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苏教版四年级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2:23:11 小学作文
苏教版四年级作文小学作文

篇一: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那么,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习作部分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呢?这里,我们不妨先来读读教材主编张庆先生在《小学语文教师》2003年第3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写作教学中的“乐”和“放”》。

他认为,改革写作教学的“牛鼻子”要确立以学生“自主写作”的新理念。他的文章指出:“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语言文字。总之,写作应当是‘自鸣天籁’,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他提出:改革写作教学就应按《课程标准》的要求,着力在“乐”与“放”上做文章。他提出:“要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感到快乐的活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进发出来,不可遏止。”而“要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写作,还得大胆放开,也就是说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真正的自主写作应当是‘情动而辞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

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和张庆先生的观点聚焦,可以概括为以下的三句话:写作是一项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语文实践活动;义务教育阶段的写作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拥有“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能力;起步阶段的习作教学应大力提倡自主写作,乐于表达,着力在“乐”与“放”上做文章。在以上的三句话中,写作要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是写作的原点;让学生拥有“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能力是要达到的目标;大力提倡自主写作,乐于表达则是教学操作的关键。这里,重点说说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习作部分是怎样落实写作是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这一理念的。

大家知道,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文究竟应该以哪儿为起点,当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其实,关注作文的原点问题,并非今天才有的话题。古代早有“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的说法。很显然,这里所说的“心声”与“情动”当是作文的发端。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见解或说法并没有得到弘扬,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我们的语文教育由于受“政教合一”科举制度的长期干扰,作文的起点发生了很大的偏移,使它成了“代人立言”的差事,而且此风蔓延至今,并没有根本的改观。走进习作教学的课堂,老师往往是先出示命题,小学生面对老师的命题,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写,有没有东西可写都必须写,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写。而命题呢,绝大多数是命题者出于某种目的一厢情愿地设想、规定、要求。学生接到题目以后,先是要对命题的意思进行一番猜测与揣摩,以求对命题的意图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与把握;随后便是在命题限定的范围、时态、数量、重点、中心的圈子里苦苦思索,尽力在自己的头脑中搜寻那些符合命题要求、规定的素材,并最终在规定的时间之内,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按照规范的文章样式写出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段落分明、用词准确、首尾呼应、说话得体的文章来,去实现命题者的假设,去适应批阅者的口味。正因为限制和规定如此之多,如此苛刻,常常使他们动辄得咎,很难得到命题者与批阅者的首肯。对一位年纪尚小、生活经验不足、写作能力有限、写作素材和书面语言积淀尚不丰厚的小学生来说不去编,不去抄,不去说那些一百年都不落后的假话、空话和套话来应付还能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呢?难怪他们惊呼: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形成如此尴尬局面的原因可能有许多,但作文的起点不是地方,指令和限制过多是最为致命的。哪儿是一个人说话、作文的原始基点呢?用一句话便可回答: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既是说话、作文的缘起,也是说话和作文的内在动力。当自己没有需要,或者是需要和要求并不那么强烈时,硬叫你去做,原本有益、有趣的事也会变成一种惩罚或灾难。比如吃饭,假如你并不想吃,却硬要你吃,再自然不过的吃饭也

会变成名副其实的负担和无奈。与此同理,当一个人不想说、不想写的时候,你却逼着他说、他写,除了无可奈何应付与敷衍塞责之外还能有什么良策呢?

