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记叙文写作讲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4:33:40 体裁作文
记叙文写作讲稿体裁作文

篇一:记叙文写作讲稿

记叙文写作讲稿

一构思篇

第一讲 审题

写作者是对命题人给就的题目或者材料进行审阅和分析,以求领会题意,掌握写作要求,这就讲做审题。写作构思的第一步便是审题。要求仔细的推敲题目中的每一个字,了解题目的写作要求,明确题目的重要含义,然后选取符合题意的新鲜材料,最后确定写作的最佳思路。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考场命题的几种形式:命题、半命题、命意(供材料作文)。其中命题有以下几种题型:题眼型、直陈型、时空型、无主型、比喻型、难辨型、填空型

审题步骤:

一、审文体形式:命题、半命题、供材料(命意)

二、审写作内容: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而言,就要弄明白

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

如;我最喜欢

要求;1在题目的空白处,填上你最喜爱的一项活动。

2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属什么命题。

三、审写作重点 找准了文题所要求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

选材也就有了范围,选材也就有了目标。常见于题眼型命题。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

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例 《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难忘的趣事》《童年忆趣》《记一件拨动我心弦的往

事》它们的题眼分别是

四、审文题限制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

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的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

题,不偏题。

1. 弄清时间限制 以《童年趣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童年,所写的事要发生

在自己或他人的童年这一特定的背景。

例 那段是《早读》一文的开头一段?

(甲)“一摸阳光从窗外射进来,照在我的脸上。我伸了伸腰,揉了揉惺忪的睡眼。

一看表,六点了。想起昨天和妹妹订的外语学习计划,就一骨碌翻身起了床。”

(乙)“天色晚了,太阳就要落到山的那一边,直留下半边羞红的笑脸,映红了西

天上的晚霞。晚霞的红光慢慢的沿着树干移动,越移越高,从树干移到树梢。”

甲段扣住题目的限制选择材料,把所写的事件放在题目要求特定的时间中“一抹

阳光从窗外射进来”,点明了题目中的“早”的意义。而乙文则是写了太阳落山,

晚霞还没逝去的黄昏的景色。

2. 弄清处所限制 《街上见闻》《放学路上》与《课余生活》前两者限制了所写

的人、事、物、景必须在街上或放学路上所见所闻,而后者发生在校园。

例文 课余生活小记

“咔嚓”,我迅速的按动着快门,拍下了一张张快乐的笑脸。咦,朋友,你

怎么老盯着我?哦,你不明白我在干什么,告诉你吧,我正在拍摄90年代学生生

活景集,我要把宝贵的课间十分钟里发生的一切都拍下来,俨然,我像是个记者

对吧?走,随我走走。保你大开眼界。

(一) 操场上

快,瞧,那个穿红毛衣的女同学是全校鼎鼎有名的踢毽子“冠军”。动作多么

优美,她的手脚一前一后搭配多么自如,毽子在空中玩杂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他都毫不客气的“回敬“毽子一下,一会儿一个“海底捞月“,一会儿又是一个”跨步触电“》满脸通红,脸上还漾着汗珠,他全然不顾,他的优美姿态吸引了很多同学,围着的一群同学在为她数数、喝彩。她投来一个微笑,快,流下这个瞬间动作。

(二) 教室里

“小红,这道题也可这么理解。”哦,是小红和李林正在研究一道化学题,他们

每次总是这样,对每一道题总是那么精益求精,解出一道题,她们还会思考是否有比这更简单的方法,然后互相琢磨。有时会有一场舌战,有时是一阵沉默。别打搅她们了,留下他们并肩的背影吧!

(三) 校园大树下

“老师,我错了。”“好了,有错就改还是好孩子。不过以后好不要太莽撞,以

免旧病常犯罗。”“恩,老师我知道了。这肯定是我们李老师,我敢保证。走,看看去。我没说错吧,李老师正在与王东同学谈心,王东同学粗鲁行事,把教室玻璃打破了。我们的老师总是这样循循善诱的教导我们。老师两鬓已出现几缕白发,那是日夜操劳导致的。不,老师应永葆青春,让我拍下她那和善的笑脸。

朋友,还想和我转吗?不啦,已了解了?哦,那再见了,我还是继续进行我的

工作,我要把发生的一点一滴拍摄下来,构成我的“校园生活“影集,”拜拜“,瞧,又一个好镜头,我赶紧按动快门,流下了珍贵的一页??

这种方式符合时空型命题。I还如《雨中》《教室中的笑声》《窗口》

3. 弄清数量限制《我最尊敬的一个人》《记一件铭刻心间的事》

《记我作文中的一件事》〈记我学作文中的二三事〉前者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

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者则是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段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

4. 弄清人称限制例如 《老师,我要告诉你》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

第一人称,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老师讲述内容。

例如《我的故事》《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如何区别?

