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文化的新生力量——网络语言7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4 01:15:12 体裁作文
文化的新生力量——网络语言700字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文化的新生力量——网络语言700字作文

你知道“囧”吗?有人说你“槑”吗?你喜欢“山寨”吗?

如果你不知道这些词的意思,那我只能说——你落伍了!

日新月异的今天,语言也在紧跟时代的脚步前进,一些“奇形怪状”、“莫名其妙”的字词也随之渐渐产生。这,就是红遍“大江南北”的网络语言。网民们把自己的表情融入文字,将名人们的故事压缩成成语,从重大事件中抽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词语,于是,网络用语便由此诞生了。

网络用语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们形象创新、诙谐简洁,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表达效果,它们大都结合实际,从生活中演变转化而来。而且这些网络用语没有明确的语法规定和意思,所以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具有相当大的变通性。

也许有些人会说:这些词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概括吗?有“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吹角连营”的深刻吗?有“灯将灭,人睡些,照离愁半窗残月”的意境吗?这些词只些无聊的人们胡编乱造出来的罢了。

是,网络语言没有唐诗的概括,没有宋词元曲的风雅意境。而且有些随意的构句,会使青少年写作时产生错误,对养成良好的语言文字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影响。词义的不确定性有时也会造成对话者之间的误会和矛盾。这些都是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

然而,对于网络语言,不可否认的是,它为我们的传统语言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地去看待它,在心中架起一杆秤。网络语言无穷无尽,但其中只有规范的、经典的话语能永久保留下来,而那些没有意义的则会自然而然地在“约定俗成”中被忘却,被历史掩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当然,我们的语言文化只有在创新中,才能不断进步。

文化的新生力量——网络语言。这是一篇为网络语言代言的文章。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了网络语言的力量。论证层次清晰,论述语言有理有据、有力、富有文采、形象生动具体。

篇一:网络语言利与弊

网络语言的益处

网络语言存在的弊端

有1359个,而被称为“国骂”的“他妈的”则高达3305个之多。青少年占我国网民的绝大多数,他们是网络语言的主要使用者,有些粗俗性的网络语言难免

会被青少年使用,进而会下意识的接受,长久的接触就会形成惯性,动不动就来几句粗俗的网络语言,既新鲜又刺激好玩,符合青少年的猎奇心理。网络语言是依附于网络而存在,社会对网络缺乏必要的管理,进入网络就如同进入无人之境,在网络里你可以随意的创造文字,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文字来抒发你的不满,如今网络上一些攻击性话语的尖酸刻薄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而却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开始向传统的媒体渗透。

攻辩环节提问

1、请问对方辩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字吗?(囧)

2、请问对方辩友,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郁闷、悲伤、无奈)

3、再请问对方辩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是网络上吗?(是或否)

4、是:

不是:怎么会呢?“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

篇二:随笔训练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文化素养的研究

随笔训练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文化素养的研究

陈霞

导论

一、立论的背景

随着与世界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大,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高科技尤其是以网络为载体的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发展一下子进入了一个信息高速运转的“快车道”。现在一天所发生的变化,有时可以相当于过去一年甚至几年、几十年才能发生的变化。人们之间信息的沟通变得非常简单和快捷。地球依靠自然力量耗费几十亿年所形成的天然屏障已经被我们人为的变得不再重要,整个世界几乎成了“地球村”!

伴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特别是国际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纸张。可是,无论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发生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不变的——所有通讯手段所倚赖的最终交流工具是语言(包括声音和文字)。从这一点上来说,越是被大量使用的语言,越是可以在这种信息交流中占到优势。实际上,语言的运用不仅和被使用数量有关,更重要的是和语言所代表的经济实力有关。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际互联网技术所依据的语言基础是英语,如果本土化程度不够,那么非英语国家的民族语言就有可能消亡。事实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依赖国外资金出入和原料输出的小语种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本民族语言越来越不被青年一代重视,其现今的地位几乎成为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语言;而英语由于其现实的运用意义,则成为了其正式的、起码也是相当于官方语言。

语言的消亡并不仅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作为以英语为本国语的发达国家同样也存在这一问题。美国就曾面临过“写作危机”。

