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读论语演讲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6:33:53 体裁作文
读论语演讲稿体裁作文

篇一:教师演讲稿:论语心得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

忽提论语(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就好像时光的隧道回转到了孩提时代。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论语来指导我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听了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讲解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会经历很多的人和事。在生活中,不可能没有遗憾和烦恼。当我们遇到遗憾和苦恼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如果你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你也将失去星星。一味地放大遗憾和烦恼,只会失去更多的时间,而且忽略了其他的美好了。

当今社会中,如果遇到缺憾时,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在当今社会中,适者生存,强者立足。要做强者,必须有勇气,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有心的勇才能表现出真正的勇。君子之骄才能体现出真正的强。这就是论语教给我们为人处事的心灵之道了。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论语》在今天最重要的的是给了我们现代人一双眼睛,一双看心灵的眼睛,让我们在这个物化的时代,了解到在我们的

内心其实还有一片广阔的天空。我们的快乐其实来自于这片还未开垦的土地。教我们自己为自己营造一片精神的乐土,让我们把目光由只向外看转为向内看,完满自己的内心,做一个心胸开阔,心境敞亮,心态坦然的人。

亲爱的老师们,我们的事业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我们只是巨人的基石,我们不需要崇高而华丽的赞美,我们只求问心无愧地走好每一天,完成我们的使命。希望各位同仁不论何时,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把我们的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篇二:论语演讲稿

大家好, 孔老夫子的七十二贤中,有个识鸟语的,这个人是个打柴郎,复姓公冶,名叫长。公冶长家里只有母子二人,十分贫寒。他从小就很聪明,经常跟母亲到山上打柴。有一天母亲生病,不能上山打柴,可是家中又无米下锅,小小年纪的公冶长心里很难过,他就背着母亲,拿着砍刀和绳子偷偷地上山去了。

公冶长自己来到山上,感到很孤单,心里有些害怕,不由得就哭起来。哭声越来越大,惊动了山上的小鸟,都嗡嗡从远处飞来,落到公冶长的身边。公冶长看着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这么多花花绿绿的鸟,感到很奇怪,这时有一只羽毛乌黑的鸟在说:“你哭啥?你哭啥?”小公冶长更纳闷了,心想:鸟怎么还会说话呢?因此就说:“你是什么鸟,怎么也会说人

话?”“我叫八哥,生来就会说话。”公冶长心想:鸟能学人说话,那么说,人也能学鸟说话了。这时八哥又问:“你叫什么名字,为啥在这里哭啼?”小公冶长就把自己的名字和母亲生病以及到山上打柴害怕的事告诉了八哥。八哥和其它的鸟听了后,都觉得小公冶长怪可怜的,然后齐声说:“我们大家同你做伴帮助你拣柴。”小公冶长听了很高兴,他也不害怕了,就和鸟一起拾起柴来。

他一边拾柴,一边看着这群鸟叨着一根根柴棒朝他身边堆,不一会,就堆成一座小山。公冶长用绳子捆好柴禾要回家,这时八哥不知从那里叨来一串花生,给小公冶长,叫他带回家给母亲治病。小公冶长很感激,背着柴,提着花生,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群鸟,回到家时,天快黑了,母亲问他去哪,到这么晚才回来。他就把上山的事讲给母亲听,善良的母亲将他紧紧地抱在怀里,不由一阵心痛,接着就大串大串的泪珠落在小公冶长的身上,从此以后,小公冶长每天都到山上打柴,经常和这群鸟玩,还常常学着鸟的叫声,这样时间长了,小公冶长不知不觉竟学会了鸟语,懂得了鸟音。

几年后,小公冶长已长大成人,他仍然每天上山打柴,同这些鸟一块戏耍。一天,突然听到乌鸦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獐,你吃肉来我吃肠。”公冶长听后跑到了南山,果然看到有只死獐。他把死獐拖回家里剥了,然后把獐肉煮熟吃了,可是他忘记了乌鸦的话,把獐肠子埋了。乌鸦很生气,认为公冶长不够朋友,就想报复他。时隔不久,这天公冶长正在山上打柴,突然乌鸦又说:“公冶长、公冶长,北山有只死绵羊,你吃肉我吃肠。”公冶长听后,又往北山跑去。在很远的地方,他发现一堆人围着看什么,他以为又是一只死绵羊,恐怕被别人拖去,就喊:“你们别动,是我打死的,是我打死的!”当他走近一看,躺在那里的不是死绵羊,原来是一个死人(当时他还提把刀)。围观的人们把他捆了起来,送到县衙。到了县衙大堂,县官问他为什么要打死人。公冶长申辩说:“这个人不是我打死的,我也不知道谁打死的。”于是他将事情的经过向

