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对比诗歌例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8:18:53 体裁作文
对比诗歌例子体裁作文

篇一:各种诗歌的与知识和故事

以景抒情古诗词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溪秋色

——唐·李白

枫香乌臼两相依,

红叶随风伤别离。

群鸭岸边勤对镜,

旧装渐褪换新衣。

《秋风清》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现代抒情诗

《假如你不够快乐》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跨越自己我们可以欺瞒别人

却无法欺瞒自己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崎岖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叙事诗

大自然的语言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要戴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写着:

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到,

你会把年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

鱼鳞上也有圆圈——

一圈就是一岁,

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

嵌在喜马拉雅山脉,

这是在告诉人们:

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的 语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看不懂,

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诗歌知识

一、什么叫诗歌 “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诗歌发展的历程

1、古歌谣

2、诗经:305篇,5篇有目无辞,亦称“诗三百”。我国第 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六 艺”:风(15国风160篇)、雅(朝廷官吏作品105篇)、颂(庙堂祭祀乐歌40篇)、赋(直陈其事)、比(打比方)、兴(先言他物,然后引出所歌咏之事)。

3、楚词:以屈原为代表继承“诗经”传统,创浪漫主义新诗体。

4、汉乐府:“乐府”是负责采风的音乐机关名称。“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5、唐诗: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三大诗人

6、宋词:豪放派(苏辛派)婉约派(姜夔、刘永、李清照)

7、元曲:含散曲和杂剧

8、自由诗(新诗):五四运动后的诗歌

诗歌故事

1.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故事

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情趣生活。两个人在茶余饭后,随手觅得一本书,翻开一页,问着对方某事某人出自何书何句甚至何页,输者,直接泼茶于其胸间,茶香伴着亲昵,雅致而不流俗。(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注:她丈夫是金石学家。

纳兰容若曾在《浣溪沙》一词中用过此典故: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2.陈季常惧内室

宋代文人陈季常有些怕老婆,好友苏东坡为了嘲笑这位自称“龙丘居士”的惧内先生,写了一首有趣的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说空谈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诗中采用了幽默夸张的手法,把陈季常怕老婆的模样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喷饭。把悍老婆称为“河东狮子”也是形象的首创。从此后,“河东狮”便成了“恶老婆”的代名词。

篇二:古诗鉴赏技巧与例子

古诗鉴赏技巧与例子

一、 对比。诗歌中的“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

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

1、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昔盛今衰的感慨)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

简要说明。

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3、《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通过城中桃李的“愁”与乡野溪头芥菜花“迎风开放”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对不屈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崇敬和追求。

二、 衬托。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比如1999年高考试题选取了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其中“船尾跳鱼拨剌鸣”一句就用了反衬。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此句却写动、写声,似乎打破了静谧之境,但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诗句“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4、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水的深度与朋友之间的情感本比无可比性。夸张地说用桃花潭“水深千尺”,用衬托汪伦对自己的深情厚意。

5、辽宁卷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解析】(1)首先是时令不同,景象不同,王诗题目为“秋夜独坐”,描写的是秋夜之景,景象是雨中果落、灯前草鸣;周诗诗句中有“春雪霁”,描写的是春夜之景象,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其次,动静不同,王诗用果落、草鸣之动来衬托心中之静,是动景;周诗用不知道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等室外的静景来衬托时光的暗转和读书的勤奋,是静景。

(2)景物意象的选用上,很容易体会到二人心境。第一首诗写上半夜坐禅,其心境是孤独悲哀的。一、二句“独”、“悲”、“欲”从自身的感受写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的流逝,三四句用果落虫鸣之悲进一步加深这种悲凉的心境。第二首诗写下半夜仍然专心读书的景象,“不知”二字淡而有味,十分传神的写出了诗人久读后起身开门四望的瞬间感受,不知道室外景色的变化,可见其读书时的聚精会神,不难推断出其安闲自得的心情。王诗欣赏虚空的状态:静心默坐,听凭时光在自然界中悄悄流逝。周弼喜欢充实的感觉:灯下夜读,不负时光的暗转。

三、 烘托。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1、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

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

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2、《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2、 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 对比, 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

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四、 动静结合。

1.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

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1.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2.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3.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4.毛泽东的“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五、 虚实结合。

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通过春天的景物,表达作者在战乱年代的惊恐心理和恨别情绪,形象而深刻,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这是以实写虚。 2、《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鴎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者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前两句实写 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鴎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

3、“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作者把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的“一江春水”,把自己因亡国而引发的多而不绝的愁

