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2016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江西版专题升级训练十五小作文(附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09:34:02 高中作文
2016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江西版专题升级训练十五小作文(附答案)高中作文

篇一: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江西版专题升级训练十古代诗歌鉴赏(附答案)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江西版

专题升级训练十 古代诗歌鉴赏

一、(2012·江西临川一中模考)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鹧鸪天 兰溪舟中

韩 淲

①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

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注:①滩痕:滩上水纹。

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任选其中一句赏析其动静之妙。

2.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口送友人

李 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①“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湖南、湖北境内。

1.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境界?

2.“去雁远冲云梦雪”一句描写的大雁形象是怎样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2012·江西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竞渡诗

卢 肇① ①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讠敢,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君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注:①卢肇:字子发,江西宜春文标(今新余分宜)人,江西第一个状元。时卢肇和黄颇均为举人,卢住城北,家境贫寒;黄居城西,家境富有。唐会昌三年(843),卢肇与黄颇一同进京赴考,袁州刺史成应元眼浅势利,大摆筵席为黄颇饯行,而把卢肇冷落一旁。卢肇高中状元衣锦还乡,成应元大摆专席为卢肇接风洗尘,而又把黄颇冷落一旁。此诗乃卢肇在外地为官偶思之作。②讠敢(hàn):呐喊。

1.诗中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怎样一种动人场景?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2.这首诗尾联有什么讽刺意味?

四、(2012·江西南昌二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 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①②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tuò)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五、(2012·江西南昌调研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①鲁山,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西南边境。仁宗康定元年(1040),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

1.有人说,颔联的“改”“迷”二字下得妙。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第四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六、(2012·江西宁冈中学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 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1.请简析这首诗的结构特点。

2.颔联常为人击节称赞,请说说它的妙处。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别范南伯

杨炎正

①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 君

②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刬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写离别感情的。

2.有人评价本词结尾“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两句,“意蕴深厚”,“有不尽之意”。试加以简析。

八、(2012·江西上饶模考)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盟台夕照

戴 珙

赵去秦亡岁月长,盟台空自委斜阳。

高堆影倒暮山紫,虚址光回秋草黄。

归鸟争巢喧雉堞,牧童横笛下牛羊。

英雄一代知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

注:①盟台:渑池会秦赵会盟之处。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2.首联和尾联两次出现了“空”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九、阅读下面这首清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螺川早发

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①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

1.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诗人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石头城

刘 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绿到台城旧苑东”中的“绿”用得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一夜空江烟水冷”中的“空江”,与唐朝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1.“帆迎山色来还去”句写山,“帆迎”,描写了船迎着山前去,是动态描写。“山色来还去”,化静为动,写出了山迎面而来,又离船而去的景象,表现了舟行之快,别具情趣。

“橹破滩痕散复圆”句写水,船过滩时,击散了滩上的圆圆的水纹,此为动态描写;船过之后,滩上的水纹又复合为圆形,则滩上又呈静态。动静结合,静中有动,极具情趣。

2.示例:(1)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抒发对人生、世事变化迅疾,难以预测、把握的感慨。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表达作者面对时空变化、世事变迁的泰然、洒脱之情。

二、1.此联选取了“暮霭(湘烟)、岸苇(芦苇)、楚田(田野)”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阔大的意境,气象雄浑,而又弥漫着凄冷压抑的氛围。

2.描写了离雁顶风冒雪,孤飞于天地苍茫之间,孤苦伶仃的形象。这一形象象征着友人归乡旅途的寂寞艰辛,表达了诗人的伤别之情(对友人归乡的不舍和担忧)。

三、1.①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②颔联采用“鼙鼓、兽头”渲染龙舟待赛的竞渡氛围,画龙点睛,以点带面;颈联采用“冲波、鸟退”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视野开阔,以景衬人。

