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改写诗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19:05:08 体裁作文
改写诗经体裁作文

篇一:从改写《诗经·静女》谈中职古诗词教学

从改写《诗经·静女》谈中职古诗词教学 作者:陈世皇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5年第06期

摘 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诗性即人性,诗歌是最能体现人文素养的教育教材,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诗性教学法来提升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关键词:改写;古诗词;探讨;教学

中职语文教材编选充分顾及到了学生的基础现状,但是教师对教学费劲了周折,课堂气氛依然死气沉沉,尤其是古诗词教学。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在诵读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现以《诗经·静女》为例进行探讨。

一、“笑点”激其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诗词教学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氛围活跃,在课堂上穿插“笑点”似乎是点醒昏昏欲睡的课堂的唯一方法。

笔者在讲述《诗经》的“比兴”表现手法时,借用本地民歌,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兴手法的文言注释是:比,以此物喻彼物;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我们土家族女儿会,男女要对歌。我写了一则民歌,告诉学生这是女孩子唱给男孩子的:苞谷叶子苞谷花,苞谷长大逗老哇(乌鸦);老哇飞到苞谷上,对着苞谷呱呱呱,心里想吃口里夸。学生会心一笑,一下子看出,“苞谷”是女孩子自比,而“老哇”则是比男孩子的。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比”的表现手法。我在黑板上写了一则过去农村婚嫁“陪十弟兄”的“酒令”:一张桌子四只角,一条板凳四只脚。叫你读书你要逃学,叫你说酒令你不说,鼓起个眼睛望啥个?然后我用官店方言读出来,学生一下子笑翻了。“一张桌子四只角,一条板凳四只脚”先言他物,是为起兴,学生自然弄明白了“兴”的手法。

二、“改写”增其能

《诗经·静女》一诗难度较大,学生读都读不顺,当然品味不出诗歌的美好。通过改写的方式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模仿歌词

流行歌曲是学生的最爱,笔者把慕容晓晓的《爱情买卖》的第一段拿来仿写:

静女真可爱,约我在城外,可是不知为何躲着不肯走出来。静女你快来,别让我伤怀,你可知道现在的我抓耳又挠腮。是你说好在城外,城外就城外。莫非是要考验我,值不值得爱?爱情经得起等待,桑田成沧海。让我煎熬,让我期待,守护我的爱。

学生按原歌词节奏小声一哼唱,觉得搞笑,但是严肃度不够。笔者又借用羽泉的《最美》来补充:

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个片段都让我回味。你的笑,你的好,我愿意承受等待的煎熬。你在我心中是最美,每一样礼物都让我沉醉。红的萧,白的茅,空气中弥漫着爱情的味道。学生一边哼唱,一边揣摩,慢慢对这首诗有了兴趣。

2.以古仿古

笔者不用常规的翻译来串讲此诗,决定以五言打油诗的形式,注意押好韵,同时既保留原诗词的意义,又略加发挥。于是有了以下的改写版本。

静女真美丽,相约在城隅。久等你不至,徒让我心急。

静女真美丽,送我红乐器。爱它颜色美,爱你重情义。

静女真美丽,白茅表心迹。相约以终老,白首不分离。

这样一写出来,诗经的重章迭唱的艺术特色自然体现,无需多费口舌去讲了。

3.自由改写

现代诗主体上是自由诗,除了以分行来表现诗歌的特征外,其他形式上的要求不多,但是笔者一直要学生写诗应注重押韵,因为无论是下里巴人的传统民歌还是阳春白雪的古典诗词,都非常重视押韵。于是笔者将这首诗以自由体的句式来改写。

高高的城墙掩住你的身影,

也遮断我焦灼的目光。

飘飞的裙裾藏在哪里?

俏丽的笑颜躲在哪里?

寻找,等待,守望。

爱,是我不变的方向。

你赠的萧管握在我手上,

红红的色彩如同你美丽的面庞。

我要用它吹奏出最深的相思,

让我的情义伴着乐声飞进你的心房。

郊外的清风吹动蒹葭苍苍,

你赠我白茅一束表白衷肠。

洁白的颜色如同你纯洁的情怀,

我愿意执子之手直到地老天荒。

你看,无论哪种版本都在相约爱情、呵护爱情的主题下展开,男主人公的急切等待、深情告白,充满打动人心的力量;而女主人公的美丽顽皮、重情重义也能让我们看到爱情的清纯无暇。

所以,笔者认为诗歌教学当以诗言诗,避免过度的析词释句导致诗歌的美感被支离破碎。编辑 马燕萍

篇二:诗经《静女》改写

美丽的女子

——改编诗经《静女》 安静而美丽的女子啊, 约我在城墙上相见

可是

既然相约

又为何躲着我不见? 美人迟迟不现, 空留我一人

在城墙上

焦急的等待。

安静而美丽的女子啊!

你美若天仙。 终于等到你, 你送我的笛子, 我用它吹出动听的歌谣,

来讨你的欢心。

野外拾来的白茅 当作我们的信物。 它确实美得特别, 然而若非美人赠送, 不过是平凡的植物。 有些东西的价值, 不在东西本身, 而在送东西的人。

篇三:《诗经》经典名句(改)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0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 ·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

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0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卫风 ·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

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0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 王风 ·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0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小雅 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这几句诗反映了守边战士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所表现的

凄凉之感,诗中的“杨柳”和“雨雪”已经完全人格化了,它们和作者一道担负着人生的重压,成了人生聚散离合的直接参与者,此中语言的清新圆润,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晋以后诗歌的风调。

0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 郑风 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当意中人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之态,十分快人心意。

0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秦风 蒹葭》)

译: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

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07、如切①如磋如琢②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译:① [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 [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08.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①[投]这里指赠送。② [木桃]就是桃子。 ③ [报]回赠。 ④ [琼瑶]美玉。

译:他送我桃子,我就送他佩玉。

09.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① [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 [已]止。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0.呦呦① 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① [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11.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诗经·小雅·棠棣》)译: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

① [阋(xì)]争吵。

12.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诗经·小雅·车舝(辖)》)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 [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1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呜》) 译: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14.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①[临]来到。②[履]踩,走。

15.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诗经.小雅·伐木》)①[幽谷]深谷。

16.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诗经·大雅·荡》)

①[靡]没有谁。 ② [鲜(xiǎn)]少。 ③[克]能。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17、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1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20、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2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2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