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和大陆人在生活方式上有什么区别?说些生活细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20:40:37

香港人和大陆人在生活方式上有什么区别?说些生活细节,
香港人和大陆人在生活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说些生活细节,

香港人和大陆人在生活方式上有什么区别?说些生活细节,
香港生活方式,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在生产力比较发达、自由度比较高并且在混合型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多元化生活方式.这是在100多年自由港和自由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方式,并由此而孕育了香港人的生活观.
一、香港生活方式与港人生活观念
香港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香港有一家报纸曾经在社论中加以阐述,它认为:香港的生活方式,内容相当丰富而复杂,最主要的是“生活上的自由”.所谓“生活上自由”,就是衣食住行的自由、工作就业的自由、商业贸易的自由、享受发展的自由,此外还有言论出版的自由、组团结社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个人爱好的自由、恋爱婚姻的自由、通信往来的自由、学术争论的自由、游行示威的自由、参与政治的自由、出国旅行的自由,等等.该报的社论还指出:“香港大多数居民的意愿是什么?经过各种各样途径,这种意愿已相当明确的反映出来,那就是:在今后相当的时期内,保持目前的生活方式”.可以这样说,香港人追求的生活方式,就是生活上高度自由的方式.至于生活观念,则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生活观念一旦形成,它就反过来对生活方式起支配作用,成为指导人们生活行为的思想规范,使之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征.
香港人的生活观念同香港生活方式的互相关系,有如下一些表现:
1.“拚搏为享受,成败靠运气”的人生哲学.在香港,不论哪个阶级、哪个阶层,都在为自己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去拚搏.普罗大众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经常加班加点,或身兼数职,以便多赚点钱,生活得更好些;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辛苦揾来自在叹”(辛苦赚钱为了舒服地享受).中产阶级的生活都在小康水平之上,生存资料相当充足,他们拚搏是为了积累更多的发展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地位和收入,使个人和家庭的余暇生活、精神享受更加丰富多彩;至于那些大老板,也并非像老一代财主老爷那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他们的工作时间并不比一般职员短,拚搏得也很紧张,因为商场如战场,胜则更加发达,败则可能破产,要使自己的资本越滚越大,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自然非拚搏不可.
“拚搏为享受”只是香港人的哲学观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成败靠运气”.强烈的现实感和浓厚的宿命论十分微妙地结合在香港人身上.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竞争、机会均等的社会,深信要飞黄腾达就得拚搏,同时又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冥冥之中有着主宰世人成败的“天命”.他们经营工商业,发财的机会很多,而参与风险大、利润高的投机活动(例如炒外汇、炒黄金、炒股票、炒楼宇、炒地皮、****、******,等等),更是“财神一到,宝从天降”;如果“运滞”,则盘盘皆输.胜利者认为“天助我也”,成功是命运所赐;失败者认为“时不我予”,破产乃天意使然.
2.“个人功利”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从积极方面看,它是香港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人们为了取得眼前利益,甚么都要求“快”:走路快、办事快、进餐快、讲话快、阅读快、娱乐也讲求快.社会上有快餐店、特快冲印、特快化妆、快速减肥和各种快速服务,形成一种具有香港特色的“快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讲求效率,而且讲究经济效益,要快中求好,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取优势,获得胜利.
从消极方面看,这种价值观在生活上表现为“金钱至上”,急功近利;使社会上的一切关系都变成商品关系,连人格也商品化了.父子为利害冲突打官司,兄弟为争夺遗产互相残杀,朋友为利润分配反目成仇,夫妻为家庭开支分道扬镳……这些现象,在香港屡见不鲜.有些人由于利欲熏心,进行大规模商业犯罪活动,或铤而走险,持械抢劫,无恶不作.
