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品味书籍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3:34:01 体裁作文
品味书籍散文体裁作文

篇一:走进散文 品味语言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之散文语言赏析

走进散文品味语言

一、 教学内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散文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决定了阅读训练应该注重对文章主旨的感悟和情感的体味。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决定了阅读训练应注意对文章优美语言的揣摩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二、 学生学情分析

如今的中学生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1世纪的孩子,他们大多数都缺乏生活磨砺,缺乏情感体验。那么在欣赏散文时,他们难以地准确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更难以说出自己的体验。而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时,也是品读不到位。所以,学生往往在散文阅读部分得分率很低。 教师需要多方面引导并总结出一些相对简单易懂的阅读及答题方法介绍给面临中考的学生们。

三、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明确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了解中考散文阅读语言赏析题型及考点。

教学难点:

1、掌握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2、学会散文语言赏析题的一般表述思路。

四、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1、知识梳理法

带领学生一起简单地梳理散文相关的知识,为后面教学作好准备和铺垫。

2、讨论总结法 分成四种题型,每种题型先出示一道例题,让学生尝试作答,再出示参考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做题方法。然后,出示例题和参考答案,让学生讨论并总结答题步骤(主要是“词语妙用”和“修辞运用”)。

3、技巧训练法

随堂检测,反馈成效,巩固知识。

五、 课前准备

1、打印导学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

2、导学案内容包括:散文基础知识(未出示);中考散文语言赏析考点(出示);课堂上例题和练习的所有阅读原文和题目;总结答题思路和方法(未出示)。

六、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七、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做阅读理解时,觉得哪一类的文体最困难? 近年来,随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散文题型变化不大,难度较大。从同学们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今天我们就散文的语言欣赏上一堂探讨课,来共同探讨归纳一些解题技巧。

1、投石问路——散文知识知多少?(师生总结)

散文的含义: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思想集中明确。

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散文的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借景抒情、修辞等。

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2、明确考点——语言赏析考什么?(师生归纳) (1)字词含义

解释关键字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词语妙用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意义和作用。

(3)修辞运用

体会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语句蕴意 领悟关键语句的蕴意和作用,尤其主旨句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小试牛刀——语言赏析怎么考?(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1)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 (2013·河北中考) 《 雪一化就有路了》 ..

选文中加着重号的“病人”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这里是指搬弄是非、给“我”造成心灵伤害的人,但也是可以原谅的人。

做题方法: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2)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2013·河北中考) 《 雪一化就有路了》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加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情景,烘托了“我”内心的纷乱与烦躁之情,同时也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做题方法:

观察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明确所描绘的对象极其特征,进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3)每天我都看见养鸟人提着他们的笼子到公园里去“放风”。一位驼背的..

老者,挑着两只高大的鸟笼,笼子边上还围着深蓝色的幛帷,他将鸟笼子挂在树上,揭去幛帷,这时阳光照进笼里,鸟儿却盲目似的并不睁开眼睛。 (《鸟语》耿林莽,选自《中国散文精选·鸡鸣鸟语》)

赏析“放风”一词使用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放风”本是使用在监牢里的犯人身上的,这里用在生活在笼子里的鸟儿身上是再形象不过了。表现出鸟儿生活在如同监狱的鸟笼中,没有一点自由的生活状态。

做题方法:

要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其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4)我忽然想起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那阴森的百万亡灵蒙难的牢狱,毒气室与焚尸房前面,一个人在拉提琴。这个不幸的囚者得以幸存下来,是由于杀人的屠夫和刽子手要他为死亡涂抹那发黑的嘴唇。(《鸟语》耿林莽,选自《中国散文精选·鸡鸣鸟语》)

解释“这个不幸的囚者得以幸存下来,是由于杀人的屠夫和刽子手要他为死亡涂抹那发黑的嘴唇”这句话的含意。

参考答案: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者需要拉提琴的囚者为他们掩饰杀人的罪恶,粉饰太平。

做题方法:

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并结合上下文,主题思想来理解。

4、合作探究——答题思路是什么?(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1)修辞运用

例题: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蔷薇几度花》丁立梅,2013·四川雅安中考)

请赏析划线部分的句子。

参考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

答题思路:

①指出所用的修辞手法;(得分1)②分析修辞对事物起到的表达效果(作用);(得分1)③分析由此表达的思想情感。(得分1)

示范:运用了xx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xx事物xx的特征,表达了xx情感。

(2)词语妙用

例题:“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

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蔷薇几度花》丁立梅,

2013·四川雅安中考)

