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沃尔特兰多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4:37:41 体裁作文
沃尔特兰多诗歌体裁作文

篇一:浅析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的主题思想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赫索格》中玛德琳的性格 How Chinese Culture Affect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erms Of Martial Arts 性别差异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浅析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urtes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经典英语电影台词的语言特征和文化态度 少儿英语语言学习策略调查与研究 国际商务谈判及其谈判风格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的彰显 《珍妮姑娘》主人公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解读《喜福会》的中国式母爱 英国足球文化研究 角色中体现的悲剧主题——《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之对比分析 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中的应用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历史与个人叙事:拉什迪《午夜之子》的后殖民解读 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园》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 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中迪克·戴弗悲剧的分析 儿童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教育语言学重估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 中美两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比较 美国犹太文化与传统犹太文化的冲突——浅析《再见吧,哥伦布》 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蔑视女性的词汇表达法 论《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物的影响 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译本中的归化与异化 EFL Learning Strategies on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 不同IT企业官网英译现状调查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 从旅游看中美核心文化差异 从《尼罗河上的惨案》看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魅力和价值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 商务英语评论中的态度意义分析 “红”的中英对比及其翻译 The Charm of Female Independence in Jane Eyre

43 “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44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

45 《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

46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47 论英语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48 中英道歉策略对比研究

49

沃尔特兰多诗歌

中西传统节日文化比较

50 从目的论看电影《音乐之声》中对白的汉译

51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预制类导游词的汉英翻译策略

52 目的论视角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53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54 男权制度下的悲剧——论《德伯家的苔丝》

55 从商标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56 商务英语合同的词汇特征

57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美剧字幕翻译

58 英语新闻标题的前景化

59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

60 意象图式研究

61 沃尔特·惠特曼及其诗歌研究

62 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63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赶”的英译

64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

65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研究

66 An Archetypal Study of J.D.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67 初中英语提问策略教学研究

68

69 《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窗户意象的分析

70 英语委婉语中的转喻现象分析

71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

72 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

73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ontex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Reflected through Translation

74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词汇差异

75 中英禁忌语比较分析

76 浅析短篇小说《我不再爱你》的荒诞性

77 从电影《吸血鬼日记》分析现代西方人们新的价值取向

78 高中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初探

79 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

80 Analysis on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Gradu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ruit Advertisements

81 分析嘉丽妹妹性格变化的原因

82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

83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84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

85 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对策

86 A Research on University Students’ L Learning Motivation

87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

88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89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

90 论《白鲸》象征手法的运用

91 浅谈文化差异对英语明喻汉译的影响

92 论《呼啸山庄》中的意象

93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94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95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96 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97 从广告语看中西文化观

98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99 《高级英语》中某些修辞手法赏析

100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ic Fat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Hardy’s Fatalism

101 The Import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Kinesics in English Classes in Primary School 102 On the Diversity and Unity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Feminism

103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

104 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手势语

10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分析

106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

107 论《瓦尔登湖》的超验主义思想

108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109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of Elizabeth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10 论译语本土化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111 报刊广告英语的文体特色分析

112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

113 从会话合作原则透析英语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幽默的产生

114 论“迷惘的一代”--以海明威为个案

115 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

116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

117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118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19 浅析《蝇王》中的人性黑暗

120 从校园官方网站角度对比研究中美校园文化

121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幽默与讽刺

122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礼仪的文化差异

123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

124 英汉“骨”与“血”的隐喻研究

125 “本我,自我,超我”—《飘》中玫兰妮性格分析

126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127 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芬青少年时期的比较研究

128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129 命运与社会的牺牲品—苔丝的悲剧根源探析

130 从功能对等和文化语境差异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131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

132 An Appeal for Oedipus Rex

133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

134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 135 浅析委婉语的构造方式及功能

136 On Paul’s Self-development in Sons and Lovers

137 怎样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理解

138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139 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批评思想

140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41 初中英语课堂反馈策略教学研究

142 口译者听力环境的适应研究

143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144 《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长的心路历程

145 家庭生活中的瑞普凡温克尔

146 英汉拒绝语对比研究

147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148 解析凯瑟琳的爱情与婚姻之分离

149 《黄鹤楼》五个英译本的语义等值研究

150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字幕翻译策略

151 从《飘》中人物性格分析看适者生存的道理

152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53 英语委婉语的认知分析

154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蝴蝶梦》

155 一小时的自由,永恒的女权主义--评析凯特?肖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 156 《身着狮皮》中的话语、移民与身份

