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起点——终点(45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10 20:23:16 初中作文
起点——终点(450字)作文初中作文

精选作文:起点——终点(450字)作文

  1500米,裁判的发令枪响了,运动员们飞快的冲出起点,在赛道上飞奔。

  一圈,两圈,三圈……一圈圈过去了,运动员们几次的从起点处冲过。终于,他们迎来了最后的一圈,他们冲向了终点。

  在1500米的赛跑中,起点又是终点,而人的一生中何尝又不是如此呢?每一年的第一天,标志着前一年的结束,也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一次次地从起点出发,也一次次的冲向终点。运动会上,给我的最大的一点收获就是:起点,也就是终点;终点也是起点。

  不禁想起小学时以为同学写的作文:作者坐公交车,在车上睡着了,到了终点站。然而当公共汽车再次从所谓的终点站出发时,此时的终点站却又变成了起点。因此有了很深的感悟。我也从中领悟到了许多。而今年的体育节,却让我更好的理解了这一点。

  起点其实就是旧的终点,而终点也就是新的起点。永远都不要对自己放弃,因为你才刚刚开始,刚刚从起点开始。不要对过去了的琐事而烦恼,因为它们已经过去了,走到了终点。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学校·初中初三:刘獟

篇一:话题作文:终点与起点

话题作文:终点与起点

终点与起点时间又一样的飞去2009年转到又从手指的指缝之间悄悄的流去。我也成了一个见证时间的人,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太多太多不可想象事与物、人与物。这一年我们从初三上学期到现在,虽说是毕业班但我们好像还没有心思到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们在下面听课不愿听或不想听的人也都在做自己的是,他们有的是对未来已失去信心,有的不知如何去复习,去学习,有的知道怎么复习独自一个人去进行的;这里的种种早已成为了过去是从我们身边所过去的这的事已成往事,不是我们所关注的我们看的是初三下学期的学习手中刺,早新的2010年是现在是一个好的开始,是一个新的起点去做该做的事,不管是学习韩式走向社会这都是一个好的奠基时期。让我一起去冲刺去鼓励去加油吧!

熊中涛

篇二:小学作文:终点?起点!

终点?起点!

秋风飒飒,吹落门前小树上仅有的几片叶子,满目萧然的季节。女孩伴着秋风来到这个世界,母亲给她取名“秋儿”。

小树在阳光雨露的呵护下渐渐变得粗壮挺拔,秋儿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渐渐长大。

秋儿是个羞涩的女孩,做什么事都要母亲陪在身边。到了上学的年龄,秋儿不愿意去,但母亲说文化一定要有,所以,义无返顾地把她送进了校门。那里有很多陌生的面孔,秋儿很害怕,下课之后就躲在墙角掉眼泪。好心的老师就给她讲有趣的故事,母亲也让秋儿变得勇敢些。秋儿还是哭,但比以前好了许多。

小树又长高了,秋儿也长高了。她早已不再像小时侯那样哭鼻子了,但秋儿却常问母亲??父亲在哪里。每每此刻,母亲总是不做声,最后就告诉秋儿记住她是他*的女儿就足够了。秋儿长大了,也懂事了,她就不再多问。可她隐约明白了,她也许没有父亲。

时光荏苒,秋儿已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母亲总是微笑着看着自己的女儿,她时时以自己的女儿为自豪,因为秋儿不仅成绩好,尤其是文学创作很突出,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每次,秋儿把奖状拿回来,母亲都会激动得流下眼泪。

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母亲病了,而且很严重。弥留之际,母亲交给秋儿一封信,秋儿拆开她,那张纸已被母亲的泪水浸透:“秋儿,妈妈知道上天要将我收回了。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你,从小到大,看着你健康成长,我很欣慰。秋儿,你过早地懂事,从不

追问父亲的事。秋儿,哪有没父亲的孩子呀。你有爸爸,当年他嫌弃你是女孩,离开了我们。那时,我很绝望。可看到你天真的笑颜,我决定自己将你养大。秋儿,我要走了,不能给你做早饭了,不能给你补书包了……你要学会照顾自己。秋儿,记住绝不能放弃生活,那是懦弱者的表现。他*的生命已到了终点,你却站在起点上。秋儿,你要学会坚强。妈妈会在天上注视你。”

出人意料的是,秋儿没有哭。没有母亲陪伴的日子,秋儿不哭。

秋风又起,吹得门前那棵树“沙沙地响”,秋儿二十六岁了,今天是她的生日,她的书也出版了,书名叫《起点》,在书中秋儿写道:“我生在秋天,也许是这个季节注定了我由稚嫩走向成熟。母亲是我一生的最爱,这本书为她而作。”捧着这书,秋儿流泪了,这是母亲走后,秋儿

