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说明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0:03:30 体裁作文
篇一:说明文阅读训练(A卷)
说明文阅读训练(A卷)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①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②说明的顺序;③说明的方法;④说明的语言。 难点:①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②理清说明顺序,理解说明的条理,正确地划分层次,③较熟练地辨识说明方法,并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④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理解运用平实语言或生动语言说明的作用。 考点:考查说明文阅读常用四种类型。①综合阅读;②微型阅读;③多段组合型阅读;④比较阅读。出题的角度常有:①在整体感和文段的基础上,把握局部说明内容的中心或特征;②说明内容所采用的说明顺序、结构方式;③说明方法;④通过品析关键词语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或形象。
近几年的阅读材料常以科技,环保,动、植物等内容的说明文为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一套试卷中定有一篇说明文,分值在10-17分之间。 【经典范例引路】
例[甲文]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七十五公里,东西宽五至十六公里,海水平均深度——一百四十六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四百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一死海。
[乙文]水,是一种本领强大的溶剂。流入死海的河流的四周,大半都是一些沙漠和石灰岩岩石。在这些荒漠的岩层里,含有大量的矿物盐。因此,流入死海的河水,都含有很多的盐分。由于死海是没有出口的,这些矿物盐就全都留在死海里了。同时,又加上那儿是一个炎热干旱而又少雨的地区,死海就像一个沉在山凹里的、没有任何漏洞的“锅”一样,而烈日又不断地使这口“锅”里的水大量蒸发。天长日久,海水里的盐分就越积越多,越来越浓。
1.这两段文字都是说明死海成因的。概括起来说,死海的形成是。
2.这两段文字在分析死海成因时都说到了死海的地形特点,但侧重点不同。甲文是说明死海的、、和 ;乙文则突出说明死海和。
3.乙文中有些内容是对甲文作补充:其一补充说明了
补充说明了 的原因。
4.下面对甲文和乙文判断正确的两项是( )
A.甲、乙文都是逻辑顺序。 ;其二
B.甲文逻辑顺序,乙文时间顺序。
C.甲文说明方法是下定义,乙文是作诠释。
D.甲文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乙文是打比方。
答案:1.因为大量矿物质随河水流入死海,经蒸发沉淀下来,以致越来越多,越积越浓。2.地理位置、长度、宽度、深度、没有出口、地势低凹 3.流入死海的河水中含有很多盐分,矿物盐能在死海里沉淀下来 4.A、D
【解题技巧点拨】
这是一道比较阅读题。要求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事物的相同方面、不同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答题的关键在于深层次的阅读,出题的方向依然是围绕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等知识点。题型以主观题型居多。
【阅读训练试题】
(一) 蜂鸟 [法]布丰
在所有动物当中,蜂鸟的体态最妍美,色彩最艳丽。金雕和玉琢的精品也无法同这大自然的瑰宝媲美。它属于鸟类,但体积最小,“以其微末博得盛誉”。小蜂鸟是大自然的杰作,其他鸟仅仅部分享有的品质它都兼而有之:轻盈、迅疾、敏捷、优雅、华丽的羽毛——这小小的宠儿应有尽有。它身上闪烁着绿宝石、红宝石、黄宝石般的光芒,它从来不让地上的尘土玷污它的衣裳,而且它终日在空中飞翔,只不过偶尔擦过草地;它在花朵之间穿梭,永远生活在自由天地里。它有花的鲜艳,有花的光泽;花蜜是它的食粮,它只生活在花儿常新的国度里。
各种蜂鸟分布在新大陆最炎热的地区,它们数量众多,但仿佛只活跃在两条回归线之间。那些在夏天把活动范围扩展到温带的蜂鸟,在那儿,也只作短暂的逗留;它们仿佛是太阳的追随者,同它一起前进,一起回归,并且乘着和风的翅膀在永恒的春天里翱翔。
最小的蜂鸟体积比虻还小,粗细不及雄蜂。它的喙是一根细针,舌头是一根纤细的线;它的眼睛像两个闪光的黑点;它翅上的羽毛非常轻薄,好像是透明的;它的双足又短又小,不易为人察觉;它极少用足,停下来只是为了过夜,而白天它纵情在空中遨游,它飞翔起来持续不断,而且速度很快,发出嗡嗡地响声。它双翅的拍击非常迅捷,所以它在空中停留时不仅形状不变,而且看上去毫无动作,只见它在一朵花前一动不动地停留片刻,然后箭一般朝另一朵花飞去。它是所有的花朵的客人,它用细长的舌头探进它们怀中,用翅膀抚摸它们,但既不老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一离去就不复返;它来去无常仅仅是因为它随心所欲和以无邪的方式恣意欢娱,因为这位轻浮的情人虽然靠花儿生存,但并不摧残它们;它不过吮吸它们的花蜜,而且仿佛这是它舌头的唯一用途。
