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随遇而安记叙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2:53:57 体裁作文
随遇而安记叙文体裁作文

篇一:我看随遇而安作文

我看隨遇而安作文

我看隨遇而安作文

“随遇而安”,这是一个人们非常熟悉而且经常使用的概念。它告诉人们一种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要求人们在任何的环境中都能乐天知命,安于现状,与世无争,悠然自得,没有更高的要求,感到满足。

因此,有一些长者经常以教训的口吻指责一些对这也不满、那也不满的小辈说:“何必对自己过不去呢?何必经常自寻烦恼呢?看我,生活得多自在。知足者,常乐也。”

在现实生活中,也的确有不少人经常用“随遇而安”作为自己与世无争的座右铭,希望自己安安稳稳,希望他人不要前来打扰,平平宁宁地走完一生。问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得到的回答是:“何必呢?不争,也不错,生活得蛮不错。” “随遇而安”,这个词语看上去是人们适应生活的一种“态度”。此所谓“态度”分两种——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其实也相当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那么,“随遇而安”属于哪一种生活态度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我的观点是:有积极的一面,但消极一面占据大半,因为它的本质就是:“满足现状”和“不思进取”。

先说它积极的一面。

当看到自己的目的难以达到时,人们可以用它来抑制不切实际的欲望。当人们缺乏适应、创新能力时,可以用它作为“阿Q精神胜利法”来化解内心的矛盾,达到心理平衡,解除欲求不满带来的痛苦,这类人不会自寻烦恼,更不会自我折磨。

在竞争非常剧烈的情况下,它还可以使一些人将它作为退出竞争的“理由”,减少人际关系之间的部分冲突,他人因为看到这类人不构成对自己的利益威胁,也就不会来挑衅、寻事生端。

因此,“随遇而安”绝对不是绝对的消极。

然而它消极的一面也不容小觑。

生活中的随遇而安大量地反映在下述情况中,充分显示出它的消极作用。 例如,对于一个社会或群体的成员来说,如果其成员缺乏竞争心理,对生活、对社会没有更高的要求,都满足于现状,都随遇而安或知足常乐,一个社会怎能有生气?一个社会怎能才发展?中国是一个文明大国,但综合发展却比较慢,为什么?国民们太知足常乐了,在我们社会的成员中具有随遇而安的人不是太

少了,而是太多了,因而不思进取,没有创造,社会就不能进步、不能强大,因而落后,而落后总要挨打。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如果其成员都采取诸如随遇而安的中庸之道,都采取“现在比过去好一点就知足常乐”,都采取安于现状的夜郎自大、坐井观天的“谦虚”,那么,如何形成一个积极进取的民族文化心理环境?如何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对于一个具体的个人来说,如果他们的心态都是“小富则安”,没有足够的、持续的向上动力,没有足够的与他人竞争的勇气,没有积极的进取心,没有大胆的创造精神,这个人的聪明才智怎能有所发展?将随遇而安作为自己生活的信条的人,实际上是在扼杀自己充分施展自身才能的可能性。在我们国家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随遇而安就是在“安贫”,就是在盲目纵然自己的依赖心理,于国于家的发展都是弊大于利的。

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随遇而安”好象就是“知足常乐”。其实这是一个思想误区。“随遇而安”是以上详细分析的情形,而“知足常乐”就绝对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这二者是万万不可等同的。

一个在人格上注意不断自我完善的人,就会永远有一股使不完的向前冲劲。这样的人是决不会随遇而安的。

篇二:读《随遇而安》有感

读《随遇而安》有感

中庆九年制学校 王永涛

《随遇而安》这本从假期断断续续看的书,到上周末才把它大概看了一遍。

这本书是由江苏卫视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的著名主持人孟非所著,里面主要讲述了作者本人对于在重庆老家美好童年的回忆,以及后来慢慢的由一名江苏电视台的临时工到现在台前一名耀眼主持人的成功蜕变经历。另外,这本书还有一部分重要内容就是:孟非早年作为一线记者借着拍《西域风情》在新疆的一段美好而又刺激的经历,和作为《南京零距离》的制片人采访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6年德国世界杯以及到以色列拍纪录片的经历和感受。读完这些就好像跟着他完成了一次全球之旅一样,尤其对于这些国家和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那种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心生敬畏。不知是作者本人那种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还是新疆那种名副其实的美,真的,看完他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确实令人激动和感慨,感慨的大自然的神奇和它所蕴藏的巨大的能量,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就是大自然那种永恒的真理、包容万物的胸怀以及圣神而又不可侵犯的力量。顿时,自己也想着有一天真的能到新疆去感受一下这里的自然美景和民族文化。

