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汇率文献以及英文译文 急中文大概3000左右 一切关于汇率的都可以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7:51:38
求汇率文献以及英文译文 急中文大概3000左右 一切关于汇率的都可以一
求汇率文献以及英文译文 急
中文大概3000左右 一切关于汇率的都可以一
求汇率文献以及英文译文 急中文大概3000左右 一切关于汇率的都可以一
卜永祥和Rod Tyers(2001)用其他的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均衡汇率:他们将均衡汇率定义为能使资本帐户的资本净流入维持在一个“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区间内的汇率水平.然后他们结合了均衡汇率理论和Devarajan-Lewis-Robinson(简记为DLR)的三商品一般均衡模型,以国内价格水平作为中间变量,对1987-1998年的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进行测算,得出的结论是:“1996年以前中国的均衡实际有效汇率走势相当平坦,而在1996年则显著上升,按直接标价法计算,金融危机前四年人民币汇率是被高估的.”卜永祥和秦宛顺(2002)30“为了研究加入WTO后,降低关税等措施将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产生的影响,拓展了由Turnovsky提出的两商品资本积累模型,把货币引入生产函数和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利用参数赋值(Calibration)的方法进行了均衡状态下的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发现降低进口品关税使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而政府增加税收、减少对贸易品的消费者有利于人民币的保值和升值.实证结果表明;国外实际利率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降低都将引起人民币均衡汇率贬值.人民币汇率近期观点亚洲金融危机后,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此起彼伏,从未停息.2002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与美元基本保持稳定,但对欧元和日元则分别贬值了14.4%和4.7%,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对三大货币的实际汇率分别下降2.8%、16.5%和5.2%.据IMF估算,2003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下降了6%.与此同时,中国GDP、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都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专家、学者和政要们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形成三大类主要观点:人民币升值论人民币稳定论人民币自由浮动论人民币升值论2002年10月,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在《中国因素》一文中提出“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的观点,称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强劲经济增长,是引致全球通货紧缩的一个因素.随后美国一些经济学家指出,日益扩大的中美双边贸易赤字,是人民币币值低估的结果.同时,人民币被低估后,中国商品和劳动力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跨国公司更加青睐来华投资,加快了将中国建成“世界工厂”的进程.2002年11月,《远东经济评论》还发表一篇题为《放开中国通货,提高人民币币值》的文章,声称人民币升值后对中国和世界都有好处:一是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家庭的平均收入将会增加,中国居民的购买力会相应提高;二是人民币升值后,虽然中国商品的出口价格会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中国商品的竞争优势不会削弱,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会增长;三是人民币升值后,在中国市场投资的欧美公司能够从中国国内购买力上升的过程中受益;四是人民币升值能有效缓解全球通货紧缩压力,并将一些深受通货紧缩影响的国家拉出泥沼. 随后,不少亚洲国家(以日本为代表)政界纷纷鼓噪,中国通过低估人民币来换取出口竞争优势,并逼迫亚洲其他国家不断降低产品售价.2002年12月2日,日本财务省次官黑田东彦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声称中国通过出口增长、国内通货紧缩以及盯住美元汇率三项政策,向全球出口通货紧缩,建议中国要么实施扩张性政策,要么让人民币升值.2003年2月,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上,呼吁七国集团通过类似于1985年《广场协议》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达到全球反通货紧缩的目的,但其议案最终被否决.2003年3月6日,日本国会参议员山本一太发表言论,提出中国应将人民币升值,以减轻因输出通货紧缩而对日本和全世界经济的影响.继日本之后,美国财长斯诺也公开表示,希望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政策,逐步走向市场主导的浮动汇率制.这是迄今为止来自布什政府高层官员最明确的表态,表明美国已加入希望人民币升值的阵营.国外的一些投资银行也加入了这一阵营当中.继高盛财团发表报告预期中国会逐步扩阔人民币波幅之后,花旗银行及德意志银行也发表报告称,人民币与美元汇价将与一年之内升值至8.03元人民币兑1美元,即升值3%.《经济学人》更认为,现时美国主要城市的“巨无霸”汉堡平均价格为2.7美元,中国的汉堡包售价全球最便宜,仅1.2美元,而瑞士要4.52美元,“巨无霸指数显示人民币币值仍偏低”.人民币稳定论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中国政府声明:现行汇率安排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选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是正确的,今后我国将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也将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温家宝总理2003年8月5日在会见美国花旗集团董事长鲁宾、候任首席执行官普林斯时指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温家宝总理在阐述中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政策时说,我们注意到一个时期以来国际上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中国政府对这个问题一贯持十分慎重、负责的态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在周边许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保持汇率稳定,对亚洲乃至世界金融和经济的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说,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和政策,应当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来决定.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我们要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中重点分析了美元持续贬值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并强调在今年下半年的工作中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排除了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性.报告中具体分析到,上半年美元出现了持续贬值,其原因包括: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大幅增加、美国国内财政赤字与国外负债呈“双高”态势、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以及美国经常项目的巨额赤字影响了欧洲投资者的信心,出现了欧洲投资者抛售美国股票和债券的风潮.报告指出,美元贬值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在日本和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同时陷入衰退之际,不利于世界经济整体复苏.