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散文秋天随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4:30:20 体裁作文
散文秋天随笔体裁作文

篇一: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篇一:散文随笔

那是一条幽深的小径,人迹罕至,甚至白天也极少人走。倘若有另一条捷径通向我的目的地,我是绝对不会走那条路的,因为它太阴森、太恐怖。那条路一直很安静而寂寞的横亘在那座城的偏僻的一隅,平时人们似乎忽略了它的存在,但当路旁各型各色的花偶然跳入眼帘时,会使人漫步与中,沉湎与此。冬雪,将花籽掩埋在地下,默默的哺育它,直至它们发芽。人们盼花,希望早一点见到它。

阳光洒满小路,燕儿双飞,咫尺相随。不知不觉中春渐渐来了。小草用自己星星点点的绿色,织成了一块块绿茵茵的地毯。小草儿悄悄地绿了整个山野,给故乡编织妆扮着春天的衣裳。它那一片片椭圆形的叶子,一朵朵美丽的花儿,都在金色的阳光中点头含笑,好像在欢迎你。

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直达天际,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层厚厚的绒毯。那小草的颜色丰富多彩,一片一片连起来,赛过巧手编织的花毯,活生生,自然而又和谐。那盛开的花朵儿,不正像一张张美丽可爱的脸儿吗?长剑似的绿叶,互相缠搭着,密不透风。

娇艳似的花朵,互相炫耀着,不甘落后。小草也在微风的吹拂下晃动着,好像随着晨风在轻轻地唱歌起舞。此刻,正是赏花的好时候,而人们却厌倦这花香四溢的世界,总认为在花上短暂的停滞是利益的损失,于是人们便又投身于工作中去了。议花,是古今文人的嗜好,“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是至真至纯的感悟。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天光云影,在那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子,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山容水态皆入眼帘,处处都烘托出一种赏荷时的恬淡温馨的气氛??

时间,如捧在掌心里的水,无论是摊开还是合拢,终会从指缝间一滴滴溜走。时光消逝,花渐渐落了,正如那路上的人渐渐走了一样,来去匆匆,想要挽留而不知所措,最后只得拾起残碎的花瓣将其埋葬。

人们不得不承认时光带来了那些初次听见花开的声音的记忆,也不得不承认当初的花很美,于是,那些琐碎的怀恋时常交织在心头、萦绕在耳边、回荡在脑海。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跎。”不要让时光白白地在面前流失,消逝。你不想做鲁迅先生口中的“谋财害命”之人吧?朋友,“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到年逾花甲之时才猛然醒悟,后悔莫及,那才是“有心无力”,到那时,只能是“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篇二:散文随笔

如此漆黑的深夜,走在依旧喧闹的街口,看着红绿灯闪烁的间隙,我的心又飘走了??

心里有万千的语言,在仰望蓝天的时候,眼眶就开始湿润了,低头的时候,它们就往心里去了。走走,停停,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吧,如此坚强。空旷的慌乱,偶尔就是有这样那样的伤感,或者是莫名的感动。看着看着,想着想着,情绪就滋生了,如此自然。

有一次出游,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一切都很安静,只有我们几个人,享受这晨风,晨雨,还有雨后的彩虹。雨后的山笼罩在一层雨雾里面,洗过的翠绿,洋漫着生机,独自坐在石阶上,看着那么长长的来时路,我自己都感动了。风很清凉,很干净,偶尔,传来几声扫地的声音,也没有打扰到我。这世界太吵闹,偶尔一下的安静,确实是如此舒适。

心事是刻画的,很用力的一笔一笔的勾勒,才出了印痕,我的心如此坚硬,不稍微的费点力气,还真的是,没能留下些什么。刚看完中国合伙人,有句台词是这么说的:如果皱纹终将刻在我们的额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它刻在我们心上。我想我心上的皱纹一定比额头上的深吧!毕竟,我使了那么大的劲儿。

很多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走到别人呆腻的地方。我觉得:旅游应该是从自己感觉累的地方,走到我觉得不累的地方,要不,出走都没有意义了。

每个女孩都会有一个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那就是独自旅行。偶尔计划一下,偶尔消亡一下,追寻自由放纵是需要力量的。如果,她做到了,我一定会羡慕的要死!

