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哥特式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6:54:39 体裁作文
哥特式诗歌体裁作文

篇一:爱伦坡诗歌《乌鸦》中的哥特式体现

[摘要]本文以美国哥特式文学的开拓者与大师,埃德加·爱伦坡的著名诗歌《乌鸦》为例,通过对诗歌意象塑造因素:人与物的塑造、场景设置、 问答设置;写作手法中的:象征、韵律与节奏、措辞特点的分析,论证哥特式风格在作品中的成功运用与重要作用。

[关键词]《乌鸦》,哥特式文学, 埃德加·爱伦坡

哥特式文学首先盛行于18,19世纪的西方世界,旨在描述发生在充满神秘与恐怖氛围中的传奇经历。许多学者认为,“哥特元素大都运用于小说创作,而诗歌则由于受到情节、节奏与韵律的限制而缺少叙述哥特故事的基础条件” (Tzvetan 25-26)。但部分学者则坚信“哥特元素不仅存在于小说中,在诗歌当中亦可以分外活跃”(刘守兰:55)。作为美国哥特文学大师与先驱,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以及他的诗作都充满了哥特式的神奇色彩。但是大多数学者仅将研究聚焦于其短篇小说中的哥特研究,而忽视了该元素在其诗歌中也存在的现实。

一、爱伦坡所持的哥特式文学理论

爱伦坡对美好事物的凋零有着强烈的迷恋。追根究底,这还源于他儿时的丧亲之痛,与中年的丧妻之痛。而已逝女子的影子常在他脑海里盘旋,引领他在诗歌王国里翱翔。哥特式风格又恰如其分地被其用于诠释他心底深处的恐惧与压抑。

众多作家在描写恐怖情节时,常对外部环境进行大力渲染,而他则更注重对人内心世界的雕琢。他深信“诗歌的最好主题是死亡,尤其是美丽尤物的死亡,将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具诗意的主题(Poe:133-140)”。他用诗歌践行了自己的写作原则,并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种哀伤的美丽。为更清晰地展现爱伦坡的哥特式写作风格,本文将以《乌鸦》为例并诠释其中所蕴含的死亡之美与哥特式元素。

二、意象塑造

1、人与物的塑造

《乌鸦》塑造了两个重要形象:年轻男子与乌鸦。悲伤的男子刚失去他最爱的女子,他企图沉浸于书以忘却伤痛,但一切都是徒劳,他越看书,越被寂寞与悲痛侵蚀;而象征死亡与不祥的乌鸦却在午夜,飞入这间男子曾常与故去情人蕾诺相会的小屋。此外,诗人还塑造了两个对诗的主旨起重要作用的意象。其一为黑色,“纯色调可使人产生快乐或抑郁之感”(朱立元:489-490)。诗中所连续采用的黑色背景,可使读者感到压抑,从而感受男子心底的恐惧与悲痛。

诗中反复出现的“永远不再”亦可看作一种特殊形象。除该词的原意外,它还具有象征意义。在乌鸦出场时,悲伤的男子问它叫什么名字,乌鸦的回答就是“永远不再”,但当主人翁向乌鸦询问是否有良药以消除他心中对蕾诺的思念时,当他想知道是否能与蕾诺在遥远的天堂再次相会时,以及最后要求乌鸦离开小屋时,乌鸦都是通过“永远不再”作答,也正是这个词,使得男子陷入永恒的悲痛深渊。

2、场景设置

读者可在开篇看到一幅夜半三更的凄厉画卷:

阴森的气氛,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神秘而忧郁的男子,不祥的乌鸦……在阴郁而寒冷的午夜,除寒风的呼啸声与男子翻动书页的声音,周围的一切均可谓万籁俱寂,屋外的世界在夜的面纱笼罩之下,而屋内的狭小空间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忽明忽暗,突然一阵短暂的敲门声在他房门上叩响,但当他打开房门查看时,却不见敲门人,只有无情的黑夜与肆虐的狂风。然而,当他回到屋内,之前的敲门声却再次响起,乌鸦在这时飞入他的房间,并栖息于他房门之上。

