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作文)2015.10.29星期四晴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53:09 小学作文
(作文)2015.10.29星期四晴作文小学作文

精选作文:(作文)2015.10.29星期四晴作文

秋天的果园

秋天是金黄色的世界,也是劳动人民脸上挂着微笑的季节。离这里几十里远,有一个大果园,前几天,我就去采些果实回来吃了。

进入果园后,沿着小路往前走,三个部分中的第一个,先看到的是人们在温室内种着反季节的水果,这个温室里的都是草莓、西瓜等水果。

往前走就到了第二个果园。我放眼望去,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把树枝都压弯了,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苹果的后面,有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紫水晶”,正在向我们咧着笑脸呢!那一个个的柿子更是像小娃娃的脸蛋,有的在大笑、有的在抿嘴、有的在生气。。。。。。各种各样的“表情”。

第三部分更大,水果种类也很多。水蜜桃!我赶紧跑了过去,它们又大又粉,看起来十分诱人。我和猴子一样喜欢吃桃,而班上的同学都说我机灵地像猴子,看来我真的是和猴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坐在回家的车上,我望着自己摘来的水果,心想:虽然贵了点,但是这种快乐确是买水果时无法得到的,值啦!

(注:今日有作文,故无日记。全文杜撰,与日记相比较,还是喜欢孩子的日记,记录真实的生活!)

篇一:2015初中满分作文10篇(含点评)

2015初中满分作文10篇

1、2015年海南中考满分作文: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题目】

24.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呼救声,一个孩子落水了。他不加思索,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

获救的孩子是一个贵族公子。几天后,贵族一家带着厚礼登门致谢,农民拒绝了厚礼。

老贵族敬佩农民的善良,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到伦敦去接受高等教育。农民接受了这份馈赠,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来的心愿。

农民很快乐,老贵族也很快乐,因为他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多年后,农民的儿子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他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

那名贵族公子在

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全篇采用“引——议——联——结”的结构(这是标准的供材料议论文结构),开篇概括引用材料,接着提出论点“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中间联系实际,引用盲人、将军和农夫的故事加以论证,结尾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再次点题,并照应题目,简单有力地收束全文。统观全篇,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思路清晰,首尾圆融,开阖自如。

故事引人,夹叙夹议。文中讲述了盲人、将军和农夫的故事,材料新颖,吸引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彰显了作者丰富的素材积累。如果只着眼于讲述故事,我们当然也能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本文的可贵之处在于,考生能由此及彼,善于叙议结合。如倒数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满分作文1】难忘那坚毅的眼神

当昆明暴乱四起,当血雾笼罩全国,当恐慌一点点吞噬着人们??哥哥却在打包去昆明的行李。

妈妈一把夺过哥哥手中的包,拿着那沉甸甸的包,妈妈的双手不住的颤抖,声音也已带了三份哭腔:“就不能,就不能不去吗?”哥哥看着近些天憔悴了的母亲,眼神微动,却又看到包上的军徽,眼睛又充满了坚毅。哥哥将妈妈拉坐在床上,说:“妈,我知道你不放心我,可是我吃了部队五年的白饭,跟兄弟们一起训练了这么多年,是时候报恩了!”

听了哥哥的这句话,妈妈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如断线的珠子,大颗大颗的掉落:“我养了你18年,你,你就不能为了报我的恩不去吗?你这是去,去送死呀!”

