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三年级作文指导课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8:21:26 小学作文
三年级作文指导课ppt小学作文

篇一:如何上好三年级的作文课

如何上好三年级的作文课

第一,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那是教死书、死教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起码要求。我们完全可以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在《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自行组合、设计作文训练内容。至于怎样命题,建议坚持“四结合”原则:

1、结合教材习作训练要求。

2、结合《课标》精神。

3、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

4、结合课文内容。

第二,最大限度地引入编写童话的习作练习。实践早已证明:童话先行,绝对是作文起步训练的成功经验。这种训练形式,可以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锻炼想象能力。

第三,起步作文最好尽量使用相同训练材料,解决写什么的难题,让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三年级上期,学生初学作文,往往不知写什么,或者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往往需要教师一对一地指导。事实上,任何教师都不可能一对一辅导。写相同材料,就可以解决这一矛盾。训练的时候,教师要提供语言,或者引导学生口头描述,使学生知道用什么语言去表达,做到有话可写。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语言可以给一半,留一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这样,尽管故事情节相同,但是语言百花齐放,细节各不相同,内容丰富多彩。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扶着走——放开走”。

比如:

小猫走过去,问:“小兔,你怎么了?”小兔说:“我受伤了。”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小兔还可能怎样说?”

甲:我踩上了西瓜皮,摔伤了。

乙:瞧,我的腿摔出血了。

丙:我的腿受伤了,疼死我了!

??

第四,作文指导课要让学生产生轻松感。学生感到作文课轻松有趣,这是作文指导课成功的标志之一。如果学生感到跟着老师上作文课是件痛苦的事情,不仅仅是一节课的失败,那还是教师的悲哀。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活跃指导课的气氛,最好在根本不提及写作一事的情况下,尽力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水到渠成、心甘情愿地进入动笔写作阶段。

第五,作文评价要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习作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向学生反馈信息。教师可以采取高分刺激、口头表扬、当众朗读习作等方式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作文批改一定不要做过高要求,能表达清楚就行,切莫拔高到生动具体的高度去评介。要主意保护学生的童真与童趣,比如尽管有些句子可能已经“跑题”,但是,如果表述清楚,一般也不要删去。肯定学生的成绩,哪怕一个句子写得好,都要予以表扬;至少将一半以上学生习作的句子、段落或全文读给全班学生听。

第六,要让学生产生责任感:比如写自我介绍,可以以“老师和所有爱你的人都很想知道你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明确写作的动机。又比如编童话,可以告诉学生很多人都等着欣赏你的童话故事。总之,教师要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不是完成作业,而是生活的需要”的观念。每次作文前都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

谈谈作文教学的指导

作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作文的过程。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是小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所在,而作文水平的高低,又和作前的指导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我认为作文的指导,应包括平时的指导和作文课上学生动笔前的指导两种。

一 平时的指导

作文教学的成效在课内,功夫在平时。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靠平时积累,表达内容的语言文字也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不仅仅限于作文课上,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材料。

1.指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积累材料

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越充实,感受越深刻,作文的基础也就越扎实。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问他为什么,主要是没内容可写,也没有作文的愿望。这不仅和学生的生活不够(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充实有关,还和学生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有关。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还要注意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从而有所见,有所思,有所感,获得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2.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未曾学到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丰富了语言,这些都是作文必不可少的准备。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每读一篇都确有收获,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蓄。还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多读书,读各种书,通过广泛阅读拓宽视野,丰富积累。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要把阅读、思考、练笔结合起来。要鼓励学生读书时随时记下所得所感,高年级练习写读书笔记。读书时勤动笔,即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又可使读和写的能力同时得到锻炼,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 作文课上学生动笔前的指导

学生动笔以前进行指导的目的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明确要求。

1.激发作文的兴趣。要通过指导,使学生感到些这次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便“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致勃勃地投入作文练习。激发作文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写一次活动,先让学生尽情回忆活动中的趣事,然后再把对活动的兴趣迁移到作文上。写一种动物或植物,先让学生猜个谜语或讲个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就跃跃欲试地想写好作文,写出动物或植物的特点。假设情景,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激发兴趣的好方法。例如有位教师想让学生按一定方位介绍一个地方,就对学生说:“许多学生的家里我还没去过,有空的时候我想到同学们家里去看看,你们的家在什么地方?从学校到你们家该怎么走呢?你们写下来告诉我。注意、位置路线写清楚,否则我就找不到了。”学生带着欢迎老师到自己家来的目的进行作文,兴致当然很高了。

