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博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18:00:12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博客高中作文

篇一:高考作文冲刺策略 - 海宁教师博客——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喝彩

高考作文冲刺策略

人们都说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半壁河山”,高考作文是天下第一大题,60分,大家都想拿到高分甚至满分,那么在这最后两个月,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 引导学生读一批精品作文

浙江省知名作家薛家柱在2004年9月18日的中学语文报上说:“据我的体会,最好的方法还是多读一些中外优秀作品。正如想当书法家,就得多临摹范本碑帖一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又说“多看、多思、多分析,以优秀作品为范本,这不失为一种写作诀窍”。作为我们高考的应考学生,这个优秀作品,最贴近我们的不是中外名著,而是历年的尤其是近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我省著名特级教师胡勤老师在给我的一本叫《高考作文精品及写作指导》写的《序言》中也指出:“中学生写作受同龄人的作文影响、启发有时远远大于名家大师名著名篇的影响”。

最近到绍兴去参加了一个人教社新教材座谈会,会上顾振彪先生说:写作文“关键是解决构思,拿到一个作文题,怎样选材,怎样组材,怎样在材料中立意等等”。所以我们说引导,就是要号召他们,鼓励他们好好读精品,更重要的是还要对一些好作文进行分析,如:

风起风落间(别出心裁的题目)

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蝶翅轻拍花朵,轻舞飞扬,那是新生的涌动;绿叶滴下晨露,折射阳光,那是盛夏的生机。(排比句开了一个好头) 天上漫卷的白云,堤上婆娑的新柳,山间欢唱的小溪,田间清亮的蛙鸣??(精彩的世界)

风起风落间都阐释着世界的精彩与生活的奇妙。它们是渺小的一点珠砂,但却折射了整个大自然的完美与感动。(进入主题)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的日出让一代圣人为之叹服,仅是那一抹红色的悸动,仅是那一山绿色的清风,一个流芳百世的“儒”字便刻在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心里,难以磨灭。

苏轼看见了赤壁,驾一叶扁舟,饮一壶美酒,抒一腔愁绪,悟一生真谛,只是山间清风,江上明月,东坡却从中参悟了“一蓑烟雨任凭生”的豁达与豪气。

李白看见了长江,于是便把多半条的银河引入了人间,灌溉了几世几代人的浪漫情怀。仅那一瓢长江之水,便让这“谪仙人”的酒杯里长存一轮皓月。他从中品出了大千世界的辛酸苦辣。

贝多芬看见了月光,温柔地铺满盲女充满期待的脸。他的心在颤动,他的手在飞舞,他的灵魂在如纱的月光中格外闪耀。仅是那瞬间的触动,他看见了人间的真爱,一首如月光般的曲子便从此流泻在世间每一个角落。

凡·高看见了那一片夏日的向日葵,氤氲着生命的气息,一种躁动,一种晃若隔世的力量在他体内跳跃。从那明丽的花瓣里,他看到了超越时空的精神世界。于是挥动画笔,用色彩记录这一感悟,用感悟陶醉了几世几代的后人。(以上五段为生动而典型、翔实而丰富的论据材料)

诗人在山川虫鱼寻求旷达的灵性,画匠从日出日落间品读色彩的真谛;哲人在历史画卷中参悟不变的

真理;政客从古书古语中总结历史的遗训。(论据材料的概括)

风起风落间,你可曾感受到自然的轻松与愉悦?

风起风落间,你可曾闻到花香的纯朴与清新?

风起风落间,你可曾领悟到时空的变幻与神秘?

风起风落间,寻得一枝,剪得一叶,去欣赏,去体味这个世界!(诗一般的美妙结尾并点题)

【点睛简评】这是一篇当之无愧的满分作文:首先标题很好。“风起风落间”,题目很有文学味,其字面的意思是短暂的一瞬间,但话没有说完,其潜在的意思是“阐释着世界的精彩与生活的奇妙”。其次,语言很有文采,从头到尾,不仅运用了排比、比喻、引用等多种修辞,使语言清新靓丽,而且不少语言都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如“诗人在山川虫鱼寻求旷达的灵性??”等。再次,内容非常充实,从孔子到凡·高,列举了中外五个人物,始终围绕“小中见大”这一文章之“神”而展开,加上作者叙述时高屋建瓴,要言不繁,使内容显得丰富而又简洁。整篇文章浑然一体,开头美结尾也美,读来甚是有味。(邵作彦)

