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元跨革囊的历史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05:42:01 作文素材
元跨革囊的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篇一:云南历史

云南历史

1、为什么说中国历史的第一页从元谋人写起?

答:1965年,地质工作者在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了两枚人牙化石,经研究,命名为元谋人,生活时代距今170万年左右,比蓝田人、北京人早100多万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和亚洲最早的人类。所以说中国历史的第一页从元谋人写起。

2、请简述庄蹻入滇。

答: 公元前279年,楚顷襄王派大将军庄蹻率军经黔中向西南进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当他打算班师回朝时,秦国派司马错攻占楚国的黔中郡,阻断了他的归路。于是,庄蹻与部众2万余人被迫留在当地,变更服饰,从滇人习俗,并向当地著民族传授内地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云南的发展,可以说庄蹻是中国第一个自内地到边疆云南参与开发的历史从物。庄蹻入滇标志着云南从政治上与内地联系的开始。

3、“汉习楼船”的来历。

答: 公元前122年,出使西域的张骞历尽艰险回到长安,向汉武帝报告,在大夏国(今阿富汗)发现有一条西南通往身毒(今印度)的古道,如果从蜀郡通身毒,道路近便,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派王然于等使者到西南夷寻求西去之路。到了滇国,道路被洱海附近的昆明族所阻,最终未能通身毒。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在首都长安开挖了一个人工湖,名为“昆明湖”,训练水军,准备征讨洱海地区的昆明族。于是留下了“汉习楼船”的典故。

4、什么是南方丝绸之路?

答: 就是张骞出使西域了解到的蜀身毒道,事实上这条道路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就已开通了,它从今成都开始,经过云南进入缅甸,到达印度。蜀地养蚕可追溯至史前,其丝织业历史亦很久远,蜀锦十分有名,因此这条通道以丝绸命名,是中国的南方丝绸之路,它比北方丝绸之路还早两个世纪。

5、请简答“唐标铁柱”?

答:公元7世纪中叶,我国西部吐蕃奴隶主政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进

而南下,接近洱海一带,严重威胁到唐朝西南地区的安全。公元707年,唐中宗李显派御史唐九征率兵入滇平定吐蕃,收复了滇西北地区,便立铁柱于洱海之滨,以示记功。

6、请解释“六诏归一”。

答:公元7世纪至8世纪初,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较大的民族部落,史称“六诏”,其中的蒙舍诏居六诏之南,又称“南诏”。唐朝为了对付吐蕃,在西南边疆扶持日益强大起来的并与之亲近的蒙舍诏,在唐朝的支持下,至皮逻阁为酋长时,南诏统一了其它五诏。公元738年,唐玄宗封皮逻阁为云南王,赐名归义,这标志着南诏国的建立,次年迁都太和城(今下关和大理城之间),从此,云南的统治中心开始转移到洱海地区。

7、请简单的叙述“郑和七下西洋”。

答:郑和,原名马三保,1371年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晋宁)一个贫苦的回民家庭,12岁时被明军掳入宫中,分到燕王藩邸当待童。靖难之役时,27岁的他随燕王出入战阵,屡建奇功,很得赏识,赐姓名郑和。不久,永乐帝挑选他为远航船队的统帅,在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组织规模宏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交往。郑和七下西洋远航,比欧洲著名航海家达·伽马绕好望角到达印度和哥伦布航行美洲等远航早半个多世纪,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8、“元跨革囊”的来历是什么?

答: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领万大军南下,兵分三路直指云南,用革囊以及皮筏渡过金沙江,进入丽江,灭了大理国,对南宋形成包围态势。留下了“元跨革囊”的历史典故。

9、请简述赛典赤治滇的政治措施。

答:1274年,赛典赤·赡思丁任“平章政事”,到云南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首先建立行省,统一政令,将省治由大理迁到中庆(今昆明)。从此,昆明便成为云南的省会,“云南”也正式作为省一级的行政区划名称出现在历史上。然后兴修水利,发展交通,兴儒办学,实行土官制度,云南的经济等方面得

到了迅速发展。

10、请谈一谈你所了解的“西南联大”。

答:抗战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而成的西南联大,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到1946年5月4日结束,入滇整整8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了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杨振宁、李政道等许多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科学家,因而驰誉世界。

云南民族村

1、为什么说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省份?

答: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品普查公布的数据,云南省共有4235、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全国56个民族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云南有26个,是中国居住民族最多的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彝族为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独龙族最少。其中有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是全国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是我国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

现云南省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

2、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属于什么语系,傣语、白语、纳西语和彝语各属于什么语族和语支?