5. 弄清蕴涵的意义《落叶》《路》《泥土赞》??这类比喻型、象征型、引申型题

目,我们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义,文章主题才深刻。如课文《炊烟》《小桔灯》

6. 弄清难辨型命题之中的关系如〈我逐渐了解他〉容易写成〈我了解他〉这就

需要我们注意“逐渐”二字。〈告诉你一件新鲜事〉告诉指出过程,你是告诉

的对象。

7. 弄清线索型命题的线索 这种题型的题目往往告诉你写作的线索,它限制了取

材的范围和揭示内容的重点。《当我唱起_____的时候》《我的第一次》《童年

拾趣》第一个题目中“歌”就是贯穿本文的线索。而第二、三个题目线索是

什么?

五.审题的方法

1.剥笋式审题法也就是将题目一层层分解开。如以一句话作为题目,运用剥笋式审题,就要寻找题目中的主干的词语。如〈我为此而自豪〉〈我忘不了他〉〈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等题目,分别抓住“自豪”“忘不了”“经历”,再选用充分的材料,用合适的角度去表现这个词语,这样作文的主题才会鲜明。

2.探索式审题法 以词作为作文题目,常见于比喻型的命题。以词作为题目,有两种情况:(一)一眼即可看出文题要叙写的内容,是文章内容概括。如:《同桌》。

(二)有比喻义或引申义。第一种把题目具体叙说就可以,而第二种就要采用探索式审题。所谓探索,就是要在弄清问题本义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文题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具体方法:1找准比喻点 2善于联想,利用相似点 如红烛 从燃烧了自己,照亮

了别人的可联想到人们的奉献精神。春蚕吐丝想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路〉先弄清它的本义:往来通行的地方。再探究它的延伸义:思想或行动的方向或途径。从引申义出发展开思路:(1)日常行走的路有大路、小路之别,人生之路有正路、歧路之分。人,应该择路而行。(2)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努力、只要奋斗,就一定走出适合于自己发展的路。(3)要准备走曲折之路。因为人生的路不会是笔直的,定会有曲折,要有思想准备克服困难。从本义到引申义再到比喻义。题意才会一清二楚。

训练题目:就〈绿叶〉和〈落叶〉分别展开想象

3.附加式审题法

附加式审题法常见于无主型命题。如《微笑》《生日》《启迪》等题目,它没有

人物也没有地点。但我们可以为这些题目贴加人物对象使之成为有主命题。——《奶奶的微笑》《生日的那一天》《老师对我的启迪》《妈妈在深夜的灯光下备课》。这种方式可将大题目化为小题目,使我们下笔更容易。

4.补题式审题法这种方法是针对半命题作文,就是所命的题只给定一部分,

其余的部分由同学自己去补足,补足的部分有时就是我们的写作重点。审题时首先要明晰“已知条件”(既命题所命题的半部题是什么),然后再通过“已知”推断“未知”(补充题目所要求的另一半内容。)

具体方法:

(1)推敲“已知条件”补足的内容要与半命题相衔接,成为一个整体,同

时补足内容要与符合命题者提供的词语。这就需要仔细推敲半命题部分的词语,然后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要求。如〈记 趣闻〉,首先从“记”字上理解本文该写成记叙文,从闻字上知道所写的是耳闻所得,从趣上明白写的事应是“活泼有趣”。弄清楚这些,再填上恰当的词语。如“校园”“街头”“家庭”等。

(2)按“已知”条件进行联想

对于半命题作文,审清了题目中所给的词语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后,然后就要根

据“已知”条件进行合理的联想。根据“已知“条件联想与之相关、相承或相反的事物。如《我的第一次》,要围绕”第一次“展开联想,第一次成功,第一次失败,第一次受表扬??选择其中感触最深的一件来写。

训练题目:1《 变了》〈见闻〉〈 激励着我〉

2〈我有这样一个好〉〈我终于 〉

3〈让我 的一件事〉〈记一堂 课〉

第二讲立意

乐曲要有主旋律,文章要有主题。写文章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它往往是作者用客观的态度,去审视、认识、分析这个世界后,从生活中获得本质的东西和自己的感受。借此来影响、教育和感染读者。其中这本质的东西就是文章的主题。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而这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

主题与文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制约了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如把握不助主题,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使人不知所云。

立意有以下的几点要求:

一. 题必须正确作者写文章时应用客观的态度,去认识、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的出

的结论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记叙文就要通过作者来反映客观生活实际,表达人的真情实感。如《课余趣事》就是通过对课余丰富多彩而有趣的描述,来表现课内外完整的健康的学生生活。

二. 立意必须集中法国著名学者狄德罗:“作品必须简单明了。因此,不需要加以任何

闲散的形象,无谓的点缀。主题只应是一个”。说的就是主题必须集中。所谓集中就是指确定的中心要十分明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是说从不同得角度、不同地点看庐山,会有不同

形象的感受。一种生活现象也是如此,从不同的方面分析,就可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如《运动场上》可提炼出:从人们讲文明、讲道德的,人们相互帮助,可提炼出赞颂新风尚的的主题;运动员在赛前刻苦锻炼,不怕苦、不怕累,终于摘得冠军,这可提炼出赞颂顽强的拼搏精神。赛场上各班都在为自己的班级呐喊助威,这可提炼出集体主义精神和互助精神。 训练题目:《街上见闻》《这堂课》你可提炼出哪些主题?

