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改写三国演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07:05:26 体裁作文
改写三国演义体裁作文

篇一:三国演义修改

《三国演义》阅读题

1.《三国演义》的卷首诗《临江仙》的开头三句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你觉得这几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几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

2.简述曹操杀吕伯奢的经过。

答: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他才发现杀错了人,但他又杀了出门打酒的招待他的吕伯奢。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从此离开了他。

3.请用四个四字句概括曹操的性格特征。

答:雄才大略、敢作敢为、善于用人、奸诈残忍。

4.《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三绝”是哪三个人?试选“一绝”举—一例说明其“绝”。

答:曹操“奸绝”,关羽“义绝”,诸葛亮“智绝”。曹操借粮官的人头以弹压军心、“梦中”杀人都体现出曹操的奸诈;关羽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诸葛亮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则体现出他的智慧。

5.《三国演义》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望梅止渴”就是其中一例。请简述“望梅止渴”的情景。

答: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此时,曹操灵机—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6.诸葛亮何以《三国演义》中第一主角,究其原因,不外乎其智和忠,请举例说明诸葛亮的智慧。

答:“隆中对策”,未出茅庐而尽知天下;火烧博望新野;赤壁之战,最能体现孔明军事才能;七擒孟获;空城计;八卦阵。(能写出五个即可)

7.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 答:例“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去,未遇。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其他略。

8.《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飘流,塞江而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请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

答:夷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

吴军节节败退。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

9.《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诸葛亮舌战群儒”、“空城计”分别发生在哪里?

答:汜水关、虎牢关、柴桑、西城县。

10.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评价是“三绝”:奸绝、义绝、智绝。请问“义绝”是哪个人?举一例说明。

答:关羽“义绝”。举例:关羽为义而降曹(降曹的三个条件体现其义: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

二、用刘备的俸禄养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途中在曹操让他与两位嫂子共处一室时秉烛执刀立于屋外亦体现其义),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辞、过五关斩六将(知道刘备下落后,护嫂而行,过关斩将途中极能体现其义),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

11.《三国演义》中“斩华雄”这段不到六百字的情节,作者是怎样刻画关羽神勇的形象? 答:层层烘托。作者设置了一个难以收拾的战争场面,让关羽出场。虚实结合。虚写战场,实写会场,来表现其超群的武艺。细节点染。如“其酒尚温”,化抽象为具体,显示战斗速度之快,凸显了关羽的神勇。

12.《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等。试讲述其中的一个令你难忘的情节。

答: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当即将官印吊于屋中,并留下书信,带上嫂嫂,不辞而别,奔向刘备。路经东岭关、洛阳城、汜水关、荥阳城、黄河渡口,因为未得到曹操的文书,各关隘的守将皆不放行,关羽迫不得已斩了曹操的六员大将.连闯五道关口。

13.简述关羽水淹七军的经过。

答:关羽率领大军进攻樊城。曹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精兵前去增援。不久,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汉水猛涨。于禁的军营扎在低处,大水把七军军营淹没了。于禁和他的将士找个高地避水。关羽率领水军进攻。把于禁围住,于禁被逼投降。庞德不降被斩,关羽从此名震中原。

14.简述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答:周瑜想杀死诸葛亮,以除后患,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当船的一边被射满后,诸葛亮令调转船头,等到被箭射满后才离开。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15.“空城计”是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情节。

答:诸葛亮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阳平城中。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他自己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登上城楼,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琴声丝毫不乱。司马懿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有伏兵,下令退兵。

16.人们将办事不成功称为“走麦城”,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退守麦城。由于兵少粮尽,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走小路,部下担心有埋伏,可是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到伏兵。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擒被杀。

17.简述威震长坂桥的故事。

答:张飞见曹操亲自率大批人马到来,他让手下二十多人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分两队在长坂桥后跑,等到曹军来到前,他知道曹操向来多疑,于是厉声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连喝三声,声如巨雷,喊声未绝,曹操身边的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操见状忙下令撤军。

18.简述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情节。

答:曹操中庞统连环计,钉锁战船;周瑜欲用火攻,而时值隆冬,独缺东风,忧而成病。诸葛亮借探病献计,自言能于南屏山祭借东风;周瑜于是在南屏山筑坛让孔明作法借风,瑜嫉其能,暗中派遣丁奉、徐盛于风起时杀之。诸葛亮却预先遣赵云舣舟而待,同回夏口。