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说、而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语言从哪里来?文字因何而生?不都是因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吗?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体在生理学方面有许多地方与其他动物甚至与“植物”系统的活动是相同的,只不过,人是居于其他一切动物之上的“能言动物”。所以我们说人类的一切行为,包括言语,都是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正如恩格斯所说:“就个别人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47页)因此,一个人说话或写文章必然要有一定言语表述动机的支持。《神经语言学》明确地指出:“言语表述动机就是在语言中表达特定内容的需要,它是言语表述的出发点,是言语表述的必要动力,思想本身也由特定的动机所驱使。它既是言语交际的心理条件,又是言语表述的起点。”(见王德春、吴本虎、王德林编著的《神经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这里所说的言语生成过程中的心理条件就包括着表述动机、词汇选择、语音实现。在这里,表述动机,是指话语中表述特定内容的需要。例如提出请求、交流信息、陈述思想等;词汇选择是指“在表述动机的驱使下,说话者在组织内部言语的语义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词汇单位”(同上,第70页);而语音实现,即是用语音的形式把自己的内部言语转变为别人可以感知和接受的口头言语。而作文呢,则是以文字编码串的形式去再现自己头脑中的内部言语。因此,作文是一个人在特定表述动机的驱动下,遵循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子,以及别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过程。简单地说,作文当是先有表述动机,然后再去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而不是现在通行的先去理解来自别人的指令——命题,然后再去编制文章。这种让自己完全听命于别人的指令,用自己手中的笔“代人立言”的作文不符合自然之道。当然,这也不是说命题作文完全无用。如果命题恰能切入作文者的心思,激活尘封于心中的记忆,促使作者能把命题迅速地转化为强烈的表述动机,那也不失为有价值的做法。但成人的设想与要求,能让所有的小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可写,非说、非写不可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我们这样说,也并不意味着一概否定听命于别人的作文(如秘书起草总结、计划、报告、文件,代别人写信之类)不能存在,绝对没用,而是说,这种做法很容易限制人们的思维,束缚人们的手脚,特别是对刚刚学写文章的小学生来说弊多利少,尤其应当慎用。

就一个人的言语表述动机而言,主要有二:一是个体的内在需要;另一个是外部的诱因。内在需要是产生言语表述动机的“推力”,外部的诱因则是产生言语表述动机的“拉力”。我们借用《相似论》中一句话“相似的基因、相似的条件和环境产生相似的结果。”(张光鉴等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218页)所以,作文教学首先是创设与相似基因的学生具有相似性的条件和环境(即相似的外部诱因),从而拉动他们的内需(即相似的内部需要)并将其转化成写作的动机。

先说学生的内需,以及创设与之相似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培育表述动机的问题。按奥尔德弗在《人类需求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一文中对马斯洛需要分类的修正,人的内在需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生存的需要,包括心理与安全的需要;二是相互关系的和谐的需要,包括有意义的社会人际关系;三是成长的需要,它包括人类潜能的发展、自尊和自我实现。总之,人的内在需要并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分层次的。而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内需更多的是后二者。这也就是说,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要创设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相似的,但又是虚拟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满足他们协调相互关系,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将内需转化为习作冲动。

那么,一个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才会产生说话的动机呢?在《神经语言学》上,将“人们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讲话”的动机归纳为以下的几种:

1.陈述思想,即向交际对方叙述自己的想法,诉说一件事,表示一种观点或看法j

2.表示愿望,即向交际对方提出希望和要求,请求对方做点什么事。

3.加强接触,为了与对方建立联系,保持关系,联络感情。

4.表达感情,向对方表示自己的感受、心情和评价,表示谢意和歉意,表示埋怨和不满,表示欢迎和欢送等等。

5.承诺义务,答应对方的请求,承担某项责任,保证完成某项任务,提供帮助和方便等等。

6.宣布结论,向对-方宣告有结论的事项,传达通知、发布命令、宣告答辩评语等等。

除了突发性的激情言语,如突然表现的惊感“啊!”“哎呀!”等,不一定有专门的表述动机之外,凡生成语言,必有相应的表述动机。(请参见王德春、吴本虎、王德林编著的《神经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73—74页)换句话说,只要拥有以上所说的交际情景,让置身其间的人内心产生了陈述思想、表示愿望、加强接触、表达感情、承诺义务、宣布结论的意愿或想法,说话、写作就会变成一件非常自然的事。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习作部分的课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吧!这一册共七篇习作,它们分别是

《习作1》:按照自己的心愿创设一个节日。写清楚创设这一节日的基本理由,想象别人会怎样度过这一节日;

《习作2》: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写一写自己的长处和才能;

《习作3》: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介绍家乡独具特色的习俗;

《习作4》:通过具体的事例,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或根据自己听到过的声音,写一篇想象作文;

