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语言表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1:22:17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语言表现高中作文

篇一:从准确简洁到生动形象——就高考作文谈谈语言表达

一提起高考作文,无论是高三的老师,还是高三的学生,头脑里立马浮现出的,大多是如何使审题更加准确无误,如何使立意更加积极正确,如何使结构更加合理完整,如何使引用的材料符合论点的需要,等等等等。这些东西,当然是重要的,是高考作文必须直面的。但是整个高三,这些问题周周讲月月讲,已经到了让师生双方都心生厌烦的地步。清醒的老师或学生也许会发问:是不是具备了以上这几条,就是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了呢?如果让我来回答,我将坚决地说:不!因为,成全一篇优秀高考作文,除了上述几个条件外,还有一点必不可少,那就是,还须有一个好的语言表达。其实,文章之道虽然千头万绪,但关键就是两条:一,有一个好的内容,二,有一个好的表达。高考作文也不例外,在审题不出差错的前提下,有了一个好的题材或观点,再加上一个好的表达,一篇比较象样的文章就出来了。

思想内容问题,限于篇幅,此文不赘,下面专门来探讨一下语言表达问题。

对语言表达,可作两个层面的探究。第一个层面是表达得“对不对”,第二个层面是表达得“好不好”。所谓表达得“对不对”,就是你想说的意思说明白了没有,语言是否简洁,有没有语病。所谓表达得“好不好”,就是你的语言有没有文采,有没有感染力。

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三句意思相同而表达有异的话:

(一)研究历史无疑对于我们是很重要的,我们无论从古代历史到现代历史,都应该研究。

(二)研究历史很重要,从古代史到现代史,我们都应该研究。

(三)研究历史很重要,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该研究。

第一句话,语言拖沓、啰嗦,且有语病。第二句话,应该说表达得已经正确和简洁,但谈不上有文采。而第三句话,则表达得生动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这三句话,已经清楚地显示了表达的两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如果我们进一步探究,会发现:对不对的层面,涉及的主要是语法问题;好不好的层面,涉及的主要是修辞问题。高考考生情况各异,语言表达能力也参差不齐。每一位考生首先要对自己作一个清醒准确的判断。如果原来就表达比较差,那么首先要设法解决对不对的问题;如果原来语言基础就比较好,那么就应该在好不好的层面作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下面,我们就分两个不同的表达层面,或者说,从两类语言能力有别的学生出发,来探讨一下如何在高考前这段有限的时间里,努力提高和改善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对于语言表达较差的那部分同学来说,总的原则是要树立“想好再说,谨慎落笔”的意识。除此之外,以下几条具体的建议,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多用短句

病句常常出现在长句中。因为句子长,所以前不搭后,顾此失彼。多用短句,不仅可以避免语病,而且可以使语言显得干练,利索。

二、去掉可有可无的虚词缀语

这一条的作用,还是使语言简洁,并减少语病。虚词赘语多了,叠床架屋,不但无助于表意,反而容易造成病句。比如,说“他是很聪明的”,不如说“他很聪明”。“对于青少年来说,应该自觉遵守‘七不’规范。”这是病句,去掉“对于??来说”,句子就通顺简洁了。

三、实话实说,不要绕弯子讲话

有的同学为了追求表达效果,有意拐弯抹角,故弄玄虚,结果反而弄巧成拙。要记住,一切精彩的表达都是以准确简洁为前提的。表达能力本来就不很好的同学,首要的还是“返其本”,先做到准确、通顺。

四、换一种说法 学生作文中的不少病句,其实作者在落笔时就感到别扭,而想要修改又觉得比较困难。

这时候不如弃之重来,换一句话说说,反而能收到柳暗花明之功效。

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如何使自己表达得“好”。

什么样的表达算是“好”?其标准也许有一定的模糊性,很难一刀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个标准不在作者那里,而在读者那里。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哪一种表达让读者印象深刻,过目难忘,就是好的表达。(当然,实用文体例外。)而要让读者印象深刻,你的语言就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富有感染力。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呢?这里面除了一个人天长日久积淀下来的语言素养外,有没有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要诀呢?