157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商业电视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158 目的论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两个译本对比研究

159 学生英译汉翻译中的英式汉语及其改进方式

160 《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161 关于爱伦坡诗歌死亡主题的探讨

162 《分期付款》中英语长句的分译策略

163 负迁移在词汇层面上对中国学生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写作的影响 164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65 中国民俗词语汉译英初探

166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

167 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父亲形象

168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

169 从“狗”和“龙”的谚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70 《虹》中的女性婚姻观浅析

171 《飘》中斯佳丽的性格特征解读

172 中外大学校训翻译分析

17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74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

175 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观

176 从宝洁公司的运营模式看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177 中西悼亡诗看中西文化

178 谈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

179 卡门-波西米亚之花

180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

181 语域理论观照下的商务合同翻译

182 从汉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83 西方文化中的吸血鬼形象与东方文化中的鬼形象之对比 184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

185 《爱玛》中女性主义的双重复写——论个人意识与阶级意识的冲突 186 (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

187 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象征主义解读

188 Gender Difference in Daily English Conversation

189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

190 论托马斯哈代《还乡》的悲剧效果

191 对《瑞普凡温克尔》两个汉译本的语言美的比较评论

192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

193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论劳伦斯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194 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看商业广告的英汉翻译

195 支付宝-淘宝的成功之道

196 汉英语序对比浅析

197 论《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悲剧原因

198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199 浅析斯蒂芬克莱恩《新娘来到黄天镇》的艺术风格

200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

篇二:惠特曼的诗

我听见美国在歌唱

我听见美国在歌唱,我听见各种各样的歌,

那些机械工人的歌,每个人都唱着他那理所当然地快乐而又 雄伟的歌,

木匠一面衡量着他的木板或房梁,一面唱着他的歌, 泥水匠在准备开始工作或离开工作的时候唱着他的歌,

船夫在他的船上唱着属于他的歌,舱面水手在汽船甲板上唱 歌,

鞋匠坐在他的凳子上唱歌,做帽子的人站着唱歌,

伐木者的歌,牵引耕畜的孩子在早晨、午休或日落时走在路上 唱的歌,

母亲或年轻的妻子在工作时,或者姑娘在缝纫或洗衣裳时甜 美地唱着的歌,

每个人都唱着属于他或她而不属于任何其他人的歌,

白天唱着属于白天的歌——晚上这一群体格健壮、友好相处 的年轻小伙子,

就放开嗓子唱起他们那雄伟而又悦耳的歌。

(邹绛译)

--------------------------------------------------------------------------------

一只沉默而耐心的蜘蛛

一只沉默而耐心的蜘蛛,

我注意它孤立地站在小小的海岬上.

注意它怎样勘测周围的茫茫空虚,

它射出了丝,丝,丝,从它自己之小,

不断地从纱绽放丝,不倦地加快速率。

而你——我的心灵啊,你站在何处,

被包围被孤立在无限空间的海洋里,

不停地沉思、探险、投射、寻求可以连结的地方,

直到架起你需要的桥,直到下定你韧性的锚,

直到你抛出的游丝抓住了某处,我的心灵啊!

(飞白译)

--------------------------------------------------------------------------------

哦.船长,我的船长!

哦.船长,我的船长!我们险恶的航程已经告终,

我们的船安渡过惊涛骇浪,我们寻求的奖赏已赢得手中。 港口已经不远,钟声我已听见,万千人众在欢呼呐喊, 目迎着我们的船从容返航,我们的船威严而且勇敢。 可是,心啊!心啊!心啊!

哦.殷红的血滴流泻,

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

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

哦,船长,我的船长!起来吧,请听听这钟声,

起来,——旌旗,为你招展——号角,为你长鸣。

为你.岸上挤满了人群——为你,无数花束、彩带、花环。 为你,熙攘的群众在呼唤,转动着多少殷切的脸。

这里,船长!亲爱的父亲!

你头颅下边是我的手臂!

这是甲板上的一场梦啊,

你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

我们的船长不作回答,他的双唇惨白、寂静,

我的父亲不能感觉我的手臂,他已没有脉搏、没有生命, 我们的船已安全抛锚碇泊,航行已完成,已告终,

胜利的船从险恶的旅途归来,我们寻求的已赢得手中。 欢呼,哦,海岸!轰鸣,哦,洪钟!

