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意大利童话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09:51:58 体裁作文
意大利童话故事体裁作文

篇一:读《意大利童话故事》有感

读《意大利童话故事》有感

在明媚的阳光中我坐在书桌旁尽情的读着意大利童话。意大利是文艺的发源地,也是欧洲童话的故乡。

书里写着有关:真理、正义、善良、慷慨虚伪、凶残、贪婪、狡猾因此《意大利童话》故事里的情节更加强烈,民间色彩也更加浓厚,读来也有一番风味。

从前有一个国王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一个儿子。老国王年纪越来越大了,临死前对他的儿子说:孩子我快要死了。我希望你能帮我完成最后的心愿。到你妹妹们快要到出嫁的年龄你可以走到阳台上,看见第一个人不管他是贵族、手工业者或者普通农民就嫁给他。后来国王死了,年轻国王把他的大妹妹嫁给了穷猪娃,二妹妹嫁给了穷猎人,三妹妹嫁给了掘墓人。最后,皇宫里只有国王一个人,他也想娶一位皇后,于是他再次来到阳台,第一个看到的人是一个老太婆,国王刚想说话,老太婆却抢先说:尊敬的国王陛下,如果您想娶一个美丽的皇后的话,请找费奥莉塔公主。从此,国王便开始流浪寻找迷人的费奥莉塔。在路途中,他分别得到了大妹妹丈夫的礼物一根猪毛,二妹妹丈夫的礼物一根羽毛,三妹妹丈夫的礼物一根骨头。最后,他通过这三件礼物得到了美丽的皇后。

这个故事预示着即使是国王有时也要通过老百姓的帮助才能获得!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六年级:王梅玲

篇二:波斯和意大利建国传说

波斯和意大利建国(城)传说

波斯罗马建国简史

波斯

波斯位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靠近波斯湾,大体上包括今天的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小部分)。波斯是在与米底的斗争中兴起的。据希罗多德《历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处于米底统治之下的波斯有六个农业部落、四个游牧部落,其中三个农业部落势力较强。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乘米底与巴比伦作战和内部发生叛乱之机,在显贵氏族阿黑门尼德族人居鲁士(前558~前529年在位)的领导下,起来反抗米底的奴役。经过三年的战争,于公元前550年灭掉米底,建立了独立的波斯国家,定都波塞波利斯。

罗马

古罗马的历史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代(约公元前八世纪―公元前六世纪); 共和时代(约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 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 王政时期先后有七个“国王”统治着罗马,除了王权之外,此时的罗马政治体制还包括公民大会和元老院。事实上所谓“王政时期”,是罗马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国王”实际就是部落联盟首领。相传,王政时期的最后一任国王塔克文二世,是个骄纵跋扈,独断专行的暴君。公元前509年,一批有权势的贵族,驱逐了塔克文二世,把“王政”改为共和政体。

共和时期,国王由两名选举产生的称为“执政官”的官员所取代,两个执政官互相牵制,元老院的地位由于控制了公共资财并有权否决公民大会的所有措施而提高了。在特别紧急的非常时刻,可以任命一位任期不超过六个月的独裁官。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确立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

波斯罗马建国(城)传说

波斯:外孙抢了姥爷的饭碗

据传说,米底国王阿提斯阿格斯在一次睡梦中,梦见女儿芒达妮的后代将夺取自己的王位。为了以防万一,他将女儿嫁给了地位较低且性格温顺的波斯王子冈比西斯,以便使女儿的后代失去问鼎米底王权的资格。

但在女儿怀孕时,这位国王又被一个噩梦惊醒了:他梦见从女儿的肚子里长出了一根葡萄藤,遮住了整个王国。阿斯提阿格斯去找个解梦人,解梦人说:“凶相啊,这个婴儿会给米底带来灭顶之灾!”阿斯提阿格斯怒了,他决定把危险扼杀在襁褓中。孩子一生下来,就被交给国王的亲信大臣哈尔帕哥斯处理。

哈尔帕哥斯把孩子交给一个牧羊人,让他扔到荒郊野外去,牧羊人的妻子刚好产下一个死婴,于是他们留下了这个孩子,用自己的死婴顶替交差,并给孩子取名居鲁士。牧羊人的妻子叫斯帕科,在米底语中是“母狼”的意思,因此,日后有传说称居鲁士童年曾得到母狼的哺育。 居鲁士10岁的时候,和同村的孩子玩扮演国王的游戏,扮成国王的居鲁士对一个不听他指挥的“官二代”大打出手。这件事越闹越大,以至于国王阿斯提阿格斯亲自介入调查,居鲁士的身份终于暴露了。宫廷祭祀说:“这个孩子只是在游戏中扮演国王罢了,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国王。”阿斯提阿格斯便将这个小外甥送回了波斯。

由于亲信大臣哈尔帕哥斯没有杀死居鲁士,国王一气之下把他13岁的独子杀了,并做成菜肴,让哈尔帕哥斯当面吃了。阿尔帕格斯忍辱负重,开始为儿子策划报仇。

公元前559年,居鲁士成为波斯人的首领,统一了波斯的10个部落。哈尔帕哥斯便开始与他联络,要他起兵攻打米底,自己则为内应。战争打了3年,米底贵族忍受不了,便把国王阿提斯阿格斯绑起来送往波斯军营,米底王国就这样戏剧性的灭亡了。