答:云南民族语言可分为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和阿尔泰语系。其中以汉藏语系为主。

傣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支;

白语: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

纳西语: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彝语: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3、云南省民居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云南少数民族民居的形成与各民族分布地区、生活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干栏式、土掌房、井干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

4、云南省民居各有什么特点?

答:其特点如下:

干栏式:主要分布在河谷炎热多雨地区,或一些山区。具有通风凉爽、防潮、防蛇咬虫叮的优点。采用这种建筑形式的民族有傣、壮、景颇、德昂、布朗、基诺、佤、哈尼、拉祜、傈僳、怒等民族。较有代表性的是傣家竹楼和傈僳族的“千脚落地”。

土掌房:主要分布在滇南、滇中、彝、哈尼族聚居地。具有冬暖夏凉、就地取材、造价低廉、容易建盖的特点。采用这种建筑形式的民族有分布于滇南的彝、哈尼、傣等民族。

三坊一照壁:指住宅建筑的平面结构形式,即一面正房,两侧厢房,再加一面照壁合围成一个院落。白族和纳西族多为这种结构。所不同的是纳西族民居注重抗震,白族还兼顾防风。建筑装饰方面,各具自己的民族特色。

四合五天井:院落平面结构四面皆房,四角交接处各有一小天井,加上院中央的大天井,一共五个天井。

井干式:也称木楞房。主要特点是墙壁用木料横叠而成,平面呈“井”字形,屋顶盖木片。形式有单独1栋,或多栋围合为三合院、四合院。以普米族和摩梭人较为典型。

5、从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上看,举例说明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可分为哪三种类型?

答: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从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来讲可分为炎热地区轻薄短紧型,以傣族、佤族为代表;内地平坝地区轻便型,以回、白等民族为代表;寒冷地区厚重宽大型,以藏、纳西、普米为代表。

6、请介绍云南省少数民族节日有何特点。

答:云南民族众多,民族节日也多。一方面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为许多民族所共有。如彝族有火把节、虎节、插花节、赛装节、密枝节等。彝、白、拉祜、纳西、哈尼、傈僳、普米等民族都过火把节。泼水节则为傣、阿昌、德昂等民族所共有。但同一节日,不同民族的起源和内容又不相同。彝族火把节来自战胜敌人的庆祝,而白族火把节则起源于“火烧松明楼”,起源于对柏节夫人的纪念。

另一方面,就起源和内容而言,少数民族节日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宗教祭祀性节日(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等);生产活动性节日(阿昌族的撒种节,壮、苗、瑶等民族的尝新节);纪念庆祝性节日(彝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刀杆节等);社交娱乐性节日(白族的绕三灵、苗族的花山节等)。

在众多少数民族节日中较为著名的是: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朵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傈僳族的刀杆节。

7、简述摩梭人的婚姻制度及特点。

答:摩梭人的婚姻制称为“阿夏婚姻”。“阿夏”是摩梭古语,其意为亲密的情侣,俗称“走婚”。

阿夏婚姻即母系大家庭中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制度。男子白天在自家干活,晚上到女方家过夜,所生后代一律由女方抚养。生父与子女不在一个家庭生活。男子与女方在生产生活、财产上无必然联系。这种独特的婚姻形式以情感为主,结合自由,离散随意,已成为当今世界研究人类社会形态和母系社会婚姻习俗的活化石。

8、大乘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有何不同之处?

答: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不同是由其教义不同所决定的。主要有两点:

一是大乘佛教将释迦牟尼神化,且认为三世十方皆有佛,其佛像高大庄严,数量多。南传上座部佛教只将释迦牟尼视为教祖,故其佛像较为世俗化。

二是修行方式上,大乘佛教主张除出家的僧尼外,还可以有大批居家信徒。南传上座部佛教则要求男性信奉者必须出家,到寺庙里当一个时期的和尚,学习宗教和文化知识。

篇二:中国梦,滇之蓝

中国梦,滇之蓝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此为“天下第一长联”——昆明大观楼长联之上联,是清朝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登大观楼时有感而作。它不仅仅彰显了当时彩云之南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更昭示着灿烂的华夏文明。作为当代的云南青年,我们除了为之骄傲和自豪难道就这样甘于平庸甘于先人之后了吗?不!青出于蓝而青于蓝。云南青年理当志存高远,志在四方。