让我们来看下面两段文字:

(一)

中年是一个繁杂丰富的人生阶段。它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平庸的一面。我现在是身兼多职,既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又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学校里的事要忙,家务事也不能不管,自己还得进修。生活就是这样有苦有乐地进行着。有时侯颇为感慨:生命就这么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二)

中年是一块色彩班驳的画布,亮丽的色调和平庸的线条在这里交织。中年的行囊装着一生最多的面具:我现在既要扮演孝顺儿子,又要扮演慈祥父亲;既要争当模范丈夫,又要争当模范教师。中年的目光不能遗漏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我既要关心妻子的血压是高还是低,儿子的考分是二位数还是三位数,又要关心文坛上最近有什么新名字,教育界近来有什么新

花样。生活就是这样在人民币和粉笔灰之间,在教师节的贺卡和厨房间的抹布之间,杂然展开。有时侯难免感慨:生命就这样,在一根根多起来的白发和一张张少下去的日历中,悄然流逝了。

两段话意思基本相同,表达效果却大相径庭。第二段话显然更有文采。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意蕴丰富。其实, 如果我们细致的揣摩第二段话,会发现它并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美轮美奂的词语。以“生活就是这样在人民币和粉笔灰之间,在教师节的贺卡和厨房间的抹布之间,杂然展开” 这句话为例,人民币、粉笔灰、贺卡、抹布,这是十来岁的孩子嘴里都有的词语,为什么放在一起就能显出文采呢?

这里,我就交给你使语言表达变“好”的第一把钥匙——形象思维出文采。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言表达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以为自己作文语言平淡是因为缺乏优美新奇的词汇。其实,表达的背后是思维,两者是表与里的关系。表达好不好,本质上取决于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思维方式一变,语言面貌全变,表达效果也大不一样。所谓形象思维,就是尽可能运用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来组织思维。

深奥的定义要转化为可操作的程序。

上面曾说过:表达好不好,涉及的主要是修辞问题。第二段话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其中之一,就是比喻。比如其中第一句话里的“画布”和“线条”。 比喻是修辞的核心。比喻要靠联想和想象,这就是形象思维。形容词用得多,不一定能使表达生动形象,反容易落个堆砌辞藻的恶名;而一个精彩的比喻抵得上一打形容词。“这人长着一个难看的大鼻子”,这是最一般的表达;“这人的鼻子,体积庞大,线条模糊,表面粗糙”,这是较好的表达;“这人的鼻子,就像一团被雕塑家刚刚按上去还没来得及雕刻的泥巴”,这才是最形象、最容易被读者记住的表达。所以,我给出的第一个建议是:

用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来替代形容词。

我给出的第二个建议是:

用借代的手法,使笼统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

再看“杂然展开”一句。这句话的文采完全来自于修辞中的借代。人民币、粉笔灰、贺卡、抹布,都是借代。它用一个中年教师生活中接触最多、也最典型的具体事物,简洁而又生动地描述了其琐碎、现实、既有辛劳又有乐趣、既有压力又有意义的生活况味。

借代是最典型的形象思维,无论是局部代整体,个体代群体,还是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都能起到使表达生动可感的作用。比如当你想表达:“我最讨厌文言文,与其读文言文还不如学英语”这个意思时,你可以想一想,换成形象思维的表达,应该怎样说?我想你不难悟出,应该是“我最讨厌文言文,与其读之乎者也,还不如读ABCD呢。”这一个小小的转换,就让这句话平添了一份文采,是不是?

修辞手法五花八门,但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内容的,如上面所说;一类是针对

形式的,主要是句式。下面,我就要交给你使语言表达变“好”的第二把钥匙——变换句式出文采。

一篇作文,如果从头到尾都是陈述句,或者都是散句,读起来肯定单调乏味。因此,变换句式的作用不可小看,它可以使作文语言活泼多变,错落有致。

具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多用整句,比如排比,对偶等等

再回看关于中年生活的第二段话,就是大量运用了整句。它们和散句一起,构成一种参差相间、错落有致的语言美感。如果你在你的高考作文中,尤其在关键处,比如开头、结尾、中心论点句,组织一些工整而精彩的话,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多用问句