除了勇敢——或者毋宁说鲁莽,这种小鸟还朝气蓬勃:人们看见它狂怒地追逐比它大二十倍的鸟,附着在它们身上,反复啄它们,让它们载着自己翱翔。一直到平息它微不足道的愤怒。有时,蜂鸟之间也发生非常激烈的搏斗。急躁看来是它们的天性。如果它飞近一朵花,并且发现花儿已经凋零,无蜜可采,它立即毁掉花瓣儿,以示恼怒。蜂鸟只能发出一种低微的急促而反复的叫声:“嘶卡,嘶卡??”拂晓就听见蜂鸟在林中啁啾,到太阳放射出最初的光芒,蜂鸟的族群便振翅而起,飞散到广阔的原野上去。
1.文中开篇便给蜂鸟做了一个全面的概括,是什么?
答:
2.蜂鸟具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生理特点?
答:
3.从文中“它从来不让地上的尘土玷污它的衣裳”我们可以看出蜂鸟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答:
4.蜂鸟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答:
5.从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蜂鸟的活动范围是什么?
答:
6.文中在向我们介绍蜂鸟的形体特点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比较的写法,有什么好
处?
答:
7.蜂鸟在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答:
8.蜂鸟吸食花蜜的主要工具是什么?
答:
9.蜂鸟的性格是怎样的?
答:
10.蜂鸟的叫声具有什么特点?
答:
(二)最佳用脑时间 胡少安
最佳用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在这时间里,大脑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它时间都高。充分地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说,一天里早晨的时光最好。但是,实际上“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大多数作家都习惯于夜间挥笔。鲁迅先生白天会客,看书报,到了晚上就开始写作,常常是写到第二天的一、两点钟。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习惯通宵写作。巴尔扎克则更独特,他吃完晚饭就睡觉,而在午夜起床开始写作。许多人的美妙作品往往都是夜间的产物,有的作家甚至将书名取为《灯下集》、《月下集》、《书海夜航》、《燕山夜话》等等。也有相
当一部分人,他们的大脑在清晨和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而晚上到了一定的时候,大脑的抑制细胞就起作用。比如诗人艾青就喜欢在清晨写诗,作家姚雪垠和数学家陈景润习惯在凌晨三点起床投入工作。
总之,不同的人,大脑活动的特点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在一天里的思维效果也是不同的。
就记忆来说,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的效果比较好。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这种干扰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前摄抑制”;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牢固,因为它不再受新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了,这种现象称“倒摄抑制”。因此,选择清晨和晚上的时间去读书、背诗、记单词是比较适宜的。
我们懂得了自己大脑的活动规律,就可以利用它去更好地学习和创造,以求在单位时间内作出较好的成果。
当然,安排自己的用脑时间还要顾及社会的活动规律,而且不同年龄的人也应该有所区别:青年人正在长身体,不适于长期的夜间用脑,但偶尔间断地干几次,还是可以的。中老年人在保证了六、七小时的实际睡眠时间的情况下,长期夜间用脑问题不大。有必要指出的是,这种夜间用脑,是在情绪激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进行的,如果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昏昏欲睡了,还要硬用刺激神经的办法去学习或工作,效果不一定好,而且有损于健康,不宜提倡。
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在某一科学问题将要解决的前夕,许多人往往表现出一种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他们如痴如醉,随时随地都在进行剧烈的思维活动。以致在日常生活中丢三落四,答非所问。他们这种长时间周密地思考某个问题,往往会导致科学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所谓“用脑时间”问题,从广义来讲,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青中年时期是最佳用脑年龄区。这个时期大脑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对信息的自觉调节能力最强,容易产生创造的冲动。因此可以说,在一天中的最佳用脑时间内和一生中的最佳用脑年龄区里勤奋地学习和创造,是人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1.简要回答什么是最佳用脑时间。
答:
2.文章在说明最佳用脑时间因人而异时以哪些名人为例?(简要回答)
答:
3.第2自然段中列举的书名《灯下集》、《月下集》、《书海夜航》、《燕山夜话》说明了什么?
