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路还长,多想回到原点。5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13 00:34:54 体裁作文
路还长,多想回到原点。500字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路还长,多想回到原点。500字作文

每次的回忆都是那么刻骨铭心。

每次听歌脑海浮现熟悉的面孔。

每次都会仰头凝望的蔚蓝天边。

我已不再是整天无忧无虑的少年。

回顾各种叛逆的镜头。

时光流逝像指间的细沙。

想要叛逆却不知从何做起。

想要开心却不知如何微笑。

有谁容忍我的叛逆?

有谁纵容我的疯癫?

心中贴满各种便利贴。

我是不是正在迈进成长的路程?

白雾弥漫在眼瞳之中。

眼瞳之中是否可以看见回忆的背影?

毕业的路就在不远处。

我却不想再迈进一步。

不管是迷人的危险还是后会无期。

用水彩墨画满了白纸。

我们用黑笔在白纸上写满了字条。

无论是煽情的诗还是歌词。

那是我们最真实的感觉。

那年。

不管有多困难。

我们依然手牵手一起走。

不管有多难过。

我们依然微笑着肩并肩。

不管有多委屈。

我们依然和对方不分离。

那年。

我们躲在被子里默默擦眼泪。

不想分开却又不得不分开。

毕业考考散了我们这群人。

但考不散我们这群人的心。

是我太倔强……

还是太逞强……

路还长,多想回到原点。

路还远,你们一定都要好好的。

这首散文诗“路还长,多想回到原点”,委婉含蓄,令人回味悠长。欢快明丽,清新自然。如“眼瞳之中是否可以看见回忆的背影”。文章结构整饬,意象新奇、诡秘,语言优美。

篇一:路还长,多想回到原点。

路还长,多想回到原点。

每次的回忆都是那么刻骨铭心。

每次听歌脑海浮现熟悉的面孔。

每次都会仰头凝望的蔚蓝天边。

我已不再是整天无忧无虑的少年。

回顾各种叛逆的镜头。

时光流逝像指间的细沙。

想要叛逆却不知从何做起。

想要开心却不知如何微笑。

有谁容忍我的叛逆?

有谁纵容我的疯癫?

心中贴满各种便利贴。

我是不是正在迈进成长的路程?白雾弥漫在眼瞳之中。

眼瞳之中是否可以看见回忆的背影?毕业的路就在不远处。

我却不想再迈进一步。

不管是迷人的危险还是后会无期。

用水彩墨画满了白纸。

我们用黑笔在白纸上写满了字条。

无论是煽情的诗还是歌词。

那是我们最真实的感觉。

那年。

不管有多困难。

我们依然手牵手一起走。

不管有多难过。

我们依然微笑着肩并肩。

不管有多委屈。

我们依然和对方不分离。

那年。

我们躲在被子里默默擦眼泪。

不想分开却又不得不分开。

毕业考考散了我们这群人。

但考不散我们这群人的心。

是我太倔强……

还是太逞强……

路还长,多想回到原点。

路还远,你们一定都要好好的。

安徽宿州埇桥区埇桥区朱仙庄镇中心校初三:娄紫薇

篇二:回到原点

?回到原点:一切从学生出发

钱丽欣《人民教育》2010年2期

2009年10月30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8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基本经验,部署了下一阶段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提出要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吹响了课程改革再出发的号角。

以课程改革为重要推动力的素质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节点上。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我们的教师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思考自己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站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以怎样的方式来体现自我的力量呢?