问句可以分为三种,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可以引起读者思考,设问句可以引起读者兴趣,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增加表达的力度。多用问句,就能打破全文单一乏味的语言面貌;有时候,还能使文章具有亲切感和回味的余地。

三、适当地运用特殊语序句

比如:“她轻轻地走过来了。”这是一般语序;“她走过来了,轻轻地。”或“轻轻地,她走过来了。”这是特殊语序。三句话意思和用字完全一样,但后两句由于把状语移到了特殊的位置上,强调和突出了人物的情态,读起来就别有意味。

距离高考已经时日不多,但临阵磨枪依然是有必要、有价值的。所以最后,我再给你两个如何去练习和实践的建议。一,当然是在今后写作文时,有意识地去运用上述的种种方法。尽量全面地用,反复地用,并渐渐养成习惯。二、把过去写的作文找出来,用上述方法将它改写一遍。相信只要有了得当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付诸实践,你一定会尝到甜头。

(上海 王大)

篇二:高考作文之语言

高考作文之语言一

写文章要讲究文采,语言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思想情感的表达。阅卷老师要通过语言感受写作者是否有才华,同学们在平时写作中有意识地训练语言表达的技巧,考试中装饰一下语言,会给自己的作文增添色彩,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好成绩。下面介绍几种优化语言的方法,通过认真学习和练习,定会让你的语言亮起来,让你的文章文采飞扬。

语言训练之一:重复中心词(句)

重复中心词(句)就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者为了使材料紧紧围绕中心话题,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这些词(句)常常是文章或段落的中心。其作用是:在议论文中紧紧围绕中心论述,突出主旨;在结构上会使层次清晰;在表达上,因其常与排比句一起使用,可增强语势与节奏感。

例1、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我们有没有认真地思考过,现代化的生活真的可以让我们毫不犹豫的遗弃过去吗?过去的工具,过去的建设,过去的文化?“过去的”真的“过去了”吗?文言文是“过去的”,但我们视它为文化之“宗”,它并没有“过去”;奥运会开幕式上以各种方式呈现给世人的“过去的”文化符号,是否让你对“过去的”文化更加敬仰;最近的国学热是否影响了你读书的取向,激起你重拾“过去的”经典的热情?我们不可以摒弃“过去的”,如果那样,它就真的“过去了”,到那时我们只能无奈的遗憾、感伤。 (2013届高三学生黄悦习作《“过去的”不代表“过去了”》)

【简评】文段多次重复“过去的”这一中心词,把“过去的”事物呈现在我们眼前,告诉我们“过去的”事物依然充满魅力,“过去的”并不等于“过去了” 。在连续重复使用这些词的过程中,既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又连接了各部分的内容,这正是反复中心句手法的魅力所在。

例2、背负命运中的苦难,会升华你原本平凡的灵魂。海明威说:我们总会受伤,但当它们愈合时,就会成为我们身上最强壮的地方。是的,总有一些事情我们无法躲避,比如苦难;但总有一些事情我们可以选择,比如坚强。选择了坚强便是选择了背负,选择了背负十字架的人生。

历史的夜空总有几颗明星让人长久仰望:贝多芬背负着失聪的双耳奔跑在寂静的世界,梵高背负着贫穷苦难的一家人蹒跚在麦田,司马迁背负着残缺的身体步行于帝王将相前……有人说伟人是孤独的,我说他们承受的苦难背后是命运莫大的祝福:命运让世界倾听贝多芬,使世界欣赏梵高,令后人研读司马迁。(2013届高三学生楚畅习作《生命中必须承受之重》)

【简评】例2首句提出观点,接着用海明威的名言上下衔接。在论述背负着苦难前行时,三个事例这种反复出现“背负”这一中心词,在内容上论述了“背负命运中的苦难,会升华你原本平凡的灵魂” ,可以说是句句紧扣中心句,文意紧凑,主题突出;在表达上,因其与排比句连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与节奏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语言训练之二:假设句

假设句就是通过对假设条件下结果的推测,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述方法。假设句常常与反问句,排比句一起使用。假设句如运用得当,既可增强文章的说理的可信性,又可增强论述的严密性。

1、连续假设

例1、 假如没有对科学的坚守,伽利略怎会在物理学中建立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出物体运动规律?假如没有牛顿对梦想的坚守,没有他亲自冶炼合金和研磨镜面,怎会有他的光色理论问世?假如没有爱迪生的执着与坚守,怎会有历经了十几年,浸透着无数辛劳与血汗的留声机的发明?伽利略、牛顿、爱迪生不是神,但他们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做出巨大贡献,为人类的精神家园留下了无比宝贵的财富!

