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尚书名言警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1:34:58 作文素材
尚书名言警句作文素材

篇一:尚书名句

《尚书》名句赏析

《尚书》名句赏析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儒家列入“六经”,又称《书经》。内容包括虞、夏书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时代跨度颇大,内容相当丰富。

《尚书》所载多为政府文告,主上誓言,君王命令和贵族诫词。《尚书》文字古奥,文风质直古朴,文体自成一家,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几个部分,是古代散文体式的早期形态。它的一大思想特点是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对后代深有影响。

1、诗言志,歌永言(1),声依永,律和声.(《尚书 虞书 舜典》)

【注释】(1)永:咏,意思是吟唱。

【解读】

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

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虞书 大禹谟》)

【解读】

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3、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夏书 五子之歌》)

【解读】

当初,大禹传位给启,启传位给太康。太康只图安乐享受,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打猎百日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有穷国诸候王后羿,看到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废了太康。太康的母亲和几个弟弟聚在一起,追述皇祖大禹的训诫,于是,作了《五子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4、德日新,万邦惟怀(1)。志自满,九族乃离(2)。(《尚书 商书 仲虺之诰》)

【注释】(1)万邦:指周边国家(2)九族:古代关于九族有两种说法,其一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二指从高祖至玄孙凡九族。

【解读】

德行日日更新,万国归附;如果骄傲自满,亲戚也会疏离。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1)(《尚书 商书 太甲中》)

【注释】(1)逭:(huan)逃避

【解读】

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亦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6、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尚书 商书 说命中》)

【解读】

做事情,就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患。

《左传 襄公十一年》中这句话演化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

7、不役耳目,百度惟贞(1)。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周书 旅獒》)

【注释】(1)百度,做事的标准。贞:正,适当

【解读】

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

周武王灭了商朝,安定天下,开通了周边诸国与外族的通道。西方有个叫旅的国家,向朝廷进贡了獒犬。周召公姬奭害怕武王玩物丧志,专门写了篇《旅獒》,劝诫武王要继续修德慎行,重视贤能。召公认为,有德行的人不会轻慢戏弄他人。如果轻慢戏弄了官吏,他们便不会尽心,轻慢戏弄了百姓,他们便不会尽力,至于迷恋和沉溺于所喜好的或者新奇的事物,这不但耗费精力,而且会令人丧失志向,召公称为“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8、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周书 旅獒》)

【解读】

不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

召公的话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始有终,踏踏实实,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功可成,否则,虽然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却会因未能坚持到底而前功尽弃。

9、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周书 蔡仲之命》)

【解读】

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之分,它只佑助德行高尚的人;民心向背没有定规,它只是归附仁爱之主。做善事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达到安治;做恶事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走向动乱。

10、必有忍,其乃有济(1);有容,德乃大。(《尚书 周书 君陈》)

【注释】(1)济:成。

【解读】

一定要有所忍耐,那才能有成;有所宽容,德才算是大。

民族英雄林则徐送给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写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为做人心胸要宽广,你看那大海,汇集了所有的河川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伟大,所以说做人要能够听取。

11、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注释】

选自《尚书· 尧典》。克:能,能够。俊:才智。德:美德,道德。九族:从自己的高祖至自己的玄孙九代。睦:和睦。平:分辨。章:彰明。百姓:百生。协:协和。万邦:众民族。

【译文】

他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

【赏析】

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是儒家思想的理想社会。这段话以颂扬帝尧的功德,强调“和”的重要性。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人人友爱,家庭和睦,才能万事兴盛。以家见国,以小见大,道理相同。试想,如果家族和睦,国家上下一致和睦,团结一心,肯定社会呈现一片太平盛世景象,家和先需人和,要求人人修养道德,友好相处,谦让有礼,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以仁德感化对方。达到和睦相处的目的。

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注释】

选自《尚书· 尧典》。静言:静又写作“靖”,巧言。庸:用。滔:通“慆” ,怠慢。象恭:外

表好象恭敬。

【译文】

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赏析】

这句话是尧帝对共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评价。尧帝意欲选拔接班人,让大臣们推荐人选,当有人举荐共工时,尧帝发 表了如此意见,也说明尧帝审慎地选贤任能,重视德才兼备的 选拔人才态度。他的任人唯贤的思想品德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静言庸违,象恭滔天。”这句话为后人经常引用,以指那些花言巧语,面目伪善,缺乏道德修养的人。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注释】

选自《尚书·大禹谟》。稽:考证,验证。弗询之谋:不询问众人的谋略。庸:用。

【译文】

没有经过验证的话不轻信,没有征询过众人意见的谋略不轻用。

【赏析】

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两句话的意思和“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告诫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道听途说,轻信妄言,凡事都要深入调查,以事实为根据,善于听取众人意见,集思广益,认真分析参考。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自己的判断能力,不会被不实之言所蛊惑,不会因刚愎自用而决策导致失误,造成不良后果。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注释】