3.讲究个人“品味”的消费观.由于经济条件不一样,这种消费观在社会各阶层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大资本家和一些贵族豪门,不用担心一般生存消费,他们把享受消费当作显赫地位的象征.一些富豪或“二世祖”有句口头禅:“你去边处威?”(你到什么地方去炫耀自己?);一些亿万富翁的炫耀性消费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几万元一席饭对他们来说只是“湿湿碎”(少得不算什么一回事);几百万元一部名牌汽车在街上随处可见;上千万元一部游艇也很寻常.一位富豪的女儿出嫁,一夜之间就花了一千万元.一位富豪在香港逝世,仅是殡仪就超过一亿港元.一些家境富裕,被称为“都市新人类”的年轻一代“消费族群”,特别注意“潮流兴啲乜”(方言,意思是:现在时兴什么)?新推出市场的衣服、鞋袜、领带、丝巾、手表、首饰、化妆品和各种用品,只要是影星、歌星、艺员穿戴过或使用过,很快就成为他们的“个人品味”;潮流一过,他们的“品味”也立即改变.各种新潮时装店、体育用品公司、精品店、夜总会、的士高、酒廊、咖啡室、电子游戏机、卡拉OK、漫画屋、影带店等,都把他们作为主要的顾客.中产阶级人士的“品味”比较稳定.他们讲究精致、高雅、大方、得体.在重视物质生活的同时,他们也很重视精神生活的消费,并且作了进一步发展的投资.他们有着自己的书房、客厅和视听天地,有着自己常用的名牌衣物,也有着自己常去的高级餐厅、俱乐部和其它游览的地方.他们的品味,正是高级知识分子个性的表现.
普罗大众也讲品味,但是消费能力有限,于是,九龙庙街、香港利源东西街、马宝道,以及新界许多小贩集中摆卖的市场,由于商品价廉、品种多,就成为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一些大牌档、快餐店,在很大程度上是做普罗大众的生意.
4.兼容并蓄的文化观.香港的生活方式和自由生活观,表现在文化面,就是兼容并蓄的文化观.特别是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起飞以后,商品化扩大到各个方面,文化也充满了商品气味.报章杂志、电影电视、文学艺术和其它商品一样,完全由市场规律支配,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因而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潮都可以在这里自由传播.在这种环境中,香港人在文化上具有兼容并蓄的承受能力,既可接触到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而把它吸收进来,又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保存下来,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5.实现自我的个人发展观.香港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使香港人逐渐形成实现自我的个性发展观.不少人单枪匹马地成立一个公司,自己兼任董事、经理、职员;不少人邀集几个朋友组织有限公司,共同开拓事业;不少人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中有的已发展成亿万富翁.在香港,只要你勤劳苦干,肯动脑筋,就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奇迹.众多的专业人士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上,在自己主管的部门里积极发挥作用;广大的工人为了选择更好的职业,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技术水平.
实现自我的个性发展,在香港女性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据香港总商会一九八八年二月出版的《工商月刊》统计;香港女性共有202.6万人,其中103.7万人属经济活跃人口.这就是说,香港有一半以上的女性从事社会工作,而且她们参与工作的范围极其广泛,以一九八六年度为例,在工业界女性占46%,在金融界和商业界女性占40%,在批发零售行业和酒店食肆服务行业中女性占3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社会开放和个性发展,香港已涌现出许多“女强人”,她们精明能干,勇于创业,既活跃在工商界,也活跃在法律界和文教界,更在政坛上崭露头角.还应指出:香港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广阔天地;另一方面又令人成为金钱的奴隶,导致黄、赌、毒、黑泛滥成灾,使人们的自我个性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和扭曲.
二、香港生活方式的社会经济背景
生产方式是生活方式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同时,生活方式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生产方式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近30年来,香港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港人提供了丰富的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满足港人不断发展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大大提高了港人的生活水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影响到港人生产时间与余暇时间的比例分配和余暇时间利用的性质、形式与内容.上文所介绍的港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以及人们讲究个人消费品味等等消费方式,都受到香港社会生产力发展、自由港全面开放的经济文化政策的巨大影响.同时,香港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西方文化的渗透,也对香港生活方式发生作用.港人的婚姻、家庭、社会关系等一系列人际关系,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中西混合型文化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香港生活方式对香港自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有反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港人为享受而拚搏,大大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香港经济腾飞.其次,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加强了港人的时效观念、科学精神和应变能力,有利于香港在一、二十年间发展成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在东南亚各国和地区中处于领先地位.再次,港人多元化的生活内容,有助于促进香港生产适应市场需求;而实现自我个性发展的精神,也促使人们积极发挥个人才智,共同创造香港的经济奇迹.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香港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带有浓厚的金钱至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色彩,对香港社会也造成若干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