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写人作文层层深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0:19:27 体裁作文
写人作文层层深入体裁作文

篇一:层层深入思考,一线穿到底

发展等级创新训练课示例之一

层层深入思考,一线穿到底

题记:深刻透彻源于思考的不断深入

【引子】

秋的感悟和思考

1.关于“秋”,感受到些什么?思考到些什么?

(1)收获、成熟——喜悦

(2)枯草、败叶——伤感

2.找因果关系,深入一层:

(1)奋斗、耕耘 (2)自然与心理

3.深入思考,转入第三层:

人生思索,秋天也是一种开始

【范文示例】

秋天也是一种开始

魏馨兰

天气一天天转凉了,当耳旁的蝉鸣声被瑟瑟秋风吹得烟消去散时,才意识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了。我喜欢秋天里夹杂着甜甜果香的凉风,喜欢秋天里金灿灿的丰收的麦地,喜欢秋天的田地里人们忙碌的身影??秋天不仅代表成熟,更多的是喜悦。

一切在春天撒播的种子,都会在秋天结出应有的果实,是一种收获,但也预示着生命的终结。秋天在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时,也悄悄给人们一个凄清的空白。秋天的果实对于春天的花蕾来说是一种圆满,而秋天的落叶对于春天的芬芳来说,却是一种终结。没有哪个季节能比得上秋天,更能让人感到生命的璀璨与枯萎竟会这样紧密相连。

秋天不会给我们一个永远的完美和充实,但秋天却是更高意义上的开始,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毕竟不能停滞和等待太久,如果只是静静等待春天温和的阳光,那只会令我们在严寒的冬天像那只爱等待的寒号鸟一样,被冷酷的冬天夺走一切。相反,只要我们立志向上,敢于拼搏,用实际行动与困难作斗争,就算面对严冬的考验,我们也会在风雪中练就一身好筋骨。

秋天对我们也是一种开始,让我们全副武装从零开始,从秋天开始,去迎接新的挑战。

【图示归纳一】 秋

收获、成熟枯草、败叶

(喜悦)(伤感)

奋斗、耕耘自然与心理

人生思索

也是开始

【方法点拔】

1998年,高考作文题为:《战胜脆弱》、《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当年的《文汇报》有一则消息说:“据老师们估计,约有20%的安徽考生在作文中开了自己和父母的玩笑,以父母双亡来写自己如何战胜脆弱,微笑着走入考场。一位书法很好的考生,更写自己失去双手后如何战胜脆弱,学会用脚写字,用脚答卷。而省招办表示:今年没有用脚答卷的考生。这种文章早有人将其概括为“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四不”现象。

究其原因,正是应试作文训练扼杀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独到思考。近几年的高考“话题作文”,特别是新教材的写作训练,正体现了纠正这种不良现象的导向,它要求我们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对生活独到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

作为“感受”和“表达”的中间环节,“思考”对一篇文章能否写得深刻,能否提高等级增加得分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思考”是与“发展等级”中“深刻透彻”、“有创新”两条相适应的。

[方法一]由此及彼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由自己“比美”受蔽,联想到齐王“施政”受蔽,进而讽谏齐王,成就千古名篇。

[方法二]由表及里

如:创作《白毛女》的主题深化过程:反迷信—反迷信、反封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方法三]由个别到一般

如:王羲之《兰亭集序》,紧扣兰亭一带的眼前之景,由此而引发出作者对宇宙、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千百年来激起一代又一代人的感慨兴汉。

【图示归纳二】

(感受)思考(表达)

此彼《邹忌讽齐王纳谏》

表里《白毛女》

个别一般 《兰亭集序》

[方法四]多思

有些同学的作文认识之所以一般化、不新颖,原因就是大家都那么看,那么想,那么写。然而,事物往往是多侧面存在的。莫泊桑说:“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苏轼登庐山发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叹。19世纪英国画家透纳跳出习惯思维的套子,敏锐地发现了雾都伦敦的雾不是一般的灰色,而是独特的红色,从而改变了人们对伦敦雾的传统看法。这些都启示我们:应该用搜索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去发现事物的方方面面,追根求源。久而久之,便能透过生活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发掘出生活现象的深刻内涵,从而在文章中避免认识雷同的毛病。

学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如让我们写读后感,我们该如何思考提炼感点呢?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感点提示:

从齐王悬赏纳谏的角度:纳谏需要胆识和气度。

从邹忌窥镜的角度:人贵有自知之明。

从邹忌讽谏的角度:提意见要讲方法和技巧。

从妻、妾、客恭维赞美邹忌的角度:对讨好恭维的言辞必须警惕。

??

