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关于欲望的哲理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4:31:26 作文素材
关于欲望的哲理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学生必读经典哲理故事

学生必读经典哲理故事之欲望的枷锁

时间: 2010年01月12日作者:匿名

故事1:

有个富人,背着许多金银珠宝去远方寻找快乐,可是走遍了千山万水也没有找到。

一天,一位以上褴褛的农夫唱着山歌走过来。富人向农夫讨教快乐的秘诀,农夫笑着说:“哪里有什么秘诀,只要你把背负的东西放下就可以了。”

富人蓦然醒悟--自己背着那么沉重的金银珠宝,腰都快被压弯了,而且住店怕偷,行路怕抢,成天忧心忡忡,惊魂不定,怎么能快乐得起来呢?

寓意:

如果富人放下行囊,把金银珠宝分发给过路的穷人,不仅背上的重负没有了,一定还能够看到一张张快乐的笑脸,他也会因此而快乐起来的。

很多时候,不是快乐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快乐之间的距离;不快乐太难,而是我们活得还不够简单。

在你少年时,行囊是空的,因此轻松,所以快乐。但之后的岁月,你一路拣拾,行囊渐渐装满了,因为沉重,快乐也就消失了。你以为装进去的都是好东西,可正是这些好东西,让你在斤斤计较中无法快乐。

对一个喜欢零食的孩子来说,买一座金山和买一包话梅的钱没什么区别,所以孩子很容易快乐。

容易快乐的还有那些从不胡思乱想的动物。只要解决了吃饭问题,瑞士奶牛就会闲卧在阿尔卑斯山的斜坡上,一边享受温暖的阳光,一边慢条斯理地反诌。非洲草原上的狮子吃饱以后,即使羚羊从身边经过,也懒得抬一下眼皮。

一位作家非常赞赏瑞士奶牛和非洲狮子的生存哲学,他说,假如你的饭量是三个面包,那么你为第四个面包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愚蠢的。

因此,你不快乐是因为你背负了太多的负担,这也是由于你的欲望所致,试着放下一些超重的欲望,你就会有一个新的发现。

学生必读经典哲理故事之快乐是最好的财富

时间: 2010年01月12日作者:匿名

故事2:

有一群猴子喜欢偷食农民的大米,农民就发明了一种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他们把一只葫芦型的细颈瓶子固定好,系在大树上,再放入大米。

到了晚上,猴子来到树下,就把爪子伸进瓶子去抓大米。这瓶子的妙处就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刚能够伸进去,等它抓一把大米后,爪子却怎么也拉不出来了。贪婪的猴子绝不可能放下已到手的大米,就这样,第二天,农民把它抓住的时候,它依然不会放手,直到把那把米放入嘴中。寓意:

你一定会说:人从猴子进化而来,当然比猴子聪明一些,我们绝不会像猴子一样愚蠢。如果把大米换成金钱、美女、权利,我想,上当的恐怕就是人而不是猴子了。那么是什么使猴子愚蠢呢?是贪欲的膨胀。贪欲的膨胀,使简单变得复杂,轻松变得沉重,快乐最终被湮没了。有个牧童在山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宝库。他从没见过那么多金子,但他只从山上拿了一小块。这一小块金子,使他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有个富人知道了这件事,并且找到了那个山洞。他把所有的口袋都装满了金子后仍不满足,就准备搬走整座金山。这时,山神说话了:“不要太贪,否则,天一黑,关了山门,你不但得不到半两金子,连命也保不住。”可是富人置若渺闻。

就在他不停地搬运金子的时候,轰隆隆一阵巨响,山门关上了,富人再也没有能走出那个山洞。

许多人的一生就是这样,追逐这个追逐那个,没完没了,可到头来没有一样真正属于自己,因为他太贪婪了。如果一个人的追求不能使生命更灿烂,反而更加沉重,那它又有什么意义呢?善待自己的生命才是最大的事业,你离功名和利益远些没关系,只要离快乐近,我也就感到欣慰了。因为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你能够一生快乐,这比任何财富都重要。

学生必读经典哲理故事之成功的捷径

时间: 2(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010年01月12日作者:匿名

故事3:

两人在树林中急急地赶路,突然从树林里跑出一头大黑熊来,其中的一个人忙着把鞋带系好,另一个人对他说:“你把球鞋穿上有什么用?我们反正跑不过熊啊。”

忙着系鞋带的人说:“我不是要跑得快过熊,我是要跑得快过你。”

寓意:

你面临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变数并且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因此比跑得快不快,很可能成为决定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快”、“好”、“能干”、“聪明”其实都是相对的形容词,有的时候,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非常重要。

有一些人盲目地识别错了目标,结果在相反的方向上用错了劲,到头来,只能是功亏一篑。所以,很多时候,你的成功决定于你是否懂得寻找捷径。

要成为顶尖人物,你不需要比所有的人强,只要强过自己的对手活着同行就行了,这样就足以使你显得出类拔萃。

学生必读经典哲理故事之快乐与现实并存

时间: 2010年01月12日作者:匿名

篇二:心理学家讲的 欲望 故事

心理学家讲的 欲望 故事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小时候听过的故事,以及由这个故事所引发的思考——

1.记得小时候,我的母亲多次给我讲一个发生在我的老家——山东省掖县的乡村,一位教书先生身上的故事:那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那时我的母亲还是一个孩子。村里有一位落弟秀才,他开了一家私塾,广收四乡五邻的求学孩子。这位先生在那偏僻的小乡村里,也算得上是一个满腹经伦,学问渊博的人物。他用心育人,殷勤施教,而且收费菲薄,很受乡亲们的欢迎,大家都每天省吃俭用,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来念书。

2.教书先生是外乡人,在家里排行第三,因此大家都称他“三先生”。三先生年过三十而未娶,为人随和,天性温善,与世无争,只是嗜好读书。他又秉性厚道,乐善好施,常常将学生们交上来的菲薄学费,又施舍给那些贫困的学生去买纸墨笔砚,因此他在乡亲们中间很有人缘,大家都很敬重他,也很喜欢他。那时乡里的民俗是教书先生吃百家饭,也就是说,凡教书的先生自己是不会开火做饭的,每日轮流在自己的学生家里吃饭,从初一到三十,天天都有人请吃管喝。三先生名气在外,学生又多,人缘又好,大家都十分乐意地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管好这一天的伙食。那时候的乡村,人人家里都很穷,最好的东西也无非是一点白面、鸡蛋、腊肉、花生、大枣和陈年地瓜酒。鸡、鸭、鱼、肉一般人家是绝不敢想的,不过因为家乡离海边较近,海产品较便宜,因此也有的渔民之家偶尔也可以尝一尝海鲜。

三先生每日去学生家里吃饭,学生家里都是极尽所能地热情款待,不是擀鸡蛋面条,就是包饺子,或是蒸螃蟹,煎带鱼。稍有点钱的人也会杀鸡宰鸭,或者远远地跑到镇上去割点猪肉,打一壶老酒回来招待三先生。三先生几乎天天都在过年,每日里吃得脸色泛红,春风满面,日子过得比有的土财主还舒坦。

3.久而久之,三先生也变得矜持神气起来,对学生也不那么亲善和蔼,摆起了师道尊严的架子,责骂、训斥和戒尺惩罚也渐成了常事。每日去学生家里吃饭,如果有一顿缺酒少菜,三先生便脸有愠色,因此,那些家境贫寒的人家,一旦轮到包饭之日,个个都愁云满脸,心怀忐忑。三先生一进家门,大家都小心翼翼地伺候著,生怕惹得先生不高兴,不再认真教自己的孩子。三先生的胃口也变得越发娇贵起来,平时爱吃的韭菜猪肉馅饺子,也不愿吃了,鸡蛋煎饼更是不愿闻了,三鲜馅饺子,也只咬中间的部分,将没馅的两个饺子角和大部分饺皮咬掉不吃。有时家境殷实点的人家杀鸡宰鸭招待他后,下一日他便在另一家饭桌上有意无意地提上几句,什么,前一日哪家招待他如何如何啦。这样一来弄得包饭的学生家长们不得不费尽心思,倾其所有地去准备三顿饭。三先生吃一天,学生家里就要大伤元气好一阵子,渐渐地大家都怕了三先生进门,当时在学生中间私底下流传著这样一句话:“不怕小鬼来索命,就怕三先生来敲门”。