可是,我却轻移悲伤的步履,

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

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

(江枫译)

--------------------------------------------------------------------------------

我在路易斯安那看见一棵栎树在生长

我在路易斯安那看见一棵栎树在生长,

它独自屹立着,树枝上垂着苔藓,

没有任何伴侣,它在那儿长着,进发出暗绿色的欢乐的树 叶,

它的气度粗鲁,刚宜,健壮,使我联想起自己,

但我惊讶于它如何能孤独屹立附近没有一个朋友而仍能 进发出欢乐的树叶,因为我明知我做不到,

于是我折下一根小枝上面带有若干叶子.并给它缠上一 点苔藓,

带走了它,插在我房间里在我眼界内.

我对我亲爱的朋友们的思念并不需要提醒,

(因为我相信近来我对他们的思念压倒了一切,)

但这树枝对我仍然是一个奇妙的象征,它使我想到

男子气概的爱;

尽管啊,尽管这棵栎树在路易斯安那孤独屹立在一片辽 阔中闪烁发光,

附近没有一个朋友一个情侣而一辈子不停地进发出欢乐 的树叶,

而我明知我做不到。

(飞白译)

--------------------------------------------------------------------------------

眼泪

眼泪!眼泪!眼泪!

黑夜中独自落下的眼泪,

在苍白的海岸上滴落,滴落,滴落,任沙粒吸净,

眼泪,星光一丝不见,四下一片荒凉和漆黑,

潮湿的泪,从遮盖着的眼眶中飘坠下来,

啊,那个鬼影是谁?那黑暗中流泪的形象?

那在沙上弯着腰,抱头跌坐的一大堆是什么?

泉涌的泪,呜咽的泪,为哭号所哽塞的痛苦,

啊,暴风雨已然成形,高涨,沿着海岸飞奔疾走?

啊,阴惨狂暴的夜雨,夹着暴风,啊,滂沱,乖戾! 啊,白日里那么沉着和端庄,状貌安详,步履均匀, 可是当你隐没在茫茫黑夜,没有人看见时——啊,

这时泛滥有如海水,蕴蓄着无限的

眼泪!眼泪!眼泪!

(林以亮译)

--------------------------------------------------------------------------------

黑夜里在海滩上

黑夜里在海滩上,

一个小女孩和她父亲一起站着

望着东方,望着秋天的长空。

从黑暗的高空中,

从淹留在东方的一片透明的天空.

当埋葬一切的乌云正在黑压压地撒下,

越来越低,迅速地从上面横扫下来.

升起了那巨大的,宁静的主星——木星,

而在他的近处,就在他上面一点,

闪烁着纤秀的贝丽亚特斯姊妹星群。

在海滩上,这小女孩拉着她父亲的手,

眼看着那埋葬一切的云,气势凌人地压下来,

立刻就要吞灭一切,

默默地啜泣起来。

别哭,孩子

别哭,我的宝贝,

让我来吻干你的眼泪,

这阵可怕的乌云不会永久气盛凌人的,

它们不会长久霸占天空,吞灭星星只不过是幻象,

耐心的等吧,过一晚,木星一定又会出现,

贝丽亚特斯星群也会出现,

它们是不朽的,所有这些发金光和银光的星星都会

重新发光,

大星星和小星星都会重新发光,它们会永久存在,

大星星和小星星都会重新发光,它们会永久存在,

硕大的不朽的大阳和永久存在、沉思的月亮都会重新 发光。

那么,亲爱的孩子,难道你单单为木星还会悲伤7

难道你单单为了乌云埋葬星星着想?

有些东西,

(我用我的嘴唇亲你,并且低低告诉你,

我给你暗示.告诉你问题和侧面的答复,)

有些东西甚至比星星还要不朽,

(多少个星星被埋葬了,多少个日夜逝去了,再也

不回,)

有些东西甚至比光辉的木星存在得更久,

比太阳或任何环绕转动着的卫星,

或光芒闪耀的贝丽亚特斯姊妹星群,存在得还要长久!

(林以亮译)

--------------------------------------------------------------------------------

从滚滚的人海中

从滚滚的人海中,一滴水温柔地向我低语:

"我爱你,我不久就要死去;

我曾经旅行了迢遥的长途,只是为的来看你,和你亲近, 因为除非见到了你,我不能死去,

因为我怕以后会失去了你。"

现在我们已经相会了,我们看见了,我们很平安,

我爱,和平地归回到海洋里去吧,

我爱,我也是海洋的一部分,我们并非隔得很远,

看哪,伟大的宇宙,万物的联系,何等的完美!