至少可以提炼出以上四个感点,深入挖掘,就会写出好文章来。

[方法五]深思

如果想写出认识深刻的文章来,就要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怎样才能做到呢?重要的一点是你比一般人思考得深,琢磨得透,或体现出层次性,从普通的事物中洞见其本质意义。

古人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一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用我们现在的一句话概括,即(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避开第一构思”。

这三番来意,即代表了认识逐步深化、文章渐次深刻的过程。初学写作的同学,往往浅“思”辄上,把“第一番来者”抓住就写,不愿下功夫深思、开掘,所以就难以写出独以的见解来。

深思审题示例

例1:一则材料,一只虫子在墙上很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跌落下来,而这已不是第一次了。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往上爬了。

很多同学立意构思为赞颂虫子的顽强、执着、败而不馁。这可算是第一构思,你不能说它不对。但如果同学们的思考再深入下去,认为虫子应该从失败中反省,另寻新路,并以鲁迅先生由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等事例加以证明,这种思考就已深入下去,写出的文章该得高分了。

例2:一幅漫画,一只啄木鸟在一根水泥电杆上猛啄。

许多同学立意为要看清对象、讲究方法。如果更进一步,认为啄木鸟之所以啄水泥电线杆,是因为现在已无树木可啄,从而谈到保护森林、制止乱砍滥伐,就会提出维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十分深刻的见解来。

深思习作示例

深思习作题目:我与书

现将作文的构思写作情况,分类总结如下:

第一构思:我与书接触的历史,纵向展开,从童年写到现在。或写我与各种书的关系,对各类书的看法。

这样构思立意,把握不好,写出的文章容易流于空泛,效果不好,得分不高。

第二、第三构思:写我在某一段时间与某类书、某本书的关系,我与某本书的故事等。 这种构思或写某一本书对“我”人生成长的影响,或写“我”买某本书或借某本书所发生的故事,或写自己接触到一本不健康的书籍的经过及思考等。这样就容易写具体,深度也出来了。

更有同学写“我”对书的反感,进而思考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思考书籍与教育制度、书籍与人生的关系(有的还把“书”虚化),等等。

这样写,就新颖、有创造,也十分深刻了。

【范文示例】

我与书

四川 戴月行

人们都说书是精神的食粮,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书是大脑的导火线,是思维的火药库,它带给人们的是启迪和思考,而不是一种仅用于使人胀饱的、能维持生命的面包。所以我常对别人说,我家里有大量的导火线,有很大的火药库。

以我常对别人说,我家里有大量的导火线,有很大的火药库。

如果你接下来所希望的是我对我的“导火线”和“火药库”的详细介绍。那么,你要失望了。坦白地讲,我看的书很少,看完的书更少。好书是什么?好书不是那种你一拿到手就能马上一口气读完的书,而是看上一页就可以让你想上一天的书。这种书读起来很难,认真读完更难,因为它的“含金量”很大,读起来就像“吸毒”,只要一点点,你就跑到“幻觉”里去了,不停地想,没法再看了。

尼采的《曙光》,我每天连一页也读不完,那里面的每一句都有深刻的含义和令人击节的见解,由不得你不去慢慢消化、惊汉。人们说,我们面对尼采的思想,就像面对喜玛拉雅,只能感叹、激动、震撼。这三个过程无疑有着先后顺序,因为到目前为止,面对尼采,我所能做到的,只是感叹。

