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河南历史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1:30:41 作文素材
河南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篇一: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

嵩县,古曰嵩州。山川形制,西起东向。背伏牛,挟熊耳,衔外方。集熊峰幽谷之灵泉,汇伊、汝、白三水之沧浪;分古陌故道之通衢,入黄、淮、江三河之浩荡。 中原一隅,山水冀望。藉钟灵毓秀之地,藏亘古文明于当。二里头、仰韶人文遗存,凡三十有九,儒、法、佛、道,久传广播,祠、庙、寺、观,遍布四乡。幽微灵秀之地,自得人杰相当。元圣右相,辅理商汤,史文悠长;二程鸿理,学教并晟,儒法光扬。夏禹娶涂女,姜尚归伊阳,楚庄问周鼎,辞官说子房,李闯战九皋,刘秀斗王莽。云云。无限英雄本色,皆如韩文独步,若之何仿! 斯古之圣贤,宝典精蕴,真宰茫茫,夫岂庸鄙之敢忘。然,炎黄之裔,勤勉之习,仁爱之德,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涂山之会

大禹,传说中的古代部落联盟首领,夏王朝的开拓者,又称夏禹。涂山,位于今嵩县城西南,伊河北岸,嵩县“八大景”之“三涂雾雨”所在地。众多史料证实,嵩县境内的三涂山在远古时期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地位。

大禹疏通伊河水后,为展示其功绩,在三涂山召开治水大会,通知各地部落首领务必到会。据《左传》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大会上,防风氏首领因迟到当场被杀,禹借此震慑各邦国,建立自己的权威。这些前来参加大会的邦国君长,对大禹朝贡,行君臣之礼,成为夏王朝统治下的诸侯。这次大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夏王朝建立的标志,史称“涂山之会”。

三聘伊尹

伊尹自幼聪慧,爱读尧舜诗书,声望日隆。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成汤,不堪忍受夏桀的暴政,周游各地求贤纳士,准备反抗夏王。成汤听说伊尹深谙治国之道,便顺伊河而上,行至陆浑的温泉住下,派使者带上玉、帛前往伊尹住地(嵩县城南空桑涧)去聘请。伊尹说:“我不爱玉、帛,在田里种谷,且研究尧舜治国之道,足以乐矣。”成汤继续前行,在牛寨住下,又派使者带上玉、帛、马、皮前往伊尹住地去聘请。伊尹又说:“千匹良马我也不爱,爱的是尧舜治国之道。”成汤又前行在高村住下,亲自去见伊尹。伊尹被成汤诚意所打动,接受了成汤的聘请,终成佐汤伐桀大业。

佐汤伐桀

伊尹入商之后,协助商汤以毫(今河南省商丘县北)为据点,积极准备灭夏。他采取逐步分化、削弱和孤立夏王势力的策略,连续攻灭葛(今河南省长葛县北)、韦(今河南省滑县东南)、顾(今山东鄄县城东北)和昆吾(今河南省许昌东)等小国,剪除夏王的羽翼,先后经十一次大战,逐渐成为当时的强国,遂一举灭夏,建立商朝。伊尹为商朝理政安民50余载,广施仁政,世称贤相,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被尊称为元圣、中华第一名相、中国第一帝王之师。

陆浑伐戎

楚庄始霸,僭号称王,伐陆浑之戎。观兵于周郊,王使王孙满劳之。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满对曰: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大小,未可问也。楚子惭而退。——《史记》

译:楚王刚刚称霸,就超越礼制称王,讨伐陆浑戎,在周都洛邑郊外阅兵。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楚庄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道:“一个王朝的兴衰,在于德业,不在于鼎的大小轻重。周朝虽然衰落了,但天下还是周朝的天下,鼎的大小,不是你该问的”。楚庄王深感惭愧而撤兵回楚,史称“问鼎中原”。

琴台善政

元德秀(公元696-754),字紫芝,满腹经纶,精通音律,世居太原(今属山西),后移居河南陆浑。唐朝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登进士第,任邢州(今河北邢台)南和县尉,因施政有名升为龙武军录事参军,后因车祸伤足辞去军职,于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调任鲁山县令,三年期满后到陆浑隐居,天宝十二年九月二十九日病逝于陆浑。