(2012届高三学生杨坤习作《坚守信念》)

【简评】这里接连使用了三个假设句,先假设“没有??坚守”,然后用三个反问句写出这个假设条件下的结果,语言雄辩,很有说服力。三个假设句把伽利略、牛顿、爱迪生所做的很多事都浓缩在一起,层次清晰,内容紧凑。假设句在叙事的同时也在评论,把叙事和议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避免了很多同学在议论文中举例论证时,冗长地叙事。

2、观点+反设

例2、有人说,竞争是一种残酷的斗争,其结果必将是此消彼长,竞争必须遵守大自然优胜劣汰的法则,即必须在捕食与被捕食中生存;但我要说,竞争可以毫无血腥,可以在你超然的处世智慧中获得双赢。如果刘邦因为韩信的骄傲自大,就不予重任,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刘邦不可能成就一代霸业,韩信的威名也不可能留传青史;如果蔺相如因为廉颇的屡屡攻击而怒不可遏,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赵国不可能安定团结,这“定国双璧”的威名也不可能名扬天下;如果唐太宗因为魏征的屡屡冒犯而大动干戈,又何来唐朝的繁荣昌盛?魏征又怎么可能成为李世民心中最重要的镜子呢?

(2013年山东考生《心怀双赢,享受人生》)

【简评】这个语段首先提出观点“竞争可以毫无血腥,可以在你超然的处世智慧中获得双赢”,然后反设:如果刘邦因为韩信的骄傲自大而不予重任??如果蔺相如因为廉颇的屡屡攻击而怒不可遏??如果唐太宗因为魏征的屡屡冒犯而大动干戈?? 三个反设语气连贯,雄辩有力,告诉我们刘邦与韩信、蔺相如与廉颇、唐太宗与魏征都因超然的处世智慧获得双赢,无可辩驳地论述了观点。

3、正例+反设

例3、袁隆平为自己“杂交水稻”的梦想坚持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在很多人的质疑与不解中,杂交水稻以让世人惊叹的产量走进田间地头,在国际上竖起了杂交水稻研究的一座丰碑。试想,如果袁隆平面对不绝于耳的质疑与不解,面对上千次的失败否定了自己原来的设想,因而偃旗息鼓,怎会有给世人带来福音的“杂交水稻”?怎会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如果面对成功不能坚守自己心灵的原野,面对诱惑不能淡然处之,又怎会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榜首”?又怎会成为2011《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2014届高三学生郭洋洋习作《有一种感动叫坚守》)

【简评】文段先从正面讲述袁隆平坚持做杂交水稻实验的事例,然后从反面假设:如果袁隆平没有坚持实验,如果袁隆平在成功后没有禁得起诱惑??反设之后又用反问句推出结论。这个正例+反设,把袁隆平从研究杂交水稻开始,到取得成功,到成功后一如既往的坚守,都表达出来。在简述袁隆平几十年经历的同时,赞颂了他坚守梦想、坚守自我的品质,叙议结合,的确让人感动。

4、反设+正例

例4、假如原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懂得“权为民所用”就不会因金钱而“易大节”,最终因涉嫌经济违法案件选择自杀身亡;假如原江西省省长胡长清做到“情为民所系”,就不会为金钱而“伤名教”,就不会因利用手中的权利大肆索贿受贿,疯狂敛财被审判;假如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成克杰能明白“利为民所谋”,就不会因金钱而“忘忠信”,最终被打下马来。相反孔繁森不怕苦累,忠于职守,树起了不倒的丰碑;任长霞情系人民,爱岗敬业,留下的背影让人肃然起敬;郭明义大爱无言,默默奉献,真情感动你我。与之相比,那些禁不住金钱诱惑的人更显可鄙。从政为官者如果只知道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那么他必然会沦为人民的罪人,而这一切正是金钱为他掘开了葬身的坟墓,走向了人生的不归路。