浙江省2005年高中证书会考语文卷作文(40分)的作文题是这样的:

有位老先生,拿了一幅祖传古画要求专家作鉴定。据他父亲生前说,这幅画是名家所作,价值百万。专家鉴定后认为此画是赝品,不值钱。

有人问老先生:“你一定很难过吧?”老先生微笑着说:“这样也好,我可以安心地把它挂在客厅里了。 老先生以一种平和的态度接受了这样的事实。”

生活中,不同的态度往往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请你以“态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例文

每年冬天,最盼的便是下雪。有时伏案室内,久了,就会抬起头望向窗外,或许外面会有一份惊喜。 雪来的时候,分外高兴。望着无际的苍穹中纷纷扬扬地落下,一片片鹅绒般的洁白。落在地上,尚未来得及微笑,便已经融化了。然而,她不怨什么,不会像雨水那样发起脾气,溅起点点污泥。雪在水的家族中,总是那么心平气和,。化了,便等待阳光将她们托起,然后又开始孕育新的一片洁白。

面对纷扬的雪,我自然喜出望外,在室内,我看着一群孩子在雪地里追逐,打雪仗,笑声朗朗。而那落于枝头的白雪,则是欣慰地看着孩童的无忌,为自己给他们带来的礼物而欣慰的微笑。像是一位母亲,奉献着。即便孩子把那树上的雪打落,她也没有怨气,依旧在地上踮起脚尖,微笑着望着他们。她宽容而又慈爱。

雪落了,落了一回,又落,而又再落,把大地都覆盖得严严实实,而且又毫不吝啬地融化自己,滋润地上的一草一木。然后,又耐心地落,毫不吝啬地融,直到一地的郁郁葱葱。

常常站在雪中,走在装饰着洁白的青松下,轻轻踏步,听着雪儿丝丝的响声,仿佛是和你窃窃私语。在雪松下凝立,望着漫山遍野的银白,我会轻轻地捧起一把雪,然后一页两页地读,直到完全融去。雪的

洁白,是清心,是寡欲;雪的柔软,是温柔,是平和;雪融后化作潺潺流水,渗入泥土,是奉献。雪的蕴藉是怎么也读不尽的。

捧起雪,轻松的覆在脸上,猛然间悟到:我们不也应该像雪一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吗?

读雪无尽。(得分:满分)

【点睛简评】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前些天刚刚下了几场大雪,作者就近取材,把自己对人生的态度,通过雪的描写,巧妙的寄寓在雪中。

借助“最盼”、“惊喜”、“分外高兴”、“喜出望外”等词语,点出了作者对雪的深沉的爱,然后,挥动大笔,非常细腻地写出了雪的各个特点,如:“落在地上,尚未来得及微笑,便已经融化了”,但“心平气和”;“欣慰地看着孩童”“像是一位母亲,奉献着”;“毫不吝啬地融化自己,滋润地上的一草一木”等等。作者对雪的这些优点情有独钟,而不去写雪的“冷”等缺点,正是为了后面的“读雪(雪可读,很有创意!)。”在读雪中,作者读出了“雪的洁白,是清心,是寡欲;雪的柔软,是温柔,是平和;雪融后化作潺潺流水,渗入泥土,是奉献。”此时,作者所赞美的对人生的态度已呼之欲出。也就在此时,水到渠成,“猛然间悟到:我们不也应该像雪一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吗?”到此时,我们明白了,这哪里是写雪,分明是要告诉人们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嘛!篇末点明主题,又紧扣话题,实在精彩至极!

整篇文章构思巧妙、自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雪,有些句子写得很传神,如“她也没有怨气,依旧在地上踮起脚尖,微笑着望着他们”, 有些句子又写得言约而意丰,如“又耐心地落,毫不吝啬地融,直到一地的郁郁葱葱”,仅“郁郁葱葱”四字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的春天!再如“读雪无尽”也是四字,却令人回味无穷!(邵作彦)

二、 引导学生积累使用典型材料

首先是积累一些写作材料。此外还要会使用。

在2005年省语文论文评选时,发现有一位老师(评论文时隐去作者姓名)的论文中写着这么一段话,对高考复习很有参考价值,现照录于后:

