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农村小学作文题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5:41:16 小学作文
农村小学作文题材小学作文

篇一:农村小学作文题材开发

农村小学作文题材开发

摘 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农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挖掘丰富的作文题材。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题材开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146-01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农村小学生活不逊于城镇小学生活,农村小学生更有机会亲近自然,体验生活,在五彩缤纷的农村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是生活的发掘者。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校是农村小学,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农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挖掘丰富的作文题材。本文试从农村学生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作文表现出来。

在以往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学生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学生身边的题材。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加强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生活世界。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作文源于生活,学生是生活题材的加工机器,教师便是指挥者,农村生活丰富多彩,需要智慧的眼光去发现,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农村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比如农耕、家务等。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农家新居美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罗丹论艺术》)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寻美,写江南水乡之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真情。

在农村,大多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从事农耕、放牛、打猪草、做饭等农家生活,教师如果科学引导,使学生在接触这些事物活动时,会主动去寻找或发现其中的作文题材,真正做到“有米下锅”。 仅仅凭课堂几十分钟的授课,是无法挖掘到大千世界的东西,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来,就必需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或者给学生布置作文题,如《我的父亲》,让孩子们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乃至伯伯、叔叔、邻居和同事,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已的父亲,从而写出一篇生动而深刻的纪实文学。同时要鼓励学生多走出课堂,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品德、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生学会写作文,热爱写作文,这样的写作会比仅仅在课堂里完成一篇作文有意义得多。

三、加强阅读积累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农村学生的阅读机

会和习惯相对落后,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需加强学生阅读习惯和积累的培养,就农村学生而言,我们寻找读物上要贴近学生生活,如,《吴奶奶的童养媳生活》、《火烧沈家宅》、《爷爷逃荒》、《祖上也是生意人》、《鬼子进村那年》、《乡村志》等书籍,这些书籍题材来源于农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巴金先生也曾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巴金先生的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很深的。语文作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

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探讨,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库。富庶的江南水乡,景美、物美、人更美。踏遍自己家乡这块热土,寻找身边的故事,学作文,也学做人,这正是我

们作文教学的成功标识。

篇二:农村小学作文素材积累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素材的积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就无法进行作文写作。而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历少,视野狭窄,一提作文,孩子们就会皱眉头,翘嘴巴,显得无话可说。老师则认为农村孩子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的见识比城里孩子见识相差较远,上作文课总觉得没什么新意。其实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作业,它是学生综合利用字词句篇,表情达意的集中反映。针对学生作文时无物可写这种情况,我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就看老师如何去引导。我的做法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生活演奏的乐章;用自己的手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以此来点燃孩子们喜欢作文的奇异火光。具体做法是:

一、多看

就是把自己所看到的写下来。写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十分注意引导孩子们认识周围的世界——这是知识和思想的最初发源地。通过观察周围世界,那些鲜明的形象、色彩音响,像一幅幅图画,会永久地保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之中,为作文打下坚定的基础。

观察什么呢?首先观察大自然和一些具体事物。从美学原理讲,这些内容正涉及以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审美范畴,这样,孩子在学习作文时也会感受到美,情操也会随之而得到陶冶。

那初升的太阳,绚丽的彩霞,灿烂的星光,皎洁的明月,雨后的绿树,云雾笼罩的村庄,奔流不息的江河,绿茵茵的田野,都会使

孩子们如同置身于一幅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感到如痴如醉,为进行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观察大自然时要注意时间的变化。四季在变化,其景色也在随之变化,如春雨绵绵、夏雨滂沱、秋雨潇潇、冬雪皑皑,同一种景物,在不同季节亦不相同,所以要让孩子们留心观察。

在观察美好的大自然的同时,我还让学生观察实物。树呀、花呀,看形状,闻气味;猫呀、狗呀,看外形,瞧动作。通过实物的观察,孩子们写起作文就不会感到吃力了。

其次,观察我们可爱的校园。让学生留神观察学校如何组织升旗,旗手是谁,如何升,师生在干什么,表情怎样;观察班级教师上课时的言谈举止,学生如何听课,谁最认真;学校组织了哪些课外活动,有哪些班级,学生如何开展活动,结果如何等,把这些情况写下来,会有极大的好处。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让学生看一下今日的家乡和以前的有何变化,过年的情况有什么不同,谁家由贫变富,谁家打破封迷信,哪些人响应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把这些记下来,学生会感到充实。

二、多听

就是引导学生把听到的事记下来。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孩子们经历的事毕竟还不多,许多事是听别人说的。如何听别人讲的事(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我指导学生分类记:

1.把社会生活中有积极意义的事记下来。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涌现出无数的好人好事,如破除封建迷信,男到女家落户,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事。

2.把历史上有教育意义的事记下来。听长辈讲古代英雄人物行为和近代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的英雄,如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留取肝胆两昆仑”以及抗日战争中的种种英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操。

3.把科学故事记下来。听广播和别人介绍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认识到当今中国的强大。

三、多做

即自己动手进行尝试。小学生的作文主要是写真事,吐真情,而真事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为此,我进行多方指导:

1. 帮大人干家务活。我们的学生都生活在农村,很多家务活都需要他们去做。这时如能让他们记住自己是如何做的,今后写这类作文就不愁了。如缝书包、喂猪、炒菜等,既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辛苦性和趣味性,又能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

2. 承包小菜园。让学生承包学校的苗圃,让他们自己亲手栽种、除草、浇水、施肥等,在种植过程中不断总结,适时进行比赛,在劳动中观察各种植物。

3. 搞好小制作。为了提高学生动手的兴趣,做个小科学的爱好者,定期让学生自己动手搞小制作,并集中起来进行评比,并给予

合适的鼓励。

四、多想

就是指导学生把自己所见所做所听到事的感受写下来。这里的“想”就是学生的具体而又真实的感受。当看到炊烟从村庄袅袅升起时,会感到家乡的可爱;看到春雨蒙蒙,秋雨潇潇时,会感到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听到某位好人生病时,会为他感到惋惜;听到“孟母三迁”时,会感到母爱的深沉。还有那自己做的事,更是记忆犹新。所以只要留心去观察,一定会打开孩子们心灵的小窗,让他们感到无比充实。

总之,学生只要通过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头脑中积累的材料就越多,写起作文就会感到有话可说。

篇三:农 村 作 文 题 材

农 村 作 文 题 材 来 源

鄢家小学 李玉山

农村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按理说,都会像少年闰土那样“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可现实却十分遗憾,许多农村学生的作文,常常缺乏真情实感,写不出家乡的美丽风光,写不出善良勤劳的农民形象,写不出纯朴浓郁的民情风俗,语言干巴无味,情思不见踪影。 究其原因,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进而害怕作文。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任务,常常找《作文选》下手,笔下的人物张冠李戴,写老师,老师的颜面,千人一面,写同学常常是“梳着羊角瓣、红朴朴的笑脸象一只大苹果”,老农是作文选上抄来的??作文质量每况愈下,如果不制止这一现状,无疑将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健康心理。其实,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比比皆是,问题是如何引导他们去捕捉、积累。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只有实实在在地深入农村实际,开发利用农村作文题材资源,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环境中,捕捉作文题材,陶冶情操,为表达“真情实感”打下基础。

一、看农村新貌,激发学生寻找美,发现美的能力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农家新居美、乡民淳朴美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罗丹论艺术》)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去寻找美,发现美,写家乡山水之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现美。是每一位农村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一个课题。

1、采田园风光之美。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是学生观察,写景的题材资源库。水稻、油菜、小麦、桑田、杭白菊??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

的画卷:万紫千红闹春图、绿浪滚滚青苗图、车水马龙丰收图、白雪皑皑菊海图??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避免舍近就远、浪费资源、避免猎奇心理。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2.采家乡景观之美。“鱼米乡,水果香,两岸青青万枝桑“。对于家乡人来说,以山水为背景,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值得欣赏、值得自豪的。江南水乡素有“家家临水,户户通舟”的景观。黄金水道大运河,汽笛声声;恬静小池、有水波不兴;水渠通阡陌,也有流水潺潺之声;岸边的古树,水上的渔舟,小桥流水,石堤埠头,临水之户,守簖人家??这些都是小作者笔下的好材料。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时节,又有它独特的画面。如我们桐乡千年古镇——乌镇、石门,这里的每一座小桥,每一座河埠,每一条小弄,都有着神奇的故事或美丽的传说。学生经过仔细寻访和实地的考察,从而从水乡的景观之美,到表达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发现美到寻找美是学生内心质的飞跃,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

3.采农家新居之美。改革开放好政策,给我们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各种式样别致农家新居,似雨后春笋,农家的庭院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使人流连忘返,然后,反映家乡发展变化,不能说大话、喊口号,而要采集实实在在的事物,用一家一户的典型事例,以小见大,去反映家乡富了、变了,农家新居正是现代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观察农民家园,描绘农家之美,激起热爱家乡之情,写作中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为了激活学生的写作潜能,我们可以在班上开辟了一个“家乡风采”的学习园地,把描写农村风采的优秀作文刊登出来,鼓励学生大家参与,同时有助于相互学习。安排一节课的时间作“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将一周的回家见闻讲出来,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评价,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告诉学

