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改写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2:28:45 体裁作文
改写词体裁作文

篇一:如何改写诗词

如何改写诗词

【习作指导】诗词改写成记叙文,由于文体不同,改写前必须清楚两种文体的特点。诗词是运用形象、精练的语言,强烈地抒发感情,高度集中地概括和反映现实生活。而改写后的记叙文则要求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段,通过人物、景物的细致刻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表述出来。明确了两种文体的特点,按照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来改写,就不会把诗词改写成译文了。

诗词几乎没有细节描写,情节跳跃的幅度较大,给人思考想象的余地非常广阔。对其改写应该首先把握诗词的主要意思,进行巧妙构思。其次要对原文做大量的情节、细节的增补。

具体来说,在改写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诗词,读懂诗词。在阅读中可以结合注释,请教老师或查找相关资料等,把诗词的内容弄懂,弄通,准确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写作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把握住诗词的整体脉络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诗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或时间?诗词提到的是什么人?这个人在干什么?在哪里干的,干得怎么样?人物的心情如何?诗词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考虑清楚这些问题后,再动笔写作。

在改写时还有注意以下几点:

(1)诗词的跳跃性很大,所以在改写时,不要受诗词结构、句式的束缚,不能纯粹地、机械地翻译诗句。

(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诗词。改写虽然是再创作的过程,但是不能完全重新创作,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改得面目全非。

(3)在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应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对跳跃部分要适当地补充出来,变概括为具体;对表达含蓄的地方,也可以适当地“明朗化”。

(4)改写时,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使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形象。

(5)对改写文中的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详细刻画,令其形象丰满;对诗词中提供的环境、场面、气氛做好必要的充实和渲染。这样,一篇符合要求的改写文就诞生了。

【知识拓展】什么是改写?

改写,就是对原文进行体裁或形式的改变,这是一种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练习形式。我们常见的改写形式有四种:

一、改变人称,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二、改变叙述方式,即把人物对话改为叙述形式。

三、改变文章的体裁,把古诗改为短文,诗、词等改成记叙文。

四、改变文章的叙述方式,把顺叙改为倒叙或插叙,或把倒叙改为顺叙等。

篇二:改写宋词

一、《天净沙秋思》

1、本想考取功名利禄,为国效力,却未得志,流落他乡,飘泊在外。。。。。

如今已是深秋,风尘仆仆,孤身一人,形单影只,骑着一匹嶙峋瘦马,在那用石子铺成的蜿蜒古道上踽踽而行。

黄昏时分,西风飒飒,诗人迎着凛冽的寒风,走过那枯藤缠绕的老树,乌鸦在树梢上盘旋,就要归巢。眼前所见之景物,甚是一片苍凉悲旷。

诗人不禁流露出了愤世之情,对现实的不满:我满腹饱学,却无所用之!失意的痛苦,孤独的悲凉,一切衷肠,只能用一只秃兀的笔来倾诉。

无奈,继续在荒凉的古道前行,走过溪流上的小桥,抬起头,忽得见一户人家。烟囱升起了袅袅炊烟,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

此情此景卷起了诗人思乡的情绪,在外漂泊数载,未回过家乡,怎能不思念?并非无家可归,而是有家难归。古往今来,有哪个游子不渴望回到故乡?

夕阳西下,给大地,给眼前的景物披上了一层金黄,但等待他的却是漫漫长夜,没有投宿的地方。一股惆怅涌上诗人的心头,肝肠寸断,更添愁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秋风依然萧瑟,疲惫的瘦马还是驮着诗人蹒跚前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心头。还是要继续漂泊,还是要继续流浪,诗人遥望着远在天边的故乡,不禁感叹:“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2、一个秋天的黄昏,寒风瑟瑟,落叶纷飞,天地间一片寂静,只有几只刚刚归巢的乌鸦,栖息于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杈上,不时发出几声凄叫,声声撞击着人的心灵。不远处,静默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旁,有几户稀稀落落的农家,人们已经开始准备晚餐,炊烟正袅袅升起。荒凉、清冷的古道上,一个长期漂泊天涯的游子,正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瘦骨嶙峋的老马,步履艰难地行走着。夕阳西下,天色已渐渐暗淡下来,却不知将歇息于何处?一股强烈的悲凉涌上心头,是因自己的四处漂泊而惆怅?还是因自己的渺茫前途而迷惘?是因远离故土和亲人而伤感?或是兼而有之?这种凄苦愁楚之情越积越厚,越酿越浓,以至于让人“肝肠寸断”,可又能向谁人倾诉呢?