“写作危机”一词本指20世纪70年代发生于美国的一场教育灾难。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给美朝野造成巨大震动。当时的美国教育界面对“彼得上天了,约翰怎么办?”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对教育现状进行全面改革的主张。“改革”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由于只强调把自然科学知识教给学生,而忽略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写作技能的训练,许多学校甚至停止了传统的语法课、文学课、作文课,导致整个美国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学生语文水平之低,写作能力之差,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在语文方面,有2300万美国人是半文盲,他们阅读能力低下,只能读一些诸如招牌、商标上最简单的文字,不能阅读普通的报纸和杂志:入学的大学生几乎不能写一篇通顺的文章;大学毕业生,一走上工作岗位,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商业部门抱怨年轻人连一张申请卡都不会填;全国性的报纸杂志不敢录用30岁以下的人做编辑,因为他们的语法可能一窍不通;受过高等教育的经理竟写不完整一张便条;政府的许多雇员乃至科学工作者都须补习写作;......

触目惊心的现状震撼了美国人。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作了广泛而认真的调查之后,向社会发表了一封措辞恳切、充满忧患意识的公开信:我们的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我们社会的教育基础目前正被越来越严重的成绩平庸的状况所侵蚀,它威胁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威胁着我们民族的未来??关于写作能力,美国教育官员更是尖锐指出:我们的问题不是没有培养优秀的作家,而是没有把普通民众的写作水平提高到可以胜任一项工作的程度。

一场“写作危机”跨时20年,荒废了几代美国人的学业,整个美利坚和众国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美国人是认真的,也是务实的,提出了“语文教育回到基础去”,从此美国的基础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交流方式的转变势必影响语言文字的发展。近年来,美国的语文程度又有下降趋势。许多美国人只能进行简单的语文写作,有些人甚至连话都说不完整。究其原因,网络语言的普及已经对原有语言事实上构成了“革命”。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这种语言的危机也十分严重。国人读书率一降再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无意讨论这一问题。我要说的是,就现阶段我所接触的一些学生来说,现今中学生对语文的认同和兴趣已经大大降低。很多人抱怨语文难学,语文不如英文等等。在上海尤其如此。绝大多数时间除了正常的数理化和作业时间,其它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英文上。从来不看或很少看语文书或相关书籍的人占绝大多数。语文的程度如此之差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其他各学科的学习。学生的课外知识贫乏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是没有手段进行课外知识学习,而是自学课外知识看不懂,看不懂自然没兴趣。现在教学考试改革已经将原有的纯书本教育改为书本教育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语文教育的这种情况自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笔者发现,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相当复杂。在人文方面,除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英语的事实上“一同天下”这种大环境的原因之外,就语文教学的技术上来说,传统的填鸭式、规范式语文教学严重不适应现今的学生性格特点,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甚至是逆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理论依据

语言是什么?学习语言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是许多学生在学习每一个与语言相关的课程时都不免要遇到的问题。最经典的解释是——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和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工具;语言的发展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它与人类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社会进步息息相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们应当承认,语言的多样性的确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市场一体化和信息运转技术的进步逐渐消亡。一些并不是经常使用的小语种、“活化石”语种将会首当其冲。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语言的消亡并不一定是绝对的消失,而是隐没于以其他经常使用的语言为载体的普遍交流之中。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语言的消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语言文字过于的特殊对进行经济交流,尤其是协调社会整体方方面面的社会管理、经济、法律关系是有一定的阻碍的。但是过于的一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每一种语言的产生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产方式都是有密切的关系的。一句话——生活决定语言。因此,将所有的语言高度统一必然会导致人们生产生活的更大不便。从经济产业的角度来说,在传统的经济产业部门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产业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就业需求。而众所周知,现在以各种艺术形式为载体的文化的交流正方兴未艾。一场关于经济产业的重大调整势在必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调整无异于一场革命。而多样的文化正是这场革命的核心。

语言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用来交流——表达自己,了解他人。所以,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如何交流。通俗的来说就是如何说话。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要想保持一种语言的活力必须频繁地、正确地使用它。使用可以包括许多方式——日常语言交流、文字交流、符号交流等等。其中,正确的文字交流是长期保存语言的最重要方式。正确的文字交流必须依靠正确的文字表达。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让学生作文是最好的锻炼、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字表达能力的方法。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但也是关键点。因为这种形式是检验学生语文学习程度的最好的镜子。作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其关键点就是让学生说话。传统的作文教学一是课堂时间短,学生表达不一定充分;另外一个重要的弊病就是过于程式化、规范化,不利于学生真实思想的表达。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随笔短小随意,往往表达的都是作者的真实想法;写作手法也非常灵活,比较容易写作;写作时有时要引经据典,有利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因此,我大胆地利用这一方法,鼓励学生经常写随笔,经过一定的时间训练,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也大为提高。