2.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

四、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五、1.“改”,即变化,紧扣了题目“山行”,点明诗人随峰回路转,欣赏不断变化的美好景色的愉悦心情。“迷”是沉迷,沉醉。表现诗人行走山间独享美景的陶醉和喜悦。

2.运用设问修辞手法。表达诗人淡泊、恬静的心境。

六、1.①首联以问句起,并列一对矛盾——节令风物好,但心情不好。②颔联承首句,铺叙节令风物的迷人。③颈联承第二句,陈述心情黯然的原因。④尾联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归耕南亩。

2.颔联承首句描绘“节物”,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十字咏尽秋日佳趣。以纯白描的手法,写了市井,写了自然,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出语平淡而寄情深邃。以乐景衬哀情。

七、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以绵绵春雨和滔滔江水比喻离愁之深远。写弱柳留船,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2.运用虚写手法,设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却有无数乱山遮隔的情景。表面写友人思我,实际也暗含我思友人。把双方离别之恨和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

八、1.有声有色,动静相称。颔联从视觉的角度来写。在斜阳的映照下,高高的山岗倒映出紫色的剪影,盟台旧址上秋草已经开始泛黄。紫色的山,黄色的草,一片肃穆萧瑟的景象。这是静态的描写。颈联是从听觉来写。古城墙边,归巢的鸟儿争相喧鸣,牧笛声中,牧童赶着牛羊回家了。鸟喧、笛鸣,渲染出夜幕降临前的喧闹,与其他景致的空寂形成对比。这是动态的描写。

2.首联:诗人感叹赵去秦亡,物是人非,只有昔日的盟台仍空自笼罩在惨淡的斜阳下。尾联:不知曾经的英雄们在哪里,在此怀古只能令人空自伤怀。从首联盟台之空,到尾联人心之空,面对历史遗迹,诗人内心感到英雄无觅的孤独沧桑悲切之感。

九、1.①“孤亭”形象地勾画出螺山之形,补写了螺川近看似螺,远看似亭的山势特点。 ②将螺山人格化,通过写螺山的孤独来写诗人的离情,更能突出诗人的孤寂情感。 ③“亭”能令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短亭,形象地写出了螺山为诗人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

2.①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诗人把自己早行的孤寂之情以及对螺山的依恋之情融入“月”“秋山”“残星”“孤亭”等意象中,使得诗歌的情感真挚而感人。

②虚实相生。如颔联写长流不断的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那划动的短棹似乎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江水、木桨都是摸得着的实体,梦境、星影却是空幻的、浮动的,虚实相生,扩大了诗歌的意境,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

十、1.“绿”通过色彩形象地写出野草的绵延不绝;满眼绿色,凸显出石头城的衰败与荒凉。

2.“空江”写开阔的江面上空空荡荡,通过江空来映衬城空;“空城”直接点明城的荒芜寂寞。二者都写出了石头城的沉寂与凄凉(或:都给人以沉寂、凄凉之感)。

篇二: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江西版专题升级训练十一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附答案)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江西版

专题升级训练十一 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2012·江西宜春模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境

杜道明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意境的基本特征是,以有形表现无形,以物质表现精神,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表现虚境,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的无限丰富形象相统一,使真实景象与它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中国古典园林在处理时空的问题上,与诗画有相通之处。由于园景和诗境、画境一样,在美学上共同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艺术境界,因此这三者都具有以有限空间描写无限空间的艺术创作原理。

园林的意境和风貌主要取决于造园家的文化素养,这也是许多名园出自文人画家之手的原因。而著名的造园家几乎都工于绘事,擅长诗赋。在造园过程中,诗赋、绘画艺术的合理运用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这就使园林艺术和山水画、田园文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往往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匾额、楹联等,又常常受到山水田园诗的启发。这种特殊的关系使中国古典园林每每散发出浓浓的诗情画意。因此,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但园林的意境与诗、画又有不同,诗、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是借助于实际景物与空间构成的。不过在美学上三者又有共同之处,即都追求境生象外,情景交融。