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监测,及时分析国际外汇市场变动情况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针对外汇占款和基础货币增加较多的情况,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和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的方法,回笼基础货币,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同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方便企业和居民个人用汇、提高外汇使用效率、鼓励企业向境外投资的政策,加强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分析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世界经济将缓慢增长,这可能进一步强化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向,制约中国对外出口的扩大,并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央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排除了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并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力争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IMF、日本野村证券、“欧元之父”蒙代尔、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肯恩、摩根斯坦利亚洲执行董事谢国忠等机构和学者也都认为,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建议是错误的.在这些看法当中,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的观点特别突出,在他看来,目前要求中国重新审视人民币汇率政策是个严重的错误,在这一点上,世界对于中国的理解大错特错.他认为,施压人民币升值的背后含义:某些国家不愿意承担他们自己的责任.富裕的工业化国家,为他们经济的缓慢恢复找了中国这个替罪羊.中国的发展不仅仅对生活在这个美丽国土的占世界20%人口的中国人有利,也对其他80%的世界人口有利.对于那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来说,应该认真地检讨自己,停止这种对中国的无谓的指责.摩根斯坦利亚太区董事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也认为,中国现在不具备人民币升值乃至放弃人民币兑美元固定汇率制的条件.衡量货币汇率是否合理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国内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二是外汇储备.中国当前没有发生通胀,货币政策上不存在汇率升值的条件;另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绝对数字虽然很高,但占GDP的比例只有25%,大大低于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地.《远东经济评论》则发表文章表示 ,面对国际的压力,中国很有可能对人民币进行一次性重新估价.因为,这样做显然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对人民币重新估价会利大于弊.目前来看,对中国来说更明智的做法是消化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成本,而不是冒着风险改变其汇率制度、损害其至关重要的出口行业.高盛(亚洲)总经理胡祖六的观点是,中国目前的出口表现的确非常强劲.其原因要归结于实施了十余年的贸易改革,富有活力的私人企业的逐渐兴盛、丰富的劳动力市场,以及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因此,认为人民币需要被重估的人,实际是误解了中国出口竞争力强劲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他们的方法不仅对解决当前世界经济问题无济于事,而且会在中长期对中国经济造成伤害.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教授、金融深化论的创始人罗纳德·麦金农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建议,是一个危险的坏建议.虽然2003年消费价格指数有望出现0.1%的上扬,但人民币的任何升值都可能使中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之中.在国内价格会继续下降和人民币会继续升值的市场预期下,中国会掉入和日本相同的陷阱中,到那时面对通货紧缩,货币政策将束手无策.摩根斯坦利首席货币经济学家任永力非常肯定地指出中国今年不会放弃盯住汇率政策.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是官方制定的,放弃这一制度须符合中国利益.是否改变汇率政策的决定权在于中国,而非美国和日本.而且不清楚的是,美国如何能在纵容日本干预汇市的同时迫使中国重估人民币汇率?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谭雅玲则认为,现在外围经济形势太动荡,究竟美元就这样一路贬下去,还是会走强,没有一个定数,毕竟美国经济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这时候动汇率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的格局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无论其经济实力、政策的运用空间还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都远远高于我们,在他们的经济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中的时候,我们动汇率只会带来被动和负面效应.这方面泰国、阿根廷、巴西是前车之鉴,他们都是由于动汇率造成货币大幅度波动,引发金融市场投资信心的不稳定,导致外资大量外流,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和动荡,泰国甚至同时出现货币和银行危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专家王元龙则集中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目前的中国经济至少会带来的五方面负面作用:抑制出口增长.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从而对中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伤害;导致外债规模进一步扩大.因为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使中国的外债规模相应扩大;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于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迫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加就业压力.由于目前中国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和外资企业,人民币升值将抑制或打击出口,最终将恶化就业形势.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所易宪容教授认为,目前各国货币汇率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如何为本国民众创造就业机会的竞争.人民币如果升值,必将使中国本来就很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他援引高盛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价格因素只能解释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很小部分.即使人民币升值,也不会对中国的出口竞争力造成很严重影响,那些希望人民币升值的国家也不会因此而改善其国内的通货紧缩局面.而人民币升值却会给中国的就业市场造成严重影响.因为人民币汇率上升最关键是会导致中国不可贸易品(诸如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减弱国内需求,进而对就业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欧元之父”蒙戴尔先生认为,中国目前实施的货币政策正确可行,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十分正确和有效.人民币汇率稳定是由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应该成为中国政府的长期政策.不能因为有较高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就使人民币升值,也不能为了刺激出口和促进经济增长而让人民币贬值,中国甚至在现阶段都不应考虑调高人民币汇率的浮动波幅.让人民币贬值或升值对中国吸引外资非常不利,有可能使外国投资者减少对中国的投资.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撰文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是保持中国经济稳定从而保持一个稳定的投资和贸易环境的需要,也能给国外的投资者以信心,并使中国的经济得以持续高速增长.同时,这也是保持国际经济稳定的需要.