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记叙文线索训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1:40:26 体裁作文
记叙文线索训练体裁作文

篇一:记叙文线索专题训练

文章线索

教学目标:

了解文章线索特点,掌握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章线索作用

2 掌握关于文章线索题型的解题方法。

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记叙文中的线索

1、线索:(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线(3)以人物为线 (4)以事件为线

(5)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线(7)以题目为线(8)明暗两线

二、怎样把握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其形式也是多样的。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七年级下册)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此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如《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册)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4、以一事为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七年级上册)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5、以一物为线索。

“一物”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物件。如《羚羊木雕》(七年级上册)一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羚羊木雕”展开的。“羚羊木雕”在文章结构、实现主题、塑造人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物”还指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七年级下册)一文。其中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既指爸爸栽植的花花草草,也指爸爸的生命。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如《生命生命》(七年级上册P13课后研讨与练习)一文,该文以“我”对蜜蜂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厌烦地赶走→没有耐心地拍打→内疚地观察→由衷地敬佩。又如《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上册)一文,“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憎恶、讨厌→敬重、爱戴。

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如《驿路梨花》一文以“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引起悬念,又围绕着“谁是主人?”这个问题分两层来回答。第一个层次误认为主人是瑶族老人,老人回答“我不是房子的主人”,从而引出哈尼小姑娘;另一层次由哈尼小姑娘引出解放军盖茅屋,两个层次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巧妙地回答了“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问题。

8、线索是构造艺术作品的一种艺术手段,为了作品结构的完整统一,一篇作品的主要线索只能一个,并且应贯穿始终。实际上,除了抒情作品和一些内容、情节极其简单的叙事作品外,很多作品都不只有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巧妙地运用多重线索。我们常常把只有一条线索的作品,称为单线,如朱自清的《背影》;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线索的作品,称为复线,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线索的作品中,主要的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叫做主线,其余叫副线是围绕主线展开并服务于主线,副线可以贯穿全文,也可以局部点缀。

线索除了主线和副线的区别外,还有明线和暗线之分。

如《藤野先生》(八年级下册)一文就有明暗两条线索:一条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属于明线;另一条是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属于暗线。

总之,阅读记叙文时,找出文章的线索,有利于理顺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教材示例——《藤野先生》

可见,本文的线索有两条:明线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三、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记叙文线索专项训练

迷惑了,世界

世界是什么?

小时侯,世界是爸爸宽厚的肩膀,是爸爸有力的大手,经爸爸的大手我总能腾空在他的肩膀上,然后世界便在我的足下变得渺小了;世界是外婆那慈爱的目光,亲切的皱纹,可爱的白发,在外婆的怀抱里我总可以和欢乐尽情地牵手。那时候的世界是天真,是无忧无虑,我喜欢。

渐渐长大,世界是儿时的伙伴,是风雨中的追逐嬉戏,是晚霞中的红蜻蜓,是头上的花冠,是手中的柳笛,还是那田地里老牛犁出的一行行局外人很难读懂的诗,这时的世界是长大,是童趣,我留恋。

等到上学,世界是整个书堂,是整个历史,是整个天地,是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是他挥毫的“收拾旧河山”,是他用生命塑成的岳武墓和那莫测的武穆遗书;世界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是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忧思;是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浩浩愁思,是他“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惆怅;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

世界是什么?

我追寻着,探索着。

思想像一匹野马在窗驰骋,我不是好骑士,我握不住缰绳,所以我不知道我探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

一位美丽的少女品茗书房,凝脂般的纤纤玉手轻翻书面,茶香和着书香??这是世界吗?

在秋风萧萧、秋雨萧萧,球心亦萧萧的日子,独自一人漫步在田间小路上,天色昏暗,寻找一个无人无语的地方坐下,伴着那飘飘落下的萧萧落叶,一同感受着那未知名的一切??这就是世界吗?

或者,都不是,世界就是那“霸王别姬”的凄美,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哀柔,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怆,是春花、夏日、冬雪??

哦,不,世界,世界是司汤达墓碑上的三句话:

“活过了

写过了

爱过了。”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它是哪一种形式出现的?