但为何选择午夜作为故事发生的时间?午夜意味着恐怖与神秘,各种幽灵与魔鬼总在此时出没。这种令人发怵的氛围,为乌鸦的出场奠定了基调。诗人将故事设置在一所幽僻而狭小的屋子里也是别有一番用心。首先,狭小而封闭的空间对构建孤僻而隔世的哥特式恐怖气氛有着绝对的帮辅作用。第二,小屋正是两位情侣的爱巢,这个屋子依旧如此,然而曾经的欢笑

却随着女主人的香消玉殒而一去不返。男子守着物是人非的屋子,睹物思人,是何等的悲伤。如此设置场景会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使读者对男子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3、 问答设置

乌鸦用“永远不再”回答了男子所提的所有问题,而乌鸦的每次回答都给予男子不同的心理感受。

在每次提出问题而都得到相同答案之后,男子意识到乌鸦给的回答将永远是消极的“永远不再”,但他却反复地提着问题,幻想着能得到让人满意的答案。早已注定的否定答案使男子遭受到的折磨愈加严酷。从第一个问题到最后一个,爱伦坡将问题的强烈程度由弱到强进行了精心地设计。使得读者越读就越能感受到气氛的恐怖,与此同时,这些问题还带领着读者去解读主人翁的内心世界。哥特式文字的魅力在愈来愈深的恐惧感中慢慢绽放。

三、写作手法

1、象征

为创造神秘而恐怖的氛围,坡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夜半的敲门声象征着鬼魂或者超自然能力。根据古老的传说,只有鬼魂或神秘力量才会在可怕的半夜敲响人们的门。当诗中的男子开启房门,除了无垠的黑夜就别无他物。当他在黑夜中呼喊已逝爱人的名字时,黑夜以回声的方式呼应着他的呼唤。黑夜不仅仅代表男子内心的惊恐,更象征着他对深爱之人不可复回的深深绝望。

门,既是荒野与室内文明的边界,亦是非理性与理性的分界。雅典娜神像代表着智慧与理性,而象征着死亡,鬼魂,噩梦,魔鬼,黑暗与孤寂的乌鸦却始终栖息在神像之上。乌鸦的统治势力随着男子的提问逐渐扩张,直至它的阴影笼罩了所有其它象征。

2、韵律与节奏

“奇特的韵律与节奏使《乌鸦》成为最经典的作品之一”(Walkerim 140-141)。韵律与节奏作为该诗最重要的写作技巧,为其成功构筑了哥特式的恐怖基调。

本诗所涉及的韵律主要有头韵,中间韵,与尾韵。而尾韵作为诗歌中最常用的押韵方式在《乌鸦》中可谓通篇可见。语音/ /是最常用的元音,在诗中:lore, door, more, Lenore, nevermore…等词汇都讲述着同样悲凉的主题,其中尤以“nevermore”作为全诗的诗眼,将整个基调引入阴郁之中。“/ /”与“nevermore”仿若丧钟一般将男子推入苦闷的深潭,同时预示着死亡的不可规避性。

而节奏也在本诗的音乐感与恐怖氛围的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诗歌的节奏即诗歌的抑扬顿挫与舒缓疾促,是诗人根据诗的内容对语言进行精心安排而成,可加强整首诗的音乐感。 英语诗中主要有四种节奏,即长短格,抑扬格,扬抑格与抑抑扬格。本诗所用的最主要节奏方式为扬抑格,即一个音步中有两个音节,前者为重,后者为轻。

采用扬抑格为全诗带来了相对的稳定感,这与诗中对恐怖词汇的连续使用形成强烈对比,深化与加强了紧张而惊恐的基调。

扬抑格仿佛人的呼吸,让整首诗富有动感与音乐感。使用扬抑格也正符合男子逐渐变化的心理状态,即从最初的镇静到后来的恍如梦境一般的状态。忽强忽弱的节奏被系统而有序地运用,读者亦见证了主人翁的内心情绪慢慢升上幻想的巅峰,继而跌入幻灭而悲痛的谷底。随着节奏的变化,读者可看到男子从幻想到悲痛最后到绝望的过程。

除象征,韵律与节奏之外,诗人为营造特殊的艺术效果还大量引用了古老神话与经典传说。此外,他在措词方面也有诸多讲究。如此一来,一首美轮美奂的哥特式诗歌才得以诞生。 结论

哥特式文学有许多无法被其他文学流派所取代的显著特点,是向读者呈现主人翁内心悲痛与忧思的最好方式,且哥特式风格能更好地在对夜晚与周遭环境的刻画中融入恐怖的元素。作为美国哥特式文学的开拓者,爱伦坡很好地对主人翁发狂的内心状态进行了惟妙惟肖地塑造。

参考文献

[1]Poe Edgar Allan. The Philosophy of Composition, Selected Reading in American Literature

[M]. 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ng Press, 1985. 133 -140.