句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一个“甜”字,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

答题思路:

①指出该词语对事物起到的表达效果(作用);(得分1)②领悟表达的思想情感。(得分1)

5、练兵秣马——练习得分有多少?(学生自主)

(1) 整个莲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地远去。间或,有一支支或白或粉或嫣红的花,在翡翠般油绿发亮的叶间隐现。莲的身上不曾沾染一星尘埃,瘦长的腰身娉娉婷婷,在风中款摆,韵致绝佳。红莲穿破碧波,擎着炽烈的火焰,逼出明丽的色调。(《洁净之莲》张佐香)(3分)

赏析划线句子,品味其特色。

篇二:散文品味

品味散文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2.学会准确表达语言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就要认真揣摩文章的语言,准确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通过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我们深深爱上了这位树中的伟丈夫,从他的身上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那么,在这篇散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并在旁边作批注,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二、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1.交流时,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如:(1)高原景色的描写:

重点词语: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使人有雄壮、伟大的感觉。

体会作用:概述高原特色(辽阔平坦、色彩鲜艳),为全文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以此来衬托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为白杨树的出现作铺垫、蓄势。

(2)四个反问句,形成排比的句子。

作用:运用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和象征的表现手法,层层递进,使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气势恢弘,展现了比前文更为廓大深远的精神境界。

(3)第9段:楠木——白杨

作用:运用对比来进行反衬,进一步强化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深化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在对比中突出白杨树的品质,显示作者自己的立场态度。

2.总结方法: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品味。

3.教师指导方法,结合课件演示。

品味的角度:

语言的精当:生动、准确

修辞的巧妙: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对偶、夸张、反复

含义的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中心

结构中的作用:铺垫、照应、过渡、线索

表现手法高超:对比、烘托、象征、讽刺、幽默

三、回顾旧知,加强品味。

1.在学过的散文中,有哪些精彩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出你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品味的?(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作者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3)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通过“攀”“缩”“倾”等动词准确地刻画出父亲在这特定的环境下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情,使父亲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也使父亲的关爱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里。

四、关于语言组织:

1.师:中考中常会涉及语言品味的题目,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品味语言,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品味能够准确的表达出来呢?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语言的组织。如:2003年南京中考卷《丁香赋》中的题目: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对于这个题目,同学中有这样两种回答,你们认为哪种好呢?为什么?

学生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特点。(过于概括,不够具体。)

学生二: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轻盈、繁茂和艳丽的特点。(指出了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作用。)

2.学生小结:回答问题时,语言组织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不能太概括,应具体。要做到:

明确品味的角度

结合具体的语境

指出特定的作用

五、牛刀小试,练习反馈

六、小结。

诗歌赏析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特点

2、 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

3、 掌握诗歌赏析的诀窍“再创造”、“想象”、“泡”、“找”、“进”、“猜”、“补”。

教(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掌握诗歌赏析的诀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很多同学在欣赏古诗词时觉得无从下手,这固然和缺乏积累有关。诗歌鉴赏对有一定文学积

累的人来说有时是一种直观的感受、感性的理解,但欣赏诗歌也是有一定方法和规律可循的。首先,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 其次,诗歌欣赏与诗歌创作是逆向的,“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了诗人创造的形象”。读者的想像活动是诗人想像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主要是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 赏析《大漠落日》

大漠落日

孔孚

学生自由赏析一分钟填空

在这首诗中我悟到了 _ _ _ _,

看出了诗歌的_ _ _ _ _特点。

全诗就两个字,实际上只是一个词,但分行排列,既具象,又抽象,形神兼备地把“大漠落日”这位得道高僧,经历了岁月沧桑、人间变迁后终于由“圆”到“寂”的过程全包容进去了。太阳在将要落下去的时候,看上去很圆、很红、很美,落下去后大地一片沉寂,正如高僧“圆寂”了一样庄严肃穆。但是我们看到的落日,在另半球的人看来却正是朝阳,与“圆寂”不灭再生的意义暗合。生便是死,死便是生,生生死死,此消彼长。

三、 结合《大漠落日》分析诗歌的特点:

诗 歌 的 特 点

外在特点:

1、分行排列

2、节奏和谐

3、语言凝练

内在特点:

1、联想自然

2、意象生动

3、意境优美

4、抒情言志

5、反映生活

四、诗歌赏析从何入手

(一)步骤:

第一步 作者、写作背景

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观点认为;作文如做人,文学即人学,“诗品出于人品”。 “人品”的内涵主要指人的品德和才情气质,而强调作家应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见其诗如见其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见他豪放、浪漫的性格;柳永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从“杨柳岸、晓风残月。”可见其细腻、婉约。

我们可从作者的生活历程透视其诗歌蕴藏的主体倾向,从他的文学创作观察其个体的思想观念、人生价值,从他的主要事迹解读他诗作的创造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步 把握意象

1、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着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

《天上的街市》“星空”意象:表现了作者要求奋飞、新生、自由的愿望,同时也包含逃避

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态度,流露出浓重失望、悲愁的情绪;“纸船”意象: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思念母亲和祖国的一颗心、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2、物象——形象——意象

3、意象的特点:

①意象要鲜明、有力,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意象渗透诗人在特定环境、特定时刻的思想与感情,它不是对事物的客观描摹,即使是诗中最细微、最平常的事物,也都渗透了诗人主观上的情意。例如《再别康桥》这首诗中,柳树、水草、清潭、夏虫,都是寻常景物,但在诗人充满离情别意的眼里,他们都显得那么美丽、迷人而深情依依。

②意象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四个意象都统一于“早春”。

第三步 品味意境

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境/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意/情]融合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看似平淡无奇的描绘,却把那种归隐情趣,闲适恬淡之情,与恬静秀美的风光融成一片。这种景与情的融合,便构成了诗的意境,所以读诗要从把握诗的艺术形象入手,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二)诀窍:

1、再创造: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2、想像: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

3泡——形象

诗人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缩成精约的典型的诗歌形象

欣赏诗歌就要把它“泡”开来,还原到繁复的生活现象中

臧克家的《老马》诗中的句子: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里写的是老马,但欣赏时,可以放开来想象它的寓意——诗是鼓励这么做的——我们相信:诗人写出来的是不堪重负的老马,而诗人心中要说的是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坚韧的毅力的赞美。

4、找——情思

诗歌是含蓄的,隐喻的,所以欣赏诗歌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思,寻求诗句之外所包含的不尽韵味。例如采菊东篱,心境悠然与南山相合,情寄东篱之外。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的繁富的色彩和音响,烘托着江天子夜的秋景。末尾一句,以传到客船的夜半悠悠钟声,给人留下了言语难以表达的离愁别绪。

5、进——意境

读者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了诗的客观世界中去。欣赏诗歌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诗人的启迪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

人们读李后主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能够领会作者对于繁华失落的哀伤。他们对这首词的感受一般也被限定在追怀往昔的范围之内,添加进去若干属于自己

的东西,使得“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不再成为亡国之君的哀怨,而变成了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怅惘、失落的情怀的寄托。

6、猜——意图

“猜”是对诗和诗人的综合性思考。诗歌形象以极简约表现极丰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去“猜”,去“补充和阐发”。

7、补——语言

诗的语言是不连贯的、断断续续的,跳跃性很大,因此需要加以填补、连缀。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写诗时旅居巴蜀,这是寄怀妻子的诗篇。这首短诗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前一个“巴山夜雨”,是思念此时此地的;后一个“巴山夜雨”,跳到了想象中的未来,夫妻团聚后的彼时彼地。那时节,西窗闪着烛光,他们一起回想如今这个令人情思绵绵的雨夜。当诗中跳跃的奥妙被我们所理解时,当跳跃之间的关连为我们所连缀时,我们因创造性的艺术欣赏所获得的愉悦是难以形容的。

五、小结:

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与诗歌创作是逆向的,因此,我们要通过想像“泡”开形象,“找”到情思,“进”入意境,“猜”出意图,“补”充语言,最终全盘把握意象,深入品味意境,与作者共鸣!

“信息的提取”讲评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熟悉中考题型、明确中考阅题标准;

2.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精确答题的习惯,提高应试水平;

3.教给方法,培养学生回答类似题目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学会把握标准答题;

2.难点:迁移训练;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师:今天,我们改革一下,我们喊上下课和答问的时候,就不要站起来了,都坐着!好,上课!(可能有少部分同学仍然起立)

师:刚才站起来的同学没能获取我刚才讲话中的信息。老师说的“不需要站起来”这个信息,就没有输入到这些同学的大脑里面。——我们今天讲评的内容就是:《信息的提取》。 “信息题”应该说是这两年的一个热点, “课标”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基本情况分析】

同学们对于下列这两道题做得不够好,错误率较高。其实这几题,有很强的方法性,因此我们将详细讲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