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用名言写一篇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1:41:39 优秀作文
用名言写一篇作文优秀作文

篇一: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作文指导:

(一)指导学生审清题意

1、出示要求: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注意立论要有依据。

2、提炼要点: 请同学们仔细审题,说清要求中有哪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1)以孔孟名言为题。(题目自拟) (2)写一篇议论文

(3)立论要有依据(4)字数要求

(说到第2点时要检查学生对议论文知识尤其是三要素的掌握情况)

(二)指导学生选论题,明确中心论点

请每个同学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孔孟名言,提炼观点,并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想设分论点的话说出你的分论点) (思考一分钟之后在班内交流)

教师参与: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中心论点:虚心学习,不耻下问是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

(三)指导学生选择论据、运用论据。

以上面老师选的名言和论点为例指导如何选论据、用论据。(重点指导事实论据) 下面是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一组事实论据,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1、哪些论据是多余或重复的,应删去,理由是什么?

2、对留下的论据应如何安排先后顺序?理由是什么?

参考论据:

1、白居易虚心求教 2、欧阳修署名 3、辛弃疾不耻下问

4、李时珍为撰写《本草纲目》虚心向下层人民求教 5、水稻之父袁隆平虚心求教

6、关羽大意失荆州 7、项羽不听范增劝告而终至失败8、马谡不听陈平意见失街亭 (学生应能讨论得出:2指属于个人谦虚的美德,不是虚心向他人学习,6主要批评了关羽的大意,而不是没虚心向他人学习,2和6都不能直接证明论点应删去;1和3都写的是诗人在作诗时向他人请教有重复,应删掉其中一个;1或3、4、5属正面事例应放在前边,可按时间顺序排列;7和8属反面事例

用名言写一篇作文

应放在后面,也可按时间顺序排列。) 引导学生得出选论据的规律:

1、论据必须充分。

2、所选论据必须符合论题,并能直接有力的证明论点。

3、所选论据必须有典型性、代表性,还要从正反两发面考虑。

4、事实论据应精炼概括。

5、事例后要辅以分析议论,议论要紧扣中心论点或本段分论点。

6、议论中可适当引用名言警句作道理论证。

(四)指导学生恰当运用论证方法。

上面我们在选择论据的过程忠已自觉的运用了两种论证方法,是哪两种?(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议论文中还可运用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道理论证:能充分有力的论证论点,增强说服力)

(比喻论证:能生动形象的论证论点,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小结:上面我们学习了写议论文时,如何选论题,明确中心论点,选取论据,恰当运用论证方法,这些都是些好议论文的关键。但对于一篇文章题目、开头和结尾的写法也不可忽视。下面我们就回忆一下议论文关于这三方面的知识。

(五)指导学生拟好题目、写好开头和结尾:

1、指导学生拟好题目

议论文题目的两种基本类型:1、论点型 2、论题型

当堂训练:为你已选好论题、论点的那篇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拟好班内交流。

2、巧设开头,引人入胜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很富有哲理,对于议论文的引论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议论文的开头多姿多彩,谁能举出常用的几种方法,便于大家巧设开头,写好第一步。

提示:(1)亮观点,单刀直入(2)打比方,隐喻题旨。

(3)讲故事,引入主题。(4)引名句,扣住中心。

(5)摆现象,揭示论题。

当堂训练:请每个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自己的文章写一个开头。写完后交流。

3、指导学生写好结尾

结尾的方式与开头一样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里归纳几种:

(1) 总结全文,卒章显志。 (2)提出希望,激励人心。 (3)留下“余音”,发人深省。

无论是哪一种结尾都要力求与开头有所照应,使文章机构完整。

四、出示范文作简要分析。

引导学生从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及题目、开头、结尾的写法等各方面分析其优缺点。当堂交流,再总结写法。

五、当堂综合训练:

同学们:下面就为你的议论文整体构思,写出提纲。(完成后交流)

提示:选名言,说论点→拟定题目→写好开头→精选论据,安排结构→说结尾

六、布置下节课任务:根据这节课的作文构思和提纲组织成文。

附范文:

学而不思则罔

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这样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学习中,倘若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收获。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与思要紧密结合。

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两环紧扣,缺一不可。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学与思想结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在马列主义传播到中国大地的时候,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为领导的共产主义者,在汲取马列精髓的同时,结合中国实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试想,革命先辈们如果不是学与思、思而再实践,而是一味生搬硬套,教条主义,那么中国革命怎能成功?文艺复兴的大科学家伽利略,倘若不是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能在当时产生?人类能够及早挣脱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学而思,思而学,正是这些伟人成功的经验,同样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源。