答:

这不是一个童话

这不是一个童话。

一天晚上,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全神贯注地做着作业,电灯突然灭了,房里一片漆黑。我急得要哭,今天的作业特别多,我完成的还不到一半呢。这时,妈妈摸进了屋子,轻轻地问:“孩子,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了?”“完成还不到一半,停电了怎么办?”我没好气地回答,“我们家里有没有蜡烛呀,快拿给我!”“没有,我们家一直用电灯。”妈妈不安地回答。我泄气地倒在床上,眼泪在眼眶里打着滚儿。看着我着急的样子,妈妈叹息地出去了。

忽然,我听到了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不大一会儿,门前亮了起来,妈妈一手托着旧时用过的煤油灯,一手扶着墙,颤巍巍地走了进来,那微弱的等光照在她脸上,闪烁着慈祥的光芒。

“孩子,快起来做作业吧,可别耽误了功课,都怪我,没有准备好蜡烛,这是我们家以前的煤油灯,光线暗了点,委屈你了。”妈妈缓缓地说,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显得更深了,那双老花眼闪烁着灰黄的光芒。盯着这盏在微微晚风中摇曳的昏黄的冒着黑烟的煤油灯,好一会儿,转过头来亲切地对我说:“你爸爸年轻时,就是在这灯下认字的。”

“爸爸就是在这盏煤油灯下识字、读书,脱掉文盲的帽子,这是真的?” “孩子,妈妈什么时候骗过你。”

“这简直是一个童话!”我脱口失声地自语道。

“这不是童话,这是真的。”爸爸听到我们的谈话,从里间走了出来,在昏黄的灯光中晃动着高大的身影。“那时刚解放,苦日子熬到头,各方面还是很困难,党和政府从根本上为农民着想,大规模进行扫除文盲,乡村都有夜校,我就是自个儿拿着煤油灯上夜校的。一双结满茧子的手,一笔一画地学写‘听毛主席的话,走共产党的路’。经过几年的学习,我已能看报纸杂志,读懂《毛泽东选集》了。”爸爸的声音充满了自豪。

“孩子,你真幸运,你是伴着光明出世的,你出生时,村里已经有了电灯了。”爸爸又深情地对我说,说也凑巧,爸爸说到这里,电灯突然亮了。在明亮的灯光中,我默默地端详着爸爸妈妈,他们似乎年轻了,脸上皱纹少了许多。

“孩子,跟着党走,日子越过越红火,咱家承包的柑橘今年长势大好,明年收成后报台大彩电!”爸爸微笑着对我说。我那高兴的劲儿甭提了,因为我家电器购置了不少,单缺彩色电视机,明年买一台,这根本不是童话。

“孩子,继续做作业吧,知识是真正的财富,要先富脑袋,才能富口袋啊!”爸爸一边像藏传家宝似的把煤油灯轻轻放在壁橱里,一边幽默地对我说,“我是学了《柑橘栽培与管理》这本书,把知识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柑橘才获得好收成的。”我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作业做完了,我静处在明亮的灯光中,安闲而舒适,但我只觉得:煤油灯的光芒比电灯光还要亮,爸爸在煤油灯下学写“听毛主席的话,走共产党的路”这几个字时全神贯注的神情,永远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昏黄而又明亮的煤油灯,我将在你的照耀下,写最新最美的诗篇,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更不是一个童话。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它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答:

2、煤油灯象征着什么?

答:

3、作者的美好愿望是什么?

答:

我与青春痘

十四岁,少女含苞欲放的日子。不知不觉间,好端端一张脸上,那么快地就被“青春痘大军”个霸占了,好狼狈。

心里有点烦。

于是一个人悄悄对着镜子,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起先,小痘痘们只一粒两粒三四粒,散落在脸上颊上,像大草原上无助的孩子;现在,竟像听到什么集合令,一下字“摇出满天小星星”了。

心里有点乱。

于是请出“刘海儿”。刘海儿挂在额前,额前的小痘痘们就被遮盖了许多,也为我回避了那些好奇的目光。可是,一旦遇上刮风天,或者上体育课热出满头大汗,这时候刘海儿就“青山遮不住”了,不是高高地飞起,就是湿漉漉收缩上去,小痘痘们因此“原形毕露”,惹来一阵阵嗤嗤笑声。

心里有点急。

于是狠狠心,站到大衣镜前,用手挤痘痘,誓把它们一扫光。挤痘痘正疼,随着两指使劲一夹,我的泪水都快疼得滚出来;鼓鼓的痘痘被挤瘪了,但一张脸上,左一块指甲印,右一块血印;忙用清水洗,再用热毛巾敷,印痕没有了,但痘痕依旧新鲜,模样实在不雅观。

心里有点气。

于是不再理睬小痘痘们,反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没有了我的“侵略战争”,小痘痘们又快快活活地蹦蹦跳跳,自由自在,像快活的小天使。而我一旦摆脱了对小痘痘的纠缠,心中便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隐约之间,觉得小痘痘们也是怪可爱的。

