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说明文课堂实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1:50 体裁作文
说明文课堂实录体裁作文

篇一:说明文语言复习课堂实录

说明文语言复习(教学实录)

沙溪初级中学 缪依娜

师:(导入语)之前同学们都做了一份说明文的思维导图,这几幅是精选出来的作品,以下是优秀名单(掌声鼓励)

展示优秀作品

师评价:目的理清思路,形成系统性知识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进行说明文知识的检测

(小组长先在小组员对组员进行检测,再全班抢答)

师:同学们对于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体会和分析

实用类文体(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这是一个常见的考点,也是中考说明文考点之一。(出示学习目标)说明文语言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准确性;一是生动性,今天我们将结合实例来进行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体会和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师过渡: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就是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因为只有准确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才能体现作者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知识点一探究下面例句的答题规律。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探究的结果。

生1:我的发现是面对说明文阅读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的题型,做题第一步要明确表示“删”

或“不删”

生2:题目中问“能否删去”一般回答“不能删”

生3:第二步是解释清楚加点词语的意思。

生4补充:结合句意进行解释加点词语。

生5:第三步说清楚词语删去后句子会变得怎样,一般是“不符合原意”或“太绝对”生6:第四步要表达原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

师小结:好,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下面我们看看做题的一般步骤……

(学生练习巩固)

师过渡:说明文的表述,要符合客观实际,无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都要准确

无误.看同学有没有一双慧眼,快速找出这些词来……

学生快速回答

学生进行常用性词语的积累:表程度限定:最、很、更、比较、相当、充分……

表范围限定:基本、几乎、许多、主要、极个别、之一……

【知识点二】体会和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师过渡: 简明、准确、严谨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但有时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说

明文语言有时也讲究生动形象。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间)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探究的结果。

生1:我的发现是分析加点词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或表达的特点。

生2:题目中问“能否删去”一般回答“不能删”

生3:第二步是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生4:说明词语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

师小结:下面我们看看做题的一般步骤……语言生动的判断方法还有:1、较多使用比喻、

拟人的修辞;2、描写的表达方式;3、 较多引用诗句、成语、谚语、俗语等。下面我们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

(学生综合练习)

(全组站起来,各人轮着把答案说出来,统一一个答案,派代表上讲台展示)

师总结:不管做任何题型,审清题意,对应答题是最重要的,针对语言的准确性问题,我们核

心要解决的是:解释词语本义+具体解说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而针对语言生动性问题,修辞或表述方式+说明事物特点是核心,一切的理解都必有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方法都是浮云,灵活运用才是硬道理! ”

(全课结束!)

篇二:名师王君课堂实录集 说明文教学

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松树金龟子》课堂实录 王君

[我的课没有固定的模式。这样的“三阶挑战”,只是若干呈现形式中的一种。没有任何一种模式可以包打天下。所以,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变化”。但在“变化”中,总有一些东西要沉淀下来,也需要沉淀下来。这些沉淀下来的,就是规律。我们不能模式化,但一定要探索规律。]

科学与诗的完美之旅

——《松树金龟子》教学实录

第一部分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说明文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松树金龟子》。先给大家上“课前开胃菜”——

(请生讲小学课文《装满昆虫的口袋》,回忆法布尔的故事)

[投影展示]

? 中国读者读《昆虫记》,其心智不仅透着《天工开物》与唐诗宋词般的聪敏灵睿,而且透着《周易》与《诗经》般的浑厚幽深。

(生读)

师:同学们从这句话中看出《昆虫记》有什么特点?

生:《昆虫记》跟《天工开物》一样有趣,充满智慧。

生:《昆虫记》和唐诗宋词一样充满魅力。

生:《昆虫记》居然同时具有那么多中国经典的优点,不可思议! 师:老师也觉得不可思议啊!来,咱们进行初阶挑战,做做热身运动——

第二部分 初阶挑战

[投影展示]

? 全文2580字

? 课标规定: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 默读就是在阅读时不出声、不动唇、不心诵、不指读,用眼睛快速扫描文字,让文字符号直接输入大脑中枢,

师:老师故意没有安排这篇课文的预习。现在就请大家根据投影上的提示速读课文。时间五分钟。速读思考目标:这篇说明文具体的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生默读,圈点勾画。然后交流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略)