(2013年河北一考生《抵制金钱的诱惑》有改动)

【简评】文段开篇便用了三个“假如”,把“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原江西省省长胡长清”“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成克杰”禁不起金钱诱惑的事例进行了反设,接着用了三个正面事例与之形成对比,从而得出结论“一切正是金钱为他掘开了葬身的坟墓,走向了人生的不归路”。在讲述正、反事例时融入评论,叙议结合。反设+正例,使文章内容充实,行文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三个反设又构成排比,气势充沛,语言雄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假设句是在假设条件下推出的结果,事例与假设句正反结合形成鲜明对比。假设分析,在转述材料的同时进行评论,把材料凝缩到议论句里,体现了举例与议论的完美结合。很多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提出论点后,讲述几件事来论述,实际上文章是以记叙的表达方式为主。假设分析克服了这一弊病。

语言训练之三:对称句

我们所说的对称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偶句,而是指结构和字数大体相同的两个句子。如果学生能在作文中自觉地使用对称句,说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到达了一定的水平。

对称句句式整齐、结构对称,读起来音韵和谐,整齐上口。在议论文中,用对称句来说理,道理深刻,逻辑性强;用对称句举例,概括性强,表意丰富。在记叙文、散文中用对称句描写、抒情,则景物更有情境,情感更为丰富。

例1、放低心态,才能成就自己。霸气的项羽,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却终因目无他人自刎乌江;谦卑的刘邦,广纳人言,便能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把自己举得过高,得到的不是仰望,而是不屑和轻视;把自己放低,得到的不会是鄙夷,而是由衷的尊重和敬佩。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人自命不凡,唯我独尊,却早已化作青烟;而那些默默无闻,不慕虚名的人却成了人们心中不朽的雕像。这世间很多人充实于形,却空虚于心;厚重于体,却浅薄于灵魂。只有放低自己的心态,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2013年湖南一考生《低姿态的高贵》有改动)

【简评】这段首先提出观点:“放低心态,才能成就自己”。结尾重申观点:“只有放低自己的心态,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中间部分论述时使用了几组对称句:“项羽”、“刘邦”,一个骄傲自大,一个为人谦卑,命运相反;“把自己举得过高”的、“把自己放低”的,得到的截然不同;“唯我独尊”者,早已消失,“默默无闻”者,却让人永远铭记;最后用两个很有哲理的对称句概括升华——“这世间很多人充实于形,却空虚于心;厚重于体,却浅薄于灵魂”。在论述中两两对举,语言简洁,论述深刻,给人美的享受和深刻启迪。

例2、山水相连,湖水倒映着晨光。我相信晨光中的“元属都湖”是一天中最美丽的,她宛若脱尘的少女,静默地守望着香格里拉这片神奇的土地。我兴奋地走近她,却很快安静下来,因为她美得那样沉静!我只想拥抱着她,感受她千百年来仰望着日月星辰,却有如此清静、无声的情怀;我想融入她的世界,体会她千百年来历经风风雨雨,却如此沉静,不留一声叹息!

回味着“元属都湖”又到了“碧塔海”。与“元属都湖”相比,“碧塔海”更显得苍翠。行走在栈道上,左手边是蓝天、白云、青山倒映在水中的“碧塔海”;右手边是青草、山坡,牛羊在悠闲地吃着青草。蓝天、白云,悠悠流水、青青绿草。近处草地上点缀着淡黄的、粉红的格桑花儿,远处放牧的村民唱着古老的民歌……这情景好像在哪里见过,或许是画中,或许是在梦中,或许是在某首歌中幻想过,可这却是现实世界。依草地而坐,静静闭上眼,微风轻抚,你所能听见的只有这山的呼吸,水的轻吟;还有蓝天给予的博大胸怀,大自然赋予的丰富的安静……这里可以束缚你的脚步,却没有什么可以束缚你的思维。你可以自由自在的、不受任何纷扰地去想象,去用心欣赏和感悟这种踏幽境寻找心灵栖息的过程。

