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小学作文课导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6:49:56 小学作文
小学作文课导语小学作文

篇一: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例释

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例释

【摘 要】 文章从设置悬念、唤醒回忆、介绍背景、讲述故事四个方面举例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原则以及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文;课文;导语设计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文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1]在十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一直铭记此言,把课堂导语当做一门艺术去学习和设计,逐步探索出以下几种可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导入类型。

一、设置悬念,以问题导入

一个人的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而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我

只看见你的眼睛》一文时,教师戴一白色大口罩走进教室,并问:“同学们,看到老师今天的装扮,你们有什么感觉?”学生说感到很奇怪,教师因势利导:“是啊,在这温暖的暮春时节,戴一个大口罩的确让人觉得奇怪,然而在六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3年的春天,不管是在北京,在上海,还是在我们定西的大街小巷和机关学校,人人都整天戴着这样一个又大又厚的口罩,但没有一个人会觉得奇怪,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来寻找答案吧。”这则导语我针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创设情景,巧设问题,造成悬念,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悬念”贵在一个“悬”字,所以选择“设置悬念,以问题导入”的教学策略时,最好不要鼓励学生预习课文,倘若学生很好的预习了,那么你设置的悬念便失去了悬意,甚至是索然无味了。

二、唤醒回忆,以旧知导入

所谓回忆,也就是常说的“温故知新”。这种导入方式指教师依据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由已知向未知引渡,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的导入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2]语文课堂伊始,如果能借助于已经学过的,与之相关的课文导入新课就可以把旧知识从学生的记忆中唤醒,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使学生既巩固了旧知,又能更好地去学习新知。于漪老师在教《春》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

就会想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是怎样描绘的?(生背)现在我们就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回味古诗,无形之中,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色彩,而朱自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

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运用“以旧知导入”时,可以从知识点入手,也可以从题材、风格、内容处着眼。如教韩愈的《师说》可以回味其《马说》让学生回忆“说”为何义?这就是从知识点入手的。从题材内容方面来考虑就比较单一化,于漪老师《春》的导语设计就是依此产生的。举一反三,我们在教《沁园春·雪》可以回味写“雪”的诗句,在教《范进中举》时可用同是批判封建礼教科举制度的《孔乙己》导入,在讲荀子的《劝学》时可从同样论学习的《论语》导入。从艺术风格着眼,可回顾风格相似的作品,也可回顾风格迥异的作品。

三、介绍背景,以补充导入

语文课本中有些选文的内容年代久远,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背景相当陌生,因此理解课文有一定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拓宽视野,与作品产生共鸣,就应该在导语中述说历史,

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一些信息。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描绘了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却表达了作者苦闷的内心。这样学生就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导入时就须介绍当时的背景:“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黑暗之中,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满现实,但又不知如何改变现状,因而内心苦闷、彷徨。朱自清就是其中的一员,这篇文章正是他这种心情的流露。”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再如教学《长城》时在导语中应让学生明白长城的修筑年代及其在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军事意义,在教学《劳动的开端》时在导语中应让学生明白作者12岁挑煤时,中国社会正值1929年,当时劳动人民饱受欺凌、剥削和压迫。

四、讲述故事,以兴趣导入

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跟随教师去探寻知识的奥秘,这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增强导语设计趣味性的方法很多,而故事导入最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积极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去。如教《愚公移山》时就可以先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讲述李白小时候“铁杵成针”的故事,教《天上的街市》时可以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导入,教《海底世界》时可以简述《西游记》中关于“龙宫”的故事。以故事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导入顺利,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但须注意故事的内容与课文要紧密相联,做到贴切、典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语的设计也灵活多样。随着现代教

育技术的发展,语文课堂导入将会更加丰富多彩,异彩纷呈。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导入语的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课文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这样,才可积极发挥导入语的作用,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篇二:小学作文~导语

请假

如果你生病了,或有什么重要的事,不能去上学,你准备怎样向老师请假?是打电话请假,还是请爸爸、妈妈或者邻居小伙伴帮你请假?

想一想:如果是打电话向老师请假,你准备怎么说?假如老师同意或者不同意,你又准备怎么说?想好了,再请一位同学扮演老师,练习一下怎样打电话向老师请假。

笔下生辉

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如门前的一棵老槐树、河上的一座小桥、公园里的一座假山……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个,用一段话写下来。

观察与思考

先观察景物的整体,再仔细看看它的各个部分。

认真看看景物的样子、颜色,还可以闻闻有什么气味,听听有什么声音……

想想怎样把美丽的景物清楚明白地写出来。

笔下生辉

下面的一组漫画名叫《放假第一天》,选自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的漫画集《父与子》。认真观察这四幅图,想一想画中的爸爸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然后把它写下来。 观察与思考

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想想图中说了一件什么事。

观察每幅图,想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正在干什么。

按图的顺序把故事写下来。写完以后读一读,看看四幅图的内容是否写完整了。 笔下生辉

选择过去或现在的你,动笔写下来。

观察与思考

仔细看看照片或镜子中的你(重点观察外貌、姿态和表情),从中看出自己是个怎样的孩子。 你打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要注意抓住特点介绍自己。

笔下生辉

你听到过微风掠过树梢时的声音吗?你听到过雪花飘落大地时的声音吗?你听到过巨浪拍打海岸的声音吗?……在我们的周围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你留意过什么声音?这声音使你想到了什么?请你用一段话写下来。

观察与思考

你听到的声音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是微弱还是响亮?是悦耳还是嘈杂?……它有什么变化吗?