[2]Friday Nancy. The Power of Beauty [M].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1996. 58-59.

[3]Tzvetan Todorov. The Fantastic: A Structural Approach to a Literary Gee[M]. Trans. Richard Howard, Cleveland: P of Case Western Reserve U, 1973. 25-26.

[4]回杨,当代哥特文化的内涵、特征及表现方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四期. 9-11。

[5]刘守兰.狄金森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年.55-80.

[6]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89-490。

篇二:哥特式文学理论在

《乌鸦》中的哥特式色彩的体现

哥特式文学首先盛行于18,19世纪的西方世界,旨在描述发生在充满神秘与恐怖氛围中的传奇经历。许多学者认为,“哥特元素大都运用于小说创作,而诗歌则由于受到情节、节奏与韵律的限制而缺少叙述哥特故事的基础条件”。但部分学者则坚信“哥特元素不仅存在于小说中,在诗歌当中亦可以分外活跃”。作为美国哥特文学大师与先驱,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以及他的诗作都充满了哥特式的神奇色彩。但是大多数学者仅将研究聚焦于其短篇小说中的哥特研究,而忽视了该元素在其诗歌中也存在的现实。

一、爱伦坡所持的哥特式文学理论

爱伦坡对美好事物的凋零有着强烈的迷恋。追根究底,这还源于他儿时的丧亲之痛,与中年的丧妻之痛。而已逝女子的影子常在他脑海里盘旋,引领他在诗歌王国里翱翔。哥特式风格又恰如其分地被其用于诠释他心底深处的恐惧与压抑。众多作家在描写恐怖情节时,常对外部环境进行大力渲染,而他则更注重对人内心世界的雕琢。他深信“诗歌的最好主题是死亡,尤其是美丽尤物的死亡,将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具诗意的主题”。他用诗歌践行了自己的写作原则,并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种哀伤的美丽。为更清晰地展现爱伦坡的哥特式写作风格,本文将以《乌鸦》为例并诠释其中所蕴含的死亡之美与哥特式元素。

二、意象塑造

1、人与物的塑造

《乌鸦》塑造了两个重要形象:年轻男子与乌鸦。悲伤的男子刚失去他最爱的女子,他企图沉浸于书以忘却伤痛,但一切都是徒劳,他越看书,越被寂寞与悲痛侵蚀;而象征死亡与不祥的乌鸦却在午夜,飞入这间男子曾常与故去情人蕾诺相会的小屋。此外,诗人还塑造了两个对诗的主旨起重要作用的意象。其一为黑色,“纯色调可使人产生快乐或抑郁之感”。诗中所连续采用的黑色背景,可使读者感到压抑,从而感受男子心底的恐惧与悲痛。

诗中反复出现的“永远不再”亦可看作一种特殊形象。除该词的原意外,它还具有象征意义。在乌鸦出场时,悲伤的男子问它叫什么名字,乌鸦的回答就是“永远不再”,但当主人翁向乌鸦询问是否有良药以消除他心中对蕾诺的思念时,当他想知道是否能与蕾诺在遥远的天堂再次相会时,以及最后要求乌鸦离开小屋时,乌鸦都是通过“永远不再”作答,也正是这个词,使得男子陷入永恒的悲痛深渊。

2、场景设置

读者可在开篇看到一幅夜半三更的凄厉画卷:

阴森的气氛,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神秘而忧郁的男子,不祥的乌鸦??在阴郁而寒冷的午夜,除寒风的呼啸声与男子翻动书页的声音,周围的一切均可谓万籁俱寂,屋外的世界在夜的面纱笼罩之下,

