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谈骨气议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2:32:24 体裁作文
谈骨气议论文体裁作文

篇一:谈骨气之议论文

⑧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谈 骨 气吴晗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③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④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⑤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⑥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⑦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⑨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⑩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补充注释】富贵不能淫:诱惑。贫贱不能移:改变。威武不能屈:屈服。 ...

【学习步骤】

一、回顾议论文常识,欣赏诗歌导入。

二、解题,明确“骨气”含义;本文的论题是。 三、自由朗读文章,读出正气,画出中心论点。

四、指名朗读论点句和结论句,注意重音的把握,体味句中蕴含的民族自豪感。 五、品读课文,理清思路。

1、文中为了论证中心论点,用了哪些事例,用自己的话概括。它们是怎样印证孟子的话? 2、归纳结构:提出论点—— ——总结归纳。

3、文中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4、每个事例采用 叙述的方式,叙述后要有 和 。这说明议论文中的叙述要求、,它是议论的和。事例的选择要有 和。 5、论证方法:本文采用了论证、论证和 论证。 6、从文章中举例说说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六、知识迁移: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 七、课堂练习。

第 1 页 共 2 页

【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一)阅读1——4段,回答问题。

1.上文的中心论点是。 2.引用孟子的话的作用是(1)__ ___(2)___ __ __。 3.“此之谓大丈夫”加点的“此”指的是______。 4.第3段的主要意思是()

A.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B.每个时代都有许多这样有骨气的人。 C.我们就是这样有骨气的人的子孙。 D.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5.“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这一点”指_______ __ 6.文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是从 的角度展开论述的。 (二)阅读9——10段,完成下面练习。

1、概括第9段中的事例:。 是从的角度举例的。

2、第9段中引用了毛主席文章中的话作用是 ;这属于论证。 3、第10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4、画线的句子有何表达作用: 。

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⑥古代读书,更重学养。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1、阅读全文,将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 2、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和 。 3、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内容?

答: 4、第②段提到的“四书五经”是我国传统读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你的内容,请写出任意两部书的名称。

答: 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就文章内容的某一方面谈谈你的见解。(100字以内) 答:

(教学设计:纸厂河中学 王晓花)

八、【中考链接】议论文阅读考点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论点:(1)提取中心论点;(2)明确论题。 2、论据:(1)指出材料类型;(2)补充论据材料。 3、论证:(1)判断论证方式;(2)说明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语言:(1)掌握语言特点;(2)理解关键词句。 5、结构:(1)把握结构特点;(2)理清行文思路。 6、考查阅读文章后的感悟启示。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答题。

小议传统教育 周远斌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

第 2 页 共 2 页

篇二:谈骨气之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教学谈 骨 气吴晗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

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③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④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⑤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⑥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⑦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

“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⑧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⑨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

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⑩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补充注释

】富贵不能淫:诱惑。贫贱不能移:改变。威武不能屈:屈服。 ...:1995年3月7日的下午,头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两点的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到了10分钟的工休时间,工人们太累了。刚刚趴在工作台上迷糊了几分钟,不料外国女老板走进了车间,紧接着是一阵辱骂,之后她又厉

声说道:“工人排队跪下!”人群中有一个人直直地站着,愤怒地望着这个外国女人。女老板吼叫着:“你为什么不跪?”他质问道:“为什么要跪?”老板恶狠狠地说:“不跪就开除!”他于是把工作卡一扔,“开除也不跪,我是中国人!”然后愤然离去,这个宁愿失去工作也不跪地中国人叫孙天帅。

教师导入:在自尊和高薪之间,孙天帅选择了前者。我认为他是一位有骨气的小伙子。

学学部委员等职。他是一个极有骨气的人,他坚持真理,反对邪恶。十年动乱中,由于不肯向四人帮低下高贵的头颅,连同妻子、女儿一起被迫害致死。。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61年,当时我国正处在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吴晗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祖国的历史,学习先人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做有骨气的人,

2、哪些人的事例能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3、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中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讨论找出体现“骨气”的词语。

1

2、有骨气的事例很多,为什么只举这三例?或者说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哪个角度证明观点的?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记叙的区别。

补充教学资料:闻一多拍案而起的事迹。资料和事例三比较写法上有何不同? 第 1 页 共 2 页

提出论点: 事例论据

2为你心目中有骨气的人写一首赞歌。

推荐朗诵:诗人王怀让的诗:《中国人,不跪的人》。

中国人,不跪的人(节选)

王怀让

你见过昆仑跪吗? 没有! 昆仑-- 那是我们中国骄傲的腰背! 你见过长城弯腰吗? 没有! 长城-- 那是我们民族自豪的脊椎!不会下跪! 我们母亲的血液中没有跪的基因! 不会下跪! 我们父亲的骨骼里没有跪的骨髓

不会下跪! 我们赖以生存的中国的流水里含着很多的钙 他只会养育吐气和扬眉而不会养育下跪--

因此,我们的每一个头颅都是经风经霜的永不低垂的盛开的花卉!