好书不是棉花,不能增加你思想的厚度,也不是那种你看了就能用的东西)(据说“文革”中有“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的说法);它所能增加的,只能是思想的密度,是那种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完全感受到的东西。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中的主人公端白,一生只看过三本书——《论语》、《论语》、《论语》。端白最后出家苦竹寺,他说:“我常常看《论语》,有时候我觉得它包含了世间的所有东西,有时候却一无所获。”《我的帝王生涯》使我感受很多,特别是端白的这句话。我不认为《论语》是好书,但好书都应该像《论语》一样,让人读时有无限的思考。

看好书是先糊涂后清醒,看不好的书则是先清醒后湖涂。而我却常常是两者都看。人不能太湖涂,也不能太清醒。太湖涂的人容易被人蒙,太清醒了又不由自主想去蒙人,所以我常常是两者都看的。

我活了15年,白看了许多书,也没白看许多书。我只想说,书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感谢这个世界有了书。

【图示归纳三】

多思 深思 我与书

《邹忌》读后感陈言——第一构思 空泛

正语 深度

精语 学刻

【延伸训练】

1.“伞”的启示

提示:(1)炎炎烈日,伞顶住暴晒,把阴凉留给人们;暴风骤雨,伞使人们免受淋漓之苦。“伞”具有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高尚风格。

(2)从纸伞、油布伞,到形形色色的折叠伞、自动伞、帽子伞??看到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普通通的伞,正是我们观察社会认识生活的一个“窗口”。

(3)青年一代应该自尊、自强、开拓、创新,而不应该在别人的“保护伞”下虚度光阴。

??

2.美

提示:一般只想到赞颂美、追求美、美无所不在等,如果写“残缺也是一种美”、“最

美是和平”等将更新、更深。

3.小议“这山望着那山高”

提示:可在辩证认识的前提下给这个俗语赋予新解,逆向立意,将会写出新意,思考出深度。

【总 结】

思考,使我联想到了著名的雕塑《思想者》。正因为思考,才有了数不清的发明创造,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帕斯卡说:“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考的力量。”同学们,愿你们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你们将会感受到思考的威力。希望你们为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思考力的创造型人才而努力。

篇二:写人作文

篇三:作文立意十九

专题一九如何使作文立意深刻新颖?

[题解]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立意的正误、深浅、新旧、高下决定着文章质量的优劣。在高考阅卷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考生的立意能达到基础等级,但上发展等级的佳作并不多,立意平庸之作比比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一、 思想贫乏,表现出低幼化倾向;

二、 不能进行辩证思维,失于偏颇;

三、 三、老生常谈,拾人牙慧,缺乏创意;

四、标新立异,故事矫情,不合情理。

《考试说明》中“深刻”“有创新”是对作文立意发展等级的要求,即立意深刻新颖。

[指津]

如何让作文告别低幼陈旧,做到立意深刻新颖?以下方法可以借鉴:

一、感受生活,多维思考,积累素材

文章立意要深刻新颖,就要体现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积累并思考。现实角度,要求考生增强现实意识,从现实角度思考、积累、引申与立意;人文角度,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关心、理解、尊重、感恩自然、生命、他人,善于自省,具有自我批判的精神;历史角度,思考历史,在思辨中升华思想,使文章立意有历史的厚重感;自我角度,以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发掘生活,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总之,要求考生关注自然人文,历史现实,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经常做观察笔记,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由表及里,由果析因,纵向延伸

思考问题,由表及里,多问几个“为什么”“照此发展下去会怎样”,让思维深入一层,能透过现象深入问题的本质,探究事件的因果,挖掘事物的深层意蕴,文章的立意便会深刻高远给人以启迪。同时,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也能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使立意跳出常人的视野,与众不同。写人叙事,要剖析其内心精神世界,揭示人物行为心理和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和影响,以此自诫自勉或启迪他人。

三、由此及彼,转换视角,横向拓展

平日司空见惯的事物,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视角审察和思索,变换了视角,便可能言人所未言,解读出新的抑或是深刻的内容。转换视角,这要求考生有敏锐的联想拓展能力,将思维横向拓展,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避开大多数人的常态思维角度找到新的突破口,思路一换,有时候能化腐朽为神奇。