答:
4.解释下列术语。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5.夜间用脑应在什么状态下进行?否则会怎样?
答:
6.长时间的周密地思考某个问题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答:
点?
答: 7.从广义上讲,人生最佳用脑年龄区是什么时期?这个时期的人脑有什么特
8.文章结尾指出的人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
答:
(三)筷子漫说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美妙绝伦,他应用了物理学上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不怕高热,不怕寒冷,真是高明极了。”
筷子在古代叫箸,唐代著名诗人高适曾吟咏道:“铁衣远戌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古时,“箸”是口头语,现在尚有“箸”的痕迹。如有的地方称筷子为“火箸”,称装筷子的小竹篓为“箸笼”。商人最忌讳不吉利的字眼,由于“箸”和“住”谐音,“住”乃停滞之意,于是人们改称“箸”为“筷”。“筷”与“快”谐音,取“生意兴隆”之意,很快这个读音在民间传开了。
现在有部分幼儿和青年人以为勺子羹匙方便,其实人在运用筷子时会牵动手指、掌、腕、肘、肩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的活动,这对大脑皮层是一种有益的锻炼。 一九二四年在法国里昂召开中法大学董事会时,蔡元培先生请巴黎大学教授欧乐先生吃饭。席间所上皆中国菜肴,并使用中国餐具:筷子。就餐时蔡元培先生说: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祖先也用刀叉,不过我们中国人是酷爱和平的民族,觉得刀叉皆是杀人凶器,吃饭时使用未免不文明,所以从商周时期就改用“匕”割肉,以“箸”夹菜。后来由于烹饪技术改进了,“匕”也就废用了。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筷子( ) 吟咏( ) 忌讳( ) 羹匙( ) 菜肴() .....
烹饪() 2.解释下列加线词:
美妙绝伦( )箸( )停滞() 菜肴() ....
3.文章开头作者引用李政道曾讲过的有关筷子发明的一段话,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答:
篇二: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
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微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太阳产生微波,但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微波炉是怎样烹饪食物的?交流电可以产生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微波。水分子有正极和负极,因此当水接受正负交替的微波能量时,水分子会迅速转动。这有点儿类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头针吸得团团转的情形。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使食物迅速加热。
事实上,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1991年,由于一场公众瞩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并非百分之百安全。一位名叫诺尔玛?利沃特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诉。
诺尔玛去医院进行髋部更换手术。手术很成功,诺尔玛却死了。诺尔玛死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破坏。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
食物的分子吸收了大量能量。这些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了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现了。问题就在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还可能致癌。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汉斯?赫尔特博士和博尔纳德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坏了食物的营养万分。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了,这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减少,人体组织无法得到所需的氧。相反,白细胞和胆固醇增加了。白细胞增加会引起人体的压力和紧张,通常只有当人体感染急性疾病、细菌感染或细胞受损坏时,白细胞才会上升。此外,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对产生抗体有重要作用。俄罗斯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辐射不仅有损健康,而且食用微波食品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在美国,俄利根波特兰的科学家也曾发表过俄罗斯的研究发现。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肉类、奶类、谷物、水果和蔬菜都会产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统紊乱,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液中癌细胞增加。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肠癌,消化系统也会逐渐出现问题。科学家还发现,每台微波炉都会泄漏辐射,微波烹饪的食物会产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微波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了60%至90%,包括矿物质和生化酶,维生素B、C和E等物质,甚至连蛋白质的营养万分也减少了。荷尔蒙也会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男性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现异常。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波动,智力下降。
1.认真阅读全文,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无论”“一旦”“都”的作用。(4分)
3.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微波炉烹饪食物的原理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五、(泰州市二〇〇六A)
神秘的运动常数(15分)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试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或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振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
④与蜂鸟体形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振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是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作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O.2~0.4之间时,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的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⑦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最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将可能深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远。(选自《青年文摘》2006年第1期)
5.读完全文,说说“神秘的运动常数”指的是什么?这一发现对科学研究有何意义?(4分)
6.说说第⑤、⑥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4分)
几乎:
很可能:
7.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科学道理?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蜂鸟和海豚这两个例子进行说明?(4分)
8.科学家们发现“神秘的运动常数”的过程,对我们进行科学探(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究有哪些启示?(3分)
(三十)(2006福州)
黑森林的猫
安轶
①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告诉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有13亿人口,这些资源如果平均到我们每一个人头上就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值。
②同样是创造1万美元的价值,中国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2.5倍,是日本的11倍多。近些年来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多次突破60美元大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不断冲高的油价必定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呈现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回报、低效益的局面。针对现状,政府指出“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这说明节能已刻不容缓!