生以后作文时需要那方面的材料,可以从中选择。通过这些做法,学生作文的胆子大了,作文吹进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农村改革开放的步伐相合拍的作文内容出现了,有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有捕鱼捉鸟的乐趣,有新翻泥土的芬芳,有秋收冬种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

二、问村史、家史,丰富情感

“知之愈深,爱之愈切。”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村史、家史、个人成长史,了解家乡以及家人的过去,收集这些值得记叙的故事,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问农家苦难史,更能珍惜今天。在农村,几乎千家万户都曾经历过辛酸的往日:地主恶霸敲诈勒索,自然灾害,逃难要饭,日本人烧杀抢掠,大运河畔留下强盗的血案张张??一幕幕苦难历史,一个个凄惨故事,催人泪下。富裕了的农民以及他们的后代怎不为此感慨。记住过去,珍惜今天,笔端自然会流露出深厚的情思来。如通过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写出了像《运河、篱笆我的爷爷》、《旧照片上的我家》、《奶奶的嫁妆》《死在日寇刀下的太公》、《盼望你,台湾爷爷》等选材都比较成功,写得很感人的作文。

2.问农家创业史,更加敬重祖辈。农家千百年的发展历史,刻下了祖祖辈辈农家人的辛劳印记。他们开河、修路、平地、造桥,一个个埠头、一幢幢农舍,都留下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听听创业史,激发小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对创业者的敬仰之情。通过走村串户,收集整理资料,不正是一部《乡村创业史》吗?

3.问农家荣誉史,让人感到自豪。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通过电脑、电视、外出旅游,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少,让孩子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听听自家的光荣史,写写农民的感人之事,激起自

豪感。像老一辈与水灾等自然灾害抗争的故事,农民团结起来与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等等,如,《自来水流进我的家》、《丰子凯,我的同乡》《在古吴越疆界处所想到的??》、《小轿车开进我的家》等写得都很成功。学生通过取材、思考、表达,把对家乡的爱洋溢在习作的字里行间。

三、学农艺农技,交流思想

农艺农技是农家的传家宝。在开发作文题材时,我们通过让学生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在劳动中交流情感,获取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假情假义的作文现象。

1.尝劳动辛苦。以劳动为荣。劳动最光荣,当今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意志不强,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千百年旧思想影响,年轻的父母,往往本着让孩子跳出“农门”的宿愿,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头东跑西摸。作文中,学生写的“劳动”往往含有水份,有的甚至是抄写别人的。所以,写劳动,就要让学生去尝一尝劳动,不能任其自由“发挥”,造成作文心理上负面影响。通过让学生亲手做,出力流汗,得到的劳动果实,才会感到香甜、感到宝贵。像种黄瓜、蕃茄等等,学生会天天盼,天天看,期望亲手种下的作物早日开花、结果。因此,我们通过家长会等形式,要求让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种田、割稻等等,让他们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从中写出了《我学会了??》之类的作文。

2.学农民智慧,写家乡特产。作文要善于选材,取有特色的材料,写有特色的作文。桐乡农民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农家

文明,创造了特艺特产,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劳动方式、致富门路。像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桐乡醉李、杭白菊、晒红烟??等都有着一套宝贵经验和独有的栽培工艺,凝聚着农民的智慧,让孩子们走村串户,仔细观察农民的劳作过程,边学边做,边想边记,丰收季节,亲口品评或亲手摸摸桐乡的特产,从亲身感受中,表达赞赏之意。

四、寻农家之乐,陶冶个性

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情浓、趣浓的题材,很多邻里的交往乐、纯情美、婚俗寿礼,建房上梁、过年过节等等。小作者通过采集、整理而得到的材料,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这样也可避免照搬照样,千篇一律的作文弊病,为孩子写出具有农家“特性”的习作打下基础。

1.乡情之浓。农家人纯朴,他们勤劳、善良,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像农忙季节、互帮互助、夏夜乘凉晚会,乡邻间的茶会、建房筑路、出资出力等等。让学生在观察、采访中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比较出村与村、户与户间的大同小异,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

2.乡俗之趣。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过年时,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鸡宰鸭,自酿米酒,打年糕,走亲访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民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等。在不同的时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如立夏日吃野餐,整个夏天身体好;六月六,家家吃馄饨,做麻球,据说吃了身体好,下田不被蚊虫叮咬。让学生在乡风民俗中寻找写作题材,写出具有水乡特色的作文。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