心里有点亮。

于是禁不住轻轻地抚摸起小痘痘,忽然就一激灵,想想,这小痘痘莫非是青春的礼物!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大意是,青春季节是欢畅迷人而又烦躁不安的季节,如果你的心思扑在求知上进上,你的青春将充满蓬勃的生命力;如果你沉湎在烦恼中不能自拔,你的青春将苦涩而乏味。

心里有点喜。

于是我的思绪奔腾起来,我终于明白,这捉弄我的小痘痘却原来是代表青春来考验我,考验我面对烦恼,如何学会调理自己。这捉弄我的小痘痘却原来还应该是我亲密的朋友,它贴在我的耳边,悄悄告诉我“青春=(求知+欢乐-烦恼)×奋斗”。

心里有点热。

于是朦朦胧胧之中感到一个个的小痘痘从我的脸上跳下来,簇拥着我,挽着我的手,欢笑着,一起奔向前方一个有着鲜花和绿叶的花园。

哦,青春痘,我与你原来是一对好朋友啊!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全篇的?请你具体写出本文的线索。

答: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都市日出

篇二:【记叙文阅读拔高训练——标题、线索】

【记叙文阅读拔高训练——标题、线索】

它是作品的名称。

文学作品的标题是文学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标题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有着密切联系。作者常常借助标题提出主题,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作品的内容。好的标题可以引起读者阅读这篇作品的兴趣,读完以后,给人以启发,还可以从标题获得一个概括的认识,加强对作品的印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标题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和作品内容

有的标题比较直接全面地概括作品的内容——如《三国演义》、《阿Q正传》、《创业史》、《保卫延安》、《青年近卫军》、《茹尔宾一家》等。

有的是以人物名字作标题——如《安娜.卡列尼娜》、《欧也妮.葛朗台》、《唐.吉诃德》、《约翰.克利斯朵夫》、《骆驼祥子》、《倪焕之》、《李自成》等;

有的用作品事件作标题——如《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保卫察里津》等;

有的用某些名称作标题——如《巴黎圣母院》、《第六病室》、《林家铺子》等;

还有不少标题具有含蓄性或象征性——如《红楼梦》、《子夜》、《红旗谱》、《青春之歌》、《红与黑》等。

那么,对标题有什么具体要求呢?一般情况下,应掌握一下几点:

一是要贴切。文学作品的标题要与内容相符合,避免文不对题。二是要深刻。标题本身就发人深思,有助于对作品思想主题的的理解。

三是要新颖。标题要有新鲜感,不陈旧,不落套,让人看了标题就相看作品的内容。

四是要醒目。不模糊,不空泛,语义明晰,一目了然。

五是要简洁。标题文字不能太多,一般在十个字以内比较好。 理解标题的方法:

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

二是指要根据中心来把握。

三是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也即“言外之意”。

线索

是指串起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物品、事件或情感,是穿结文章全部材料、推进文章内容发展的一条坚强“纽带”,通过它我们就可以把一些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细节等有机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如《枣核》一文,用“枣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可分为“索枣核”、“见

枣核”、“议枣核”等几部分,“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也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二是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核遭遇。“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三是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如《分马》,先写分马前的动员,又写分马的具体情况,最后又写换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

四是以时间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五是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文章以地点为线索,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六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如《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颂蜜蜂—想变成蜜蜂,把思想感情贯注于文章之中,其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

如何理清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怎样才能较快地找出文章的线索呢?

①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还是抒情散文),表现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再仔细阅读全文内容,是不难找出全文线索的。

②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线索,有的包含着线索的因素。

③有时候,文章采用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办法来显示线索。

④有时候,则用议论抒情来显示线索,这样的线索往往是某种感情。

另外,有的文章同时具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复杂记叙文多采用此法。

《一世荫凉》

我渴望着拥有一条美丽的裙子,对于小时侯的我来说这是一种奢望。

第一次穿裙子是在十岁的夏天。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穿上那条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黑裙子是怎样难捺的喜悦,便不顾正午阳光的炽热,风儿一样穿梭于大街小巷,尽管路上没有一个人,只有狗吐着舌头无精打采地倚在墙角喘息,还有蝉的聒噪。