篇三:《起点》作文

起 点

生活中,凡事都有个起点。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当一个人站在起点徘徊不前时,他是不会成功的。只有站在起点时,鼓足劲儿往前冲,不管路程有多远,不管过程有多难,这样才会迈向成功。

记得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几个同学约好了一起骑车到南岸碧桂园后面的象山。我们一路上边骑边说边笑,过了西江大桥,不一会儿就到了象山的山脚下。上几次,我们比赛看谁最先骑上象山,而我每次都落后一大截,实在没面子。这次,我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争口气,争取

前一段时间,我家中的气氛非常沉闷,因为妈妈下岗了。

但妈妈并没有消沉,利用我们家临近街道的特点,她很快就摆了一个小摊子,专卖冰棒、饮料什么的。听到妈妈愉快地起来的声音,看到妈妈就像原来站在织布机前那样照护着她的小摊档,想到妈妈坚强地自找就业的门路,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不用说了。

笑声,又出现在我的家中;妈妈开始了她工作的新的起点。

也许是过于辛劳的原因,妈妈病了。开始她还硬撑着,到了星期天,她就完全不能起床了。

而星期天,我不用上学。妈妈问我能不能代她守一天摊档,她说,多摆一天摊子,就多一点收入。我点了点头,就答应了。这是我难得的机会,我知道妈妈的辛苦,我愿意为她分担一点生活的重担。

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当我站在摊档后面,面对人们时,我突然觉得胆怯了。人们的眼光投向我,我觉得那好像是在笑我,这孩子家多穷!我又觉得那好像是在询问我,小小年纪,怎么就出来摆摊子?我还觉得那是讥讽我,不学习想赚钱……

但我立即又狠狠地批评自己,没志气,胆小鬼,连卖几根冰棍都不敢,这还叫男子汉,这还叫体谅妈妈,这还……

我投入地工作了,我甚至还想到了课文中懂事的孩子“傻二哥”,到后来,我还真的像他那样吆喝起来。看到人们在我这儿买了东西之后高兴而去,我心里的高兴劲儿也不用说了。

我想对妈妈说:妈妈,你看,今天是我的新起点。它不是摆摊子的起点,不是卖冰棒的起点,不是吆喝的起点,而是我懂事的起点,孝心的起点,勇气的起点,懂得生活的起点!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真实感人,有不少的美点。

构思之美。文中先写妈妈工作的起点,读者以为重点写的是妈妈。但就像生活中的波澜一样,故事也出现波澜,叙事的重点转向“我”,通过记叙关于“我”的一件小小的事,表达了对生活的感受。文中的两个起点,一先一后,一长一少,两份“高兴劲儿”相连相依,意趣盎然。

起点

“再见了,亲爱的家!再见了,爸爸妈妈!”他默默拿起背包,走出家门。

外面的天灰蒙蒙的,有一层薄薄的雾。一阵风儿吹来,他不由得想起那件令他痛苦的事。昨天,考试成绩发下来了,他的成绩很不好,语文76分,英语65分,数学更是惨不忍睹,只有53分。他觉得,自己升入初三以来,已拿出前所未有的努力,旱冰不滑了,电子游戏早已“戒掉”,连电视节目也压缩到每周星期六、星期日两次。然而成绩还是一跌再跌,这次更是跌入谷底,全没有达到老师和父亲的要求。下午,老师把他“传”到办公室,虎着脸问他,他支支吾吾回答不出。老师生气地把他的试卷扔在地上。晚上回到家,父亲看了成绩单,甩手扇了他一巴掌,扔出一句话:“给我滚!”

他恨自己,又有些无奈,他要只身逃亡。

路上行上很少,他心里也容荡荡的,老师的“高压”,父亲的打骂……一切似乎都远离了他。他想轻松地笑笑,但很不自然,与哭差不了多少。

离开家,到哪儿去?他也不知道。前几天听一个同学说,广州很好,找工作容易,工资也高,何不到广州去呢?路过报栏,他停下看了看,报上正好有一则招工启事,是广州某公司的,待遇优厚。他打定主意,对,就到广州!

来到十字路口。往左是通向学校的路,往右是通向火车站的路。他拐向右边,走了两步又忍不住停下来,回头看看,那条路是那样熟悉。路面平平展展,他曾和同学一起抬土铺路;山上的溪水流下来,顺着路边的水沟淌,那水沟是他和同学们一起挖的;路旁的白杨修直挺拔,那是他和同学们一起栽的,晨风吹过,树叶哗哗作响。刹那间,他觉得树上长满了眼睛,有班长的,团支书的,好朋友的……一双双直盯着

自己,似乎还带着鄙夷的神色,好像在说,这么点挫折就受不了,算什么男子汉!