中国历代园林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因地制宜、别出心裁地营造了许多园林,虽然各不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点:游览者无论站在园林中的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面。中国古典园林十分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也正是为了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要充分领略园林“入诗”“入画”的意味,不仅要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手法和布局,还要用心体会风景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园林意境的产生,离不开具体而真实的景物。这些景物由建筑、山石、水体、花木构成,是有形、有限、有比例的,是给人直接感知的空间;而由景所产生的人的想象空间,却是无形、无限、无比例的。园林意境的产生,同样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的参与。无论造园家如何精心设计、布局,唯一的目的就是在特定的时空里最大限度地刺激游客的“心”,促使其生情、生意。唯有心物契合,情景合一,园林的意境方能酝酿生成。而园林景物对游人情感的激发,主要是通过人的眼、耳、鼻三个感官。作用于眼睛的主要是园林的景点,这些景点的构成要素是建筑、山石、水体、花木等。作用于耳的信息,主要反映在园林以声音为特点的景点上。如秋雨梧桐是人间说不完道不尽的悲欢离合的典型;残荷雨声代表着一种忆旧怀亲的伤感愁绪;雨打芭蕉则表达一种轻愁、一种无奈的思念之情。作用于鼻的信息,则主要体现在园林内植物的芳香。如春天有扑鼻的桃李芬芳,夏日有袭人的荷花清香,秋季有浓郁的丹桂飘香,冬天有浮动的腊梅暗香。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写意”手法的运用,一山一石都耐人寻味,给人留下充分的联想和回味的余地。一块小石,便有山壑气象;一勺清水,便有江海气象;一草一木,便有森林气象。而园林的布局设景,又尽量避免形成一览无余的视觉效果,使人在有限的园林空间内,仿佛置身于变幻的仙境中,从而形成一种含蓄幽深、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多多,最本质者在于意境之美。

(摘自《中国文化研究》2011,有删改)

1.下列关于“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和特色。

B.意境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由于客观景物的诱发在头脑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

C.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的无限丰富形象相统一,是意境的基本特征。

D.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由自然界的沙、石、水、土、植物、动物等材料构成。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园林和诗赋、绘画一样,都追求“境生象外、情景交融”的意境。

B.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造园者是否精通山水画论决定着古典园林的意境风貌。

C.中国古典园林常常借声音现象传达个人的情感意绪,赋予它们动人心弦的情感美特征。

D.园林意境的产生既离不开具体而真实的景物,也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的参与。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园林与诗、画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说它就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B.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任何一座建筑小品,实际上都代表了造园家的人格理想。

C.只要眼、耳、鼻感官健全的人就都可以充分领略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

D.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既取决于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也取决于观赏者的想象再创造。

二、(2012·江西南昌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技术风险与知识博弈

现代科技带来的技术风险分为技术本身和使用者两类原因。技术本身的原因主要是技术的局限性、不成熟,没有开发出和安全技术相配套的技术等。技术使用者的原因主要是使用者操作不当,忽视、粗心或不使用与之相配套的安全技术等。但在现实中人为的原因可能更多一些。我们无法要求科学家为我们提供完全确定的知识与安全的技术,但若科技工作者不是过分相信其知识和技术的确定性,而是对其中的不确定性加以关注的话,就有可能减少技术风险导致的伤害。

技术风险本质的根源在于科技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副作用。人类过分相信自己的科学理性,坚信只要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就能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切问题。坚持科技至上论、科技万能论。这种片面的乐观主义导致科技发展缺乏应有的规范和预警。科学技术不受限制的发展,一方面加强了对自然的控制,但同时也使这种控制达到极限,因为由这种控制所产生的是新的意外后果,即产生各种风险和危机。