只是为着我,为着你,这不可抗拒的海,

分隔了我们,

只是在一小时,使我们分离,但不能使我们永久地分离,

别焦急,--等一会--你知道我向空气,海洋和大地敬礼, 每天在日落的时候,为着你,我亲爱的缘故。

赵毅衡 译

--------------------------------------------------------------------------------

一小时的狂热和喜悦

来一小时的狂热和喜悦吧!猛烈些,不要限制我呀! (那在大雷雨中把我解放的是什么呢?

我在狂风闪电中的叫喊意味着什么呢?)

我比谁都更深地沉醉在神秘的亢奋中吧!

篇三:惠特曼与狄金森“生死”诗歌比较

惠特曼与狄金森“生死”诗歌的比较

摘要 著名美国诗人惠特曼与狄金森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是所作生死主题的诗歌风格与看法却迥异。惠特曼以豪迈大气的风格歌唱生死,认为生死是循环往复的自然进程;而狄金森以内省风格见长,她笔下的生死,痛苦与美好并存。

关键词:沃尔特·惠特曼 艾米莉·狄金森 生死主题 风格 看法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与艾米莉·狄 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是两位最著名的美国诗人。由于在诗歌创作上的杰出贡献,他们的名字被一同最先刻在纽约市圣约翰大教堂的“美国诗人之角”。他们是并驾齐驱的美国现代派诗歌先驱,“上承浪漫主义余绪,在部分作品中的表现毋庸讳言;下开现代主义先河,已经得到一致公认(江枫译,译者序)”。作为蜚声美国文坛的诗人,他们都不讲究押韵,“都好像从不曾有人写过诗似的(江枫译,译者序)”。尽管生活在同一时代,且同为传统诗歌革新者,惠特曼与狄金森所作生死主题的诗歌风格与看法却迥异。惠特曼以豪迈大气的风格歌唱生死,认为生死是平等幸福、循环往复的自然进程;狄金森却以浅吟低唱的内省风格见长,她笔下的生死痛苦却无限美好,因为唯有经历生之孤独痛苦,才 能获得生之丰饶欢乐,唯有经历死亡之痛,才能走向永生。

二 风格篇

美国著名文学史家罗伯特·斯皮勒认为:“到1890年,美国文学未来发展的两条道路已明确地标出:一条是朝着接受自然与事物的本来面目,另一条是内向探索意识、传统、克制以及对形式的关注”(斯皮勒,131)。这论断与惠特曼和狄金森诗歌所展示的风格契合:惠特曼代表第一条道路,狄金森则沿第二条路发展,二人诗风可谓迥异。

1 惠特曼豪迈壮丽的生死之歌

惠特曼经历坎坷丰富,十一岁即开始做勤杂工、学徒、排字工等。作为时代歌手,他接受自然与事物本真的美,歌唱美国人和美国生活,诗风洋溢蓬勃生机与激情。

惠特曼一贯的风格是豪迈大气,“歌唱”二字成为《草叶集》的关键词。他是放歌而行的勇士,其诗气势磅礴,读来令人欢欣鼓舞。在《当紫丁香最近在前院开放》中,他说:“走近来吧,强大的解放者,/如果是这样,你便接受了他们,我高兴地歌唱的死者,/让他们沉默在你那慈爱地浮动的海中,/沐浴在你的,死亡啊,在你的幸福的洪水里。”(李野光译,463)诗人高兴地歌唱死者,也歌唱神圣强大而慈爱的解放者——死亡,因为它带来幸福欢乐。惠特曼希望《草叶集》,“不能被认为主要是一种智慧的或学术性的作品或诗歌,而要更多地看作出自感情和体魄的激烈的叫喊??”(李野光译,908)正是通过这样的激烈叫喊,惠特曼唱出了自我嘹亮的歌曲。

在附编“老年的回声”中,诗人总结道:“我没有怎么努力去学小

鸟婉转歌唱,/我倒醉心于高飞,??/我只希望自由地飞呀,飞得愉快、轻松,而又豪放。”(李野光译,797)的确,醉心放歌高飞的惠特曼做不到婉转歌唱,他充满热情地讴歌美国的民主生活和男男女女。哪怕是在生死这样永恒的哲学问题面前,也初衷不改,以自己豪放自由的风格,愉快轻松地放声高歌。