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课外阅读很认真,看过不少书,也注意搜集写作的素材,但每次考试写作都举不出具体的事例来,他自己这样说:“所有的事例在考试时都跑得无影无踪!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他的问题在于没有真正吃透材料,不知道寻找材料的多元意义。

懂得去挖掘一个材料的多元意义,那么一个材料可以在多个论题中运用,只是运用时各有侧重。例如屈原这一素材,遇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可以写屈原的记忆,借屈原的记忆来表达对正直、正义的呼唤;遇到“诚信”就可以批判张仪的不诚信;“心灵的选择”可以写屈原临死时择死还是择生的思想斗争;“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知”可以写楚怀王因自己的亲疏而形成了不正确的认知,最终身死国灭;“一枝一叶一世界”可以聚焦屈原,写从屈原这滴水折射出的世界。这样用材料就可以“以一当十”了。

要挖掘材料的多元意义,一个较为简单的办法就是评点法:让学生在整理材料的时候加上自己的评点。这评点的过程就是深入挖掘材料意义的过程,评点过后,材料的若干个意义就产生了。如果考生拥有几十

个挖掘过多元意义的材料,走入考场将不再是“搜索枯肠一无所获”了!

三、引导学生明确一些写作技巧

(1)审题的技巧

审题要准确 。审题不准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文不对题,文不对题是什么?毛主席说等于放屁。那是在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的时候,1975年中央在山西省昔阳县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江青赶到会场上去大呼大叫“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毛主席知道后非常生气地说:“文不对题,放屁!”可见,文不对题无异放屁!因此准确审题极为重要。

1、关键是要找准关键词。弄懂话题的真正含义。2002年的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离开了关键词“心灵的”,光写“选择”,那就是“走题”,2004年作文的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如果只说了“人文素养”而没有说“发展”也是“走题”,相反也一样。此处关键词是“与”;“一枝一叶一世界”也是关系型的题目,虽然关系词没有出现,但仍然是“与”这一类词语。

2、确立审题的新程序。要打破审题的旧顺序。我们一般的审题的顺序是这样的:材料——话题——提示语——要求。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应该是:话题——材料——提示语——要求。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立意的中心是话题,而同一则材料,可以引出许多不同的话题,比如说一个考生考上了清华大学,大家都很高兴,于是,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都觉得这是自己的功劳,从校长的角度,可以引出加强领导的话题;从班主任的角度,可以引出做好思想工作的话题,从课任老师的角度,可以引出抓基础、抓能力的话题,从父母亲的角度,可以引出照顾好生活营养的话题,从同学的角度,可以引出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话题,??许多考生写出来的作文偏题、离题,原因多出于不懂得一则材料,可以引出许多不同的话题的道理,按照“材料——话题——提示语——要求”的老程序,没有按照“话题——材料——提示语——要求”的新程序所致。

3、读出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并作为立意的重要依据。

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就是命题者通过话题材料给予考生的提示。因此,作文的话题虽然只是“诚信”二字,但作文是必须按“诚信不可抛”来写的。那年高考作文中还有少数考生写诚信可抛,究其原因,若非有意唱反调,就是未看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2005年我省作文的话题是“一枝一叶一世界”,就是说要从一枝一叶这一细微的具体事物中看见整个宏大的世界,其隐含的信息就是“以小见大”。许多考生因为看不到这一隐含信息,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是离题也是偏题。还有不少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自己宿构的文章原封不动地搬上去,文章是很不错,但与话题毫无联系,按照有关规定,这样的作文只能得20以下的分,岂不可怜又可惜?

(2)点题的技巧

审题准了,文章切题了,吸取那篇作文《一个杀人犯妻子的辛酸日记》得18分的教训,所以,关于话题的字眼要时不时的在文章中显山露水,能够篇末点题更好。试想,2004年有一篇18分的作文,如能

写上一句:“因为我人文素养不高,说了那句不该说的话,吃了很多苦,也阻碍了我的自(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我发展”的结语,给48分难道还会有什么争议吗?在文章中借议论、抒情点题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品位,而且可以点出文章的题旨。

下面举一个画龙点睛的例子。傻子做诗,傻子做的这首诗可以改写成记叙文。诗是这样写的:“东边一行杨柳树,西边一行杨柳树,南边一行杨柳树,北边一行杨柳树。任你千丝和万缕。怎能系得游人住?”据说,作者是文征明。这首诗,前面四句是记叙,后面两句是含有间接抒情的议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附:2004年我省一篇18分高考作文及分析

杀人犯妻子的辛酸日记

某年9月4日 阴

今天,注定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早上,我还睡眼惺忪的躺在床上,只听一阵急促地脚步声,接着门铃响起,我极不情愿,我已连着几天没睡觉,现在刚有睡意却??