在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前景不明,欧洲经济缺乏增长动力和日本经济继续停滞不前的当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无疑是国际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主要理由有: 第一,人民币汇率走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存在被严重低估的问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86年到1994年贬值两倍.但从1994年到2002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名义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17.0%,实际升值幅度高达18.5%、39.4%、62.9%.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由于美元呈现强势,人民币对三种货币最高实际升值幅度曾经分别达到45.5%、71.4%和93.0%.另据IMF测算,从1994年1月到2002年9月,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3.9%,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1.5%.第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十分不利.一是不利于克服通货紧缩.人民币升值使中国商品价格上涨,不仅不利于扩大出口,而且会对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加剧通货紧缩状况,甚至会使中国步日本后尘,陷入长期通货紧缩的泥潭.二是不利于吸收外资.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将被削弱,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势头会受阻,许多国内外资本甚至会撤离中国.三是容易诱发金融风险.人民币升值会加大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甚至可能触发一部分银行储蓄兑成外汇后外逃,进而触发人民币汇率危机.第三,中国汇率政策不是全球通货紧缩的根源,不能过分夸大中国通货紧缩对全球的影响.(1)中国经济虽然增长迅猛,但其GDP仅占全球的3.5%.中国贸易虽然在迅速扩大,但依然仅占全球贸易额的5%,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主要原因,是看中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和经济高速增长前景而非价值被低估的货币.(2)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国际产业转移而非人民币贬值.以往出口美国的亚洲产品是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制造,如今这些产品被转移到中国来制造然后再出口到美国,因而中国对美国顺差扩大了,但对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逆差也扩大了.(3)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只占日本进口总额的18.3%,占日本GDP的2%,而且主要是低端产品,因此不存在“日本既进口了中国产品,也进口了通货紧缩”.第四,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全球通货紧缩的良方.(1)近年来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对东亚经济和世界经济稳步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旦人民币升值而钳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不会缓解东亚地区通货紧缩的压力,反而会使东亚地区变得不稳定.( 2)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后,日本在华投资企业的利益将受到打击;同时,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进口需求下降,日本对华出口也将受到影响.据高盛公司估算,如果人民币兑日元升值15%,日本对华出口仅增长0.2%.因此,人民币升值并不一定会对日本经济复苏产生积极影响.( 3)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经济也有一定负作用.这些年美国人购买便宜的中国货取代昂贵的日本或欧洲产品,客观上有利于美国减少贸易赤字.同时,沃尔玛、戴尔、耐克这样的美国公司依*中国产品保证利润,如果人民币升值,它们的利润即刻就会受影响,股票价格就更会下跌. 人民币自由浮动论近年来,IMF一直建议:中国应建立一个更有弹性的汇率机制,以真正推进中国的结构性改革,以及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如斯坦福大学刘遵义教授、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社科院杨帆研究员等学者都认为,改革汇率制度并不是屈从于外部压力,而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要求来考虑的.人民币应走向自由浮动的主要理由第一,人民币汇率不能自由浮动,从长期看,不利于提高我国出口竞争力.虽然美元贬值带动人民币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但这种利益是短暂的.一旦美元走强,拉动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就会受到较大的打击,到那个时候再想使人民币贬值就比较困难了.这种教训在20世纪90年代就经历过.第二,人民币汇率不能自由浮动,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出口经营秩序.在人民币被低估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外汇倾销效应,外汇倾销会使国内商品以低于应有的价格出口,扰乱相关行业的秩序.特别是对于那些传统优势产业,人民币低估后,导致出口在短期内超常增长,致使出口低价竞销更加难以控制,不仅使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而且容易遭致国外贸易保护行为,如反倾销调查等.第三,人民币汇率不能自由浮动,可能使汇率长期偏离均衡水平,造成经济结构扭曲.4年多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本保持不变,这显然不符合4年来中美经济基本面的变动趋势.据各种不同模型估算结果,人民币贬值幅度在15%左右.在人民币被低估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利于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一些学者指出,日本产业空洞化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与在日元被低估时期某些行业形成过剩生产能力有关.第四,人民币汇率不能自由浮动,容易助长经济中的泡沫和投机活动.在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作用下,很多公司开始瞄准国内市场,大量囤积人民币,在国内进行各种投资或投机活动,助长了经济中的泡沫行为,同时严重威胁有关资本项目管制的有效性.一旦升值成为事实,有关活动大大减少,经济就面临再一次调整的危险.第五,让人民币自由浮动,关键的问题在于选择好时机.按照国际经验,能够成功地维持盯住汇率制度的国家只是少数,大部分国家要么主动退出,转而实行较灵活的汇率制度;要么在货币或经济危机中被迫放弃盯住制度.如果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次序主动退出,就不会对经济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相反,被迫退出的国家如墨西哥、泰国等,均经历了货币大幅度贬值、金融体系崩溃、经济增长放缓和政治动荡等一系列冲击. Boyongxiang and Rod Tyers (2001), the use of other methods balanced analysis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 They will make the capital account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is defined as the net capital inflows remain at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exchange rate. They then combine theory and the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Devarajan-Lewis-Robinson (simply to DLR)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three commodities. As to the domestic price level of intermediate variables 1987-1998 effective balance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calculations, the conclusion is : "China before the 1996 balanced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rather smooth,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1996. directly