在任鲁山县令期间,元德秀按照“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儒家经典理论,在县城筑起琴台,把琴台当作体谅下情与“审音理政”的窗口,通过春风化雨的音乐教化,将鲁山治理得政通人和,路不拾遗。纳皇粮时,狱卒不用下乡催促,只要元德秀抱琴登台弹奏一曲《庆丰收》,全县百姓便闻琴相告,争先恐后地缴纳。元德秀以仁德、礼乐为核心的“琴台善政”,千百年来一直为文人墨客所歌颂。

如坐春风

出自于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全文为:朱公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译:程颢晚年,奉旨到汝州商酒务(地名,今属宝丰县)征收酒税。朱光庭在汝州听程颢讲学,如痴如醉,听了一个多月才回家,回家后逢人便夸老师讲学的精妙,并说:“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程门立雪

北宋时期,福建将乐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

河南历史典故

学于洛阳名儒程颢门下。程颢去世后,杨时拜程颐为师,在伊皋书院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喜爱。一天,杨时同游酢来到伊皋书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外,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从此更加尽心尽力教授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有所成。回到南方后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闯王战九皋

明崇祯七年(1634年),闯王李自成兵败商雒后,东进北上,翻越伏牛山,进入嵩县。

明崇祯九年(1636年),当李自成兵至九皋山下时,明廷再派名将左良玉,在洛阳会合总兵汤九州,于九皋山下伊河南岸东西夹击李自成。由于左良玉部未能按约定时间赶到,汤九州只得以3000人马与李自成决战,结果汤九州全军覆没。

李自成大战九皋山,是起义军败走商雒后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从此,李自成军威大振,联络张献忠、罗汝才共同与明军作战,节节胜利,挺进中原,最终打进了北京。

鹤鸣九皋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出自《诗经·小雅·鹤鸣第一节》,意为鹤鸣于九皋山上,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著。

九皋,即九皋山,位于嵩县东北部,是文化名山,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相传姜太公在辅佐周文王之前,曾在九皋山学习医术,采集草药给百姓治病。后人为纪念其功德,在山上建了姜公庙、鹤鸣观。北宋时期,程颢、程颐曾在山下建伊皋书院传播理学,历代名流雅士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邵雍等都曾游历于此并留下众多咏赞的诗篇 。

篇二:新乡历史发展与文化典故

古老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仰韶、龙山文化遗址,依稀可辩;周武王率八百诸侯会盟的牧野大战,古迹依存;姜尚卫河垂钓、比干抛心忠谏、围魏救赵、张良刺秦、官渡之战、陈桥兵变都源于这方热土;孔子讲学“杏坛”犹在,李白放歌于忠臣之前;张苍逞思于《九章算术》,陈玉成天国殉难;明神宗胞弟潞简王陵,十二丞相青史可鉴……。抗日战争,“平原游击队”威震敌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新乡儿女浴血奋战。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牧野大地更是人才辈出。刘庄党委书记史来贺与焦裕禄、王进喜、雷锋、钱学森一起,被称为建国以来产生广泛影响的五位共产党员之一;中央候补委员、新乡市委副书记兼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被誉为“乡镇党委书记的好榜样”;“中国十大女杰”之一刘志华、新飞电器集团带头人刘炳银、著名作家刘知侠、歌唱家关牧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明学、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第二个拉玛努扬”的数学家刘治国等等,都为新乡人赢得了骄傲和自豪。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环境,给新乡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新乡文化底蕴浑厚,人杰地灵。新乡古称庸国,春秋属卫,战国属魏,汉为获嘉,至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新乡县至今已有1400余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曾是平原省省会所

在地。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环境,给新乡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有国家级名胜风景区比干庙、潞王陵、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寺、国家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4处,省级名胜风景区百泉、万仙山、八里沟、京华园等54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抓,努力将其培育为新乡市经济增长新的亮点。

新乡历史上的几件大事

一、鸣条之战

商汤伐夏桀的战争,开创了商王朝五百年基业。发生在封丘县与长垣县之间。“鸣条之战”是古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的全面运用,最终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的成功战例,对于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牧野大战

牧野大战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是商周之际一场有道伐无道、正义战胜邪恶、以少胜多的正义之战,开创了周王朝800年基业,确立了中国国家形态。主战场在我市境内。周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是社会大进步的时期。这场战争不光以“正义”闻名于世,也为后人留下许多成语、掌故,如小心翼翼、天作之合、黄钺白旄、白鱼入舟、赤鸟流屋、叩马阻谏、不食周粟、爱屋及乌、助纣为虐、百夫致师、前徒倒戈、血流漂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等。毛泽东称牧野大战是“武王领导

