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音乐笔记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0:42:21 体裁作文
音乐笔记读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陈丹青音乐笔记有感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 1970年初中毕业,先后在赣南、苏北插队落户8年,其间自学绘画。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 1980年毕业,留任油画系第一工作室任教。以自由职业画家的身份定居纽约至2000年。同年春,应清华大学美术院邀请回国,作为一个老海龟,成为为2000年清华大学百名特聘教授之一。

一个画家写册古典音乐随笔, 文字随意自然, 对音乐感觉的由心而生。书中描写了一些音乐在他生活走过的一些足迹

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东西方文化氛围的差异,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出国呢,因为即使是在外国的非常发达的大都市,你也能有一种活在文化中的感觉。

音乐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文艺活动,对于他们来说则就是生活,教堂里传出的清唱曲、弥撒曲、安魂曲和林肯中心的商业性演奏会是完全不同意义的。对于艺术,无论是音乐还是绘画, 就像每日的早餐一样,是一种习惯。他们在教堂的圣歌中第一次受洗,小孩子每周都会去教堂唱颂歌做礼拜,从小就玩耍咋大师伟大的壁画之下,对于艺术和美的欣赏能力和习惯都是在懵懂时期开始沉淀的。

在陈丹青的另外一本书《多余的素材》中,引用了欧洲人常常说的一句话: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读了他的《陈丹青音乐笔记》后,越发有所感觉。文化的修养,需要漫长的时间的积淀。像我们中国现在状态,无论是设计领域还是音乐领域,都很浮躁,我们有没有一首歌是能够传唱百年耳熟能详的歌曲?有没有一首歌是能够几代人同声一唱的。都已忘记,正在忘记。一味的追求舶来品,或者片面的理解我们自己文化,于是几千年的文明就变成了几个吉祥纹样。

十年的文化断层使我们的上一代失去了太多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这一代更是从你好谢谢对不起开始学起,住在全国都一样的标准居民楼里,被赶出了四合院,看不见了北京城,找不到天桥的杂耍。

我们的文化在哪里?变成了行行的文字,在书里,让老师天天上课讲,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有多麽的伟大!变成了故宫90块钱的一张的门票,进去却发现老城墙比我们家墙还新。我们现在的传统文化根本不是感受到的,而是喊口号喊出来的,对于不研究传统艺术的老百姓来说就是看不见,摸不着,完全抽象的东西。

于是,在月饼盒子上贴个大凤凰,放在那买,买东西的人为了卖出去,再告诉你这个好看,是传统,对于一张白纸来说,你涂什么是什么,于是久而久之,中国传统就成了龙,凤,蝙蝠了,他生活中没有对比啊,他认为这已经比他生活的大方块楼好看多了,就是好,这就是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了。大众的审美观念就是这样被扭曲的,让咱么头疼的那些有着奇怪审

美的客户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j,k罗林呆在自家门口的咖啡厅,看着对面的街道就能写出哈利波特里面那么美丽的霍格沃兹,那分明就是他家门口大街小巷教堂的改良版和升华版

音乐笔记读后感

。小孩子从记事起就能抱着小画板去卢浮宫对着大师真品涂鸦,站在教堂里,你不出声应,心里都跟着管风琴的旋律走了,你发出的声音都和你身在的场景融为了一体,并且自然融入了百年的沉淀感。

拿出欧洲古典的乐器,无论是形状还是声音,色调,完全是和你所处的环境,那些建筑,街道,树木是和谐的,因为他们是一起走了几百年成长起来的。我从四岁就学小提琴,我认识它的过程是怎样的?从背它的各个部件的名称开始,不知道怎样的声音是美,被关在小教室里练琴,反正不按照五线谱上的小蝌蚪拉就会被老师打,他在我的生活里就是显得很突兀,很多年不知道什么是好听的旋律,只知道错与对。最后当我第一次站在北京音乐厅的舞台上,听到我弹奏的旋律环绕音乐大厅一周又回到我的耳朵里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才是应该这种乐器应该存在的地方。

就像陈丹青在音乐笔记中提到的“听管风琴,赞歌, 当然要去大教堂; 听巴罗克音乐, 要去王公贵族之厅堂庭院,才能真切感受古典音乐文化”,不说小提琴这种西洋乐器,那我们的自己的乐器来说,你看着一个老爷爷在北京的大马路边拉二胡,你感受到的只能用追忆来形容,你的感觉就是他活在自己世界中。

而前一段我们宿舍几个人去了江西婺源的一些古镇,那都是一些保存非常完善的徽派建筑,我们走在老街上,忽然听闻一阵很稚嫩的二胡的声音,就看见一个小孩坐在临街一个开着门边一个老爷爷在教他二胡,琴声虽然很稚嫩,但是却格外的和谐,而让人不由得驻足倾听,陈丹青说,每一种艺术都有他特有的观赏方式,的确是这样,特定的时间和环境,才能够还原所有的本真。那种感觉就如陈丹青所说:听来僻静、安详,全然的孤单,仿佛只是音乐自己在听,你正好悄然在场,也听到了。

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感悟,谢谢大家

篇二:读书笔记-音乐让你的生活更精彩

读书笔记

音乐让你的生活更精彩

按照惯例,每年假期,学校都要布置一项作业就是要写一篇读书笔记,所以就想选一本跟音乐有关的书籍。很早就听说过,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不仅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学者和艺术家。他兴趣广泛,有着深厚的学养,对文化艺术也有着诚挚的热爱和执著的追求,先后被国外数所大学授予名誉博士。从领导岗位退休以后,他还身体力行,积极推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读书创作,致力于文化艺术尤其是高雅音乐的普及推广。于是,我就去百度搜了一下李岚清的在多所大学的讲话视频,一看就是两个小时,引人入胜。他说,人一定要有爱好,这样的生活才能够丰富,人活着也就比较快乐,从他的讲座里感到李岚清的音乐修养极高。

