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关于仰韶的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4:30:37 体裁作文
关于仰韶的诗歌体裁作文

篇一:善引诗词厚底蕴

善引诗词厚底蕴

诗歌,尤其是古典诗词,是语言的精华,词采的宝库,它对于文章创作有着非凡而绝妙的效用。“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的文章离不开好的文采。要有好的文采,在文中引用古典诗词是一种便捷的手段。善写文章的人,常在自己的文章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古典诗词来表情达意,使文章词采华美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作文在语言运用上有明显的突破,精美丰富的语言成了新亮点,其中用诗词增添文采展示底蕴的手法较普遍。下面这些精美语段就是从中挑出的“宝贝”,请认真欣赏吧!

一、由诗词引出叙事

1、李商隐有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惊讶于他的洞察力,然而,夕阳下互相搀扶的老夫老妻却是天底下最美的风景。

2、他厌弃官场的腐朽,“举世混浊我独醒”的他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行,在“众鸟高飞尽”的敬亭山“举杯邀明月”??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她用四射的才情吟诵着秋的壮阔,畅谈着秋的蕴籍,谱写着一曲激荡澎湃的秋的颂歌。

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自唐古拉山脉,黄河九曲十八弯,一泻千里,浇灌出华夏沃土,孕育了仰韶文明。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淡淡的月光中,听喜鹊喳喳,品夜半蝉鸣,心中总是溢满喜悦和幸福。

6、从小,我就向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我的梦中小屋就在大草原上。

7、走进桃花源后,诗人最为兴奋。晨光中,他漫步桃林,看到含苞待放、娇颜尽展的桃花,赞叹道:“白云芳草疑无路,流水桃花别有天。”月夜时,他顺着小溪而行,望着蜿蜒的小溪,听着潺潺的水声,不禁吟诵起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借诗词抒发情感

1、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岁月里,好想好想划着竹筏,迂回于“山如碧玉簪,水作青罗带”的绮丽风光,穿梭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画廊,或许这里的某个地方会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丽景象,或许还有人愿再作一次“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妙论。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啊!愁,不就是秋天的心吗?十六岁的我,不知为什么变得如此多愁善感,像秋日的丝雨一样深沉忧郁。

3、“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落了,青果却在枝间探头探脑。“落红不是无情物,画作春泥更护花。”感谢严师,感谢慈母,我的字总算是彻底的改观了,人也改变了模样,变得有耐心起来,懂得体贴人了。

4、千尺桃花潭畔,你将浓意深情表露;明月白霜之间,盈留着你为游子的怅然;你对着高堂明镜,伤语绵

绵悲白发;你对着苦境,低吟“与尔同销万古愁”;你“仰天大笑出门去”,只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你又散发弄扁舟,留下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神话??

5、我欣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然,读他的诗,余味悠长;我偏爱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快晴朗,诵他的诗,意深情浓;我也喜爱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特思绪,激情飞跃。天地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似乎尽在那淡墨浓彩之中。

6、“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带着我们走进了白雪飘排偶的冬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让我们看到了冬季枯树上的“梨花盛开”。一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更是让我爱上了这雪的世界。

三、用诗词展开议论

1、不论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还是“红杏枝头春闹意”的欢悦,或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惬意,都是大自然无私的奉献。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五柳先生心中和谐美丽的桃源美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这是杜陵野老浣花溪畔的安宁生活;“浓妆淡抹总相宜”,这是东坡居士留给西湖的最和谐、最完美的评价。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盲目的感恩也许会在你想为别人遮阳时,却遮住了他的视线。要明白,锦上添花当然好,雪中送炭更重要。雨中送伞,夜行送光,将感恩的心化为柔和雨丝,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无声地滋润他。

4、他指点江山,举酒放歌:“桂棹啊兰桨,击空明啊溯流光”。他思接千载,凭吊英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他将他的旷达疏狂完全展现在大江面前。他的灵魂在升华,就如江天上空的那轮明月。

5、“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先天的骄傲;“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浸润,更能使你出类拔萃卓尔不群;即便是遇到挫折“行到水穷处”,也要坦然地迎难而上,潇洒地“坐看云起时”。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

6、王昌龄说:“一片冰心在玉壶。”也许,我们很难达到那样心若冰雪的境界,但我们可以勤加拂拭,保持内心的自然洁净。

7、人生是由无数个片断剪辑而成的,在每个片断中,我们都要选择或被选择。有的人选择“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有的人选择“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有人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篇二:古代诗词与河南文化

古代诗词与河南文化

作者:魏梅英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5年第02期

河南故称“豫州”,又有“中州”“中原”之称,历史上就在全国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保存着裴礼岗文化、仰韶文化等令世人惊叹却又独具魅力的史前文化。

历史上先后有二十多个朝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建都。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占了四个。再加上河南优美的景色,优秀的人才,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来此游玩,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中州的诗人,全国各地,几乎都能找到他们的足迹。