2.打开选材的思路。思路开阔,根据教师提出的作文内容的范围,想到生活经历的各个方面,从中选取最合适的作文材料,学生的作文内容才能丰富多彩。教师的作前指导,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回顾生活中那些观察最细,感受最深的人、事、物、景。例如有位教师让学生写“第一次——”。学生通过回忆,通过互相交流,想到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扫地,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游泳,第一次表演等,而且曾经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的种种情景和场面再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在此基础上提笔作文,全班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很有个性,内容几乎没有相同的。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产生联想,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选择作文材料。例如练习“我的朋友”的作文,学生一般从同学、邻居的小伙伴方面选材。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选材范围扩大到不是同龄的民警叔叔,售货员阿姨,传达室的老爷爷......甚至选择了字典、电脑、小花狗等内容。

3.明确训练的要求。每次作文练习都有具体的要求。每次作文的具体要求都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常规要求,即贯穿于各个年级各次作文的要求,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写完后认真修改等。一层是特定要求,即这次作文与历次作文不同的要求。在中高年级,特定要求一般体现了重点训练项目。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你喜欢那些小动物?观察过这些小动物吗?从中选择一种,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写一篇作文。就用小动物的名称作为作文题目,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

这道题中所提出的作文要求,大多是常规要求,“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是特定要求,因为这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作前指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理解作文题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对于常规要求,要做为良好的作文习惯加以坚持;对于特定要求,要着重下功夫去努力达到。作文指导的时间不宜过长,要把作文课的较多时间留给学生练习作文,尽可能做到当堂完成作文任务。作前指导要防止指导过细,统得过死,那种规定统一的提纲、提供开头结尾和词语句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做,影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也就必然影响作文训练

关于批改作文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通过批改训练,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的境地。

作文教学的这一目的,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之“第四学段阶段目标”之“写作”部分这样写道:“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之“评价建议”之“写作”部分中又这样写道:“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着重号乃笔者所加)因此,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才是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规律的,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做法。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批改的弊病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这表现在作文批改上,批改时只顾到学生作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他们看见错的就改,认为多余的就删,认为不足的就补上,甚至整段地重写,可是,很少考虑学生为什么错,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想说的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说不清楚。评语或是称赞或是批评,大多比较空泛,对学生甲说的也可以写到学生乙的作文本上”(叶圣陶《序跋集》第200页)。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受领者”的地位,试想,这样的批改,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呢?其次,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大多数是“背对背”的。教师在办公室批改时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默默地“挖山”不止;而学生早已把作文内容忘到“爪哇国”去了。于是乎,作文批改收不到实效,教师的“精批细改”纯属无效劳动,“一江春水”只得付诸东流了。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从小学到初中,教师批改的作文不知其数,但真正受益的学生又有几个呢?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在初中阶段开始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尽快地改革作文批改的现状,变“背对背”的“暗中摸索”为“面对面”的“明中探索”,让学生批改自己的作文。

那么,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从教师的角度讲:第一、有利于给教师“减负”,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批改效率。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末过于批改作文,语文教师与其他教师工作量的最大区别也在于此。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曾把两个班级的作文本比作“两座大山”(魏书生《语文教学》第212页)。后来他进行教学改革,终于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不是感动了玉皇大帝,而是发动他的“上帝”——学生!第二、有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和指导。教师一旦从传统的繁重的低效率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有关资料,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和训练,并最终取得实效。

从学生的角度讲:第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对别人的作文评头品足,学生当然是很开心的。他们对同学的批评相当关心和在意。如果“批评”正确,就此修改,并在下次作文中避免同样的错误;如果“建议”有误,或有不同意见,他会对评语再点评,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探讨,兴趣很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作文还愁写不好吗?第二、有利于学生促进交流、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在相互批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对方作文的一些优点和缺点。这样,在以后的写作中,自己就会自觉地做到扬长避短。第三、有利于学生明确作文批改的标准,养成修改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一般来说,作文批改的要求,其实就是作文要求的另一种形式的反映。学生在不断的批改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作文的具体要求;他们在指导别人应该怎么写、不该这样写的同时,更加明确“怎样写”的问题,在修改或重写时,有一种“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自己的写作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魏书生谈作文批改

1.格式是否正确

刚入学,我喜欢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同学们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要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锗,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1.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