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

三、青陵台和相思树

春秋时,宋康王看中他的舍人韩凭的妻子息氏,筑青陵台逼息氏成亲,息氏跳台自尽。息氏死前要求死后与其夫合葬,宋康王不仅不允,还故意隔路相埋。传说,不久两墓中长出两棵梓树,两树相交,人谓之相思树。宋康王下令砍树,树上又出现鸳鸯,瞬间又化为蝴蝶。浪漫主义的传说传之遥远,成为我国梁祝化蝶的源头,比梁祝化蝶故事早一千余年。今封丘县留光乡青堆村现存息氏墓,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四、汲冢与《竹书纪年》

汲冢出土《竹书纪年》与甲骨文、敦煌藏经洞、孔壁尚书一起号称我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西晋时期,在今卫辉市发现一部被盗墓者所发掘的写在竹简上的古代编年体史书。由于它当时被埋藏于魏安厘王(一说应为魏襄王)的墓里,所以能够避过秦始皇时焚书坑儒的毁灭。它记录了从传说时代的夏朝到魏襄王(一说应为魏哀王)之间的历史事件。《竹书纪年》对史学界的震撼,在于它所纪录的史实与《史记》所描述的不单只不同,而且取向相异。出土整理出文献17种,75篇,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编年体著作。

五、张良击秦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巡游东方,路经原阳博浪沙,张良因国仇家恨,不惜万贯家产,兄弟死了也顾不得埋葬,结识有志之士,暗怀120斤重的大铁椎,隐伏在博浪沙,当秦始皇车辇路过此地时奋力击去,结果误中副车,张良见事不妙逃到下邳去了。事虽未果,但成为中国历史上反抗暴政的著名事件,流传久远。

六、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军事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基础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我国军事史上一场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官渡”在中牟县东北与原阳交界处,重要战场在延津县境内。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公元200年,袁绍集结重兵进攻许都,曹军兵少,形势开始对曹操不利。曹军先解白马(近滑县)之围,后在延津南诱敌,并施巧计偷袭袁军屯粮的乌巢,火烧乌巢,袁军兵多无粮,军心涣散,曹操以少胜多。

七、竹林七贤在辉县

魏晋时期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位名士,因对司马政权不满,曾隐居在辉县西南的竹林里,谈古论今,放浪形骸,被称为“竹林七贤”,为当时士人所仰慕。七人才华横溢,不媚权贵,崇尚虚无,放荡不羁,豪爽侠义,以他们为代表的“魏晋风骨”,成为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影响深远。

八、陈桥兵变

中国古代史著名事件。五代后周时,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掌握禁军兵权,镇守都城开封。960年,边防告急,朝廷命赵匡胤率军出征,部队走到今封丘县陈桥驿时发动兵变,拥戴赵匡胤黄袍加身,作了皇帝,建立宋朝。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南方,开创了宋朝300多年基业,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使人民生息繁衍,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三)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军事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基础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我国军事史上一场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官渡”在中牟县东北与原阳交界处,重要战场在延津县境内。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公元200年,袁绍集结重兵进攻许都,曹军兵少,形势开始对曹操不利。曹军先解白马(近滑县)之围后在延津南诱敌,并施巧计偷袭袁军屯粮的乌巢,火烧乌巢,袁军兵多无粮,军心涣散,曹操以少胜多。

(四)城桥兵变

五代后周时,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掌握禁军兵权,镇守都城开封。960年,边防告急,朝廷命赵匡胤率军出征,部队走到今封丘县陈桥驿时发动兵变,拥戴赵匡胤黄袍加身,作了皇帝,建立宋朝。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南方,开创了宋朝300多年基业,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使人民生息繁衍,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除上述著名历史典故以外,新乡也涌现出大批的忠诚良将,仁人志士,如姜尚卫河垂钓、比干抛心忠谏、张良刺秦等也源于这方热土。此外孔子讲学“杏坛”犹在,竹林七贤的“魏晋风骨”遗风,张苍逞思于《九章算术》,陈玉成天国殉难;明神宗胞弟潞简王陵,十二丞相青史可鉴??此外,西晋太康两年(公元281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3号“金”字墓,得竹书数十车,经束晳整编出《竹书纪年》一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年体史书,曾为中国文化史四大发现之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迹、古人为新乡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吸引着人们去探索了解。