calculated by the price, four years before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RMB exchange rate is overvalued. "Buyongxiang and Qin Yuan Shun (2002) 30" to study after China's WTO accession, lowering tariffs and other measures will affect the RMB exchange rate equilibrium. Turnovsky expanded from the two commodity capital accumulation model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the money consumers utility function, Parameter Value (Calibration) of the balance in the 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 Research found that lowering import tariffs facing pressure to depreciate the RMB. and the government to increase tax revenue and reduce the trade goods to the value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renminbi is conducive to consumer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decline in real interest rates abroad. lower growth in the real money supply will cause the devaluation of the renminbi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RMB Exchange Rate view the aftermath of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RMB appreci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ome and go, and never stopped. 2002. and the name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basically stable dollar. However, the depreciation of the euro and the yen were 14.4% and 4.7%, if we consider inflation, The actual rates of the three major currencies 2.8%,16.5% and 5.2%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IMF estimates. 2003 yuan compared to other major trading partners, the 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declined by 6%. Meanwhile, China's GDP, foreign trad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has maintained a strong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In this context, RMB has again become the focus of world attention, experts, scholars and politicians were like, meaning. formed three categories : main point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RMB revaluation of the RMB yuan to float freely on RMB appreciation in October 2002. Roach, chief economist at Morgan Stanley, the "China factor" article, "China exporting deflation to the world" viewpoint Strong said that China, with its export-oriented economic growth. is a factor that caused global deflation. After some American economists have pointed out, The growing Sino-U.S. trade deficit is the result of underestimating the value of the renminbi. Meanwhile, the RMB is undervalued, China to further highlight the advantages of goods and labor costs, more fav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o invest in China. China will accelerate the completion of a "world factory" in the process. November 2002.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has published an article entitled "China's opening up inflation and raise the value of the renminbi," the article, claimed after the revaluation of the RMB to China and the world will benefit : First, after the revaluation of the RMB, China will increase the average income of families, the Chinese people's purchasing power will rise correspondingly; Second, after the revaluation of the RMB, Although China's commodity export prices will be increased, but the majority will not weaken the competitive edge of Chinese goods, Sales revenue and profit growth; Third, after the revaluation of the RMB,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mpanies to invest in the Chinese market from China's rising purchasing power to benefit from the process; Fourth, the revaluation of the RMB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global deflationary pressure, Some will be deeply affected by a streak of deflation quagmire. Subsequently, Many Asian countries (Japan, as the representative) have politicians clamoring to underestimate the Chinese yuan to stimulate exports competitive edge, and forcing other Asian countries cutting prices. December 2, 2002. Japanese Finance Ministry official Haruhiko Kuroda, Britain's "Financial Times" published an article claiming China through export growth. three domestic deflation and keeping a close watch on the dollar exchange rate policies, export deflation to the world, suggest either expansionary policy, or let the renminbi revaluation. February 2003. Japanese Finance Minister Masajuro Shiokawa at the meeting of G7 finance ministers. similar call by the Group of Seven in 1985 "Plaza Accord", in pressing for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The purpose of the global anti-deflation, but the motion was eventually rejected. March 6, 2003. Japanese Senator Hill Ichita expression, the Chinese renminbi revaluation exporting deflation to ease the impact of Japan and the wo