③这让我想起以前曾经听到过的一个故事。据说日本人煮鸡蛋用的锅非常讲究,煮一个鸡蛋,用煮一个鸡蛋的锅,煮三个鸡蛋用煮三个鸡蛋的锅。而且煮鸡蛋的水刚好没过鸡蛋,不多不少。假设煮鸡蛋九成熟最好,日本人会在七八成熟的时候,将燃气关掉,用开水的余温将鸡蛋继续煮熟。既节省了燃气、节约了水,鸡蛋煮得又恰到好处。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件怪事。在德国黑森林地区的家猫很多都没有尾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黑森林地区的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抠门。由于黑森林地区冬季很寒冷,每家都要开暖气。猫出来进去都要开门,而猫的尾巴很长,开门的时间也就长了,暖气就会流失,最终就浪费了能源。所以抠门的黑森林人就把猫的尾巴截了下来。这些人的做法的确有些极端,但从一个侧面也已显出了德国人的节能意识已经深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④我们经常能够在水龙头边看到“节约每一滴水”,在电灯开关边看到“节约每一度电”的宣传口号,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实际行动。我有时会看到有的房间开着空调却同时开着大门,以及人去而灯不灭的现象,这都是生活的细节。这些看似渺小,但是如果全国13亿人都这样做,你还敢忽视它吗?我们粗放豪爽、大手大脚的习惯该改改了!
⑤如果我们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不经意间既省了钱又节约了能源。省的钱是有限的,但节能的意义是无限的。我们不应该因为是公家付费还是私人付费而有所区别。因为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9、从全文内容看,点明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0、第③段举了日本、德国的两个事例,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1、结合语境,解释第?段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分)
原来黑森林地区的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抠门。抠门:_______________
12、政府向全民发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你一定积极参与其中了吧!请举出一种发生在你身边的浪费资源的现象(文中提到的浪费资源的例子除外),写出一个节约资源的好办法,拟出一条有关节约资源的公益广告语。(9分)
(1)浪费资源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约资源好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约资源公益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2006泉州)
莺
布封
①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
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漠的景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②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树木长叶开花时,这些小鸟来到了我们身边:有些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阴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树林,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莺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
③我们不仅喜欢它们无忧无虑,还希望它们漂亮美丽;但大自然似乎只赋予了它们可爱的性情,却忽视了装扮它们。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除两三种身上稍有斑点略能点缀,其余的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
④它们居住在花园里,树丛中,或是种植蚕豆青豆等的菜园里,一般在蔬菜架子上栖息;它们在这里玩耍、搭窝,不停地出入,直到收获季节。这时,它们迁徙的日期临近,该离开这块乐土,离开爱的家园了。观看它们叽叽喳喳相互追逐好似看一场节目,它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结果总是以几只歌结束。莺是轻浮爱情的象征,如同斑鸠是忠贞爱情的象征一样。莺总是快乐无忧,充满活力,它们实际上并非缺乏爱情,也不缺少对爱情的忠诚。雌莺孵卵时,雄莺在旁边千呵万护,与它共同迎接小生命的降生,直至长大后也不分离。
⑤莺生性胆小,在与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然而危险一旦过去,一切便抛至脑后,用不了一会儿,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它只在树林中最茂密处唱歌,这时总把自己隐藏起来,尤其是在炎热的中午,只偶尔才在树丛边上露面,但很快便又回到密林中去。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
⑥在莺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我们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美妙的歌声,甚至在春天的唱诗班销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了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13.细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本文说明对象是莺,为什么还要写冬景?
答
②作者运用那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冬景?其作用是什么?