而屋内的狭小空间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忽明忽暗,突然一阵短暂的敲门声在他房门上叩响,但当他打开房门查看时,却不见敲门人,只有无情的黑夜与肆虐的狂风。然而,当他回到屋内,之前的敲门声却再次响起,乌鸦在这时飞入他的房间,并栖息于他房门之上。

但为何选择午夜作为故事发生的时间?午夜意味着恐怖与神秘,各种幽灵与魔鬼总在此时出没。这种令人发怵的氛围,爱伦为乌鸦的出场奠定了基调。诗人将故事设置在一所幽僻而狭小的屋子里也是别有一番用心。首先,狭小而封闭的空间对构建孤僻而隔世的哥特式恐怖气氛有着绝对的帮辅作用。第二,小屋正是两位情侣的爱巢,这个屋子依旧如此,然而曾经的欢笑却随着女主人的香消玉殒而一去不返。男子守着物是人非的屋子,睹物思人,是何等的悲伤。如此设置场景会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使读者对男子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3、问答设置

乌鸦用“永远不再”回答了男子所提的所有问题,而乌鸦的每次回答都给予男子不同的心理感受。

在每次提出问题而都得到相同答案之后,男子意识到乌鸦给的回答将永远是消极的“永远不再”,但他却反复地提着问题,幻想着能得到让人满意的答案。早已注定的否定答案使男子遭受到的折磨愈加严酷。从第一个问题到最后一个,爱伦坡将问题的强烈程度由弱到强进行了精心地设计。使得读者越读就越能感受到气氛的恐怖,与此同时,这些问题还带领着读者去解读主人翁的内心世界。哥特式文字的魅力在愈来愈深的恐惧感中慢慢绽放。

三、写作手法

1、象征

为创造神秘而恐怖的氛围,坡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夜半的敲门声象征着鬼魂或者超自然能力。根据古老的传说,只有鬼魂或神秘力量才会在可怕的半夜敲响人们的门。当诗中的男子开启房门,除了无垠的黑夜就别无他物。当他在黑夜中呼喊已逝爱人的名字时,黑夜以回声的方式呼应着他的呼唤。黑夜不仅仅代表男子内心的惊恐,更象征着他对深爱之人不可复回的深深绝望。

门,既是荒野与室内文明的边界,亦是非理性与理性的分界。雅典娜神像代表着智慧与理性,而象征着死亡、鬼魂、噩梦、魔鬼、黑暗与孤寂的乌鸦却始终栖息在神像之上。乌鸦的统治势力随着男子的提问逐渐扩张,直至它的阴影笼罩了所有其它象征。

2、韵律与节奏

“奇特的韵律与节奏使《乌鸦》成为最经典的作品之一”。韵律与节奏作为该诗最重要的写作技巧,为其成功构筑了哥特式的恐怖基调。

本诗所涉及的韵律主要有头韵,中间韵,与尾韵。而尾韵作为诗歌中最常用的押韵方式在《乌鸦》中可谓通篇可见。语音|0: |是最常用的元音,在诗中: lore,door,more,Lenore,nevermore?等词汇都讲述着同样悲凉的主题,其中尤以“nevermore”作为全诗的诗

眼,将整个基调引入阴郁之中。“|o: |”与“nevermore”仿若丧钟一般将男子推入苦闷的深潭,同时预示着死亡的不可规避性。

而节奏也在本诗的音乐感与恐怖氛围的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诗歌的节奏即诗歌的抑扬顿挫与舒缓疾促,是诗人根据诗的内容对语言进行精心安排而成,可加强整首诗的音乐感。

英语诗中主要有四种节奏,即长短格、抑扬格、扬抑格与抑抑扬格。本诗所用的最主要节奏方式为扬抑格,即一个音步中有两个音节,前者为重,后者为轻。

采用扬抑格为全诗带来了相对的稳定感,这与诗中对恐怖词汇的连续使用形成强烈对比,深化与加强了紧张而惊恐的基调。

扬抑格仿佛人的呼吸,让整首诗富有动感与音乐感。使用扬抑格也正符合男子逐渐变化的心理状态,即从最初的镇静到后来的恍如梦境一般的状态。忽强忽弱的节奏被系统而有序地运用,读者亦见证了主人翁的内心情绪慢慢升上幻想的巅峰,继而跌入幻灭而悲痛的谷底。随着节奏的变化,读者可看到男子从幻想到悲痛最后到绝望的过程。除象征、韵律与节奏之外,诗人为营造特殊的艺术效果还大量引用了古老神话与经典传说。此外,他在措词方面也有诸多讲究。如此一来,一首美轮美奂的哥特式诗歌才得以诞生。