2.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3.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出来,怎么办?我们就搞流水作业:每人要批四篇文,每篇文要经过甲、乙、丙、丁4个人之手。甲批错别字六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一百字的说明书。丙发现本文错字是八个,那么甲、乙同学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一百字的说明书。学生批改之后,我还要抽查,重点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4.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我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他进

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

引用 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全面提高作文水平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作法,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全面提高作文水平。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注重学生知识积累;改进作文教学方法;学生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发挥主体潜能。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作法,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全面提高作文水平。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作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注重学生知识积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一个没有丰富的自然、社会知识积累的人,能写出什么东西呢?所以作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当然,开展课外阅读不能是“放马式”的,首先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把课外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长此下去,学生作文时有了思想、生活、技巧上的指导,有了习作的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时自然能妙笔生花,也就不会望“题”兴叹了。教师应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当信息积累到一定的质与量的时候,学生的表现欲会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兴趣的产生。

二、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的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吸取素材,学会按中心组织材料。

学生的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一方面应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再如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使他们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当然,作文教学是一项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想让作文教学迈上新的台阶,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要注重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在作文课前的指导上,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的广阔空间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怀,让学生充分认识“外部世界”,就很有必要。

三、学生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作文评讲课就应是“沙龙”式的,就一个作文题或一篇作文,展开广泛的对话。作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同意见可以辩论,老师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对话者。不是说教师就完全丧失了教师的角色,不发挥该有的作用,而是说教师不以自己的意见为核心。讨论的话题,也不是纠缠于所谓写作的知识和写作的理论,包括教材的写作内容也绝不拘泥,甚至有时会把它作为我们批评的对象;也可以以学生的习作为话题,以鲜活例子为讨论的出发点。人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在课堂中具体地体现就不容易,而且要在作文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似乎很难。而我们认为这样的作文评讲课,学生往往能成为“主体”,非常投入,学生和教师应该都觉得效果不错。

四、发挥主体潜能 提高批改效益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而发挥主体潜能,授之以法,使其“实学”就成了作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现实中,教师认认真真的作眉批,总结,试图通过评语分数等方式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而实际上学生却往往只看重分数,根本不关心作文好或差在何处,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精批细改”是需要的,但不是必要的。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由此看来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后半段的如何“做”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教”的效果和检查“学”的效果。总之,教师 批改要针对学生这一主体的实际,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师生在“做”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一) 面批面改 励优促差

如果说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面”上的工作,它所要解决的事多数学生带共性的问题。那面批面改作文要算是作文教学“点”上的工作,面对的是个别学生,解决的是个性问题。它可以弥补“两课”之不足。对优生,即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面改能切实地帮助他找出弱点,指点方法,纠正偏差,更上一层楼;对差生,通过面改,指出其主要问题,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能保护其自尊心又能激发其自信心。近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以面带点、以点促面、点面结合是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 自改互改 共同进步

吕先生指出:“对学生的作文只给些评论和指点,让他自己去考虑如何修改。”把作文交给他们自己,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修改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得多,改得多,便在实践中摸索到一些作文的规律,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也可养成修改文章的的习惯。当然这种自改互改也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必要的点拨、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笔者在实际操作中,要求学生运用符号法进行批改。如:错别字用方框□,病句用横线--,精彩语句用波浪线~~,字词残缺用“∨”层次不清用“丨”。然后对照不同文体,不同要求分别作出细致的条款式的评语,而后给出合理的分值。符合训练要求的给70分以上,违反训练要求或缺漏要求1-2条的给60-70分,通过师生互动地教学,同学们在做中学到了作文的方法,改正了错误,同时教师也从中获得了不少启迪。正如梁靖云同志所说:“教师帮助学生提高修改自己的文章的能力,乃是交给学生一把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

(三) 范文例文 学做楷模

在互动中求真知。正如陶先生云:“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了实践的真做,才会积累理论的真知灼见,进而才有美文的收获。笔者发现,教师的下水作文和学生美文佳作在某种意义是作文讲评指导的催化剂。在每一次作

篇二:三年级习作指导《诱人的桔子》说课稿 2

说课稿

我喜欢的水果——桔子

沙湾小学肖艳

一、说教材和学生

小学三年级是习作训练的正式起步阶段。我认为在这个阶段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其次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再则是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和写作素材。那么在我们的习作指导课上要解决的就是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做到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法。”本堂习作指导课,把片段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和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句子写生动的写作技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难的一个最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那么如何收集素材呢? 习作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获取习作素材的常用方法。因此我将实物桔子带进课堂,让学生当堂观察,辨别桔子的颜色、形状、香味、味道等,做到“言之有物”。在备课之前,我仔细阅读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前段时间下发的《语文年段知识目标》,习作部分都明确提出:“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三年级习作重点抓写片段”,因此本堂课上我只要求学生写一段话即可,但在引导过程中也将渗透成篇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与能力:从桔子的颜色、形状、香味和味道等方面把片段写具体,并展开想象,学习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看看、摸摸、闻闻、尝尝对桔子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说出来再写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会把片段写具体