我的最早走出森林的民族啊!

请打开字典-- 看“下跪”的“跪” 右边那一个“危”字

给我们一声惊雷-- 它警示我们:下跪民族将要垂危!下跪人民将要艰危!我的最早告别愚昧的国人啊

请阅读辞海-- 看“站立”的“站” 右边那一个“占”字 给我们几多教诲--它教导我们: 站立,将占有自己的地位 站立,将占有人类的尊贵!

李大钊不会下跪 他那黑色的长衫 让黑色的夜晚在他的面前 打颤后退! 方志敏不会下跪 他那白色的稿纸 把白色恐怖在他面前 焚毁烧碎!

叶挺不会下跪 他的诗句“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和“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己成为分开人与动物的界碑!

江姐不会下跪 她绣出的红旗和她穿着的红衣己成为人间永不凋谢的红梅!

于是,正义站起来了 倒下的只是犯罪!正气站起来了 倒下的只有败类 真理站起来了 倒下的只有邪恶 人民站起来了倒下的只有魔鬼。

听,一个洪亮的声音:激荡于天地之间回响在千山万水 “中国人民 从此 站起来了!”

【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一)阅读1——4段,回答问题。

1.上文的中心论点是。 2.引用孟子的话的作用是(1)__ ___(2)___ __ __。 3.“此之谓大丈夫”加点的“此”指的是______。 4.第3段的主要意思是()

A.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B.每个时代都有许多这样有骨气的人。 C.我们就是这样有骨气的人的子孙。 D.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5.“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这一点”指_______ __ 6.文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是从 的角度展开论述的。 (二)阅读9——10段,完成下面练习。

1、概括第9段中的事例:。 是从的角度举例的。

2、第9段中引用了毛主席文章中的话作用是 ;这属于论证。 3、第10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4、画线的句子有何表达作用: 。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答题。

小议传统教育 周远斌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

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⑥古代读书,更重学养。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1、阅读全文,将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 2、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和 。 3、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内容?

答:

4、第②段提到的“四书五经”是我国传统读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你的内容,请写出任意两部书的名称。

答: 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就文章内容的某一方面谈谈你的见解。(100字以内) 答:

第 2 页 共 2 页

篇三:高二议论文范例(《谈骨气》等)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在风云变幻的商战中,有许多企业采取优势互补的策略,比如甲企业缺资金有技术,乙企业财力雄厚,技术不足。甲乙企业合作研发某一项目,彼此抵消劣势,赢得高额利润,双方皆大欢喜。此谓之“双赢”。

弱肉强食的大自然里,有许多动物共同生活,比如大豆与根瘤菌,大豆给根瘤菌供给食物,根瘤菌给大豆提供氮素营养,双方愉悦地生活,谓之“互利共生”。不尽的事例向我们展示着互借互利的优越之处。不但物如此,人亦如此。

人无完人,这是铁定的事实。但我们只要能悉心学习,将别人的优点“借”一点回来,完善自我,将自己的“优点”借一点出去,完善他人,那么,彼此都会“双赢”。

沈从文借家乡凤凰县的美景,写出《边城》而扬名,凤凰县也因出了沈从文才得以天下皆知;数学家欧拉易凭直觉研究数学,有点沉稳不足,而拉格朗日以逻辑严密著称,灵动稍显不足,到两位巨人碰面时,耀眼的火花得以出现,二人互补劣势,对二人后期的数学研究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恩格斯和马克思也在密切接触中互补优劣,得以永垂青史。

然而人的自私心是很重的,往往不乐意将自己的优点或经验传授给别人,生怕别人会超过自己。人也很死要面子,不肯坦认自己的缺点,就更谈不上去改正了。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不懂的事不要装懂,要诚心学习,将它弄懂。要面子的人都假装懂,因此死要面子的人多不会出成就,而孔子的“打破沙锅问到底”却换来了一生的光辉业绩。