(2014届高三学生杨坤习作《香格里拉在我心中》)

【简评】这是一写景抒情的文段,写了来到“元属都湖”和“碧塔海”所见之景及内心的感悟。文段用了多组对称句,加上比喻、拟人修辞,描写了“元属都湖”和“碧塔海”古老、神奇、清静的美景,同时表达了内心的神往之情。在描写所见之景时,对称句运用的很灵活,比如“左手边是??”、“右手边是??”,“近处??”、“远处??”,“山的呼吸”、“水的轻吟”,想象合理,富有文采。在表达自己感悟的时候,使用了对称句:“我只想拥抱着她,感受她千百年来仰望着日月星辰,却有如此清静、无声的情怀;我想融入她的世界,体会她千百年来历经风风雨雨,却如此沉静,不留一声叹息!”“蓝天给予的博大胸怀,大自然赋予的丰富的安静”“这里可以束缚你的脚步,却没有什么可以束缚你的思维。”这三组对称句不仅表达出作者内心细腻的情怀,还让人感觉到这里的美丽是有灵性的,可以升华你的灵魂。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让我们感觉到对称句在描写、抒情中的的魅力。

例3、我眼中的“潇洒”,不是我行我素,放荡不羁,它是一种人生态度,有着更深广的内涵:它是空灵洒脱的风骨,它是独立特行的风范;它是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志向;它是先忧后乐,心系天下的襟怀。在不同的环境下,“潇洒”有它各自不同的体现;它既可以是“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也可以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狂放;它既可以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自信,也可以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壮。周恩来在国际政坛纵横捭阖,风度翩翩,是为潇洒;徐虎为平民百姓默默奉献,无悔一生,也是潇洒。 (高考作文指导:美文佳作精彩语段)

【简评】这段文字在论述中,穿插使用了几组对称句。在写到“‘潇洒’有它各自不同的体现”时,把陶渊明悠然、李白的狂放对举,周瑜的自信、谭嗣同的悲壮对举,周恩来纵横捭阖、徐虎默默无闻对举,这几组对称句,句式整齐,内涵丰富,论证有力。试想,如将“它既可以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自信”,改成“周瑜当年率领孙刘联军面对曹操八十万雄兵镇定自若,火烧赤壁,打败曹操,他的自信,他的大将风度是潇洒”;将“也可以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壮”,改成“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自愿留下,为的是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自赴一死,仰笑苍天,凛然刑场,他的坚贞不屈,浩然肝胆是一种潇洒!” 其表达效果与对称句相比是何等悬殊。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1、在议论文中使用对称句例举事实,能使语言简洁,论述有力;表意丰富,极富文采。

我们看下面两个寓言故事,比较一下两种表达:

(1)西闾过要到东方去游说诸侯,上船渡河的时候不慎掉到水里,差点淹死。船夫把他拉上来后,问道:“你要到哪儿去?”西闾过说:“要到东方去游说诸侯君王。”船夫笑道:“你连渡河都会掉进水里,怎能游说诸侯呢?”西闾过说:“不要以你的长处伤害别人。你难道没听说过和氏璧吗?它价值千金,但是用它来做纺锤,还不如一块瓦;随侯之珠是无价之宝,但是拿它当成弹子来用,连泥丸都不如啊;干将、莫邪是天下名剑,但拿来当补鞋工具,却不如两分钱买来的锥子用得称心;持桨楫,驾小船乘风破浪,是你的能耐,但游说诸侯大人,如何启齿,你有把握吗?”船夫无言以对。

(2)一天,毛驴和白马结伴到山区去。

在平川大道上,白马奋起四蹄,扬起尾巴,不一会儿就把毛驴甩到了后边。白马转过头来看了看毛驴,见它摇着两只大耳朵,不紧不慢地走着,非常着急,便朝毛驴大叫起来:“喂,怎么不把脚步迈得紧一点儿?看你那慢吞吞的样子,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呢?你这黑驴子,真是个庸才!” 毛驴听了白马的训斥,一不生气,二不泄气,仍然一步紧一步地向前走着。

毛驴和白马进入山区后,那山路变得又陡又窄,崎岖不平,白马的速度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身上的汗水像刚洗过澡似的。毛驴却加快了步伐,噔噔噔地赶到了前面。

白马看毛驴走起羊肠小路来是这样的轻松,不解地问:“黑毛驴,你为什么走起山路来比我快呢?”毛驴回答说:“因为术有专攻,各有所用。在一定条件下落后的,并不都是庸才啊!”