19.简述赵云百万军中救幼主的故事。

答:曹操大军来袭,刘备携百姓渡江,被杀得首尾不能相顾,妻离子散。赵子龙受命保护刘备的妻儿,但混乱中走散。赵子龙杀人曹军阵营救出甘夫人,又杀人重围,怀揣幼主大战长坂坡,砍倒大旗两面,前后枪刺剑砍,不到两个时辰,杀死曹营上将五十余人,得以杀出重围,救出幼主。

20.“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并指出二人性格特点。

答:“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其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箸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的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21.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勇”的一个故事。

答:例1: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曹操端了杯热酒为

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例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欲收服关羽,热情款待,赐美女、金银、官职。后来关羽挂印封金,只收下赤兔马,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斩杀六将,最终完成使命。

例3: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22.请简述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

答:华雄连斩数将,袁绍可惜自己上将颜良、文丑不至。关羽主动请战,曹操教酾热酒一杯,为之壮行,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众将只听外面鼓声震天,正欲探听,关羽已掷华雄首级于中军地上,其时其酒尚温。

23.《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千里走单骑”是著名情节,请结合具体内容评述该人物的性格。 答:关羽暂时“归降”曹操后,得知兄长刘备的消息,立即护送着嫂嫂,不辞而别离开曹操;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跟刘备会合,充分展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表现了对刘备“誓同生死”的忠义之情。

24.《三国演义》擅长描写战争,结合具体事例简述其艺术特点。

答:《三国演义》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不把主要笔墨放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赤壁之战,在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

25.《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请问“奸绝”是哪个人?举一例说明。

答:曹操“奸绝”。举例:曹操错杀吕伯奢(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借粮官的人头以压军心、梦中杀人等事都体现出曹操的奸诈。

26.请简要叙述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内容。

答:三气周瑜。一气:赤壁之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之机,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他“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

27.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次战役。

答:①官渡之战 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②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

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曹操大败北还。

③彝陵之战 刘备为替关羽复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孙权起用青年将领陆逊,赴猇亭前线指挥作战。陆逊力排众议,决定坚守,避免交战。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戒备松懈。陆逊及时抓住战机,下令采用火攻,烧尽蜀军40多座军营。蜀军全线崩溃。刘备逃回白帝城。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④水淹七军 公元21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

28.蜀汉灭亡根本原因是什么?请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至少列出两点证明你的观点。

答:诸葛亮不能审时度势、穷兵黩武、不善用人等。缺乏对蜀汉实力与环境的自知;三国统治集团中蜀汉最弱,失荆州及刘备死后,蜀国由盛转衰,统一天下已不可能;蜀魏百姓均已厌战,诸葛亮逆此而行,连年北伐。不善用人:未选拔有才能的人,所提拔的蒋琬等人过于谨小慎微;让关羽守荆州,导致荆州地失人亡;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街亭失守。

29.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成功地塑造了诸多人物形象,其中“三绝”更是令古往今来读者赞叹不已。请结合小说中内容写出“智绝”是谁,并作简要分析。

答: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具有经天纬地之才。早在隐居隆中时,就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他不仅有隆中高论,而且能实际用兵。第一次在博望坡就出奇制胜,以区区九千人马,一举用火烧退了曹操部将夏侯惇的十万大军。一下子就扭转了刘备集团长期以来军事上的被动局面,同时也使得当初就对他冷眼旁观并不服气的关羽、张飞,不得不刮目相看、“拜服”再三。

30.简述《三国演义》中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答:关羽兵败归降曹操,面对曹操的苦心感化,寻找刘备的决心不减。当他得知刘备的下落后,决然挂印封金,不辞而别。因为没有曹操的关文,各守将均不放行。于是,关羽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千里走单骑,勇闯东岭、洛阳等五个关口斩了孔秀等六员守将,夺下渡船,过了黄河。

31.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义”的一个故事。

答:示例1:曹操率军征讨刘备,刘备投奔袁绍,甘、糜二夫人及关羽迫降于曹操。曹操赞赏关羽为人和勇武,先后拜其为偏将军和汉寿亭侯,且待之甚厚,并将赤兔马送与关羽,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军中,并不留恋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即刻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张二人重逢。示例2: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逃亡途中遭遇关羽的以昔日之情为重。关羽则认为过去替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危,已经报答了曹操。面对曹操的求情,不敢以私废公。曹操又以“五关斩将”之事,及信义之德向关羽求情。最终,关羽不顾此前与孔明立下的军令状,于华容道义释曹操。

32.《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如何从侧面突出张飞的“不战之威”?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说明。