人只有改正自己认识上的先天缺陷,主动地暴露缺点,向他人学习来改正缺点,不吝惜自己的微薄经验、优点,将其传授给别人,那么彼此才会出现前面所说的“双赢”境地。因此说,会合作,会互补优势的人终将会因“双赢”而获得成功。

自私、死要面子的人只会在成功的路上徘徊不前,就算看见成功,也抓不住它。希望你的生命由“双赢”来填充,你的人生由“双赢”来铸就辉煌。

点评: 本文从实现“双赢”的重大意义,到如何才能达到“双赢”,中间还使用了正反对比论证,说理准确充分,条清缕晰,逻辑严密,是一篇十分突出的议论文章。

人生就是一条路

人与路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了人,路也是不复存在,没有了路,人也就寸步难行,人与路既和谐又统一。人的一生就是一条路。

在这条路上,人需要思考。伯克曾说“具有创造性独立思维的人,才可能创造伟业”。创造是人的必备素质,而思考是创造的基本条件。人只有在不断的思考中,才能不断地前进;人只有在不断的思考中,才能让人生之路更加精彩!

在这条路上,人需要奉献。当年侯赛因国王和蓝妮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就是因为他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爱是人间最美的语言,而奉献是它的支撑点。“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的,我们每个人只有用真心才能换来真情。只有付出,才能获得;只有奉献,才会收获。人生之路需要付出,需要奉献,才会缤纷多彩!在这条路上,人必经失败,而后成功。爱迪生发明电灯,把上千次失败当作收

一堑,长一智,人生之路是在不断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一步步走向辉煌!

在这条路上,人时时有收获。年轻时,收获青春与活力;成年时,收获成熟与魅力;老年时,收获经验与睿智;暮年时,收获平静与安详。失败时,收获悲伤与教训;成功时,收获喜悦与欢乐。人生之路,时时有收获,相信在不同的季节会收获不同的果实。面对成功,学会了平和;面对失败,学会了淡然处之,内心因丰盈而宽容,这就是人生路途中最大的收获!

在这路上,每个人都如夸父般时刻追逐着心中的太阳,苦苦地追赶着。在苦苦追寻中,挥汗如雨的你,或许没能追到理想中的太阳,但你驱赶了懒散和空虚,锻炼了身体,充实了人生,尝到了不断攀登的乐趣,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增添了色彩!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其实,人与路,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人在哪,哪儿就有路!人生就是一条路,需要思考,需要奉献,有失败,有成功,也有收获!点评: 这是一篇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的议论佳作,开篇点出中心论点“人的一生就是一条路”,继而指出“人需要思考”“人需要奉献”“人必经失败,而后成功”“人时时有收获”“苦苦地追赶着”,从各个方面去论证。故事典型,引用恰当,大量对比、排比句的运用更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缤纷成就和谐

三人进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 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

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

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曼远悠长的梦,你说 《红楼梦》里众相纷芸,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谁是读者的最爱?从来是众口难调,然而亦从来是雅俗共赏,轻抚着略微卷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张扬,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忧伤,那“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的惊喜,那“爱哥哥,爱哥哥”的叫唤,汇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不绝于耳,味之不尽??和谐不是一把尺子,硬生生地丈量万物,用同一个标准命令世间万物达成量的一致;和谐是一位总揽全局的决策者,抑或说是指挥家,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让它们演泽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谐。

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 “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 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请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请给予保护;各个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性,请给予宽容;尊重

是每个人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的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缤纷的色彩,——— 为何?——— 缤纷成就和谐!

点评 就这道作文试题,不少考生只满足于演绎试题材料中的某种 “滋味”,未能对材料进行深一步的开掘、拓展,立意显得一般化,缺乏深刻,缺少思辨。本文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体“味”且辨“味”,在不同之中看到相同之处,“和而不同方为和谐”的观点掷地有声。 在作文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见他人之所未见,言他人之所未言,积极思考,善于思辨,是该文脱颖而出的秘诀。

渠清如许

生活,本如一渠流水,清清的,淡淡的。不要壮阔起伏的波澜,那样会使人疲于奔命;不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样只是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

人生的轨迹并非总如预设一般,朝心仪的方向驰往,你需要一颗清静如渠的心来从容淡定地面对未知的境况。

文革期间,画家黄永玉与作家表叔沈从文于下放途中擦肩而过。沈从文淡淡地告诉黄永玉:“要从容。”十年动乱过去,黄永玉说那三个字总会在其心头不经意地浮现。

的确,这是多么淡定豁达的一种生活态度啊!如水一般清澈,却如水一般坚定,永不止息。那是向他人展示了一种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淡定!