[投影展示]

? 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

? 松树金龟子的生活习性

? 松树金龟子的婚恋

? 松树金龟子的发音

? 松树金龟子的繁衍、死亡

?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第三部分 中阶挑战

师:好了,现在我们进入课文挑战学习——

[投影展示]

中阶挑战

? 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

? 我抓住机会跟踪它们,观察它们。雄虫满怀激情地展开触角末端的折扇,悄悄地反复向停有雌虫的树枝飞去,它们的黑色身影掠过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飞飞停停,左右盘旋。

师:昨晚啊,法布尔托梦给王老师(众笑),他老人家生气了。法布尔不满意中国人对他作品的翻译呢,他说,连标点符号都有问题。大家看看大屏幕上的这两段文字,都有标点符号用得不恰当的地方,请指出来改正。

(生思考)

生:第一句的“仪表堂堂“之后应该打句号。因为它是一个总起句。 师:真敏锐!除了句号,还可以用什么标点符号?

生:也可以用冒号,表示解释说明。

师:活学活用,好!

生:第二句的“飞去“的后边也应该用句号。这个句子在这个地方已经完整结束了!

师:为大家喝彩!低阶挑战没有难倒大家。其实这些问题都是一目了然的问题,为啥编者就没有注意到呢?大家看,几乎每一篇课文我们都有质疑性阅读的内容,认真学习课文,但不迷信课文的态度非常珍贵。继续——

第四部分 高阶挑战

[投影展示]

高阶挑战

? 请证明:法布尔的著作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师:我们先用一段文字来证明法布尔的作品具有“科学“的美。这样的语言体检在前两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做得不少了,老师就不再强调方法了。请看,比较原文和老师修改的文字,可以这样改吗? [投影展示]

? 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着树枝,露出很满足的样子。有的甚至咬着松针在那里打瞌睡。直到黄昏再次降临,它们才重新在空中飞舞。

? 金龟子嘴里吃着松针,后爪抓着树枝,露出很满足的样子。有的甚至嚼着松针在那里打瞌睡。直到黄昏再次降临,它们才重新在空中飞。

(生思考讨论)

生:我想想说说“钩“和”抓“,我认为”钩“好,可以让我们想像出金龟子的爪子的样子,一定比较细长。

师:这个角度很新颖。不过细长的爪子就不能“抓“吗?

篇三:敬畏自然说明文实录

——《敬畏自然》执教感言

《敬畏自然》这篇课文,编者将其放在了说明文单元,但仔细推敲,它又不是一般意义的说明文,也不宜按照一般性说明文的教学思路去组织教学活动。如果这样,教材处理的难度就比较大了,这大约就是承办方指名要上这篇课文的原因吧?

能否跳出一般性说明文教学的框框,本着尊重文本“个性”的原则,量体裁衣设计教学思路呢?我的“突破常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本体裁”的突破

本文体裁当属“非典型性说明文”,作为带有科学普及味道的文章,其“议论”的成分更重一些。同时,它又不是那种论述严谨的议论文,抒情的味道很浓郁。它兼有散文的“形”和议论文的“神”,所以我给它定性为“议论性散文”。

如此一来,教材处理的“两个基本点”(一是议论,一是抒情)就很简明地确立下来了,课堂活动的组织也就有了“抓手”。

为了更明晰文体特征,我在课堂总结的时候,还进行了这样的“知识小讲座”:

“本文主要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先驳论,后立论,层层递进论证中心论点。

本文又不同于一般议论文,一般议论文语言质朴严谨,本文更富有文学色彩。

反问、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大量使用,使得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明晰文体特征,确保教材定位准确,这也是备课的首要环节。

二.“观点提取”的突破

一般性议论文,中心论点比较鲜明,论证相对集中。而这篇课文论证是不够严密的,作者感性表述观点较多、较散。如何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提取中心论点呢?

