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姜堰高二适纪念馆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9:26:39 高中作文
姜堰高二适纪念馆作文高中作文

篇一:高二适纪念馆

高二适纪念馆

姜堰市高二适纪念馆座落在江苏苏中三水汇聚的罗塘古镇。这里花木扶疏,曲水环抱,天光云影,市井在望。高二适先生青铜塑像昂然耸立

姜堰高二适纪念馆作文

,坚毅挺拔。纪念馆占地面积13000m2,建筑面积3500m2。其青砖小瓦、黛顶粉墙、简朴典雅、黑白分明的民居风格正是高二适先生非凡人格的写照。

浦口区珠江镇城西,一眼便可看到求雨山上一座高高的亭子,这就是金陵四老馆之一的高二适纪念馆,它紧邻萧娴纪念馆,与林散之纪念馆、萧娴纪念馆、胡小石纪念馆并行排列,位于四老纪念馆最南端。 高二适先生,原名锡璜,号舒凫、舒文、麻铁道人、奉老诗人;江苏泰州姜堰人。1903年2月出生于一个私熟教师家庭,自幼读书勤奋,16岁考入扬州师范学校,文笔过人,乡里称道,然不以为足,尝于假日游学京沪,访师问友,首拜识戈公振、韩国钧、章士钊诸人,为人为学,均得益匪浅。三十年代,国民党元老、岭南派画家陈树人常在报端刊登画作并征求题诗,高老多次应征而为赏识。后应聘为侨务委员会秘书。“七.七”事变后,转任立法院秘书。抗战胜利后,兼任一些大学教授。六十年代,应省政府之聘,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直到1977年3月病逝,享年74岁。 高二适先生于文史哲的研究,诗词歌赋的创作和对书法艺术的研究,成果卓著,且生性刚直,坦率真诚。在1965年关于《兰亭序》真伪问题的论战中,二适先生在那篇有名的《(兰亭序)真伪驳议》中说:“吾素不乐随人俯仰作计。”当年,郭沫若的“《兰亭序》为后世依托”元说一出,赞同者颇多,而二适先生不随流俗,独特己见,率先表示异议。后毛主席亲自出面促成了这次“兰亭论辩”。其《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一文两见报刊,成为当时文坛的一件大事,高老也因此在学术界、书法界树起了鲜明的个性。 高老为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付出毕生精力,其书法始学唐人,上追秦汉魏晋,下涉宋元明清,正行隶篆俱精,其行草书兼章草笔急,古朴深厚,险劲神奇,享誉于书坛。观其草书精品,那种笔挟风云、墨舞龙蛇般的翰墨风采,

更能强烈而持久地激动人心,其草书创作亦达到当代的高峰,与林散之可谓异趣而同立。 纪念馆置身于求雨山南面山坡上,四周竹林青青。整个建筑呈浅灰而又明亮的色调,置于茂林修竹之中自然明艳夺目,恰似先生的为人为艺,走近了,如沐春风,心底便有一种崇敬仰视的心情。 纪念馆占地533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东南大学教授单勇设计,馆名为兰亭序集字。走近纪念馆,其实馆舍并不见大,一高亭,一碑廊,一墓穴而已,整个建筑随形就势,主展厅呈风车状,错落有致,建筑外形均为单坡斜面,象征高老的刚直不阿的品质。兰亭是跃层式建设,楼下陈列着高老家人及子弟捐赠的近百幅作品,其中以诗文、题跋、手札为多,粗读似粗头乱服,似倚似斜,似脱似断,仿佛整篇神理不属,然细细读之,则可见其矫健纵横,酣畅洞达,出于意外而又合于情理,纵逸神奇,虚实相生,随心所欲而不逾规矩,读来使人淋漓痛快,余味不绝。 上得二楼,最为醒目的是毛泽东同志1965年7月28日致郭沫若信件仿制品“笔墨官司,有比无好”,使人仿佛又见到当年那场论战,正如苏渊雷先生诗云:“公案兰亭驳岂迟,高文一出万人知。” 依坡而筑的墓地也是颇具匠心,正面是高老挚友林散之题写的“高二适之墓”几个隶体大家,背后镌有章士钊甲辰春风后一日《漫题二适书后》手迹。