2 狄金森内省含蓄的生死思考

狄金森隐居家中三十余年,淡泊名利,所做诗歌基本与时事无关。她的诗“是人类生活体验和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里奇认为,在这些方面,“除了莎士比亚以外谁也无法和她媲美”(刘守兰,166)。她在内省中发掘真善美,以凝练的语言、细致的观察、对生活和事物的深刻思考与哲理性探索为主。

由于目睹许多亲朋死亡,且住所离墓地不远,常见到送葬场景,生死问题成为狄金森探讨的重点。在《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中,死亡被赋予人格,化身有礼貌的绅士来接她,死亡之路悠闲又舒适。19世纪的弱女子,以无限睿智与大气,如此淡定地看待生死,不能不令人叹服。狄金森也有这样的思绪:“假如我不再送来玫瑰/在某个欢庆的时节,/那一定是因为,我已被/召往玫瑰之外的世界—/假如我不再说起/我心蕊忆念的名字—/那一定是因为,死神的纤指/轻轻捂住了我唇边的絮语!”(周建新译,66)玫瑰是爱与美的化身,诗人表示假如有一天不再送来玫瑰、不再说起忆念的名字,那是因为死神召走了”我”。看似平静的设想中,隐藏着怎样热烈的爱与念啊:只要活着一天,就不会停止!

狄金森擅长颇具韵律、简练老道的表达:“太阳不断下落,下落,却仍然/不见午后的色彩—/??双脚不断困倦,困倦,却仍然/有我的手指清醒—/??我现在还能看到—/它正在死去,我也一样。”(江枫译,259)诗人冷静地将死亡到来时清醒、机械的感觉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将写作的形式与内容合二为一——文字的不断重复与死亡所带来的机械麻木感得到统一。

有时,狄金森会呈现一幅静谧的水墨画:“她躺着仿佛在做游戏/她的生命已一跃而去—??/她欢快的双臂,半垂—/好像玩累了犯困—??/会跳舞的眼睛,半睁—/好像他们的主人/还在挤弄着/同你,开玩笑——。”(江枫译,129)一切已静止,生命已逝去。主人公曾如此活泼可爱,现在却保持一个姿势,一动不动。这静中有动的画面,令人无限惋惜:死亡带走鲜活的生命,只留下静止的躯壳。

狄金森关乎生死的诗篇林林总总,体现多方面的思考与感悟,但核心风格基本不变:诗人总是以沉稳的态度,娓娓道来生生死死那点事。在她眼中,一切无需喧哗,哪怕关乎生死。

三 生死观篇

1 惠特曼的生死循环

惠特曼认为死亡不是结束,而是为重生做准备,死与生是循环往复的自然进程,其实质是和谐统一的。正所谓:“死为生之续,生为死之继,生乃死之所倚,死乃生之所伏”(王祖友,86)。

诗人写道:“我知道我是不死的,我知道我的环形轨迹不是木匠的

圆规所能画成!”(李野光译,67)生死是自然之约,遵循固有的环形轨迹,不受任何人所制。“啊,我如今明白了,生命就像白天那样并不能向我展示全体,/我明白了,我还得等待那些将由死亡展示出来的东西。”(李野光译,616)生命永远在流动,生非全部,唯有统一生死,才会完满。

在《自己之歌》中(李野光译,53),惠特曼写道:“那些最小的幼芽说明实际上没有什么死亡,/即使有过,它也只引导生命前进,??/至于你,尸体,我想你是很好的肥料,但这并不叫我厌恶,至于你,/生命,我认为你是许多次死亡的残余,/在这以前我自己无疑已死过一万次。”(李野光译,115)深受爱默生影响的惠特曼笃信个人主义与自然主义,他认为没有真正的死亡。如果被称为“死亡”的生命形式出现,那是为了引导生命前进。而尸体,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好肥料。只有对生无限热爱,才会期待重生而无惧于死,这样的生死观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个人生活的热情。惠特曼也有如下的诗句:“有人认为出生是幸运的事吗?/我赶快去告诉他或她,死去也一样幸运??/一切都像我自己一样是不朽而无穷的。” (李野光译,53)他直面一切,接受一切,认为生与死都是幸运、不朽而无穷的。在诗人的生死循环统一观中,死与生相依相生,带来新生命、新循环。《自己之歌》的最后,诗人说:“我将我自己馈赠给秽土,让它生长在我所爱的草丛里,/如果你想再得到我,请到你的鞋后跟底下去寻觅。”(李野光译,118)回归到泥土中去,再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生命的物质形态正是如此周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