今天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因此,美国教育界正在努力改革原有教学体制,力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明天的科学;欧洲、日本纷纷不其后尘,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明天的创造型人才,正是要从今天学生中培养起来。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到:在

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来等候明天的选择。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学者、大师们成功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而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是今天的中国在明天得以崛起的希望。

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片面性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警世格言。其实,这句话是具有极大的片面性的。

不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举不胜举。譬如:越王勾践若不是在吴国受尽屈辱,他回国怎能卧薪尝胆呢?不卧薪尝胆,又怎会强盛起来而一举灭吴呢?中国女排如果不是在同世界强手对垒中受尽窝囊气,又怎会一跃而起创造出“五连冠”的奇迹呢?这些事实说明,人确实能在忧患中生存发展。

然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有条件的。这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看你有无理想,有无毅力,有无奋斗的精神。只要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命奋斗的精神。那么处在忧患之中,自会求得生存和发展;同样,有理想,有毅力,有了不断进取的精神,即使处在安逸的环境中,也决不会走向死亡的坟墓。

一个人,为忧患所困扰,不能挣脱忧患的泥潭,索性破罐子破摔,消极沉沦,不与劣境抗争,那么就不能在“忧患”之中求生。是“生”还是“亡”,关键在于人“为”还是“不为”。“为”,无论是处在忧患之中,还是处在安乐之中,都可以“求生”。“不为”,无论是处在逆境中还是顺境中,都难免一 “死”。

时代前进了,人民正在向小康迈进,处在忧患之中的人越来越少了,多数的人处在顺境之中。在强调“忧患之中”求生的同时,也应当讲讲“在安乐之中求发展”。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安乐”,把顺境当作起飞的宽广跑道,那么,我们就能主宰“生”和“死”,就能把握成功的钥匙。

有甲、乙、丙三个工厂,甲、乙两个厂都濒于倒闭,主管部门向甲、乙厂出示了黄牌。甲厂接到黄牌,干群一心,进行企业改革,大胆任用人才,加强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加强企业管理,结果,第一年扭亏为盈,第二年就获纯利10万元。而乙厂接到黄牌后,领导辞职,职工各自寻门路去了,终于闭门关厂了。乙厂并没有在忧患中求生。丙厂是个乡镇企业,原先固定资产只有3000元,工人8个。干了两年,其产品冲向了全省,年产值达21万,工人50人。第四年,全厂职工已有100多人了,年产值达百万元。现在,丙厂的产品已畅销亚洲了。丙厂越办越红火,并没有在顺境中却步。可见,“为”字是多么重要啊!历史表明,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或者是一个人,只要“为”,只要奋斗不息,就可以“弱变强”“强更强”;如果“不为”,坐等幸福或享清福,那么,“强”必转 “弱”, “弱”则趋于“亡”。

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还不能算作完美的警世之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题记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八个字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宽容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宽容、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

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宽容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结果成就了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宽容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宽容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 古人尚能如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心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宽容。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这件事启示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得理也让人,宽容的感化作用常比剑拔弩张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

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他会为一丝一毫的事情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事情已经过去了,而他还是老在那想,这么可恶的事情我怎么可能原谅它呢?然后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不断的从中受到伤害,难以自拔!有时甚至要发誓“报仇”!哎,仔细想想,何必呢?让自己整天活在过去的种种痛苦和仇恨中,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悲哀!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宽容呢?

首先,宽容需要沟通。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其次,宽容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要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宽容别人。

再次,宽容需要忘却。克制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真正的大境界。

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有时候一两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了。“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人生坐标;就一个“恕”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让我们学会去宽容别人吧!该放下时且放下,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让我们认真地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准则吧,我们的心园将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虚心学习 不耻下问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孔子的至理名言,而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就在于他谦虚好学的态度,不耻下问的精神。圣人的言行告诉我们:虚心学习,不耻下问是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

②从古至今,多少名人都不以“下问”为耻,虚心向身边的人学习,不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而最终成就伟业,成为世代传颂的伟人。

③白居易,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这都是因为,他作每一首诗后,都要向牧童或村妇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直到他们满意,才算定稿。这位伟大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不耻下问,虚心求教于人民,终于使自己的诗和人格同为后人传诵。

④李时珍,明朝著名医学家。他为撰写医书,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药工、樵夫、渔夫等人请教,终于著成世界闻名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他的医学理论给后人留下许多启示,他因虚心学习,不耻下问终获成功的宝贵经验更让我们受益无穷。