高二适纪念馆位于江苏姜堰市古田路1号,2001年第一期工程建成对外开放。纪念馆坐南朝北,为四合院式民族建筑,曲水环绕,花木扶疏,天光水影,市井相望。天井内有高二适先生青铜塑像。 馆内显要地方设置有毛泽东、郭沫若、章士钊、沈尹默、林散之、陆俨少、刘海粟、赖少其、熊秉明、于右任、张大千、叶圣陶、陈大羽、石林、蔡鼎新、冯其庸、沈鹏、吴为山、周退密、王士襄、邵华泽、尉天池、赵绪成、郑奇等名家的碑刻、匾额和楹联。 主体孤桐堂展馆现藏高二适先生遗墨、批注书籍以及相关珍贵文物600余件,均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其中浙江湖州费在山先生捐献的高二适手稿长卷《柳河东集.讲疏》、惊世之作《题怀素自叙帖》、颠峰之作《南都帖》、章士钊致高二适诗

稿以及郭沫若、沈尹默等关于《兰亭序》真伪观点的手迹弥足珍贵。 纪念馆始建于1997年,2001年2月18日对外开放,馆区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为姜堰市文物保护单位。 高二适先生1903年2月18日出生于姜堰市兴泰镇小甸址村,1977年3月15日病逝于南京。其一生精研文史、书法,博涉诸家,自出新意,成就卓著,有当代草圣之称。1965年在毛泽东主席的支持下,就《兰亭序》的真伪与郭沫若先生展开学术争鸣,声震士林,影响深远。章士钊先生誉之为“天下一高”,熊秉明先生题联“书风激荡,人品峥嵘”。 文化艺术氛围浓厚的高二适纪念馆是反映高二适先生学术思想、人格魅力、书法成就以及国学造诣的生动载体;是收藏和研究高二适遗墨、遗作的最佳场所;是传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奥区课堂。至今,已为海内外各界人士所嘱目,参观瞻仰者络绎不绝,成为姜堰市对外开放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纪念馆地理位置位于姜堰城区古田路与励才路交界处的人民公园西南隅。占地13000m2,现有建筑面积3500m2,古运盐河、姜黄河交汇于此。这里花木扶疏,曲水环抱,天光云影,市井在望。纪念馆设有东大门和北大门,地域开阔,交通便利,可步行亦可通车。市内公交2、5、8路在此地停靠,均可直达汽车总站。开馆至今,尚保持常年免费开放,节假日不休。

高二适(1903-1977),江苏省泰州姜堰市人(解放前属东台)。原名锡璜,后改为二适。18岁任立达国民学校教师,21岁时成为校长。25岁考入上海正风文学院,27岁考入北平研究院国学研究生,29岁因为生病回乡做通讯研究生,并任小学校长。33岁应陈树人的邀请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办事员、科员、立法院秘书,1937年随立法院到四川。1946年回南京后,任朝阳文学院和建国法商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工专上海分校、华东专科交通学校教师、华东水利学院图书馆职员,1958年因为生病退职。1963年由章士钊推荐,被聘请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65年参与了“兰亭”论辩,《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和《兰亭序真伪之再驳议》等文章影响很大。高二适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著作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高二适书法选集》等。高二适先生的成就正是从勤奋来的,高二适先生始终把“自成一格”形成个人风格当作追求的目标。高二适先生书法高扬主体精神,强调个性。一生清贫,是位著名书法家,在生活中也是一位好父亲,性情耿直、助人为乐。一生勤勤恳恳、爱书如命。

篇二:高二适观后感

高二适观后感

扬州有八怪,泰州有梅兰芳,咱们姜堰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则有清代著名的棋圣黄龙氏以及远近闻名的书法家高二适。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介绍高二适。

高二适(1903-1977),江苏姜堰市兴泰镇小甸址人。原名锡璜,后易为二适。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高二适书法选集》等。

出身塾师家庭。幼入塾,随就读东台小学,14岁以全县第一名成绩毕业。时临习晋、唐楷字,通读《古诗源》。继入扬州中学,因家贫辍学返乡,执教于家乡立达国民学校,不久任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二适先后在上海、南京数所中、专学校任语文教员。1953年调华东水利学院工作,协助该学院教授陈肇经编写《中国水利史》。次年始精研章草,搜寻《急就章》各类版本,排比审核,矫误正源,撰文著述,历时十载。