“不!”他差点喊出声来,心中那道马奇诺防线在崩溃,于是,转身向因走去。

雾散了,太阳红红的,照在他身上一层金色。来到十字路口,停了一停,深深吸了一口气,以此为起点,继续向前走去。

评点:

这是一篇以

的结果,居然是这样。于是,泻了气,想到了放弃,也许,我已没有了动力。爸妈关心的眼神,老师干涩的嗓音,他们都那么努力,想把自己最好的奉献出去。可是,我令他们失望了,爸爸听完我成绩后的叹气,妈妈百讲不厌的唠叨,老师的一言不发,这一切,让我体会到人生的最低点。真的很暗,很沉。

前几天,语文老师布置了作文——《起点》,话题作文,呵!如果是以前,我一定会写得灿烂阳光,豪情壮志的,可这次,又怎么写呢?笔调在本子上不禁一点点流露出伤感。还起点咧,都终点了。最后,我写了个后记,是跟语文老师道歉的话,本子交上去后,不禁猜测老师看后是什么样的表情,会说怎样的话,是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没关系;还是只在本子上写个日期,然后不了了之。当然,想到更多的,都是后者。

本子发下来了,

起点

中考过后,知道自己肯定能升入高中,我便轻松起来,父母自然不会管我,因为中考已经过去了。

一天,父亲兴奋地告诉我:“你去张妈果园里看看,三天之后向我报告一次。”看着父亲神秘的眼神,我还有点不想做。可能父亲被我看久了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用手摸摸后脑:“快去呀,愣着干什么?”我也只好去了。

“父亲,你的主意真好,张妈果园里开满了桃花,风轻轻一吹,满地都是,好看极了!”

听了这话,父亲也高兴起来,眼睛眯着,露出一派带着岁月的黄牙。平静的脸上涌起了波涛,一层层水波在父亲的脸上荡漾, “不错,三天后再向我汇报。

我再次走进了果园。昨夜的风雨将花瓣打落了,有的落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层花瓣膜。有的落在地上,形成了一条色彩艳丽的桃花路。坐在这样的林间小路上,我默默地思索着,终于明白了:花儿昨日还是那样美丽,今天却铺在了路上;昨日一切的辉煌,今日也将消失。中考成绩再好,人们都会遗忘。原来人生如此悲凉。

我把我的感悟告诉了父亲,看到的却是冷漠的眼神,紧闭的嘴巴。

我再次走进果园,发现一棵棵树上都有着毛绒绒的东西,仔细一看,是桃子。我明白了,要想成功必须付出代价和努力,人只有经历各种磨难才会有所获。我再次告诉父亲,得到的是父亲的叹息,父亲迷惘的眼神打动了我的心灵。眼睛流露出的失望弥漫在空中,被我吸入肚中,我感到难受极了,空中仿佛写满了“失败”,我感到惶恐不安。

父亲对我说:“人生如同一条线,有无数个点组成,每一个点代表一个阶段。桃花开了是一个点,落了又是一个点。无数个点组成桃花的一生,也代表人的一生。你中考只是一个点,日后还要面临更多的点,不能松懈。”

一阵风吹来,带来了一片花瓣,我的泪水滴落在花瓣上,我惊喜的发现,升入高中,我又见到了一个起点。

起点 (议论文)

神农冒着生命危险,尝遍百草,创出古未之事,使后世子孙享福延寿;苏轼不拘前人,创立了“豪放派”诗风,使宋词大放异彩;欧阳修效仿白居易散文,又有创见,独成一家;相反,他的诗虽有白诗的韵味,却少有自己的风格,只能“泯然众人矣”,可见,起点高,开端好,能带来多么深远的影响。

纵总看一个人的人生,这一路走来必定要做很多事情,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不管怎么样,都会有一个起点和开端。虽然一个小小的起点,但它会意味着以后的发展及结果。袁隆平能研发杂交水稻,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当然更是他自己的成功,他的成功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他基于水稻产量低,身为教师的他深知“民以食为天”,他以此为起点,经过进百次的实验,他终于研发出杂交水稻。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天,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起点在整个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蒸汽机面世的时候,没有人相信它会发展到今天,但历史告诉我们,它有自己的天空,正因为它的起点就是和着时代发展的脚步走的。

我们知道杨振宁,从小就有一个有文化素质的家庭,接受良好的教育,一直胸中有大志,而且开始就表现出非凡的数学天分。但他的父亲并没有给予传授他高等数学,而是先培养他的思想和个人素质,给他一个人生好的起点,他为他后来得到诺贝尔奖奠定了基础。

然而我们也知道仲永,三岁背诗,七岁吟诗,就是这样的天赋,使他以为自己可以永远这样靠小聪明过一辈子。但他错了,没有努力的起点是虚无缥缈的,最后导致他未成大业。

起点固然总要,但更重要的是过程,一个好的起点加一个值得回味的过程才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

下页

篇四:解决问题-起点·过程·终点……论文

解决问题:起点·过程·终点??