三. 主题要深刻 鲁迅:“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没有意思的故事便

填成一篇。“开掘要深”指的就是文章的主题要深。深刻,不是表面文章。如第二册课文《散步》,写一家三代之间的真挚、深沉的爱,借“散步”这日常常见的事,有浅入深,由尊老爱幼深化到人生责任。“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使得本文平中见奇。

为〈〈最美的人〉〉设计主题

四. 主题必须鲜明鲜明,指的是确立的中心不遮不掩,不似是而非,爱憎分明。这种

鲜明与否取决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褒贬态度,比如要写“我敬佩的一位老师”就要直截了当的写出这位老师那些地方值得你敬佩,对你有什么影响,千万别含糊其辞的让人去猜。

五. 主题必须新颖主题新颖指的是确定的中心有时代气息、独创性。或后提出别人没

有提出过的真知灼见,或是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在某一点上有超过别人的认识,或是在某一方面有新的发现等。新颖可指角度新鲜,我们可在老话题中通过换角度使主题标新立异。还可在内容上标新立异。如我常写爸爸是我的老师,但有同学写我给爸爸当老师,这就使主题变的新颖。

如何使你的主题标新立异,常见的立意法有:

一. 独辟蹊径法改变传统的习惯的写作视觉,单独开辟出一条新途径,使文章的内容

产生一种超凡脱俗新意,这就是独辟蹊径法。它有两种形式:一是扩展式,就是在通常立意上加以扩展,老中求新,是一种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二是反常式,也就是与传统的立意对立,正中见反,异中求反,是一种逆向思维的结果。

训练题目《我发现他的美》

命题: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动人的小镜头,让你难忘,使你感动,是展开这样的小镜头,并揭示其意义。《一次素质测验》

二. 小中见大法 “一滴水可折射整个世界”一件看来简单平凡不起眼的小事,实则蕴

涵深刻的道理,很有意义。从小事、小物中确立中心、主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些细小的事物,包括那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发展情节,表达主题的细节在内,有时看似微小,去给人深刻印象。如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看似平淡,如果放在铁定的环境中,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会产生不寻常的意义。如何将平凡的小事产生不寻常呢?即平中见奇。(1)把平凡小事与重大意义结合起来。不要就事论事去写平凡小事,而要将平凡的事放在生活矛盾中去写,并联想到名人伟人怎样重视平凡小事的,干好平凡小事对个人品德的成长、集体事业的发展有何影响。例如,关门窗这件事,如孤立去写,就会“平中见平”,如果对比去写或放在爱护集体财产,也就出新意。(2)平凡的生活与时代热点、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写。今年建党80周年,人们纷纷为当作贡献。

训练题目《我帮妈妈做家务》

《一件小事》《微笑》

三. 探幽显微法 (深入开掘)挖掘到生活的最深处,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从而确立最有

思想价值、最有本质意义的主题,这就是探幽显微法

训练题目:1欢笑引起的联想

2春天里的故事

3我家的喜事

主题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四. 突出题眼法 题目中的关键性的词语,有些文章的标题就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而

题眼就是中心思想的聚焦点,作文时突出题眼就是抓住了中心的关键。

五. 首句标目 首句就是作文的开头,“标”是标明,“目”是题目。首句标目就是平时说

的开头点题,入手扣题。这样做不宜跑题。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劈头第一句便点题,有的在第一自然段的末尾点题,有的是将原句原封不动的重复,有的则是取题目词语的意思,而又另换表达方式。

六. 卒章显志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之为之义也。”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

的结尾点题。往往能够把中心思想表现的显豁,突出能给人流下深刻的印象。方法很多,如题目就是中心思想的,便再扣题;有的在结尾处将中心思想升华一步;有的直截了当的揭示中心思想,有的含蓄的暗示中心思想。

第三讲 材料的取舍和选择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取新鲜、典型的材料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主题确定后,就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决定材料的取舍和选择。

对于我们这些三点一线的学生来说,常常为材料而苦恼。其实不然,罗丹:“生活中去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对于我们来说,生活是万花筒,是百科全书。生活中的许多闪光点,都具有典型性,都是典型的事例。生活有三大块组成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这三方面的生活都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然而作文不是材料的堆积,因此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取舍和选择。

选用材料的标准:

一.材料要以真实为基础 《一点启示》中我们看到胡编乱造的文章是不感人的。作文写的感情真挚动人,材料就要感人。作文的材料不是原始的再现,而是指经过提炼,比现实生活更加鲜明,更加强烈,更加集中。比如事情的完整性、材料的理想性人物典型性等方面,要适当的进行加工。我们可将几个人的事情加在一个人身上,几个人的品质加在一个人身上。来深化人物和主题。

二.选材要围绕中心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选材的依据。材料是为中心服务,是中心的依托,因此所选的材料能充分的为中心服务。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作文题目本身已揭示中心思想。例如《记一个尊纪的人》《一件助人为乐的事》《一个美丽的地方》《个刻苦学习的同学》等看例文1

三.选材要典型指的是所选的材料是有代表性的。因为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以一当十、以个别反映一般,从而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质。例文2 《这事发生在我班》选取了李玲同学为灾区捐献300元。一人就捐出了占全班三分之二多,可谓突出、意义重大的事例。当然我可写平时吝啬的人捐出很多钱,这也是典型。学习上,平时不坑一声的人,突然在这堂课上发言了这也是典型??