4.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有一年冬天,三先生突然大病一场,两个月后身体慢慢地恢复,但双眼却瞎了,再也看不见任何东西。眼睛瞎了,三先生自然也就不能教人读书识字了,他的私塾不得不关门。失去了学生,三先生的衣、食没了著落,只好沿街乞讨聊以度日。幸亏他过去的学生家里人不忍心看著先生忍饥挨饿,也时不时地施舍他一顿二顿,一些破旧的衣物,也送给他穿戴,虽然饭菜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丰盛可口,自家吃什么也给先生吃什么,但三先生总归不会饿死、冻死在街头了,他虽内心羞愧,暗自神伤,叹息世态炎凉,但为了生存,又不得忍辱负重,苟且偷生。

5.有一天,他来到一位过去的学生家门前乞讨,那家人热情地将他迎进门去,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食物。三先生饥肠碌碌,呼噜呼噜,不大一会儿功夫就吃得干干净净,他用手擦著嘴,回味无穷地问:“你们给我做的什么东西呀,这么香甜?”学生的母亲说:“先生啊,这就是过去您在我们家吃饭时,吃剩下的饺子边角和饺子皮呀!我们舍不得扔掉,将它晒干,包存起来,给孩子他爹外出打短工时,做干粮,这些是剩下的,不多啦,您来了,正好煮一碗给您吃,对不住您呀!”学生娘的话声音不大,三先生却像挨了一个睛天霹雳,半响回过神来,摸摸索索地拄著拐棍走了。第二天一早,拾驴粪的孩子呼天抢地地在村口大声呼喊:“三先生上吊死啦——!”三先生的尸体挂在村口的一棵老槐树上,硬硬的,盖上了一层霜雪,在呼啸的寒风中。不停地来回摇晃著……

6.母亲每次给我讲这个故事时,总是神情凝重,语气深长,讲完之后,她总要沉重地叹上一口气说:“你要永远地记住这个故事,做人不要贪得无厌,不要得志时太骄横。饱时勿忘饿时饥,好年景要防灾荒年,做人应该知足,应该因永远谦虚,本领再大也不要盛气凌人。好马也有失蹄之时,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好的时候要常自我反省,要向圣人学习?一日三省吾身?这样才不至于落得像三先生一样的下场!”

月更星移,事是人非,如今母亲早己仙逝,而我每每回首她老人家的往事之时,总是不由地要想起她老人家讲的这个故事,和她老人家那番语重心长的教诲。是啊,细细想来,人在世间最难抑制的是自己的欲望,而最易惹是生非的也是自己的欲望,欲望虽能带来一时的欢愉,但更多的时候带来的是烦恼和痛苦。古人常常训诚我们:做事要“为而不争”做人要“谦和自律”,但是又有哪个人能真正做到超凡脱俗,不为功名利禄、金钱美女所动呢!尤其在现今这种市场经济的社会,到处物欲横流,到处充满了诱惑,稍不注意便会心旌动摇,魂不守舍。欲望之火无处不燃,而陷阱和危机也无处不在,大的看那些贪官污吏,捕之不完杀之不尽,小的看那些平民百姓,为一句话可以变亲为仇,为三寸田埂可以致人于死地;至于那些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夫妻离异、亲友成仇的人间悲剧,更是数不胜数,其实细研其根源,起因往往都是两个字:欲望。

7.自从二十年前我涉入心理咨询这个领域以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在我眼前掠过?又有多少爱恨情仇在我面前展现?许多人仅仅因为自己利益受到一点点损害,或者因为自己的欲望一时得不到满足,就怨天忧人,烦恼丛生。无论是父兄、是情侣、是夫妻、是亲友、还是陌路人,彼此都要斤斤计较,寸土必争;对于功名利禄更是难舍难分,于是痛苦和忧烦便接踵而至。为什么有些人有著令人羡慕的婚姻、令人敬重的职业、令人钦佩的才华、令人垂涎的荣誉和地位和财富,而他们自己却活得很累,很痛楚,很无奈,很孤寂?因为他们太贪婪,欲望太多,肩背上背负的东西太多、太沉,他们成了自己所追求和拥有的东西的奴隶,他们无法挣脱被欲望奴役的命运,他们的生活当然毫无乐趣可言。