篇二:三国演义改编史影视评论

《三国演义》影视改编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后来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该剧描绘了三国时代的一幅政治风云的彩色画卷,是一部龙争虎斗的战争史诗。着重表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晋朝将近一个世纪多个政治集团间错综复杂、紧张尖锐的斗争,这种斗争发展成为连接不断的对政治权力的争夺和军事冲突,展示出一幅幅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战斗风云图。该剧尊重小说《三国演义》和三国历史,被誉为最经典的三国题材影视剧。其中塑造的艺术形象堪称经典,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作品也斩获了许多奖项,如:1995年第15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优秀男主角奖(鲍国安)、优秀美工奖;1995年第13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电视连续剧奖、最佳男主角奖(鲍国安);1995年度第四届“五个一工程”获奖电视剧作品;2008《国剧盛典·回响30年》最具影响力电视剧。

《三国演义》总片长达84集,堪称鸿篇巨制,开播后引发一波收视热潮。据统计,《三国演义》首播时,在全国收视率高达46.7%,这就意味着有近5亿观众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这部代表着民族文化精华的电视剧。人们不但看电视剧,还就电视剧中的人物、主题、思想内涵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三国演义》的成功跨越了国界,当时在日本、香港、台湾地区等整个亚洲都掀起了一阵三国文化热。《三国演义》由5位导演共同拍摄而成,其中:蔡晓晴执导(1—7集)(24—44集)沈好放(8—23集)张中一(45—47集)(48—52集)(78—84)孙光明(53—64集)张绍林(第65―77集),是部难得的好作品!

之后在2008年由高希希执导,开始翻拍《新三国》,新三国在故事情节上做了很大的改动,如: 新三国中,陈登父子从吕布手中骗得徐州是为了曹操,可在小说中陈登父子从吕布手中骗得徐州是为了刘备。在新三国中为曹操设计收徐庶的是荀彧,可在小说中为曹操设计收徐庶的是程昱。在新三国中马超与曹操交战时,曹操在空旷的野外无法筑营寨,后来曹操因受程昱一句话的启发想到筑营寨的方法。可在小说中这个筑营寨的方法是一个老者教曹操的。

全剧总共有达35处与原著不一样,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勇气,敢把原著改成这样!与95年版的《三国》相比,新三国更像是为了拍摄而拍摄,老版《三国》从人员到设备都远不如新版,老版的画面效果不怎么样,打斗场景也没有新版的华丽,演员也没有新版那么强大的阵容,但是,老版的要比新版的成功很多,老版的投资为1.7亿,新版为1.55亿,从这就可以看出,老版对拍摄《三国演义》的重视,而且,新版的投资更多的是花在演员的片酬,画面特效的制作上,而对故事本身不太重视,还有新版演员的措辞略显造作,貌似故意迎合观众,博取眼球,从而提高收视率!所以,老版很经典,更适合细细品味,而新版《三国》更像是快餐,比较符合这个时代的大众,用于打发时间。这也可能是新版可以在国内卖出每集280万的天价的原因。因此,老版与新版都有其意义所在!每个作品都有其好坏,重要的是,其创造出来的价值,旧版三国符合原著,更具有考究价值,适合爱好三国,或者研究三国的人看,而新版三国的价值在于,符合时代需求,画面效果好,故事情节难以捉摸,措辞新颖,适合年轻人看。

篇三:《三国演义》史与文的关系研究浅析《三国演义》对三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取舍与改编

0分类号—————————————————————————————————密级

UDC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目)《三国演义》中的“史”与“文”关系研究

学生姓名 蔡天相 学号 100112011001

指导教师 冷 卫 国 院、系、中心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专业年级 汉

改写三国演义

语言文学2011级

论文答辩日期 2015 年 6月 8日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三国演义》中的“史”与“文”关系研究

——浅析《三国演义》对三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取舍与改编

摘要

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便是“三国”了;最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可能就是“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赤壁大战”等。然而,《三国演义》终归是小说,不是信史,在历书记载的重大事件上,“三分虚构,七分事实”的《三国演义》对于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是如何广纳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进而表达观点、注入情感的,本文将从“吕布刺董卓”、“曹操纵刘备”、“孙策之死”、“赤壁大战”这四个事件进行分析。

关键词:历史;文学;三国演义;三国志;典型形象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ical document and literature in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bstract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most familiar part of history for people,must be the “Three Kingdoms”.When referring to the “Three Kingdoms”,people usually take delight in talking about the "peach" and "Sangumaolu" battle of Chibi ".However, the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s a novel, not a history book.This article will find out how the “Three Kingdoms” do during it pick materials and express its ideas by artistic invention by analysis four events of “Three Kingdoms”