《习作5》:用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

《习作6》:自己设计卡通人物,并展开想象,编一个故事;

《习作7》:以已经学过的词串为“骨架”,增加自己的体验与想象,试着写一篇文章。

尽管以上的文字仅仅是本册一篇篇习作课文的概述,但仅此已能够领略到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习作部分的风采了。

尽管以上的文字仅仅是本册一篇篇习作课文的概述,但仅此已能够领略到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习作部分的风采了。

苏教版小语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的习作教材,在编写上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第一、它创设了一个动笔表达交流的情景.让学生觉得不吐不快,很好地解决了为什么而写的问题。

全册7篇习作,虽然形式和内容各异,但基本的框架依然是相似的。首先是以谈话的方式去激活学生已有的储备,造成一个蓄势待发的态势。比如《习作l》前开篇处这样写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节日:春节、植树节、中秋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美好情感和愿望。你们的心里,是不是也蕴藏着许多情感和愿望?”我们说,人是非常善于事件记忆的,尤其是对富有情感的事件往往经历一次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教材恰恰利用了这一记忆的规律,并用点睛之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节日:春节、植树节、中秋节、重阳节??”去激活学生早有的记忆,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粒石子,一下子就勾起了小学生的亲身经历,激活了他们的记忆仓库中那些发生在节日里的事件、情境、图像、关系。与之同时,还提出了一个“假如让你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你会设立一个什么节日呢”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写完后读给大家听一听,让别人也能分享你心中的美梦和习作的快乐”。这样做,就让学生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交际对象和交际的目的——“让别人也能分享你心中的美梦和习作的快乐”。这样的谈话和看似平常的提问,之所以能把“习作”的要求变成学生倾吐愿望和动机,关键就在于它与学生高度相似,从而引发了心灵的共振。可以想见,在此情景之下,学生不但能领略表达、交流的乐趣,而且能亲身体会到倾吐和与人交流的快乐。

第二、教材设定的习作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过多的禁忌和限制。给学生铺展了更加广阔的写作空间。

这册教材的习作内容不但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而且以一种宽容的态度,灵动的形式,营造了一个可以凭鱼跃、任鸟飞的思维与表达的平台。具体地说,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积极鼓励自主写作。教材摒弃了原来那些单向指令性的命题,改用宽松自由的话题习作。全册习作仅有一篇是半命题——《x××的自述》。绝大多数是给范围、给启示,或干脆自由拟题。可以说,这种“命题”方式,减少了统一性,增加了可选择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更多地选择权,让习作更加自主化和人性化。其次是习作在呈现方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用了贴近儿童生活的谈话,告诉学生们:写作文并不难,只要你能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能让人看明白就行了。除此之外,教材还以贴近学生写作水平的例文在孩子们的面前立起了一个可以达及的“样板”。用实实在在的“样板”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一方面保护了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和天性;另一方面也为不同文化知识背景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人人都可以一试身手的舞台。

另一方面是积极鼓励自由表达。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写话开始到习作,一直持大胆放手的态度,竭力想让小学生在动笔写作的时候,不受文体的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首先是选材的自由。教材对选材的要求遵循了有限度放宽的原则。假如在规定的范围内学生无写作素材可选,那就可以放宽至相似的题材,如要求学生围绕一张家庭照片选材,可以放宽至家庭所有成员之间发生的事件中去选材。只要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内心世界的表白,就要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即便是有了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也要在保护积极性的前提下,给予细致耐心地疏导。其次是表达上的自由。学生作文,更喜欢发表自己的感想,他们心里有话藏不住,总想说出来。因此,要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毫无保留说出来,不要总以“思想健康”为由去压制他们,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不健康的思想比压抑在心里而口是心非好,真的有不健康的流露出来,老师更便于引导。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差距和不足是教育资源的财富。再者是语言个性表达的自由。由于个性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经历也不同,小学生的作文在语言表达上也必然会有不同的个性。比如,有的同学表现出喜欢叙述的倾向,有的则更多地带有情绪化的色彩,有的不大喜欢用修饰语,有的则喜欢用词华丽·??“万紫千红总是春”,各具个性的语言才是自由表达之果,因此,老师不要以自己好恶来影响学生,更不能限制学生个性语言的表达。