哥哥不再言语,只是看着妈妈,眼里充满疼惜,却又饱含坚毅,他决定了就不再更改。

亲人的泪水,挽留的话语都如泛滥的洪水一样淹没着整个家庭。但哥哥,却屹立在这洪水之上,遥遥地眺望着西南方向。他告诉我,那里有他的兄弟,有他的军队,还有祖国的召唤。

后来,哥哥还是趁夜走了,没有告诉任何人,独自背着包裹走向远方,我们再无法联系到他,他也从未回过电话。

前几天,妈妈看见将氧气罩让给别人的官东,突然掉下泪来,嘴里喃喃地念着:“这傻孩子??这傻孩子??”我看不到水下的官东究竟是怎么样的,但却能猜到,透过层层水纹,那双眼,必是坚毅的。

哥哥曾在临行前,偷偷地给我留了封信。那夜,他将信谨慎地放于我的桌前。昏黄灯光晕染在他身上,眼神却坚毅无比,击碎了一室柔和。我悄悄地打开那信,信上只有是一行字:

处其位,谋其事,照顾好妈妈。

“妈妈”二字已有些模糊,哥哥还给妈妈的,只有这一滴眼泪了。他那坚毅的眼神中,担得是千万家庭,他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报恩祖国。

难忘,官东的坚毅的眼神;难忘,哥哥的坚毅眼神;难忘,千千万万如他们一样的勇士的坚毅眼神!凸显正能量突出“坚毅的眼神”

【得分点透视】

⒈突出正能量。文章选材和立意突破了一般狭隘的小我空间,将触角伸向社会,写作为军人的哥哥的“坚毅的眼神”,并插叙“官东的坚毅的眼神”,从而将主题升华为“如他们一样的勇士的坚毅眼神”。文章所采用的两个材料,哥哥“独自背着包裹走向远方”和官东在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中“将氧气罩让给别人”,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发生的鲜活的具有强烈感召力的事件。鲜活的具有时代气息的社会材料,与宣传正能量的主题,是这篇文章能获得高分的首要原因。

⒉突出“坚毅的眼神”。文章前后七处写“坚毅的眼神”。前三处是实写,写哥哥看到“军徽”时坚毅的眼神、“充满疼惜,却又饱含坚毅”的眼神、“遥遥地眺望着西南方向”的眼神。

纷纷就“如何告别自卑”发出了博客帖子:Hi,大家好!我乃着名小提琴天才帕格尼尼。原本,上天想把我造就成一个自卑者,疾病从我一出生便纠缠住我,四岁患肺炎,六岁得喉结炎,此后一场大病又夺去了我的眼,各种病魔不断侵噬着我的肌体。但我并没就此倒下,我自信地站了起来,自信地与命运搏斗,自信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因此,希望朋友们能像我一样告别自卑!

--博客帕格尼尼

我站在风雨中,任凭风吹雨打,我不低头,我躺在大自然中,虽然不能看见大自然如诗如画的美景,不能听见鸟雀和谐之曲,甚至不能忘情的赞美道:啊,美好啊!可我不自卑我要自信的享受生活,为残缺的人生抒写不残缺的乐章

--博客海伦﹒凯勒

我获得美国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我是多么高兴啊,可随后我被无情的告知已患脊椎性侧索硬化症,好像刚怒放的鲜花被闪电折弯了腰,可我并没有自卑,我顽强的生存,不断探究黑洞。并取得了成功,同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两年半。那朵曾折断腰的花又挺立于天地间,并散发了无穷芬芳??

--博客霍金

看了那么多自信着,成功者的帖子,我感触颇深,于是也尾随发了帖子:

我原本也是自卑者。如一块石子,默默的躺在路边,但感谢众多博客朋友们,让我重拾了自信,远离了自卑,让我明白:即使自己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子,也可以成为一块筑基石,为繁忙的交通奉献了自己的力量。李白不是曾自信的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吗!我也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此希望所有自卑的朋友--

告别自卑

--博客“重生”

点评:大胆的创新和别出心裁的构思是这篇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作者采用博客发帖子的形式,先模拟帕格尼尼、海伦﹒凯勒、霍金等名人的口吻,分别讲述了自己如何告别自卑,顽强拼搏,最终成功的经历;然后,作者借“重生”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决心告别自卑的心声。文章由此阐明了告别自卑的意义,使文章的观点得到鲜明的表达。在中考考场上能如此沉着大胆的构思,敢于创新,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的勇气和写作的底蕴。综观全文,立意明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结构稳健,语言简明,叙写流畅,反映了作者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

5、2015年宁夏中考满分作文:走过

走过

记忆是心中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席慕蓉

落英缤纷,流水潺湲,世界愈发美好,只因,我们一起走过;

曦光灿灿,暮色漫漫,生活更加多彩,只因,我们一起走过;

风声回转,雨丝轻溅,心灵更显澄澈,只因,我们一起走过??