我的具体步骤是分六步进行的:阅读——写作——指导——再阅读——再写作——再指导。这六个步骤按照学年划分,又可分为两大阶段,即:

经过自己的努力,还是能够发现许多可以利用的文章的。

我的方法是:首先对学生进行阅读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选取合适文章推荐给大家;在有一定阅读准备的基础上,对于大家比较关心或是提问较多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指导;最后,要求学生摘录其中优美的、经典的段落,并写出文章大意(即缩写)。这样有张有弛,更重要的是建立在调查基础上的选材非常适合学生的阅读要求,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想象拓展空间。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同学们的语文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写作水平和自学能力进步很快,完全达到了预定目标。

I、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1、阅读前调查

阅读前调查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灵活进行。例如班级同学水平和经历相差不多,可以采取以班会座谈为主,个别同学单独交谈为辅的方式;如果班级同学水平和经历相差很大,或班级中有特殊学生(如残疾),则可以问卷调查和个别同学单独交谈为主,班会座谈为总结的方式。

由于我所带的班级同学水平和经历相差不多,所以我采取了以班会座谈为主,个别同学单独交谈为辅的方式。根据调查,我班同学的小学语文基础较为扎实,理解能力较强,对事物的探究兴趣较大;总体写作潜力较大,个别同学对于写作还具有一定的天赋。

2、明确目标

教师必须在阅读前首先明确自己在这一阶段所要达成的目标。目标的确定可以分为三步:根本目的——远景目标——分段目标(现实步骤)。

所谓根本目的是指教师对作文教学甚至语文教学目的的根本看法。笔者相信绝大多数教师对语文教学是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只是每个人的见解深浅不一而已。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这样的教育终极目标——将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整传承,发扬光大。这一目标是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热情工作的根本动力。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应该对我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充满信心。否则,在现在信息高速且不对称运转的条件下,“不同的声音”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尽管有时真理的确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教师围绕这一根本目的而制定的对学生(一般学生)在自己所任课的阶段应该达成的目标就是所谓的远景目标。远景目标的制定与下列因素有关:教师本人任课时间、教师学识修养、学生综合素质、授课地方的社会环境。如果,以上条件有不确定因素,则至少应该制定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的中长期目标。这种目标与远景目标一样,应该是包含有多层次的目标集合。当然,无论是远景目标还是中长期目标,总是随着个人所面临的条件不同而不同,教师应当注意分别。我个人的远景目标是在初中毕业时使学生达到语文读写基本娴熟,自学能力强,具有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语文研究能力。同时,我也制定了中长期目标,即,在

末,通过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对同学们阅读内容、方法、摘录制作的技巧、随笔写作的内容、技巧等问题进行总结,并布置暑假任务,使学生初步达到学习、写作的自觉。个别基础较好的学生,争取推荐发表。

3、查找资料

在明确教学的具体目标以后,教师就应该按照目标的具体要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查找适合学生的阅读资料。在

下页余下全文

篇三:网络语言对写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网络语言对写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专业(学号:209231042143)李连东

【摘要】网络语言因其新奇怪异、富有创造力的特征征服了广大学生,并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传统语言表达形式,对学生作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语言;写作;影响

镜头一、学生作文充斥着大量的网络语言

在与同事中的语文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在最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了网络语言,如一个初中生在某次作文中写的一段话:我只是一只菜鸟(初上网的人,这里指初一新生),一晃三年,已是初三的大虾(能够熟练上网的人,这里指初三老生)了。在我的主页(这里指学习生活)上找不到“欢乐”。铺天盖地的练习,折腾得我毫无办法。我真想趴在桌上Zzzz??(睡觉),或给自己设置防火墙(防木马、黑客的程序。这里指不做练习的想法),让练习远离我。真羡慕初一的菜鸟,他们可以在操场某个聊天室,畅谈自己。7456(气死我了)??。除此以外,甚至连一些类似“:)”(笑脸)、“o_o”(戴眼镜的人)的符号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了。这些网络化语言的使用,给多少年来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写作,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但也对一直以来在学生写作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正规书面语言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