3、 独自一人骑着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马儿伴随着我漂泊它乡已经多日,它也渐渐瘦了下来,再没有往日的健壮与活力。

道路两边的老树,毫无生气地呆立在那里,大多数绿叶早已不知所踪,剩下的几片枯黄的残叶,在秋风中摇摇欲坠,做着垂死挣扎。几根枯藤无力地缠绕着大树,发出哀伤的呻吟,那扭曲着的打在树干上的结仿佛也打在我的心中,阵阵痛楚让我欲哭无泪。

“吱—”天边传来一声乌鸦的叫声,显得如此凄凉,久久回荡在天地间,或许是觅食太少而太饿了吧。我何尝不想放声大叫,把心中的忧愁倾泻出来呢?

四周并无市俗的喧闹,汩汩的流水是那么的清澈,水声不断传入我的耳朵,一座小桥横跨在溪水的两岸,几处人家也映入我们的视野中,但却毫无别致之景,乡村之趣,显得平淡无奇。

眼神收回到面前的古道上,这条路不知是何年何月就已修成,凹凸不平,弯弯曲曲,更往我的心中增添了几分愁绪。

已是黄昏时候,夕阳渐欲落山,把自己的最后几缕红光抛向大地。西风阵阵,虽无冬季里的寒风凛冽,还是如刀样刺痛我的脸,更刺痛了我的心。

不禁想起儿时,每日无忧无虑地玩耍、嬉戏,天天在父母的身边。而如今,漂泊他乡,毫无故乡的音讯,那思乡之情充满了全身,让我夜夜难以入睡。

有谁了解我这个浪迹天涯的断肠人啊?

二、《声声慢》1、夜半起床,屋外,寒风刺骨。 在寻觅些什么?在这么冷清的夜中,难免独自泪下。 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那种伤感的情绪久久不散。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她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也罢!命到如此,还有什么不可忍受的呢?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她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那些菊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黄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当她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可在凄苦的她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她的心扉,简直让自己不能自抑!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她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 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浸满了她凄苦的哀愁,然而她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她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千年过去了,那孤独之情永远在词人心中徘徊,也在我们的心间荡漾。

2、国家灭亡了,夫君病逝了,我们曾经的回忆——那些金石珍宝,全都随着消逝了。我独自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哀愁寻觅,但是自己也不知道在寻觅什么。毕竟时光已逝,这满头华发也遮盖了所有的曾经。冷清的房间里,只剩下我自己在努力的回忆。遥想当年,醉里寻欢,书生意气,笑语嫣然。如今却是独守空房,风烛残年,凄惨落泪。这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搅乱了我的心境,使我没有办法调整保养身体。在这悲凉的日子里,独自斟酒独自愁。过的是冷清的日子,连酒也无味平淡了。难倒是心中的愁冲淡了本强烈的酒?尽管是这样,酒的那一点点烈性也无发抵挡住着傍晚的寒风。也许,那风并不冷,凉的是我的内心。寒自心而出,恐怕此时的我已经无法温暖自己了。正在借酒浇愁之时,头顶飞过那熟悉的大雁。大雁阿,我们是老朋友了,还记得我南渡时,你我同行吗?你还记得我系在你脚上的那一封封给我丈夫的书信吗?如今,如今呢?长相思,不能长相伴啊……

那黄色的菊花堆积了一地,已经没有了当时的茂盛和生机。现在也没有人为我摘花了。哪怕是一朵残花,我的愁也会减少,而那个曾经为我摘花的人哪儿去了?守着窗,看天边云卷云舒,自己又怎样挨到天黑?淅淅沥沥的雨随着眼泪落下来了,打在梧桐树上。梧桐寄相思,那点点雨滴,又一次钩起了我的回忆。打在树上,打在心上,当年已经随流水到天涯尽头,枯落的心,风化了那年的

改写词

爱情,始

终寻觅不到,轻轻浅浅的踪影。我的内心无法自抑!这种光景,怎么能仅仅被困在“愁”字中呢?