高二适一生当中,最自信的就是自己的书法,他曾刻过一枚“草圣平生”的闲章,明确表达了这种自信。从今天的影响来看,“草圣平生”四字也许正可以代表他磊落真率的人生。

高二适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经历了一个长期艰苦探索的过程。他既重视传统,又力求创新。多年来,他转益多师,博涉诸家,沉潜涵泳,独学自成,不求人知。由早年的《明征君碑》、《曹娥碑》、《兰亭序》、《龙藏寺碑》及钟、王书法,到中年的王献之行草等,再到50岁以后的专攻章草,并醉心于《急就章》的研究和考证。默默耕耘的身后,留下的是一道孜孜以求的艺术轨迹。

想要进入高二适的书法世界,章草是最好的入口。

高二适书法以章草为体势,糅合大草、今草的笔意,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所作师古而不泥古,攻“章”而不囿于“章”,笔力清劲秀拔,结体多变,流走自然,格调不凡。能严谨中见骨力,平实中见险峻,凝重处显生动,惊矫纵横,笔随神驰,自具面貌;他的书法,气力弥满,意态夭矫,善于在行气的纵势中体现自我痛快淋漓的书艺风神。高二适书法创作在丰富审美式样、拓宽创作领域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就艺术表现来说,其书意气风发,烂漫天真,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欣赏完他的作品后,即刻带各位老师去高二适纪念馆一游,

高二适纪念馆位于江苏姜堰市古田路1号。这里花木扶疏,曲水环抱,天光云影,市井在望。高二适先生青铜塑像昂然耸立,坚毅挺拔。纪念馆占地面积13000m2,建筑面积3500m2。其青砖小瓦、黛顶粉墙、简朴典雅、黑白分明的民居风格正是高二适先生非凡人格的写照。章士钊先生誉之为“天下一高”,熊

秉明先生题联“书风激荡,人品峥嵘”。

高二适一生与诗书同命,文如其人,于学问严谨中实,宁根固底,语不犹人,不驰鹜浮名;于事刚正不染,不依违两可,坦荡一生;于友襟期坦诚,良实忠纯;于后学为严师益友,堪为一代宗师。

篇三:泰州市姜堰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必修)

姜堰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历史(必修)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大传》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宗法皆然。”清冯桂芬 《复宗法议》:“宗法者,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材料与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宗法制

【答案】D

考点:从材料“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可以看出宗法制体现的是一种血缘关系,从材料“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可以看出宗法制具有教化功能,故选D。

2.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找一找以下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瓷器的说明,哪一个是错误的

A.汉代珐琅瓷B.唐代白瓷 C.宋代青瓷D.清朝粉彩瓷

【答案】

A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制瓷业。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珐琅彩是明

清时期才出现的,故A项“汉代珐琅彩”表述错误,其他均正确。所以应选A。

3.1283年1月9日,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杀身取义,壮烈殉节。史学家分析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里的“社会心理基础”指

A、法家思想B、程朱理学 C、王阳明心学 D、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

【答案】B

考点:宋明理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程朱理学讲究杀身取义,壮烈殉节,另外,从时间上来看,程朱理学属于宋代,符合题目的时间,而王阳明心学则属于明代,不符合题目的时间,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4、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李白的这首诗赞颂的是

A、王羲之:兰亭序 B、篆书:峄山刻石C、怀素:《食鱼》 D、柳公权:玄秘塔碑

【答案】C

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怀素的《食鱼》符合“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的书法风格,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5、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说明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考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可知相权一分为三,且各不相知,而非唐朝时期三省之间相互合作。因此在想的职权范围扩大不符合事实;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是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二府三司是中央机构,谈不上对地方行政控制加强。因此ABD都不符合题意。宋代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相权进行分割,体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制约,C项符合题意。

6.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B.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D.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答案】D

考点:农业耕作特点。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及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题干材料描述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自给自足的闲适的生活状态。所以D正确;A集体耕作没体现;B土地应归农民个人私有;C产品主要供自己家庭消费。

7.朱元璋对户部臣僚说:“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织而百夫待衣,欲人无贫,得乎?”这一理念