三、自然景观

“天下美景在太行,太行美景在新乡!”新乡,有山、有水、有平川,尽占天然之优势。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遗迹众多,文物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以万仙山、八里沟、关山、回龙等为代表的南太行山水景观和以百泉、潞王陵、比干庙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各具特色,八里沟是南太行精华荟萃之地,百泉景区是国内最大,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之一,被誉为“中州颐和园”和“北国小西湖”;潞王陵已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现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省级名胜风景区1处,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5个。新乡许多历史遗迹成为吸引游人的一大亮点.如:

(一)凤凰山汉墓

凤凰山南麓战国两汉墓地位于新乡市北站区火电厂一带,1985年火电厂扩建以来,经文物钻探发现战国两汉墓葬一千多座。经发掘,这些墓葬形制主要为竖穴土坑、土洞和砖室墓,出土文物数千件(套),随葬器物有马头、俑、头、鼎、盒、壶、罐、仓、灶等,为研究新乡战国两汉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

珍贵的实物资料。出土的部分珍贵文物,常年在北站区汉风博物馆展出。

(二)北魏大佛

位于新乡县翟坡镇小宋佛村。北魏石刻造像通高4.8米,属单体石刻像,背光呈莲瓣形。正面雕一佛二菩萨,本尊为无量寿佛,协侍为观世音、大势至。整体雕刻细腻,线条流畅,被专家誉为“年代之早,形体之大,雕刻之精,中原之冠”。为研究新乡地区的石刻造像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战国黄河金堤

金堤从新乡县蜿蜒东向经原阳折向北,过延津、封丘,走滑县东行。在新乡市部分走向清晰,保存较好,是一处重要的遗址和景观。经考古工作者实地考察,金堤为战国、汉代所筑的黄河故堤,发现有战略时期的夯窝、夯层以及黄河决口时堵口使用的穿孔石块等遗物,是黄河最早的防护设施。为研究战国汉代黄河水利设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孟庄遗址

孟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孟庄村东侧,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遗址。该遗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延续时间长。遗址最下层是距今8000~7000年左右的裴李岗文化层,向上依次堆积为仰韶文化层、龙山文化层、二里头文化层等。尤为重要的是遗址内发现了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及商代晚期三座相叠压的城址。其中龙山文化城址的面积达13余万平方米,包括城垣、城门、护城河和城内一批房基、灰坑和水井等遗迹。孟庄遗址面积大,文化内涵丰富,它的发现第一次在豫北地区建立起一个较系统的考古学编年序列,为研究该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依据。

此外,位处南太行精华荟萃之地的八里沟也颇负盛名。其早在远古时期就是共工氏等原始部落的重要活动区域。自魏晋以来,这里就已经成为好山乐水者的寻幽探胜之地,文人雅士纷纷前来,或卜地隐居,或观光游览,留下了众多的韵事佳话。知名的有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隋唐时期的王通、王勃,宋代大学者邵庸,诗人范成大、陆游,金代诗人元好问,元代山水画家牛守贞,清代名儒孙奇峰等。孙奇峰之孙孙洤所书的《石门山观瀑布》一诗,成为描写八里沟大瀑布的经典之作。民国时期,袁世凯、徐世昌、冯玉祥等历史名人也都曾经来此游览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是八路军和解放军革命斗争的重要根据地,众多的革命领袖都对这片山、这方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建国后,王光英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来这里视察指导。现以大皇龛、潮音洞、伏羲峰、百年好合树、许愿石等的历史典故吸引大批旅游爱好者前来观光。

四、民俗风情

俗语说“八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新乡也有其特色的民俗风情.