我分三步走:1.采取提取主句的形式,概括各个小节的主要内容;2.合成课文浓缩文,提取该文段主句;

3.根据主句的上下文语境,推理出课文的中心论点。

有一些老师以为课文的标题“敬畏自然”就是作者的中心论点,在听完我的课后,才恍然大悟,原来真正的中心论点是“人类应该爱护自然,了解自然,敬畏自然。”这样的观点提取,避免了习惯上的思维定势。 “提取主句”,这个思路来源于我研读文本的收获。我发现每个小节都有“主句”存在,只是呈现的形式不同罢了。“提取主句”的活动,不仅对全文的论述思路进行了梳理,而且训练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知识学习”的突破

这是初中学生第一次学习“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涉及到的概念有“论点”、“论证”、“立论”、“驳论”等。以往我们的做法是,先讲知识,然后用知识去学课文。这一次,我尝试了对知识的“随文而教”。 对生字词的学习,放在了具体的课文语言环境中了解其大意,这是词语学习的“随文而教”。

对“论点”的认识,通过“寻找主句”的活动来渗透,再通过课文浓缩文的讲析来明确,这是概念学习的“随文而教”。

结合课文作者提出观点的方式,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引出“立论”和“驳论”,这是论证形式的“随文而教”。

“敬畏”,既是观点,又是情感的基调,抓住表达“敬畏”的句式,进行分类和解说,这是修辞作用和论证风格的“随文而教”。

我认为,“知识”是三维目标的基础,我们语文教学不能忽略“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运用,“随文而学”应该是知识学习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四.“句子赏析”的突破

以往,我们在赏析句子的时候,往往做的是“定点赏析”,就某一个知识点对句子进行品味欣赏。这篇课文美句众多,欣赏点也多,如果只选几个句子进行赏析,并不能达到“以点盖面”的效果。如果组织“多点散开”式欣赏句子,又会显得杂乱无序。我想,应该想办法别具一格地赏析句子:

先“放”:哪些句子给你的感觉,“敬畏”的味道更足一些?

后“收”:把“敬畏之情”较浓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分为四类。

然后再“放”:学生找课文中一句话,用修辞改写,以突出“敬畏”之情。

最后一“收”:以“议论文的文学色彩”作结,干净而利索,鲜明而深刻。

可见,面对“难啃”的文本,教师没有“敬畏”之意,而有“突破”之心,课,就有了奔头。

《敬畏自然》课堂实录

背景:2013年4月,赴湖北麻城讲学,执教《敬畏自然》,授课对象为麻城思源实验学校初二(1)班全体学生。据录像整理。

(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敬畏自然》(屏幕投影),我想请一位同学帮我把课题写到黑板上。你来帮我写一下,好吗?

(生板书课题)

师:谢谢你,字写得很清楚。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大家看,屏幕上有三句话,其中有三个加粗词语,你能说一说这三个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吗?

屏幕显示: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师:请你来说说。

生:“相形见绌”的意思就是“自然的智慧和人的智慧可以进行比较”。

师:比较的结果怎么样?

生:比较的结果就是“人类的智慧远远不及大自然的智慧”。

师:你说得真好,请坐。“相形见绌”的意思就是“同类的事物相比较,要相差得很远”。“形”就是“对照、比较”的意思,“绌”就是“不足”的意思。

(生记录)

同学们学习的习惯真好。我再请两个同学来说说,还有两个词语,你选一个回答。

生:我选“精巧绝伦”,它的意思是说“大自然制作的这些事物都是十分美妙,十分精巧的”。

师:如果说是“十分精巧”,那么就是说,大自然中有很多都是十分精巧的艺术品。想一想,你这样理解对不对?

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师:这就对了,请坐。“绝伦”是指在同类事物当中只有它一个,是独一无二的,精巧得独一无二。还有一个词,我找一位男生来答。

生:“狼藉”的意思就是“杂乱不堪的样子”。

师:请坐。有一个成语叫——?

