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洋节与传统节日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2:52:12 体裁作文
洋节与传统节日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以“土节和洋节”为话题

“土节和洋节”话题作文指导

(

作文话题:节日就是一种文化,我们每一次庆祝节日,都是在有意无意中延续这种文化。面对圣诞节和情人节,面对端午节和中秋节,我们的学子们的态度却呈现出强烈的反差:重“洋”节而轻“土”节。

请以“土节和洋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600字。

审题指导:

一:确认话题含义 虽然话题是“土节和洋节”,但它只是一个大范围,根据材料提示可知,话题是指向学子们重“洋”节轻“土”节这种现象的,立意必须围绕这种现象展开。如果只扣话题大范围而仅仅介绍几个典型的洋节和土节,肯定是偏题的。

材料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材料对重“洋”节轻“土”节这种现象持否定态度,作文立意应该与之保持同一。“节日就是一种文化,我们每一次庆祝节日,都是在有意无意中延续这种文化”,重“洋”节而轻“土”节的现象反映了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鄙薄和外来文化的热衷。可以用以下几个问题来开启思路:重“洋”节轻“土”节有何具体表现?重“洋”节轻“土”节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重“洋”节轻“土”节有什么危害?“土”节有何价值和意义?怎样才能改变重“洋”节轻“土”节这种现象等等。

辨证分析问题 这个话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话题,对“洋节“不可全盘否定和全面批判,应合理取舍,剖析这一现象的本质是对本国文化的淡漠;对外来文化的盲从。所以洋节可过,但要适度,毕竟浪漫轻松只是生活的点缀;土节虽土,但内蕴深厚,文化传承责无旁贷。

二:变话题为问题

1、怎样的背景产生这样的风气?

2、如此“重”下去,我们将失去什么?

3、对“土” 节和“洋”节我们该持什么态度?

4、“土”节有什么传统意义?

5、这种心态仅仅是节日的轻重吗?

三:题目示例

1、“洋”节可过不可过“火”

2、月是故乡明

3、情人节里说情感

4、一曲清流万古新

5、归来吧,中国节

6、由“假洋鬼子“想到的

土节和洋节

记得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写别离思归的篇章,那些哀怨悲伤总是催人泪下,而其中写节日里仍在外奔波,或独对青灯的情景更是分外令人难忘。

天还没亮,僻静的小路上只有一个人打着灯笼走着,柿子树上的霜正浓,枫叶上的露珠盈盈地捧着一红。“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征人急急走着,不时望望天。在这节日的前夜,全家恐怕只有他还在外未归。家里的门神该贴上了吧?灶神该请了吧?桃符该换了吧?家人当在盼自己呢!当他推开家门,听到一声呼唤,孩子们拥上来扯着衣角问候,他的心都醉了,纵然眉毛上还凝着霜。相信在主人公推门的那一刻,你也会由衷地替他高兴。

是呀,咱们中国的节哪个不让人牵挂,哪个不让人铭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中秋时游子的思念;“遥想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重九时登高遥望的凄楚;“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七夕时有情人对久别重逢的憧憬。在无数个中秋,炎黄子孙仰望苍穹,遥想节日寓含的那份神秘、隽永与多情,在星辉斑斓里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也许是我们健忘,也许是我们审美疲劳,也许是我们“喜新怨旧”,故而屈原故里,端午节龙舟寥落;七夕之夜,有情人月下少见;元宵节,很少看到“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美景。而圣诞节却摆满了圣诞树,情人节全城玫瑰花畅销,愚人节蛊惑整人短信盛行。难道你没有心痛、不安的感觉?是的,这属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但你是否知道,我们的每个传统节日,都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沉淀和结晶?端午节我们竞舟江上,是为了缅怀一个忠贞的灵魂;重阳节我们登高遥望家的方向,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思念养育我们的父母;中秋节我们待月山中,

是在遐想仙子飞升的浪漫和寄托一种美好的祝福。传统节日,其实也是传承文化传统、表达自己情感的载体。我们尊重洋人们的节日和习俗,但我们也绝不能鄙薄和淡漠自己的节日。

让我们记住我们应该记住的节日,重视我们应重视的文化。你可以在圣诞节怀念耶苏,但作为炎黄子孙,当然也应该在“春风送暖入屠苏”时,喜气盈腮地新桃换旧符!