门开了,是我丈夫回来,他是逃命的。他犯下了4起杀人案,18起强奸案,现在却??

不一会儿,我就听到警车响起,越来越近。我出于本能:“你快逃啊,他们会抓你的!”就因为这句话,我犯下了包庇犯人的罪,被拘留了9个月。

某年2月2日阴

今天,我总算又能见到天日了,我丈夫早在9个月前拘留那天已经枪决。我没有流泪,其实我们早已没有感情,但为什么会说那一句让自己被关9个月的话,我还没弄明白。

某年2月4日

今天儿子哭着回家,头发脸上都弄满泥水,我心疼得抚摸着儿子。“妈妈,为什幺他们都说我是杀人犯的儿子,都向我扔东西,都嘲笑我。妈妈,我再也不回学校了,呜呜??”

某年4月3日小雨

干了一个月之后,老板终于忍不住了,交给我500元,对我说:“对不起??”

没等他说完,我已经转身出去了。我知道他是看在旧交情的份上,才收留我一个月,也实在因为怕麻烦,我不能连累人家。

某年5月4日 雨

现在儿子已被送到国外被人领养,我在一个夜总会工作,还好没人认识我,但我年老色衰。我凭在美容院的几年工作经验,用了很少见的18招,为自己取得一席之地。

某年6月7日 雨

今天,记者的恒心终于得到回报,他们找到了我,硬是要采访。我又差点失去了工作,身份再次暴露。无奈,我只能留下一些文字,我想说,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度过下半生,请社会成全我,我也不再奢求能被众人接纳,我只希望,给我一条生路好吗?

篇二: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汇总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汇总

2015年06月07日2015新课标I卷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

女儿举报老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该,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2015新课标II卷

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海南 谁更具风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北京卷

二选一

27、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照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015天津卷 范儿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来源:天津日报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5浙江卷

文章和人品

材料如下: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问题特征鲜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微博]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

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老实与聪明

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与聪明”展开讨论。甲:老实就是实诚、忠厚,聪明就是机制、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可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不一定是真聪明。

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2015福建卷

(东快记者周强)从考生处获悉,作文题目以路为话题,根据材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有时,走错路也是有意思的。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这三句话自选角度写作文。·你对2015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的感觉是:

篇三:高考作文冲刺策略 - 海宁教师博客——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喝彩

高考作文冲刺策略

人们都说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半壁河山”,高考作文是天下第一大题,60分,大家都想拿到高分甚至满分,那么在这最后两个月,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 引导学生读一批精品作文

浙江省知名作家薛家柱在2004年9月18日的中学语文报上说:“据我的体会,最好的方法还是多读一些中外优秀作品。正如想当书法家,就得多临摹范本碑帖一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又说“多看、多思、多分析,以优秀作品为范本,这不失为一种写作诀窍”。作为我们高考的应考学生,这个优秀作品,最贴近我们的不是中外名著,而是历年的尤其是近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我省著名特级教师胡勤老师在给我的一本叫《高考作文精品及写作指导》写的《序言》中也指出:“中学生写作受同龄人的作文影响、启发有时远远大于名家大师名著名篇的影响”。

最近到绍兴去参加了一个人教社新教材座谈会,会上顾振彪先生说:写作文“关键是解决构思,拿到一个作文题,怎样选材,怎样组材,怎样在材料中立意等等”。所以我们说引导,就是要号召他们,鼓励他们好好读精品,更重要的是还要对一些好作文进行分析,如:

风起风落间(别出心裁的题目)

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蝶翅轻拍花朵,轻舞飞扬,那是新生的涌动;绿叶滴下晨露,折射阳光,那是盛夏的生机。(排比句开了一个好头) 天上漫卷的白云,堤上婆娑的新柳,山间欢唱的小溪,田间清亮的蛙鸣……(精彩的世界)

风起风落间都阐释着世界的精彩与生活的奇妙。它们是渺小的一点珠砂,但却折射了整个大自然的完美与感动。(进入主题)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的日出让一代圣人为之叹服,仅是那一抹红色的悸动,仅是那一山绿色的清风,一个流芳百世的“儒”字便刻在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心里,难以磨灭。