绪渲染得淋漓尽致。这是“化虚为实”。

4、“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

作者虽然没有写隐者的行踪,但透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贾岛本人悠远恬淡的心境。还可以引申出人生的哲理:人在追求理想和真理时,明明近在眼前,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发现或得到,这是由实见虚。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5、《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6、《晓出净慈寺送林方子》(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前两句泛写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的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7、《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问: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答: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致。

9、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五、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1、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

光,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 以乐景衬哀情)

2、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

3、《古从军行》(唐·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主题是借古讽今,反对唐王朝的开边战争。(以哀景写哀情)

六、 抑扬。王昌龄《闺怨》(《红楼梦》对贾宝玉介绍)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七、 白描(求其神)和细描(工笔,求其形)

白描。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1、2句写客宿(客所见),3、4句写主归(客所听)。如何“贫”、何人归、如何归等作大意描写。展示阔大的意境。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细描。秦罗敷之貌美、王熙凤之打扮、《背影》父亲跨过铁道买橘。

八、 用典。

1、 用事(历史或故事里的人和事)。借古抒怀,借古人古事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些

问题的立场态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

例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用诗文(直接引用古诗文里的原词句或化用古诗文词句)。用于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例如:《扬州慢》

九、 正面,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 色

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1、2句)

(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侧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2句)

十一、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十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一句或局部)

2、表现手法(大部或全篇):

如何描写 : 正面、侧面白描、细描

描写什么:景物(动静、色彩、声视、远近上下)

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

如何抒情:直接(直抒胸臆)

间接(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古抒怀、托物言志、象征)

虚实、烘托、衬托、对比、用典

3、结构手法:抑扬、起承转合、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铺垫、过渡、照应、

以景结情

三、怀古作品的目的(标题一般是古人、古事、古地名等)

1.借古抒怀《念奴娇·赤壁怀古》《蜀相》 2.借古言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借古讽今《阿房宫赋》《石头城》《乌衣巷》 4.借古喻今《六国论》

以景结情《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 萧萧枫树林。

篇三: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阅读

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阅读 菊

仿佛看到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赏析-

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阅读

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阅读 比较: 菊花 [唐]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相同处:1、两首诗都写菊花。 2、都赞扬了菊花的高贵品质 不同处:情感不同

元稹:诗人热情歌颂了深秋开放的菊花,赞美它饱经风霜后的品格。作者没有正面描绘菊花的姿态和精神,而是用流畅明白的语言,对菊花独自开放于百花凋谢之后的可贵进行了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无疑是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黄巢:菊在他笔下,化作披坚执锐的将士,振聋发聩,杀气蒸腾。诗人借咏菊歌颂起义军,诗人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

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阅读

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阅读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阅读 题菊花 饮湖上初晴后雨黄巢

苏轼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

题临安邸 (1)相同点:1)都写出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林升

2)都以菊花的孤高绝俗精神的个性来象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征自己的形象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都以咏物来抒发情感

相同点:⒈都写了西湖的景色 (2)不同点:1)"由来不羡瓦松高"作者以池岸边的 ⒉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不同点:⒈感情基调不同 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 ⑴《题临安邸》:北宋灭亡后,在临安建立了南宋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这里,小朝廷,但是当权者没有吸取灭亡的教训,他们不图进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取,只求安乐,歌舞升平。作者讽刺了当时的统治者,想品质。

向他们提出了警告。这首诗表达了对醉生梦死、不顾国 2)“飒飒西风满院栽"“满院栽”不同于家危亡的官员的憎恨,警告,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 ⑵《饮湖上初晴后雨》:由写西湖晴天的美丽而体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现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 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表现了在他心目中,这菊花 ⒉比喻不同 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⑴《题临安邸》:诗人用暖风来比喻当时的社会风

气,指歌舞带来的令人沉迷的暖风。用游人来比喻那些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阅读 醉生梦死、不顾国家安危的官员。 题菊花⑵《饮湖上初晴后雨》:把西湖比作西施,突出了黄巢

喜爱和赞美之情。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阅读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阅读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咏柳> 同:黄巢所作。对象菊花。

贺知章

异:前者写的是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的景象。而后者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盔甲,失去了幽静的隐逸的淡雅,将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静态美转变成了豪迈的动态美。前者诗人决心要让菊花同 <咏柳> 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曾巩

是借物喻人。后者 “我花开后百花杀”表现出灭绝一切的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姿态,这跟他当时落第时的郁闷心情密切相关。运用想像,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

两首诗都是借物喻情 都借柳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虽是物同 但内容和情感却不同

前者 第一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 从整体而谈 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其中 碧玉突出它的颜色美

诗的最后两句用设问的方式 表现了柳是春的象征 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作者因赏柳而心情愉悦的情感 后者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柳絮飞花在东风相助之下 狂飘乱舞 铺天盖地的气势 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用泥人的手法使柳人性化了

作者笔中的柳 是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