3、我在人海中寻觅,企图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中找到你的身影。但你留给我的却是孤独。两个世界,一个人的孤独;夜不成寐的孤独;魂不守舍的孤独。在深秋——这个勾起人们思念的季节;在这个大雁南飞的季节;在这个草木凋零的季节;在这个感伤的季节,我的身边却没有了你。我学会了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在淡淡的酒香中回忆起你的眼神,回忆起你的笑容,回忆起你曾带给我的温存。美丽的日子就像泡沫一样,渐渐地,幽幽地,似乎还带着那么一点留恋,缓缓地从我身边飘过。每当我看到鸟儿归巢,孩子回家,恋人相拥的时刻,内心不由地升起一丝隐痛——哪里才是我的归属?我轻声问道。 抬头看到窗外缓缓飘落的黄叶,看到它们一片片落到土地上,最后与大地融为一体,那就是它们的结束,也是另一次新生。你知道吗?我们其实就是两片叶子,紧密相连的叶子。当我们飘落的那一刻,我内心如刀割般疼痛,无奈,秋风将我们残忍地分开了。两片叶子,天各一方。看着我渐渐枯萎的身躯,我知道我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并不畏惧死亡,我只怕,我只怕我走以后,没有人像我这样深爱着你。 我不忍离去,而你却在那个雨天离开了我,你说:“也许分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从此,你与我走到了人生的分岔路上。回首往昔,你的微笑曾带走了我一世的忧伤,而现在,却发现,来时的路上只有一拍脚印……

4、夜半起床,屋外,寒风刺骨。 在寻觅些什么?在这么冷清的夜中,难免独自泪下。 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那种伤感的情绪久久不散。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她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也罢!命到如此,还有什么不可忍受的呢?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她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那些菊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黄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当她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可在凄苦的她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

击着、震颤着她的心扉,简直让自己不能自抑!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她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 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浸满了她凄苦的哀愁,然而她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她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千年过去了,那孤独之情永远在词人心中徘徊,也在我们的心间荡漾。

三、《满江红》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岳飞的师傅是周侗,他也是梁山好汉鲁智深与武松的师傅。在一间偏房里看到了周侗的塑像,很是儒雅慈祥,没看出盖世神功。而少年岳飞英雄形象一直流传,和师傅周侗授艺是紧密相连的。

岳飞庙最为吸引人们目光的是“岳母刺字”的泥塑,在儿子奔赴抗金前线之际,母亲将叮咛和嘱托,亲手在岳飞后背刺上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从此这四个字就成为一个伟大的召唤,它激励着岳飞,也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只可惜岳飞带着母亲的叮咛,离开了故乡,从此他再也没能回来。故事动人而悲壮,有母亲的温情,也有男儿的血性。

还有四个字也被高高地悬挂起,正殿之中的匾额是 “还我河山”是当年岳飞的手迹,仿佛能听到岳飞发自内肺腑的呐喊,我是不懂书法的,但也能看出字体间的大气洒脱和气宇轩昂,和毛主席的字体很像,收放自如间浑然天成,历经千年,神采依旧。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面有“岳武穆书”,得兵书者定天下;主角郭靖的名字就是从岳飞的《满江红》词中“靖康耻”一句得来;还有杨过,他的血性来自于杨再兴,也是岳飞的大将。

庭院的千年松树默默地静伫,是时间的见证,看惯了岁月,却每年勃发旺旺生机;石狮子不会说话,虽然我也抚摸了它的头,岳家的狮子也是会上战场的,即便千年的守护,也是威武和忠诚的卫士。

一方水土一方人。英雄的出现,会使精神历久弥新,形象更加鲜活而有价值感。人们的缅怀,许愿和祈福,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传承。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学时候背过,那时比少年岳飞还小,也是朗朗读书声;今天,年龄已是比岳飞还大地苟活,每个男孩和男人都有英雄梦和情结的,没有金戈铁马,浮尘于平淡的生活,但我还是要再来一次吟唱!而且大声地!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武汉人与岳飞有着不解之缘。岳飞曾率“岳家军”从绍兴四年至十年驻屯鄂州(今武昌)达七年之久,岳家嘴就是因岳飞在此训练水师而得名,而传诵至今的《满江红》也是岳飞登临黄鹤楼,北望金人统治下的故土,满怀悲壮之情而作。岳飞还在武汉留下许多遗址和传说,武昌司门口曾是岳飞帅府,洪山有岳松,汉阳有报国巷、报国庵,黄鹤楼公园内有岳飞亭和岳飞塑像,武昌还曾有“岳王庙”等,而最为知名的就是现在的岳飞街。在当年的大宋帝国,“卖国求荣”的“汉奸”秦桧,却指控“精忠报国”的岳飞“害国”,

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正法”,足可见“智慧出有大伪”的厉害。宋朝当时科技发展继续领先于世界,经济发展也堪称是“世界第一GDP大国”。虽然自“汉唐盛世”以来的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但大宋帝国对外开放的和平发展却依然是步伐坚定,绕道而行的“海上丝绸之路”世界贸易更是空前繁荣。尽管如此,这个科技先进且富裕而儒雅的大宋帝国,却在西夏辽金蒙元游牧部落的接力攻打下,不断议和妥协割地赔款向南败退收缩。北宋宣和四年,在国家危难之时,刚刚二十出头的岳飞,就积极应募为抗金“敢死义士”。用现在的话来讲,确是铁杆“愤青”一个。