四、化大为小,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在我们身边,不可能每天都有重大事件发生,我们要善于从熟悉的事件中去发现去繈倍,将选材和立意聚焦到一个小的却又颇具代表性的素材上,通过对典型的小题材、小问题引申发挥,以小见大,阐述其深刻的哲理,以滴水折射出整个大干世界。

五、一分为二,辩证思考,理性全面

世间万物往往是复杂而多面的,从多个层面对问题做出全面立体的思考与判断,才能使自己的认识不绝对化。辩证思考,考虑周全,观点理性辩证,同样是思想深刻的表现。

六、打破定势,由正而反,逆向思维

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历来如此,便正确么?立意的深刻新颖,常常在于我们能对所认为的“真理”能够怀疑并求证,最终形成新的、更有价值的认识。从相反的角度逆向思维,用怀疑、批判的精神对某些人们既成定论的反思,并给出新的、更有价值的答案。因此,对于没有明显倾向性的观点性材料,在不违反普遍价值的前提下,对于反命题导向的立意,还是应该肯定。这样思维常常富有创造力,关键是反弹琵琶别走调,弄巧而不成拙。

【例析】

下面根据上述方法举例作分析点评。

例1“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脱离母语原则而不敢迈进,最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我们所惧怕的“奧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着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

“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

-2013年高考江西卷优秀作文

《在怕的背后》

[点评] 方法:由表入里纵向延伸

文章紧扣所给材料中“三怕”现象展开评述,透过现象着重剖析中学生“三怕”的原因。从主观因素与客观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辩证思考,分别从个人自己、学校老师、国家教育体制三个方面追根溯源,条分缕析,由浅入深,层次井然。

“中学生早巳被家庭、社会圈养咸”“沙发人”等比喻的巧妙运用彰显了考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又洋溢着鲜明的个性色彩。篇末处对这三个方面原因加以总结,收束全文,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文章表现了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揭露问题的胆略,以及善于思辨的能力,的确是一篇立意深刻、颇具思辨色彩的考场佳作。

同学们、朋友们:

好一句“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规律在我看来,就是环境能够影响人的成才。也许有人会问:“环境有‘顺、逆’之分,哪种环境出人才呢?”我说,是环境就影响人,逆境也好,顺境也罢,都可以出人才。??因为只有在逆境中经受过磨炼的人—,才更知道人世间的真善美、假丑恶,才更懂得人生的意义,才更能战胜生活中的艰难困苦,进而成为人才。困苦环境的确可以使人磨炼意志、走向成熟、走向成功,从而创造生命的辉煌。

人才也可出于顺境。??

环境影响人的成才,这是不争的事实。顺境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假如陶醉其中,不求进取就会使时光虚度、一无所成;逆境给人以艰难困苦,但如果变压力为动力,勇敢地同困难斗争,就能做出常人做不出来的奇迹。因此,顺境中要保持头脑清醒、善假于物,抓住有利时机,尽快成才;逆境里也不要悲观消沉,要敢于接受困难的挑战,化不利为有利,坚定地向理想的国度进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优秀作文《环境影响人的成才》

[点评]方法:一分为二理性全面

文章采用了演讲稿这种新颖的形式,开篇从材料入手提出演讲中心“是环境就影响人,逆境也好,顺境也罢,都可以出人才”,全面辩证阐明了环境对人咸才的影响的复杂性,使得立意不绝对化。主体三段,选用典型材料,采用多种论证方法,以“一分为二”的观念进行缜密周严的分析阐述。既分析了“顺境”“逆境”对人成才有利的方面,也指出了“顺境”“逆境”含有偏颇的因素和应当注意的问题,观点理性辩证,展现出考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我坐在长途班车上,恨不得汽车飞起来;一下车,步履匆匆地踏上一条羊肠路,走五六分钟,就可以看见半山腰上的“土坯房”了。

那土坯房,就是我的家。我家五口人一直住在那间老屋里,三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剥蚀得满目疮痍。这些年,富起来的农民越来越多,漂亮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把山村点缀得如同别墅区一般富丽堂皇。渐渐地,我家的老屋竟成了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丑陋无比,有碍观瞻。?...