四.选材要新颖而生动李渔说:“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新奇总是和美好相联系的。“嚼人家嚼过的没有味道。”写文章力求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指所选用的材料是新鲜的甚至是具有独创性。它包括材料角度要新鲜、内容要新鲜。

如何使材料新颖、典型

(一) 弃旧图新法或旧瓶装新酒 老材料换新颜即不是人云亦云之类。 有些材料,

看来不新鲜,有点旧。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换种说法,换一个背景,换一种情节,

换一个场面,赋予时代精神就显得新鲜。例如我要歌颂一人,人们多正面歌颂,

我呢就侧面歌颂,或我采用误会法。将旧材料联系当今实际,融入新颖、有特色

的内容,使文章产生时代气息。〈校园新貌〉〈校园奇事〉

(二) 以真取胜法 此法包括感情要真、主题要真、材料要真三方面。《我说感动的

一件事》《学之间》《生之间》《的苦恼与欢乐》

(三) 联想扩展法 借助联想和想象,超越时空的界限,扩展取材、选材的领域。思

路扩展了内容也就丰富了。联想扩展有三种形式:相似联想,即看到看到谷粒就

想到珍珠,看到草,看到默默无闻的人;相关联想,即睹物思人。看到礼物想起

了一位同学;对比联想,即把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放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进行对

篇二:记叙文写作讲稿

记叙文写作讲稿

一构思篇

第一讲 审题

写作者是对命题人给就的题目或者材料进行审阅和分析,以求领会题意,掌握写作要求,这就讲做审题。写作构思的第一步便是审题。要求仔细的推敲题目中的每一个字,了解题目的写作要求,明确题目的重要含义,然后选取符合题意的新鲜材料,最后确定写作的最佳思路。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考场命题的几种形式:命题、半命题、命意(供材料作文)。其中命题有以下几种题型:题眼型、直陈型、时空型、无主型、比喻型、难辨型、填空型 审题步骤:

一、 审文体形式:命题、半命题、供材料(命意)

二、 审写作内容: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而言,就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 如;我最喜欢

要求;1在题目的空白处,填上你最喜爱的一项活动。

2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属什么命题。

三、 审写作重点 找准了文题所要求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选材也就有了目标。常见于题眼型命题。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例 《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难忘的趣事》《童年忆趣》《记一件拨动我心弦的往事》它们的题眼分别是

四、 审文题限制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的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

1.弄清时间限制 以《童年趣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童年,所写的事要发生在自己或他人的童年这一特定的背景。

例 那段是《早读》一文的开头一段?

(甲)“一摸阳光从窗外射进来,照在我的脸上。我伸了伸腰,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一看表,六点了。想起昨天和妹妹订的外语学习计划,就一骨碌翻身起了床。”

(乙)“天色晚了,太阳就要落到山的那一边,直留下半边羞红的笑脸,映红了西天上的晚霞。晚霞的红光慢慢的沿着树干移动,越移越高,从树干移到树梢。”

甲段扣住题目的限制选择材料,把所写的事件放在题目要求特定的时间中“一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点明了题目中的“早”的意义。而乙文则是写了太阳落山,晚霞还没逝去的黄昏的景色。

2.弄清处所限制 《街上见闻》《放学路上》与《课余生活》前两者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在街上或放学路上所见所闻,而后

者发生在校园。

例文 课余生活小记

“咔嚓”,我迅速的按动着快门,拍下了一张张快乐的笑脸。咦,

朋友,你怎么老盯着我?哦,你不明白我在干什么,告诉你吧,我正在拍摄90年代学生生活景集,我要把宝贵的课间十分钟里发生的一切都拍下来,俨然,我像是个记者对吧?走,随我走走。保你大开眼界。

(一)操场上

快,瞧,那个穿红毛衣的女同学是全校鼎鼎有名的踢毽子“冠军”。

动作多么优美,她的手脚一前一后搭配多么自如,毽子在空中玩杂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他都毫不客气的“回敬“毽子一下,一会儿一个“海底捞月“,一会儿又是一个”跨步触电“》满脸通红,脸上还漾着汗珠,他全然不顾,他的优美姿态吸引了很多同学,围着的一群同学在为她数数、喝彩。她投来一个微笑,快,流下这个瞬间动作。

(二)教室里

“小红,这道题也可这么理解。”哦,是小红和李林正在研究一道化学题,他们每次总是这样,对每一道题总是那么精益求精,解出一道题,她们还会思考是否有比这更简单的方法,然后互相琢磨。有时会有一场舌战,有时是一阵沉默。别打搅她们了,留下他们并肩的背影吧!

