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记叙文如何命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6:34:02 体裁作文
记叙文如何命题体裁作文

篇一:如何给作文命题

如何给作文命题

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05-12-3 22:06 | 提问者:荭蔯摆剫朲

怎样给作文命题

推荐答案

摘要: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题好一半文”,新而活的作文命题是成功作文的根本。因此,作文命题要切中心理,打破常规,激活思维;作文命题须贴近生活,开启文思,发展个性;作文命题也可利用教材,向文索题,开发能力。

关键词:作文命题 激活思维 发展个性 开发能力

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讲究作文命题艺术,做到命题恰当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好的作文命题不仅可以激活学生思路,启动作文激情和兴趣,引发写作欲望和冲动,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反之,则会抑制甚至窒息学生思维。所以,作文命题的好坏决定了作文教学的成败。

关于作文命题,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认为命题作文违反了写作规律,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有人认为命题作文固然存在某些弊端,却有利于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确,长期以来,作文命题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实际,题目不是太大就是太空,学生无所适从。叶苍岑教授曾一语中的:“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病,主要原因是出题不当”,“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出好题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关键是所出题目”,“作文一定要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由此看来,问题不在“作文命题”本身,只要我们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寻求作文命题的规律,把题命准、命活,就能拨动学生心弦,诱发学生写作欲望,激活学生思维。

那么,作文命题怎样才算恰当、科学,才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呢?

首先,命题要切中心理,打破常规,激活思维。

(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

叶老说得好,教师要“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教者命题,题意所含必学生心所能思”,“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叶老的精僻论述,正道出了作文命题要切中学生心理的重要性。学生只有乐于作文,才能作好作文。因此,教师在命题时,还应下点功夫去找寻学生作文的“兴奋点”,令学生乐写、爱写。“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兴趣比一切人为的阻力都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兴趣是学生作文的诱发剂,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内动力。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甚至可能步入灵感顿生,下笔千言的佳境。因此,作文命题要准、要新、要具体、要有触发性,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激活思维的“灵鸟”,达到情动而辞发的目的。

生活中,信手拈来皆题目,但命题必须突破常规,以新的独特眼光,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像《我的妈妈》、《一件难忘的事》虽是公认的传统题目,但陈旧、

概括,学生早已厌腻,难以产生写作的激情和兴趣。倘若改成《妈妈的欢笑》、《我伤心的泪水》,命题变得具体、新颖,易开启学生心灵之窗户,引发学生倾吐真情。而富有争辩性、质疑性的命题,贴近学生敏感、自信、爱思考、富于浪漫又困惑迷惘和“求异”的心理,尤令学生喜爱。如《埋头与出头》、《中学生恋爱利弊谈》、《学生该不该化妆》,这类命题对活跃学生思想,增强辨别是非能力,培养质疑求异思维,激发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极有好处。

如果命题符合了学生心理,是学生想说的心里话,学生又有切身感受和体验,就易打开联想的翅膀,如同一颗小石投入学生心湖,立即会激起层层涟漪,从而引发创作的冲动。所以,好的作文命题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其语言表达形式,都应该引起学生的美感,符合学生的心理、情趣、意志和兴味的需要。

其次,命题要贴近生活,开启文思,发展个性。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叶老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实际,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触发他们情感的神经。要唤起学生创作冲动,关键在于使学生都能够乐于“倾吐”,都能够积极地挖掘“生活积累”来主动“倾吐”。因此,作文命题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写最熟悉的人或事物,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情感的神经,让学生说想说的话,写想写的事,论能论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启文思,写出好的文章来。

作文命题要贴近生活,还要注意以学生生活为基点向外辐射,延伸触角,不断拓展生活空间,丰富生活积累。如香港、澳门回归,台湾问题,9?11恐怖事件,中国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TO,中国足球走向世界,道德教化,反腐倡廉,国际体育赛事等社会热点和国际国内大事均可入题,使命题与社会、世界(时代)接轨,把学生视野由家庭和学校引向社会、引向世界。

贴近生活命题的同时,教师还必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挖掘生活素材的意义。刘国正先生对学生作文曾作过一番中肯的分析:他们有一个色彩变幻、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其中有很多可以取作的素材。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宝藏的缘故”。形成“误认”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低,因而,即使眼前满是金子般的生活素材,却熟视无睹,还觉得无材料可写。为此,教师在命题时,还要善于开启学生文思,帮助学生透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现象去看本质,从种种不同的生活现象中采撷到闪烁着时代光华的写作素材。