选自《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指为治水的事业竭尽全力。克俭于家:在家生活节俭。

【译文】

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赏析】

我国自古以来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国治家的美德。古人以能否克勤克俭,是关系着国家强弱,存亡的大事,鼓励人们,竭尽职守,勤奋工作,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当然在现代文明的今天,物质极大丰富,人们不可能无视于生活的享受,但前提是不铺张浪费。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注释】

选自《尚书·太甲中》

【译文】

能看到远处,才是视觉锐利;能听从好话,才是听觉灵敏。

【赏析】

古人用能看远才是明察秋毫,善听好话,才是耳朵灵敏作比喻,鼓励人们注重自身修养,永不懈怠。不论是治国,还是个人 都强调的是道德品质修养,要勤奋学习,诚心求道,时刻躬身自反,检讨自己言行,胸襟宽广,善于听取意见,不要时常享乐和懒惰,用诚信、仁厚的美德赢得事业的成功。

若网在纲,有条而紊。

【注释】

选自《尚书·盘庚上》。纲:网的总绳。紊:乱。若:像, 好像。

【译文】

就好像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

【赏析】

这句话是盘庚责备在位的官员,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傲慢无礼,贪图安逸,不愿奉献。用“网”“纲”作比喻,自己为“纲”,群臣是“网”,说明尊卑有序,强调不能目无君令,破坏规矩。以生活中浅显易懂的例子比喻,道出了尊卑秩序,有条不紊的深刻寓意。我们现在常用的“有条不紊”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注释】

选自《尚书·旅獒》。仞:八尺为一仞。亏:缺少。篑:盛土的竹器。

【译文】

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

【赏析】

以堆山为喻,告诫人们修养品德应自强不息,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作为君王就要敬慎德行,只有为仁行善,以德化服人民,才能得到民心,只有勤奋为政,德行很盛,才能安定社会,巩固政权。做人也是如为学求道,修养道德就像堆山一样,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中途停止,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如果坚持不懈,永不止步就会终有成就。古人的话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注释】

选自《尚书· 周官》。允:诚信,信实。怀:归向。

【译文】

用公心消灭私欲,人民就会信任归向执政者。

【赏析】

《周官》是诰令,这句话就是《周官》中的一句,号召大小官员认真工作,谨慎发令,言出即行,周公心之除去私欲,位尊不当骄傲,禄厚不当奢侈,修养恭敬勤俭美德,不可行使诈伪,此赢得人民的信任。做到这些,人民才会心悦诚服。勉励官员兢兢业业,勤劳政事,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清白不污,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好人。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注释】不义:违反正义的事。毙:死。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典 故】春秋时期,郑国君王郑武公有两个儿子,一个称“庄公”,一个称“共叔段”。

郑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儿子郑庄公继位。可是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偏爱他的母亲姜氏的支持下,竭力扩充自己的封地,积极进行夺取王位的准备工作。

郑庄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后,力劝庄公,说:“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势力已经很强了,再这样下去,您的王位会被他篡取的!”

庄公听了,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果真,共叔段的势力在不断扩大,将郑国的西、北部边境招于自己门下,直至廪延。同时,他在不停地修筑城池、屯田积兵,并让其母亲姜氏里应外合,攻下郑都。

庄公早有防备,趁共叔段进军郑都时,出奇兵攻其窝穴。长久受共叔段压迫的农民们也参与战斗,使共叔段兵败,逃亡他处,而庄公出军追杀,最后使共叔段走投无路,被逼自杀。

【译文】

一个人若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吧!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注释】辅:颊骨;车:齿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释 义】 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释 义】就是想给你一个人定罪,总是会找到理由的,比喻纯属瞎扯的理由。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释 义】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释 义】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释 义】推举人才,在外,不避开自己的仇人,在内,不避开自己的亲人。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释 义】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有了准备就免去了危险的祸患。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释义】“非”,不是。“孰”谁。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译文】

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译文】就是人做善事积德,获得别人心中的好感就像登山一样难,而做坏事,就像山崩塌一样的快,一瞬间就可以毁掉一个人。

战国策名句

众庶成强,增积成山。《战国策·东周策》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战国策·秦策》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战国策·赵策》

愚者闇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战国策·赵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无有继者在乎。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乎?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况人臣乎?《战国策·赵策》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

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战国策·燕策》

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早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战国策·燕策》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战国策·燕策》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戚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魏策》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篇二:尚书名句

《尚书》名句

《尚书》所载多为政府文告,主上誓言,君王命令和贵族诫词。《尚书》文字古奥,文风质直古朴,文体自成一家,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几个部分,是古代散文体式的早期形态。它的一大思想特点是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对后代深有影响。 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舜典》 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永:“咏”,吟唱。诗乐最重要的作用教化育人,而不仅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

2、满招损,谦受益《虞书 大禹谟》

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3、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夏书 五子之歌》

当初,禹传启,启传太康。太康安乐不理朝政,猎百日而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有穷国诸侯王后羿,不忍民苦而废太康。太康母作《五子之歌》: 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4、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商书 仲虺之诰》

德行日日更新,万国归附;如果骄傲自满,亲戚也会疏离。九族: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商书 太甲中》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 7、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周书 旅獒》

