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2:57:28 初中作文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初中作文

篇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我国语文教育大家于漪曾在《今天怎样教作文》中指出中学生作文的现状:“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几乎不见了;叙事流畅,娓娓道来,差不多久违了;议论风生,言近意远难得一见了;真情可掬,感人肺腑,更是稀罕又稀罕了??”于老师的话非常精要地道出了中学

作文教学的困境。那么初中作文教学到底陷入了一个什么样的困境?

一、作文教学目的的模糊性

不少初中老师对作文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师生都急功近利,以中考场上得高分作为作文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一方面教师为了追求较高的作文分数,组织的写作训练都是围绕考试进行的。中考试题一出,写作训练马上转舵,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随着中考作文试题的出现大行其道。另一方面,学生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作文试题,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不仅会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课外的文学读

物。自己还会主动参考学习大量的考场作文,将之当作范文,所有的课外涉猎只是为了考试服务,可供写作取材的范围很狭小。

二、作文教学的随机性

尽管几乎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很重视作文,但却存在着严重的随机性和盲目性。大多数教师总会对自己的学科教学拟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然而作文教学却在计划之外。作文教学没有预先的全盘考虑,作文教学缺乏明确的训练要求、系统的训练内容、周密的训练计划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这种无计划性的作文教学,使得学生的作文能力

得不到提高,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而不少学生也只是茫然地跟着老师的步伐走,不懂得去思考自己这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着力点在哪里,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三、作文评价的单一性

作文教学改革虽然也进行过不少尝试,但是初中作文教学总走不出“学生写、教师改”的固定圈子。虽然教师评改时煞费苦心,精批细改,旁批、总批一样不漏。而由于时间、精力乃至阅历、情绪、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对学生作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情感、语言、结构技巧等方面做出全面公正的评价。最终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写文章是学生的事,写完以后就可以扔给老师。忽视了学生间的反馈,更忽视了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

四、作文训练的随意性

目前的作文训练基本上还是按照“命题—指导—作文—批阅—评讲”这一流程来实现的。老师布置完作文题,有些学生就开始动笔,他才不管老师的指导,因为他只求尽快完成任务。有的学生虽然也听老师指导,但其实也只是听而已,所以最后要么就苦思冥想、挖空心思“编”一篇作文,要么就参考范文、东拼西凑“造”一篇作文,然后一交,万事大吉。而老师则按自我趣味和评价标准,进行评分和评语。作文发给学生,他们漫不经心地看看分数、评语,有的甚至连看都不看,随手翻过,又进入下一次作文。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意识,写作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于是作文训练就这样不断地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老师把作文教学的重心仍放在“文”上,而忽视了作“文”的主体——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学生的生活积累:作文离不开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但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或多或少地忽视或遗忘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积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按理说学生写起作文来应该是没问题的。但事实是不少学生写起作文总是紧皱眉头,大有“无米下锅”之感。但他们在博客里、qq里却能挥洒自如,洋洋洒洒上千字,有的还不失为一篇佳作呢。而平时的作文训练,要么就是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而这些命题多半与学生的生活脱节。要么就是为了博取中考场上的高分,常常以新八股文的形式来束缚学生的思维,有些老师甚至硬性强调一篇文章要分多少段。有些老师更是让学生去熟读什么中考优秀作文,然后让学生在考场上去生搬硬套。长此以往,学生在作文中感受到的不是思想情感倾诉的愉悦,而是踏破铁鞋无处觅的无奈,于是令人厌恶的“造文”便“应运而生”了。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只能胡编乱造,有时甚至闹出许多的生活笑话。

2.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初中生,他们还是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遇到酸、甜、苦、辣等种种不同的人生经历,会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感受和体验,会产生喜、怒、哀、乐等许多丰富的感情。这些感情,很难用一个标准,一个尺度加以衡量。不能因为某一位学生表达了自己发自内心的比较不成熟或偏激的观点就视如猛虎,严加封杀。其实幼稚的思想总比没有思想好,偏

激的观点胜过一切不假思索的结论!幼稚不可怕,可怕的是虚假的早熟;偏激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围绕中考这根指挥棒,为了取悦阅卷老师,很多语文老师都会在教学实践中,一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表达伟大的思想、积极的意义、高尚的情操等,完全扭曲了写作本应具有的作为个人表情达意的功能,导致不少学生说假话、大话、空话。

3.忽视学生的思维拓展: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讲课时往往不联系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不注重培养他们用心体察社会生活,思考人生百态,从而导致学生的大脑成了伟人的跑马场,用别人的思维方式进行衡定思维,用别人的结论评价事物,这种傀儡思维使得学生作文缺乏创意,主题浅薄,人云亦

云。事实上,只有让他们真正去思考现实人生中的种种问题,才能真正培养起社会责任感、历史忧患感和人生沧桑感,这正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