转过一道弯,奇迹出现了一土坯房竟然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小洋楼”,雪白的墙体,蓝色的屋顶,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夜晚,我躺在舒适的席梦思床上浮想联翩。随着我家新楼的竣工,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成了历史的陈迹。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我家是亿万中国农民家庭的缩影。试看今日之中国,像我家这样的农民家庭不知有多少,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与新时期以前的农民不可同日而语...?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优秀作文《最后一座土坯房》

《点评》化大为小以小见大

文章选材巧妙,在中国崛起这个宽泛的范围之中,考生从身边熟悉的事件中选择一个很小的,点——“最后一座土坯房”变成“小洋楼”的事件,通过前后的对比展现了自家住房条件的改善,勾勒出一幅山村生活质朴清新的图景。化大为小,以小见大,表现中国农民生活的巨变,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民生改善的现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表达出深广的主题。不露痕迹的结尾让题旨自然浮出水面,把理性的思考化为形象的揭示,生动地诠释了主题,加深了文章的立意。

例4 前不久在荷兰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一个“又”字既包含中国队的成就又一次实至名归,又包含了我们对于成功的反思。

在世界乒乓领域,我们为什么能长期处于强势地位,一次又一次的包揽世乒赛、奥运会的桂冠呢?有人说他们日常训练极为刻苦,或又有人说乒乓球是国球,有传统优势。而我想说的则是,中国乒乓球的“实力”在于其运作体制的科学与完善。??让一个团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发挥其优势,在团队内部形成良性循环,并且相互借鉴,达到运作效率的最大化,这便是中国乒乓团队的实力所在——系统优化。

不仅一个团队,如果把这种运作方式有效地嫁接到社会其他领域,我想也一定奏效。??此时此刻,中国经济领域的提升也同样可以借鉴其方法。??

包揽冠军不是目的,而其价值在于一个个的成功实力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其实是极其重要的推动与借鉴。

一个冷静看待“成功”的民族,才可获得真正的“实至名归”屹立于世界! -2011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包揽后的反思》

点评]方法:转换视角由此及彼

这位考生并没有选用作文材料中提示的角度,而是转换视角,从不同视角、用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鹿特丹世乒赛包揽”的现象,避开大多数人的思维角度。文章由鹿特丹世乒赛反思到中国国球运作体制的科学与完善问题,视角独特,立意独具匠心、与众不同,一下区别于其他考生。不止如此,考生具有敏锐的联想拓展能力,由此及彼,思考深广,从运作体制的角度深入分析由此扩展到其他领域,并进一步联系中国经济,关注现实,让文章鲜活起来,增加了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立意既新颖又深刻。

例5王国维有人生三境界之说,抱怨也有三个境界。

境界一:物是人非,事事喋喋不休

一天之计在于晨,可是他一起床就是馒头太硬,豆浆不够甜,或是空气不够新鲜,昨晚蚊子太多,睡得不好,半夜三更邻居家的孩子又开始哭闹,真是讨厌。本来好好的一个早上,被他抱怨得一无是处。??

境界二:上帝为我关上一扇门,却没有打开一扇窗

境界三:念社会之黑恶,独怆然而涕下

这种人可谓是抱怨的最高境界代表,多是愤青,特别是中国新生代的学生。不知是各种信息的干扰还是他们通过实践自知,他们总认为世界无比黑暗。政府无官不贪,只是查出和没查出的分别;娱乐圈污秽不堪,为成功不择手段;社会道德严重缺失,很多人人性泯灭,各种震撼人心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温室效应即将带来毁灭性的破坏,我们无处可逃。这就是他们眼中的世界。的确,有很多都是现实)可这些是谁的错?这些不是某一个人的错,这是我们应该共同肩负的责任,有胆指出别人的错,就要敢自己上,别总是在身后指指点点。抱怨的时代要结束了,我们应该做的是行动起来。

水到渠成,由情之所钟;钟于抱怨,得饮恨而终。呜呼哀哉!