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

百度,做事的标准。贞:正,适当 8、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周书 旅獒》

召公说不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

凡事要有始有终,踏踏实实,坚持到底。 9、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周书 君陈》一定要有所忍耐,那才能有成;有所宽容,德才算是大。济:成。另外,林则徐有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指做人要心胸如大海宽广。

10、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尧典》

克:能,能够。俊:才智。平:分辨。章:彰明。百姓:百生。协:协和。万邦:众民族。

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

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

11、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大禹谟》

没有经过验证的话不轻信,没有征询过众人意见的谋略不轻用。要尊重事实、集思广益。稽:考证,验证。庸:用。

1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大禹谟》

克勤于邦:指为国事治水竭尽全力。克俭于家:在家生活节俭。

13、视远惟明,听德惟聪。《太甲中》

能看到远处,才是视觉锐利;能听从好话,才是听觉灵敏。

篇三:尚书名句

《尚书》名句赏析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儒家列入“六经”,又称《书经》。内容包括虞、夏书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时代跨度颇大,内容相当丰富。

《尚书》所载多为政府文告,主上誓言,君王命令和贵族诫词。《尚书》文字古奥,文风质直古朴,文体自成一家,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几个部分,是古代散文体式的早期形态。它的一大思想特点是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对后代深有影响。

1、诗言志,歌永言(1),声依永,律和声.(《尚书 虞书 舜典》)

【注释】(1)永:咏,意思是吟唱。

【解读】

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

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虞书 大禹谟》)

【解读】

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3、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夏书 五子之歌》)

【解读】

当初,大禹传位给启,启传位给太康。太康只图安乐享受,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打猎百日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有穷国诸候王后羿,看到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废了太康。太康的母亲和几个弟弟聚在一起,追述皇祖大禹的训诫,于是,作了《五子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4、德日新,万邦惟怀(1)。志自满,九族乃离(2)。(《尚书 商书 仲虺之诰》)

【注释】(1)万邦:指周边国家(2)九族:古代关于九族有两种说法,其一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二指从高祖至玄孙凡九族。

【解读】

德行日日更新,万国归附;如果骄傲自满,亲戚也会疏离。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1)(《尚书 商书 太甲中》)

【注释】(1)逭:(hu n)逃避

【解读】

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亦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6、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尚书 商书 说命中》)

【解读】

做事情,就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患。

《左传 襄公十一年》中这句话演化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安定的时候,要

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

7、不役耳目,百度惟贞(1)。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周书 旅獒》)

【注释】(1)百度,做事的标准。贞:正,适当

【解读】

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

周武王灭了商朝,安定天下,开通了周边诸国与外族的通道。西方有个叫旅的国家,向朝廷进贡了獒犬。周召公姬奭害怕武王玩物丧志,专门写了篇《旅獒》,劝诫武王要继续修德慎行,重视贤能

尚书名言警句

。召公认为,有德行的人不会轻慢戏弄他人。如果轻慢戏弄了官吏,他们便不会尽心,轻慢戏弄了百姓,他们便不会尽力,至于迷恋和沉溺于所喜好的或者新奇的事物,这不但耗费精力,而且会令人丧失志向,召公称为“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8、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周书 旅獒》)

【解读】

不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

召公的话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始有终,踏踏实实,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功可成,否则,虽然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却会因未能坚持到底而前功尽弃。

9、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周书 蔡仲之命》)

【解读】

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之分,它只佑助德行高尚的人;民心向背没有定规,它只是归附仁爱之主。

做善事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达到安治;做恶事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走向动乱。

10、必有忍,其乃有济(1);有容,德乃大。(《尚书 周书 君陈》)

【注释】(1)济:成。

【解读】

一定要有所忍耐,那才能有成;有所宽容,德才算是大。

民族英雄林则徐送给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写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为做人心胸要宽广,你看那大海,汇集了所有的河川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伟大,所以说做人要能够听取《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儒家列入“六经”,又称《书经》。内容包括虞、夏书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时代跨度颇大,内容相当丰富。

《尚书》所载多为政府文告,主上誓言,君王命令和贵族诫词。《尚书》文字古奥,文风质直古朴,文体自成一家,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几个部分,是古代散文体式的早期形态。它的一大思想特点是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对后代深有影响。

1、诗言志,歌永言(1),声依永,律和声.(《尚书 虞书 舜典》)

【注释】(1)永:咏,意思是吟唱。

【解读】

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

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

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虞书 大禹谟》)

【解读】

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3、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夏书 五子之歌》)

【解读】

当初,大禹传位给启,启传位给太康。太康只图安乐享受,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打猎百日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有穷国诸候王后羿,看到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废了太康。太康的母亲和几个弟弟聚在一起,追述皇祖大禹的训诫,于是,作了《五子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4、德日新,万邦惟怀(1)。志自满,九族乃离(2)。(《尚书 商书 仲虺之诰》)

【注释】(1)万邦:指周边国家(2)九族:古代关于九族有两种说法,其一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二指从高祖至玄孙凡九族。

【解读】

德行日日更新,万国归附;如果骄傲自满,亲戚也会疏离。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1)(《尚书 商书 太甲中》)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