现代化初期,人们总是试图利用科技手段来定位并控制风险,通过进一步发展技术来规避风险,消除不确定性,认为只需掌握更好的技术、知识、方法,并且更准确地重建联系和模型,就可对一切事情应付自如。事实上,这种认知往往会带来更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使我们真正臵身于后果严重的“风险社会”中。事实证明,为追求客观性和确定性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却会引起更大、更长期的不确定性,尤其在技术资本主义时代,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为了执行和完成难度很大的确定性判断,各种门类的专业系统程序自身设计超乎寻常的复杂,然而这种复杂性可能会将更多、更大的不确定性带入这个人类世界,可能会导致更大范围、更大程度的混乱无序,甚至会导致更为迅速、更为彻底的瓦解和崩溃。可以说,技术风险的存在,既体现了人类智慧的高度和理性的力量,同时也暴露了理性的弱点和限度。

另外,在控制和治理技术风险方面,又往往会陷入风险循环论的怪圈。用技术手段和方法来化解风险、危险,建立灾难的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又必然会导致另一种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那就是这种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可能会产生新的进一步扩展的风险,可能会导致更大范围和更大程度上的危机和无序。这种多元复杂背后的风险循环和风险辐射问题不容忽视。

技术风险的问题与技术政策密切相关。而技术政策的最终形成是多方知识博弈的结果。传统技术政策注重促进技术,而较少关注对技术后果的控制。对于现代科技的技术风险控制,是公共干预技术发展的主要领域之一。针对技术变迁对人的安全、健康、环境、工作和更新的社会模式的影响,相应的应对系统显得迟钝而滞后,以至于很少能提供真正对技术改革的机会。在这种情境中,工具理性垄断着关于风险的解释与判断标准,专家们控制着社会的技术选择,掌握着关于科技风险的社会判断和政策制定,而作为外行的普通公众则因为知情不充分而被剥夺了参与评论的机会。

(摘自《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作者张彦,有删改)

1.下列关于“技术风险”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技术风险是指因受技术局限性和不成熟影响以及缺乏与安全技术配套的技术而产生的

风险,科技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副作用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B.技术风险包括技术本身的风险和技术使用者方面的风险,风险减少与否在某种程度上与科技工作者能对技术的不确定性的关注程度有必然的关(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系。

C.技术风险中人为的因素较技术本身的因素可能更多一些,人类的科学理性和盲目乐观使得科技发展缺乏规范和预警,从而产生新的风险和危机。

D.技术风险的相关问题与多方知识博弈之后形成的技术政策密切相关,多方公共干预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对现代科技的技术风险控制。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技术风险的两方面原因中,技术使用者如果在使用技术时操作恰当,重视或会使用与之相配套的安全技术等,也能够减少风险伤害。

B.利用科技手段控制、规避风险,在现代化初期产生过积极有效的作用,但随着各种门类的专业系统程序的复杂化,可能导致更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C.控制和治理技术风险的同时,必须重视新的进一步扩展的风险的出现,因为技术风险有时候会落入风险循环和风险辐射的怪圈。

D.现代科技条件下,既要注重技术,也要注重对技术后果的控制,其应对系统甚至要超前考虑,提供真正对技术进行改革的机会。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从某些方面来说,技术风险中人为的原因可能比技术本身的原因要多。科学家如果能及早关注某些技术的不确定性,就有可能减少这些技术对人类的伤害。

B.现代社会技术风险是技术发展中的客观产物,但通过运用技术方法建立灾难的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就可以规避风险、化解危险。

C.利用科技手段来定位并控制风险,就可对一切事情应付自如,这种认知,往往会带来更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D.对技术风险的预警、控制和治理,体现了人类应对技术风险的智慧达到一个新高度,从而更多地提供真正对技术改革的机会。

三、(2012·江西鹰潭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人类应建立与洪水和谐共处的防洪减灾体系,应将洪水与洪灾加以区别。江河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江河洪灾则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江河冲积平原而产生的问题,应当由人类自己安排解决。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可以修建适当的水利工程,开发利用江河冲积平原,但要避免过度和不合理的开发,要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和谐共处。治理江河的工程措施,只可能控制一定标准的洪水,不可能完全控制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因此,在建成具有一定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还要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土地,以备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为洪水让出足够的蓄泄空间。