2011年高考重庆卷优秀作文《对抱怨情有独钟》

[点评] 方法:打破定势,逆向思维

对于“情有独钟”这个话题,大多数考生从正面立意,这位考生打破思维定势、别开生面、逆向思维,用怀疑、批判的精神审视国人,对部分国人“对抱怨情有独钟”的陋习进行剖析,提出了尖锐的批判,立意独特而深刻。文章从现实角度入手,关注社会,立意具有现实针对性。主体部分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巧用王国维的论述,条理清晰,逐层深入,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国人各式各样的抱怨情态,对“情有独钟于抱怨”的现象,嬉笑怒骂,热嘲冷讽,旨在警醒。结尾指出社会上种种不良现象“不是某一个人的错,这是我们应该共同肩负的责任,有胆指出别人的错,就要敢自己上,另,3总是在身后指指点点”,进一步提升立意,表现出当代中学生敢于承担的勇气。收尾点题并以“呜呼哀哉!”感叹收束,友人深省。

[演练]

一、片段训练

题1 根据语境,采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给下面的语段添上适当的文字,使观点更加缜密思辨,从而提升立意。

??晚上回寝室的时候,请照一照哈哈镜。如果你今天过得很充实,还有一些收获,请为自己没有枉度一天笑一笑;如果你今天过得并不快乐,有些无聊,有些烦恼,有些悲哀,对着哈哈镜笑一笑,将一切不如意丢在哈哈镜前。

.,,?记得有一句话说:“快乐是一天,忧愁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快乐呢?”推而广之,快乐是一生,忧愁是一生,为什么不一生快乐呢?如果你实在不易高兴起来,就给自己放置一面哈哈镜。哈哈镜可以把所有的事物改变,可以把你所有不快的心情改变,让你的一切烦恼在笑声中抖落在地。:

不过,

看来,生活需要两面镜子,

201 1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生活需要两面镜子》

[分析] 前文说“哈哈镜可以把所有的事物改变,能暂时让人忘忧解愁”,抓住哈哈镜通过夸张变形起到调剂诙谐的效果的特点,论述人生应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过”一词明显转折,因此第一处划线可以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阐述哈哈镜的危害,使得观点辩证全面。

正因为哈哈镜的失真,生活不能只有一面镜子,人生不能只有一种生活态度,第二处划线可以由此及彼,横向拓展联想,思考需要另一面什么样的镜子来弥补哈哈镜的缺点,使得立意更加辩证深刻。

[答题示例] 不过,也别让自己老站在哈哈镜前,失真的形象有时会欺骗你,让你麻痹,让你懈怠。《战国策》里不是有一个叫邹忌的吗?邹忌的妻妾和客人都是邹忌面前的哈哈镜,总说他长得比城里最漂亮的徐公还漂亮,将现实变形扭曲了。如果头脑不清醒、不明智,就容易被这样的假象所误导。所以哈哈镜只适合你有烦恼痛苦时,让自己暂时换一种心情,而不可以把它当成真实的生活。

看来,生活需要两面镜子,哈哈镜可以帮助我们忘记忧愁,让痛苦的心灵得到暂时的放松。但更多的情况下,生活需要平面镜,站在平面镜前,可以反观自己,看到一个真实的自我,它能毫不掩饰地告诉我今天是否完美,是否开心。了解了真实的自己之后,才会反思自己、改变自己,好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些意义。

(点评)简洁有力的观点,加之形象生动的例证,论述了哈哈镜会让真相变形的事实,让人们在哈哈镜前保持应有的警觉性。与上文“哈哈镜能暂时让人忘忧解愁”相互照应,表现出考生良好的辩证思维。

将平面镜与哈哈镜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前者的反光功能与后者的幽默诙谐功能形成对比,揭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了考生独特的思想与深刻的感悟,进一步拓展了文章意蕴,让文章具备思想的厚度和高度,立意新颖而深刻。

题2

根据上下文,透过现象、结果分析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向纵深延伸思维,采用探究因果的方法给下面的语段添上适当的文字,凸显立意的深刻性。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