还应该指出的是.:我们强调自主写作、乐于表达,并不是一概否认、排斥必要的指导或暗示。应该说,越是要自主和宽松,越是要加强科学的、有效的指导。自主和指导是紧紧联系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切不可孤立地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或排斥另一个方面。只因为篇幅所限,在这里就不详细地论述了。明代的学者李贽曾经说过:“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去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我们的作文教学是不是该从创设情境,拉动内需,多一点实践,少一点限制入手,让我们的学生童心焕发、自鸣天籁呢?

篇二:苏教版四年级作文

我最受感动的一件事

转眼间,童年的大门已徐徐向我关闭。回忆往事,有苦有乐,有开心,有生气??但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星期下午,因为晚上有客人来,所以妈妈带我到农贸市场,市场上人山人海,由于我还要买钢笔。情急之下,我们来到了路边一个卖菜的小摊上买菜。摊主是一位老爷爷,一看就知道是位饱经风霜的地道老农民。

妈妈上前问了价钱,便开始与他谈判。可那卖菜的人斤斤计较,怎么也不肯降低半角钱。我在旁边不耐烦的催着妈妈,妈妈也着急了,便匆忙称上菜付上钱,急急火火地走了。谁知到了半路上,妈妈才发现钥匙不见了,怎么办?待会还有客人要来呢!想到这里,妈妈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肯定是忘在那摊子上了,丢了东西,谁会还给你,更别说那斤斤计较的老头了。你自认倒霉吧!”

经过一翻激烈的思想斗争,妈妈还是决定回去碰碰运气,于是我们又朝市场的方向奔去。 到那里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市场上人不多了。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看到了那位老大爷还在那儿,眼睛向四处望着,像是在等人。我和妈妈走上去,老爷爷认出了我们,他用那长满老茧的手把钥匙递给妈妈,妈妈向他会心地点了头,我们三个都开心地笑了。

望着眼前着朴实的老大爷,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一股愧疚感由然而生。祝愿老人一生平安!

我最喜欢的人

我最喜欢的人就是我的妈妈.因为她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我,在我受到挫折的时候鼓励我,每时每刻陪伴着我的成长.

记得有一次,我考试考了60分,老师让我把卷子拿回家家长签字,我心里很害怕,回到家就扑在床上哭.妈妈走进屋子,便问我怎么回事.我便把卷子给妈妈看了一遍,以为妈妈看过后回大发雷霆的骂我一顿.可妈妈却说:"好孩子,别哭了,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只要你以后认真听讲,专心完成作业,回到家后认真复习功课,一定能赶上去的.有一句名言说"低下头,将永远看不到阳光,只有自信,才能走出自卑的小屋'你也应该像说的一样.'以后,我天天按照妈妈说的去做.又一次考试了,没想到我竟然考了98分,心里高兴的不得了.回家后就把着个喜讯告诉了妈妈.妈妈很高兴,对我说:虽然你这次取得了好成绩,但是不能骄傲,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我高兴的点点头.

多少年来,妈妈的这些话一只激励着我前进,激励着我和困难拨斗!

快乐的一家

我们家是一个快乐的家庭,整天都充满着欢声笑语。现在我讲一件事,让大家和我一起分享快乐。

?? ? ?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妈妈出去了,我呢,还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虽然爸爸起来比妈妈早,可现在仍躺在床上,妈妈一出门,爸爸就跳起来,把我从被窝里拉出来,我不想起床,所以又躺了下去。爸爸做了个深呼吸,然后大喊:“起床啦!”顿时我的睡意全无,爸爸看我的睡意无踪影了,便说:“我们去玩吧,玩什么呢?对了,玩投布球吧!”“好哇。”我嘴上答应着,但心里想:“我得趁机报复一下老爸,谁让他一早就把我叫起来了。”于是我便说:“老爸,我们把西红柿当布球吧,正好咱家的西红柿都软了,家里人都不爱吃。”“好!”爸爸爽快地答应了。我们各自拿一筐开始抛,先是我抛爸爸拿袋子接,我便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向老爸抛去,不偏不斜正好打在老爸的脸上,“爽,总算报仇了。”我心里暗喜。老爸呢,变成了一个大花猫。该老爸反击了,他先把脸洗干净,再把一个西红柿握在手里,伸开胳膊使劲抡两圈一撒手,这时妈妈回来了,说时迟,那时快,我一闪,躲过了爸爸的西红柿,可妈妈没有我这么幸运了,她成了替罪羊,一个超大号的西红柿在妈妈的脸上炸开了花,爸爸