人类为了发展社会经济,必须多占用一部分原本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土资源;而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必须适当维持周边的生态系统,以维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因此,必须研究如何与周边生态系统合理地分享水土资源。

就水资源来说,过去我们以为,水利工作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控制、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但是在河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从而引发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后,我们逐步认识到必须兼顾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的需要,合理配臵水资源。由此而发生的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要通过高效、节水、防污的社会经济模式,通过使用水效率和效益的不断提高,达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地球表层,河流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它不仅支持河流内及其两岸走廊的生态系统,而且以其干流和不同等级的支流组成地球表层的各个水系,是地球水循环的主要陆面通道,它为陆地的各个生态系统输送物质和能量,也是陆地和海洋交换物质和能量的通道。形象地说,它是地球表层的脉络。在过去的水利工作中,没有重视和研究河流的生态功能,没有从生态功能的角度研究河流变化的规律及其作用。例如,河流的洪水,它虽然有为害的一面,但它也有补给两岸地下水和湖泊洼地的水源、塑造河床和稀释污水等作用,是维持河流生态功能不可缺少的因素。保护每条河流的水质不受污染,更是保持河流生态功能的必要条件。有的论述将河流的生态功能仅限于支持河道内的水生动植物,是不够全面的。

(节选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下列对文中“与洪水和谐共处”的有关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只要人类不过度开发利用江河冲积平原,洪水就不会泛滥成灾。

B.人类为了维持周边的生态系统,就修建了适当的水利工程。

C.修建一定标准的防洪工程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安排蓄泄超标准洪水的空间。

D.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可以过多占用原本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土资源。

2.下列有关河流“生态功能”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地球表层,河流支持河流内及其两岸的生态系统,这一生态功能不可替代。

B.河流的干流和它的支流组成地球表层的各个水系,为地球水循环提供陆面通道。

C.河流是地球水循环的陆面主要通道,通过它实现陆地与海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

D.河流的洪水,是维持河流生态功能不可缺少的因素,尽管它有为害的一面。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类不能完全消除自然现象的江河洪水,但可以自己解决人为因素的江河洪灾。

B.在控制、开发、利用水资源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时,水利工作要有所兼顾。

C.研究如何合理地分享水土资源,是人类维护生存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需。

D.从生态功能的角度研究并掌握河流变化的规律,河流的洪水就不再是有害的了。

四、(2012·江西省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城市草地对资源浪费的反思

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精耕细作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心里长草”“满地是草”“斩草除根”,在人们心目中,草成了贬义词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如今,在我们的城市小区、公园,草成了宠儿,从大都市到小城镇,“满地是草”,不是“斩草除根”,而是在大力地“栽草固根”。

我国人口密度大,特别是城市人均占有可活动空间小。但现在全国城市的新开垦区,新建公园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几百亩,甚至上千亩、数千亩,平原做成人工丘陵,耕地做成人工草场。这些草场公园除人行道外,到处是“小草在成长,不要踩踏我”的标牌,不准游人进入。面对空旷的公园,游人只能望洋兴叹,“大饱眼福”。数以万计的城市居住小区,大片的空旷地,也是草场占据。以铺草为主的绿化导致了“有绿无荫”的后果,有的城市绿地草坪比例过大,在炎炎烈日之下,行人却找不到遮阳的树木。

城市绿化,其实种植树种、蔬菜等经济作物立体功能更强,同样面积可以比种草释放更多的氧气、水分,更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植树和种草为例,在吸收颗粒物方面树木是草坪的3倍以上;种树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是草坪的5倍多。每公顷树木每年可滞尘量10.9吨,吸收二氧化碳16吨,吸收二氧化硫300公斤,产生氧气12吨。夏季树林中的气温比空旷地低3~5℃,冬季则高2~4℃。一棵大树昼夜的调温效果相当于10台空调机工作20小时。二者的投资比例为1∶10,而产生的生态效益比为30∶1。