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宋徽宗赵佶、钦宗赵桓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及贵卿等数千人北还,史称“靖康之难”。同年五月,康王赵构(即宋高宗)于南京继位,史称南宋。初期,宋高宗还高举“匡扶社稷”的大旗,启用了大批主战将领,其中就有岳飞。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收复失地。

就在岳飞帅军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措置班师”。岳飞的抗金战斗,至此被迫中断。原来,宋金政府之间当时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绍兴十一年四月,秦桧唯恐重要将领难于驾驭,就设法收缴他们的兵权,以扫除不利于他投降活动的障碍。于是密奏召三大将韩世忠、张俊、岳飞入朝,“论功行赏”。三将到临安,韩世忠、张俊被任命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使。明升官职,实解兵权。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

绍兴十一年九、十月间,秦桧按金人授意,兴起岳飞之狱.他派谏官万俟卨收集伪证,组织狱词,罗织罪名。秦桧又串通张俊,收买、勾结岳家军重要将领张宪部将王贵、王俊等人,秉承秦桧意旨,诬告张宪欲据襄阳为变以谋恢复岳飞兵权。张宪遂被捕入狱,将岳飞、岳云父子也送大理寺(南宋最高审判机关)。岳飞被捕后,秦桧加紧投降活动。十一月,金国派使到临安,提出“划淮为界,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万,割唐、邓二州?为议和条件。这就是宋金第二个和约,史称“绍兴和议”。

和约签订后,秦桧按照皇帝意图,变本加厉地迫害岳飞等人。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宋高宗下令赐死岳飞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在岳飞遭迫害时,韩世忠十分气愤,当面质问秦桧,岳飞父子究竟犯了什么罪,有什么证据?秦桧说:“莫须有!”韩世忠驳斥说:“莫须有三个字,何以服天下?”但此时韩世忠已被罢枢密使之职,也只能是愤慨而无奈。

岳飞留下的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便是他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愤懑心情写照:

四、《水调歌头》中秋,皓月当空,银光泻地,苏轼想起了分别七年的苏辙。词人举杯望月,心中生起无限遐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出照人”张若虚痴情的追问,在苏轼心中回响。不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本词开篇,豪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入,似乎潇洒的带走了一些作者的郁愤。“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天上与人间作对比,突出了他当时“仕”与“隐”的矛盾心理,词人不满现实,企望天上的纯洁。但天上恰如人间,同样不能圆满,同样一种缺陷的美好。苏轼遥望月宫,似与嫦娥共舞,身处瑶池仙境,起舞弄影的飘逸中带着几分酒后的轻狂。 随着月光的移动,低照在门窗上,照的屋里的词人难以入眠。无眠的孤清与亲人分离的悲凉

篇三:古诗改写

我给古诗编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唐诗和宋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两颗最璀璨的明珠,它们以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真挚的情感,倍受人们的喜爱,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让小学生只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这份民族文化瑰宝为学生所接受?如何拉近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学生的一次偶然写话机会启发了我。

在学完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清平乐 村居》之后,为了让学生领略到江南水乡其乐融融的场面,感受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和向往之情,我让学生对照课文插图先想象一下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想把《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行吗?”他的建议立刻被其他同学所采纳。“对,我们四年级语文上册曾学过一篇课文叫《但愿人长久》,就是根据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写的。”“三年级也有,像《李广射虎》、《每逢佳节倍思亲》、《少年王勃》。”经过讨论,师生很快达成一致:一起来改写词作《清平乐 村居》。十几分钟后,学生的作文本上都有了一段或长或短的话。

有学生写道:“南宋有一位爱国词人,名叫辛弃疾。他被朝廷罢官后,在农村隐居了二十年。在乡间,他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日子。一个夏日的午后,辛弃疾一人在小溪边散步。忽然,他听到一阵亲昵的话语。转身一看,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离小溪不远处的茅屋前,一边喝着酒,一边悠闲自得地聊着天,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和幸福啊。辛弃疾不忍打断他们,便停下脚步观赏着这周围的美景。在这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里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水面上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绿色的小莲蓬。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老人的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心灵手巧,在家里专心致志地编织鸡笼子。天真、活泼、顽皮的三儿子呢,正翘着脚丫子,躺卧在溪边剥着莲蓬,津津有味地吃着莲子。看着这一家其乐融融的场面以及这乡村朴素清新的环境,辛弃疾心中那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他提起笔写下了《清平乐 村居》这首著名词作: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学生对古诗的解读方式是开放的、多元的、个性化的。一首短短的精练的古诗要改写成几百字的记叙文,需要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在对话中达到沟通与默契,在与作者进行智与智的互动、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碰撞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内心感受,从而产生写作上的冲动,最后将古诗词艺术再创造为一篇篇现代白话文。