自我出生起,便与雨结下了不解之缘。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起走过——

犹记得,儿时的我独爱雨天,也不知是因为什么,只觉得和雨特别的亲近。走近雨,走进雨,内心总会有一股莫名的冲动,只觉得那淅淅沥沥的雨浸润肌肤是一种很美妙的享受。

初进花季,仍是一个懵懂无知的男孩,但雨季来临,却已经不再到雨中尽情玩耍了。那时的我,对一切都很敏感,只是淡然地和她相敬如宾。

而如今的我已告别花季雨季,眉宇已然褪去一份青涩,初露一丝英气,对雨自然也有了另一种难以捉摸的情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雨珠悄然滑落于脸颊之上,沁入心扉,清凉几许,迷蒙几许。

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密密匝匝,雨丝飞落,如曼妙的舞姬,令我心旌摇曳。

现在的我,已然坐在考场里,虽然没有你的陪伴,但我依然自信,一起走过的路上,留下一行小诗:

走过恋恋风尘

才发现

记忆是心中永远

不灭的炊烟

今天的你

永远是我心中

不老的容颜??

沙沙挲挲,淅淅沥沥,听,你的声音仍然在我耳畔萦绕,我知道,那是我们心与心的共鸣。

蔷薇依然盛开,芬芳依旧馥郁,这一切只因,我们一起走过!

【满分解密】

生命的成长拔节中,“我”和雨一起走过,这是作者不落俗套的构思。正是有了这份匠心,才成就了这篇佳作。

文章结构紧凑,“雨”这一意象,伴随着“我”一起走过。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雨的不同感受,展现了作者心理成长的历程,更显得文章层次清晰。“特别的亲近”“相敬如宾”“难以捉摸”,这只是对雨的感觉吗?“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溢于言外,给读者留下了无尽想象的空间。作者善于营造意境,其意境既得缠绵悱恻,又得超旷空灵,读来宛若隔窗听雨,细腻富有诗意,让人心中一片清新宁静。

6、2015年江苏淮安中考满分作文:回味

时光如流水一般匆匆流去,当我蓦然回首,才发现仍有太多的记忆存在我的脑海中,无法抹去,可以让我细细回味,慢慢品尝其中的酸甜苦辣,因为其中充满了家人的疼爱,朋友间的友爱,老师的关爱??

回味母爱,感受爱的无私。对于我们来说,晚上熬夜已如家常便饭,不足为奇。可对于早睡早起的妈妈来说,晚上等待儿子回家便不是一件易事,她得经受住无聊、寂寞,坚持抵制自己不进入梦乡。有时我回到家,她会对我说:“累死了,要不是等你,我一觉都已经睡醒。”可是当我要她不要等我时,妈妈她却断然拒绝了,她说:“我要让你知道,不是你一个人在吃苦,学校里有千千万万个同学,家里还有我,我会陪着你的”。有时爱不是用嘴说,而是融入了一个个行动中,妈妈她把等待当作责任,当作爱的体现,无论有多累,她却坚持到底,不肯放弃。

回味友爱,感受它如水的纯洁。每次放假回家,我们几个老同学都会结伴同行。一路走去,有说有笑,不放过任何宝贵的时间。就连在车上,被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我们依旧谈天说地,还时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惹得其他人投来异样的或是羡慕的眼光。现在回味起来,还觉得那份情是那样的纯洁。社会上有太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为了自己伤害他人,为求目的不择手段。与这相比,这份情又怎能晶莹剔透,光彩照人。