据测算,每平方米草坪“喝”一次水需要1.2吨。草坪的修剪、除草、浇灌、病虫害防治等,每年每平方米要5元左右,这也大大超出以树木为主的绿地管理。这都有悖于“节约型绿化”的指导思想。

中国人均耕地很少,包括绿化在内都应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都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树木“占天不占地”,在提高市区绿化覆盖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都比种草有优势。公园可以搞成干果、水果采摘园,冬天搞成蔬菜园、大棚园。中国太阳谷绿化就栽植了大量的蛋白桑和甜高粱。蛋白桑可以吃叶、泡茶。甜高粱结籽、秸秆含糖量高,使市民不出城也可以享受到田园生活。

城市绿化植树种菜,少种草坪,并不是说完全拒绝草坪。比如,我国草坪发源地大连,气候干热,土层薄,种树难度大,只能先铺草坪后逐步增加乔木。更主要的是大连市内多山林地段,辅以草坪,能形成较好的绿地景观和生态效果。问题在于不能盲目地追求大草坪,更不能追求欧式大草坪。许多城市为让绿化速成,不顾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盲目种植大面积的草坪以取代栽树。且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冷季型草坪,不耐旱、浪费水,缺一点水就发黄,管理费用高。暖季型乡土草坪具有节水耐旱、耐践踏、不用修剪的优势。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已经认识到冷季型草坪的问题,每年从我国进口暖季型乡土草坪的比重逐渐增加。虽然这些乡土草坪一到10月份就变枯黄,但综合效益要优于冷季型草坪。

全国人大代表黄鸣 2012年3月7日

新浪微博

1.下列关于“城市草地”资源浪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城市的新开垦区滥用资源,平原做成人工丘陵,耕地做成人工草场。

B.有的城市草地比例过大,在炎炎烈日之下,行人却找不到遮阳的树木。

C.全国人口密度大,加上城市草地绿化,导致城市人均占有可活动空间小。

D.城市草地的管理成本大大超出以树木为主的绿地管理成本。

2.下列关于推广城市绿化植树种菜的倡议,筛选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绿化植树种菜立体功能更强,更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B.城市绿化铺植草皮有悖于“节约型绿化”的指导思想。

C.城市绿化植树种菜更符合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原则。

D.城市绿化植树种菜,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都比种草有优势。

3.下列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城市草地将在城市绿化过程中逐渐淡化。

B.城市绿化可以栽植大量的蛋白桑和甜高粱。

C.城市绿化植树种菜能节省物业管理费用,降低社区管理成本。

D.城市草地对资源的浪费引起了人们反思,城市绿化植树种菜开拓了全新的思路。

篇三:2015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江西)训练:语言基础知识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26 Word版含答案]

训练二十六 [语言基础知识+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光纤(xiān) 皈依(guī) ..

称心如意(chèn) 车载斗量(z..

B.拓本粗犷(guǎng) ..i)

挑拨离间(jiān) 洞见症结(zhēng) ..

C.雾霾(mi) 否认(fǎo) ..

锃光瓦亮(zèng) 长吁短叹(xū) ..

D.佣金(yòng) 靓妆(jìng) ..