想不到,他老人家在过去的一年半中,跑遍中国20多个省市,300多所中小学,与超过10万名年轻人,齐聚一堂,让歌声、掌声和笑声连成一片海洋。他的讲座已成了视觉、听觉和心灵的盛宴。看过视频,异常激动,特意跑到图书大厦买了一本《音乐·艺术·人生》仔细研读,并做了摘录笔记,同时我也建议大家有时间都去看看他写的书。

摘录笔记:

1、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传统文化里,“乐”具有很高的地位,常常与“礼”一起,并称“礼乐”。“礼”的功能是规范人的外在行为,“乐”的功能则是调节人的内在精神,使之平和中正。孔子说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就体现了这种礼乐观,同时强调了“乐”的教化功能。“乐”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礼乐并重,才能使整个社会具有和谐的秩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就是“礼乐文化”。

2、科学上的创新思维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所以,我认为音乐的知识和修养,对培养人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有帮助作用的。在这里,我主要强调音乐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作用。有很多事例表明,要想成为一名高素质的知识分子,就必须接受一定的艺术教育,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若要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师级人物,就更应如此。

3、最近有一些现代认知科学研究表明,音乐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音乐认知能力本身,而且对记忆能力、手部运动能力的提高等都颇有好处;音乐还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如果在儿童时期就对孩子进行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训练,这不仅能提升他们的乐感,而且会有益于他们的运动控制、记忆能力和思维发展,即使脑的功能得到更多的开发。

4、人们对音乐的喜好虽然有主观因素,但音乐本身也有高雅和低俗、好听与不好听的区别。那么到底什么是好的音乐呢?我们通常把经过人们的长期欣

赏而筛选、保留下来的,能够“久盛不衰,百听不厌”的,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称为“经典音乐”。这种音乐通常艺术语言丰富,表现技法精湛,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纯正的艺术品质,以及持久的艺术生命力。欣赏这样的音乐,能够提高人的审美品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5、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能帮助我们所有、开发大脑的功能,从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其实,还可以进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启发得来的。”在他的科学创造过程中,音乐确实给了他许多启发,从而激发了他的创造热情和灵感。

6、好的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还可以陶冶人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激励人们去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好的音乐,我们都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思想上的提升。我们不要太介意“懂不懂”音乐,更不要让它成为享受和感受音乐的障碍。

7、音乐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经典音乐的内容往往深刻而丰厚,是人生体验的升华和思想情感的流露,能够满足个人乃至整个人类深层次的精神需求。而流行音乐的内容一般较为浅显,有追求外在形式美的倾向,往往满足的是人的浅层次的精神需求。因此,我认为,“经典音乐”这一课,青年朋友们迟早要补上,要提高音乐审美的修养,否则就会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成长。

8、音乐不仅有助于长久记忆,而且对于当下的工作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直接的作用。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工作和学习的环境中轻轻播放适合自己的优美音乐,能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9、在看书、写作、休息时,轻轻的播放一些背景音乐特别是轻音乐,不但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培养我们对音乐的兴趣。

10、我认为,任何人都离不开音乐。没有音乐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音乐与语言一样是人类所不可或缺的;音乐可以培养人们广阔的胸襟,调整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群体意识;同时,好的音乐有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我在职的时候,音乐是我业余生活的一部分,除在办公室等公共场合不听音乐之外,我在家无论是办公、学习,还是休息,总是喜欢轻轻地放些音乐。现在退休了,音乐则成了我整个生活的一部分了。

最后,李岚清将自己对音乐的爱好与理解以及音乐对工作的帮助、对人生的启悟,以深厚的音乐素养和睿智的语言,为我们打开了崭新的视野:我想送给大家的几句话是: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使学习更有实效,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生活更有情趣,人生更加丰厚!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音乐爱好者!

音乐的修养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通过读了这本书,再加上平时自己的音乐积累,我现在感觉听一些经典的曲子,如果真正能够深入进去,就好比在读书,只不过是靠耳朵来“读”,那些有明的作曲家无不有着坎坷的经历,通过听他 们的曲子,通常能给我们以鼓舞。有时间就来听听音乐吧?音乐让你的生活更精彩!

篇三:音乐读书笔记

音乐读书笔记

新厂小学 袁枚

《中小学音乐教育》,它是一本综合性的音乐期刊,它包括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谈谈读后的感想。

一、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参与。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境法、讨论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这样孩子们对音乐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兴趣,调动参与

目前,大部分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时候还难免存在着机械式填鸭的做法,公式化的教学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感受不到参与和思考的乐趣,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在

音乐课堂上,视唱练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也是我一直头疼的问题,毕竟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乐理知识,所以对于这块的

教学,我想应该要重点抓。之前看过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他们习惯的做法是先进行辅助的节奏练习,告知学生们歌曲中的重难点,这样做的优点是能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歌曲,但缺点是学生预先知道教学重点,很难活跃起来,甚至没有兴趣。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想办法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能力的问题,效果会更好。

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处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视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进行视唱练习时,以往的做法是:教学生认清唱名,视唱前就做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等。如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学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时评价,积极参与

音乐课堂上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

较弱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体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所以,我觉得结合以上三点来力求创把自己的教学提上一个台阶,而且要有创新,并且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读了此杂志,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