一看惹了祸,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朝妈妈做了个鬼脸,一溜烟地跑回了屋。妈妈气得五官都聚到了一起,我立刻跑到卫生间,接了一杯水,向妈妈头上一泼,妈妈成了落汤鸡,没好气地问:“你干什么?”我笑嘻嘻地回答:“我怕你怒火冲冠,如果头发没了多不好看,我把水向你一泼,火就没了。”说完我也溜进屋里,妈妈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不一会儿,从卫生间传出妈妈的声音:“你们俩给我等着!”... ...

?? ? 你看,我们的家多么快乐幸福啊!

成功的喜悦

有一天,我在街上无意之中发现了美丽的十字绣。对了,姐姐不是告诉过我怎么绣十字绣了吗?现在机会来了,我赶紧买了一个“小天使”十字绣。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跑到我的房间,锁上门,开始了我漫长的工作。打开包装,看看样品,那是一只手持弓箭小天使,美丽极了。我心想,不就是上穿下穿,左穿右穿?简单!我说做就做。首先,我按照说明书上说的,将一根彩线穿入针眼中。左手拿绣板,右手捏针,开始刺绣了,哎呀!从没摸过针线的手真不听使唤,像拿一支笔。我好不容易把针穿入了一个洞中,可一拉,咦?线怎么又出来了?原来,我还没有将线尾打上结呢。于是,我便用右手食指缠上一圈彩线,食指和大拇指这么一捻,一个结就做出来了。接着,我又按照原先的方法,把针穿进一个洞中。不错,很顺利。再把那针穿进了斜上角的那个洞中。一切都在我的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是,因为我的一时疏忽,没有看清楚针的方向,锋利的针尖一下子扎在了我的左手指上,鲜红的血迅速冒出来,在绣板上留下了一个小红点。真是十指连心呀!我疼得真想哭。

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风雨哪见彩虹?!于是,我调整好我的心态,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就这样,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我的眼睛瞪疼了,我手举得酸了,可是,小天使还有一个眼睛没有绣出来。原来这么麻烦,不绣了!我扔下十字绣就出去玩儿了。回来时,仍在桌子上的那只“独眼的小天使”好像在批评我半途而废。我心想,天使本应该是正义的化身,我要坚持不懈,把她绣得完美。于是,我便又开始了我的工作。因为前面有了经验,所以,不一会儿,就做成功了。你看它,大大的眼睛里仿佛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好像在感激我呢。我觉得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小天使,因为,它身上凝聚着我不怕挫折的心。而更重要的是,这次成功也让我懂得了,征服困难,树立信心是获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一次有趣的活动

我参加过许多活动,但最有趣的还是“添嘴巴”的游戏。有一次,我们上活动课,老师笑眯眯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做‘添嘴巴’的游戏好吗?”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同学们拖长声音说:“好——!”