镜头二、50万篇参赛作文因涉网络语言落选中学生作文赛

据媒体报道:在一场参赛者多达100余万人次的全国性作文比赛中,曾有至少50

万篇参赛作品因使用网络语言而在初选中落马。究其原因,这50余万篇参赛作品无不是在文中使用了诸如“囧”、“偶”(我)“努力ing”等的网络语言。“并非是我们排斥网络语言,甚至有些网络语言还挺有意思,但更多的是用网络语言写的作文不忍卒读。”组委会成员祝玖宏老师如是说。语言运用清楚、活泼是该届作文比赛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参赛者用网络语言写作时,随意性强、错别字较多、有些用语啰嗦且无实际意义,严重干扰了阅读,让人不知所云。“这些作品在初选时就被淘汰了。”

透过以上两个现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已深深地体会到网络语言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然改变了广大中学生的网络生活,也正悄悄地改变着他们的说话和写作方式。在他们的日记、周记里,甚至作文里面充斥着大量“汉字+数字+符号+外文+其它”的大杂烩式的网络语言,可以说,网络语言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中小学的作文教学。

一、网络语言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专家李如龙曾表达过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担忧。他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这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是啊,当学生们在网络语言的新奇中把粗俗的网络语言当成有个性,把怪词、别字当作了幽默,把不规范的语言变成了调侃,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语言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对传统语言的学习,影响了他们的写作习惯。主要表现在:

1.学生作文中大量错别字的出现

一位有着多年网龄的“网虫”把网络词汇语言概括为“网络词汇=汉字+数字+符合+外文+其它”。如今已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用同音或谐音字词替代通用字。例如:用“偶”替代“我”;用“斑竹”替代“版主”;

②、用字母替代通用字。例如:用“MM”替代“妹妹”;

③、用数字谐音代语。例如:886(拜拜了);4242(是呀是呀);④、用动物名称指称人或事。例如:“恐龙”是丑女的意思;

⑤、新造词语。例如:“东东”是指东西;“PK”是指较量;

⑥、用符号表示情态。例如:“(―-―)”表示神秘笑容。“(Zzzz??)”表示睡觉;

⑦、用形象说法表达意思。例如:“拍砖”是批评、点评的意思;“灌水”是指发些无关紧要的帖子。

看得出,网络语言新奇怪异,对学生颇有诱惑力。而且,学生追求猎奇、讲求快捷、刻意创新、张扬个性的心理,令到他们觉得网络语言具有非常大的魅力,他们争相运用网络语言作文甚至对其发展推波助澜。如“偶今天心情很好,一天早喊醒呼呼的GG一起上街,我非常稀饭和GG在一起,我们吃完KPM后去200玩??”,这样的网络白话文总是让老师家长们不知所云。而当这些网络词汇不分语境、不分类别、杂乱无章地涌现在学生作文中时,对传统、规范、标准的语言习惯就形成了冲击,给汉语言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08年开始,作文中的错别字已经成为高考作文中的一个失分点,一个错别字就要扣去一分,这类错误是那些已经把网络错字当成日常用字习惯的学生所不可避免的。

2.使用词语的畸型变异让作文目不忍睹

网络语言中,词汇变异是主流。网络语言大量利用字母、数字、符号表达意思,任意改变构词语素的意义、书写方式和读音,写出的作文让人难以接受。如:“反对”叫“拍”,“惭愧”叫“汗”,“吃惊”叫“寒”,“好看”叫“养眼”,“提意见”叫“扔砖头”,“3X”表示“thanks”(谢谢),更有甚者,不少中小学生喜欢在作文中用“TMD”“TNND”等脏话缩写来显示自己的性格,或者故意在文后多加几个:^-^、【:-(】表情符号以显高超,等等,五花八门,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作文语言运用规则的失范

网络语言随意的成分太大,存在着大量的不合乎语法规范的现象。网络语言多是短句,具有非语法性的特点,“有字无句,有句无篇”,生搬硬造出许多不合语法的句子,导致作文中出现大量诸如:“我走先!”、“我汗”、“真雷人”等的句子。造成学生对句子构成成分的模糊,词性概念的异化。这种现象使得目前已经淡化的语法教学更是如入水火之中,教师教学难度进一步的加大。在作文中出现类似的句子,会影响学生正确地表情达意,造成句法成分残缺、词性的变化,规范的语言被所谓的幽默调侃取代。部分教师由于年龄以及生活工作条件的差异,很难掌握不断更新的网络语言,他们根本搞不清学生写的是什么意思。这无疑是阻断了中小学生学习、形成语言能力的途径,使学生们缺少了观察生活、认识世界、分析事物,形成独特情感体验的复杂意识过程。