⑤袁隆平,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却被赋予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原来,他

为了培植优质水稻,常常深入到田间地头细心观察,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农民请教,经过努力,他终于培育出了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成为中国的一代功臣。他的成功同样是源于虚心学习,不耻下问的美好品质。

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主席的这句名言通言是在告诉我们,以诚恳谦虚的态度,向自己身边的人虚心学习,你就一定会不断进步,直至成功。若骄傲自满,不听取他人的意见,等待你的只有落后和失败。

⑦还记得那个西楚霸王项羽吧,当初何等的气概,最后竟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还不是因为他骄傲自满,不肯认真听取下属的意见?还记得那个被诸葛亮挥泪斩掉的马谡吧,不知他在耻笑下属王平“女子之见”的时候,能否想到就因为他的骄傲,不仅丧失了自己的生命,更让署过大大受损。

⑧面对这些成功和失败的例子,我们也应该反省自己:我们做到虚心学习,不耻下问了吗?不要让失败的教训在我们身上重演。当然,我们许多同学遇到问题总不虚心请教,不是骄傲,而是感到难为情,怕别人说自己无知。难道这些伟人成功的事例还不能让你认识到,虚心求教 不耻下问是美德吗?

⑨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们抱着“人皆我师”的态度,在虚心求教中追求成功吧!

篇二:名言警句作文(题目)

名言警句类作文审题训练

命题:马翠翠 审核:语文组

技法点拨:

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审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名言表达形象,寓意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结合这句名言,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半个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

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立意: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它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立意: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请以此名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立意: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说:“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读了老子的这句话,你作何感想?请把你想到的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立意:

篇三: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得少于800字。不得宿构或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

比如,2010年高考山东卷:“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道作文题所给材料就是一句名言,审题时抓住名言中的关键词“光明和阴影”,从中悟出“光明”的比喻义“正义的或有希望的”,“阴影”的比喻义“心理上不够开朗乐观,感到压力缠身;还指心灵与修养方面的弱点或不顺利的生活境遇等,如人生的逆境、挫折等”。由此入手,该材料作文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立意了。

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本道作文题有两则名言,在名言之后,命题者用“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这一关键性问

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所以,我们可以循着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抓住第一句名言中的“绝顶”可立意为: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深层内涵: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

也可以抓住第二句名言中的“半高处”立意: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

还可综合两则名言立意: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受世界更美好。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

【佳作示例】

人生何处不精彩

李文烽

爱默生有言:“生活难,难就难在选择。”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尼采却觉得站在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人生也如登山,无论是半高处或是顶峰,只要努力攀登,同样会收获精彩!

他站在了半高处,没有奖牌,却赢得了掌声??

在伦敦奥运会上,来自南非的“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成为了奥运田径赛场上的首位残疾运动员。虽然他最后惨遭淘汰,与金牌无缘,但他努力拼搏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换来的是为他骄傲的掌声。

白哲特曾说:“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得他们变得更坚强。”正因为皮斯托瑞斯有着坚强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拼搏,虽然最后只站在半高处,无法登上冠军的顶端,却同样精彩。

他站在了最顶峰,成为万众瞩目的作家??

201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莫言因其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时事以魔幻写实手法冶于一炉”,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富有张力、情感饱满的农村“民间深层经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第一人,填补了中国文学界的空白。

泰戈尔说过:“莲花的花瓣不会闭合,深藏的花蜜定会显露。”正因为莫言用自己潜心几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大胆细腻的创作征服了世界,最终登上了诺贝文学奖的最高峰,从而绽放出夺目的异彩!

她站在半高处收获成功,也站在顶峰创造精彩??

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开了一家“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她靠自己的努力与真诚来经营这家餐厅,因此小店的生意很红火。后来她招了40名

工人,办起了一家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取名为“老干妈麻辣酱”。仅仅用了3年半的时间,“老干妈”公司便迅速壮大到了1200多人,产值将近3亿元。现在,“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经高达13亿元,在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上名列第5。她所开发的产品覆盖了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每个省份,并远销世界各地。

威廉·钱宁说过:“要想人生过的有意义,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陶华碧先前做小生意——在半高处收获过成功,后来选择开办麻辣酱生产厂——在顶峰创造了精彩,是啊,只要努力,人生何处不精彩?

无论你相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是相信“站在半高处,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只要你努力攀登,人生每一处都精彩!