答:
③“鸟类的回归带来初春的第一个信息”这句话,可以理解为
14.莺最突出的特点是,除此之外,它还有、
、等特点。
15.领会“听到了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这一结语在文中的内涵。
答:
16.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所喜爱的动物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答:
(三二)(2006三明)
地理环境与我国人体特征
胡龙成
①人体特征包括形体、容貌和肤色等三个方面。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活动范围比较小,不同地区之间相互往来比较少,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居民由于气候、地形、水文和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不同,反映在人体上也有高矮、胖瘦、黑白等方面的差异,后来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扩大和迁移、通婚以及其他活动进行,这些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没有彻底消失。
②首先,从身材方面来看,存在北高南矮的现象。80年代统计资料指出,当时北方人平均身高在1.67m以上,南方的人平均身高在1.67m以下。产生高矮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活动和饮食。居住在北方草原和高原地区的居民,以游牧为主,在生产和生活中很少负重,出门大多骑马、乘车或步行,腿部长而直,食物以肉类、奶制品为主,身材一般比较高大;生活于热带、亚热带的居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经常肩挑背驮,主要交通工具是船、竹排等,手臂发达,腿粗短,食物以大米等粮食为主,身材相对来说要矮些。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生长发育时间的长短和遗传等因素也不能忽视。北方气候比较冷,人体新陈代谢相对要慢一些,生长发育的时间长,成熟比较晚,同时他们祖先个子比较高,并代代遗传下来,南方人则刚了相反。
③其次,从体型方面来看,存在北胖南瘦的现象。产生胖瘦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气候条件。北方气温比南方低,尤其是冬季,十分寒冷,加之白天时间短,风雪天气多,居民室外活动少,消耗的体力不多,有利于积累脂肪;南方气候温暖,生产活动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居民活动量大,消耗的热量多,不容易积累脂肪。其二是饮食结构。北方人的饮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尤其在牧区,牧民的饮食以奶制品、肉类等为主,使人容易发胖,而发胖又能更好的适应严寒的环境;南方人饮食以植物类为主,居民有喝茶吃稀饭的习惯,体内不容易积累脂肪,显得精瘦,瘦俏的身体更有利于散热。
④再次,从五官方面来看,北方人和南方人也存在着差异。北方人的鼻梁直而长,鼻孔比较狭窄。例如黑、吉、辽等省的人鼻端平均宽度为38mm。这种鼻型可使北方冬天的干冷空气在吸入肺部之前,与鼻腔黏膜充分接触,既可以预热,又增加了湿度,起到保护肺部的作用;南方人鼻梁没有北方人直,软骨向上翘的比较多,鼻孔比北方人宽。例如粤、桂等省居民鼻梁的平均宽度为40mm,短而宽的鼻孔,有利于散热驱湿。南方人的嘴唇比较厚,上唇厚度在1cm以上的居民达2/5以上,而愈往北,厚度逐渐变薄,在北方找一个上唇厚度在1cm以上的居民很困难。同时愈往南方,嘴唇越来越向前凸,有向外翻的趋势。这与南方湿热的气候特征是分不开的,厚而向前凸的嘴唇,具有促进水汽蒸发,加快散热的作用。南方气候湿润,风沙少,眼睛的开度大,外形显得大而圆;北方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多风沙天气,眼裂较狭长,上眼皮不显横纹,双眼皮少,泪阜被蒙古褶遮住,以免风沙吹入眼中,并保证眼球表面湿润。
⑤最后,从皮肤的颜色深浅来看,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有很大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与太阳的辐射有关。南方纬度位置低,太阳高角度大,紫外线辐射比较强,深色表皮能将大部分紫外线吸收,使皮肤下面的组织不会受过多紫外线的照射而损害,因此南方人体肤色较深;北方纬度位置高,太阳低角度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比较少,而适量的紫外线有利于人体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浅色皮肤有利于吸收紫外线,所以北方人的、肤色一般都比较浅。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和地势有关。东部山地丘陵区雨水充沛,树林茂盛,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削弱了太阳的辐射,人体接受紫外线比较少,皮肤比较白;西部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不足,人体中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红细胞增多,加上紫外线和风沙的刺激,皮肤颜
篇三:说明文
2015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宝典(五)说明文 近三年呼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说明文阅读部分
【试题分析】
2012——2014呼和浩特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表格式分析
考点分布
2012 :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说明方法、就内容发问(选择题)
分值10分 题型填空加选择
2013 : 开头的作用、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内容、就内容发问(选择题)
分值 11分
2014:说明顺序、说明内容、文章结构、就内容发问(选择题)分值10分
【分析结论】
1、常考的考点: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和内容、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2、考查的都是基本考点,题型上稍有变化。
3、分值10分左右。 4、题型里总有1-2个选择题
【应对策略】
1、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的套路要熟悉,如:说明方法的四眼,说明语言的五步
2、基本原则要熟悉:说明文以知识为主;就是以提取信息为主。
3、答题要有分值意识、答案意识。4、答题要有草稿纸,便于分析,严谨作答。
【复习宝典】
一、说明文的开头考查题型
【题型】
1、开头有什么作用; 2、说明对象是什么;3、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
1、 开头的作用:
(1)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 本文的说明对象:
一要看题目,题目往往是本文的说明对象,如果题目不是说明对象,也一定和说明对象相关; 二看总说部分,总说部分总是开门见山告诉读者这篇文章是说明什么的 三拿分说来验证。分说部分往往为说明对象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议论文中的找出论点题)