白马听了毛驴的话,再看看毛驴那坦然的样子,对自己刚才的失言感到十分羞愧。转为对称句:西闾过能游说诸侯,落水时却不能自救;白马能在平川上奋蹄,崎岖山路却寸步难行。

我们只用这一组对称句来概括,就能充分有力地证明“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避免了冗长的讲述。

2、 在构思对称句时,可以用联想、想象打开思路。每写一事物时,想想与之相反、相对或相近、相似的其它事物,这样便可打开思路。如例l,由霸气的项羽想到谦卑的刘邦,由“唯我独尊者”想到“默默无闻者”,这是相反的联想;例3中,由周恩来“在国际政坛纵横捭阖”的潇洒想到徐虎“为平民百姓默默奉献,无悔一生”的潇洒,这是相对联想。例2中“我只想拥抱着她,感受她千百年来仰望着日月星辰,却有如此清静、无声的情怀;我想融入她的世界,体会她千百年来历经风风雨雨,却如此沉静,不留一声叹息!” “左手边是??”、“右手边是??”,“近处??”、“远处??”,“山的呼吸”、“水的轻吟,这都是相近联想。只有这样联想,才符合对称句两两相对的格式与内容要求。

篇三:高考作文如何提升语言表现力(二)

高考作文如何提升语言表现力(二)

高考作文

2009-02-09 1444

提高语言表现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描摹诗情画意,叩动评卷老师的心灵。

使语言具有画面感

语言具有画面感,是优秀记叙文的第一特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才使得其诗在唐代诗歌的百花园里摇曳着独特的风采。我们写作记叙文,若能够用文字“刻画”出一种画面,再现一个场景,使“文中有画”,使读者身临其境,那么我们的作文就可以在几十万考生中脱颖而出。请看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答卷《好奇心》中的一段文字: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每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走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她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这样的事天天发生。

这是一段描写爷爷奶奶之间一幕日常生活情景的文字。这段文字表现爷爷奶奶历经人生风雨之后晚年生活中的相互牵挂、温情与爱:人在眼前,也要时刻知晓他是好好的,以求心安。这种心灵深处时刻牵挂的爱,通过几分钟便放下活儿“叫”,得不到回应时的“急”,以及紧接碎碎步子的“迈”,和孩子般笑容的“嗔”等动作,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展现出一幅人世间最美丽的“爱”之风景画。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这段文字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语言质朴,十分生活化。它的主要优势是观察并体验到爷爷奶奶生活中天天发生的最能体现深挚情爱的场景,将其典型的语言和形态“再现”出来,便具有十分形象的画面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仔细想想,我们要做到这一点是否就难于上青天呢?

使语言具有流动感

语言的流动感,就是用词要稳,句式要活。就是说,词语使用准确生动,句子形式流畅自由。读了有流动感的句子,常常使人有如咬一口贡梨一样清心爽口而又香甜四溢。请看下面的文段:

对一座城市抱有好奇心,会是你一生中最非凡的体验。

清晨的时候,当你穿梭在绸般雾气里的时候,这好奇心便开始了。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轻微的声响,是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紫色的蕊无声地落下来,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轻柔得一吹便飞散,是怎样的娇羞躲在了里面?摇橹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雾,又无声地消失于耳侧,是谁在哼唱?待到薄雾消散,这一切又似乎从梦境中抽离,它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你只能怀着好奇心继续走。

这是2008年江苏高考某考生题为《好奇心》作文中开头部分的文字。它描绘出一派清雅美丽而古韵悠然的城市景致。在这段文句里,考生刻画细节颇见功力。不论是动词“穿梭”“润”“踩”“躲”“穿透”“萌动”,还是修饰