4.忽视学生的个性展示:写作的目的无非是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之所蓄之情感人。总之,写作必须围绕作者这一轴心运转,真正意义的写作,应当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让他们以自己对外界事物的独特感受或反应来表现自己的生活世界,写自己的天性,写自己的童心。但在当前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立意、选材、结构、遣词造句上都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然后以此为评价依据,所以不少学生在几次尝试后而备受冷落后,不得不顺从老师的所谓指导。于是乎,他们的笔下再也没有

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感悟,有的只是自己的语文老师认为够标准能得高分的文章,或者是阅卷老师青睐的文章。最记得有一年笔者去改中考作文,至少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写的文章大同小异。这哪还是在写作文,完全是照葫芦画瓢。

参考文献:

[1]胡现锋.对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06期(p76~77).

[2]王立根主编.作文智慧.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9.

[3]赖维新.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现代语文.2007年02期(p99).

篇二:中学生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高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21世纪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严格更全面的要求。现在的中学生,应当成为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搜集、处理和交流信息能力的新世纪的主人。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进行系统的改革。而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的写作教学,则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期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进行作文写作及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目的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写作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这不仅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全体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的需要;同时充分满足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开发学生潜力,使教师能够冲破封闭、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实现写作教学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正确的导引

和有效的帮助。

二、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祖国语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

2、写作是精神产品的独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品

德修养、思维品质、生活理念、文化科学素养、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写作知识等的共同支撑。

3、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语文活动。在写作中学写作是写作教学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那种“知识先行”、“文体开路”的写作教学有悖于写作规律。

4、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开拓写作教学的空间,开发写作教学的资源。

三、调查研究的内容、方法、步骤

(一)基本内容

1、高中生写作现状及评价

2、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3、写作教学与社会生活、语文实践的沟通

4、写作教学的资源开发,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之间的关系

5、学生作文的评价机制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

1、实际调查: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采用问卷法、问询法、观察法、预测法等调查了解学生作文写作和教师

写作教学现状,收集有关数据资料。

2、理论研究:坚持三个面向,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素质教育的教学原理,探索写作教学的一般规律,给写作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采用学习借鉴法、文献法、归纳

法、分析综合法等方法开展调查研究。

3、实践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改革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构建新的科学的写作教学模

式;采用分类比较法、经验总结法、因果关系分析法、探索法、发现法、系统论的方法,开

展实践调查研究。

(三)调查研究步骤

调查研究分三个阶段,即从2007年9月到2008年6月,其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2007年9月到2007年11月为调查阶段。

组织参加调查研究的教师系统学习写作的相关理论,掌握其基本原理,使理论水平得到

提高。查询有关资料,了解信息,设想整个研究调查的计划。设计学生问卷。

第二阶段:2007年12月到2008年5月为调查实验探索阶段。

首先对××中学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上述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师问卷,对部分语文老师进行书面调查,得到真实的调查结果。

第三阶段:2008年6月为调查研究总结阶段。

研究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进行调查研究的总结,完成调查研究报告。

四、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作文教学的性质被漠视和异化了。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什么叫“作文教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什么”?许多语文教师是不注意甚至是不了解的。他们只知道作文就是写文章,作文教学就是写写练练;考什么就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写;考试是方向,考题是目标,练考是方法。其

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这样的教学是不自觉的,非理性的。

2、作文教学被演化为单纯的工具性训练。

作文教学的性质决定了作文教学的人文性和表达训练的多样化。处理好作文与育人的关系,是作文教学必须遵守的原则。但遗憾的是,我们发现作文的教化功能被遗弃了,取而代之的是“为做文章而做文章”的写作技巧训练;作文教学的人文性丧失了,学生作文中语言与思想的联系被割裂了;作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忽缺了,一味强调的是单纯的写作训练。

3、作文训练缺少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科学训练体系。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尽管我们所见的许多作文训练体系都各具其优点,但明显的不足是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存在着单纯的为作文而作文的倾向。

4、作文教学囿于封闭的训练结构和单纯的“文体训练”模式。

封闭的作文训练结构是:命题--指导--作文--批改--评讲;单纯的“文体训练”模式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封闭的训练结构适宜于“文体训练”的模式;“文体训练”的模式便利于封闭的训练。在作文训练中,讲文体知识面面俱到,讲写作技巧林林总总;命题总离不开三种文体,指导就是审题、立意、取材、构思。于是,学生参

与的意识薄弱了,实际运用的目的性降低了。

5、作文训练绝对量与相对量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作文教学的实践和实验数据表明,作文训练效果是受训练量控制的。但从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课时容量和作文训练的实际量来看,远远没能达到能够形成学生作文能力的需要控制量。中学六年,每个学生的作文训练量累计不足10万字。就是说,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他们作文训练的绝对量与实际需要的训练量要相差两倍多。