4.作文表意的模糊化

学生在作文中极力模仿或乐此不疲地引用大量的网络流行语,以表示自我的个性,殊不知正是这样,反而千篇一律,落入了俗套。如写道“相遇”,说成:“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写到“珍惜”,就是“曾有一份×××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一样的句式,相同的口吻、固定的表情传递出来的不会再是独特的生活体验,从而失去自我,难以表达完全属于个人的真实感受。

另外,网络语言更新快、稳定性弱,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流行语,还未等大家都接受和使用就遭淘汰,新的网络词汇取而代之。这使得充斥了网络用语的写作一时间只能让很少的一部分人理解,削弱了语言表达、交流的功能。

5.文化审美由雅文化走向俗文化

网络语言的简单直接破坏了作文的内涵和美感。如孟浩然《春晓》网络模仿诗:

“春天不洗澡,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将男踩死”(江南才子)、“四裤全输”(四库全书)、“大痔若鱼”(大智若愚)、“不醉乌龟”(不醉无归)等等,这些俗文化无不代表着学生的审美疲劳,预示着思想的颓废、积极情操的瓦解!汉语粗俗之风弥漫于写作空间,形成了一种“语言公害”,充斥着学生的写作。人们越来越担心丰厚而典雅的中华古老文化是否会被这种俗文化所取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绝不能听之任之。

二、网络语言的类型分析

要研究规范网络语言的应对策略,我们还必须从网络语言的产生及网络语言的特点开始。

网络语言的具体所指并不很确定,单从字面上看我们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互联网中所出现或涉及的所有词语都视为网络语言,如浏览网页、发邮件;从狭义的角度看,我们可把活跃于网上论坛、网上聊天室的一些较有特点的网络用词视为网络语言。

我们这里所指的网络语言是从狭义角度来看的那部分网络用词,大致相当于现行语言中的“口头语”。这类网络语言从构成方式看,有以下几种类型:

1.符号图形类。包括QQ表情、图片,以及利用键盘上的字符连成的符号组合。如:^-^(微笑),:D(哈哈大笑)。

2.谐音替代类。包括拼音、数字、汉字、英语以及其外语的谐音代替。如U2(youtoo你也是),8174(不要生气),大点化(打电话),TAXI(英文单词出租车,谐音表示“太可惜”)。

3.缩略简称类。包括汉字缩略,如:“可爱”指可怜没人爱;拼音缩略:MM(美眉、妹妹);英语缩略:GF(girlfriend女朋友)等。

4.会意类。“0001000”表示我很孤独,“S”表示拐弯抹角。

下页余下全文

篇四:网络语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论网络语言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网络以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呈现,但最主要的

还是文字,所以从网络诞生开始,网络语言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网

络语言包括编辑网页和编程所使用的计算机语言,与网络设施、技术

有关的术语,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人们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

词语和符号。本文所说的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聊天室和BBS上

常用的、带有明显网络背景和自身特点的词语和符号。该类词语和符

号,生成速度快,使用频率高,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在网络中流行,而

且已经堂皇地步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大中学校等现实生活,成为

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爱乃至标榜的时尚,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传统

文化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①本文就网络

语言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三个方面(礼俗等差、伦理道德和语

言文字)进行论述,以期使网络语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起积极的传

承和光大作用。

一、网络语言对中国传统礼俗等差的影响

国素称“礼义之邦”,礼在传统社会中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礼是沟通天人的仪式,是贵族等级的标志,是乡

里庶族的规范,是立身处世的准则。从表现形式看,礼在社会上下层

有不同表现,在社会上层表现为等级分明的贵族礼法制度,在社会基

层则表现为乡里庶族家礼俗规。传统礼俗具有鲜明的等差性特点。所

谓“等差”,即等级、差别,人与人之间的秩序。君臣父子、长幼上

下等十种人伦关系是宗法社会基本的等级关系。由于传统礼俗过度强

调等差关系,重在保障尊者、长者和贵者的权益,底层的人们或相对

弱势群体由此积聚着一种压抑的心理,正常的个性不敢张扬,正确的

主张不敢表达,正当的利益不敢争取。

但是,从人类的本质来看,他们始终在等待或寻求机会,以张扬

其个性,表现其主张,实现其利益,始终会把成为高层或优势群体作

为终身或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但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很难给底层的人

