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联欢交换礼品中的五角星和刀镰子等礼品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03:10:10
狱中联欢交换礼品中的五角星和刀镰子等礼品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啊?
狱中联欢
交换礼品中的五角星和刀镰子等礼品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啊?
狱中联欢交换礼品中的五角星和刀镰子等礼品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啊?
狱中联欢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二部分写交换礼品.这些纪念品尽管简陋,但是含义深刻,表现出革命者的心灵手巧和情深志坚.从中也可以看出监狱中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
为了共同庆贺即将到来的革命胜利,互相鼓励与敌人斗争到底,坚持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表现了革命者的心灵手巧和情深志坚。
附资料:渣滓洞集中营:渣滓洞,在重庆市歌乐山麓,原为人工挖掘的煤窑,因多渣滓而得名。 1939年国民党将其改为监狱,1943年中美合作所作为第二看守所。该监狱三面*山,前临深沟,高墙外的制高点有岗亭六座,机枪阵地一处,有国民党军一个连驻守。共产党员江竹筠、罗世文等被囚禁于此。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战场上节节败退,面临着彻底垮台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开始玩弄停战谈判的花招。在这样的背景下...
全部展开
附资料:渣滓洞集中营:渣滓洞,在重庆市歌乐山麓,原为人工挖掘的煤窑,因多渣滓而得名。 1939年国民党将其改为监狱,1943年中美合作所作为第二看守所。该监狱三面*山,前临深沟,高墙外的制高点有岗亭六座,机枪阵地一处,有国民党军一个连驻守。共产党员江竹筠、罗世文等被囚禁于此。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战场上节节败退,面临着彻底垮台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开始玩弄停战谈判的花招。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不得不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作出一些无关大局的让步,允许元旦期间在狱中联欢就是他们表现出的一种姿态。当然,敌人还有着险恶的用心,那就是企图利用这个机会,发现狱中地下党的组织。革命前辈便利用这一机会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
《狱中联欢》节选自《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收起
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第16章。《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但是,从故事发生地点重庆来说,当时这座山城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所盘踞。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捕、监禁、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特别是在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些人间地狱里,黑...
全部展开
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第16章。《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但是,从故事发生地点重庆来说,当时这座山城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所盘踞。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捕、监禁、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特别是在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些人间地狱里,黑暗势力正以百倍的疯狂残酷地迫害着每一个革命者。这就是说,从全局来看,革命力量处于优势;而从局部来看,革命力量还处于劣势。这在小说里形成巨大的反差。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小说正是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狱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革命者在敌人的监狱中举行的联欢。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革命的胜利,对狱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课文按照狱中联欢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唱歌。元旦早晨,天还没有亮,大家就尽情地高唱革命歌曲,揭开了联欢的序幕。第二部分写交换礼品。这些纪念品尽管简陋,但是含义深刻,表现出革命者的心灵手巧和情深志坚。从中也可以看出监狱中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第三部分是写贴对联。对联的字有老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弯弯曲曲的笔迹。所有的对联,对仗工整自然,并且洋溢着乐观和诙谐的情趣。一幅幅生动诙谐的对联,充分体现了革命者巧妙的斗争艺术,使读者们看到了特务们尴尬而无奈的处境。第四部分写的是表演节目。狱中的革命者受到非人的折磨,他们戴着脚镣扭秧歌这是绝无仅有的。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他们用欢乐的歌舞,为新中国的诞生庆贺,表示对黑暗势力的无比轻蔑。总之,课文按照联欢的过程展开记叙,重点描写"贴春联"、"表演节目"两部分,突出体现革命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的写法,使全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生动含蓄,耐人寻味。
收起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
全部展开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全书共三十章,《狱中联欢》是从该书的第十六章节选下来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 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注:《在烈火中永生》是回忆录,因此都是真人真事;《红岩》是小说,有一些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
《红岩》出版于1961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
曾经影响过几代人成长、在读者中享有盛誉的长篇小说《红岩》,是由好几位作者集体创作而成的。罗广斌是作者之一,也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作者。