总之,作文命题,必须贴近学生生活,题目要富有新鲜感、时代感和启发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而发,力避大而不当的“空题”,令人生厌的“老题”,无话可说的“死题”,激发学生个性和才能,使学生文思畅通,爆发出创造的火花。

第三,命题要利用教材,向文索题,开发能力。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大都是集独特的写作技巧、崇高的思想境界、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优秀之作,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因此,利用教材,向文索题,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读写结合;又可走出课本,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纠正学生作文舍近求远、空洞无物、无从下手的弊病,无疑是作文命题的一种好途径。

结合课文进行作文命题,大致有几种形式:

一是改变文体。改变文体就是改变原课文的体裁。如把散文改写成说明文,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一般要求忠于原作主题和主要内容,并在内容、情节、细节、写法等方面充分发挥,既促进了课文的再阅读,又从课文中掌握部分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选材、组材和综合分析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是模仿课文。模仿课文就是依文仿写,借鉴章法技巧。实践告诉我们,课文是最佳的模仿对象,体裁、题材丰富多彩,文情并茂,例子现成,俯拾可得。模仿是学习、借鉴,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古往今来,大凡成功,无不是模仿或模仿基础上的创造。依文仿写,主要是通过命题让学生借鉴课文中作者的观察、取材、立意、谋篇、布局乃至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从中学些“章法”、“技巧”、“套路”,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裨益。但模仿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还在于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少走弯路,甚至歧路。

三是利用课文名句命题。如学习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以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回忆所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人物具有“先忧后乐”的品格。学生都很活跃,找出了不少典型的例子,学生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明白了,原来课文内容也是极有价值的作文材料源。这样的命题,给予学生的是极为难得的启示和收获。

结合课文,以名句命题,对培养学生独抒已见,提高辩证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也大有裨益。如学习了《石钟山记》,我反弹琵琶,设计了这样一个命题: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提出一个著名论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难道凡事“目见耳闻”就能“断其有无”吗?请以《事虽“目见耳闻”,也不能“断其有无”》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短文。一看题目,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极浓,认真阅读原文,积极搜集材料,写出来的文章思维活跃,颇有见地。这样的命题,有利于创新学生思维。

学生作文之所以思路狭窄,认识肤浅,常陷于“无事可写”、“无处落笔”的“言语痛苦”状态,究其原因,这同忽视对教材的挖掘,忽视以课文为例子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无关系。

作文命题是一门艺术,如何通过命题来激活学生思维,诱发写作冲动,培养学生敏捷开放的多元思维习惯与能力,还有不少值得探讨的方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二:命题记叙文如何审题

命题记叙文如何审题

摘要:审题是习作的第一关。对于命题的记叙文,应从题目入手,分析写

作的对象、人称、范围及抓住“题眼”这些方面来着手审题。审题正确,习作就能围绕题目展开,文不离题;相反,审题不认真,对题目的分析判断有错误,习作就容易跑题,正所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关键词:审题 对象 人称 范围 题眼

作文能切题,这是衡量一篇命题作文的起码标准。可有些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常常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甚至犯下“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主要原因是误解了题意,对文题的要求没有弄清楚,写出来的文章不切题。因此,审题是写作文不跑题的前提和保证。

什么是审题?所谓审题,就是审视作文题目,进行全面了解,认真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弄清作文题目规定的写作内容,中心思想,选材范围及其他一些具体要求。

小学生写记叙文常犯的毛病之一是“文不切题”。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审题能力和正确的审题方法。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审题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审题。

一、审清写作对象

在小学阶段,作文所训练的重点主要是记叙文。记叙文主要有写人,记事,写景和状物四种类型。指导审清写作对象,就是要让学生明白题目是要求写哪一种形式的记叙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

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写作对象在题目中都有明确地揭示出来,只要仔细琢磨,便可看出。1、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常有注明××事,如《童年趣事》、《家乡新事》、《发处在家里的一什事》这些题目都属于记事的文章。2、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常有注明××人,如《我的爸爸》、《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乐于助人的少先队员》这些题目都属于写人的文章。3、题目中有要求描绘季节、气候、风物或景色等词语的,如《夏夜》、《公园一角》、《游八角亭》这些题目都属于写景的文章。4、题目中有出现某一物品名称的,如《心爱的文具盒》、《可爱的小猫》、《英雄树》这些题目都属于状物的文章。