语“绸”“轻微”“紫色”“绵软”“轻柔”,等等,都运用得十分准确生动,也就是说用词十分“稳当”,你看,“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出的声响像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泡桐花“娇羞”地“躲”在里面等,一连串的动词十分准确而富有想象地刻画出一幅晨景图;这段文字的句式也丰富多彩。有设问句,有比喻句,有拟人、排比句,有对称句,有陈述句,整饬而又富有变化,似行云,如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

使语言具有含蓄性

表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是记叙文语言上品的标志。含蓄性语言的标志,常常是的思想情感寄予在启人思考的画面中,包孕在“醉翁之意”的描述里,它往往以有限的文字承载着深长的意蕴。它大多以概括、暗示、曲笔、言已尽而意无穷等方式表达广博深长的内涵。请看2007年湖南高考某考生题为《诗意地生活》作文的一个文段:

奶奶依旧用着最原始的柴灶。她说煤火只用来煮饭太浪费,气又太贵,所以还是烧柴好。于是,在那野草疯长的季节里,我和妹妹就跟着爷爷的斧头活跃在山野间,砍倒,捆扎,背回家,排开,晒干,一捆捆的柴草就进了柴房。于是,无数个炊烟枭枭的时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灶堂里看到毕毕剥剥的声响里奶奶通红的笑脸。特别是在冬日,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则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

读完这段文字,一种深挚绵长的幸福情味荡漾在我们的心头。在这段文字里,表现了一个普通农家的质朴人情和幸福温情,抒写了对诗意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那毕剥作响的柴火,那火光映红的奶奶的笑脸,那爷爷烧火奶奶做菜的温润和谐,还有那“我”和妹妹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的天真可爱的画面,都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农家诗意洋溢的生活图景。而“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的句子则为我们留下了深长的意蕴。仔细体会这段文字,我们很多考生的文章是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的。其基本思路是,选取生活中的能体现文章思想的典型画面,将画面剪辑成几个部分,抓住每个部分最关键的“动作”,用一个适当的动词将其连贯地组接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能从描述中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由“出面”将思想直接“告诉”读者。

二、注重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议论文分数

多年

高考作文语言表现

高考作文的数据表明,高考中写议论文的考生占绝对多数,但议论的语言大多单调呆板。有的文章全篇都是一种陈述句式,有的甚至全文都是逗号,段尾才有一个句号,连一个问号或一个感叹号都没有,真是静如止水,淡如蒸馏水了。有的议论语言概念不清,缺乏必要的修饰限制,进而导致表达不严谨,影响说服力。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长句与短句相结合

一般地,议论文中有长句子可使文章表达更严密。但是,句子长,修饰成分多,往往会顾此失彼,以致使句子或成了结构上的病句,或因修饰不当而发生逻辑错误。考生在考场紧张的氛围中,尤其容易出现此类错误。我们建议,对复杂的句意,我们可以用几个句子分别表达。当然,如果我们训练有素,运用长句是能增添议论的色彩和力度的。所以,在考场作文中,我们应注意长句与短句的结合,这样还可以使句子形式富有变化而形成跌宕之美。下面文段长

短句结合运用,很有启发性。

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合流同污而投身汨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高尚清晰的思维就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流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2008年海南高考优秀作文《思维解读幸福》)

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优秀议论文的语言应该富有思辨性。它文采斐然,但不能华而不实;它由材料充实,却不是完整情节的记录。在议论文中,我们学习运用概括性语言与具象性表达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议论语言更有思辨的力度。如: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了。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2008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好奇心》)

在上述第一自然段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国民中的某些“不良”的好奇心—鲁迅所批判的 “看客”的“好奇心”,以此与下文具体论述“真正的”“灵魂在场”的“思考”的“好奇心”形成对比。文章正是以这种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的写法,突出了所强调的“真正的好奇心”。因为文章的重点在立论,所以对“好奇心”的不良一面就用概括的事例提供对照。这样文章显得张弛有度,显示出考生相当的理论才情。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