[点评]这篇散文引用古诗恰当,想象丰富,凸现了古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揭示了传统节日蕴涵的人文因素和美学意义,并列举当今人们重“洋”节轻“土”节的现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对待节日重“洋”轻“土”不可取,要“记住我们应该记住的节日,重视我们应重视的文化”的观点。

篇二:洋节辨论

1.春节已经成为了国际性节日。现在在全世界各地,一到了春节就会有以中国为主的嘉年华会,甚至有部分国家已经把春节定为了公休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中国人一味地接受洋节,不去支持自己的固有节日的话,这样的春节文化岂不是早就消失了吗?

2.上面已经说过了新节不是洋节了,那么什么是洋节。首先向对方和在场的所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有三大节,西方也有三大节。都是哪三大节?中国的三大节是春节,端午,中秋。西方的三大节是圣诞,复活,感恩。(估计能说全说对的人不超过半数,那么就说明了我上面的第二点。现在过洋节的情况,让国人的知识体系变得不伦不类。因此,强调本土节日,才是正道。像现在这样盲目的过洋节,一点意义都没有,而且冲淡了本土节日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忘本。)

(然后,继续说下去。)所谓洋节,绝不是那种纪念日。洋节,正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一样,要是有传统,有意义,属某一文化体系的传统性节日。所以说,这样看来,我们常过的节日里,可以称得上是洋节的像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圣诞节。中国并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我国的基督教徒人数也非常有限,所以像万圣,圣诞节这样的节日,对我们绝大部分中国人而言,并没有现实意义。而且,我相信许多人在过万圣节的时候,并不知道圣诞节到底要干什么,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干。情人节,是哪一天?2.14?中国的七夕就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这一天,古代男女以互赠扇子表达爱慕之情。母亲节,父亲节是哪一天?5月和6月?重阳节就是中国的父母亲节。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这一天,应该是去看祖父母的。好,就算父母亲不是老人,不能过这样的节日。

洋节与传统节日作文

诸位都非常清楚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吗?父母过生日是过阴历还是阳历?愚人节本身就与中国人“人言为信”的基本理念相左,这不是忘本,是什么?

3.经济问题。现在的老外,来中国旅游都开始渐渐知道要避开“五一”“十一”长假,而往往喜欢春节时来中国。为什么?一方面“两一”长假国内游客过多,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最正统的节日“春节”正是最有中国魅力的一刻。从这不难看去,作为西方人所有神秘想像之乡的中国,正是中国独立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与生活习惯才是最吸引的西方游客的。中国的传统节日越兴旺,中国的特色经济才可能越兴隆。如果中国真的像现在这样把洋节越过越大,洋味越来越浓的话,那么利用洋节来中国旅游的老外们是不是会因为太“宾至如归”了,反倒觉得索然无味了呢?这跟让中国人去法国旅游,却只带他去中国餐馆吃饭有什么区别?

4.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吧。也都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吧。每年在端午节也都会吃粽子,去看赛龙舟吧。作为中国传统的三大节之一的端午节,在现在也算是保持了原有的节日特色,也算是留下了些三大节的体面了。但是,诸位是否知道,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备忘录里,端午节被记录为韩国的文化遗产。在我们越来越多地去关注外来文化,标榜新新人类的新知识体系的时候,有更多的国家在觊觎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让国人们离自己节日越来越远的洋节,还要这么不明不白地过下去吗?这样的过洋节,怎么就不是忘本?反方:

洋节有:圣诞节、狂欢节、万圣节等等。就拿圣诞节来说吧,圣诞节是人家外国人的节日,我们中国人有我们中国的节日,为什么要为圣诞节而庆祝要过圣诞节呢?如果你是说圣诞节的形式敢很美,有圣诞树,有圣诞老人,还可以互相送圣诞礼物,所以在所有的节日中,圣诞节是最美、最温馨的节日的话。难道我们中国人的春节就不美好、不温馨吗?