当我大汗淋漓、小脸通红地回到家时,看见母亲弯着腰在菜地里拔草,她顾不得拢一拢掉在额前的发丝——母亲精心侍弄这块菜地,指望着用它换来油盐酱醋,连同我们的书杂费用。

我只是沉浸在拥有了这条裙子的兴奋里。我没有在意母亲的责怪,更没有觉出母亲那疲惫的、佝偻着的身子是怎样的刺目,是怎样地触痛我,这是我后来想到的。

但很快的,我便没有了当初穿上裙子时的心情。因为同学们穿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裙子,一个个花枝招展,小公主似的。只有我的裙子黑乎乎的,怎么跑,怎么跳,都像个“老小人儿”,全没有了活泼的气息。同学们的眼光怪怪的,有的指手划脚,有的嗤嗤地笑,我涨红着脸,逃也似地跑回家,把裙子扔在母亲怀里,不管母亲满脸的惊愕,哭喊着要花裙子。

母亲抱着裙子的手有些发抖,黑黑的脸上就有泪水扑簌簌地往下

篇三:中考记叙文阅读之线索专题练习

记叙文线索和表达方式

一、记叙文中的线索

(一)线索: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4)以事件为线索

(5)以某物为线索

(6)以情感为线索

(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8)明暗两线

(二)怎样把握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

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其形式也是多样的。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

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七年级下册)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

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

→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此文章题目“从??到??”就

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像这样以由一

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

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

如《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

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

峰顶。

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

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

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如《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册)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

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4、以一事为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七年级上册)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

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5、以一物为线索。

“一物”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物件。如《羚羊木雕》(七年级上册)一

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羚羊木雕”展开的。“羚羊木雕”在文章结构、实现主题、

塑造人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物”还指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七年级下册)

一文。其中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既指爸爸栽植的花花草草,也指爸爸的生

命。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如《生命生命》(七年级上册P13课后研讨与练习)一文,该文以“我”对

蜜蜂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厌烦地赶走→没有耐心地拍打→内疚地观察→由衷地敬

佩。又如《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上册)一文,“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憎恶、

讨厌→敬重、爱戴。

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如《驿路梨花》一文以“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引起悬念,又围绕着“谁

是主人?”这个问题分两层来回答。第一个层次误认为主人是瑶族老人,老人回

答“我不是房子的主人”,从而引出哈尼小姑娘;另一层次由哈尼小姑娘引出解

放军盖茅屋,两个层次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巧妙地回答了“茅屋的主人是谁”

这一问题。

8、线索是构造艺术作品的一种艺术手段,为了作品结构的完整统一,一篇

作品的主要线索只能一个,并且应贯穿始终。实际上,除了抒情作品和一些内容、

情节极其简单的叙事作品外,很多作品都不只有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巧妙地运

用多重线索。我们常常把只有一条线索的作品,称为单线,如朱自清的《背影》;

把两(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个或两个以上线索的作品,称为复线,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在两个或两

个以上线索的作品中,主要的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叫做主线,其余叫副线是围绕

主线展开并服务于主线,副线可以贯穿全文,也可以局部点缀。

线索除了主线和副线的区别外,还有明线和暗线之分。

如《藤野先生》(八年级下册)一文就有明暗两条线索:一条是鲁迅先生与

藤野先生的交往,属于明线;另一条是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属于暗线。

总之,阅读记叙文时,找出文章的线索,有利于理顺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结

构,理解文章主题。

※教材示例——《藤野先生》

可见,本文的线索有两条:明线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鲁迅

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三)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

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

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二、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

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典型例题

迷惑了,世界

世界是什么?

小时侯,世界是爸爸宽厚的肩膀,是爸爸有力的大手,经爸爸的大手我总能

腾空在他的肩膀上,然后世界便在我的足下变得渺小了;世界是外婆那慈爱的目

光,亲切的皱纹,可爱的白发,在外婆的怀抱里我总可以和欢乐尽情地牵手。那

时候的世界是天真,是无忧无虑,我喜欢。

渐渐长大,世界是儿时的伙伴,是风雨中的追逐嬉戏,是晚霞中的红蜻蜓,

是头上的花冠,是手中的柳笛,还是那田地里老牛犁出的一行行局外人很难读懂

的诗,这时的世界是长大,是童趣,我留恋。

等到上学,世界是整个书堂,是整个历史,是整个天地,是岳飞背上的“精

忠报国”,是他挥毫的“收拾旧河山”,是他用生命塑成的岳武墓和那莫测的武穆

遗书;世界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是李清

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忧思;是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的浩浩愁思,是他“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的惆怅;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

世界是什么?