又有同学写道:“

一天傍晚,辛弃疾来到长满碧绿青草的小溪边散步。溪水很清,水面上举着许多像大伞一样的荷叶,在这些荷叶中间点缀着美丽的荷花,微风吹过,送来一阵阵清香。紧挨着小溪的是一所低矮的茅屋,一对白发老夫妻正坐在茅屋前一边喝着酒,一边用吴地方言亲热地聊着天。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

爷望了望老奶奶,带着几分醉意指着正在小溪东边豆地里锄草的大儿子说:‘咱们的大儿子多勤快,地里的农活都快被他全包了。’

老奶奶说:‘二儿子也不错,他心灵手巧,做事麻利。你看,他编出的鸡笼子都可以拿到市上去卖了。’

老爷爷说:‘是呀,就是咱们的三儿子太小了,还不懂事。’

老奶奶说:‘不要急,他早晚会长大的。快瞧,这孩子正趴在溪边的草地上剥莲蓬吃呢。真是太顽皮了。’

‘哈哈哈? ?’老爷爷和老奶奶不约而同地笑了。他们的笑声也深深地感染了辛弃疾。是啊,生活中的挫折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会有多美。”

理解诗词中的意境是改写古诗词的关键。以上两篇改写《清平乐 村居》的习作,就是学生在理解古诗意思、理解背景,吟诵古诗中走进作者,产生心灵共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领悟、体验和表达的结果。如果说学生没有真正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没有深切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是不会写出这么优美感人的文章的。

通过改写古诗词,既加深了学生感悟古诗词美的意境,启迪想象,在眼前展开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又教给了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说,“改写”以古诗词作为一个起点,让学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真正走到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

此后,学生就对课文中的古诗词格外关注起来。只要是自己有话可说的古诗词,学生就会忍不住地写下一些话,或叙述,或抒情。我根据学生的要求,在每学完一首古诗词之后增设了十几分钟的“我来改写古诗词”的活动,在这期间,学生可以大声朗诵自己改写的内容,然后由全班同学来评价,这成了一次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越来越爱改写古诗词了,同时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古诗词内容也比以前理解得更深刻了。

下面是学生改写其他古诗词的部分内容:

《游子吟》

孟郊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他有一位可敬的母亲。有一次,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很深了,母亲还在微弱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缝着。也许是年纪大了,眼睛花了,也许是她缝了很久,太累了,瞧,她不时地放下针线,揉揉眼睛,再用拳头捶捶自己的后背。可尽管这样,母亲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她在想:这次郊儿外出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要把衣服缝结实些??。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儿子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出门在外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还有,要早点回家!” 孟郊牵着母亲长满老茧的手,看着母亲饱经风霜的脸,感激的泪水不住地流淌。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孟郊抚摸着昨夜母亲为他缝制的衣服,注视看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年纪大了却还在为我操劳,她的恩情我这一辈子恐怕也报答不了啊!怀着对母亲的感恩,孟郊在50岁那年写下了一曲动人心弦的母爱颂歌《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到了。人们一大早就起来了,他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身处异乡京城的大诗人王维看着家家户

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王维都要与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可如今自己离开了家乡,孤身一人在长安谋取功名,就连过节也不能回去与亲人团聚,又是多么让人难过啊!? ?此时此刻,家乡的亲人们正在登高团聚,欢度重阳节,他们在“遍插茱萸”的时候一定会想起我这个异乡游子的。想到这里,王维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就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古诗词改写,津津有味地修改着我们古典文学的精华之作时,我也曾经担忧:这种方式是否会使学生把古诗词独特的文体特点给抛掉、变掉呢?但实践的过程证明了这种担忧并不存在。首先,每次改写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原作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想像;其次,改写之后,我很注重新作与原作的比较,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独特魅力;最后,诗词改写变的只是原作的外壳,而不是其精神内蕴。它是理解原作、触摸作者内心世界的拐杖,它也是与文本对话后的自我创新、自我展示。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感悟、体验积累的过程。这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让学生大声吟诵古诗词的同时,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感悟和表达的机会,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欢快地写,才能真正丰富学生情感,涵养学生性情,完善学生人格,展现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生命价值。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