教材的革新使新旧教材存在很大的差异,新课程把旧教材中的应用题变成了解决问题, 同时在教法方面也不同,旧教材的应用题教学突出双基目标而解决问题的教学却围绕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不要求设计独立的单元进行编排,成为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和相对孤立的教学过程,而要求设计分散式、稍带式的编排,将解决问题融入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领域、统计与概率领域、实践活动和综合领域等各方面;不要求将某些特定的数学知识放到人为编制的、特定的一种高于生活的情境以比较严谨的文字叙述结构,呈现比较枯燥,乏味、脱离学生实际的题目. 而要求淡化旧教材应用题的结构,由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解决问题”,使原本枯燥的应用题更具人文性、生活性和趣味性;不要求以“例题引出解题技巧——认识这种解题技巧——记忆这种解题技巧——运用这种解题技巧——提供更多题目实践——解题形成技巧”这样一个机械的教学过程. 而要求的是新教材中解决问题的创设情景图——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合理运用联系、分析、想象、评估自我调控等有助于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典型教学模式. 不要求只会“理解数量关系——搜寻记忆中的数量关系式——套用数量关系式解题的一个模式简单化的学习方式,而要求的是一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式.

一、解决问题的起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虽然新教材的解决问题呈现的形式和条件及问题的特点发生了变化,但其“根据已知条件解答相关问题”的本质属性并没有改变. 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从情境图中的众多信息中选出有用的信息来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最后就还原成了两个条件加一个问题的“传统应用题”,与“传统应用题”比较,这个过程需要学生来参与,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 识别有用信息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一定的情境“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 为了实现数学生活化,在新教材里出现了很多的情景图. 一个很简单的应用问题,教材常常以大幅的图景来展现,图上还出现很多对话框. 如新教材二年级下册

个信息的意思,搞清楚是什么事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景图中筛选和捕捉出与数学有关的内容,使其明确谁和谁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等,初步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有选择地去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养成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2. 学会数学化提问

解决问题之前先提出问题,是新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 解决问题不难,难的是提出数学化问题. 所以要求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是一大难点. 而新教材中的另一个特点是:呈现的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所以,这一环节的核心就是筛选信息,找到信息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有理、有序地思考. 如果园图上有四个条件,最上面一句是“果园里共有18棵果树”;左边一句是“3种果树的棵数相同;右边一句是“小猴每次运4筐”;最下面一句是“共摘了24筐水果,每种水果的筐数相同”. 题目要求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在出示情境图后,一部分学生缄口不言,都快要趴在桌子上了,唯恐被点名回答问题. 这时老师不该心急,要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教师可以少一些提问多做一些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 在学生回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前,先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选择、判断、比较和联系. 像以上的果园图上的“果园里共有18棵果树”讲了什么与“3种果树的棵数相同”连起来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若再提不出问题,老师可借助图式作进一步的指点. 通过画面、文字描述和其他形式所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去找相关的条件,再

进行分析. 只要教师坚持引导,久而久之,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场面,学生就会自觉地找出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养成从数学角度提问题的习惯.

3. 还原“叙述式应用题”

在情境图中给出的众多信息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加两个对应的条件就能解决问题了. 其实,这就成了传统应用题的版本了. 与老教材不同的是,新教材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很多学生不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述思考过程,有的学生语无伦次,有的学生会做不会说. 如二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思维的发展过程,是培养灵活性、独创性的窗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其本质是学生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 分析数量关系

由于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重视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解题,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往往把关注点集中在情境创设、 收集等“过程”,对数量关系式之类的数学模型,则比较简单、草率,甚至不敢正面总结数量关系式,造成数量关系分析的弱化,造成了学生不会分析数量,解决问题时往往凭借自己的感觉去猜测列式,一旦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却很难用更有效的方法去协助学生去理解,因此教师在解决问题教学时,加强数量关系的教学,不要过分简化,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数量关系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解决同类数学问题提供基本的方法与策略. 实践证明,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应用题的核心,只有理解、掌握了必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学生才可能在获取信息后,尽快形成解题思路,找到解题策略,最终达成问题的解决. 不管新教材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如何变化,“根据已知条件解答应用题”的本质属性不变,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比如教学相差关系问题:“白兔10只,黑兔7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用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摆一摆图片,白兔10只摆10个圆片,黑兔7只在10个圆片的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摆出7个圆片,然后让学生说说圆片图

下页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