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青年强则国强,国强则滇兴。如欲兴滇必先强国。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当代中国,青少年与“国学”已相去甚远,且愈走愈远。试问:此时之青出于蓝还能否青于蓝呢?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1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俗称)开始。这种学习不只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 2

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为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

元跨革囊的历史典故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青少年必须要有忧患意识。

回头看看现在的我们,当代的中国青年曾被讥讽为“垮掉的一代”。现如今,我国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们与“国学”相去甚远。许多人甚至连国语都尚未学好,便开始崇洋媚外,哈韩哈日,终日咿呀学语,邯郸学步,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却全然不觉。有的甚至连《弟子规》、《易经》、《大学》、《中庸》等著名典籍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有的连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搞不清楚,更别谈知其来历了。唯独对西方的圣诞节却情有独钟,甚至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3

擦亮双眼再看看现在的世界,美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在孜孜不倦的研习着我们的国学,并利用其中的原理为其创造新的价值。甚至连小小的韩国也来凑热闹,竟然与我们争“端午节”,还说什么屈原是韩国人。简直就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但不得不承认韩国学生争相礼拜孔子,对孔子的崇敬与重视远远超过国人。现如今,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去反思吗?

我认为,云南要发展,中华民族要复兴。就必须重视国学,修炼好家传绝学,学好看家本领,再去吸取国外的优秀文化。只有这样,中国梦,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才能早日得以实现。实现这一切的基础、中流砥柱便理所应当是我们当代中国青年。

古都南诏溢彩流芳,自1949年12月9日云南和平解放至今,这片饱受历史风雨洗礼的滇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经济布局始终遵循着中心城市扩散的模式,即以昆明这一中心城市为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迅速发展,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再辐射到边远地区 。“桥头堡”战略崭露头角,泛亚交流如火如荼。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十七倍;农业大发展烤烟等产量全国第一;工业大跨越十家企业销售过百亿;旅游产业异军突起;交通今非昔比。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激励着广大的有志云南青年们不断 4

发愤图强,努力拼搏。

同学们,同志们,广大的云南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驾着新时代的诺亚方舟扬帆起航吧!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国学集萃,把国学推向世界,推向未来,推向新时代!让我们把一腔沸腾的热血洒向祖国,洒向世界每一个需要的角落。只有祖国真正繁荣富强了,云南才会富裕兴旺。青少年理当志存高远,面向未来,放眼世界。“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时代早已经被历史长河冲刷殆尽,如今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愈发明朗,当代青年必须要把目光放大、放高、放远。

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必将在这滇土之上彩云之南描绘出一幅美好而壮丽的蓝图!遂将其下联附上,愿与广大云南有志之青年同胞共勉: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5

篇三:云南历史与文化2012期末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1庄蹻入滇: 庄硚战国时楚将,楚顷襄王派大将庄跷经黔中向西南进攻入滇,收服当地民族部落,开疆扩土,在晋宁建都王国,成为史书有载的第一位滇王。

2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昆明大观楼长联将汉武帝为征服洱海周围善于水上作战的“昆明人”,在长安按照洱海的形状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历史概括为“汉习楼船”。

3唐标铁柱:是指唐朝御史唐九征在云南建纪功柱的事迹《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4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5梁堆:“梁堆”,又名“粮堆"或“梁王堆”。 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分布于滇东北、滇池地区,沿及滇西洱海地区、滇西南永昌郡一带的一种汉式墓葬,其特点是墓室上都有一个高大的封土堆,民间多以为系元代统治云南的梁王之墓,故称为“梁堆”。

6南中大姓:南中大姓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南中汉族移民中的上层分子。一般据有地盘,拥有私人武装——部曲,操纵着地方社会权力。 7宁州:晋在今云南置宁州,治所在今曲靖,其地兼有黔桂各一小部。

梁末废。元也在云南置宁州,所辖仅今华宁等数县地。元又于今江西修水置宁州。1801年,清改为义宁。又今甘肃宁县,西魏置宁州,以此为治所。民国废。

8清平官:南诏最高行政长官统称“清平官”,六人七人不等,分别又称“坦绰”、“布燮”、“久赞”。复有“酋望”、“正酋望”,地位稍次。清平官每天与诏王参议处理内外大事,相当于中原的宰相。清平官中设“内算官”一人,掌握机密,代诏王判押处置文书,威权极重。另有“副内算官”二人,协助“内算官”处理政务。其余均为“外算官”,分掌各个执事部门。

9夔龙颜碑: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 10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二 列举

1列举两汉时期在云南设郡的情况。(名称 时间 各郡大体范围)