生:一片狼藉。

师:“一片狼藉”不是成语。你们家请客吃饭,吃完饭客人都走了,你妈妈又不收拾桌子。桌子上杯子、餐盘放了一桌子,乱七八糟的,这种情景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杯盘狼藉。

师:叫“杯盘狼藉”。当然,“狼藉”的意思除了“杂乱”,还有另一个意思是“名声很坏”,有个词叫什么?你说说。

生:声名狼藉。

师:很好,同学们的预习很到位。你能不能从这三个词语中选一个来造句?这边同学来。

生:我选第一个——“相形见绌”。我的学问 和老师您的学问比,那真是相形见绌。

(生笑,鼓掌)

师:现在是“你和我相形见绌”,十年二十年后是“我和你相形见绌”了。再来。这位男同学和我有了目光的交流,你来。

生:老师讲的课真是精巧绝伦。

师:你都没有听完我的课就说我的课“精巧绝伦”了,那就是拍马屁,请坐。(生笑)你还可以更偷懒,说老师请我们用“精巧绝伦”这个词造句。咱们造句要造出美感来,你来试试看好不好?

生:我用“狼藉”造句。当女士回到家中的时候,发现家中遍地都是衣裳,一片狼藉。

师:她们家遭小偷了,请坐。好,我们把学到的词用起来了。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课文。第一项学习的要求是:提取主句。听说过主句吗?这位同学说是中心句,他说对了一部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 (生读)

屏幕显示:

提取主句:

所谓主句就是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段落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

主句支撑着整个段落或者整篇文章。

提取主句就能提纲挈领地理解全段或全篇的主要内容。

师:“提纲挈领”(正音:qiè)。什么叫“提纲挈领”呢?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衣服乱了以后,把衣服领子一提或者一抖,就顺啦!主句就有这样的效果。比如说,我发现课文第五段,它的主句是: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整个小节是不是都围绕这一句来说的?那么这句话就是这一段的主句。接下来我们就自由地读课文,选取一段或者两段、三段,把它们的主句划出来,好吗?不一定从头开始,可以自由选择几个段落,把它们的主句找一找。

(生读文,找主句,师巡视)

师:咱们都找了一些,先不着急回答,把你找的主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有没有不一致的地方。

(生交流,师巡视)

师:先举手回答的同学肯定更容易些,你们愿意先举手回答吗?啊,真不少,靠我最近的这位同学,你先来。

生:我认为第二段的主句是: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师:有不同看法吗?这边一位同学有疑义。

生:我觉得第二段的中心句应该是第一句话。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一般都是一句话或者是最后一句话,没有哪个是中间的。而且第一句话说: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它下面写人类的作品飞上太空后,又写打开这个微观的世界,在大自然看来只不过是咫尺之间,这样就诠释了“窃笑”。

师:请坐。你刚才这段话,我同意百分之八十,你知道哪百分之二十是我不同意的吗?你说,主句都是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中间一般没有。不能这么说,等会我们看,有的段落的主句就在中间。她的其他理由都对,第二段的主句可以是她说的那一句。其实,这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可以作为主句,刚才这边有同学举手了,有没有同学愿意说?

生:我认为是最后一句: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师:你能不能把这一句改为一个陈述句或者判断句来表达观点?

生: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师:请坐,和刚才一句是不是相同的意思?好,我们继续来。

生:第四段是: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第五段是: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

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第六段是: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师:请坐。前面两点我们都同意,她最后说的这一点对不对呢?请这位女同学来回答。

生:我认为第六段的主句应该是: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师:这是第二种观点了,请坐。对第六段的主句还有不同看法吗?请这位同学来说。

生:我认为是第一句: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后面就围绕“深意”来解释了。

师:后面的哪一句话具体地解释了“深意”呢?

生: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师:请坐。如果站在大自然的角度来看,这是对的。但是在这段中,更多的要看我们人类的智慧创造了什么,是不是?这样看的话,哪一句更妥当呢?这一段中,用了一个词表示因果关系,哪个词?

生:因此。

师:还有哪个词?

生:所以。

师:你判断一下,是“所以”这句好,还是“因此”这句好?你先请坐,后面的这位同学你来判断一下。 生: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师:请坐。大家看,“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是不是和前面的一句“宇宙创造智慧生物的深意”对应起来了?它解释了“深意”的具体内容,相比较而言,它的指向更加明确,所以把它作为主句更合适,你们说对不对?接下来请这位女同学来说。

生:我认为第七段的主句是: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第八段的主句是: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第九段的主句是: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第十一段的主句是: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师:你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想再问一问:你刚才说的第七段的主句是什么?