Keywords:historical document;literature;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Records of the Three Kingdoms;Typical Characters

原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未抄袭任何其他个人或团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文章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致谢。

目 录

1. 选取事件的概括与分析 .............................................................................................................. 3

1.1吕布刺董卓 ......................................................................................................................... 3

1.1.1事件概括及影响 ...................................................................................................... 3

1.1.2小说演义 .................................................................................................................. 4

1.1.3刺杀动机 .................................................................................................................. 4

1.1.4中心人物——貂蝉 .................................................................................................. 4

1.1.5其他来源 .................................................................................................................. 5

1.2曹操纵刘备 ......................................................................................................................... 5

1.2.1事情的经过及后果 .................................................................................................. 5

1.2.2逻辑疑点与演义调整 .............................................................................................. 5

1.2.3形象塑造的得与失 .................................................................................................. 6

1.2.4不失精彩 .................................................................................................................. 6

1.3孙策之死 ............................................................................................................................. 6

1.3.1孙策其人 .................................................................................................................. 6

1.3.2死亡经过 .................................................................................................................. 7

1.3.3演义处理 .................................................................................................................. 7

1.3.4创作意图 .................................................................................................................. 7

1.4赤壁大战 ............................................................................................................................. 8

1.4.1事件的经过与结果 .................................................................................................. 8

1.4.2演义的描述与手法 .................................................................................................. 8

1.4.3中心人物 .................................................................................................................. 9

1.4.4来源与出处 .............................................................................................................. 9

1.4.5创作意图 ................................................................................................................ 10

2.《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 10

3.总结 ............................................................................................................................................. 11

4. 参考文献 .................................................................................................................................... 11

1.选取事件的概括与分析

1.1吕布刺董卓

1.1.1事件概括及影响

“吕布刺董卓”在《三国志》中的《武帝纪》、《董卓传》、《吕布传》等诸传中都有记载,此事在“三国”的历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诸侯讨董卓结束后,董卓集团退守

关中,关东诸侯联盟也解散,天下呈现诸侯争雄、各霸一方的局面。此时吕布刺杀董卓,王允善后不周,卓将李傕、郭汜反攻长安,霍乱朝政,又造成“中央”再度陷入更大的混乱。由“吕布刺董卓”引发的一系列的结果最终导致车驾东迁,曹操迎奉天子都许,从而使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1,占得先机,进而拉开了其统一中国北方的序幕。

1.1.2小说演义

《三国演义》对这件事的描写很详细,也很好看。自第八回“王司徒巧设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开始,从王允会貂蝉,定连环计开始到吕布刺死董卓为止,小说可谓精彩不断:王允设计使二人都迷上貂蝉,和吕布定亲之后又将貂蝉送与董卓,使二人反目;后董卓大闹凤仪亭,李儒劝解不成、吕布怀恨,王允等借机离间二人,并由李肃引董卓上钩,完成刺杀。一幕幕十分精彩、环环相扣,让人觉得好不过瘾。其中除了对事件进行叙述外,还着重描写了貂蝉。

1.1.3刺杀动机

但这些精彩的描写不尽与史料相符合,吕布刺董卓,女人的原因确在其中,但也并非只有这一个。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閤,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由此可见,吕布刺董卓,并不是“激情杀人”,而是早有此意。后来吕布找到王允“陈卓几见杀状”2,王允顺水推舟,促成了吕布刺杀董卓。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将“董卓掷戟”和吕布与其侍妾私通的顺序颠倒了3,并将“掷戟”扩写成“大闹凤仪亭”,情节着实好看。毛宗岗也赞道:“不意《三国志》4中有此一段温柔旖旎文字”5。

1.1.4中心人物——貂蝉

而貂蝉作为《三国演义》中“吕布刺董卓”的中心人物,历史上并无记载其名,“貂蝉”本指貂蝉冠,汉代把侍从官员的帽饰叫做貂蝉冠。而掌管朝廷官员的貂蝉冠的宫女,就被叫做貂蝉。而小说中的“貂蝉”历史上也只是董卓的一个侍妾,也并非吕布行动的主要原因,《吕布传》中王允劝吕布“今忧死不暇”6,可见一斑。既然这些优美的文字本非史实,那又出自何处呢?其实早在宋传奇小说《大业拾遗记》中便有提及了,《三国演义》也主要参考借鉴了《三国志平话》与杂剧《连环计》。《三国演义》借貂蝉报王允之恩,为国家大计不惜自身,“拼将一死酬知己”的舍身为国与其一致赞颂、颂扬的“忠义”、“报国”相一致。着力描写貂蝉之意,或由此可知。在罗贯中的妙手之下,一个身兼忠义、美貌、智慧的形象跃然纸上,熠熠生辉。 1 《三国志·毛玠传》(333页)第一自然段:“宜奉天子以令不臣。”(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1月版陈寿著裴松之注《三国志》,下文注引《三国志》皆为此版。)