下面有一个真实的事例:

有这么两家邻居,东家是个大家族,但很穷;西家虽是个新生家庭,日子却过得很富裕。富家有个老父亲,每到老人生日,举家热热闹闹地欢庆一堂。穷家由于日子过得穷巴巴,平日就很羡慕富家。但他们不是学习西家是如何勤劳发家,如何步入文明,他们只是从

方方面面仿效富家的生活方式,认为只要是富家做的,就一定很潇洒。于是,穷家也买来蜡烛,也买来富家传统的美酒,也跳起富家家族的舞蹈,唱起富家流行的歌曲,也在富家为老人过节日这天,举家欢庆。虽然穷家不知道其实富家为什么欢庆,却甚至过得比富家还要有滋有味。他们彻夜地狂欢着,像野兽一样嚎叫着,随地便溺,将垃圾扔得满地都是,喝醉了躺倒在大街上。富家人看到,感到很吃惊,便问:“你们欢庆什么呢?这样高兴?”穷家人也感到吃惊,他们为富家人的问题吃惊!反问:“你们可以欢庆,我们不可以嘛?”富家人笑得肚子痛,笑得弯了腰,说:“我们为自己的父亲过生日啊!你们为什么不在自己的父亲生日那天欢庆,而在我们的父亲生日时狂欢呢?”这个穷家,就是中国。那个富家,便是西方。而节日那天就是圣诞节!

我想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有流传千年的“七夕”,但被人们淡忘于对泊来的“情人节”的盲目热衷里;我们有我们民族的“春节”,却也即将被“圣诞”时狂乱的舞步践踏消亡...

篇三:土节与洋节

“土节”与“洋节”

说起“土节”,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春节。鞭炮对联压岁钱,门口挂着红灯笼,璀璨如珠,随风飘摇,冬日里倒也春意盎然。但现在的年味似乎总是没有过去那么浓郁,对吃饺子穿新衣,人们也少了翘首盼望的味道。

而相比之下,各式“洋节”似乎个个行情走高,满街灯红树绿彩带飞扬,叮咚西乐处处可闻,商家纷纷抓经机会选酬宾,年轻人结伴庆贺,小孩子盼望礼物,竟也热闹得如本土节日一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不少人开始忧律民族节日的传沉问题。而酣归端午节申宜的成功,更是加重了国人的危机感。

我倒觉得,“土节”、“洋节”之争并未严重到草木皆兵的地步。要说“土节”的冷漠,也是因为人们生活的改善。过去,春节几乎是全年唯一一次吃好穿好的机会。自然被人们心心念念;而现在,每天都与过去的过年没什么大差别,那封渴望自然咸淡。再说“洋节”的兴盛,大多不过是年轻人喜欢热闹,图个一时新鲜的举动。就比如说西餐,骨子里的长城秦川,早已无法磨灭.月是故乡明!时至今日,传统节日过的也早已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份眷恋,一份情感,是冷淡忙碌社会中心灵的一抹亮色。这其中深含的文化和情怀,就算无法外在体现,也早已内在沉淀。

至于如今沸沸扬扬的韩国端午节申遗活动,我自然也倍感遗憾,一时疏忽导致了牛排鹅肝偶尔尝新鲜自然美味,但又有多少人愿意用它代替馒头炒菜?过几个“洋节”,朋友之间促进感情,夫妻之间增加浪漫,收到几声祝福,人心亦暖,还可顺便带动一下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以说“土节”自然虽然甚好,“洋节”又何尝不妙?

而那种对于传统节日的情结,经过几千年的厚积,如同中国人血液里的黄河长江,一份文化标记的缺失。但即便如此,在端午节到来之时,名义上拥有端午节的韩国人却未必能感受得到那份缅怀屈子的惆怅,那份逝者如斯的苍凉。此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心中对传统节日的心情和祝福外化为温暖团聚的力量,深深印刻上民族的烙印,让它们越走越远。

本来我还想呼吁中国的节日走向世界,想了想终于还是没有下笔。

因为中国的节日,只要能在中国的心里,便也够了。

- 1 -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