此外,这本给我一个最大的感触就是真切,孟非在这本书的序言第一句中这样写道: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能确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这么一本平淡的书。我想说我确实看完了,而且我也许能够理解他为什么强调这本书平凡了(整本书就像讲故事一样)。但是,从读它的过程中能带给我快乐甚至兴奋这一点来讲,它一点都不平凡。因为我到现在,除了这本书,也没完整的读过一本像样的小说或者是像《随遇而安》这一类的书,或许正是由于序言中的这样真实却又不乏吸引力的一句话才使得我对这本书有了初步的好感,就这样不知不觉将它读完,而且读的过程中我甚至有几次被作者这种调皮而又不乏内涵的说话方式给逗笑(我都笑出声来了)。总之,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感觉很真实,甚至都感觉不到一点儿夸张的成分。另外,能很轻松读完这本书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我比较喜欢孟非这个人。当然,认识他还是从《非诚勿扰》开始的。真正开始关注这个节目是从2012年的夏天开始,那时正逢毕业季,为了就业考试忙碌了一整天的我晚上就抽空看《非诚勿扰》放松放松,一开始可能是奔着看节目中24位美丽的女嘉宾以及那种男女嘉宾成功牵手的煽情场面去的(自认为是一个比较已被感动的人),慢慢的发现,哎!这主持人还不错,既幽默风趣又有气场十足(他的主持风格完全不同于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那群“疯子”,当然这可能与节目性质有直接关系),同时他那种把控全场气氛的睿智和用精准的语言戳穿事物本质的洞察力确实令人佩服,可以算得上名嘴吧!我比较喜欢他这一点。正是有了这一点,才使我觉得这么一个有品位的人也应该能够写出来点有营养价值的东西的,后来证明我的判断是没错的。

最后,我想就这本书的名字谈谈自己的理解。“随遇而安”一个听上去多没有励志气息的名字,给大多数人的感觉好像是到了不惑之年读它才差不多。其实不然,之所以要给这本书起一个这么普通甚至在潜意识中有一定消极意思在里面的名字,我想可能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就整本书的表达方式上来看,确实普通,也不像大部分散文一样,这本书里面优美的语句和华丽的辞藻确实不多,也就决定了它不应该起一个多么有文艺范儿的名字;二是很可能与作者本人这种务实、不做作的品质有关,自始至终孟非给我感觉还算是名人当中比较真实的一个;三是“随遇而安”在这里可能有告诫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而要踏实做事情的意思,因为就作者本身在电视台的经历来看,他的走的每一步都很踏实,每到一个岗位他都能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眼前的一切,所谓天道酬勤,最终胜利的大门还是向他敞开了,到今天的成为一位大牌主持,他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到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它还是挺适合我们年轻人看的,在这里也向各位推荐它。如果一定要将它归类的话,我觉得还是归到励志类比较合适一点,虽然它的书名一点都不励志。借此,也向大家分享两句话,第一句是“读一本好书,就好像与一位大师级人物面对面交流一样”,虽然这句话经常浮现在我们耳边,但是到今天我才有所感触(读了《少有人走的路》后的这一点感觉尤为明显),确实没错!第二句是一年前飞哥告诉我的“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谨以此与大家共勉!

篇三:《随遇而安》征文

读《随遇而安》有感

读人物传记,像是在读一部历史。读孟非像是在回忆父辈与我的经历,了解到父亲那个年代的历程,读《随遇而安》这本书,涤荡着我浮躁的心灵。

1971年,孟非出生在重庆,可以说跟我父亲出生年份相差无几。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读我爸爸经历年代的岁月,所以,我始终以一种景仰的姿态来品读。

他们伴随着毛泽东,周恩来去世,举世悼念的岁月来了解政治,经历成长。他们在挂着毛主席画像的教室上课,我在上小学低年级时也有此经历,他们中的游戏我也玩过,如:拾些杨树落下的叶子,使用它的茎,小朋友们各拿一头,看谁能拽的过谁。如今,上了大学,从南焦客运站到学校门口的路边上,秋天堆落的厚厚的杨树叶只属于童年的回忆了。一次,本想拣一根来玩玩,被好友阻止了,说:别人都踩过了,多脏啊!我也就没捡起来。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我记忆中的繁华。我时常在思考!

回忆,孟非的

随遇而安记叙文

心中有夹竹桃,我何其没有,我也不会忘记在老家里爷爷在大花盆种下的生长了好几年的夹竹桃,春天,它开出鲜艳的花朵。可以说,我童年的有些经历与父辈有几分相似几分真,我童年处在新旧交织处,毕竟生活在农村,那里是我童年最为快乐与幸福的回忆。回忆,是那么的美好!记忆中的那时,和奶奶一起走在微风里,看田野里麦浪风吹;晚上,坐在屋顶上乘凉,数着夜空上闪烁的星星。如今,搬到市里,小弟的生活已没有了一片敞亮的天空让他去仰望蓝

天白云,他也不会拥有我那时的经历了。某时,等他长大,记忆里也许只有奥特曼、巴啦啦小魔仙、变形金刚、多啦A梦了。

童年毕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童年的孟非,在重庆,谁家烧个好菜,都会给邻居端一碗过去。在我的记忆里也有这场景,房靠房的邻居奶奶每次做什么新鲜的各种泡菜、腌菜,都会给我家满满的盛上一碗。其实,我对童年的回忆大多是在老家奶奶的院子里发生的。现在,都离开老家好几年了。我们都为了前途漂流在外,短暂的回家相聚都变得那么奢侈。但每个人都健康幸福的生活着,还是感到蛮知足的!

孟非的经历,让我懂得了过去的失败与辉煌对于一个正在旅途拼搏的、有干劲的青年来说什么也不算。

他从一个印刷工到如今火到极点的主持人,其实还是有一些天赋的,文笔很好,有一展宏图的苗头。从印刷工到电视台临时工,再到临时记者,他凭着责任感与活力以及超强的业务能力,一举成为正式记者,再到新闻主持者,最后走到现在,虽然不是学播音的,也不是学新闻的,更不是学电视的,20多年的时间,见证了一个人命运的飞跃。

生命本是一场漂泊,何必在意其中的沟沟壑壑!孟非做到了,也达到了人生的顶峰。没有什么比坚持不懈更令人敬佩的了!人生的历程,漫长也好,辛苦也罢,试着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吧!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