意大利:美妙传说代代传

据说罗慕路斯和勒摩斯这对兄弟是西尔维亚公主和战神马尔斯所生的孩子。两兄弟出生后被一些好心人放在一个木筏上投到了台伯河上,以便逃到他们邪恶的叔父阿穆略的迫害。木筏上的两个婴儿漂流到帕丁山下,由一只母狼哺乳养活。因此,这只著名的母狼形象便成了罗马城的标志。

后来,罗慕路斯和勒摩斯被一牧羊人收养,长大成人后,他们离开生养他们的亚尔巴·龙加城,准备去建一座新城。然而,兄弟两在新城的选址上却各执一词,罗慕路斯希望新城建在帕拉丁山,而勒摩斯则主张建在阿芬丁山上。两人争执不下,便向神求助,于是,神便要求他们在各自选定的地点等待神的旨意。不久,神旨以兀鹫的形象出现,罗慕路斯确信自己看到12只白色兀鹫,勒摩斯却争辩说是6只。于是,两人又发生了争斗,在争斗中,罗慕路斯杀死了自己的弟弟,之后,他前往帕拉丁山并在那里建立了罗马城。

关于罗慕路斯的最终归宿,传统的说法是:在一场暴风雨中,他在一片云雾的笼罩中徐徐升向天堂,列身众神,然后他又短暂现身,在宣告完“根据神的旨意,我所建造的罗马当为世界之都”后,便重返天界。

我的感悟

波斯和罗马的传说具有共同点,首先都是母狼哺育传说,其次都是杀掉自己的亲人而建里国家或城市。我认为,造成这样共同点的原因有两个,一为什么是母狼哺育,我猜测是波斯和意大利的地理环境中狼群较为常见,所以传说就用母狼作为原型。二是由于古代波斯和意大利都为尚武野蛮的部落,他们崇尚英雄,英雄杀死自己的亲人而得到统治是合乎当时人们的逻辑的。所以他们依然觉得这样的传说是美妙的,是被世人所接受的。

罗马历史学家法比乌斯·皮克托和李维将当时的民间传说与希腊神话中的记载结合起来,在公元前3世纪整理出了一份“英雄家族谱”。根据这份英雄家族谱,罗慕路斯和勒摩斯原是伊尼阿斯的孙子,伊尼阿斯本人则是维也纳女神的后人。拉丁姆城是由伊尼阿斯建立的,而亚尔巴·龙加城则是其子阿斯卡尼亚建立的,罗慕路斯在经历了不同寻常的成长历程和弑弟事件后告知世人罗马人原是众神的后人,这无疑更易被广大罗马人所接受。

附件:《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齐涛主编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年7月第四版《一本书看透中东》 风唤雀翎著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1年7月第一版

《周末读完意大利史》瓦莱里奥·林特纳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第一版

徐佳婧

政治学院

2012141120

篇三:卡尔维诺《意大利童话》中“三”魔咒

卡尔维诺《意大利童话》中“三”的魔咒

中图分类号:i546.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

 《意大利童话》是由卡尔维诺搜集整理结集而成的。他的材

料来源于民俗学者们工作基础之上的专业书籍和杂志,而不是直接

来源于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或城市一角端坐的老奶奶的口头讲述。

他按照意大利语的使用区域来搜集材料,而不是以意大利的行政范

围来的搜集;包括了民间叙事文学的各种形式,有宗教传奇、短篇

小说

意大利童话故事

、动物寓言、趣闻轶事以及地方传说,生动而优美。在读者的

阅读过程中,会发现几乎每一则故事都和“三”紧密地联系着,“三”

就如同魔咒一般难以摆脱。

一、亲属关系设定中的“三”

三个兄弟或者三个姐妹。总是老大、老二很笨,心肠也不怎么

好,而老三集天下优点于一身——美貌、智慧、善良、运气等。故

事的模式是一个家庭(贫困的农家或富有的国王)在发展过程中(去

劳动的路上或者国家的安定)遇到了困难、阻碍(有怪物当道、敌

国挑战),家庭主力(父亲或国王)一筹莫展无计可施。这时孩子

们自告奋勇要为父亲排除困难,老大、老二一定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接下来又分出三种模式:一是老大老二要么被骗、要么被害,只有

老小能成功解决问题,即除掉障碍、解除危机,这又引起了老大、

老二的嫉妒,因此遭到老大、老二的迫害。老小却因此得到“仙人”

或国王的青睐与帮助,最终获得幸福,并且通过讲述故事让真相大

白,老大、老二得到应有的惩罚,见《蛇》、《吉丽科科拉》、《七个

头的龙》《美丽的绿鸟》等篇章。二是老大、老二有去无回,老三

出马不仅解决了问题得到了财富,还将老大、老二平安带回,全家

欢庆,见《银鼻子》、《狼和三个姑娘》、《装哑七年》等篇章。

为什么总是有“三”个孩子呢?又为什么老大和老二总是会输

给老小呢?在贝特尔海姆的《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①中,他认

为在人的意识和无意识之中,数字代表的是个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家庭状况和亲属关系)。“二”表明是一对,像是恋爱或者婚姻