眼中要有学生

对一线教师来说,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都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表现出来的。也许一个教师能流利地讲述“素质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等概念和理念,但在日常教学实际中这些理念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因此,常常有教师念这样的“苦经”:辛辛苦苦准备课,满腔热忱上讲台,但学生听课时却提不起精神,甚至有厌倦感,课堂教学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个中原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尽管教师备课时吃透了教材,精熟了教法,但如果不能把准学生,实际教学时就会无的放矢,效果不佳。

而能否“把准”学生,取决于教师是否把学生放在心里,把学生放在心里的什么地方。

曾经有一位学者在听课后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一些教师上课,简直是“眼中无人”。

何以有此感慨?他解释道:许多教师上课时,不会,“抓学生”。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他们在黑板上写完板书后,通常只是转身低头看放在讲台桌上的教案,而对学生的学习不管不顾。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眼中无人”、“课中无生”。

实践证明,从有效教学的角度看,教师不仅要做到心里有教材,手中有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这才是高效课堂的灵魂所在。

无独有偶,中央教科所的研究人员曾专门针对上述现深入课堂,观察了几位特级教师的教学行为。

观察发现,这些教师在黑板上写完板书后,并不是背对着学生提醒学生看黑板,而是转过身来慢悠悠地从不同角度扫视教室里的学生,之后,再开始下面的教学,中间约有10~15秒的停顿时间。,

事后问这些教师,这么做是否浪费教学时间,他们异口同声地予以否定。他们是要充分利用这短短的十几秒,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行动,继续下一个教学环节。其中要问到自己6个问题:

1、已有多少学生看黑板了;

2、又有多少学生开始解题了;

3、又有多少学生找到答案了;

4、还有多少学生没有进入前三种学习状态;

5、这四种状态的学生在班里是怎么分布的;

6、自己将决定采取何种行动。

这只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的“片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

其实,从备课、授课、练习、复习到作业,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认真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不仅要在备课中“备”学生,课堂中“看”学生,在课后“研”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做好教学设计并加以实施。

对此,一位教师在听了李如密教授“有效教学”的报告后,受其启发,对自己的日常教学做出如下设计安排。

课前:

一、了解学生以找准有效教学的契合点。

1、当学生有兴趣的时候,他们学得最好;

2、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3、当学生遇到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4、当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5、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够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6、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7、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二、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备课。

课中:

一、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和任务,发挥学习目标的导向作用。

二、根据课时任务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巧妙掌控教学时间,把握教学节奏。

四、用好“提问”,提问是扫清学习障碍的扫雷器。通过提问,发现学生的问题,使课堂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巧妙结合,构建高效课堂。

五、用好课堂训练,使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课后: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做好复习和预习,使课堂得以延伸。

眼中有学生,实质上要求教师从学生出发,时刻关注学生,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真正的基础和生长点。

美国教学专家梅里尔.哈明提出教学创新必须“以学生为本”,应具有五个方面的品质,即:努力培养学生充满自信和发奋好学的“尊严”;诱发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教学的“活力”;造就学生自我负责、自我选择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培育学生团结、友爱、协作的“集体感”;开启学生洞察周围事物的聪颖“意识”。这“五品质”正是教师所要达到的具体、全面、灵活的教学目标。

哈明的建议启发我们深思:只有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充满情趣,呈现真正的活力。

因此,高效课堂的真谛在于“回到原点:一切从学生出发。”让课堂流淌情感

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获得与成功。

对此,有位教师在博客中深有感触地写道:“试想,如果学生不喜欢课堂,没有收获,那么,每天7节课,学生在忍受着多大的煎熬啊!我们能不能说,老师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高效课堂,就是在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和‘成功系数’呢!”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上课学生们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效率很高;而有些教师上课时,学生则不认真听讲,不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死气沉沉毫无学习的快乐。

“呆板、单调、低效的教学渐渐使儿童失望了,他们不经意闯流露出的那种黯然神伤的表情,让我的心沉重起来,并为之焦虑。”

出于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强烈关注,30年前,李吉林老师从心底问自己:“教学上的这种弊端是儿童学习的羁绊,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桎梏。怎样顺乎儿童天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呢?”那就是“一切从儿童出发”。为了寻找答案,李老师在情境教育的道路上跋涉了30多年。

其实,在课堂中,学生是最需要教师理解的人,学生的成功渴盼教师的高度关注。

下页余下全文

篇三:2011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2011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认识,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高分作文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蓦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

原定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高分作文

吸到自然的气息时,燃起了那熟悉的萤绿色光芒,那么纯粹,又那么充满着生命力。它们缓缓地前进,伴随着雨声清脆的坠落声,两朵萤火没入到黑暗的草丛中去了,但我仿佛还能看见那如脉搏般跳动的一明一灭,一明一灭??