教学难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四、说习作准备

各种各样的水果、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桔子、小黑板等。条件具备的班级可以准备课件展播水果图片,借以创设情景,调动习作情绪。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说写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地完成这次教学任务,我确定运用“先说再写,写作时有扶有放”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群神秘的“小客人”,大家想认识吗?(想)它们是谁呢?哦,原来是水果朋友。你吃过哪些水果,最喜欢吃的是哪种呢?请用小黑板上的句式来说说。

(黑板出示:我吃过的水果有......最喜欢吃......)

大家介绍了自己爱吃的水果,你们想知道师最爱吃的是哪一种?来,大家猜猜。(脱下青黄衣,七八个兄弟,紧紧抱一起,酸甜各有味,大家都喜欢)你猜到了吗?(桔子)瞧,我把这个好朋友请来了,你们想去认识它吗?那么,把你们准备好的桔子拿出来,摆在桌上吧!今天老师就以《桔子》(板书:桔子),来教教大家怎么来观察。

(二)、指导观察

桔子的出示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如何解决“言之有序和言之有法”呢?这个环节我将分为四步展开:看看、摸摸、闻闻、尝尝

1、看看

我将分小组给学生发桔子,引导学生用眼睛仔细观察桔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并把话说完整、说具体。为了让学生能说得更好,我在这里将出示一些好词佳句供学生参照,如圆溜溜、金灿灿、黄澄澄等叠音词,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它像什么?或者引导学生把它想象成一个人,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写生动些。

接着再让学生加上中心句来说说。(小黑板出示:桔子(),有的(),有的(),大的像(),小的像( )一样,还有的像()。

2、 摸摸

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桔子,把摸的感觉说具体。有的桔子摸上去比较光滑,有的摸上去比较粗糙??等等。在学生说的同时小黑板出示好词佳句。

接着让学生来说一说。(小黑板出示:摸上去 。)

3、闻闻

我让学生把鼻子凑上来闻一闻,说说闻到了什么?小黑板出示好词佳句:清香扑鼻、沁人心脾等。

再让学生说说。(小黑板出示:放在鼻子前一闻, 。)

4、尝尝

这可能是学生等了很久的时刻了。这个环节我以过关的形式展开,因为在尝之前,还要观察桔子的内部结构。

首先我让学生看我剥桔子 ,先让学生观察整体的形状,再观察里面的桔瓣和桔络,先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在小组内展开想象,说具体,说生动,然后小组派代表来说。

小黑板出示:剥开皮的整个桔子看起来真像( ),轻轻的撕下单瓣的桔子,看起来像( ),像(),还像( )。 并渗透观察顺序的指导:由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

接下来就开始尝了。为了防止课堂出现混乱的情况,我先请一个学生来吃,让他说出尝到的味道。(课件出示:我摘下一瓣,。)

接着再请几个学生到前面来尝尝,看看能不能得出不同的味道,尽量引导他们用上不同的词语。

5、作用与坏处

这一过程,课前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或者把从报纸、杂

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取的知识信息,来介绍这种水果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等用途。先让学生回报,再让学生个别来总结。

(三)、总说

我先引导他们总结观察方法和写作顺序:刚才我们通过看看、摸摸、闻闻、尝尝对桔子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还加上了你们合理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的法把句子说得具体生动。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尝到的以及想到的串起来说一说吗?

(小黑板出示:啊!这个桔子真诱人。它 ,就像。摸上去。放在鼻子前一闻, 。剥开桔子,它就像 ,里面 。我摘下一瓣,。)

(四)、说观察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既然教给了他们捕鱼的方法,何不让他们去试试呢?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观察事物的能力比较弱,还属于一种浅层次的无序观察,在本堂课中我同时渗透了观察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能运用从课堂上学来的观察方法观察其它的水果,这就是“得法于课堂,运用于课外”。

所以我以桔子为例,先总结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再布置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课后练写其它水果。

