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革命圣地手抄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0:26:42 作文素材
革命圣地手抄报作文素材

篇一:革命传统手抄报

篇二:革命传统手抄报资料

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清明节的传说

春秋时期,有一个妃子千方百计要让自己的孩子当上皇帝.于是她设计害死太子,太子的弟弟重耳也被迫逃亡。途中重耳饿晕在一棵大树下。中尔手下有个叫介子推的大臣,看到此情景,便从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下去??后来,重耳返回都城作了君主。他重赏了身边所有有功的大臣,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才想起了那段往事。重而羞愧极了,他立即派人请介子推,可怎么也没倾倒。于是重耳亲自到绵山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不肯出面。有人给重耳出主意:放火烧山,只留一条出路。可没想到介子推被烧死了,重而伤心极了。 第二年,重耳再来此地纪念介子推,发现烧焦的老柳树又复活了。重耳把这棵树起名“清明柳”,又把这个日子定为“清明节”。??

《清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杜牧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宋)王禹俏

《寒食》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唐)韩翃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永远的丰碑:杨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雷锋同志1940年12月18日出生,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他克己奉公,助人为乐,为集体、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所以雷锋二字已在中国内地经成了“好人好事”的代名词。{毛泽东}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习近平指出,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邱少云(1926~1952),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董存瑞,1929年生,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篇三:红色手抄报

红色手抄报

领导人为雷锋题词

毛泽东1963年3月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邓小平1963年3 月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1990年3月5日,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发表27年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人为雷锋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

仰望国旗

我用发自肺腑的真诚仰望国旗,犹如仰望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五颗灿烂的金星,照亮一片热土,热土有硝烟弥漫的战火,有刀光剑影的厮杀,更有共和国卫士披荆斩棘的雄姿和铿铿有力的誓言。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和生与死的考验,我们的国旗越发鲜艳夺目,我们的祖国更加举世瞩目。愿伟大的祖国前程似锦!

永远的丰碑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生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 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革命的故乡——延安

延安市位于陕西的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临黄河与山西省相邻,西以子午为界与甘肃省接壤,南北分别与渭南、咸阳、铜川、榆林等地市相毗邻。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辖1区、12县,总人口192万。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三大教育基地。

说起延安,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人们对它都不会感到陌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间,这里曾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地方。她是革命的故乡,是革命圣地。从1935年10月至1947年3月,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和总后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13年,不仅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同时也给延安市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旅游资源。作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之一,延安市现共有革命旧址360多处,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4处15个革命旧址和纪念地。

半个多世纪前,延安作为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奔赴宝塔山下、延河岸边投身革命,如今从全国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革命旧址,亲身感受延安精神。一位曾在北京参观过《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的游客在延安枣园革命旧址激动地说:“来到延安,再一次让我切实感受到延安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而且继续发扬光大!”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刘胡兰的故事

1946年的一个秋天,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悄悄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这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二、红色故都——瑞金

瑞金,位于江西省东南边陲,因地产黄金,金为瑞,故名。开发于汉代,建制于唐朝。东界福建省长汀县,南临江西会昌,西望于都,北接宁都、石城。面积2448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瑞金属江西四大盆地之一。东、北、西三面高,中南低,构成以象湖镇为中心的瑞金盆地。

江西瑞金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土地。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工农民主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及红军中央纵队从瑞金出发,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长期在瑞金工作、战斗和生活过。在瑞金北面叫做叶坪的这个小村子里,苏区政府于1931年11月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过光辉灿烂历史的瑞金被誉为“红色故都”。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收藏着1万多件革命文物资料,保存着180余处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物,其中有一大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瑞金是全国重点革命历史文物最多的县市,已成为人们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圣地。

三、长征第一渡——于都

于都地处江西省南部。东邻瑞金市,南连会昌县和安远县,西接赣县,北毗兴国县和宁都县。于都这座建置于汉代,古名雩都,并有“六县之母”之称的小城,至今已有1370多年的历史。然而,它真正名垂青史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平缓朴实的于都河从这里已流过了千

百年,如果不是因为长征,它不过是一条普通的河流,但从1934年10月起,于都河渡口成为长征第一渡。

于都东门渡口码头,留有一小段的浮桥,岸边一块巨石上,有当年参加长征的杨成武题写的“长征渡口”四个大字。站在由船只搭起的半截浮桥上,望着日夜长流的于都河水,不由把我的思绪带到1934年10月17日傍晚,就是在这个渡口,红军战士们成4路纵队,通过这座浮桥开始了伟大的两万五千里征程。无数的火把,将于都河水映得通红,映照着出征的队伍远去。

如今,河水依然静静地流,不变的是河水,变了的是河畔的纪念碑园,碑园中心的碧绿草坪上,高高地耸立着一座双帆型纪念碑,高10.18米的纪念碑寓意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及中央和红军机关于10月18日在东门渡口踏上长征征途;碑身为双帆造型,寓意是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顶端的黄色五星中刻有镰刀铁锤,红色碑园背景镶嵌着它,象征着红色的土地养育了革命战士;碑中间为“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九个大字。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于都是“地球上的红飘带”的出发地。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于都是“前所未闻的故事”的开篇。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于都是“惊心动魄的史诗”的卷首。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笔下,于都是“中华民族伟大长征精神”的起源。静静的长征第一渡,以丰碑和纪念碑的名义,永远成为一道让世界惊奇的风景线,一个让中华儿女世代敬仰的永恒的红色景点。

72、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雷锋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 ———李大钊

王二小的故事

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