最近,有一个风起的人物,或许是我至今才知晓的——丽江小倩。她的一首《一瞬间》,已经开始让我对那里又开始无限的遐想,流水的声音,街道的声音,音乐的声音,飘到那里的留恋,很难才要了回来。班布酒吧,又一个新的丽江印象。

难忘的一天,如果走在那里,是这样的,漫步成了最简单直接的烂漫,南方湿热的天气里,在树荫的清晨闲逛,听着大自然的歌,心里的声音一下子就穿越到了自个儿想象的梦,再回到眼前的自己,心里着着实实的全暖了。

篇三:散文随笔

转眼之间,时节已经到了>秋天了。

记得毕业二十年的同学聚会的那天,正好是立秋。而分别了二十年后重又相见的步入不惑之年的我们,或许在人生的季节中,也正迈入到秋天的季节了吧。

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小时候,我是非常的渴望秋天的到来的。那是,还没有明显的秋天的概念。只知道,

若干个狂风暴雨的日子过后,小河涨满了水,两岸的庄稼隐也没在连成了片的浅水中了。雨后的晴空下,不经意的向屋后看去,有一个佝偻的矮小的身躯,却背着大口袋吃力的蹒跚着趟过河水,向我家的方向走来。是谁非要这样冒险涉水呢?我们这样望着,想着。等到人稍稍近了些,天哪,竟然是外婆!我们跑着迎了上去,有几分激动,更有几分好奇:外婆的口袋里,背的是什么呢?

“昨天风雨很大,打落了一地的梨,有的熟了,我怕坏了,这几天你不会去,给你们背了来??”外婆的耳朵早年就已经聋了,只自顾自的说。

原来如此!外婆家种了好多梨树,每年都要结好的的梨,而这些梨都不卖,只是自家吃与送人。我渐渐的长大后,每年都要去她家多次,特别是梨子成熟的前后。我成为那些梨的最先与最后的尝客。对于我来说,秋天,就是可以吃梨子的季节。梨子的甜,脆,那种汁水的滋润感,是我秋天的所有的记忆。

稍微大一些了,我读书了,渐渐地感觉到季节的存在了,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夏天是生长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则是蕴藏的季节。

再大一些,读的书又多了些,秋天这样一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没有那么简单了。“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欧阳修老先生如是说。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笔下的秋天只一个“凉”字已然尽收。

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除了饱含他对“故都”的自然风物向往、眷恋,更感觉出字里行间隐含的的几分忧郁,几分>孤独。每每念及那个时代的、社会的风云,他的令人唏嘘感叹的遭际,秋天,又让人觉出了些许的苦涩。

秋天,我好像懂了一些,又好像还有很多不懂。四十不惑,还是四十不必惑,——算了,要真正弄懂秋天,太难了,或许,这一生,都弄不明白了。

即将进入人生秋天的我,盘点收获,又有什么呢?

我只知道,那个沉浸在金灿灿的梨园里的秋天,再也回不来了。

篇二:秋天散文

满山的牵牛藤起伏,紫色的小浪花一直冲击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势。 阳光是耀眼的白,像锡,像许多发光的金属。是哪个聪明的古人想起来以木象春而 以金象秋的?我们喜欢木的青绿,但我们怎能不钦仰金属的灿白。 对了,就是这灿白,闭着眼睛也能感到的。在云里,在芦苇上,在满山的的翠竹上, 在满谷的长风里,这样乱扑扑地压了下来。 在我们的城市里,夏季上演得太长,秋色就不免出场得晚些。但秋得永远不会被混 淆的--这坚硬明朗的金属季。让我们从微凉的松风中去认取,让我们从新刈的草香中 去认取。 已经是生命中第二十五个秋天了,却依然这样容易激动。正如一个诗人说的。 “依然迷信着美。” 是的,到第五十个秋天来的时候,对于美,我怕是还要这样执迷的。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 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 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 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小 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期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 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 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 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又记得小阳台上黄昏,视线的尽处是一列古老的城墙。在暮色和秋色的双重苍凉里, 往往不知什么人加上一阵笛音的苍凉。我喜欢这种凄清的美,莫名所以地喜欢。小舅舅 曾带着一直走到城墙的旁边,那些斑驳的石头,蔓生的乱草,使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长大了读辛稼轩的词,对于那种沉郁悲凉的意境总觉得那样熟悉,其实我何尝熟悉什么 词呢?我所熟悉的只是古老南京城的秋色罢了。 后来,到了柳州,一城都是山,都是树。走在街上,两旁总夹着橘柚的芬芳。学校 前面就是一座山,我总觉得那就是地理课本上的十万大山。秋

天的时候,山容澄清而微 黄,蓝天显得更高了。 “媛媛,”我怀着十分的敬畏问我的同伴。“你说教我们美术的龚老师能不能画下 这个山?” “能,他能。” “当然能,当然,”她热切在喊着,“可惜他最近打篮球把手摔坏了,要不然,全 柳州、全世界他都能画呢。” 沉默了好一会。