(三)校园大树下

“老师,我错了。”“好了,有错就改还是好孩子。不过以后好不要太莽撞,以免旧病常犯罗。”“恩,老师我知道了。这肯定是我们李老师,我敢保证。走,看看去。我没说错吧,李老师正在与王东同学谈心,王东同学粗鲁行事,把教室玻璃打破了。我们的老师总是这样循循善诱的教导我们。老师两鬓已出现几缕白发,那是日夜操劳导致的。不,老师应永葆青春,让我拍下她那和善的笑脸。

朋友,还想和我转吗?不啦,已了解了?哦,那再见了,我还是继

续进行我的工作,我要把发生的一点一滴拍摄下来,构成我的“校园生活“影集,”拜拜“,瞧,又一个好镜头,我赶紧按动快门,流下了珍贵的一页??

这种方式符合时空型命题。I还如《雨中》《教室中的笑声》《窗口》

3.弄清数量限制《我最尊敬的一个人》《记一件铭刻心间的事》

《记我作文中的一件事》〈记我学作文中的二三事〉前者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者则是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段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

4.弄清人称限制例如 《老师,我要告诉你》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老师讲述内容。

例如《我的故事》《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如何区别?

5. 弄清蕴涵的意义《落叶》《路》《泥土赞》??这类比喻型、象征型、引申型题目,我们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义,文章主题才深刻。如课文《炊烟》《小桔灯》

6.弄清难辨型命题 之中的关系如〈我逐渐了解他〉容易写成〈我了解他〉这就需要我们注意“逐渐”二字。〈告诉你一件新鲜事〉告诉指

出过程,你是告诉的对象。

7. 弄清线索型命题的线索 这种题型的题目往往告诉你写作的线索,它

限制了取材的范围和揭示内容的重点。《当我唱起_____的时候》《我

的第一次》《童年拾趣》第一个题目中“歌”就是贯穿本文的线索。

而第二、三个题目线索是什么?

五.审题的方法

1.剥笋式审题法也就是将题目一层层分解开。如以一句话作为题目,运用剥笋式审题,就要寻找题目中的主干的词语。如〈我为此而自豪〉〈我忘不了他〉〈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等题目,分别抓住“自豪”“忘不了”“经历”,再选用充分的材料,用合适的角度去表现这个词语,这样作文的主题才会鲜明。

2.探索式审题法 以词作为作文题目,常见于比喻型的命题。以词作为题目,有两种情况:(一)一眼即可看出文题要叙写的内容,是文章内容概括。如:《同桌》。(二)有比喻义或引申义。第一种把题目具体叙说就可以,而第二种就要采用探索式审题。所谓探索,就是要在弄清问题本义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文题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具体方法:1找准比喻点 2善于联想,利用相似点 如红烛 从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可联想到人们的奉献精神。春蚕吐丝想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路〉先弄清它的本义:往来通行的地方。再探究它的延伸义:思想或行动的方向或途径。从引申义出发展开思路:(1)日常行走的路有大路、小路之别,人生之路有正路、歧路之分。人,应该择路而行。

(2)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努力、只要奋斗,就一定走出适合于自己发展的路。(3)要准备走曲折之路。因为人生的路不会是笔直的,定会有曲折,要有思想准备克服困难。从本义到引申义再到比喻义。题意才会一清二楚。

训练题目:就〈绿叶〉和〈落叶〉分别展开想象

3.附加式审题法

附加式审题法常见于无主型命题。如《微笑》《生日》《启迪》等题目,它没有人物也没有地点。但我们可以为这些题目贴加人物对象使之成为有主命题。——《奶奶的微笑》《生日的那一天》《老师对我的启迪》《妈妈在深夜的灯光下备课》。这种方式可将大题目化为小题目,使我们下笔更容易。

4.补题式审题法这种方法是针对半命题作文,就是所命的题只给定一部分,其余的部分由同学自己去补足,补足的部分有时就是我们的写作重点。审题时首先要明晰“已知条件”(既命题所命题的半部题是什么),然后再通过“已知”推断“未知”(补充题目所要求的另一半内容。) 具体方法:

(1)推敲“已知条件”补足的内容要与半命题相衔接,成为一个

整体,同时补足内容要与符合命题者提供的词语。这就需要仔细推敲半命题部分的词语,然后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要求。如〈记 趣闻〉,首先从“记”字上理解本文该写成记叙文,从闻字上知道所写的是耳闻所得,从趣上明白写的事应是“活泼有趣”。弄清楚这些,再填上恰当的词语。如“校园”“街头”“家庭”等。

(2)按“已知”条件进行联想

对于半命题作文,审清了题目中所给的词语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后,然后就要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合理的联想。根据“已知“条件联想与之相关、相承或相反的事物。如《我的第一次》,要围绕”第一次“展开联想,第一次成功,第一次失败,第一次受表扬??选择其中感触最深的一件来写。

训练题目:1《 变了》〈见闻〉〈 激励着我〉

2〈我有这样一个好〉〈我终于 〉

3〈让我 的一件事〉〈记一堂 课〉

第二讲立意

乐曲要有主旋律,文章要有主题。写文章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它往往是作者用客观的态度,去审视、认识、分析这个世界后,从生活中获得本质的东西和自己的感受。借此来影响、教育和感染读者。其中这本质的东西就是文章的主题。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而这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