古语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见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水也是一种衡量标准,而且是很高的标准。

君子之交,不因名利,不因富贵。庄子曰:“不为冠冕而肆志,不为穷约而趋俗。”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如水之交,不需要铜臭来污染它,更不要因彼此苟同而搅混它。与人交往,先哲已给我们树立榜样,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诗人李杜以诗会友互表敬意,等等。与人的交往,也与水一般清澈,一般和谐,一般温润。和谐以共生共荣。

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面对江山社稷,面对黎民苍生,老子说:“上善若水”;杜甫说:“润物细无声”。

5月地震,四川震区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默默地为灾区人民祈福,默默地贡献自己绵薄之力。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救援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捐款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他们有爱,对生命的敬重,对国家的赤诚!大爱无痕,大爱如水,滋润却无声。

渠清如许,这是一个人的处世态度,是与人交往的准则,更是为国家民族奉献的最高境界!

没有波澜,没有色彩,只有如水的静默,那,却是一种对生活的最高敬意!点评: 收放自如、潇洒行文、紧扣中心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开篇以 “生活,本如一渠流水,清清的,淡淡的”引入,然后从沈从文的“要从容”到对 “君子之交淡如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另类解读,最后归结到“清水”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符号。文章以水的清淡贯穿全文,同时又赋予了水丰富的文化内涵。材料

地纳入到“水”的范畴,表现出作者对材料较高的驾驭能力。

“珍惜拥有和懂得舍弃”:拥有的方式

自幼就听说猴子摘果子的故事,淘气的小猴摘了苞谷丢了桃子,丢了苞谷去摘西瓜,结果却一无所获,年幼的我们都对那只可爱的小猴付之一笑。匆匆间我们都已长大,奔忙于晨夕之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在上演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现代剧。有人忙碌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认为失去的才最珍贵;有人怀揣着许多的获得,却身心疲惫,不敢放弃。静心去想,其实我们并不快乐。

(用简洁的故事切入话题,引出文章的观点。)

如果说"拥有"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因为拥有知识和能力而骄傲自豪,因为拥有亲情和友情而幸福快乐;而不知道珍惜却使它埋没于凡庸,就会分文不值。

花开绚烂,只因有爱花的蜂蝶才倍加美丽;漠视它,只会在花败英残后哀叹感伤。日出灿烂,只因有热爱阳光的人才倍加温暖;藐视它,只会在黑夜里孤寒后悔。 (用对举的语言形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证"拥有"和"珍惜"的关系和表现。)

饥饿者视粮食贵于金钱,寒冷者视衣帛重于珠玉,只因他们真正体会到衣食的重要。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失败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为他们知道成功的不易,付出的辛劳。而智者,居陋室而自娱,无得失而自乐,他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现在的拥有才最值得珍惜,失去的和将来的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美却虚幻。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古风悠悠中陶渊明吟唱于田园菊下,坦然恬然笑嘲一切务幻望虚之子。(使用古诗,便于说理。)

也有哲人说,人如负筐采石者,于岁月的崎岖蜿蜒间采撷心爱的珍宝,载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追赶流逝着的光阴而怀揣曾经希冀的未来。当衣食使人沦于琐屑庸俗,成败使人堕为钩心斗角,拥有,竟成了累赘。或许,让昨天随风而逝,让明天姗姗而至,失去些拥有,我们会更轻松。(用名人名言证明观点,有说服力。)

有登山者不幸将腿夹于两石间,呼唤、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将腿卸下,血流殷红,浸润石土,他忍痛爬行找人帮助。后来他得救了,虽丢失了健壮的肢体却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面对强权富贵的逼迫诱惑,职位荣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愤然甩袖而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超凡于名利之上,慨然摆脱拥有的羁绊,名垂千古。

壁虎能断尾,所以弱小的它们勇敢地长存于世;蜗牛不舍壳,所以只能缓慢地爬于尺寸之地。(连续用事例证明,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舍弃,不是浪费。当前进的步伐因行囊而蹒跚,舍掉偌重的负荷,脚步才会更坚实。甚至舍弃比拥有需要更多的勇气,拥有是我们曾经辛苦的汗水、心爱的珍品,弃之,几许依依之情丝痛心呵!(对所列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证明自己的论点。)

许多的选择与行为都令人难以左右,处于昨日与明朝,总会有几多惆怅几多憧憬。人生就似乘车,于一站站的聚合离别而或喜或悲,成熟就在选择中成就。珍惜自己的拥有,学会割舍自己的拥有,才能真正拥有自我。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