A.强调了农业发展的重要 B.导致了崇商风气的

兴盛

C.重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摒弃了传统的抑商

政策

【答案】A

考点:古代农业经济政策。从材料可以看出,朱元璋认为

人们不应该背弃农业而从事商业,体现了重农抑商额政策,这一政策强调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8.右面是宋理宗宝佑四年(1265年)《登科录》 中

记载的601名中榜进士社会阶层来源的对比示

意图。其主要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宋代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平民阶层的政府

B.平民阶层有望执掌宋代国家的最高权力

C.贵族官僚阶层已在宋代社会中完全消失

D.科举选拔推动了平民向上层社会的流动

【答案】D

考点:根据示意图中的信息可知,平民阶层成为宋代科举选官中的主体,说明平民向上层社会的流动加大;A项错误,平民做官人数的增加,并不等于政府成为平民政府,尤其是在封建时代,政府仍是地主阶级的政府,古代政权的真正执政者是皇帝,平民不可能成为执政者,B项错误;C项叙述错误,示意图中仍有贵族官僚。

9.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他把西班牙国旗,高插于那个海岛之上,??前后共来

往西班牙和新大陆四次,但他至死以为他所发现的是亚洲。”材料中的“他”应是指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时期一共开辟了四条航线,一条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他误以为到了印度,所以将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所以选C

10.“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1901年慈禧太后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01年”及该条约的内容之一“不割我土地”,反映的正是《辛丑条约》的内容。A、B、C时间上不合题意,且这三个条约都有割地的条款。所以应选D。

11、彼特拉克曾说:“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体现了

A.人文主义思想B.禁欲主义思想C.重商主义思想 D.专制主义思想

【答案】A

考点:文艺复兴。本题材料的有效信息有:"彼特拉克",通过这一信息,判断是文艺复兴时期;"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一信息所反映的是人文主义的观点。B、C、D三个选项不是人文主义的内容,可以排除。故答案为A。

12.下面是根据法学家盖尤斯观点所整理的罗马法演变示意图。观察图中信息,指出其中 ①②两处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A.习惯法、成文法

B.公民法、万民法

C.公民法、习惯法

D.成文法、公民法

【答案】B

考点:罗马法。从材料信息“它是一国特有的法

律”可以看出这是公民法;“它是一切民族适用的

法律”可以看出这是万民法,故选B。

13.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

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进人哪个阶段?

A.物质技术 B.政治制度C.思想文化 D.实业教育

【答案】B 考点:戊戌变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人才、学校、科举、官制”等,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向西方学习”进入了政治阶段。同时,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由“变官制”等信息,可知B项符合题意。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14.在某一科学家的讣告中是这样评价他的发明:“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位科学家是

A、牛顿B、法拉第 C、瓦特D、爱因斯坦

【答案】C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瓦特改进蒸汽机后,被广泛应用于工厂以及交通工具上,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据此可知选项是C。

15.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

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D.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答案】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答此题注意对材料的分析理解。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大众传媒信息的重要影响力,因此D符合题意。A表述不恰当,二者没有必然的关系;B与材料相反;C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D。

16.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B.维新运动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材料解读能力。由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20年代”和孔子地位下降可知,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故选D

17.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我们通过张艺谋的影片《活着》中的片断“儿子想拿父亲的铁皮箱子交给街道干部去炼铁”,可以想到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大概是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B.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C.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D.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答案】C

考点:大跃进。由材料中“儿子想拿父亲的铁皮箱子交给街道干部去炼铁”,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而大炼钢铁发生的时间是1958年左右。故此题应选C项

18.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奋起直追的源动力,

下列属于我国重视教育的举措有

1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2与经济大跃进同步,实施教育大跃进战略 ○

3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4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

1○3○4B. ○1○2○3C. ○2○3○4D. ○1○2○4 A. ○

【答案】A

考点:现代中国的教育。建国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中间也经历过曲折,其中大跃进时期的教育大跃进就是典型的曲折,因此本题选择A项。

19.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答案】A

考点:八大;邓小平理论。题考查了党的八大、十二大、十四大和十五大的有关内容。根据教材内容,1956 年中共八大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等内容; 1982年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1992 年十四大明确了 90 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了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 的指导思想。据此 A 项符合题意。根据以上分析,BCD项均不符合题意。

20.

(此简表反映出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有:①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②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方位的巨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考点:中国经济的发展。④明显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材料体现的信息是2001年前的情况,排除该项,故选A。

21.2008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指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