老师先把我们分成两个组。然后,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的左右两边各画了一个人头,人头的样儿倒画得不错,可惜没有嘴巴。看了这个人头,我想:这大概就是“添嘴巴”这名称的来历吧!最后,老师简单讲了游戏的玩法:两个组各派一个同学上去,交叉给另一组“添嘴巴”的人蒙眼睛,每个同学添完以后,集体评比。然后擦掉,下一个同学又再添,依次类推。

游戏开始了,每个同学都兴致勃勃的上去“添嘴巴”。但是,有的同学添到了鼻梁上,有的添到了额头上,还有的同学,走出了教室,怎么也找不到黑板,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轮到我了,我又兴奋又紧张地走到讲台上,眼睛被蒙上以后,眼前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我拿着粉笔,摸索着走到黑板面前;东一摸,西一摸,似乎哪儿都是一样的。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把“嘴巴”添上去。刚添完,同学们就哈哈大笑起来。我赶紧解下毛巾一看:

原来,我把嘴巴添到了眼睛上。自己也不由自主的大笑起来。

在一阵阵欢笑声中,游戏很快就结束了。但大部分同学都添错了位置,只有几个同学添得好些。老师说:“从活动可以看出,我们的眼睛是多么重要。如果没有眼睛,多艰难啊!我们一定要时时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如果到双目明的人,一定要主动帮助一下。”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大家都说:“这次活动真有意思,我们不仅玩得高兴,还懂得了一定的道理。”

?

篇三: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习作一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点: 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 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

(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

(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

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

(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

(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

三、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

(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四、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

习作二

教学目标:

1、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写时能做到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主要部分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总结一下自己有哪些长处、本领,在这些本领、长处中,你最得意的是什么?

2、在家里说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找出你身上的长处或本领。

3、在课间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

二、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和长处,是别人所不能相比的,请你向大家说一说你的长处和本领。

2、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朗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3、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介绍了自己的长处、本领,瞿云、乔梦杨两个同学也想向大家介绍自己,可他们来不了我们班级,他们把自己的介绍写了下来,等着你们去看呢?

三、自读例文,感悟写法。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例文:

(1)这两篇例文各介绍了作者的什么本领、长处?

(2)小作者是怎样把最得意的地方写清楚、写具体的。

(3)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

(4)想一想,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2、检查自学情况:

主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交流讨论:

A、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

此时再回头看自己课前确定的长处,是不是范围定的太窄了,自己是不是还有更特别的长处呢?

B、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

C、可以分两段来写,先写自己的长处、本领是什么?再具体写一两件事来反映自己的优点。

四、尝试运用,口头习作。

1、小组互相交流。主要部分要说具体,语句要通顺。组内成员要边听边想,帮忙修改,听不明白的地方要主动提问,让对方说得更好。

2、各组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五、学生自己完成习作。

六、自己修改。组内互相修改。

七、选同学在班上读一读,评一评。

八、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或多个对象。

习作三

教学目标: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

教学重点:掌握书信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最近我们收到了一些同学的来信,信中讲述了你们对近一段时间通过网络学习、电话学习、收看空中课堂等学习方式的感受和体会,有的同学还通过这封信表达了你们对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的敬意,对学校提供的这些学习条件的感谢,对老师的关心、惦念等,这些都让老师们很感动。我们感到,同学们确实在不断成长、成熟,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同学对于书信的书写格式和要求还不够清楚,今天我们就对“如何写书信”进行一次辅导。

二、书信是常用的一种应用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书信,就是我们平常经常用的亲友之间联系工作,商量事情,交流情感,询问生活情况的书信;另一类是专用书信,例如介绍信,证明信,表扬信,感谢信,慰问信,贺信等。

(一)、今天我们只讲一般书信的写法。书信有固定的格式,请看这封信: 亲爱的奶奶:

好久没给您写信了。您近来身体好吗?叔叔、婶婶好吗?

叔叔来信说,您经常念叨着我。奶奶,我已经上四年级了,更懂事了。昨天,爸爸不在家,妈妈下班回来忙着烧菜做饭,我见妈妈忙不过来,就帮

苏教版四年级作文

妈妈洗菜、切菜。妈妈夸我说:“我的小学长大了!”奶奶,您说我是不是长大了?

冬天到了,爸爸妈妈要我告诉您,天冷要注意身体,穿得暖和些,下雪最好别出去。奶奶,您可一定记住呀!

祝奶奶

身体健康!

小雪

11月30日

(二)从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出,书信由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五部分组成。

1、 对方的姓名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处。 为了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亲热,可以在称呼前加上“敬爱的、亲爱的”等词语。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

2、 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里。正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