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

主题与文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制约了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

排、语言的运用。如把握不助主题,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使人不知所云。

立意有以下的几点要求:

一. 题必须正确作者写文章时应用客观的态度,去认识、分析周围发生的事

情,的出的结论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记叙文就要通过作者来反映客观生活实际,表达人的真情实感。如《课余趣事》就是通过对课余丰富多彩而有趣的描述,来表现课内外完整的健康的学生生活。

二. 立意必须集中法国著名学者狄德罗:“作品必须简单明了。因此,不需

要加以任何闲散的形象,无谓的点缀。主题只应是一个”。说的就是主题必须集中。所谓集中就是指确定的中心要十分明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是说从不同得角度、不同地点看庐山,会有不同形象的感受。一种生活现象也是如此,从不同的方面分析,就可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如《运动场上》可提炼出:从人们讲文明、讲道德的,人们相互帮助,可提炼出赞颂新风尚的的主题;运动员在赛前刻苦锻炼,不怕苦、不怕累,终于摘得冠军,这可提炼出赞颂顽强的拼搏精神。赛场上各班都在为自己的班级呐喊助威,这可提炼出集体主义精神和互助精神。

训练题目:《街上见闻》《这堂课》你可提炼出哪些主题?

三. 主题要深刻 鲁迅:“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没有意思的故事便填成一篇。“开掘要深”指的就是文章的主题要深。深刻,不是表面文章。如第二册课文《散步》,写一家三代之间的真挚、深沉的爱,借“散步”这日常常见的事,有浅入深,由尊老爱幼深化到人生责任。“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使得本文平中见奇。

为〈〈最美的人〉〉设计主题

四. 主题必须鲜明鲜明,指的是确立的中心不遮不掩,不似是而非,爱憎

分明。这种鲜明与否取决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褒贬态度,比如要写“我敬佩的一位老师”就要直截了当的写出这位老师那些地方值得你敬佩,对你有什么影响,千万别含糊其辞的让人去猜。

五.主题必须新颖主题新颖指的是确定的中心有时代气息、独创性。或后提

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真知灼见,或是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在某一点上有超过别人的认识,或是在某一方面有新的发现等。新颖可指角度新鲜,我们可在老话题中通过换角度使主题标新立异。还可在内容上标新立异。如我常写爸爸是我的老师,但有同学写我给爸爸当老师,这就使主题变的新颖。

如何使你的主题标新立异,常见的立意法有:

一. 独辟蹊径法改变传统的习惯的写作视觉,单独开辟出一条新途径,使

文章的内容产生一种超凡脱俗新意,这就是独辟蹊径法。它有两种形式:一是扩展式,就是在通常立意上加以扩展,老中求新,是一种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二是反常式,也就是与传统的立意对立,正中见反,异中求反,是一种逆向思维的结果。

训练题目《我发现他的美》

命题: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动人的小镜头,让你难忘,使你感动,是展开这样的小镜头,并揭示其意义。《一次素质测验》

二. 小中见大法 “一滴水可折射整个世界”一件看来简单平凡不起眼的小事,

实则蕴涵深刻的道理,很有意义。从小事、小物中确立中心、主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些细小的事物,包括那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发展情节,表达主题的细节在内,有时看似微小,去给人深刻印象。如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看似平淡,如果放在铁定的环境中,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会产生不寻常的意义。如何将平凡的小事产生不寻常呢?即平中见奇。(1)把平凡小事与重大意义结合起来。不要就事论事去写平凡小事,而要将平凡的事放在生活矛盾中去写,并联想到名人伟人怎样重视平凡小事的,干好平凡小事对个人品德的成长、集体事业的发展有何影响。例如,关门窗这件事,如孤立去写,就会“平中见平”,如果对比去写或放在爱护集体财产,也就出新意。(2)平凡的生活与时代热点、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写。今年建党80周年,人们纷纷为当作贡献。

训练题目《我帮妈妈做家务》

《一件小事》《微笑》

三. 探幽显微法 (深入开掘)挖掘到生活的最深处,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从

而确立最有思想价值、最有本质意义的主题,这就是探幽显微法

训练题目:1欢笑引起的联想

2春天里的故事

3我家的喜事

主题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四.突出题眼法 题目中的关键性的词语,有些文章的标题就体现了文章的中

心思想,而题眼就是中心思想的聚焦点,作文时突出题眼就是抓住了中心的关键。

五.首句标目 首句就是作文的开头,“标”是标明,“目”是题目。首句标目

就是平时说的开头点题,入手扣题。这样做不宜跑题。方式多种多样。有

篇三:2014高考记叙文写作讲稿与课件

2014高考记叙文写作讲稿与课件:且让老树开新花——记叙文素材的加工与改造

2014高考记叙文写作讲稿与课件

且让老树开新花

——记叙文素材的加工与改造

邹城实验中学 张琴

一、 学习目标:

1.学会把原有材料进行分割,使作文主题凸显的方法;

2.学习加工与改造材料的一般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更出彩,更有内涵。

二、 导入:

近年来高考作文中,记叙文异军突起,以其质朴、真性灵,引起了阅卷老师的注意,涌现出好多满分作文。如:《父亲的根》 (全国卷一)

《幻想,通向成功路途的明灯》(湖北卷)

《角色之间的转换》(浙江卷)

《绿色生活——奶奶的心事》(江苏卷)

《与你为邻》(广东卷)

《找回童年》(江西卷)。

你想自己的文章成为万绿丛中的那一点红吗?让你的作文得高分为你的高考成功之路增光添色吗?