(一)背装与抬阁

新乡的背装与抬阁,始于清朝咸丰初年,是欢庆丰收喜迎新春的一种民间风俗。它多于农历正月处五和正月十六在街头朝会上演出。近几年还被邀请到省城和外地表演,并获大奖。下装人背着下装人名曰“抬阁”。上装的情节多位传统故事,配民乐热闹异常。特别是新乡县小冀背装在中原大地颇负盛名。

(二)威镇国际秧歌节的中州大鼓

闻名中州的新乡县赵堤大鼓,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以“声”“形”特有的形式,明快富有朝气的节奏和独特的艺术走形。体现了中国农民热情奔放,粗旷豪爽的精神风貌。中洲大鼓曾参加中国沈阳第二届国际秧歌民间舞蹈节,收到国外专家的高度称赞,并获表演优秀奖和精神文明奖。

(三)中国民间精品长垣花戏台

长垣花戏台起源于古代长垣农历二十九的亮宾会。它以”花“而著名,正上方用五色绸缎高搭彩门,横脸锦分三层,都以传统戏剧中的主要人物而饰,人周围流苏绣球围成团团花束,五彩灯流水灯与彩绸互相衬托,相映成辉。如此精致的戏台装饰在中原大地几乎绝迹,实为中国民间艺术精品。 (四)马皮舞 获嘉县杜官滩村有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以前叫神马皮,现在基本上都叫它马皮舞,或者金龙马皮舞。马皮舞,是由古代祭祀求雨舞演变而来的,目前仅存的流派是西南流派。这个舞蹈演出时,由一人饰演马皮神,执鞭起舞旁边有六到八个人背上背着将牌,牌上写着三国里人物的名字。他们就围着执鞭人开始舞动,这叫做耍马皮。演出者是青年男女,衣服也基本是统一的,围着执鞭者的男女会不停变换队形,或跑圈或站立。另外还有手持大刀或木棍者与持鞭者对打,摆出各种经典造型,

(五)新乡的大王庙会

历时3天,开山鼓来开路,接着是抬阁,背装,高跷等等,龙灯后面是“老驾”,也就是大王爷神龛。老驾后面有红黑两面旗子,延绵下去,队伍差不多数几里,游行三天。还有很多外地省市的人专门过来观看呢,可见其深厚影响了。

(六)新乡剪纸

新乡剪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活动,风格兼具南北纸艺风格。明暗、疏密,恰到好处,比例协调,剪纸栩栩如生,清新脱俗,玲珑剔透。它属于女性的一种手工工艺活,虽然早在唐代,人们就会剪纸,不过直到明清才开始盛行的。常见的剪纸有福禄寿喜,双喜临门,丹凤朝阳等等,剪纸技巧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拉网式的,也可以是多折式的,还可以是平铺式的。

这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在丰富了新乡人民的生活的同时,也发扬了古老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新乡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悠久民俗。

篇三:秦朝历史典故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

春秋(春秋时期各国典故、与秦国和秦朝关系不大):

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 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骊山烽火台已经使用)

道路以目 国人暴动:周厉王时的百姓民怨问题,历史上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就要算周厉王禁谤了。周厉王施政暴虐,受被他宠信的大臣荣夷公唆使改变周朝原有的制度,把平民赖以谋生的许多行业,改归王室所有,一时间民生困苦民冤沸腾。 召公(召康公的后代穆公虎,世代辅佐王室,封地在召。今陕西岐山县)就对周厉王说:老百姓已经受不了啦。厉王不听劝谏却采用特务手段对付人民,他派人去卫国(河南淇县)请了很多巫师,在首都镐京(陕西西安以西)川流不息地巡回大街小巷,偷听人们的谈话,凡经他们指认为反叛或诽谤的人,即行下狱处决。这样一来,举国上下不再敢对国事评头论足了,就是相互见面,也不乱搭腔,而是道路以目。周厉王高兴地对召公说:我能够统一思想,不再有人敢胡言乱语。借这机会,召公就发表一通常常被后世引用的高论:「您这是强行封老百姓的嘴,哪里是老百姓真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了啊。要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老百姓也是一样的道理啊!」当然,这番话周厉王听不进去,老百姓还是敢怒不敢言。

3年后(公元前842年),平民们最终不堪忍受,自发地组合起来攻入王宫,把暴君放逐到一个叫彘(今属山西)的地方。这个事件史称“国人暴动”。 “杀戮无辜曰厉”。周厉王的谥号“厉”字,即是概括了他的这段杀人止谤的历史。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防:阻止;甚:超过。意思是堵住人们的口,比堵塞河流的后患更为严重。河流被堵塞而决口,伤害的人一定多。百姓也如同河流。因此,治水的人要疏通河道,让水畅流;治民的人应开导他们,让他们畅所欲言。