四、结语

哥特式文学有许多无法被其他文学流派所取代的显著特点,是向

篇三:英国诗歌论文 乌鸦

感受“美”的真谛

——埃德加·爱伦·坡《乌鸦》赏析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其作品以及写作思想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乌鸦》是爱伦·坡的代表诗作,成作于1844年,该诗直接而又体现了坡对于诗歌创作的理论主张——为诗而诗。其主题是他认为最富诗意的“美女之夭亡和失美之悲伤”[1]134。本文拟对《乌鸦》中的独特的韵律、风格以及意象之美进行解读,感受坡在诗歌创造中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

一、韵律之美

《乌鸦》中的旋律感及其节奏感都特别强,其韵律被公认为是扬抑格调。凭借着穿插在整篇作品中的诗歌创作技巧,使整篇诗歌具有恐怖而又神秘的艺术氛围。诗歌依托韵律之美表现出的悲伤甚至是最大限度的绝望和悲痛,深深地让读者为之震撼。

《乌鸦》自始至终笼罩着哀怨的气氛, 烘托出沁人心脾的“忧郁”之美的基调, 这是坡独巨匠心、音义结合的效果。诗的第一节以绵长、低沉的音韵给全诗定下了“忧郁”的基调:

Once upon a midnight dreary, while I pondered, weak and weary,

Over many a quaint and curious volume of forgotten lore,

While I nodded, nearly napping, suddenly there came a tapping,

As of some one gently rapping, rapping at my chamber door,

“Tis some visitor,” I muttered, “tapping at my chamber door---

Only this, and nothing more.”[1]136

这一节中坡精心挑选的词大都是长音, 如“:weak”和“lore”、“door”、“more”。众所周知,长元音和双元音能够象征多种感情, 声音拖长带来的夸张效果有助于感情的抒发。此诗节读起来缓慢悠长, 更能表达诗中青年在寒冷的深夜“慵懒疲竭、独自沉思”, 无法排泄思念故人的忧郁心情。而“napping”、“tapping”、“rapping”所产生的动感声音与死寂漠漠的黑夜、沉思在忧伤中的青年心里形成了强烈的对应, 产生一种恐怖的悬念。

其第十二诗 节 中, “beguiling”、“smiling”、“sinking”、“linking”、“thinking”如跳动的音符发出悦耳的“叮当”声, 而“grim”、“ungainly”、“ghastly”、“gaunt”、“ominous” 又把欢快的节奏抛入沉重的低谷, 使诗的口气顿时严肃庄重起来, 表示乌鸦的名字的内涵已经透入青年的心灵, 使他郁积在心里的愁闷和悲哀更强烈地流露出来。

这些独特韵律反映出坡对诗歌格律的匠心独运, 使得全诗节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吟诵时产生极强的韵律之美。

二、风格之美

除韵律之美外,爱伦·坡诗歌中的所具有的独特的哥特式风格也值得一提。爱伦·坡对诗歌创作有自己的见解,他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理论。在《乌鸦》中,悲伤的青年刚刚失去了他最爱的女人,他试图沉浸在书中忘记痛苦,却徒劳无功。他读得越多,越是被孤独和悲伤侵蚀。象征死亡和不祥的乌鸦经常在半夜进人死去的爱人的小屋。乌鸦用“Nevermore”回答了所有问题,每次回答给人不同的心理感觉。青年一问再问,幻想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而注定的答案让人遭受酷刑般的折磨。从第一个问题到最后,爱伦·坡由弱到强精心设计了问题,使读者更能感觉到恐怖的气氛。