篇三:汪建中散文《秋天之美》

秋天之美

汪建中

这些天翻阅唐宋列位大家描述秋天的诗词,读着读着,不禁悲从中来,越读越是感到天地晦暗,人生没有意义。即便是读辛弃疾和苏轼这样一些豪迈词人的秋词,也没有读出生命的亮色。比如: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辛弃疾《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面对秋天,豪放派大家们的感受都如此悲凉,杜甫、王维、李煜、柳永、易安等人,就更不用说了,怎一个凄凄惨惨戚戚了得。

从世界史上来看,唐宋算是很强盛的了。但唐宋的强盛,好像与众多大文豪无关,因为他们的命运大多如秋风扫落叶,不是被贬职,就是被放逐,一生都春风得意的,没有几个,更多的文人如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徒有一世铁血征战之梦。因此,面对潇潇落木,迎着猎猎秋风,他们自然悲从中来,并将一腔的悲秋化作一行行啼血的诗句,直指苍穹。

在抛开世间的诸多不平和人生的诸多不幸之后,我们来看秋天,其实,秋天是很美丽的。

它的美首先是一种通透。这种通透主要体现在秋高气爽。秋天到来地时候,往辽阔的大地上一站,面对浩荡山河,仰望万里蓝天,我想,即便你不太喜欢秋天,但你也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一种秋高气爽的通透感觉。秋高气爽而又目穷千里的感觉,不仅使人在瞬间获得无穷的爽朗与舒坦,还能获得无尽的豪迈与伟大。因此,通透的秋天之美,可以让生命的内核变得灿烂,变得明亮。

其次是它的饱满。秋天是饱满的,这从那些沉甸甸的谷穗、玉米、高粱上,就能大致知道。其实,秋粮上的饱满,还只是物质上的,还没有升华到精神的层面。要在精神的层面获得秋天的饱满,必须登临绝顶,放眼千山万水,这时候就会发现,在春夏或冬天都难以看清楚的山河大地,此刻全都层次分明地一一展现在眼前:群山逶迤、江河奔涌、天地圆润、万物爽朗,全都饱满得没有缺陷。在这样的饱满里,纵然是失意百年、落魄一世,也会陡然生出“天生我才必有用”之慨的。

再就是它的宁静。在一年四季里,最宁静的,当然只是秋天。春天的不宁静,是由于有无数的花花草草在争春中喧闹与折腾,而这种喧闹与折腾,又显得过分张扬,过分功利。夏天呢,就更不用说了,那些雷电、暴雨、洪流、狂风,几乎把夏天闹腾得难以喘息了,哪里还有宁静可言?相比之下,秋天就是宁静的了,它的宁静,是真宁静,是大宁静,没有半点胡夸,更没有一丝儿伪饰。这样的宁静,是让人聆听谷粒落地的声音,是让人感知苹果坠落的响动。那是一种幸福的响动,是一种甜蜜的响动。为了这种响动,秋天退去了所有嘈杂的音声,甚至停止了云彩的流

散文秋天随笔

动,它让这种宁静来为我们放大一切成熟之果的坠落之声。在这样的宁静里,大地变得坦然,天空变得高远,就连那些南飞的大雁,其扇动着的翅膀,全都是那么舒缓与从容,悠然地滑过长空,给大地投下两行宁静的身影。

还有就是它的内敛。我总觉得,秋风扫落叶是与秋天的内敛品质有关。应该说,秋风扫去的,是浮华,是虚饰,是累赘。扫去残枝败叶后,我相信秋天也知道光秃秃的树枝不美,但它宁肯赤裸裸地展示这种“不美”,也不要满树丫的浮华与虚饰。也许,秋天也知道浮华与虚饰只能风骚一季,惟有那些铜枝铁杆,才能傲然千年,才是栋梁之才。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秋风要无情地横扫落叶,让那些栋梁之木坦坦荡荡地接受秋阳的抚慰与检阅。

在我看来,秋天还有一种美就是仁爱。因为,古今的文人和非文人们总是喋喋不休地向它发牢骚、吐愁绪、述衷肠,好也罢,歹也罢,任凭吐露,它都一一接纳,它毫无怨言,毫无嗔色,一如既往地秋高气爽、长空万里。我以为,这样的仁爱,是老者的风度,是智者的风度,否则,在面对那么多指责、辱骂、冷眼乃至唾弃时,它不会如此包容,如此宽厚。是的,秋天是一个睿智的老者,它用仁爱带给了我们最大限度的能见度,它用宽容给我们营造了最澄澈的清明度。面对这样一个老者,我们除了感受它的美,更重要的是享有了一种平和,一种大度,一种沉潜,一种浩然。

是的,在剔除掉世间的诸多不平和人生的诸多不幸之后,我们再来客观地看秋天,秋天真的是很美,而它的美,是可以消解不平与不幸所滋生出的诸多怨气与愁肠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