(1)公元前135年,招降了夜郎,设设牂牁郡(辖17县,含贵州贵阳以西,云南曲靖以东之地)。又向西降服邛笮,设越嶲郡(今四川凉山州)。

(2)前111年平南夷置牂牁郡;同时征服邛都(今四川凉山至云南大姚、永胜、丽江一带)和筰都(今四川汉源县),分别设置越雟郡(今西昌)和沈黎郡(今雅安)。

(3)公元前109年,汉朝击灭劳浸、靡莫(今曲靖地区),滇王投降,汉朝以其地设为益州郡。益州郡最西部至不韦县(今保山境内),最

南部到来唯县(今越南莱州省境内)。

(4)公元69年,东汉在今保山东部设置永昌郡,包括今天的德宏、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

2列举云南各民族所属语系,语族,族系。

三 简述题

1 云南滇池,洱海地区新世纪时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 云南滇池,洱海地区青铜文化的特点。

滇池地区青铜文化的特点

数量众多,种类繁杂

器物的纹饰极为精致、复杂

很多器物构思新颖、结构奇巧

写实性与夸张性相结合

很多器物既突出主题,又注意细部表现,通过细部的表现来深化主题。 人物、动物的心理特点反映得较为准确。

制作加工技术多样,水平较为高超

滇池地区的青铜器,有其特殊的形制

剑:一字形格剑 无格剑 锄:阔叶形锄 宽边铜镯 洱海地区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总体而言,种类较单纯,制作较粗放,风格较古朴,大多数器物上无纹饰。

剑 主要有二个特点: 山字形剑格 螺旋纹剑柄

锄头 心形铜锄

3 南诏的授田制及其影响。

土地属于南诏所有,南诏对臣下实行分封授田制度。清平官以下,都有官给分田,上官授田十双[7],相当于汉制半顷;上户授田三十双,相当于汉制一顷五十亩。中户、下户各有差降。得到分田的官员或人户,除下户可能自耕外,都把田交给“佃人”耕种,每一佃人所佃租耕种的田地多少不等。佃人耕种的土地,有明确范围,称为“佃疆”(相当于领主的庄园),其面积绵延可达三十里。在“佃疆”内,领主又派“监守”督促耕种,监察收获,即根据“佃人”全家人口数目留下口粮及来年的种子外,其余全部上缴官府。“监守”不得?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饫账鳌⑸诺枞耍绶⑾旨嗍亍⒙傧虻枞怂饕品梗艿健罢认麓顾馈钡某头!5枞擞凶约憾懒⒌木茫合拿τ谂└锸蘸蟛渭泳卵盗罚缬鲇姓秸胗φ魅胛椋髡绞弊源琢赣愀⑽淦骷纂校械幕沟米员赴奥怼?/p>

影响:

4 賽典赤治滇的功绩。

(1)撤销万户、千户、百户,改设路、府、州、县

(2)任用少数民族中的上层分子充当土官,抚绥不接受路府州县统治的反叛土司。

(3)对不服管理的民族进行招降,处理好与叛服不常的交趾王的关系。

(4)推行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A、举行军民屯田,轻减赋税。B、

大兴水利。C、传播农业生产技术。

四 评价题

1 评价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对南中的治理。

(1)诸葛亮对南中的治理思想和策略,符合蜀汉的发展战略,也与南中的实际相吻合。

(2) 诸葛亮对南中的治理,促进了南中的社会稳定。

(3) 诸葛亮治理南中,促进了南中社会经济的发展。

(4) 诸葛亮治南中,为其北伐中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方面,诸葛亮从南中获取了大理的军备物资。一方面迁南中大姓及其部曲移入蜀地,壮大了蜀的政治、军事力量。

2 南诏统一洱海的历史原因。

(1)吐蕃(藏族)奴隶主的势力自西北南下,伸入滇西洱海地区,控制了剑川、浪穹的一些乌蛮部落,和唐朝姚州都督府相争夺。

(2)浪穹、施浪、邓赕三诏复投向吐蕃,与唐朝对抗。

(3)南诏内部农业、畜牧业生产发展水平较之其他各部最高,势力最大;

(4)蒙舍诏贵族细奴罗及其子罗盛主动向唐入贡,取得信任;

(5)吐蕃南下时,皮罗阁屡次主动讨伐浪穹、施浪、邓赕。

(6)唐朝扶持蒙舍诏,完成了“合六诏为一”,统一滇西白蛮的历史任务。

五 论述题

1 云南在中国历史上发展的地位。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