洛阳,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也是河南省第二大城市。她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一座无愧于国色天香之美誉的牡丹花都。洛阳牡丹自古以来,就世界闻名。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美丽的花朵中又不失调皮与少女似的娇羞,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因此有不少文人骚客慕名前来洛阳赏花,并留下佳作。

诗人刘禹锡看到朵朵艳丽的牡丹花后,不禁想到了庭前的芍药和池上的芙蕖,被牡丹那种美丽中又不失端庄,端庄中又不失柔情深深地打动,吟到:“庭前芍药妖无路,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在王维的眼中,牡丹却又是一位娴静、多愁善感的女子。大多数诗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盛开的牡丹身上,但诗人白居易却看到晚风中将要凋零的牡丹,残破的花瓣摇摇欲坠,诗人心生怜悯之情,写下了一首《惜牡丹》: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支惨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香。美丽的牡丹不但给洛阳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更给河南,乃至全中国的诗词文化增添了一束亮丽的奇葩。

郑州,河南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她偎依在黄河南岸,崇山峻岭之东,与七朝古都,开封和九朝古都洛阳东西相邻,是我国第八大古都。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嵩山风景名胜古区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嵩山,古时曾称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后称中岳嵩山,嵩山是中华民族的中华

关于仰韶的诗歌

文明的核心发源地,也是世界闻名的风景名胜区。嵩山雄伟险峻,气势磅礴,分太室、少室两座大山。古人以太室嵩山为主山,太室少有奇峰,东西起伏如眠龙,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的说法。且嵩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儒、释、道三教荟萃。在嵩山这块宝地上,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少林寺塔林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塔林,嵩阳书院气宇恢弘、古朴高雅,是我国四大书院之

一。因此嵩山成了游山玩水为乐的诗人们的首选对象,并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词篇。

宋代欧阳修在游玩嵩山时,写下了《嵩山十二首》,分别为“公路涧”“拜马涧”“二室道”“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中峰”“玉女窗”“玉女捣衣”“天门”“天门泉”“天池”“三醉石”“峰极寺”和“中峰”,细致地描绘了嵩山中的景物和作者在游嵩山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唐朝的沈佺期也来过嵩山,并到嵩山的少林寺去游赏。写下了《游少林寺》: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雁塔风霜占,龙池岁月深。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连遭贬的诗人王维在游玩嵩山后,也感慨颇多。夕阳欲颓,山中那一切美妙的景色,多么的令诗人流连忘返,清澈的流水似乎也同样的对自己依依不舍,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开封,菊香水城,宋都开封是我国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的黄河之滨,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北宋时期,开封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都城,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东京开封城的繁荣景象。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的国君,虽不通政治,但艺术才华非凡,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汴京,今河南开封)。被俘期间,写下了千古名篇《虞美人》。或许,上天是不公的,……也因作感怀故土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在政治上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却在词坛上光辉永驻,被后人成为“千古词帝”。开封城竟然无意中成就了词坛上的李煜,岂不令人感慨万千!

安阳,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就在这里出土。境内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八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安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安阳汤阴市岳飞故里有一座“宋岳忠武王庙”。“精忠报国”“浩然正气”,为我们讲述了宋抗金英雄岳飞的不朽的人生。

公元1140年,即宋高宗绍兴十年,金朝撕毁和约,再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岳家军英勇善战,取得了历史有名的郾城大捷。郾城大战告捷之后,将军杨再兴单枪匹马杀入敌营中,歼敌几百,真有当年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枭悍。杨将军擒敌心切,想立擒金兀术,他拉紧马缰战马腾空嘶鸣拍马想跃过小商河,终因马陷淤泥而被金兵乱箭射死,壮烈殉国,年方36岁。

岳飞痛失部下,想到了从前自己的母亲的叮嘱,想到了美丽可爱的大好河山,想到了金兵狰狞的面孔和带血的刀,还有如今杨将军的死。金兵,你们还我亲人,还我部下,还我河山!岳飞悲愤交集,站在小商桥上吟出带血的诗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

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时间仿佛就此终止,一首《满江红》,将南宋词坛上的爱国主义旋律高奏入云。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在孕育过“词圣许慎”的漯河,让杨再兴将军得到了永生!……

美丽的景色,哺育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成就了河南的古文化,特别是诗词文化的辉煌。如今,河南的文化更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篇三:关于沦黄河的诗歌与资料

关于沦黄河的诗歌与资料

刘禹锡【杂曲歌辞•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李颀【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百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已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王昌龄【送裴图南】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王昌龄【旅望(一作出塞行)】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常建【塞下曲四首】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黄河直北千馀里,冤气苍茫成黑云。

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

高適【九曲词三首】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杜甫【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群。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柳中庸【河阳桥送别】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柳中庸【征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李益【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李益【塞下曲】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黄河的资料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1万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

700多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

一。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

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北?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院螅木弥匦闹鸾ハ蚰戏阶疲窃谥泄巍⒕谩⑽幕⒄沟慕讨校坪恿饔蚣盎坪酉掠纹皆厍源τ谥匾匚弧;坪恿饔蛴凭玫?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ishi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