三、 素材探讨:

(一)就在那一瞬间

那天早晨,天阴沉沉的。妈妈说可能要下雨,让我带伞。说不清为什么,我就是不想带,心想,下雨怕什么。

下午快放学时,天空乌云翻滚,不久,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落下来了。同学们掏出伞,三三两两地回家了。

记叙文写作讲稿

我站在校门口,想一口气冲回家。谁知雨越下越大,路面上竟有了积水。我正发愣,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帘。

哦,是妈妈,是妈妈送伞来了。就在那一瞬间,我被母爱感动,我的眼眶湿润了。

(二)就在那一瞬间

“亮亮,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你上学记得带伞哦。”刚要出门,妈妈就跟着唠叨开了。 “我不带!”我不耐烦地扔下一句,转身要走。

妈妈冲出卧室,一把抓住我,将折叠伞塞进我手里。我推了回去:“妈,烦不烦?下雨我就冲回来。”妈妈又往我包里塞。我愈发不耐烦,顺手一挥,“啪”的一声,伞落在了地上。我转身而去,留妈妈一人呆在阴沉沉的过道里。

这段日子以来,不知为什么,我就是不想听到父母的声音,仿佛他们一开口,就会有几座大山压到头顶,仿佛一听话,就又会变成小孩子。可是不知为什么,这一瞬间,自己心里总会酸酸的,一个个儿时与父母亲昵的镜头就会跳到眼前,挥之不去。

(三)就在那一瞬间

窄窄的土路上,妈妈撑着一把红伞来了。亮亮在校门口等了好久了。

这个偏远的培智学校没有多少学生,亮亮今年十五岁,上初中三年级,算这里的好学生了。可亮亮常常情绪反复,让人无奈。今天早上,妈妈叫他带上伞,他就是不肯,现在只好送。

朦胧的雨雾中,妈妈的红伞特别耀眼。亮亮冲到妈妈身边,气呼呼地说:“你怎么才来呀?我等你半天了。”妈妈笑了笑,拍拍亮亮的头,说:“好儿子,

妈妈还给你带好吃的呢。”“我才不要呢。”亮亮一甩头,拿过伞就走,妈妈在雨里小跑着紧跟在后面。这一瞬间,谁能深深体会到:有这样一个孩子的妈妈是多么不容易啊。

思考:你认为以上三个文段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四、归纳总结:

1、修剪:即根据所占有的材料,看哪个情节可以挖掘出独特立意,然后抓住这个情节重点写,其余的略写。

例证:园艺家常常把太多的蓓蕾摘去,只留下二三个,这样就得到了特别大的花朵。——茅盾

2、嫁接:把他人他物的优点借鉴到自己的人物形象上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例证: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一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

3、移植:想想我们所写的人或事,和社会、人生有无必然联系,是否能够反映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再把这件小事移植到社会大土壤中,引起人们的反思,使文章更深刻。

4、总结:

修剪

嫁接 让朽木开新花

移植

五、佳作链接:

找回童年(江西卷)

那些有关童年的雨花石散落了一地,当有一天我们将它们重新串起,你、我、这个社会,才真的长大。——题记

站在小学的门口,我找寻着弟弟的身影。他很有幸能来这所小学。这里很漂亮,很整齐,但却于我,有一种莫名的压抑。新铺的假草皮,严严实实的栏杆,小得可怜的操场?? “姐姐!”弟弟走来,很礼貌地笑着。

“表姐今天带你去我家。”

“啊?!那么远?!你有电脑吗,姐姐?能上网吗?要是不能,你要保证九点以前送我回家,我跟同学约好了九点上QQ游戏堂。”

我勉强地答应下来。公交车驶在拥挤的街道上,渐渐驶出市区,驶出那些让弟弟无比兴奋的连锁店、大商场的“可视区”。弟弟低下头,摆弄起手机。

“姐,你会玩‘空中轰炸机’吗?最新的游戏,cool!”

“我这么大的时候最喜欢玩‘跳房子’。”我自以为很幽默地回答着。而这个不合时宜的幽默换来了弟弟一个异样的眼光。

车停在一个破败的厂区门口,我和弟弟走下车,走上空无一人的人行道。我牵着他走入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或许吧。

我也很久没来这个位于郊区的家了,只有爷爷、奶奶还住在这儿。但看着这儿的一草一木,桥底的河,那些在河上“冲浪”的岁月,我有种难以名状的酸涩和甜蜜。甜蜜,是因为拥有过的岁月,那些记忆变成了甜蜜的忧伤;酸涩,是因为我身旁的这个本应在河上“冲浪”的孩子,在捣腾他的“空中轰炸机”。

“姐姐带你下河吧。”

弟弟抬了抬头,望望河,望望我,“权衡”良久,平静地说:“前天刚买的鞋呢!” “笨蛋,哪有人下河不脱鞋的?”