罗广斌,1924年生于四川忠县,40年代参加地下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夕他被捕关在白公馆秘密监狱。1949年11月27日在敌人大屠杀时从白公馆越狱脱险。新中国建立后曾任“烈士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兼统战部长、长寿湖渔场场长及市文联专业创作员。1967年2月5日,红卫兵闯入其家将其绑架,5天后罗广斌在关押地坠楼而亡,时年42岁。
与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老舍、傅雷等作家不同的是,罗广斌的悲剧是个特殊的案例,他既是极左思潮的参与者也是受害者。作为重庆文革初期的风云人物,在群众组织因意见分歧而形成对立的两派时,他参与了激烈的派性斗争,也是派性斗争的牺牲品。罗广斌死亡至今已有38年了。
因长篇小说《红岩》在全国的巨大影响,罗广斌作为作者之一,又是大屠杀幸存者,自然而然也成为青年们崇拜的英雄。但是那时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出版小说《红岩》后他的名气虽然已如日中天,但政治生活却依然遭到诸多限制——1963年团中央提议推选他为访日代表,被重庆市某些人以“历史问题有个别疑点”为由否决;第二年共青团召开九大准备安排他为团中央委员候选人,也因同样理由被否决。在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年代,罗广斌当年在大屠杀之夜从狱中脱险的经历,正好构成了让人不放心的历史疑点。因此罗广斌在文革之前心情是压抑的。当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为口号的文化大革命发动起来之时,他立即被那种“造反精神”所鼓动,所感召。他成为重庆最早的造反派之一。这也是他的悲剧人生的开始。
《重庆晚报》载文介绍说:文革伊始罗广斌等作家就向全市发表公开信成立战斗小组,参与造反夺取了市文联领导权,在市级机关团体干部中最早造反。“1966年8月底,市文联职工郭青等发起成立造反派组织‘红卫兵战斗小组’,当时罗立刻表示坚决支持并说:怕什么,最多是坐监牢,掉脑袋,全家打成反革命!”摒弃文革的极左思潮,我们从罗广斌这席话中似乎又依稀看到了当年参加地下斗争时那个热血青年的风采。只可惜,这次的献身决心从开始就走错了路,这是令我们为之无限惋惜的地方。
文革中上海造反派“一月夺权”被中央肯定,各地纷纷闻风而动。重庆造反派内部在夺权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因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1967年1月31日,矛盾终于一触即发:支持夺权的北航红旗驻渝红卫兵率先抛出了批判罗广斌的文章《罗广斌很像革命造反派内部的定时炸弹》、《我们为什么要揪罗广斌》,攻击他的帽子一顶接一顶:“周扬黑线上的人物”、“与黑帮分子沙汀、马识途等关系十分密切”,“重庆文艺界最大的铁杆保皇分子”,“山城头号政治大扒手”……
在群众组织两派公开决裂时,罗广斌在选择站到其中一方的同时,也深深陷入派性斗争。1967年2月2日,重庆红卫兵革命造反司令部发令抓捕罗;2月5日,建工学院红卫兵将罗从家中绑架并抄家;2月8日,夺权方的重庆市革联会宣告成立;2月11日,宣布市文联等反夺权组织为“反革命组织”、“保罗(广斌)组织”,勒令解散……
1967年2月10日就传出罗广斌在关押地坠楼自杀的消息。当年看守罗广斌的人说,罗广斌实在是不堪忍受连续几十小时的精神折磨而跳窗而死。罗当时被关押于大坪马家堡后勤工程学院,审讯者要他必须认真交代1949年‘11·27’如何被特务放出监狱。从5日被绑架到9日深夜,连续几十个小时不间断轮番逼供,罗一支接一支吸烟,还将清凉油涂在烟上,神态异常疲惫痛苦不安。这样彻夜不眠到了10日早上,罗端着洗脸盆被押到3楼厕所打水洗脸,趁人不备他爬上窗台,高呼“毛主席万岁!”后跳下,坠地后撞在台阶石梯上,当场死亡。
关于罗广斌的死因,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是畏罪自杀还是以死抗争?是谋杀还是逃走时不慎坠楼?……文革中这几种说法曾被造反派对立两方炒得沸沸扬扬。最后却被江青一锤定音说:罗广斌是“叛徒”、“反革命”。那个疯狂的女人在会上表态说:“罗广斌是罗广文的弟弟,有人替他翻案,我们根本不理他。华蓥山游击队,根本糟得很,叛徒太多了。” —— 一时间“华蓥山游击队叛徒很多”、“川东地下党叛徒很多”的传言广泛传播。这说明迫害罗广斌并不是斗争的终结,而是又一场政治迫害的开端。更多的人命运在一个女人的一番信口开河之后,彻底发生了改变。罗广斌的命运确实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回顾往事,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那个荒唐年代的气息。直到1978年秋天,罗广斌骨灰安放仪式在重庆隆重举行,至此冤案才得以昭雪。
罗广斌的死,到底应该定性为“牺牲”还是“自杀”,非本文所能够胜任的事。罗广斌是一个有缺点有过失的革命者。借用鲁迅的话说:有缺点的战士毕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而已。特别在现在某些人动不动就讲“牺牲”的时候,更应该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牺牲。人们看到,凡是开口闭口“改革”,开口闭口说要“牺牲”和“付出代价”的人,他们自己自始至终没有付出过代价,也没有做出过牺牲。不管是主流经济学家、鼓吹国企改革最力的人,还是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们、执行改革最坚决的人,他们从来没有付出过代价,也从来没有做出过牺牲。他们所说的代价和牺牲,都是给别人准备的。而他们自己,只需要大把的捞进银子就行了,同时捞进的还有私家车、两套住宅房,以及别墅之类。还有呢,就是“改革家”的桂冠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美名。至于下岗失业、看不起病、子女上不起大学、穷愁潦倒之类“牺牲”,都由那些被他们所瞧不起的“低素质”的年龄偏大的职工们给包揽完了。—— 他们的境界根本不能与罗广斌同日而语。单凭罗广斌当年放弃家庭的优越物质享受,甘愿过清贫的日子,甘愿冒杀头的危险这一点,就足以反衬出如今口口声声要“改革”和“牺牲”的那帮人龌龊的灵魂。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罗广斌在那场屠杀中幸免于难。在1949年12月25日,也就是重庆解放第25天,罗广斌同志向党组织交上了长达几万字的《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狱中意见”是《报告》中的第七部分,共八条,因此称为“狱中八条”。
这是狱中革命者预见到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夕很可能实行疯狂的大屠杀,他们有话对党讲。“狱中八条”就是披沥赤诚的诉说,是集体意志和智慧的结晶。他们商定,如果有人能够活着出去,一定要把狱中同志集体讨论的意见向党汇报。而罗广斌就光荣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他传递出来的“狱中八条”主要内容如下:
一、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
事隔50多年重温这“狱中八条”,仿佛就是针对今天的现实而写的。白色恐怖时期,考验革命者的是生死关、毒刑拷打关、威逼利诱关。和平年代、市场经济时期,考验共产党员的是名利关、权力关、情色关。意志薄弱者过不了这些关,在生死考验面前叛徒要显露原形,身处花花世界腐败分子要打败仗。
这就是我佩服罗广斌、怀念罗广斌及其战友的理由。我认为,罗广斌和他的同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应该忘记的。
收起
庆祝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