回味关爱,感受师生情。每当你上课走神,老师会友情的提醒你,当你太疲劳却还在写作业时,老师会劝你休息一下,当你考试失败垂头丧气,老师会耐心的开导你,给你战胜困难的勇气??鼓励我们努力学习,取得好的成绩。

世界上并不缺乏爱,只要我们不时地回首过去,回味所发生的事,我们会发现原来生活如此美好。

【例文点评】:本文是议论文,结构清楚,分论点设置合理,语言流畅。尤其是文章选取了自己亲历的原汁原味的事情,朴实纯真蕴含其中,有生活气息,亦有学子情怀!

7、2015年海南中考满分作文:材料作文

【题目】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呼救声,一个孩子落水了。他不加思索,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

获救的孩子是一个贵族公子。几天后,贵族一家带着厚礼登门致谢,农民拒绝了厚礼。

老贵族敬佩农民的善良,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到伦敦去接受高等教育。农民接受了这份馈赠,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来的心愿。

下页余下全文

篇二:王涵日记2015年7月23日星期四晴

2015年7月23日星期四晴

考试

文化路

篇三:2015广东省高考优秀作文选读及点评(10篇)

2015广东省高考优秀作文选读及点评(10篇)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

1.远近结合,感受自然

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于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

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点评: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根据考题材料的内容,认为直接体验自然与运用现代科技间接感受自然两者各有?利弊?,前者离自然?近?,但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后者离自然?远?,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因此作者主张取两者之?利?,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围绕这一观点,文章对现代科技背景下人们感受自然和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进行了比较,列举了杜甫、李白、苏轼等古代诗人写景的诗说明古人对自然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感受,离自然更近,但不能把握自然规律和本质;而今人借助技术手段认识自然的利弊则与古人相反,所以今人要取古人之长补自己的短,全面感受自然。文章立意切合材料内容,中心观点明确,思路较清楚。但文章在论证自己的论点时,把两种感受自然的方式等同于古人与今人对自然的感受方式,且完全否定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等,太绝对化了。文章个别句子有语病。(点评:蓬草)

2.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如不是毛主席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寻得自然的真谛。

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电视、手机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然而依笔者之见,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映射出了

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预测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是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快,但同时也违背了自古时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当自然被装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躯”离我们很近,但自然的“心”却离我们更远。

当下,人们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盼却是科技所无法满足的。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

点评: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作者从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入笔,开篇灵活运用命题材料,在对比之中提出?觉知自然要躬行?的观点,审题准确,立意鲜明且易?令普罗大众?接受。接着反向假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罗列苏轼、李白、毛主席等事例,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然后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影视、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归因分析合理到位。

更为可贵的是,文章在辨证地肯定?电视、手机?对感知自然?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努力探究感知自然的意义所在,揭示出人类妄想?控制自然的野心?及其导致了?自然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后果,针砭时弊,引人思考。

另外本文标题和观点皆化用古诗,简洁典雅又略有变化。标题用?感知?,紧扣命题材料;论点用?觉知?,有些哲学意味,颇见匠心。结尾处,?要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呼告亲切,嘱托殷殷。

尽管行文中有个别不当的用词和错别字,三个史料也有排列顺序欠妥的嫌疑,但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急就章。(点评:汉文)

3.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内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科学与自然从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小,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

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哲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式,也无法抵抗科技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成人、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技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观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细嗅身边的“蔷薇”。

点评:文章紧扣材料,提出现代人类当用科学认知与亲身体验二种方式感知自然,具有辩证思维,故立意较高。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方式结构全篇,清晰又合理。文章在有限篇幅内运用了自然、文学、文化等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充实。在表达上,文章征引名谚、古典诗文,有效地增强了该文的表达效果。

此文章显示出了考生把握问题的一定思想深度、较为广阔的知识视野,以及较好的文字表达功底。当然,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地方用词不够准确;文化知识把握亦似是而非。但对于一篇高中生的应考作文,自不可苛求。(点评:志扬)

4.张开双臂,拥抱自然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人们打开电视,便可知明日天气;轻点鼠标,便一览生物种类。但朋友,可不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手机,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呢?