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

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葵丘盟会:春秋时期,诸侯大国争霸,兼并战争频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马陵之战: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见桂陵之战),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春秋晚期,晋国的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晋国的削弱利于秦国的强大,可作为先秦走向壮大的展示点)

梦见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一位政治家,他辅助成王摄政,为周朝立下了重大功勋,后世尊他为先贤。 春秋时期的孔子非常崇尚周公的为政,他从小就学习西周流传下来的六艺知识,掌握了西周的黄章制度,他对西周的政治制度非常尊崇,认为西周社会是尽善尽美的社会,而周公也成为他心目中最向往的人物,以致于常常梦到周公。 后来孔子从政于鲁国,他决心恢复西周的制度,旅行仁政,建立西周式的国家。可是他的主张遭到了当政权贵的竭力反对,最后,他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宣传、推行自己的主张,结果处处碰壁,只好又回到鲁国,此时他已年迈体衰,叹息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来表示缅怀先贤,宋代苏轼的《周公庙》就用了这个典故:“吾今那复梦周公,尚春秋来过故宫。”

一狐之腋: 从前,周舍侍奉赵简子。(有一次),他在赵简子的门口站了三天三夜。赵简子派人问周舍:“你有什么要教导我?”周舍回答说:“我很想做一个行事正直、敢于直谏的人,能够经常拿着笔墨和木牍跟随在您的左右,看到您犯了过错就把它记下来。如果每天记录下来并且时刻提醒您改正,那么,一月下来就有所收获,一年下来成效就更大了。”赵简子听了很高兴,便和周舍住在一起。没过多久,周舍死了。赵简子隆重地埋葬了他。 三年之后(或译为多年之后),(赵简子)和诸位大夫饮酒,喝得兴致浓烈,赵简子流下了泪。大夫们都站起离开座位说:“我们犯了死罪,但不知道是什么罪?”赵简子说:“你们回来吧,都没有犯什么罪过。从前我的朋友周舍有句话说:‘一千只羊的皮加起来,抵不上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价值高;许多人俯首帖耳、唯唯诺诺,抵不上一个正直之人的直言相谏的益处大。从前商纣王因昏聩无能而灭亡;周武王却因光明正大而昌盛起来。’自从周舍死后,我就再也没有听到过有人当面指出我的过错。所以人听不到自己的错误和听见了不改正而亡,我的国家也差不多要亡了,这就是我哭泣(的原因)。”

“一狐之腋”原意是指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现多用来比喻珍贵的事物。

战国(战国时期各国典故):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朝秦暮楚: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反应先秦时期秦国与出国的强盛,可作为展示点)

图穷匕见: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

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秦朝著名典故“荆轲刺秦”,可作为展示点或者编剧演出)

东施效颦:战国《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传说西施由于有心脏病(据说是心绞痛)在村里病发时会(捂住心口)紧蹙娥眉,同村的一个丑女见到西施发病时的神态认为很美,此后也在村里捂住胸口皱眉。同村的有钱人看了,就赶紧闭门不见;穷人见了,拉起妻子和儿女就躲。那个丑女只看到了(西施)皱眉时很美,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西施)皱眉很美(意指西施的美是天生的不是皱眉得来的)。

纵横捭阖 :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改革实力空前强大,并通过连绵不断的战争攻打吞并其他国家。各诸侯国对秦是又惧又怒。纵横捭阖应时代需求应运而生,张仪、苏秦通过对世态的分析,以及权衡利益心理战术的运用,凭高超的言语辞令或“连横”或“合纵”支持秦国统一六国或联合六国起来对付秦国。华夏大地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风起云涌,最终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

(秦国的两种命运,统一六国或为六国所灭。可作为展示点)

鬼谷子:姓王,名诩,一名利,又名王禅,因隐居在今河南淇县云梦山鬼谷洞,号鬼谷子,又号玄微子,世称王禅老祖,春秋时代卫国(今河北省临漳县)人,相传农历三月二十五日生于世。在传说之中,苏秦、张仪、庞涓、孙膑都是他的弟子,纵横家也是由他所创。民间传说著《阴符经》、《鬼谷子》、《无字天书》都是其所作。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

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邯郸城(今河北省邯郸市)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邯郸城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 当时有人推荐蔺(音lìn)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要他出个主意。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