生: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师:第七段说的是这个意思吗?你先请坐,这位同学来说说你的观点。

生:我认为第七段的主句是最后一句: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吧。

师:为什么?

生:因(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为前面解释了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呼吁我们要保护自然。

师:就是这个意思。它的重心、落脚点就在这里,而不在于说“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它想说的是,我们应该要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爱护自然,请坐。你刚才也举手了,同意她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好,现在,剩下来的有些段落可能有点难度了,有同学愿意再来说说吗?

生:我认为第八段的主句应该是: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师:可以不可以?刚才的同学说一般是在开头和结尾的,你找的是在中间。中间的话可不可以?也可以。我觉得这段很奇怪,这段当中,好几个句子都可以作为主句,它们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但是从不同角度来说的,对不对?所以你的观点也是对的,请坐。这位同学,你的意见呢?

生:我觉得第八段和第九段的总结应该是第十段,因为它上面说了“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而第八段几乎都是问句和答语,第九段说明了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所以说人类并不孤独,就算是没有生命的物质也可以当它是有生命的。

师:非常好,请坐!这位同学没有孤立地看某一段的主句,她居然发现了有几个段落是可以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层次的。刚才她发现了八、九、十段可以作为一个层次,其中第十段又是这个层次的主句。对吗?或者单独地讲,第十段就是一个主句,是吧?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好,请你接着说。

生:像刚才这位同学说的一样,六、七自然段也可以有一个共同的主句,就是: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生命一样吧!

师: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触发了你的思考,请坐。非常好,你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能互相地触发思考。第一小节还没有人说吧?请你来说说看。

生:我认为第一小节的主句是: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

师:是这样吗?请坐。你同不同意她的观点?

生:我不同意。我认为这一段的主句应该是: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后面都写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

师:请坐。其实第一小节的主句我也认为是第一句,因为这段的重心就是表现了人类种种自不量力的行为。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要敬畏自然的观点,但是他没有先说我们要敬畏自然,而是先把人类的不正确的观点、做法拿出来,批判一通,这种方法叫什么?批驳别人不对,就叫驳论。而如果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论述自己的观点,就叫立论(师板书)。比如,我们说现在要倡导节约的精神,这就叫立论。驳论呢,比如,有同学吃完中饭把两个馒头扔到河里,我们说这是错误的行为,那就叫驳论。好,我们几乎把每个小节的主句都提出来了,然后我们就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把这么多主句组合起来,它居然就是一篇小文章,这样的文章我们把它叫做“课文浓缩文”,它浓缩了文章的精华。现在,我们一起把这篇课文浓缩文读一读。 屏幕显示:

人们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况且,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更何况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而且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生读)

师:有意思吧?全文的主句集中起来就是一篇小文章。我现在问一下同学们:这篇小文章的主句是哪一句?你告诉我。

生:这段文章的主句是: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师:请坐,其他同学都同意吗?哦,这边有不同看法,请你说说看。

生:应该就是最后一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师:你觉得他说得多了,是吗?请坐。我认为在这里,前面的句子“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这个“它们”指代不是很明确,我们说指代不是很明确的话,作为一个论点不大妥当,这个“它们”指代的是什么内容? 生:指代的应该是自然。

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们”是什么呢?

生:应该是宇宙中我们的弟兄。

师:请坐。所以这篇小短文的主句是什么,我们很清楚了吧?一起读一读这个主句,预备起—— (生齐读)

师:好,“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这篇浓缩文的主句,如果把它放到全文来看,是不是全文的主句?全文的主句我们把它叫什么呢?

生:中心句。

师:中心论点(师板书)。“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我们可以把这个词语的两个字分开解释,“敬”就是“敬重”的意思,“畏”就是“畏惧”的意思。 师:真是聪明的同学,请坐。既敬重又畏惧,是这个意思吧?那么我们再来读课文,请你挑选课文中敬畏情感特别浓郁的句子,也就是说哪些句子更多地体现了“敬畏”的味道呢?

屏幕显示:

哪些句子或语段中“敬畏”的味道更浓一些?

师:我建议大家不要默读,你只要发现这个句子了,就用敬畏的情感去读它,读起来吧。

(生读)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