3、 说明的主要内容
一看总说,二把说明对象和特征相加
二、说明文分说部分考查题型
【题型】
1、 文中从几方面说明了?? 2、 文中介绍了??的几方面原因
【答题技巧】
1、 看分说部分,找出中心句
2、 注意分值,确定分几点作答。并斟酌用原句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答
3、 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的题,应该把每一项还原到原文中去,细看差别,这样的题,有的考查的是语言的准确性,有的考查的是学生是否看懂原文。
三、辨别判断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发展、演变)
空间顺序、(园林建筑)
逻辑顺序、(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由原因到结果、由概括到具体??)
四、分析说明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摹状貌、、引用。
1、 找准、找全、写对说明方法。
2、 说明方法的作用,主要是让考生观察出;一定的说明方法是为什么样的说明任务服务的。
3、 答题套路为:
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
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
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
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下定义(从本质上地说明了??);
引用(引用了??,有力地说明了??);
摹状貌(具体形象地说明了??)
4、 省略号部分怎么答?看四个地方:前面、后面、中心句、划线句子本身。
五、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 某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结合具体内容正面答这个词语起到的作用,从反面答去掉以后产生的不好效果(与实际不符),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不能去掉。
2、 词语表达效果:结合具体内容正面答这个词语起到的作用+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六、从结构上分析文中段落、句子的作用。
1、开头的作用
2、某些段落能否颠倒(10年呼市中考《植物气象员》)或抽出一段,问放在原文什么位置合适(考虑逻辑顺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3、句子的作用(承上启下等)
七、选择题:
1、把选项还原到原文中去,一定要认真看细微差别。2、有时考的是语言的准确性。
【试题重现】
一、(2012呼和浩特)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10分)
神秘的运动常数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 每次幅度有多大? 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
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 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 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和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振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 ④与蜂鸟形体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摆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每分钟30次左右,游动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用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着这个神秘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真的存在飞行生物或游水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⑦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可能渗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晚。
1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
B.科学研究表明,空中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的运动并不完全是自由的。
C.海豚的形体要比蜂鸟大得多,但它们的运动常数却都落在0.2~0.4之间。
D.美国军方研制出的机械鸟可能渗入敌方的机密要塞进行刺探。
答案:17.D
18.第③④两段运用 、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4分)
答案:
18.举例子、列数字 。 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
19.第⑤段中加点词“不仅仅”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答案:
19.不能,因为“不仅仅”说明不是唯一,表明运动常数落在0.2-0.4之间是有规律的,去掉了就成了巧合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神秘的“运动常数”在目前的科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用途? (2分)
答案:
20.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其曾经具有的运动速度;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
二、(2013呼和浩特)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11分)
水刀的力量
①“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水在诗词歌赋中,历来以柔著称。我们平时看到的水也总是“温柔”无比,毫无冲击力,这是由于它处于静止状态或流速缓慢的缘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有办法使看似柔弱无力的水一反常态,变得坚硬起来。
②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这种“刀”可以说是锋利无比,甚至削铁如泥,其卓越的性能远远高于金属刀具。
③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束很细的高压水射流。当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迫使水以超过声速的速度通过极小的喷嘴时,聚集成的高压水射流就具有了切割不同材料的能力,这种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还不到0.5毫米,比细自动铅笔芯还要细一些。水喷流出口时的压强在50兆帕以上,这就相当于在1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放上5千克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