篇三: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反思:一堂说出来的作文课

一直觉得作文是三年级学生的头疼事儿,不少孩子提起作文叫苦不迭,看着他们的可怜样儿,我们这些老师也跟着头疼加心疼。这周又要写作文了,看着反复修改的课件《我学会了......》,内心忐忑,这精美的课件逻辑清晰、条理清楚,该写什么该怎么写全都一二三列清单式的一一呈现,既规范又全面,按理说只要认真听完一定能写出“像样”的文章吧!可看他们那病恹恹的样子,仿佛作文就是苦,作文就是药,远不及上常规课像听故事一样有趣。

唉,何不放开课件里的条条框框,让他们自己“说一回故事呢”? 下定决心要让他们用开心的心态写一回作文的我,带着“课堂纪律万一乱点也豁出去了”的心态,佯装轻松地走进了教室。

孩子们正在早读,看见老师进门既没写板书也没开课件,未免有点纳闷。正式上课铃响了,读书的声音渐渐小,孩子们都在等待着老师发话学哪一课。正当我在想怎么开头时,忽然瞥见了教室后面几架航模飞机,故意严肃地问到:“谭老师问一个事情,教室后面的飞机都是谁的?”

孩子们都以为几架飞机坏了事,推推搡搡不敢承认,好久才有几个航模早训班的人举手。没想到一举手老师的表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十分惊喜地说道:“这几个飞机太漂亮了!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是在哪里学会做这个飞机的?”“航模早训班。”“真不错,你在航模早训班学会了做飞机模型,其他孩子,你们在哪个早训班学会了做什么?”

“我在舞蹈早训班学会了跳舞。”“我在足球早训班学会了踢足

球。”“我在车模早训班学会了拼赛车!”“我在阳光早训班学会了做操!”说道早训,每个人都有话说了,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看来你们都在早训班学会了很多本领啊!那么我想问问,除了在早训班,你们还在其他哪些地方学会了哪些本领啊?”

话题由“我在.......学会了.....”展开,一群在寄宿制学校日复一日重复着单调生活的孩子,说到任何生活中的小事物都格外来劲,仿佛最为珍贵的回忆般,迫不及待地要拿出来分享。

“你在学本领的时候不是一下学会的吧?有什么有趣好玩的事情发生?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讨论。”

一阵“畅爽开怀”的说说笑笑后,我让孩子们举手说一说学本领过程中的趣事。说的人激情昂扬、津津有味,听的人专心致志,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什么有意思的细节。说到开心好笑处,全班哈哈大笑,有的人直拍腿、有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接下来我告诉孩子们,每个人在学本领过程中都会发生一些趣事,如果能把这些趣事用笔尖记录下来,以后将是非常珍贵美好的回忆。有的聪明孩子已经意识到老师会让他们写作文了,嘻嘻哈哈地问我:“谭老师,我们是不是要写作文了?”虽然还有点上当了的意思,至少脸上冒着红光不再像霜打的茄子般了。

接着,我临时调换了课件顺序,把条条框框放到最后,直接先让他们看几篇有趣的范文。看罢也不说怎么写才好,直接问他们:“你们觉得这几个小作者在记录生活的时候,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让你读完记忆犹新的?”

“我觉得第一篇那个作者写的动作好多的,我读起来就像看电影一样!”

“他用了很多成语!四个字四个字的,读起来感觉很有意思!” “第二篇写的时候那个作者先是怎么想的后是怎么想的他全用话写出来了,感觉我自己也是这样想的。”

没想到,这些平时一提到写作文就死气沉沉的小家伙们轮到自己发表见解倒是滔滔不绝了,仿佛一个专业的点评师,思维也变得灵动起来,眼光也变得犀利起来了。在他们点评的同时,我迅速加以总结“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画面感”“巧用成语使语言生动、有,趣、简练”“穿插心理描写让文章更具有真情实感”等,我发现,孩子语感都有,但如果你跟他直接用理论性的东西去灌输,他们不懂,但让他们去感受去发现,那倒是他们最愿意的......

一堂课差不多快上完了。我赶紧夸夸他们:“原来你们不用老师教就能找到这么多记录生活趣事的小秘诀,看来以后,你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文字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甚至跟别人去分享你的美好回忆,那样的话一定很棒。”

没有灌输,减少条条框框的一堂作文课就这么上完了。整个过程中我不是一个讲授者,只是一个参与者,听他们说、引导他们说,这种感觉,对他们来说应该也挺棒的。至少看他们下笔的时候,倒是挺起劲的!写作的目的在于表达和分享,而对于我的学生,我首先希望他们能提起写作的兴趣。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