有些题目比较特殊,可以选择不同的对象来写文章,如《母校令我难忘》一题,既可以写母校的老师,同学令“我”难忘;又可以写母校所发生的事令“我”难忘;也可写景物令“我”难忘。像这样的文题,须先确定写作的内及中心,再来确定写作的对象。

二、审清写作人称

写作文时,应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下笔?这样的角度就是人称。人称可以分为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及第三人称“他”三种。写作该选取哪一种人称来写,这要根据主题的需要而选用,如《老师的教诲》应用第一人称来写,这样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假若用第三人称,那么别人怎样受教育,受教育时的心理怎么样,便不能真切地表达出来。又如《同桌》应采用第三人称来写,这样能灵活多样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有些题目会出现人称代词,这并不是意味着一定要采取题目中的人称进行写作,如《我的班主任》一题中有人称代词“我”,可不能采用第一人称来记叙,因题中的“班主任”才是写作的主要对象,应重点刻画班主任的特点,用第三人称。又如《他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他”是第三人称,是文章的重点写作对象,但此题要表达的是“我”的情感,因此,

这个文题最好采用第一人称来写。

三、审清写作范围

写作范围是指选择材料的范围。范围有大有小,有的写作对象可以自由选择,有的对象不能选择,题目已有明确的要求,选材时应注意弄清这些要求,防止所选所写的内容超出范围。如《一次比赛》、《一次体育比赛》、《一次精彩的拔河比赛》三个文题,《一次比赛》选材的范围很广,没有限制是什么比赛,可自由选择;《一次体育比赛》选材的范围就小得多,只限写有关体育项目的比赛内容;而《一次精彩的拔河比赛》选材范围最小,比赛是拔河,而且要选精彩的一次来写。从这三个标题可看出:题目中的修饰语越多,写作的内容越窄、范围越小;反之,修饰语越少,写作的内容就越宽,范围也会越大。

确定写作范围,主要是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语,看清修饰语限制了什么。一般情况下,可以从这时间、处所、数量、情感、性质和表达中心等几方面内容来确定范围,看看题目是否存在有关这些方面的修饰语。如《冬天的早晨》中的“早晨”限制了时间;《家庭晚会》中的“家庭”限制了地点;《小学生活二三事》限制的是数量“二、三”件;《我真高兴》限制“高兴”的情感;《家乡新鲜事》是限制“新鲜”这一性质;《助人为乐的红领巾》是限制“助人为乐”这一中心的。因此,只要能抓住题中的修饰语,就能确定其写作范围。

四、抓住“题眼”

“题眼”是指作文题目中提示思想意义,体现文章中心,点明写作重点或表示感情色彩的词语。“题眼”是写作重点或中心的关键词语,审题要作为重点来抓。如《一个热爱集体的人》题眼是“热爱”,揭示文章的中心;《心爱的集邮册》题眼是“心爱”,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淘气的弟弟》题眼是“淘气”,揭示了写作和选材的重点。

“题眼”要怎样才能抓得准呢?可以通过分析题目来确定,因此审题要注意文题的结构类型。如果作文题目是一句话的,“题眼”在谓语部分,如《他进步了》中的“进步”是题眼;谓语还有附加成分的,“题眼”在附加成分,如《他终于进步了》这个文题,“终于”是谓语“进步”的附加成分,才是题眼。如果题目是短语的,“题眼”在附加成分中,如《美丽的公园》、《珍贵的相片》中“美丽”和“珍贵”是“题眼”。

审题时能抓住题眼十分重要,题眼抓得准,有利于突出重点,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否则就容易出错。

审题除了弄清上面的各项内容之外,还要注意题目下面附带的具体要求,这也是审题的一个方面,作文时应予以重视。

总之,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意思,明确写作的内容、对象、范围、人称和体裁,才有可能写出切合题意、中心突出的好文章。

篇三:如何写好命题记叙文

﹙23、命题式记叙文写作 24、材料式议论文写作﹚教案 周友全

第一课时 命题式记叙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掌握命题式记叙文写作的方法。

(2)通过典型示例,掌握命题式记叙文的审题和选材技巧。

(3)能写好一篇“真情实感”的记叙文,提高学生中考写作的应试能力。

2、过程和方法:

从审题和选材两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黄冈市2012年语文中考信息告诉我们,今年中考作文同样写两种体裁,一是写命题式记叙文,二是写材料式的议论文。多年的写作实践告诉我们,写作,离不开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环节。这节课,我们将进行审题和选材两个环节的训练,提高命题式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二、作文教学指导与训练

(一)审题训练

1、《带着微笑出发》

从上述文体中你获得了哪些写作信息?