④在如此之大的压力作用下,这种超音速的水流在冲到被加工材料的瞬间,由于突然受到阻碍,其速度就会急速下降,压力便会因此而骤然增加,顷刻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使被加工的部位极小的面积上发生脆性断裂,从而达到对工件进行切割的目的。如果在水中掺入硅石等磨削材料,水射流的切割能力还会成倍地增加,其加工效果明显优于用金属刀具切割工件。
⑤显然,水流不是刀,可是它确实起着刀的作用,并且其性能远优于刀。用“水刀”可以加工用金属刀具无法加工的复杂型面和沿任意曲线切开的零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仅“水刀”加工的工件的切口整齐光滑,没有粗糙的边缘、分层、撕扯、变形等问题,而且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全部被水带走。同时在切割的过程中,“水刀”所引起的振动和噪声都很小,所产生的少量切屑也会随水流走,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另外,“水刀”还有一个最大也是最突出的优点,这就是它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并且废水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样又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
16.文章以诗歌“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开头,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2分)
【答案】
要点:(1)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2)激发阅读兴趣。(2分)
示例:以描写水轻柔的诗歌开头,自然而然地引出说明对象“水刀”,也激发起读者阅读本文的兴趣。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说明文开头的作用。这类题的命题方式: 1、文章开头为什么从XX写起? 2、简要说明第一段的作用? 3、开头几句有什么作用? 4、第一?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訶X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5、文章开篇介绍了XX,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类题的答题思路: (1)内容上概括本段内容XX,引出说明对象是XX; (2)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根据这个思路阅读开头很容易得出答案。
17.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你说说什么是“水刀”。(3分)
【答案】
要点:(1)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2)激发阅读兴趣。(2分)
示例:以描写水轻柔的诗歌开头,自然而然地引出说明对象“水刀”,也激发起读者阅读本文的兴趣。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说明文开头的作用。这类题的命题方式: 1、文章开头为什么从XX写起? 2、简要说明第一段的作用? 3、开头几句有什么作用? 4、第一段以XX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5、文章开篇介绍了XX,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类题的答题思路: (1)内容上概括本段内容XX,引出说明对象是XX; (2)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根据这个思路阅读开头很容易得出答案。
18.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
【答案】列数字、作比较(2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说明文的常见考题,考查形式有指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和概括说明方法的作用两种。此题考查的是指出说明方法的类型,较为简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五种,解题时注意说明方法常常综合运用,要研读句子回答全面。像此画线句就用了两种说明方法,解题时需注意。
19.文章第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分)
【答案】水刀的工作原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内容的把握。概括说明文内容可细读文本运用找中心句和关键词的方法作答。要重视首括句,结尾句,提问式语句的作用,概括时要用完整语句,要简明扼要。此段没有中心句但从“压力便会因此而骤然增加”、“从而达到对工件进行切割的目的”等关键句可知是对“水刀”的工作原理进行解说。
20.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刀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
B.在工作中水刀产生的热量能全部被水带走
C.水刀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
D.使用水刀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读文本、提取信息的能力。这类考题常以“下列语句内容哪个与文章不符”和”“哪个分析不正确”的形式出现,解答时只要把句子逐个放到原文,也就是在原文中找到原句进行比较就可以了,要细致。此题B答案原句在第5段,是“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全部被水带走”,对比一下就知道错误了。
三、(2014呼和浩特)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 题。(10分)
人脸识别技术的新发展
①《谍中谍4》中有一些令人炫目的场景:身在茫茫人海中,一眨眼的功夫已被潜藏着的对手认出,随即被盯梢;对手迎面走来时,你的手机立刻发出嘀嘀的报警声,上面已经显示他的姓名和信息??我们不禁要问:这是真的吗?事实上,这些情景不仅仅是电影特技,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让科幻成为现实。
②人脸识别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是人脸检测,即判断输入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有,便给出每个人脸的位置、大小;其次是面部特征定位,即对找到的每个人脸,检测其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最后进行人脸比对,根据面部特征定位的结果,与数据库中人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