人类是群居动物,这种大自然赐与的天性,决定了人们必然要相互依存,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和爱护,这样才能和睦相处,繁荣昌盛。因为是群居社会,人类彼此之间的利益需求不可能不发生交替重叠,也就不可能不发生纠纷和矛盾,那么一旦发生纠纷,遇到矛盾怎么办呢?是针锋相对?还是宽容忍让?是兵戎相见?还是化干戈为玉帛?这就是人的生存艺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纠纷和矛盾,只要不是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只要不是恶意地中伤与危害,能宽容者则宽容,能忍让者且忍让,俗语常言的“退一步海阔天高,进一步山穷水尽”就是这个道理

篇三:10个经典哲理小故事

10个经典哲理小故事

第1篇 、 宽容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牠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牠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第2篇 、 求人不如求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人生风雨,迷途困境,何处避雨,何时得渡,要想真正解脱,只有靠自己。]

第3篇 、 鲨鱼与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很多人像这条鲨鱼一样,在多次的挫折、打击和失败之后,就逐渐失去了勇气。激情死了,梦想死了,剩下的只有黯淡的眼神和悲伤的叹息,无奈,无助和无力。]

第4篇 、 对着大山喊话的孩子

有一个孩子跑到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传来了阵阵“喂……”的回声。大山答应了。孩子很惊讶,又喊了一声:“你是谁?”大山也回音:“你是谁?”孩子喊:“为什么不告诉我?”大山也说:“为什么不告诉我?”

孩子忍不住生气了,喊道:“我恨你。”他哪里知道这一喊不得了,整个世界传来的声音都是:“我恨你,我恨你……”

孩子哭着跑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孩子说:“孩子,你回去对着大山喊‘我爱你',试试看结果会怎样,好吗?”

孩子又跑到山上。果然这次孩子被包围在“我——爱——你,我——爱——你……”的回声中。

孩子笑了,群山笑了。男孩不解的、迷惑的摇摇头。

[有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着别人的态度太冷漠、情绪太不好,却不知你自己是对方一面最好的镜子——如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不妨问问自己做了什么——想让别人爱你,你得先去爱别人。]

第5篇 、 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有一个人从小双目失明,懂事后,他为此深深烦恼,认定是老天惩罚他,感到这辈子都完了。

后来,一位老师对他说:“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若干年后,当地传诵着一位德意双馨的盲人推拿师的故事。

上帝知道这件事后,笑道:“我很喜欢这个美丽而睿智的比喻,但要声明一点;所谓缺陷是生理上的。那些有道德缺陷的人是烂苹果,不是我咬的,是虫蛀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你的丑陋不是因你前世有过错而受到惩罚,相反,你曾经是上帝最钟爱的人,不要因为你的某种缺憾而懊恼,今天的你也许并不出众,也许明天,你就是美丽的彩虹!所以说,外表并不存在美丽和丑陋,那些只是人们的个人观点罢了,而真正能够决定你美丽和丑陋的人,应该是你自己。只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加上善良的心灵。你,没有理由不是最美丽的,至少,你发现了最完美的自己……]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第7篇 、 壁虎的故事

在日本发生了一件事:有人为了装修家里,拆开了墙;日式住宅的墙壁通 常是中间架了木板后,两边批上泥土,其实里面是空的。

他拆墙壁的时候,发现一只壁虎被困在那里一根从外面钉进来的钉子钉住了那只壁虎的尾巴。那人见状,既觉可怜又感好奇,他仔细看了看那根钉子,天啊!那根钉子是十年前盖那房子的时候钉的。