我直起身来,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顿时暑热全消。我忽然觉得我们就像是萤火虫,飞进了水泥森林,从此告别了宁静的自然,耳边充斥着迷离的电子音乐,放眼过去多是无病呻吟的文字,我们渐行渐远,似乎离自然这个原点越来越远??

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到了原点,在浮华中回归自然的状态,在喧嚣中回归宁静的心境,更好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各种环保活动、社区文体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风起了,鼓动着我的衬衣与思绪,我下定了决心暑假要回到告别了七年的老家。我祈望着夜风能把一朵萤火吹入梦中,让我回到自然的这个原点。

是夜,流萤入梦,我回到了原点。

高分作文

民。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以民为本。

但是,当今之社会,当今之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可谓不少。例如部分官员心中已无公仆之心,反以封建时期“牧人者”自居。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就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GDP增长,暴力强拆都有之。

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些忽视根本,无视原点的现象是有根源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平,公平权利,人民幸福感,于是有了GDP世界排名

下页

篇四:益阳市中考满分作文-1.回到原点

天利考试信息网()

广东卷

1.回到原点

文学创作是雨水缓缓渗入大地,再化作泉水泗泗流出的过程,而不是冷水直接装入冷饮车间,从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过程。当我们看到评判一本书的好坏仅仅由其印数和销量来决定时,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必须回到原点,回到文学创作的根本??

回到原点,要回到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的源泉,而不是闭门造车。文学创作本就是来源于生活,然后才是高于生活,然而现在很多作家却离这个原点越来越远。有些作家以“作家团队”的形式,打着“名牌作家”的旗号,开个会讨论一下就可以出书,这样的闭门造车,只能产生无病呻吟之作。回望历史,那些有成就的作家在创作时却是紧紧把握住这个原点。列夫?托尔斯泰在他几部著作期间漫长的时间里,他总是深入到庄园里,与那里的农民们一起劳作、收获、编草鞋、编识字课本??他之所以被称为“耕作的诗人”,正是因为他没有远离文学创作要来源于生活这个原点,也才有了那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文字。如今,我们需要更多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回到原点,以一种谦敬、悲悯的姿态去体察民众的生活,这样的文字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回到原点,要回到文学创作的根本使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印数与销量。文学创作本肩负着触及灵魂、涤荡思想、感召人性的使命,然而我们却看到,它已经渐渐变为一种只需要类型标准、只需要印数与销量的纯技术活动。从一年出一本书,到一年出几本书,再到杂志书的出现,有些作家为了保持读者的关注度,持续吸引读者的眼球,已经将出书速度化,将文学创作的使命这个原点全然忘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中的一字一句都是他带着使命周游列国的见证。白居易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先人的理念,却是绕着这个原点,带着使命来创作。如今,我们已经偏离了这个原点,如果我们再不回到原点,那这种姿态必然阻止文学创作走向深刻,走向宽广辉煌的文学圣殿。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我们要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确实,现在我们的文学创作已经偏离了原点,远离了文学创作的根本。我们需要放慢脚步,少一些急功近利,不要再闭门造车,去看看先人们是怎样做的,回归文学创作的根本。

回归原点,还文学一份厚重与深刻??

【点评】本文取“原点”作为“源头”、“根本”的意义,联想到文学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把生活作为文学创作的原点,非常中肯。接着,作者指出现实中一些作家或“写手”远离生活“闭门造车”写“无病呻吟”的东西,写有数量无生活的“作品”的现象是“离开原点”的作为,显示了作者一种社会批判意识。作者批评了这种现象之后紧扣题目正面立论,阐述了文学创作必须“回到原点”。文章结尾一句“回归原点,还文学一份厚重和深刻”,再次强调主题,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

天利38套|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