关系,“二对一”是一种竞赛中的不公平,压倒性的胜利。在儿童

心理当中,“二”通常就是自己的父母,第“三”则是儿童自己。

在听童话的过程里,儿童在潜意识下,将最小的“老三”与自己同

位,觉得“三”指的就是自己,迅速成长和超越父母是每个孩子在

童年时代的心理需求,不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儿童都在各个方

面努力的想要强过自己的父母,超过“二”在无意识中代表超过父

母、胜过父母,这比胜过自己的兄弟姐妹更具意义。但漫长的童年

和超越父母这一矛盾在儿童的童年时期又是不可调和的,于是乎童

话中两个年长的哥哥或姐姐便成为“二”(父母)的伪装,儿童强

过兄弟姐妹实质就是强过父母,由此满足儿童成长的心理渴求。

二、事件发展必经之“三”

故事常常以三段式模式展开,都是主人公历经磨难,终于如愿

以偿,这里的“三”直指的是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属于童话

(儿童文学)的固定模式。神官辉夫认为:“故事是儿童文学作家

和儿童读者共同的思维方式。作家凭借故事把思想变成感觉,儿童

凭借故事去感觉作品中的思想”。②因此,童话就必然要适应儿

童的阅读心理,《意大利童话》中这种“三”的故事模式符合儿童

阅读心理。

但卡尔维诺要求的不止于此,他还以他的才华和想象为传统的

固定模式置入了新鲜的内容:在磨难之中所经历的情况。一是在事

件中,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做同一件事而达到一个目的地,接受三次

考验完成任务,取悦于直属管理者,从而获得“终极幸福”,见《三

层舱的大船》、《吃不厌无花果的国王女儿》、《三条狗》等。二是主

人公要经历三种危机或考验才最终获得圆满结局,在他人陷害下,

要去取一件宝物,在取宝途中,有三道关卡,三位烤面包的女巫、

三只凶猛的狗、年久迟钝的大门或者是象征苦难的三条湍急河流,

在仙人帮助下顺利通关并得到幸福,见《跟梨子一起卖掉的小女

孩》、《菲罗多洛与菲罗美娜》。此处的“三”就没有明确的涵义了,

“三”同在欧洲的民间文学中的“七”、“十四”等数字一样,只是

一种表示繁复和多杂的指称,是欧洲人习惯用的数字。在故事中的

频繁使用,目的为的就是要表明,主人公是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和很

多的考验,才获得最终的幸福的,放置在儿童文学的视域下,则是

要传达幸福是通过艰辛努力得来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等道德观

念,来完成对儿童的教育。

三、其他的“三”

除了故事上的“三”,还有许多细节上的“三”在《意大利童话》

中随处可见。有《只在夜里出门的人》三个女儿其一嫁人,三个人

爱上单身妇人、三个夜晚、三千法郎;《七》中三次出海、三个老

妇人;《伯爵的胡子》中三个夜晚、三口痰、三个问题、三个职业

人;《三个城堡》中三次地震出现一条三个头大大蛇、三晚进入三

个不同宫殿取出三种不同材质的花送给公主,三天从三个不同宫殿

取出三种不同铠甲获得比武胜利;《王子娶了一只青蛙》三个儿子

分别娶妻,三天时间比赛纺纱;《三个老妇人》中三个老妇人、三

个仙女的祝福、国王三次造访;《果皮和果肉》三种颜色的选择、

三种物种的背叛、三个仙女的交谈、三次默守秘密;《死人手臂》

中看守三天、三个死人从坟墓中走出、三晚的赌博、过三夜破魔咒。

在《意大利童话》中“三”即是可恶巫师的魔咒,又像是美丽仙女

的祝福,逃不开却也令人神往,随处可见的“三”虽然是一种套路,

但这“三”亦求变化万千,令读者神游其中沉溺于童话的瑰丽想象

之中。

四、总结

卡尔维诺的《意大利童话》一方面是民间故事的集子,一方面

又充分考虑到了所要面对的读者群体(不仅仅只有儿童),因此卡

尔维诺一面让《意大利童话》归属于民间文学,让其具有民间文学

都具有的特质(如常见的“三”)和价值,另一方面又让《意大利

童话》“在平静舒缓的方言中和萦绕着所有童话的气氛中都充斥着

一种和谐的美”、③“直面那些讲故事的男男女女,在模糊的背

景和故事模式中借助毫无修饰的方言讲述中寻得一个幻想世界”

④。而我们就在这饱经风霜的、具有一种内在节奏并充满激情与希

望的世界中领略个体对生命与命运的支配。



注释:

① (美)布鲁诺?贝特尔海姆著,舒伟等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1年版,第111页

② 转注《儿童文学概论》:《现代英国的儿童文学》(日文版)

日本理论社,1986年版第33页

③ 《意大利童话》卡尔维诺作前言第29页

④ 《意大利童话》卡尔维诺作前言第19页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