我追寻着,探索着。

思想像一匹野马在窗驰骋,我不是好骑士,我握不住缰绳,所以我不知道我

探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

一位美丽的少女品茗书房,凝脂般的纤纤玉手轻翻书面,茶香和着书香??

这是世界吗?

在秋风萧萧、秋雨萧萧,球心亦萧萧的日子,独自一人漫步在田间小路上,

天色昏暗,寻找一个无人无语的地方坐下,伴着那飘飘落下的萧萧落叶,一同感

受着那未知名的一切??这就是世界吗?

或者,都不是,世界就是那“霸王别姬”的凄美,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人憔悴”的哀柔,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怆,是春花、夏日、冬雪??

哦,不,世界,世界是司汤达墓碑上的三句话:

“活过了

写过了

爱过了。”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它是哪一种形式出现的?

答:

看山老爹

⑴太阳醒了。看山老爹醒了。

⑵他从炕上爬起来,不吃不喝,头一件事是撕掉一页日历,然后揣两个冷馍,

背上水壶,踏上那条山间小路。当他经过山涧流下来的那股泉水时,猫下腰,洗

几把脸,再掬几捧清凉的泉水,咕咕喝下,顿时觉得一阵透心地爽快。

⑶同一万个昨天一样,一成不变,再量一次生活的周长。孤零的身影,叠进

脚下那些松柏和杨槐的日影里,相伴山风,铺就生命的四季。

⑷并非孤身独旅,风、雨、雪,都是他形影不离的旅伴。

⑸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风如烟,落叶飞天。雨很

珍贵,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小似喷雾,大如瓢泼。

⑹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山上冷得早,有时旧历八月就飘起雪花,九十月就

可能大雪封山,只跋涉几步,便大汗淋漓。他相伴这些阴晴不定、随时变换性格

的伙伴,走过了几个地球的周长。没有视线不及的远方,没有步履不及的山峰。

他那双千针细纳的布鞋,不知踏落了多少个夕阳。他的牙齿掉光了,不用着意去

咀嚼生活,也隐隐地感觉到了它的苦辣酸甜??

⑺走啊走啊,黎明的起点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尽头就是看山老爹的

家。

⑻自从那些贪婪的锯齿和远远近近的灶膛,一天天伐尽烧光了山体浓密的毛

发,大山就再也遮掩不住贫(jí) 与荒漠。看山老爹呼天喊地,天地不应。他

像个孩子似的抱着树墩子大哭。从此,那些没有月色没有星光的夜晚,再也听不

见北方的狼嗥了。

⑼无量的绿色无量的财富,曾经给看山老爹无量的满足无量的欣慰。他不甘

心这个曾经的梦想就此破灭,于是老爹吃在山里,睡在山里,像个淘金人,捡拾

一粒一粒树种,栽下一棵一棵树苗。一个脚印即是明天的一株参天大树。

⑽跋涉了一天的看山老爹,席地盘坐在松树下,不眠的目光,于皎洁的宁静

中,寻觅少得可怜的树影。他一点也不灰心丧气。他相信人心,也坚信自己的双

手。他用落叶擦去手上的泥土,牵起衣衫揩脸上的汗水。晚风习习,他抬起身,

提了提大半口袋树籽儿,沉甸甸地满装着看山老爹的希冀与喜悦。⑾从来没有

人说过,看山老爹命定要与大山厮守一生,也不是没有人接他看山的班。可是多

年以后,当他种下的一粒粒树种,栽下的一棵棵幼苗,终于长成山的血脉,山的

灵魂,看山老爹就以终生放逐林海为福气,以每天梳理绿色阳光为乐趣,为享受。

他的心很广阔,装得下整座大山和那些松柏杨槐。他的心又很窄小,只装着绿色,

只装着染着绿色的阳光。

⑿看山老爹又一次面对大山,面对自己以毕生汗水养育的山林,量一次生命

的周长,呵护四季绿荫。夕阳西下,他默默饮进几许孤独,望穿夜幕下山的梦境,

倾听林海中不尽的涛声。明天,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不在召唤一位老人。透

过淡淡的月光,老人仿佛看见了一个更加郁郁葱葱的绿色王国。

⒀太阳醒了。大山绿了。看山老爹笑了。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揣着( ) ⑵贫jí) .

2.结合语境,品味语言。

⑴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风如烟,落叶飞天。

⑵黎明的起点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尽头就是看山老爹的家。

3.本文有明暗两条主线,明线索是,暗线索是,其中

插叙了 看山老爹种树的情节。

4、第5自然段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

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

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

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

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

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

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

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

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

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

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

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

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