明确:

题目中的“微笑”是关键词,也就是题眼。“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表现出“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联系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因此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严密。

归纳审题要点。

审题严密

①抓住题眼 ②挖掘隐含信息 ③审题要认真,不能贻误任何信息

总结:仔细审题是写好考场作文的首要环节,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4、结合以上审题方法,进行审题训练,文题:

⑴《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 ⑵《我最想依靠的是你》

这两个文题仅一字之差,有共同点:两个文题中“最想依靠的”是关键词,不同的是文题中“你”是写作的对象,第一个文题明确了写作的对象只能写人,第二个文题写作对象明显要广泛些,不仅可以写人还可以写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二)选材训练

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1、选材方法

什么样的材料才是恰当的好材料呢?我们看能不能从语文课本中找些技巧:

①《故乡》

写杨二嫂小偷小摸的经典片断,让人过目不忘;

②《背影》

选择父亲送我走时,描写父亲的背影,表现浓浓的父爱,感人之处,让人潸然泪下;

③《我的母亲》

写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表现了母爱之伟大,让人身临其境

④《散步》

借散步这样的小事讲了一个道理: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体谅,这样,家庭才能和美,社会才能和谐。

2、总结选材技巧:

选材要求:紧扣中心(准) 真情实感(真)

选材角度:富有新意(新)小事入微(小)

巧妙入文(巧)

3、选材训练

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通过自已独特审题和选材方法,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

审题训练

第一步:辨题干 定内容

“题干”即中心语,“定内容”确定本文是写人的记叙文还是写事的记叙文。

例1《这就是未来的我》,题干是“这是我”,明确本文以写人为主,并且要用第一人称。文章应该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人物形象特点要通过事情来表现。

例2《老师终于笑了》,题干是“老师笑”,明确本文以记事为主。文章应以“让老师笑”这个事件为中心,围绕事件,交代在何时、何地、老师为什么笑了。

第二步:抓题眉 定范围

“题眉”即修饰语。“定范围”指确定作文内容的范围,包括时间、地点、性质或特点等。

例1《童年趣事》,题眉是“童年”和“趣”。“童年”确定时间,“趣”确定事的特点。

例2《一件给我教益的事》,题眉是“一件”和“给我教益”。“一件”确定数量,“给我教益”确定事的特点。 例3《这就是未来的我》,题眉是“未来”,明确时间范围,暗示采用想象手法。

第三步:找题眼 定重点

“题眼”即关键词,“定重点”指确定写作重点。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要找准题眼,它可在题干中,也可在题眉中。然后再准确理解题眼的含义。

例《老师终于笑了》,题眼是“终于”。“终于”表示所期望的事最终发生,有一个从不笑到笑的过程。这个过程即如何通过努力让老师笑是写作重点。

第四步:悟题魂 明题意

“题魂”指题目的整体含义,包括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

例《引路》,表面写我们生活中的具体可见的路,如引过马路、过小路,而深层含义是引人生之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的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呢。

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

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 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 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二)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文题《我学会了__》,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填题正确,流于一般。

《我学会了理解别人》,《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填题深刻,题旨凸现。

《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填题错误,题旨走穴。

(三)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

如《我生活在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

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

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

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

总之,填题运思应当谨记: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巧而伪是不足取的。

第二课时 立意与选材

教学目标:

1、明白立意与选材的要求;

2、学会立意与选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写作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又是中考的“半壁江山”。而我们学生最感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大家平时写作后,老师常常会评论同学们的文章说:“立意不高”,“偏题了”,“材料与中心不符”等。同学们拿到一个作文题,也常感不知该确定什么中心,选择什么材料。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记叙文的“立意与选材”的问题。

二、立意与选材的含义及关系

1、何谓立意?

人们常说“文以意为主”、“文以载道”,这一“意”或“道”就是文章中心。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好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文章的灵魂,它统领全文,贯穿首尾。

2、何谓选材?

选材,就是选择典型材料,来表现中心。

文章是通过材料来立意的,材料要为中心服务。如果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中心,也就是立意不正确,不管它如何精彩,写成的文章最终只能是一篇各种材料的大杂烩。

3、两者关系

立意,是记叙文的灵魂,而材料则是构成文章的骨肉。两者是灵魂与骨肉的关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那么,立意与选材有哪些要求呢?