6、作文教学存在两怕:学生怕作文,教师怕判文。

从历史和社会大环境看,“重理轻文”的思想一直存在,客观上学理科择业的路子比较宽,学文科求职的路子相对窄,因而多数学生热衷于理科而冷淡文科,冷落作文。从语文学科本身来看,它博大精深,是各门学科中的一块“硬骨头”。就拿作文来说,它是学生思维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它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文无定法,确实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做到作文有新意,篇篇有突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怪学生望“文”兴叹了。从教师方面看,教师工作是辛苦的,但最辛苦的恐怕要数语文教师了。备课花费很多精力,上课、辅导、处理作业练习也要占去不少的时间;而且两周一次的大作文的批改,按两个班百名学生统计,每篇平均仅按20分钟计算,就需要30多个小

时,负担何其重呀!

五、建议

1.重视写作的情感训练与态度的养成

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语文课程标准》不仅仅要求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乐观健全的人格。作文教学应该将人格的形成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结合起来,即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主体性的人格。应该摒弃纯形式的作文训练方法,代之以人格

的形成发展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发展相结合的作文教学。

2.重视写作内容的丰富性,实现作文教学的开放

所谓开放的作文教学,指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不勾画教学流程的运行轨迹,不套用死板的评判标准,而让学生有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在学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争取更多的个性张扬和思维发展。写作是最具有开放性的,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走向校外去认识、感受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

篇三: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对策论文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几点现状与对策

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日常教学中,重阅读,轻写作;只注重写作模式的指导,忽视作文能力的培养;只重作文的指导,却忽视作文的讲评等现象一直制约了作文教学的前进,要改变现状,为作文教学独辟蹊径,可以从激发兴趣,发现生活;加强课内外阅读,认真做好摘记;改革评价机制,进行立体评改等方面去做。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发兴趣 加强阅读 改革评价

【中图分类号】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但是,由于作文教材的不确定性,造成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很强。再加上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使作文教学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片未被开垦的荒蛮之地,无法展示其应有的美丽。纵观整个作文教学,笔者认为这些现象应该引为重视。

1、重阅读,轻写作现象严重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需要多年的日积月累,不少升入初中的学生,由于底子太薄,体会不到写作带来的乐趣,因此,他们早就对写作失去了热情,于是很多教师在看了学生惨不忍

睹的作品之后,极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上作文课,认为收效甚微,他们更愿意把时间用在基础知识以及阅读教学中,一年下来,勉强完成课标规定的几篇大作文,而且轻于指导,作文教学质量实在堪忧。

2、只注重写作模式的指导,忽视作文能力的培养

《课标》中说:“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这里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就是写作需要的实实在在的能力,而有些教师却为追求“速成”效果,简单的套用一些模式。 什么“开篇点题,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等,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般抛给学生,而忽视了对学生基本作文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必然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其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3、只重作文的指导,却忽视作文的讲评

这种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并不少见,很多教师在作文之前往往准备的比较详细,却往往忽视了作文讲评这个对学生写作实践进行全面检查分析的环节,忽视掉了这个学生期待的重要信息反馈的环节。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诸如“中心突出、结构紧凑、语言通顺”之类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最多选几篇不错的文章读一读就算完事,像这样的作文评改,怎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作文水平依靠这样的讲评又

能够提高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基于以上的现状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搞好我们的作文教学呢?我认为,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敢于承认学生的不足,低起点小台阶,让学生在三年的日积月累中逐步提高作文水平。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激发兴趣,发现生活

我认为作文固然需要章法,但过多的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只会束缚住他们的手脚,我曾多年致力于“自由练笔与规范作文相结合”的实践探索,既让学生完成一学期写八篇大作文的任务,更重视的是学生每学期不少于十五篇的随笔。随笔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自己命题,字数不少于500字,这种自由练笔既保证了文章的数量,又在对文章的提炼、揣摩中提高了质量。他们的习作中,不仅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生活,而且向社会生活延伸。“一把雨伞”、“一次相遇”、“一片蓝天”、“一方草地”俯拾之间几乎都成了写作的素材来源。学会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的高手。他们习作中表现出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表现浓厚的兴趣。

二、加强课内外阅读,认真做好摘记。

除了对学生的课内阅读精心指导之外,教师要重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去读名家名作,用高层次的人生追求、高层次的审美意境来升华学生的灵魂。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在这种广泛的阅读中,

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三、改革评价机制,进行立体评改

评改作为作文教学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评改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作文批改方法多样,或全班批,或轮流批,或学生交换批,或学习小组讨论批等。讲评方式也有多种,可全班集体讲,可指导小组分批讲,可单独面批等。讲评虽多以鼓励为主,但存在的缺陷也应及时地加以指出。教师在教会学生如何修改作文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好文章是靠改出来的。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认清形势,找准不足,只要大胆改革,认真实践,作文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