听到这些声音,你想到了什么?

语文大课堂

走进市场

要过年了,你想买点儿什么新年礼物呢?让我们走进商店、超市……边买东西边观察,学会购物,学习怎样与人打交道。

走进商店,认真观察这里节日的景象,如市场环境的布置、商品的摆放和服务人员的态度、人们争相购物的情景等。

想想你打算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小伙伴买些什么新年礼物,或者帮助家长买哪些年货,你是怎样寻找柜台、怎样挑选物品、怎样付款的。

笔下生辉

你家里养了什么小动物?你去动物园看过动物吗?请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动物,然后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观察日记时,要在正文上面写清楚记日记的日期和那天的天气情况。

观察与思考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样的,它喜欢吃什么、玩什么。

想一想:你对小动物的哪些方面感兴趣?你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篇三: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探究

作者:许美玲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第12期

【摘 要】

导语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导语设置,教师在“摄人心魂、先声夺人”之时,也为学生铺上了一条学习语文课程的捷径。在日常教学中,常见的语文导语引入的方法有名人名言,故事,疑问等方式。结合作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本文将对以上方式进行一一探讨,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导语 设计

清代著名词人李清照曾经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由此可以见一个好的开头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其实,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导语的设计也是如此,一个好的教学导语的设计往往能够在课堂之初就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学习上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语文学习的殿堂。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导语设计也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在产生电光火石般效果的同时,其对于教师队伍的水平建设也是一个挑战,如何创设一个好的导语已经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一、 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

(一)名人名言型导语

在教授新课程时,适当地引入名人名言,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为推进学生的成人成才立下汗马功劳,其背后隐藏的故事还能够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切入更加自然,和谐,减少课本知识给学生带来的陌生感,使得学生可以更快地融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师在教导学生要有一个感恩的心时,可以引用我国古代诗人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把感恩之情与生活中的母爱联系起来,从而体会母亲对儿女的那份情谊,为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感情基调,使得整个教学的氛围都更好地围绕在课文的情境周围。

(二)疑问型导语

纵观教学的历史,在教学的初期吸引学生的眼球,通常就能够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比如,通过巧妙提出疑问,就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个目的,在教授《螳螂捕蝉》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开头提问,为什么平时警惕性极高的螳螂在关键时刻没有注意到身后的黄雀呢?为什么黄

雀能够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捕捉到猎物呢?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到螳螂捕蝉这篇文章中,一边学习,一边思考。

另外,通过疑问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谜语,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在解答谜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释放学习上的压力,获取欢乐,视野和见识也能得到充分地扩展。但谜语不单单是让学生们猜出来那么简单,在答案揭晓的环节上,我们也要下一定的工夫,比如曾经有一篇主题为夹竹桃的课文,于是我就用一个以谜底为夹竹桃的谜面作为教学的导语,说到“美如桃花不结桃,三枚叶子围茎绕,花艳叶俏却有毒,千万不要把它嚼”。这时几乎所有

小学作文课导语

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答道:夹竹桃。我立马回道:对,就是夹竹桃。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夹竹桃》这一课。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却与事先料想的完全不一样,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兴趣盎然的情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大的偏差呢?经过我的仔细琢磨发现,原来问题出在猜谜语的过程中,谜语设置得过于简单,而有时学生都可能见过这个谜语。这样猜谜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猜谜语后,教师还可以继续提问,问学生时怎样猜出答案的,这样通常够使得课堂的教学进入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故事型导语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生性爱听小故事的特点,将课本的知识做适当的延伸,用一个简单的故事逐渐将学生带入到课本的学习中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主题线索,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教学的环境中去。例如,对于一些涉及经典文学作品的课文,这样的故事导入的方式再适合不过了。在这里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为例,在叙述司马迁愤写史记之余,也可以以司马迁与刘邦之间恩恩怨怨的故事开始说起,从司马迁陪同皇帝刘邦出巡,到其为李凌辩护而遭到重罚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到最后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的中令书。这样下来学生就会对文中的主人公产生深刻的印象。再比如讲授《负荆请罪》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上台来讲其对于这篇文章中印象最深一部分的情节,就这样课堂的气氛立马活跃起来,这种互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听说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

二、导语设计的注意事项

出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的目的,我们在设计教学导语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概括性

导语毕竟不是正式的讲课,它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般来说,导语的篇幅不宜过长,时间占用上不宜过多,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不能够够泛泛而谈,以至于学生在听完导语后,仍然不知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二)趣味性

导语的设计上要下一定的工夫,不能够平淡无奇,要花一定的心思,来构造各式各样的引语,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要努力做到导语引入的创新,提高导语引入的水平,让学生在听完导语后,直接进入到课文的学习,而中途不产生间断。当然,对于文章的基调本来就比较悲伤的情况,那就另当别论。

(三)导向性

导语的设计上要花一定的工夫,但此时也应该注意,导语也不能够过于花哨,从而偏离教学的道路。要始终铭记,导语的引入是为课本的学习而服务的。千万不能一味地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而不顾教学的限制,让时间白白流逝。要懂得在恰当的时候言归正传。

综上所述,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性特点,将名人名言型,疑问型,故事型导语纳入其中,并注意导语引入的尺度和目的性。努力做到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好的开始,从而使得小学语文教学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魏志红.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导语设计的技巧探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30)

[2] 陈玉琴.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 阅读与鉴赏(教研),2010(11)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