苏轼看见了赤壁,驾一叶扁舟,饮一壶美酒,抒一腔愁绪,悟一生真谛,只是山间清风,江上明月,东坡却从中参悟了“一蓑烟雨任凭生”的豁达与豪气。

李白看见了长江,于是便把多半条的银河引入了人间,灌溉了几世几代人的浪漫情怀。仅那一瓢长江之水,便让这“谪仙人”的酒杯里长存一轮皓月。他从中品出了大千世界的辛酸苦辣。

贝多芬看见了月光,温柔地铺满盲女充满期待的脸。他的心在颤动,他的手在飞舞,他的灵魂在如纱的月光中格外闪耀。仅是那瞬间的触动,他看见了人间的真爱,一首如月光般的曲子便从此流泻在世间每一个角落。

凡·高看见了那一片夏日的向日葵,氤氲着生命的气息,一种躁动,一种晃若隔世的力量在他体内跳跃。从那明丽的花瓣里,他看到了超越时空的精神世界。于是挥动画笔,用色彩记录这一感悟,用感悟陶醉了几世几代的后人。(以上五段为生动而典型、翔实而丰富的论据材料)

诗人在山川虫鱼寻求旷达的灵性,画匠从日出日落间品读色彩的真谛;哲人在历史画卷中参悟不变的

真理;政客从古书古语中总结历史的遗训。(论据材料的概括)

风起风落间,你可曾感受到自然的轻松与愉悦?

风起风落间,你可曾闻到花香的纯朴与清新?

风起风落间,你可曾领悟到时空的变幻与神秘?

风起风落间,寻得一枝,剪得一叶,去欣赏,去体味这个世界!(诗一般的美妙结尾并点题)

【点睛简评】这是一篇当之无愧的满分作文:首先标题很好。“风起风落间”,题目很有文学味,其字面的意思是短暂的一瞬间,但话没有说完,其潜在的意思是“阐释着世界的精彩与生活的奇妙”。其次,语言很有文采,从头到尾,不仅运用了排比、比喻、引用等多种修辞,使语言清新靓丽,而且不少语言都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如“诗人在山川虫鱼寻求旷达的灵性……”等。再次,内容非常充实,从孔子到凡·高,列举了中外五个人物,始终围绕“小中见大”这一文章之“神”而展开,加上作者叙述时高屋建瓴,要言不繁,使内容显得丰富而又简洁。整篇文章浑然一体,开头美结尾也美,读来甚是有味。(邵作彦)

浙江省2005年高中证书会考语文卷作文(40分)的作文题是这样的:

有位老先生,拿了一幅祖传古画要求专家作鉴定。据他父亲生前说,这幅画是名家所作,价值百万。专家鉴定后认为此画是赝品,不值钱。

有人问老先生:“你一定很难过吧?”老先生微笑着说:“这样也好,我可以安心地把它挂在客厅里了。 老先生以一种平和的态度接受了这样的事实。”

生活中,不同的态度往往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请你以“态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例文

每年冬天,最盼的便是下雪。有时伏案室内,久了,就会抬起头望向窗外,或许外面会有一份惊喜。 雪来的时候,分外高兴。望着无际的苍穹中纷纷扬扬地落下,一片片鹅绒般的洁白。落在地上,尚未来得及微笑,便已经融化了。然而,她不怨什么,不会像雨水那样发起脾气,溅起点点污泥。雪在水的家族中,总是那么心平气和,。化了,便等待阳光将她们托起,然后又开始孕育新的一片洁白。

面对纷扬的雪,我自然喜出望外,在室内,我看着一群孩子在雪地里追逐,打雪仗,笑声朗朗。而那落于枝头的白雪,则是欣慰地看着孩童的无忌,为自己给他们带来的礼物而欣慰的微笑。像是一位母亲,奉献着。即便孩子把那树上的雪打落,她也没有怨气,依旧在地上踮起脚尖,微笑着望着他们。她宽容而又慈爱。

雪落了,落了一回,又落,而又再落,把大地都覆盖得严严实实,而且又毫不吝啬地融化自己,滋润地上的一草一木。然后,又耐心地落,毫不吝啬地融,直到一地的郁郁葱葱。

常常站在雪中,走在装饰着洁白的青松下,轻轻踏步,听着雪儿丝丝的响声,仿佛是和你窃窃私语。在雪松下凝立,望着漫山遍野的银白,我会轻轻地捧起一把雪,然后一页两页地读,直到完全融去。雪的

洁白,是清心,是寡欲;雪的柔软,是温柔,是平和;雪融后化作潺潺流水,渗入泥土,是奉献。雪的蕴藉是怎么也读不尽的。

捧起雪,轻松的覆在脸上,猛然间悟到:我们不也应该像雪一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吗?