【点评】

作者通过名言开端,然后引出材料要点,紧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可谓言简意赅。主体部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深入阐述“人生何处不精彩”这一中心论点,结尾再次回扣材料并与开头呼应,使之浑然一体。可以说,全文中心突出鲜明,结构一目了然。典型的论据,深入的分析,精当的语言,让文章也收获了精彩。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林宇昕

看风景,不该在山顶,因为东坡曾云:“高处不胜寒”。其实,我更欣赏的是尼采的处世之道,也就是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

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语花香。

周汝昌先生无愧“为芹辛苦见平生”的美誉。虽一生坎坷,耳聋目近盲,但他在辛苦的研究路上一走就是六十载。时年九十余岁,他仍坚持每天用盲文写作。

是什么东西有如此大的魅力,令一个人为此痴迷一个甲子?不是名和利,而是在过程中享受的乐趣。班廷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最美的风景,不在山顶,而在路上。世上为一项事业痴迷的人之所以痴心不改,大抵是因为他们深知这个道理。

最美的风景,不是巅峰上的天光云影,而是路上的“流水飘花”。

“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被誉为“征服冠军的冠军”。他不因先天身体缺陷自暴自弃,而是用“丁”形义肢踏上跑道。艰苦的训练,只为登上奥运赛场。他鼓足勇气竭力在赛场上奔跑。虽然他最终无缘领奖台,但微笑仍在他脸上绽放。

为什么幸福不只眷顾达到巅峰的人?因为尚在路上的人有目标与追求,正如王绍男所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纵然路远天寒,但只要有追求,路上流光溢彩、摇曳多姿的美景照样迷人!

最美的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在于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衣着土气的“大衣哥”凭借雄厚的实力唱响中国。此后,他的生活便被鲜花、掌声簇拥。然而,这一切给予他的不是幸福,而是无奈。追梦路上享受的单纯快乐似乎已被所谓荣誉光环渐渐消磨殆尽。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归音乐本身,与路上的美景重逢。

史蒂文森说过:“怀着希望去旅行,比到达目的地更有趣味。”即便是顶峰之景也无法取代路上的风景所具备的美。追梦的路是坎坷的,但也只有踏上征途,我们才能享受那份充实。

路上的风景最美,路上的人最幸福。正因如此,单田芳年逾七旬,仍不“封口”;理查德痴心于汉字,乐此不疲;姬十三剥科学松果,满怀激情??

前行的人们,你们是幸福的,因为: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点评】

本文的标题亮人眼眸,“最美的风景在路上”,醒目、贴切,很有诗意,引人遐想。而后作者从三个方面运用特色语言标志“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语花香”、“最美的风景,不是巅峰上的天光云影,而是路上的‘流水飘花’”、“最美的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在于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很有创意地引领出各部分的论据并加以深入分析、阐述,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陈晓娜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是说一千个读者去读同一本书,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它,便有了不同的想法。就像登山,从山脚望,觉得山很雄伟;从山腰看,觉得世界真美好;从山顶俯视,觉得世界如此之小。这都阐述了同一个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你会发现不同的美。因此,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事。

“塞翁失马”的故事耳熟能详,讲的是一位年轻的儿子骑马时将腿给摔断了,儿子大好年华却要跛脚一生,父亲十分感伤。哪知朝廷征兵,儿子却因跛脚而得以留在年迈的父亲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这讲的就是对事情的辩证看法,既有弊亦有利。学会多角度看待事情,我们就可以少犯一些错误,多添一些美好。

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

莫言,这位笼罩着诺贝尔文学奖光环的作家,可能在10月11日前并不被众人知晓。10月11日之后,记者的争相造访、作品的出版断货、电视节目的邀请始终不断。这是“明星效应”?莫言自己也说这些只是一段时间的热潮,过了这个劲头就会消停的。为何莫言如此低调?可以说像莫言那样平心静气地看待获奖,就不只是中国传统里的谦逊了,而是底气,是潜心问学终获回报的自信,是中华文化在世界各个角落传播飘扬的自信。

人是多面的,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才能全面地了解人。

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生。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是,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却总会碰到“不如意”。有的人追求金钱,认为这便是幸福;有的人追求名利,认为拥有了名利就拥有了幸福??在物质观念笼罩下的人们,越来越少追求精神幸福,追求所谓的恬淡舒适的生活。物质和精神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单重视物质的需求,亦不可只追寻精神的富足。

学会多角度看待人生,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丰收,便会寻得幸福的真谛。 多角度看待事,多角度看待人,多角度看待人生??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许多美好。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作者从“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事”、“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生”这三个方面反复阐述“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发现其中的美好”这一中心论点。深入浅出的论述,一目了然的结构,质朴无华的语言,给读者以感情的共鸣。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