拈花惹草(zhān) 咬文嚼字(jio)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嬉闹 股份制 劳燕分飞 骨鲠在喉

B.编纂 笔杆子 各行其是 竭泽而鱼

C.狂躁 白内障 前倨后躬 唉声叹气

D.赝品 摄相机 要言不烦 磕磕绊绊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

②中国独特的建筑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________同属于一个体系,________大同小异,如弟兄之间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③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________。

A.喜爱 或是 或是 浮光掠影

B.钟爱 不仅 而且 浅尝辄止

C.钟爱 或是 或是 浅尝辄止

D.喜爱 不仅 而且 浮光掠影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翻译的是不需要的垃圾,翻译再多有什么意义?至于‘翻译强国’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定、谁来评?都说不准。”

B.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管“两高一资”行业(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查,巩固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成果。

C.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D.“春季高考也玩穿越!”2012的春季高考作文以《回到??》为题,对此,走出考场的考生们互相交流心得:回到童年,回到过去,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1969年的某天,有一只野猫闯进了日本漫画家藤子不二雄的家里,画家忙里偷闲为这只野猫抓掉跳蚤,而正是这场经历,他灵感一闪,画出了一只“机器猫”。

B.一个由各行业年轻人组成的民间义工组织,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招募3000多名义工和数十辆车,执行了1.8万多人次的志愿服务,转运物资3万多吨。

C.在10月26日上午,北京市公安局为一批因奥运会安保工作而推迟婚期的青年民警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集体婚礼,208对新人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旁缘定终身。

D.民族唱法一贯强调唱曲要唱情,所以即便一首歌的歌词写得很精彩,且唱出来的情感与歌曲的词意背道而驰,就不但感动不了人,反而会使听众觉得索然无味。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逃往白帝城后,刘备忧郁成疾,性命危在旦夕。于是,刘备召集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三国演义》)

B.有一天,林黛玉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袭人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黛玉受到严重挫伤,那一夜,她“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芙蓉女儿诔》。(《红楼梦》)

C.觉慧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囚禁在家,闲逛时在梅林里碰见了奉太太之命来摘梅花的鸣凤,觉慧告诉鸣凤,将来一定要娶她。鸣凤凄然地说,她害怕梦做得太好,不会长久。(《家》)

D.卡西莫多是一个外表丑陋但内心善良的人。他是弗罗洛收养的弃儿,在认清弗罗洛的真实面目之前,对弗罗洛唯命是从;当他认清弗罗洛的真实面目之后,极力保护爱斯梅拉达,使其不受弗罗洛的凌辱。(《巴黎圣母院》)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书法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

书法艺术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的艺术,古人对书法的人文精神多有论述。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苏轼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明末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古往今来,强调书家的人格地位,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的评价方法长期影响着书坛。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各自有属于自己的美学内涵与价值,它不需要嫁接或附属于非原生态的环境来生存。但是,书法是一种标榜的艺术,书法作品在彰显艺术魅力的同时,书法家的人格、学识因素也会凸现出来。所以说书法是一种人文的艺术、人格的艺术也未尝不可。

世上没有纯粹的艺术,尤其是书法这门必须承载汉字,并通过汉字以表达事物和情感的艺术。那么,书家的作品,即使是书写他人原创的作品,首先也是经过书家的人格认可,且注入了自己饱满的情感后才书写出来的,每幅作品都无疑会镌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艺术家提供的产品必须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就是艺术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艺术家为了能生产合格的产品,必须从精神的、道义的、物质的、社会的、生活的多个方面进行投入、筛选、填充、调试,甚至是反复地加工提炼,否则他的产品就不合格,就不可能获准“上市”。所以,书法家与其他艺术家一样,艺术的修炼必须也是人格的修炼和人文领域诸多学科的学识与涵养。作为书家,恪守做人的原则,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怀,是这个阶层的精神特征。中国有传统文化所坚持的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西方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个性解放为目的,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人文精神。由此看来,人文当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价值取向或者思维方式。书法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高雅艺术,如果不强调作品丰富的内涵,不提升其精神品质,一味地浮躁铺张,则只会消耗书法的艺术生命。眼下有人提出了书家“学者化”的口号,提倡加强书家人文素质和传统国学的综合修养。有人说:“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书法作为传统文化优秀的组成部分,古代文化人的一切活动,须臾不离笔墨。文化人以儒、以道、以释、以诗词文章,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铸了书法,书法也全息地映射了文化人的生存状态。有人这样说书法:“少年比才气,中年比传统,晚年比学养。”一个“学

