

(3)是只知索取的“啃老”吗?

(4)是不孝顺父母,品德低下吗?

以上几点都得到学生们的否定,因为毕竟张炘炀知识个10几岁的孩子,对他不能过分苛刻。真正的原因是他没有金钱观念,不谙世事,心智不成熟,或者人格不健全。他可能只是把房子当成了玩具,以为是父母想买就能买的。

第三步:发现矛盾,找到最佳切入点。

如此高智商的学生,却有着不成熟的心智,不健全的人格,这对矛盾是让人感到悲哀的。文章应该从这个矛盾入手来写。

第四步:寻找原因,发现问题所在。

原因的分析应该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1)个人角度,不注重发展人格,陶冶心性;

(2)家庭角度:只注重知识教育,人格培养缺失;

(3)学校和社会角度:功利性评价机制,只“造神”而不考虑孩子的全面发展。 第五步:寻找解决办法。

分析到这里,中心就出来了,不过最好的立意还是将三者结合起来,谈一谈教育的目的。《成才与成材》便是最好的立意了。当我们得出“成才”和“成材”两个概念时,写作的空间就非常大了,因为立足很高,同时又不空洞,文章可以大开大合地议论,可选择的材料也很多。

发散思维——思维广度

视野的多维辐射(联想和想象)视野决定内容,内容丰富为高境界。

选材的灵活把握 材料可大可小、可深可浅、可远可近,本身无高下优劣之分,

关键看材料的挖掘角度是否新颖,是否贴近观点。

思维方式的灵活选择 正向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可以配合使用, 思维要灵活。

选材发散方法

于细微处见大道 小为大用(以小见大)

于历史处见当代 古为今用(以史为鉴)

于俗浅处见深刻 朽为奇用(点石成金)

于异域处见民族 洋为中用(他山之石)

于个例处见规律 深度发掘(文以载道)

于科学处见艺术 综合思维(大道为一)

总体的发散角度——

1.空间角度(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2.时间角度(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以个人为中心的多维发散

1.现实层面(生活、工作)

2.精神层面(价值、理想、信仰)

以社会、国家为中心的多维发散

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国防等等

以民族、世界为中心的多维发散

历史与传统、文化与文明、战争与和平

从2010湖南卷《早》看材料发散

概念挖掘:早抉择 早准备 早出手 早舍弃 早反思 早转变

好处:勤奋上进 先发制人 摆脱困境 创造奇迹 实现理想 选准方向

坏处:违背规律 欲速不达 潜力挖尽 过早衰退 风险巨大 酝酿恶果 心态浮躁 破坏环境 举例论证:早熟:蔬菜 禽兽 身体 中国体育 早恋

早成功:方仲永 快乐女声 小学奥赛

早发展:超英赶美 大炼钢铁 高铁跃进

深度、广度、发散思维

话题:与你为邻

有形的(实):同学 书记 网络 音乐 民工 陌生人 清洁工

无形的(虚):品质 情怀 理想 心灵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