县官讲一遍,县官听了,暗说:“人怎么能会鸟语?”他怕公冶长撒谎,就叫差役背着公冶长,逮一个小燕子装在一个笼子里,提到大堂上,这时老燕子飞来,在外面乱叫。县官就问公冶长:“外边燕子说什么?”公冶长就说:“禀告大人,外边的燕子在说:我一没有得罪你,二没碍着你 ,为什么把我的孩子关在笼子里?”这时县官才真正相信公冶长懂得鸟语,确定他没有杀人,就把公冶长放了

公冶长,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二十。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禄。相传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孔子出于对诸侯开政的不满,又因对公冶长身陷囹圄而痛惜,便说:“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并将女儿许他为妻。公冶长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子犁,早亡,一个叫子耕。公冶长一生治学,鲁君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因德才兼备,深为孔子赏识。《论语》第五篇名为《公冶长》,首章曰: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léixiè,绑犯人的绳索)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大意: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论语》宪问第十四记载孔子言:“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意思是说:衡量一匹马是不是好马,主要不是看他力量大,能够日行千里,主要看他能否德性调良,是否有德。如果一日能够行千里,但是不能与人调和顺从的马,仍然不能称为“骥”也!

纵观古今,横览中外,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美好印记的,无不是那些才智过人而又品性高雅的人。如:刚正不阿、视死如归的颜真卿;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岳飞;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心系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以及当今社会中许许多多曾经或正在感动着我们的普通百姓、、、、、、等等等等。他们的名字之所以能够镌刻在人们的

心底,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具备有足以让人动容的高尚的品质吗?“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这样的民族又何谈受人尊敬呢?

我们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注定生活中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与日俱增的存款,没有一步一个台阶的升迁,更不会有什么惊天的伟绩。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努力做个品质高雅的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我们宁愿守着这份清贫、这份寂寞,因为,在我们心里只有这样一个追求:为了孩子的一切,奉献我们的一生,我们无怨无悔!

篇三:论语-演讲稿 (1)

论语——学而第一篇

侯伟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众所周知,这句话取自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翻译成英文是:The Master said, "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 and application?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

论语的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 孔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我记得曾经的私塾时期,在上课时要先拜孔子,然后再拜先生,不只学童上学拜孔子,皇帝和大臣也视拜孔子为一个必要的礼仪。

下面再给大家说说《论语》的故事。有个故事是这样的,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在后周节度使赵匡胤手下当推官。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赵率军部队到达冻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于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后来,宋太袓任命他为宰相。从宋人祖取得政权开始,到平定南方,赵普是主要的谋士,立了不少大功。宋人祖拜赵普为相后,事无大小,都跟赵普商量。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认真诵读。第二天上朝,他处理起政事来总是十分敏捷。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不过是一部《论语》。于是人们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粗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合适。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有一次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能超出《论语》。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人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会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孔子的学生

当年找工作时,主考官问我哪年毕业的。

我本来是要说2000年的,结果一激动说:“两千年前。”

更瀑布汗的是,主考官竟然噢了一声,说:“孔子的学生吧。”

这是关于孔子的一个冷笑话,不过可见孔子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介绍完孔子,我们回到我的句子中来哦。这句话大家很熟了吧,意思是,孔子说:“学习后,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这段话简要地概括了孔子人生理想的三个方面:学习、交朋友、进行自我修养。其中,他把学习放在首位。学习的内容就在于不断地求知致道、讲信修义、进德修身。孔子在这里反复强调了“不亦乐乎”,读书做学问自始自终,无非是要先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而乐”。随时随地的学习,随时随地的反省,只要有学问,自然就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孔子教人学习,主要是学为人之道。但由为己到成人,到治理天下,是一致的,所以历史上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指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愉悦。我们在学习后,时常的去复习它,复习一些知识,让我们有新的理解,会让自己感到学习的乐趣感到愉快,这也是高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指的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

这两句是说的,因为闻道而习道,即而得道的一种成就感,与天人相互感应。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指的君子对于那些不能闻道,不能修道,无道可言的人的一种态度,对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种种无道的行为,君子不会有任何的气恼.

孔夫子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因为其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

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念的人 他们把活泼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而已。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