到底怎么回事?那只壁虎竟然困在墙壁里活了整整十年!黑暗中的墙壁里的十年,真不简单。不对呀?他继而寻思,尾巴被钉住了,一个步子也跨不出的这只壁虎,到底靠什么撑过了这十年?他于是暂时停止了装修工程看看它到底吃了什么 !他要一探究竟。

过了不久,不知从哪里又钻出来一只壁虎,嘴里含着食物 ...啊!他一时愣住了,这是什么样的情形啊?为了被钉住尾巴而不能走动的壁虎,另一只壁虎竟然在十年的岁月里一直不停地衔取食物喂它。

他看了以后,很感动,想像不岀两只壁虎之间的关系: 亲子,朋友,爱人,手足...... 他走出房间辞退了装修工,轻轻锁上房门,把这间房屋留给这两个懂情的生灵。

[我们不必探讨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其实故事的真假并不重要,而真正的重要的是它的喻意。在人类的社会中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与人获取相关的信息更快速,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否也越来越接近呢? 想想那只被困在墙壁中的壁虎,想想那只十年如一日给那只被困的同类喂食的壁虎。我们为它们锲而不舍,为生命而顽强坚持的精神所感动,为它们那种凭毅力战胜困难的决心所感动,为它们那种爱,为它们那种永不放弃对方的真挚情感所感动。... 所以,永远也不要放弃你所爱的人!

一只小青蛙厌倦了常年生活的小水沟——水沟的水越来越少,它已经没有什么食物了。小青蛙每天都不停地蹦,想要逃离这个地方。而它的同伴整日懒洋洋地蹲在浑浊的水洼里,说:“现在不是还饿不死吗?你着什么急?”终于有一天,小青蛙纵身一跃,跳进了旁边的一个大河塘,那里面有很多好吃的,它可以自由游弋。

小青蛙呱呱地呼唤自己的伙伴:“你快过来吧,这边简直是天堂!”但是它的同伴说:“我在这里已经习惯了,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懒得动了!”

不久,水沟里的水干了,小青蛙的同伴活活饿死了。

[只有敢于打破自己固有的圈子,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可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些死守习惯、不愿脱离惯有轨迹的人永远都不会有所突破。

约翰为了聪明地选择死后的归宿,他分别参观了天堂和地狱。 他首先来到了地狱,看到所有的人都坐在餐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奇怪的是,他们全都面黄肌瘦,一个个无精打采。约翰仔细一瞧才发现,原来餐桌上的人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的手把长达4尺,掌握刀叉的人根本吃不到桌上的东西,因此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食物挨饿。

约翰又来到了天堂,发现所有的用餐设备和方式跟地狱都一模一样。但这儿的人却面色红润,而且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约翰感到非常奇怪,他们为什么不怕饥饿?约翰很快地看出了答案,原来天堂的人从不把手上的食物喂给自己,而是愉快地递给他人吃,这样,谁都可以吃上美味佳肴;而地狱的人只想喂自己,所以只能挨饿。

[天堂和地狱原本就只有一步之遥,只是因为多了温情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天堂成了欢声笑语的场所,地狱成了满是抱怨和饥饿的地方。

佛下山布道讲经,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珍贵的释迦牟尼像。店铺老板要价五千两纹银。佛非常喜欢那尊佛像,欲讨价还价。店老板见佛如此钟爱,便更加咬住价格不放。佛回到寺院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问佛打算多少钱买它,佛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则得不偿失啊!” “怎么普度呢?”弟子问。“让他忏悔。”佛笑曰。一名弟子被安排到那店铺和老板 砍价,讲到四千五百两,未果。

第二天,第二名弟子讲到四千两,未果。.

第三天,……如此,到第九天时,买主所给的价钱已经低到二百两。眼看着买主一个比一个给的价格低,老板开始怨责自己太贪心。

第十天,佛亲自下山,以五百两纹银与老板交易。老板非常高兴,又赠送佛龛台一具。佛谢绝了佛龛,单掌作揖笑着说:“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吧!”

[做人不可贪,凡事要有度!沉溺于贪婪之中,往往会失去正确的思维,念头稍微差异,境界完全不同。这个故事给人的警示很多,很多。。也有人说这故事该送给那些炒股的散户们!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