我又想笑,又很伤感。也许这是弟弟第一次做如此“冒险”的事情。

我牵起不情愿的他,走下河堤,帮他脱下闪亮的新鞋,轻轻地推他,一小步,一小步,浅浅的水漫过他的脚背,夕阳斜打在水面,柔和而安谧。弟弟回头看我,几分欢喜,几分狐疑,我只是笑,看他的可爱与胆怯。

“姐姐给你唱首歌吧——大风车嘿呀转呀转呀转??天好看,地也好看,还有好快乐的小伙伴??”

弟弟笑个不停,说太难听了。

但我要唱,不停地唱,因为我唱着这首歌趟过童年的河,他也应当这样。

弟弟在对岸招手,我笑着,夕阳顽皮地泻满整条河。

这是我的童年,是他的童年,是我们的童年。

河水不停地淌,风车不停地转啊转,转啊转。

思考:根据本课所归纳的方法,看此文的优点在哪?

学生讨论。

归纳:选材精当,人物形象丰满,情节丰富但又不拖沓,中心突出,反应了社会发展的迅速和人们遗失的童年难以找回的问题。

六、即时练: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但坚固的防盗门就在邻里之间竖起了高高的围墙,高墙下的邻里之间相对的只是一张张冷漠的面庞。彼此间的戒备心理让我们唯恐“近墨者黑”,以

至于多年的邻居却是连姓什么都不知道。可我们楼新搬来的邻居却不这样,她热情洋溢,乐于助人。有一次,我躺在沙发上睡着了,还是她使劲敲门,喊醒了我,我家晒的衣服才没被雨淋湿。所以说,同一片天空下,还是“远亲不如近邻”。

参照材料,以“与你为邻”为题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

附例文:

与你为邻

你,我的同桌,我最好的朋友。

此前,我从来没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里,一起在公交站台等车,一起在绿茵场上驰骋,一起倾听啦啦队女生的尖叫,一起讨论巴萨vs国米;一起研究编程算法,一起约好报考深大计算机专业,一起梦想着有一天我们共同开发的网站像youtube那样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你高大健硕,眉宇间透出一股俊秀,班上的女生悄悄给你取了个外号――“小柏原崇”,而我却只得了个“许三多”的美称,说实在的,我还真有点嫉妒。你的学习成绩虽然在班上不是最好的,但在球队,你是最好的,教练经常拿你当作榜样来训斥其他队员,用他带着方言的普通话说:“要想踢比赛,首先学习成绩要好,进入大学里,会有更多的比赛机会。”末了总不忘补上一句:“像某某同学那样,踢球学习两不误。”

我最忘不了的是去年那件让我烦恼的事,我生病了,尿血,是你旷课把我送到深圳友谊医院的结石科去。当时数学课正上到复数这一章节,是期末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每天下课之后你都会来到医院看我,把你做好的课堂笔记给我看,第一次翻开笔记的时候我很感动,从没见你这么认真的做过笔记,几乎是把一节课上老师所说的每个字都记录了下来??

直到高考前那最紧张的一个月,你却忽然说你要回安徽老家。按规定,考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高考,你说会放弃报考深大,因为深大在老家的招生人数较少,另外安徽的学习环境,使用教材与深圳不同,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放弃。

今天,我们会同时走进考场,为自己的明天书写一份答卷,不同的是,我在深圳,而你在陌生的老家。

我知道,在深圳还有很多很多像你一样的同学,他们的父母,和所有深圳人一样,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推动着城市发展,他们同样拥有这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彼此为邻,相互依存。然而他们却要比我们承受的更多,不情愿却又不得不成为“高考移民”的一员,并为此放弃心仪的学校,使梦想走得更远??

我祝福你,我的朋友,我们的邻居,那些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们。

点评:

一、这篇作文是在用心去感悟生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从多角度对生活的观察,多元化生活的了解,融入了一些青春期色彩,完全达到题目的要求;

二、文章的语言生动,语句通顺没有前后矛盾,没有故作深沉的装腔作势,有铺垫,有悬念,有转折,有升华,末尾点题,语句表达生动,亮点频现;

三、文章的思维独特,逻辑严密,从自己的一个个切身感受通过剥洋葱的形式慢慢展开,引发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立意上有相当的高度;

四、感情真实抒发了该考生对生活中的人、物、事的真实感触、能打动人心;

五、有健康的价值观,分寸把握到位,表达出自己健康的情感,使文章赋有灵魂。根据以上几点,该作文是一篇难得的优秀作文,以自己独特的视觉精准的抓住“与你为邻”这个命题,所以给了满分。

七、作业: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联。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