2 《三国志·吕布传》(194页)第三自然段:“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

3 抑或并非颠倒,但二事似乎并无明确的直接因果关系。

4 此处应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5 毛批《三国演义》第八回(上册71页),“次日,便将家藏明珠数颗... ...”自然段中,毛批评语:“写得好看,不意《三国志》中有此一段温柔旖旎文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罗贯中著《绣像全图·三国演义》,下文注引《三国演义》皆为此版。)

6 《三国志·吕布传》(194页)第三自然段: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

1.1.5其他来源

至于《三国演义》中李肃是如何劝诱董卓去长安会天子的,其使用的手法大多见于裴松之注引《英雄记》7,甚至守尸吏以董卓脐为灯等也俱在内。而事后王允杀蔡邕则见于谢承的《汉书》8。

1.2曹操纵刘备

1.2.1事情的经过及后果

“曹操纵刘备”一方面可以说是“遣刘备”,因为据《三国志·先主传》:“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硃灵、路招要击术。”曹操是想用刘备截击袁术的,而且刘备是“会见使”9——即被动的、碰巧被派遣。不过《程昱传》有一段程昱劝阻曹操不要放走刘备的话:“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10由此看来,刘备不但是主动请缨出击袁术,而且还向曹操借了兵马。《三国志》中有些类似自相矛盾的地方还有很多,但不管怎样,曹操最终让刘备率军截击袁术,结果就是刘备不仅跑了,还占据了曹操费力才取得的徐州,所谓“鱼入大海,鸟上青霄”11。这件事在“三国”中极为重要,若不是曹操的这一举动,恐怕我们就见不到现在的《三国演义》了,或者即使是“三国”,其中一国之主也不再是刘备了。

关于曹操是怎样具体的“遣”刘备的,《三国志》的记载较为零散。除了上述《先主传》、《程昱传》记载的,《武帝纪》、《郭嘉传》,裴注的《魏书》、《傅子》等或多或少都有记载。事件的大体经过为:刘备在徐州为吕布所败,投奔曹操,程昱等谋士劝杀刘备以除后患,郭嘉劝软禁刘备12,曹操都没有采纳,并厚待了刘备,给兵供粮。后曹操亲征吕布,得胜回朝,刘备随之入许。董承等密谋杀曹操,刘备没有参与。在曹操识破韬晦之计,指刘备为英雄后,刘备于是参与衣带诏密谋。继而袁术自败,欲投袁绍,刘备得到曹操许可,率军出击。程昱等谋士劝阻曹操但为时已晚,最后刘备得手,叛曹占据徐州。

1.2.2逻辑疑点与演义调整

不过这段故事有诸多“疑点”,或者说过于巧合。《品三国》对于“遂与承等同谋”和“会见使”则认为:“这两个碰巧,太巧了,逻辑上有问题”13。而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好像也看出了其中的“巧”,于是便把事件的顺序颠倒了,变成了刘备先参与衣带诏密谋,曹操看破其韬晦之计,青梅煮酒指刘备为英雄,刘备心里有鬼,惊得失箸。碰巧袁术自败,刘备趁机请缨截击,然后跑了。 7

8 《三国志·董卓传》(158页)裴松之注引:“《英雄记》曰:‘千里草,何青青... ...不可知数’”一段。 《三国志·董卓传》(159页)裴松之注引:“谢承《汉书》曰:‘蔡邕时在王允侧... ...遂杀邕’”一段。 9 《三国志·先主传》(749页):“会见使,未发。”

10 《三国志·程昱传》(377页):“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11 《三国演义》(205页):“玄德曰:‘吾乃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受笼网之羁绊也!’”

12 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认为《傅子》记载郭嘉所言的“宜早为之所”大概是“软禁”之意。(见于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7月版易中天著《品三国》“青梅煮酒”一章。)

13 《品三国》第十三集“青梅煮酒”:“这两个碰巧,太巧了,逻辑上有问题,所以《三国演义》就把这个次序颠倒了,是刘备先参加了董承的密谋,然后曹操又说了那句话,所以刘备就跑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