读雪无尽。(得分:满分)

【点睛简评】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前些天刚刚下了几场大雪,作者就近取材,把自己对人生的态度,通过雪的描写,巧妙的寄寓在雪中。

借助“最盼”、“惊喜”、“分外高兴”、“喜出望外”等词语,点出了作者对雪的深沉的爱,然后,挥动大笔,非常细腻地写出了雪的各个特点,如:“落在地上,尚未来得及微笑,便已经融化了”,但“心平气和”;“欣慰地看着孩童”“像是一位母亲,奉献着”;“毫不吝啬地融化自己,滋润地上的一草一木”等等。作者对雪的这些优点情有独钟,而不去写雪的“冷”等缺点,正是为了后面的“读雪(雪可读,很有创意!)。”在读雪中,作者读出了“雪的洁白,是清心,是寡欲;雪的柔软,是温柔,是平和;雪融后化作潺潺流水,渗入泥土,是奉献。”此时,作者所赞美的对人生的态度已呼之欲出。也就在此时,水到渠成,“猛然间悟到:我们不也应该像雪一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吗?”到此时,我们明白了,这哪里是写雪,分明是要告诉人们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嘛!篇末点明主题,又紧扣话题,实在精彩至极!

整篇文章构思巧妙、自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雪,有些句子写得很传神,如“她也没有怨气,依旧在地上踮起脚尖,微笑着望着他们”, 有些句子又写得言约而意丰,如“又耐心地落,毫不吝啬地融,直到一地的郁郁葱葱”,仅“郁郁葱葱”四字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的春天!再如“读雪无尽”也是四字,却令人回味无穷!(邵作彦)

二、 引导学生积累使用典型材料

首先是积累一些写作材料。此外还要会使用。

在2005年省语文论文评选时,发现有一位老师(评论文时隐去作者姓名)的论文中写着这么一段话,对高考复习很有参考价值,现照录于后:

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课外阅读很认真,看过不少书,也注意搜集写作的素材,但每次考试写作都举不出具体的事例来,他自己这样说:“所有的事例在考试时都跑得无影无踪!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他的问题在于没有真正吃透材料,不知道寻找材料的多元意义。

懂得去挖掘一个材料的多元意义,那么一个材料可以在多个论题中运用,只是运用时各有侧重。例如屈原这一素材,遇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可以写屈原的记忆,借屈原的记忆来表达对正直、正义的呼唤;遇到“诚信”就可以批判张仪的不诚信;“心灵的选择”可以写屈原临死时择死还是择生的思想斗争;“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知”可以写楚怀王因自己的亲疏而形成了不正确的认知,最终身死国灭;“一枝一叶一世界”可以聚焦屈原,写从屈原这滴水折射出的世界。这样用材料就可以“以一当十”了。

要挖掘材料的多元意义,一个较为简单的办法就是评点法:让学生在整理材料的时候加上自己的评点。这评点的过程就是深入挖掘材料意义的过程,评点过后,材料的若干个意义就产生了。如果考生拥有几十

个挖掘过多元意义的材料,走入考场将不再是“搜索枯肠一无所获”了!

三、引导学生明确一些写作技巧

(1)审题的技巧

审题要准确 。审题不准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文不对题,文不对题是什么?毛主席说等于放屁。那是在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的时候,1975年中央在山西省昔阳县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江青赶到会场上去大呼大叫“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毛主席知道后非常生气地说:“文不对题,放屁!”可见,文不对题无异放屁!因此准确审题极为重要。

1、关键是要找准关键词。弄懂话题的真正含义。2002年的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离开了关键词“心灵的”,光写“选择”,那就是“走题”,2004年作文的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如果只说了“人文素养”而没有说“发展”也是“走题”,相反也一样。此处关键词是“与”;“一枝一叶一世界”也是关系型的题目,虽然关系词没有出现,但仍然是“与”这一类词语。