哥特式写作通过越来越深的恐惧慢慢绽放它的魅力。强和弱的节奏系统有序的使用让读者也见证了主人公的内心感受。随着节奏的变化,读者可以看到青年从幻想到悲伤,最后到绝望的过程。爱伦·坡相信死亡是世界上最具诗意的诗歌主题,尤其是美丽的事物的死亡。《乌鸦》清晰地展现爱伦·坡的死亡之美与哥特式写作风格。他用了很多的象征手法创造神秘和恐怖的气氛,夜半敲门是鬼魂或超自然能力的象征。诗歌中的男人夜半打开门就只有强大的黑夜,他高呼深爱人的名字,只有回声响应他。深夜不仅代表了人的内心恐慌,更象征着他深爱的人不再回来的绝望。诗人也用经典的神话和古老的传说来创建一个特殊的艺术效果,他还有许多措辞方面的讲究,由此一个唯美的哥特式诗歌才得以诞生。

三、意象之美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加利·帕尔默(Gary B.Palmer)认为所谓意象,即包括我们脑海中呈现出来的各种图象, 也包括我们通过听觉、味觉、嗅觉和动觉(Kinesthetic)所获得的经验[3]。坡在《乌鸦》中用凝练的语言, 把客观景象和主观情感交融在一起, 创造出完美的意象。坡通过丰富的意象以及富有隐喻性的事物的暗示,表现出青年思故人的悲伤感情。如:丑陋的乌鸦、阴郁的子夜、黑沉沉的冥府阴间、妖惑鬼崇的荒原、提香炉的撒拉弗、基列的香膏、漂浮在地板上的阴影,这些事物包含着丰富的意象, 加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不仅如此, 坡还善于利用意象调动读者的各种感官系统感受诗的魅力。坡仅在第十四节一、二两行中就表现了几种意象。

Then, methought the air grew denser, perfumed from an

unseen censer.

Swung by seraphim whose footfalls tinkled on the tufted floor. [1]139

其 中 the air grew denser 是 动 觉 意 象,perfumed from unseen denser 是嗅觉意象,footfalls tinkled 是听觉意象,tufted floor 是视觉意象。动用这么多意义丰富的意象,使读者从多种角度充分领略到青年的那种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的思念之情。在《乌鸦》中,还有两种意象对全诗“忧郁”的基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坡大量运用了“黑色”的视觉意象。实验美学的材料证明,对单纯的颜色可以有快或不快的感觉,例如红色的热烈激动,绿色的安详宁静。诗中故事发生在 midnight,一只来自the Nightly shore- the Night’s Plutonian shore 的ebony bird 来到死者生前常来幽会的房间与青年相会。这一系列的“黑色”视觉意象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感觉、知觉心理即刻联想到“阴森恐怖”、“忧伤哀婉”、“不吉不祥”。二是坡动用了意象中最小的单位——词, 即“Nevermore”作为意象。诗中“Nevermore”是乌鸦答诗人其姓名, 但是当忧伤的青年问其是否是上帝派天使送来忘忧药以中止对失去的丽诺尔的思念, 能否在遥远的仙境拥抱美丽少女时乌鸦永远以“Nevermore”作答, 象征着“绵绵而无绝期的伤逝”。 “Nevermore”像是《乌鸦》这首诗的主调和弦,它贴切地烘托了“忧郁”、“哀伤”的主题, 使读者不知不觉进入诗的境界, 充分领略诗中青年那种思念故人不能自拔的心灵的悲泣。

四、结语

《乌鸦》是爱伦·坡代表性的优秀诗作,诗中的韵律、风格及意象都给人以(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深刻的印象。这些独特性创造使诗歌极具艺术性的同时还富有思想性,给人以心灵的震感和深刻的思考。从另一个角度讲,诗人的创作理论在《乌鸦》中得到了很好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爱伦·坡. 乌鸦[M]. 曹明伦, 译.//李宜燮, 常耀信. 美国文学选读( 上) ,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1:136- 139.

[2] 曹曼. 爱伦·坡死亡主题的内涵解读[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10(2).

[3] 刘剑锋. 奇异的梦幻曲怪谲的蒙太奇[J]. 甘肃社会科学, 1996( 1) : 80- 84.

[4] 聂方冲. 爱伦坡小说中的“美女之死”[M] 江西: 江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5] 朱振武. 爱伦·坡的效果美学论略[J]. 外国文学评论, 2011(5).

[6] 竹 辉. 中英诗歌中的“意象”[J]. 外国语, 1998( 4) :45- 46.

[7] 左金梅. 英美浪漫主义诗歌概论与欣赏[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6.12.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