们或相对弱势群体以这种机会。然而,新兴的网络却给接触它的群体

慷慨地提供了这种机会。

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民们可以借助屏幕的遮蔽,掩饰

自己的身份,隐藏自己的年龄,隐瞒自己的性别,改变自己的语言习

惯,通过网络自由交流。交流的对象即便是官员,他可以“Slap”(打

耳光)他;即便是长辈,他可以称他为“BB”(孩子);即便是仇人,

他可以“爱老虎油”(我爱你);即便是妻子,他可以把她当作“BB”

(情人);自己是男性,可以“娶”交流的男性对象为“妻”,甚而

“结婚、登记、生子”。交流当中,没有君臣之义、父子之伦,没有

贵贱之等、亲疏之分,没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更没有爵赏之施、

上下之际。这种释放压抑、追求平等的思想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

一是人们(特别是年轻网民)的思想观念中本来就没有形成必要的礼

俗秩序。二是社会的局部方面,传统的礼俗秩序对人们过于束缚,而

人们又苦于不得不接受,于是,来到无拘无束的网络世界,通过网络

语言的聊天交流来获得彻底冲破束缚的快感。三是优秀的传统礼俗规

约,尽管人们懂得它的好处,但由于教育的长期偏向以及社会环境的

驱使,未能使人们自觉接受与遵从。

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乐网不疲,就是因为在网络里,人们可以

随心所欲地使用网络语言,通过网络语言,释放现实沉重的压抑,享

受内心渴望的平等。诚然,这种虚拟世界的发泄与享受,不失为是一

种难得的心理调剂。但是,这种原本只在网络中流行的思想方式与行

为,已经来到了现实生活。许多年轻人用自我标准去评价长辈或上级

领导,凡不合自我标准的长辈或领导就不尊重,用利己的价值观去评

判他们的决策,凡对自己不利的决策就不执行或消极执行。这是一种

必要的礼俗等差秩序严重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予以重视并有效地

加以修正,容易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从而出现社会的无序。

事实上,传统礼俗等差秩序有其可继承和发扬的一面。现代社会

的长幼之间、管理层面的上下级之间,尽管从人格上讲是平等的,长

者和上级也应该虚心、认真听取下辈或下级的建议、意见甚至批评。

但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所想的角度不同,所负的责任不同,所具的

经验和能力不同,一般而言,长者和上级的决策相对而言更为正确,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认真执行他们的决定。在其他方面也一样,

为了保障社会和谐,必要的礼俗等差秩序还是必须要有的。

因此,从网络语言在传统礼俗等差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来

看,我们既要调整过于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传统礼俗规约,但也应

该通过适当的教育,使人们自觉遵守必要的传统礼俗秩序。只有这样,

我们的社会才能有序、和谐地存在和发展。

二、网络语言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长期社

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历史上的各种哲学派别都曾对传

统伦理道德规范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的影响最大。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继承西周时期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建构起了

生活秩序。有的为使自己受到别人的重视故意发表反调言论、表现另类性格,与现实社会的行为规范存在明显冲突。有的肆意诋毁、无端诽谤已有历史定论的古圣先贤,误导青少年的道德取向。有的甚至粗话、脏话连篇,丧失起码的文明,如TMD(他妈的)、S##(神经病)、Kickyourass(踢你的PP)、爆头(打得脑袋开花)、748(去死吧)、TNJJ(踢你的JJ)等等。

因此,我们要从网络语言表现出来的非道德现象中,意识到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辅以不同的教育措施,以使伦理道德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三、网络语言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影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具有较大的稳固性,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际的需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为了便利的需要,人们总是不断地追求它的形体的简明化。人们的这种追求,以及书写工具的重大变革,从不同的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文字的发展变化。但是文字的发展变化,不是个人的主观意愿和个人活动的产物,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具备了文字变化的一定条件,经过社会成员集体自觉的努力自然促成的。

网络出现以后,人们传统的交流方式尤其是书写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产生了适应这种交流方式和书写工具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影响,在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史上是前所

下页余下全文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