请同学们读下列所示的立意与选材,谈谈你的看法:

例:人生难免有离别。离别是一种难舍的情绪,总是那样令人伤感、令人回味。请你以《送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A、材料: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

立意:表现妈妈对我的关心。

B、材料:我的一个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到车站送他。

立意: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C、材料: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

立意: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D、材料: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我一段又一段路。

立意: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E、材料:我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忆起过去种种情景。

立意:表现亲人之间的“死别”悲情。

小结:

A、答案不太正确,审题不清,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

B、答案正确,但是选材、立意太普通,缺乏新意,多数人会这样写。

C、答案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D、答案较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

E、答案虽平常,但写得好,容易写出真情,打动人心。

三、立意与选材的要求:

根据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1、立意的要求:①要正确 ②要新颖

2、材料的要求:①切合中心(准) ②富有新意(新) ③真情实感(真) ④小事入笔(小)

立意要力求正确,不正确的“意”是站不住脚的。

例:我们有些同学常常这样立意:

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错误)

②“我们应该尽量帮助别人,这样你有困难时,别人才会帮助你。”(功利)

③“我们一定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以便将来能找到轻松的工作,过上舒适的日子。”(自私)

④“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社会上没有一个好干部,全是坏东西。”(偏激)

立意要求新颖,要紧扣时代脉搏,力求新的角度,独到的见解。富有新意的材料往往就有新颖的立意。例:一位学生写自己精心呵护水仙花,最后终于开出了花朵,文后立意:“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啊,没有耕耘,哪有收获?没有汗水的付出,哪有水仙花的馨香啊!

事情很小,但有真情实感,立意新颖,有深度。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立意选材呢?

1 多角度 多层面 审题2、联想 选材 立意 3、聚合 发散思维 比较分析

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相关或相类、相似、相对的事物的心理现象。

发散联想:多点、多层面、多角度地联想。

让学生做联想(发散思维)的练习:

四、立意、选材的方法:

①“书”:有字的书:一般意义上的书籍:新华书店的书、书包里的书等。

古代:竹简、木牍;现代:磁盘、光盘。 无字的书:社会之书、人生之书。

②“桥”:有形的桥:水上桥、独木桥、石拱桥、长江大桥、陆地桥(立交 桥)等。

无形的桥: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③“读”:读书→读人→读社会、读人生。

以上这些联想出来的材料、立意不一定都符合题意,要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适当的来写,这就是聚合的过程。

五、课堂训练

1、到了初三年级,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试,其实人生就是一场考试,请你以《我经历的一场考试》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材料:

立意:

2、在生活、学习中,当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我们往往要在多种解决方案中进行取舍,每当这时,你是当机立断,还是思考再三?你是自己做主,还是听从他人?或是……

请以《我的一次选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材料:

立意:

六、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立意与选材的方法。但这里要强调的两点是:

1、立意不仅是一个技巧的方面的问题,更与一个人的人品有关。“文如其人”。好人才能做出好文章,做一个好人,才能立出正确的意。我们每个同学要加强自身修养,做一名好学生。

2、选择好材料,要求我们要拥有一双慧眼,敏锐地观察生活,这样,你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挖掘新颖的题材;我们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这样才能体会真情,写出真情。否则,你就只能闭门造车,凭空臆造,写成的文章也只会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作。所以,请同学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吧。

题目参考

1 我与苦难的亲密接触 半命题:

2为自己竖起大拇指1. 我与__有个约会!(青春,梦想,苍穹,慈禧...)

3 家----爱的港湾 2. 请让我_____!(哭泣,开怀大笑,离开...)

4 让生命飘出幽香 3 . 我与___的日子(妈妈,大海...)

5 给我一双翅膀 4. 谁说___不如__(女子-男,丑女-美女...)

6 幸福,在那一刻绽放 5. 在___盛开的___(春天-梦想,天边-蔷薇,心里-春天... ) 7 宽容6. 我有一双___的手

8 那一刻,我含泪微笑” 7. 我做对了人生的一道“____题

9 你也是一道风景 8. ____让我着迷

10 寻觅彩虹的日子 9. 我渴望____

11 感谢阳光雨露10 .那一次,我_____

12 误会 11. ____给我带来的欢乐

13 不能说的秘密12. 我战胜了_____

14 机会 13. 不寻常的___

15 爱 14. 由__想到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