“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约翰?唐尼在《沉思》中写道。人类从远古的人猿走来,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可以说,我们,便是大自然哺育的儿女,大自然精妙的艺术品。而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在人类与自然间筑起了一道墙,人与自然似乎很“远”,但其实不过一步之遥。

古人很早就开始拥抱自然,为现代人作出表率。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闲令人赞叹;苏子“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令人欣赏。即使是在现代,也有千万“驴友”身体力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村上春树通过日复一日的长跑从大自然

中汲取写作的灵感。穿上跑鞋,不必带有过多烦虑,便可以跑步去拥抱自然;戴上耳机,不必在意世俗纷争,自己便是自己世界里的神。只要我们有亲近自然的心,那么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对于我们真的不是一件难事。

拥抱自然,为的是收获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看天光云影,测阴晴雨雪,也不必在乎难逾目力所及,因为目力所及之处,即为风光最美之地。登高远眺,一览纵山小的豪情,即为一种“小确幸”。这种小小的确定的幸福,又哪能是独坐家中所能感到的呢?

顾城有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草/我们静静地站着/不说话/便十分美好。”其实我们拥抱自然,又何必知道花鸟之名呢?细听鸟鸣婉转,静闻花朵香气,这一切,不就已经很美好了吗?草长莺飞,云卷云舒,大自然自有其美妙之处;枝叶枯荣,四季更替,大自然自有其生长规律。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何处不美?自然何时不美?

诚然,自然虽美,但我们也要珍惜爱护,切勿让伸手可及的美变得可望不可及。柴静的《穹顶之下》唤发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去年的“APEC蓝”也让我们看到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我相信,我们拥抱的,一定是一个纯净无瑕的自然。

“天人合一”一直是儒家提倡的境界。朋友,请暂时关掉电视,请慢下点击鼠标的速度。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吧。

点评:这是一篇议论文。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张开双臂,拥抱?是感知自然的方式;?张开双臂,拥抱?也体现了对自然的热切向往之意——对自然?张开双臂,拥抱?,自然也就不遥远而离得近了。省高考作文题材料的核心词语是?感知自然?,这篇文章紧扣住?感知自然?进行阐述,写了?感知自然?的方式,写了?感知自然?的效果。文章内容切合题意。

文章思路严密。文章在

下页

篇四:2015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10篇_(1)

2015年湖南高考满分

作文

◎议论文

1.苟日新,又日新,日

日新

橡胶是一种重要

的工业原料,且只生长于热带。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由于本土无法种

植橡胶只能依赖进口,于是爱迪生提出:“能否从植物中提取类似的成分?”在这一设想提出后,美国研发出了人工合成橡胶。

《大学》云:“苟

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在当下,

创新应被大力提倡。

创新往往源于现

实的挫折与对未来的希冀。

正如大树有对远

方的向往但又无法移动,这一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其以新办法实现愿望。对国家强大的希望与邦联现实的混乱使美国弃邦联而采

联邦。同样,有着对人民更好生活的向往,让中国选择改革开放而非固步自封。

所以欲先创新,要

打破固有的“差不多”这类得过且过的思想,更要打破旧有的温床。人是有惰性的,而国人思维体系中又有保守、谨慎的一面。正如鲁迅

先生所叹,“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身上,中国人自己是不肯动弹的。”创新的思想保证应是对更幸福生活的追求,有了对未来的追求才会有对现实的不满,才会产生创新的动力以跳出旧生活。而仅是主张有口饭吃,也就无从创新了。

下页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