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历史背景有哪些,最近中央采取了哪些新措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5:24:59
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历史背景有哪些,最近中央采取了哪些新措施?
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历史背景有哪些,最近中央采取了哪些新措施?
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历史背景有哪些,最近中央采取了哪些新措施?
三农就是农村、农业、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
(1)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2)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3)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背景
“三农”作为一个概念则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2000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以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大陆理论界和官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丁稀少.图为江南某农村城镇和乡村的收入差距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2008年中国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700元,二者比例为3.33:1(2006年为3.28:1);而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69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97元,二者差距为1.74:1,20年时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了85%.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实行的是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开始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同时中国农业产品开始面对外国农业大国的竞争,单一的家庭生产单位无力进行市场竞争,农民第一次出现了“手里有粮卖不出”的现象.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开始起飞,与同期中国总体经济的发展相比,第一产业的发展程度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但城市并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提供,从而形成大量集聚在城内而没有工作的农民工群体.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开始减少,引发更多的农民进城“找工作”,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农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而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3/4,他们的总体生活情况是中国总体生活情况的最主要体现.农村的发展将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最大的挑战,从而使三农问题成为当前社会中显著的问题.
解决措施
推行农村税费改革.2003年3月,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收入恢复增长,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解决制约中国发展的农业生产落后的瓶颈问题,中国政府在原有的于2000年首先在安徽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发出《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
国家领导人承诺推出给农民减负具体方案.2004年3月5日,温家宝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的时候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在五年内取消农业税.(附注:世界各国中已很少有国家征收农业税)
推行新农村建设目标.2005年10月11日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其核心内容是发展农业和建设农村,增加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包括乡村道路建设,强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基本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
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6年总体工作要求中,提出“着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2005年1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
取消农业税.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国农民告别有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
推出“农民工”维权方案.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