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怎么变弯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21:25:42

筷子怎么变弯了?
筷子怎么变弯了?

筷子怎么变弯了?
——课堂教学中突发性问题的解决事情发生在教学三上科学第四单元第一课《一杯水的观察》时.我给每个实验组准备了一杯水、一杯果汁、一杯酱油,还有每人一根筷子(让学生用筷子沾水、果汁和酱油,品尝用的).在进行第一个探究活动时用感官观察水后,我让各组的记录员汇报观察结果,有一个记录员汇报说他们小组把筷子放到水里,在用眼观察水时,发现筷子变弯了.这时,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真的是这样呀!”“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呀?”“哈!铅笔也变弯了.”“是不是筷子浸在水里的部分涨大的原因?”“铅笔没变弯,而是看上去弯了.”“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上去变大了!”“水真的有放大作用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我不知所措,考虑到课的时间很紧,我便不顾学生的反应,指名其它小组继续汇报.各记录员在大部分学生的“吵闹”和“小动作”中完成了发言.于是我的课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 “匆匆而就”,我为教学远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心中不悦.孩子们课堂中的“异常兴奋”让我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不该用这些器材?是这班学生不听话,上课纪律差?还是……?这个突发性的问题虽然没有在教材中提到,但当它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我们的对待和处理的策略是怎样的呢?分析了这堂课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于是我在不断的思考:以后在课堂中还出现类似的突发性问题该怎么去解决?(1)装聋作哑,按教学设计上课,不理这些突发性问题;(2)出现突发性问题时重新设计教学,解决突发性问题;(3)扼杀孩子天性,不让孩子在课堂上探究与本课无关的内容,留着课外自己去解决.在别班上同样的内容开始了,在汇报观察活动中同样出现了这个问题,并且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兴趣比上次更浓.问题既然是孩子们提出的,那么解决问题的权利还是应该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同时进行观察,也许这样,他们获得的会更多.这次我选择在课堂上探究这些突发性问题.学生在强烈兴趣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从事探究活动.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在下课铃中依依不舍的结束了,而我的教学设计安排却远远没有完成.【反思和讨论】经过这次教学,我感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反思与讨论:1、对课堂突发性问题的处理.科学课就其教学内容而言,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观察水就是一例.在科学课上,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突发性问题呢?(1)要善于抓住有价值的突发性问题.我们面对突发性问题大都数是一带而过,或者“课后再说”.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有些突发性问题是具有研究价值的.面对这些有价值的突发性问题,有的可以课后研究,而有的则可以被我们抓住,及时对它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学生进行观察探究的新的契机和新的平台.所以,我们要做有心人,要有“生成性”的教学价值观,善于捕捉随机产生的有价值的突发性问题,使之产生新的教学效应.(2)以学论教.教师在处理突发性问题的时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处理的方法和教学策略,突发性问题一般来源于孩子,所以应照顾到孩子现有的知识与能力,突发性问题最终还是要还于学生,由学生自行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筷子变弯了”、“水有放大作用”这些问题从学生中来,最终还是由学生自己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切不可由教师包办代替,或将现成答案告之于学生,这样,科学探究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2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左右下,我们总是把教材高尊在上,总是根据教材的编排去设计、组织实施教学,很少有对教材的重组和处理.《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教师实施科学教学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依据.”我们可以根据地区资源、班级实际等情况,有选择地使用教材,甚至鼓励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科学课程标准》的理解设计新的活动过程,所以我们一改单一定位于教知识的“教教材”,树立“用教材教”的意识,更大程度上使知识的教学落实在培养能力和情感态度的过程中.在本案例中,我将“筷子变弯了”、“水有放大作用”这些突发性问题作为学生最先解决的问题,重新安排了活动的环节,培养了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和大胆假设、乐于探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