养”,道出了文化底蕴的积淀,不唯需要熟读经史,留心艺事,更需要长时间涵泳体察。

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部人文精神史。作为当代人,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用关注文化国粹的热情来关注书法的发展,这是我们今天必须做到或者极力追求的。

7.关于“书法”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是有着自身美学内涵与价值,不依附于非原生态的环境而独立生存的人文艺术。

B.书法是承载着汉字,注入了书法家的饱满情感,彰显出艺术魅力的一种纯粹艺术。

C.书法是通过汉字表达事物和情感,凸现着书法家人格和学识的淡泊名利的标榜艺术。

D.书法是渗透着所有艺术家社会良知与责任感的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一门高雅艺术。

8.关于“书法的人文精神”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公权、苏轼等人关于“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评价,蕴含着浓厚的书法人文精神。

B.书法家从精神、道义等方面提炼作品并镌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方能创作出有人文精神的作品。

C.书法家加强文化底蕴的积淀,注重人生的涵泳体察,其书法的人文精神就会得到滋养。

D.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就是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目的的一部人文精神史。

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作为艺术家尤其是书法家,必须恪守做人的原则,进行艺术的修炼,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学识涵养。

B.中国的人文精神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是比西方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层次更高的精神追求。

C.书法家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铸书法,因此其作品也部分地映射了书法家的生存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如其人”。

D.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去关注书法的发展,是当代书法家今天唯一的价值追求。

三、语言综合运用(15分)

10.阅读下面的《边城》片段,根据要求改写。

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

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在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

要求:(1)运用第一人称(可选“翠翠”或“爷爷”为描述角度);(2)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3)符合原文情境,情景交融;(4)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二十六

1.A [解析] B项,挑拨离间(jiàn);C项,否认(fǒu);D项,拈花惹草(niān)。 ...

2.A [解析] B.竭泽而渔;C.前倨后恭;D.摄像机。

3.C [解析] “喜爱”和“钟爱”都有“喜欢”之意,但“钟爱”的程度更深。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或是??或是??,表选择关系。依据文意,应为选择关系。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

4.C [解析] A.“谁来评”后面的问号应改为逗号;B.括号解释的内容为“两高一资”,应把括号移到“两高一资”的后面;D.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5.C [解析] A项,缺少句子成分,应该在“他灵感一闪”前加上“让”;B项,搭配不当,“招募”应改为“调动”;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且”应改为“但”。

6.B [解析] B.拒绝开门的是晴雯,林黛玉写下的应是《葬花吟》。

7.A [解析] B项,“纯粹艺术”说法错误;C项,“淡泊名利”属于无中生有;D项,“所有艺术家”说法错误。

8.D [解析] “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目的”的说法错误。

9.A [解析] B项,“中国人文精神高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说法无中生有;C项,“部分地映射”说法错误,应该是“全息映射”;D项,“唯一的价值追求”文中无据。

10.示例:河水静静地流淌,散出一圈圈涟漪。花轿和唢呐声都已经远去了,爷爷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我才回过神来。

“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我嗔怪地望了望爷爷,脸上有些发烧,一种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我有些慌乱,轻轻地拉动船,那一圈圈的涟漪又向远方漫去。

未来,是什么样子呢?

回到家,我又来了兴致,拿来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央求爷爷:“爷爷,您吹一曲《娘送女》吧。”

欢快的曲调,氤氲在青山绿水之间,却有一丝忧伤暗暗侵入心底。我伴着大黄狗,躺在门前大岩石上,望着天上的流云出神。

倦意,渐渐袭来。

(符合试题的四项要求,符合原文情境,可得14~15分。没有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各扣3分;不是第一人称,扣3分;没有情景交融,扣3分;字数不足,每少15字扣1分,扣完为止。严格按点给分。也可以“爷爷”为第一人称)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