2、确立审题的新程序。要打破审题的旧顺序。我们一般的审题的顺序是这样的:材料——话题——提示语——要求。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应该是:话题——材料——提示语——要求。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立意的中心是话题,而同一则材料,可以引出许多不同的话题,比如说一个考生考上了清华大学,大家都很高兴,于是,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都觉得这是自己的功劳,从校长的角度,可以引出加强领导的话题;从班主任的角度,可以引出做好思想工作的话题,从课任老师的角度,可以引出抓基础、抓能力的话题,从父母亲的角度,可以引出照顾好生活营养的话题,从同学的角度,可以引出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话题,……许多考生写出来的作文偏题、离题,原因多出于不懂得一则材料,可以引出许多不同的话题的道理,按照“材料——话题——提示语——要求”的老程序,没有按照“话题——材料——提示语——要求”的新程序所致。

3、读出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并作为立意的重要依据。

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就是命题者通过话题材料给予考生的提示。因此,作文的话题虽然只是“诚信”二字,但作文是必须按“诚信不可抛”来写的。那年高考作文中还有少数考生写诚信可抛,究其原因,若非有意唱反调,就是未看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2005年我省作文的话题是“一枝一叶一世界”,就是说要从一枝一叶这一细微的具体事物中看见整个宏大的世界,其隐含的信息就是“以小见大”。许多考生因为看不到这一隐含信息,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是离题也是偏题。还有不少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自己宿构的文章原封不动地搬上去,文章是很不错,但与话题毫无联系,按照有关规定,这样的作文只能得20以下的分,岂不可怜又可惜?

(2)点题的技巧

审题准了,文章切题了,吸取那篇作文《一个杀人犯妻子的辛酸日记》得18分的教训,所以,关于话题的字眼要时不时的在文章中显山露水,能够篇末点题更好。试想,2004年有一篇18分的作文,如能

写上一句:“因为我人文素养不高,说了那句不该说的话,吃了很多苦,也阻碍了我的自我发展”的结语,给48分难道还会有什么争议吗?在文章中借议论、抒情点题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品位,而且可以点出文章的题旨。

下面举一个画龙点睛的例子。傻子做诗,傻子做的这首诗可以改写成记叙文。诗是这样写的:“东边一行杨柳树,西边一行杨柳树,南边一行杨柳树,北边一行杨柳树。任你千丝和万缕。怎能系得游人住?”据说,作者是文征明。这首诗,前面四句是记叙,后面两句是含有间接抒情的议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附:2004年我省一篇18分高考作文及分析

杀人犯妻子的辛酸日记

某年9月4日 阴

今天,注定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早上,我还睡眼惺忪的躺在床上,只听一阵急促地脚步声,接着门铃响起,我极不情愿,我已连着几天没睡觉,现在刚有睡意却……

门开了,是我丈夫回来,他是逃命的。他犯下了4起杀人案,18起强奸案,现在却……

不一会儿,我就听到警车响起,越来越近。我出于本能:“你快逃啊,他们会抓你的!”就因为这句话,我犯下了包庇犯人的罪,被拘留了9个月。

某年2月2日阴

今天,我总算又能见到天日了,我丈夫早在9个月前拘留那天已经枪决。我没有流泪,其实我们早已没有感情,但为什么会说那一句让自己被关9个月的话,我还没弄明白。

某年2月4日

今天儿子哭着回家,头发脸上都弄满泥水,我心疼得抚摸着儿子。“妈妈,为什幺他们都说我是杀人犯的儿子,都向我扔东西,都嘲笑我。妈妈,我再也不回学校了,呜呜……”

某年4月3日小雨

干了一个月之后,老板终于忍不住了,交给我500元,对我说:“对不起……”

没等他说完,我已经转身出去了。我知道他是看在旧交情的份上,才收留我一个月,也实在因为怕麻烦,我不能连累人家。

某年5月4日 雨

现在儿子已被送到国外被人领养,我在一个夜总会工作,还好没人认识我,但我年老色衰。我凭在美容院的几年工作经验,用了很少见的18招,为自己取得一席之地。

某年6月7日 雨

今天,记者的恒心终于得到回报,他们找到了我,硬是要采访。我又差点失去了工作,身份再次暴露。无奈,我只能留下一些文字,我想说,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度过下半生,请社会成全我,我也不再奢求能被众人接纳,我只希望,给我一条生路好吗?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